錢姓歷史
① 歷史上姓錢的名人
歷史上姓錢的名人有:
1、篯鏗:
篯鏗,是彭姓、錢姓、韋姓族人共同的祖先,今人曰之「彭祖,即大彭氏國始祖,因受封於彭城建立大彭氏國而被後人尊稱為彭祖。
2、錢讓:
錢讓,字德高,今浙江長興人。為漢代官吏。陽嘉初舉孝廉。歷仕歷陽、章安縣令、黃門選部侍郎、廣陵太守、征東大將軍,徐、兗二州刺史,封富春侯。
3、錢樂之:
錢樂之,是中國古代律歷學家。曾任南朝宋的太史令。
4、錢道戢:
錢道戢,字子韜,吳興長城人,是陳朝官員。
4、錢鏐:
錢鏐在唐末跟隨董昌保護鄉里,抵禦亂軍,累遷至鎮海軍節度使,後因董昌叛唐稱帝,受詔討平董昌,再加鎮東軍節度使。他逐漸占據以杭州為首的兩浙十三州 ,先後被中原王朝封為越王、吳王、吳越王、吳越國王。
② 能告訴我關於錢姓的歷史
姓氏起源
錢(qián)姓源出有:
源流一
源於姬姓,出自周朝顓帝裔孫彭孚的官名,屬於以官職為氏。顓帝曾孫陸終生彭祖之裔孫孚,官拜周錢府上士(掌管國家財政官職)。據《通志·氏族略》、《姓譜》等書記載,相傳黃帝之孫顓頊在祖父去世後繼為天子,
錢孚
掌管中原地區。他執政期間,中原各部落氏族勢力不斷發展壯大,人口迅猛增長,土地日趨緊張,部族間的矛盾也越來越尖銳,面對此種情況,顓頊決定重新分封天下,他將自己的八個後人分別分封到己、董、禿、壇、曹、斟、羋(mi)等地,讓他們各自建立方國獨立發展。這些方國名稱後來陸續演變為相應的姓氏,成為中國南方早期主要八個姓氏的來源。其中彭國傳至顓頊曾孫吳回時,帝嚳委託吳回接替其兄長重黎的火正之職(掌管火種的官),史稱火正祝融。這些別子以後就成為這些別宗的始祖,他們的土地和名位也由各嫡長子繼承,成為別宗的宗子。這些別宗的宗子,對於「大宗」而言,他們是小宗,而在自己的宗族內,則為族長,就是「大宗」,史稱「別子為相,繼別為宗」。因此,彭祖的各支庶子孫多改換姓氏以有別於嫡系,其中有一支把「籛」字去「竹」頭簡化為「錢」,於是便形成了後來的錢姓。清朝人王相所著《百家姓考略》記載:「錢,征音。彭城郡。系出鏗氏。彭祖姓籛名鏗,支子去竹而為錢氏。」
源流二
源於少數民族改姓而來。中國自古以來就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中華民族悠久燦爛的文明是漢族和各少數民族共同創造的成果,在長期的歷史交往中,各族人民相互交流融合,積極汲取彼此的優秀文化成果,在許多方面,都打上了民族融合的烙印。以姓氏為例,在古今很多少數民族當中,都可發現漢姓的使用,如在當代的滿、回、苗、壯、蒙古、彝、藏、黎、土家、哈尼、布依、納西等民族中都有錢姓的存在。當然,他們無論從血統還是來源上都與由彭祖或彭孚而來的錢姓主源有所不同,情況也較為復雜,具體來分,其中有些是漢族融入者,有些則是各族中依形勢自行改姓者。
滿族錢姓滿族原本沒有錢氏之姓,清代之前滿族又稱女真,是居住於東北長白山一帶的少數民族,所用姓氏自然也都是本民族所固有的,如完顏、葉赫等等。明末清太祖努爾哈赤舉兵反明時,出於戰略上的需要,他創制兵民一體、軍政合一的八族制度以統轄女真各部。以後隨著統治地域與人口的擴大,清太宗皇太極又以境內漢人和蒙古族為基礎創建漢軍八旗和蒙古八旗。清軍入關後,漢軍八旗大量吸納中原漢人,規模不斷壯大,錢姓也相應出現於其中,由於經過清代的長期融合,漢軍八旗中的漢人大多滿化成為滿族,而不少滿族人戶則因漢化開始採用漢姓,尤其在1911年辛亥革命後,滿清王朝倒台,迫於形勢壓力,大批滿族紛紛改姓漢姓,作為漢人大姓,錢姓自然是選擇之一,滿族錢姓因此大為擴大,並出現了不少名人。如北京近代著名表演藝術家錢金福就是其中之一。另據《清朝通志·氏族略》和河北隆化縣有關資料記載,滿族的錢姓世居爛泥河,後來又遷徙他處,其姓氏一直使用至今。
哈尼族錢姓出現也相對較早。據《明清土司通纂》和《哈尼族社會歷史調查》等書記載,哈尼族錢姓在明清時就是一個勢力較大的姓氏,居住在臨安府一帶的錢姓人中還有人擔任過土司副長官的職務,其後裔一直到今天在當地仍有較大的影響。另外有一些由改姓而來的少數民族錢姓。中國當前不少的少數民族錢姓人,其姓氏歷史上並不是錢,而是通過同音轉譯等形式改姓錢的。如據《中國人的姓名》等書記載,蒙古族的錢姓來自蒙古姓「敏罕氏」,由於「敏罕」一詞的蒙古含義是數目字「千」,與漢姓「錢」諧音相近,因此這些人在與漢人交往時,往往將本姓簡述為錢,以至相沿至今未改。此外彝族錢姓也同樣是由本族舊姓「都普」轉音而來,成為天下錢姓中的一支。另據《台灣省通志·人民志》和《清代台灣之鄉論》等的記載,台灣的賽多族人原有以沙拉灣為姓者,後來也都改姓錢。
源流三
源於改姓,屬於帝王賜姓為氏。賜姓,是中國古代帝王彰布皇家威儀,昭示榮寵,籠絡、褒獎臣屬,邀集人心的重要手段之一。五代時錢謬曾以杭州為中心建立了吳越國,歷時86年之久,是時境內安寧,人民富足,有不少吳越臣僚先後都被賜以國姓「錢」,而改姓為錢。《宋史·吳越錢氏世家》稱,吳越王錢謬「與戰士多賜己姓」,至忠懿王錢弘傲臨朝稱制,這些因賜姓而改姓錢氏之人「皆稱同宗」,都自認為屬於錢姓之人了。如今屬於這種賜姓的錢姓人僅見於台灣高山族土著中,據《台灣姓氏源流》記載,清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台灣高山族土著七姓中有一支因忠於朝廷,有功於國家,被乾隆帝賜姓為錢,此後相沿不改,迄今仍為錢氏。合姓,即是合並而成的姓氏,是中國姓氏發展史上的一種特殊變異現象。錢姓的合姓是錢姓與其他姓氏合並或聯姻的結果,以錢王、錢賴兩姓人數居多。如錢王姓就是由錢姓和王姓協商合並而成,最早出現於浙江崇德(今桐鄉)一帶,以後又遷往浙江的其他地區及江蘇、福建、安徽、廣東甚至台灣、香港等地。錢王姓的出現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說是當年崇德兩姓族人出於人員互補、消除糾紛的目的而試圖通過平等合作的方法尋求共同發展的最佳手段。至於錢賴姓,基本也是由錢姓和賴姓合並而來。
據《台北文獻》所載《猶他家譜學會在台搜集族譜報告》一文報道:在如今的台灣,便生活著一些以錢賴為姓的人。不過他們大多是錢姓與賴姓通婚後的主婦及子女,尤其是受西方從夫姓的文化傳統影響,很多賴姓女姓婚後在保持自己原有姓名的同時,在前面又冠以夫姓,形成復姓。
源流四
源於官位,出自西周時期官吏九府泉人,屬於以官職稱謂為氏。九府泉人,亦稱九府錢人,在古代,「錢」字於「泉」字相同,取泉之不絕之意,皆指錢幣。九府泉人隸屬天官府司管轄,為王室重臣之一。在史籍《史記·天官書》中記載:「下有積錢,金寶之上皆有氣,不可不察。錢古作泉字。」在典籍《正字通》中記載:「九府者,掌財帛之官也。歷代便之。周景王鑄大錢,曰寶貨,肉好有輪郭,以勸農贍不足,百姓蒙其利。錢形似璧,故亦稱肉好……紀錢制者,唐張台封演有泉譜,陶岳有貨泉錄,宋洪遵有泉志,馬端臨有錢幣考,彼此異同。」
在九府泉人(九府錢人)的後裔子孫中,有以先祖官職稱謂為姓氏者,稱錢氏、泉氏,後泉氏亦多改稱錢氏,世代相傳至今。
源流五
源於其他少數民族,屬於漢化改姓為氏。今回族、苗族、壯族、藏族、黎族、土家族、哈尼族、布依族、納西族等少數民族中,均有錢氏族人分布。其來源大多是在唐、宋、元、明、清時期中央政府推行的羈糜政策及改土歸流運動中,流改為漢姓錢氏,世代相傳至今。[2]
尋根溯祖
百家姓-錢
宋人鄭樵《通志。氏族略》將錢氏列入「以官為氏」類,說:顓帝曾孫陸終生彭祖,裔孫孚,周錢府上士,因官命氏焉。據《史記。楚世家》記載,陸終是顓頊的曾孫,他的妻子懷孕三年,剖腹產,生出6個兒子,"三曰彭祖"。彭祖是有名的大壽星,《世本》說他"姓箋,名鏗,在商為守藏史,在周為柱下史,年八百歲。"他的後裔彭孚,在西周任錢府上士(錢府,掌管錢財的官署;上士,官名,周代士有上士、中士、下士)彭孚以官職為姓氏,就是錢氏。因西周建都於鎬京(今陝西西安),彭孚必在京為官,故錢姓形成於陝西。
得姓始祖
彭鏗、錢鏐。
③ 錢姓最早出在什麼地方
源流一:源於有熊氏,出自周朝顓帝裔孫彭孚的官名,屬於以官職為氏。
源流二:源於少數民族改姓而來。
源流三:源於改姓,屬於帝王賜姓為氏。
源流四:源於官位,出自西周時期官吏九府泉人,屬於以官職稱謂為氏。九府泉人,亦稱九府錢人,在古代,「錢」字於「泉」字相同。
源流五:源於其他少數民族,屬於漢化改姓為氏。
錢姓多源流,分布廣,早在西周就已獲姓得氏,由彭姓演變而來。在發展的最初階段寂寥無聞,整個先秦時期見諸於史籍記載的僅有隱士錢丹一人。錢姓族人這時的活動范圍仍只局限於其肇基之地的彭城及其周圍地區(今江蘇徐州一帶),至於關中錢姓則是湮沒無聞了。進入秦代,錢姓人中才有當時地屬關東的下邳(如今江蘇睢寧)名士錢產因才能出眾、節操高雅被朝延任命為御史大夫,因御史大夫在秦代是專門負責掌管朝廷監察、糾劾百官之權的三公要職,位尊而且權重,一般非皇帝股肱親信都不得擔任。因此詔令一出,錢產頓時聲名鵲起,飲譽一時,一直不為人所熟知的錢姓也變得家喻戶曉,從此進入天下著名姓族之列。
④ 歷史上姓錢的名人
史書有記載的最早的錢姓名人是戰國時代的錢丹和錢產,前者錢丹是著名的隱士;後者錢產是秦國的御史大夫。
唐朝的錢起是有名的「大歷十才子」之一,浙江吳興人(今浙江湖州),佳句「曲終人不見,江山數峰青」即為其所作。
宋代有畫家錢易。
元朝又出了一位畫家錢選,自號「清癯老人」,工於人物、山水、花鳥。
明末清初的文學家錢謙益,是著名的「復興社」骨幹之一。
清嘉定 年間「吳中七子」之冠,即《潛昕堂全書》的作者錢大昕,是著名的學者,講學終生,桃李遍天下。
⑤ 錢姓的起源~~
錢姓出自官名確有金錢淵源
「錢」之為姓,原來真的跟錢有關系。
《通志氏族略》上面記載說:「顓頊帝曾孫陸終生彭祖,彭祖裔孫孚,周錢府上士,因官命氏。」
周代的錢府上士,是一種官名,專管朝廷的錢幣,結果顓頊帝的一位叫做孚的後代當了這個官後,就乾脆拿官名當做自己的姓。這就是錢姓的由來,也說明了姓錢的人之所以姓錢,的確是跟金錢有一段淵源。
根據《通志》的這段記載,後人還可以發現這樣一段淵源:原來,姓錢的老祖宗孚,是彭祖的直系孫子,錢、彭原是一家人,所以有些地方,這兩姓是不準聯婚的。
姓錢的人,最早都聚居在下邳一帶,下邳就在現在江蘇徐州的附近,而徐州古稱彭城,兩地非常接近,更為錢、彭兩姓間的密切關系提供了有力的說明。不過,後來姓錢的人都逐漸南遷,所以時至今日,江南的吳興、武進一帶,也有許多姓錢的人。
歷史上,姓錢的人雖然在政治方面未曾扮演過轟轟烈烈的角色,然而,他們卻文人才子輩出,跟他們姓氏的字義截然不同。
最早出現在史書上的,是錢丹和錢產兩個人,他們都是戰國時代人,錢丹是著名的隱士,錢產則是秦國的御史大夫。
到了唐朝天寶年間,江蘇吳興的錢家,出了一名大才子錢起,曾被譽為「大歷十才子」之一。錢起博學多才,他的詩做得尤其好,一句「曲終人不見,江山數峰青」赴舉時被主考官認為有如神助。多年來更是膾炙人口。
在歷代政壇上,姓錢的人雖然未曾扮演過主要的角色,但在五代的時候,出過一位十分顯赫的人物,那就是當時吳越的開國之主錢鏐。他是浙江杭州人,國都就設在杭州。
錢鏐是一位傳奇人物,江南民間有許多關於他的傳說:說他自小與群兒游戲,就懂得把大家編起隊來操練;以及長大後不務正業,販鹽為盜,卻為相士驚為「真貴人也」。他的成功,果然不凡,不但在兵荒馬亂的當世,能成為一方之主,而他的後代,也四世為唐朝的節度使,威震一方,真可以說是相當顯赫了。
我所考證的歷史上的篯鏗(彭祖)及錢氏發展(錢治冰)
篯鏗(約公元前2250-約公元前2105年)生於帝堯二十三年夏歷三月初三,死於帝禹二十年夏歷六月十二,享年約145歲。為大彭國第一代始祖,後世便尊稱其為彭祖。是顓頊的六世孫(四代孫)、黃帝的九世孫(七代孫)。篯鏗繼承父親陸終的氏族部落長職務後,注重農業和家畜飼養業,形成強大的篯氏部落。帝堯四十八年(公元前2225年),堯封篯鏗居彭城,為大彭國。帝禹元年(公元前2124年),禹登帝位,時篯鏗已126歲,但仍不覺得其衰老,並能主持和參加部落內的各種活動。
一. 篯鏗身世
少典娶有嬌氏之女附寶生黃帝。黃帝居軒轅之丘,娶西陵氏之女嫘祖,產昌意及青陽(又名少昊.玄囂)。昌意降居若水。昌意娶蜀山氏之女昌濮(又名女樞.昌仆),產乾荒(又名干荒.韓流)。乾荒娶淖子氏(濁山氏)之女阿女,產顓頊(又名高陽)。顓頊娶滕賁氏(騰隍氏)之女女祿,產稱(又名偁.伯稱.伯偁.伯服,孺帝,後創建顓頊國)。稱產老童(又名卷章)。老童娶竭水氏(根水氏)之女驕福,產吳回。吳回產陸終。陸終娶鬼方氏之妹女饋(女媸.女賾),產六子。其一日樊,是為昆吾;其二日惠連,是為參胡;其三日篯鏗,是為彭祖;其四日萊言,是為劊人(鄶人);其五日晏安(安斟),是為曹姓;其六日季連,是為羋姓(羋.熊.楚.連姓的始祖)。後皆有封國。堯老,使舜攝行天下子政,巡狩。而禹、皋陶、契、後稷、伯夷、龍、垂、益、彭祖,自堯時而舉用。舜執政時,任用了二十二位大臣,彭祖為二十二臣之一。娶53妻,生81子。 西漢武帝時魯恭王壞孔子宅,獲得大批古箱文寫成的竹簡,其中記說彭祖活七百六十七甲子而不衰老,八百八十二甲子時突然仙去。按上古用於支記日法,這個甲子是60日,那麼彭祖活52920日,即145歲。彭祖仙逝時,在他前面已經死了49個妻子和54個兒子。相傳彭祖生於農歷三月初三,死於農歷六月十二。
二. 篯氏大彭國.豕韋國的歷史
夏王啟十五年(公元前2066年),封於西河(邑城在今山西汾陽)的禹幼子武觀反叛。啟命彭祖篯鏗的孫子彭伯篯壽帥師征討,武觀戰敗遂投降。後羿、寒浞篡奪夏政權後,公元前1990年,彭伯又出兵助少康(夏六代王)奪回了王位,立下大功。少康登上王位後,論功封賞,便封彭伯弟篯元哲於豕韋(今河南滑縣)立國。篯元哲是彭伯篯壽的孫子,篯元哲就是顓頊高陽氏的第十世孫,黃帝的第十三世孫了。至此篯氏部落就有了兩個同宗同姓的國家--大彭國.豕韋國。商王河顫甲三年(公元前1434年),彭伯助商剿平邳人反判。五年(公元前1432年),女先人投於班方。彭伯又率軍征伐班方,班方.女先人戰敗歸降。公元前1301年,因當時商王朝腐敗混亂,大彭.豕韋始脫商,宣布獨立,不再納貢稱臣。 商武丁43 年已亥(公元前1192年),武丁率王師滅大彭.豕韋。至此大彭國有國千餘年,歷24代45王。大彭.豕韋失國後,篯氏族人四處遷徙,為懷戀故國,有的以彭為姓,改彭姓者以殷大夫彭咸為代表;有的以韋為姓,南遷的韋姓後成為南方壯族等少數民族的祖先(至今壯族仍有「有壯就有韋」的說法,而且還把彭祖篯鏗的生日三月初三當作本民族的隆重節日)。篯氏族人西遷者投靠周部落,成為以後滅商的一部分重要力量。北遷者即後來的「室韋」族(又稱「失韋」或「失圍」),成為蒙古族.滿族和朝鮮族等北方少數民族的共同祖先。周文王時,篯鏗28世孫篯孚初為泉府上士(掌管全國的稅收和錢糧),後官遷周文王師。當時的泉幣均以農具錢(形狀象後來的鏟)為鑄造模型,而篯姓的篯正好是竹字頭下面一個錢。因「篯.錢」兩字音形相近,篯孚的後人為紀念這次篯氏部落的復興,同時又不忘祖姓,就把自己姓氏篯上面的竹字頭拿掉,簡篯姓為錢姓,並兩姓通用,另外也有支系後人以「泉」為姓。後周武王向東進軍滅商紂王時,韋伯篯遐率軍參加,立下戰功。後來,宣方國(在今山西垣曲縣)復叛。武王令韋伯篯遐率軍和王室軍一起討伐,滅了宣方,又立下戰功。公元前1027年,西周建立後,周武王論功行賞,武王為表彰韋伯篯遐的功績,便封韋伯篯遐於其祖先的豕韋國地(今河南滑縣東南50里的妹村),仍稱豕韋國;又遷封其同宗的大彭國後裔篯孚的子孫於今河南原陽縣,復立大彭國。大彭國.豕韋國傳到周赧王時期(約公元前260年)復國歷767年又同時滅亡。由此可見立國於彭城的前大彭國和復國於河南原陽地區的後大彭國加起來的存在時間應為一千八百年左右。
三.篯鏗對後世的影響
1.篯鏗(彭祖)是中國遠古道家先驅,也是壽星的象徵。他以善養生而長壽。他的重生與棄物,服食、吐納、守靜、導引、房術中等養生理論,對道家、道教及中國傳統文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2.篯鏗(彭祖)是我國有文字記載的烹調和營養美食的始祖。他諳熟烹調技藝,曾烹調過味道鮮美的雉羹(即野雞湯)奉獻給堯帝。堯帝吃了之後非常滿意,給以褒獎。
3.篯鏗(彭祖)又是我國氣功和武術的鼻祖。後人根據他鍛煉體魄的辦法,加以歸納整理,成為《彭祖經》。
4.篯鏗(彭祖)的後代姓氏很多,但氏族血緣較明顯的主要有篯、錢、彭、韋、泉等姓。其中錢姓鼎盛期是在五代吳越國王錢鏐之後。錢鏐發達後,曾舉行了一次規模頗大的尋根問祖活動。他讓人從古籍中查找整理,對錢姓之沿革進行了梳理,最後排出了一個世系表。在此表中,他是黃帝的後裔,是彭祖的72代孫(現考證應為99代孫)。從他開始,又列出錢氏慶系一宗,錢鏐則為慶系始祖。
四. 附記:篯.錢氏淵源世系主幹表
1.少典---2.黃帝---3.昌意---4.乾荒(干荒.韓流)---5.顓頊帝(高陽)---6.稱(偁.伯偁.伯稱.伯服,顓頊國始祖)---7.老童(卷章.耆童)---8.吳回(重黎之弟,官至祝融)---9.陸終---10.篯鏗(彭祖.彭伯鏗)---11.篯通(彭伯通)---12.篯壽(彭伯壽)---14.篯伯?(彭伯?,其弟篯元哲,夏少康時受封為豕韋國始祖)---38.篯孚(錢孚,周文王師)---錢丹(戰國隱士)--錢產(秦御史大夫)---79.錢林(西漢諫議大夫)--- 86.錢讓(東漢富春侯)---87.錢咸 (譜名錢京,東漢高密侯)---錢彌(晉朝輔國將軍.豫章縣侯 )---錢樂之(南朝宋太史令.天文學家)---錢道戢(南朝陳永安縣侯.開國大將)---101.錢九隴(唐朝巢國公.開國大將)---110.錢鏐(吳越國開國皇帝)-- 慶系及後人分出的各個支系。
⑥ 百家姓當中錢為何會排在第二位有著怎樣的歷史淵源
因為在唐末時期有一個叫錢鏐的武將,因為曾經幫助晚唐平定了地方的叛亂,被封為了錢王,之後定居於江南,更是將當地發展得非常的繁榮,錢氏後人還直接歸順了宋朝,宋朝的統治者便讓錢氏成為了百家姓的第二位。之後錢氏家族都一直順應天命,對宋朝、明朝、清朝的皇帝非常的尊重,甚至願意將唐朝時期賜予本家族的鐵卷金書,獻給那些皇帝們,也因此受到了皇帝的禮待。
總的來說,錢氏成為百家姓的第二姓的原因是錢氏家族得到了宋朝君臣的贊揚,也是因為他們努力發展江南而得到了平民們的贊頌。
⑦ 歷史上姓錢的名人有哪些
錢讓、錢起、錢選、錢泮、錢謙益。
1、錢起
錢讓(89-151),字德高,東漢長城(今浙江長興)人。此幅畫像取自清代嘉慶年間修《吳越錢氏宗譜》。
錢讓,即錢遜,字德高。錢沖子,即下邳烏程長錢林七世孫,是為江東一代祖。公雅貌殊眾,重瞳美髯,語含鍾聲,手垂逾膝。博學豪邁,豁達善謀。初從東郡都督,及漢察孝廉,除歷陽、章安二縣長。時吳郡薛府君固為執法所枉,徵詣廷尉。公因歲朝賀,大呼稱固之冤。
嘉平元年(公元151年)三月十六日薨,春秋六十有三,謚曰哀。夫人東海徐氏,生三子,曰承曰京曰晟。後娶夫人安定皇甫氏,生一子。葬長興縣平望鄉西北梓山。奉朝命繪公遺像於郡祠。
2、錢起
錢起(722?—780年),字仲文,漢族,吳興(今浙江湖州市)人,唐代詩人。早年數次赴試落第,唐天寶十年(751年)進士,大書法家懷素和尚之叔。初為秘書省校書郎、藍田縣尉,後任司勛員外郎、考功郎中、翰林學士等。曾任考功郎中,故世稱「錢考功」。
代宗大歷中為翰林學士。他是大歷十才子之一,也是其中傑出者,被譽為「大歷十才子之冠」。又與郎士元齊名,稱「錢郎」,當時稱為「前有沈宋,後有錢郎。」
3、錢選
錢選(1239—1299),宋末元初著名畫家,與趙孟頫等合稱為「吳興八俊」。字舜舉,號玉潭,又號巽峰,霅川翁,別號清癯老人、川翁、習懶翁等,湖州(今浙江吳興)人。
南宋景定三年鄉貢進士,入元不仕。工詩,善書畫。畫學極雜:山水師從趙令穰;人物師從李公麟;花鳥師趙昌;青綠山水師趙伯駒。人品及畫品皆稱譽當時。
繼承蘇軾等人的文人畫理論,提倡士氣說,倡導戾家畫。他提倡繪畫中的「士氣」,在畫上題寫詩文或跋語,萌芽了詩、書、畫緊密結合的文人畫的鮮明特色。
4、錢泮
錢泮(pàn)(1493-1555)明代官吏。字鳴聲,一字鳴教,號雲江,南直隸蘇州府常熟(今屬江蘇)人 ,嘉靖十四年進士,曾任侯官、慈溪知縣,刑部主事,員外郎中,順慶知府。
後升陝西副使,備兵漢中。在漢中任職期間,遇到災荒,便開倉賑飢,救扶百姓。任江西參政時,父喪,遂回河陽守孝。
5、錢謙益
錢謙益(1582年10月22日—1664年6月17日),字受之,號牧齋,晚號蒙叟,東澗老人。學者稱虞山先生。清初詩壇的盟主之一。蘇州府常熟縣鹿苑奚浦(今張家港市塘橋鎮鹿苑奚浦)人。明萬曆三十八年(1610)探花(一甲三名進士)。
⑧ 錢姓氏的由來
錢姓的來源果真與錢有關。相傳,錢姓是一個由掌管錢財的官名「錢府上士」而來的姓氏。《通志·氏族略》記載:「顓頊帝曾孫陸終生彭祖,彭祖裔孫孚,周錢府上士,因官命氏。」因此,這一官職起源於周代,乃是負責錢財的管理和調度。彭祖的子孫孚任職時就拿了官名當作自己的姓,從此就有了錢姓。之後,其子孫後代沿襲了這一稱呼,世世姓錢。從錢姓的來源上看,錢姓是由彭姓分化而來,與彭姓有著共同的祖先。錢姓和彭姓常常自認是一家人,曾有著遇難相幫、互不通婚等共同的約定。事實上,錢姓的祖籍地是下邳(今屬江蘇),與彭姓的發源地彭城(今江蘇徐州)並不在一處。但是,錢姓人一向把彭城作為郡望,其原因也正是由於與彭姓同源的緣故。錢姓之人,最早都聚居在下邳一帶。下邳位一於現今江蘇徐州的附近。徐州古稱彭城。下邳、彭城兩地非常接近,也一定程度上地證明了錢、彭兩姓間的密切關系。後來,錢姓逐漸南遷,分布到長江以南各地區,至今在江南吳興、武進一帶還有許多錢姓人家。廣東、福建一帶,甚至在海外許多華人聚集的地方也有一定程度的分布。 錢姓出自官名,確有金錢淵源 ,「錢」之為姓,原來真的跟錢有關系。《通志氏族略》上面記載說:「顓頊帝曾孫陸終生彭祖,彭祖裔孫孚,周錢府上士,因官命氏。」 周代的錢府上士,是一種官名,專管朝廷的錢幣,結果顓頊帝的一位叫做孚的後代當了這個官後,就乾脆拿官名當做自己的姓。這就是錢姓的由來,也說明了姓錢的人之所以姓錢,的確是跟金錢有一段淵源。 根據《通志》的這段記載,後人還可以發現這樣一段淵源:原來,姓錢的老祖宗孚,是彭祖的直系孫子,錢、彭原是一家人,所以有些地方,這兩姓是不準聯婚的。 姓錢的人,最早都聚居在下邳一帶,下邳就在現在江蘇徐州的附近,而徐州古稱彭城,兩地非常接近,更為錢、彭兩姓間的密切關系提供了有力的說明。不過,後來姓錢的人都逐漸南遷,所以時至今日,江南的吳興、武進一帶,也有許多姓錢的人。 歷史上,姓錢的人雖然在政治方面未曾扮演過轟轟烈烈的角色,然而,他們卻文人才子輩出,跟他們姓氏的字義截然不同。 最早出現在史書上的,是錢丹和錢產兩個人,他們都是戰國時代人,錢丹是著名的隱士,錢產則是秦國的御史大夫。 到了唐朝天寶年間,江蘇吳興的錢家,出了一名大才子錢起,曾被譽為「大歷十才子」之一。錢起博學多才,他的詩做得尤其好,一句「曲終人不見,江山數峰青」赴舉時被主考官認為有如神助。多年來更是膾炙人口。 在歷代政壇上,姓錢的人雖然未曾扮演過主要的角色,但在五代的時候,出過一位十分顯赫的人物,那就是當時吳越的開國之主錢鏐。他是浙江杭州人,國都就設在杭州。 錢鏐是一位傳奇人物,江南民間有許多關於他的傳說:說他自小與群兒游戲,就懂得把大家編起隊來操練;以及長大後不務正業,販鹽為盜,卻為相士驚為「真貴人也」。他的成功,果然不凡,不但在兵荒馬亂的當世,能成為一方之主,而他的後代,也四世為唐朝的節度使,威震一方,真可以說是相當顯赫了。 錢乙:北宋醫學家,博覽醫書,熟讀本草,尤以小兒科著名。 錢大昕:清代著名學者,精通文字、音韻、訓詁,著有二十二史考異,潛研堂文集、十駕齋養新錄等。 秦漢有名臣錢產、錢林;唐宋有詩人錢起、錢惟演。
推薦於 2017-11-26
TA的回答是否幫助到你了?
能夠幫助到你是知道答主們最快樂的事啦!
有幫助,為TA點贊
無幫助,看其他答案
查看全部3個回答
三張免費下載,三張免費玩! 免費下載
2020火爆三張,超人氣三張免費下載,高品質特色玩法,給你全新三張體驗!輕松玩三張,天天有比賽365天都精彩,三張免費玩!
本溪易達網路有限公司廣告
錢幣價格表?
「微拍堂」文玩拍賣鑒定平台,錢幣價格表種類齊全,現場鑒定假必賠!
杭州微拍堂文化創意..廣告
評論
看都看了,聊兩句~
— 你看完啦,以下內容更有趣 —
姓錢的男孩名字周易取名 姓錢的男孩名字 2020新生寶寶取名
姓錢的男孩名字,起名很重要的一環,就是起名的漢字屬性要符合您的金木水火土屬性缺項,姓錢的男孩名字,金木水火土分析過程嚴謹,起名連起來順口,叫起來好聽!
廣告2019-11-08
姓氏何的由來?
何姓起源於韓姓,而韓姓來源於姬姓,姬姓又來源於黃帝,所以如果追根溯源的話,黃帝應該是何姓的始祖。 黃帝後代的一支姬姓建立了西周,西周實行分封制,周成王弟弟的後人被分封到韓原(現在山西省汾水以北,河津與稷山一帶),世稱「韓武子」,名韓萬,他的三世孫名韓厥,按照周王朝的冊封,自厥起,他和他的後代才是真正的韓姓,因此,韓厥該是韓姓始祖。 到了公元前230年,也就是韓王安在位的第九個年頭,韓國被秦國所滅,子孫們散落到全國各地,因為「韓」、「何」諧音,加之古代地方的音變,隨著歷 史的變遷,社會的發展,久而久之,人們就逐漸地把「韓」讀 成了「何」。 參考資料 中國姓氏起源及分布.光明網[引用時間2018-4-10]
13贊·251瀏覽2019-09-06
錢姓氏的起源是什麼?
據《通志·氏族略》、《姓譜》等書記載,錢氏源自彭祖篯鏗。黃帝之孫顓頊在伯父少昊去世後繼為天子,掌管中原地區。據《大戴禮記》記載,顓頊的曾孫陸終氏娶於鬼方氏,鬼方氏之妹謂之女隤,氏產六子;孕而不粥,三年,啟其左脅,六人出焉。其一曰己樊,是為昆吾;其二曰惠連,是為參胡;其三曰篯鏗,是為彭祖;其四曰萊言,是為鄶人;其五曰晏安,是為曹姓;其六曰季連,是為楚之先。 泉府上士 彭城伯 篯孚 《史記·楚世家》:「彭祖姓篯名鏗,堯封於彭城,為大彭國始祖」,他被後人尊稱為彭祖。篯鏗是中國古代最著名的長壽者,也是民間神話中壽星的原型。 周文王時,彭祖裔孫篯孚為周文王師,官拜泉府上士(泉府,掌管全國的稅收和錢糧;上士,周代宰夫級官階之一)。 因泉通錢,而篯字恰是錢字上有個竹頭,為紀念篯鏗氏族再次復興,篯孚的子孫便去篯字竹頭簡為錢姓。在如今的魯南蘇北地區仍有少量的篯氏以及訛音簡化的尖姓生活著。
2贊·119瀏覽2017-11-05
姓氏由來:錢
錢姓的來源果真與錢有關。相傳,錢姓是一個由掌管錢財的官名「錢府上士」而來的姓氏。《通志·氏族略》記載:「顓頊帝曾孫陸終生彭祖,彭祖裔孫孚,周錢府上士,因官命氏。」因此,這一官職起源於周代,乃是負責錢財的管理和調度。彭祖的子孫孚任職時就拿了官名當作自己的姓,從此就有了錢姓。之後,其子孫後代沿襲了這一稱呼,世世姓錢。從錢姓的來源上看,錢姓是由彭姓分化而來,與彭姓有著共同的祖先。錢姓和彭姓常常自認是一家人,曾有著遇難相幫、互不通婚等共同的約定。事實上,錢姓的祖籍地是下邳(今屬江蘇),與彭姓的發源地彭城(今江蘇徐州)並不在一處。但是,錢姓人一向把彭城作為郡望,其原因也正是由於與彭姓同源的緣故。錢姓之人,最早都聚居在下邳一帶。下邳位一於現今江蘇徐州的附近。徐州古稱彭城。下邳、彭城兩地非常接近,也一定程度上地證明了錢、彭兩姓間的密切關系。後來,錢姓逐漸南遷,分布到長江以南各地區,至今在江南吳興、武進一帶還有許多錢姓人家。廣東、福建一帶,甚至在海外許多華人聚集的地方也有一定程度的分布。 錢姓出自官名,確有金錢淵源 ,「錢」之為姓,原來真的跟錢有關系。《通志氏族略》上面記載說:「顓頊帝曾孫陸終生彭祖,彭祖裔孫孚,周錢府上士,因官命氏。」 周代的錢府上士,是一種官名,專管朝廷的錢幣,結果顓頊帝的一位叫做孚的後代當了這個官後,就乾脆拿官名當做自己的姓。這就是錢姓的由來,也說明了姓錢的人之所以姓錢,的確是跟金錢有一段淵源。 根據《通志》的這段記載,後人還可以發現這樣一段淵源:原來,姓錢的老祖宗孚,是彭祖的直系孫子,錢、彭原是一家人,所以有些地方,這兩姓是不準聯婚的。 姓錢的人,最早都聚居在下邳一帶,下邳就在現在江蘇徐州的附近,而徐州古稱彭城,兩地非常接近,更為錢、彭兩姓間的密切關系提供了有力的說明。不過,後來姓錢的人都逐漸南遷,所以時至今日,江南的吳興、武進一帶,也有許多姓錢的人。 歷史上,姓錢的人雖然在政治方面未曾扮演過轟轟烈烈的角色,然而,他們卻文人才子輩出,跟他們姓氏的字義截然不同。
9贊·593瀏覽2016-06-21
百家姓錢姓的來歷
1、源流一 據《通志·氏族略》、《姓譜》等書記載,錢氏源自彭祖篯鏗。黃帝之孫顓頊在伯父少昊去世後繼為天子,掌管中原地區。據《大戴禮記》記載,顓頊的曾孫陸終氏娶於鬼方氏,鬼方氏之妹謂之女隤,氏產六子;孕而不粥,三年,啟其左脅,六人出焉。其一曰己樊,是為昆吾;其二曰惠連,是為參胡;其三曰篯鏗,是為彭祖;其四曰萊言,是為鄶人;其五曰晏安,是為曹姓;其六曰季連,是為楚之先。 2、源流二 中國錢姓血脈比較純正,較少發生外族和外姓的融入。但在元明清時,錢姓開始出現與周邊民族融合的現象,今回族、苗族、壯族、傣族、藏族、黎族、土家族、哈尼族、布依族、納西族等少數民族中,均有少量錢氏族人分布。其來源大多為改土歸流運動中,流改為漢姓錢氏。明清雲南地區的哈尼族錢姓土司是來自臨安的錢姓漢族,其後裔在當地都擁有很大的影響。 中國當前還有不少的少數民族錢姓是通過同音轉譯等形式改姓錢的,據《中國人的姓名》等書記載,蒙古族、彝族、滿族錢姓的源流為同音轉譯。 歷史上,曾經另有一些漢族錢姓源於帝王賜姓為氏。《宋史·吳越錢氏世家》稱,吳越王錢鏐「與戰士多賜己姓」,至忠懿王錢弘俶納土歸宋,這些因賜姓而改姓錢氏之人「皆稱同宗」。淳化三年(公元992年),宋太宗趙光義詔令恢復本姓,所以賜姓的錢氏基本已不復存在。 (8)錢姓歷史擴展閱讀 姓氏名人 1、篯鏗 篯鏗,是彭姓、錢姓、韋姓族人共同的祖先,今人曰之「彭祖」,即大彭氏國始祖,因受封於彭城建立大彭氏國而被後人尊稱為彭祖。 2、錢九隴 錢九隴(573年~645年),字永業,湖州長城(今浙江長興)人。唐朝開國元勛。 其父名叫錢文強,為吳明徹裨將,和吳明徹一起在彭城戰敗。隋朝時,因罪被抄沒為奴,因此錢九隴侍奉唐公李淵。晉陽起兵後,因功授予金紫光祿大夫。貞觀十九年(645年)去世,享年七十三歲。 3、錢起 錢起(722?—780年),字仲文,漢族,吳興(今浙江湖州市)人,唐代詩人。大書法家懷素和尚之叔。 早年數次赴試落第,唐天寶十年(751年)進士。初為秘書省校書郎、藍田縣尉,後任司勛員外郎、考功郎中、翰林學士等。曾任考功郎中,故世稱「錢考功」。代宗大歷中為翰林學士。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錢姓
7贊·2,344瀏覽2019-08-07
錢這個姓的來歷!
錢姓的來源果真與錢有關。相傳,錢姓是一個由掌管錢財的官名「錢府上士」而來的姓氏。《通志·氏 各式各樣的錢幣2(19張)族略》記載:「顓頊帝曾孫陸終生彭祖,彭祖裔孫孚,周錢府上士,因官命氏。」因此,這一官職起源於周代,乃是負責錢財的管理和調度。彭祖的子孫孚任職時就拿了官名當作自己的姓,從此就有了錢姓。之後,其子孫後代沿襲了這一稱呼,世世姓錢。從錢姓的來源上看,錢姓是由彭姓分化而來,與彭姓有著共同的祖先。錢姓和彭姓常常自認是一家人,曾有著遇難相幫、互不通婚等共同的約定。事實上,錢姓的祖籍地是下邳(今屬江蘇),與彭姓的發源地彭城(今江蘇徐州)並不在一處。但是,錢姓人一向把彭城作為郡望,其原因也正是由於與彭姓同源的緣故。錢姓之人,最早都聚居在下邳一帶。下邳位一於現今江蘇徐州的附近。徐州古稱彭城。下邳、彭城兩地非常接近,也一定程度上地證明了錢、彭兩姓間的密切關系。後來,錢姓逐漸南遷,分布到長江以南各地區,至今在江南吳興、武進一帶還有許多錢姓人家。廣東、福建一帶,甚至在海外許多華人聚集的地方也有一定程度的分布。 錢姓出自官名,確有金錢淵源 ,「錢」之為姓,原來真的跟錢有關系。《通志氏族略》上面記載說:「顓頊帝曾孫陸終生彭祖,彭祖裔孫孚,周錢府上士,因官命氏。」 周代的錢府上士,是一種官名,專管朝廷的錢幣,結果顓頊帝的一位叫做孚的後代當了這個官後,就乾脆拿官名當做自己的姓。這就是錢姓的由來,也說明了姓錢的人之所以姓錢,的確是跟金錢有一段淵源。 根據《通志》的這段記載,後人還可以發現這樣一段淵源:原來,姓錢的老祖宗孚,是彭祖的直系孫子,錢、彭原是一家人,所以有些地方,這兩姓是不準聯婚的。 姓錢的人,最早都聚居在下邳一帶,下邳就在現在江蘇徐州的附近,而徐州古稱彭城,兩地非常接近,更為錢、彭兩姓間的密切關系提供了有力的說明。不過,後來姓錢的人都逐漸南遷,所以時至今日,江南的吳興、武進一帶,也有許多姓錢的人。 歷史上,姓錢的人雖然在政治方面未曾扮演過轟轟烈烈的角色,然而,他們卻文人才子輩出,跟他們姓氏的字義截然不同。 最早出現在史書上的,是錢丹和錢產兩個人,他們都是戰國時代人,錢丹是著名的隱士,錢產則是秦國的御史大夫。 到了唐朝天寶年間,江蘇吳興的錢家,出了一名大才子錢起,曾被譽為「大歷十才子」之一。錢起博學多才,他的詩做得尤其好,一句「曲終人不見,江山數峰青」赴舉時被主考官認為有如神助。多年來更是膾炙人口。 在歷代政壇上,姓錢的人雖然未曾扮演過主要的角色,但在五代的時候,出過一位十分顯赫的人物,那就是當時吳越的開國之主錢鏐。他是浙江杭州人,國都就設在杭州。 錢鏐是一位傳奇人物,江南民間有許多關於他的傳說:說他自小與群兒游戲,就懂得把大家編起隊來操練;以及長大後不務正業,販鹽為盜,卻為相士驚為「真貴人也」。他的成功,果然不凡,不但在兵荒馬亂的當世,能成為一方之主,而他的後代,也四世為唐朝的節度使,威震一方,真可以說是相當顯赫了。
⑨ 錢姓的歷史發展
彭孚於周朝錢(泉)府任士官,經理財政,後代以官名為氏 。中國錢姓血脈比較純正,很少發生外族和外姓的融入。在元明清時,錢姓開始出現與周邊民族融合的現象。明清雲南地區的哈尼族錢姓土司是來自臨安的錢姓漢族,其後裔至今在當地都擁有很大的影響。據《清朝通志·氏族略》和河北隆化縣有關資料記載,滿族的錢姓世居爛泥河,後來又遷徙他處,其姓氏一直使用至今。
中國當前不少的少數民族錢姓人,是通過同音轉譯等形式改姓錢的。如據《中國人的姓名》等書記載,蒙古族的錢姓來自蒙古姓「敏罕氏」,由於「敏罕」一詞的蒙古含義是數目字「千」,與漢姓「錢」諧音相近,因此這些人在與漢人交往時,往往將本姓簡述為錢,以至相沿至今未改。此外彝族錢姓也同樣是由本族舊姓「都普」轉音而來,成為中國錢姓中的一支。另據《台灣省通志·人民志》和《清代台灣之鄉論》等的記載,台灣的賽多族人原有以沙拉灣為姓者,後來也都改為錢姓。
另有一些漢族錢姓源於帝王賜姓為氏。五代十國時錢鏐(Liú)曾以杭州為中心建立了吳越國,歷時72年之久,時境內安寧,人民富足,有不少吳越臣僚先後被賜以國姓「錢」,而改姓為錢。《宋史·吳越錢氏世家》稱,吳越王錢鏐「與戰士多賜己姓」,至忠懿王錢弘傲臨朝稱制,這些因賜姓而改姓錢氏之人「皆稱同宗」。如今這種賜姓的錢姓人還見於台灣高山族土著中,據《台灣姓氏源流》記載,清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台灣高山族土著七姓中有一支因忠於朝廷,有功於國家,被乾隆帝賜姓為錢,此後相沿不改,迄今仍為錢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