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付歷史
㈠ 支付寶的歷史
2004年,支付寶從淘寶網分拆獨立,逐漸向更多的合作方提供支付服務,發展成為中國最大的第三方支付平台。
2003年10月18日,淘寶網首次推出支付寶服務。
2004年12月8日,浙江支付寶網路科技有限公司成立。
2005年2月2日,支付寶推出「全額賠付」支付,提出「你敢用,我敢賠」承諾。
2008年2月27日,支付寶發布移動電子商務戰略,推出手機支付業務。
2008年10月25日,支付寶公共事業繳費正式上線,支持水、電、煤、通訊等繳費。
2010年12月23日,支付寶與中國銀行合作,首次推出信用卡快捷支付。
2011年5月26日,支付寶獲得央行頒發的國內第一張《支付業務許可證》(業內又稱「支付牌照」)。
2013年6月,支付寶推出賬戶余額增值服務「余額寶」,通過余額寶,用戶不僅能夠得到較高的收益,還能隨時消費支付和轉出,無任何手續費。
2013年11月13日,支付寶手機支付用戶超1億,「支付寶錢包」用戶數達1億,支付寶錢包正式宣布成為獨立品牌。
2013年11月30日,12306網站支持支付寶購買火車票。
2013年12月31日,支付寶實名認證用戶超過3億。
2013年,支付寶手機支付完成超過27.8億筆、金額超過9000億元,成為全球最大的移動支付公司。
來自艾瑞咨詢的數據顯示,自2013年第一季度以來,支付寶在移動互聯網支付市場份額從67.6%逐步提升至78.4%,居第一。
截至2013年底,支付寶實名認證的用戶數超過3億。2013年,支付寶單日交易筆數的峰值達到1.88億筆。其中,移動支付單日交易筆數峰值達到4518萬筆,移動支付單日交易額峰值達到113億元人民幣。
2014年2月28日,余額寶用戶數突破8100萬。
2014年3月20日,支付寶每天的移動支付筆數超過2500萬筆。
2015年,支付寶錢包8.5版,在錢包「探索」二級頁面下,多了一個「我的朋友」選項卡,在進入轉賬界面後,就可以和對方直接發送文字、語音、圖片等信息。
2015年5月27日,支付寶出現大規模故障 回應:杭州光纖被挖斷
2015年7月8日,支付寶發布最新9.0版本,加入了「商家」和「朋友」兩個新的一級入口,分別替代「服務窗」與「探索」,由此切入了線下生活服務與社交領域。此外,還增加了親情賬戶、借條、群賬戶等一系列功能。
2015年9月25日起,支付寶和麥當勞進行大數據合作,全上海地區的麥當勞將可使用支付寶支付,並將進一步推廣至全國門店。
2016年1月12日,螞蟻金服對外發布2015年支付寶年賬單。賬單顯示,2015年互聯網經濟繼續保持高速增長。按省級行政區劃分來看,上海人均支付金額排名全國首位,達到104155元,這標志著網上人均支付開始邁入「10萬時代」。從移動支付筆數佔比來看,排前五位的地區分別是西藏、貴州、甘肅、陝西和青海,其移動支付佔比高達83.3%、79.7%、79.4%、78.8%和78.7%。統計還顯示,2015年移動支付筆數占整體比例高達65%,而2014年這個數字是49.3%。
㈡ 微信支付歷史賬單在什麼地方查
微信的歷史支付賬單可以這樣子來查詢
我的-支付-錢包-右上角三個橫點-賬單
進去之後就能夠查到所有的交易賬單了
㈢ 支付歷史發展經歷了哪些階段
1、1985年國內第一張銀行卡
世界上第一張信用卡出現的1915年,並不是銀行發出的,由一個國外商行發行的,而世界上第一張銀行卡出現在1952年,是美國的美州銀行在加利福尼亞州發行了美州銀行卡。
而我國的第一張銀行卡出現在1985年3月,由中國銀行珠海分行發行的「中銀卡」,也稱為「珠女卡」。
2、1986年國內第一張信用卡
1986年6月,中國銀行發行的「長城卡」成為我國國內發行的第一張信用卡,這張信用卡被贈予了發行該卡的支持者–時任央行行長的陳慕華。信用卡的出現是受當時國外來大陸旅遊的刺激下產生的。
3、1996年第一家網上銀行
國內第一筆internet網上支付得以實現,買賣雙方世紀互聯通訊技術有限公司和中央電視台的王柯平先生分別成為國內第一個網上虛擬商家和網上支付第一人。
4.VISA進入中國與銀聯的成立
自1985年中行發行了我國第一張銀行卡:中銀卡以來,1989年工行發行牡丹卡,1990年建行發行龍卡,1991年農行發行金穗卡,1992年深發展發行發展卡,1993年交行發行太平洋卡,從此,中國逐步進入了卡消費時代。
5、跨越千禧年,電子商務時代來臨,網上支付井噴
伴隨著互聯網的發展,全球電子商務熱悄然升起,歐美地區良好的信用制度為電子商務的崛起打下良好基礎,這個時期是我國互聯網迅猛發展的時期。
同年,國內出現了第一家C2C網站,由邵亦波建立的易趣網。在同一年,馬雲帶領十幾個人在杭州投資50萬元人民幣,創建了阿里巴巴。
6、2003年10月支付寶推出
2003年10月,支付寶走上歷史舞台,開啟了人們網上支付方式的新篇章。支付寶通過資金三方託管,解決了中國互聯網購物的信任問題,因此支付寶快速發展,很快成為互聯網上最大的第三方支付服務。2004年,支付寶從淘寶中脫離出來,成為獨立的第三方支付平台。
7.移動支付大潮來襲
2013年8月9日微信5.0發布,新增了微信支付功能,向一家獨大的支付寶發起挑戰。和之前的支付不同,這次支付大戰的重點是在搶奪移動端的支付入口和習慣。
2014年9月10日,在蘋果發布會上,蘋果CEO庫克發布了蘋果的移動支付解決方案Apple pay,也加入到移動支付大軍中。
㈣ 支付寶的歷史記錄如何查詢
支付寶查詢歷史賬單記錄,需要進入支付寶軟體裡面。
具體查看流程如下,先進入支付界面。
如上圖所示,便是支付寶消費的歷史記錄及賬單。
㈤ 中行繽紛生活APP二維碼支付歷史交易如何查詢
繽紛生活APP二維碼支付歷史交易查詢路徑:登錄成功繽紛生活APP後,點擊頁面下方「惠付」功能模塊→進入掃碼付款或付款碼,右上角更多按鈕(即▪▪▪)可以查詢歷史交易記錄以及詳情,如果交易記錄中有新的交易,更多按鈕右上角會以圓點展示,交易記錄也會有紅點標記;點擊交易記錄,進入交易記錄頁面,可以分別通過卡片、年月、類型、渠道篩選條件進行篩選,查詢條件選擇完成,點擊查詢按鈕即可。
如有疑問,歡迎咨詢中國銀行在線客服或下載使用中國銀行手機銀行APP咨詢、辦理相關業務。
以上內容供您參考,業務規定請以實際為准。
㈥ 互聯網支付的互聯網支付發展簡史
准備期(~1992) 互聯網進入大規模商用之前,電子支付系統已經得到相當充分的發展,並為後來互聯網支付系統的開發奠定了基礎。這一階段的終點在1992年,以WWW獲得廣泛接受、全球IP伺服器數量超過100萬為標志。 自80年代起,以取代現金與紙票據為目的,多種電子化支付手段已得到發展。最初,人們期望發明一種象現金一樣的支付手段,價值可以通過電子網路或某種介質(如智能卡)流動。最重要的先鋒工作來自DavidChaum,1982年Chaum完成關於盲簽名用於不可追蹤支付的論文,之後開始進行匿名電子現金的研究與測試,並於1989年在荷蘭創辦DigiCash。公鑰密碼體系也早在1976年由WhitfieldDiffie與MartinHellman等共同開始研究。
儲值智能卡也在80年代開始發展,以取代70年代的磁條卡,起初面向單一用途,1983年法國首張預付電話IC卡推出。電子錢包的概念隨之出現,1991年英國NatWest銀行啟動Mondex項目;1992年丹麥推出全球第一個全國性儲值卡方案Danmønt。這類電子錢包方案期望在POS支付領域與現金以及信用卡/借記卡進行競爭。
可視圖文(Videotex)服務於80年代開始提供,如法國的Minitel、德國的BTX。家庭銀行的概念開始出現,並一度被視為可視圖文服務的關鍵應用,計費系統也作為服務的一部分開始得到發展。
當互聯網的商業前途開始被發現時,多種電子化支付系統已經出現,包括POS、軟/硬體電子現金、預付款機制、計費系統、電子錢包等。未來的挑戰是將這些系統移植至互聯網環境,即在開放的網路中調試以前在私有網路或封閉群體中運行的系統。
初創期(1993~1995) 信用卡是傳統環境最成熟的消費支付工具,無卡交易模式(如郵購、電話購物)早已存在,互聯網作為一種新型信息交換渠道出現時,信用卡支付便開始通過互聯網進行。起初的實現方法非常簡單而幾乎沒有任何防護,只是通過互聯網傳遞卡號碼從而實現交易。1994年Netscape開發SSL標准增強了信息交互的安全性,即使後來出現了更多的安全手段,這種由消費者向商家呈遞卡號碼的交易模式仍然沒有根本上的改變。 這個階段創造了多項互聯網支付的歷史。DigiCash開始發行電子化符號貨幣Cyberbucks,這種「私有互聯網現金」的出現使第一代互聯網用戶非常興奮。作為消費者、商家、信用卡網路之間交易中介的互聯網支付服務商開始出現,如FirstVirtual、CyberCash等,其角色類似於傳統環境的POS服務商。
初創階段對於銀行業來說是難以接受的。歐美出現了眾多不由銀行發行的電子錢包方案,互聯網現金的試驗開始為銀行敲響了警鍾。當驚慌與憤怒消退後,銀行開始接受挑戰,並主宰了下一個階段的發展。
回歸期(1995~1998) 初創期的領先者來自非銀行領域,下一階段的回歸期指銀行業奪回支付領域控制權的時期,最重要的一步是卡組織開發並推廣SET。SET是一個真正的金融支付標准,它按照現實環境中支付交易的要素構建出一個適用於互聯網的完美模型,交易過程中各方之間依賴數字證書相互進行身份驗證。SET的開發目的在於防止早期信用卡通過網路簡單呈遞這一模式中已出現的欺詐行為,期望對整個交易鏈條進行系統性控制。初期的SET方案依賴客戶端功能復雜的本地錢包,也稱為「富錢包」方案。第一筆SET交易於1996年12月完成。 政府與央行注意到電子貨幣的試驗與擴散,開始考慮電子貨幣與互聯網支付的法律問題。1997年德國的電子貨幣業務被明確視為銀行業務;1998年歐盟委員會開始起草電子貨幣法律。
一些初創期的先行方案被金融機構所接納,1995年馬克·吐溫銀行開始接受符號電子貨幣,但長遠來看並不成功。至1998年,FirstVirtual與DigiCash相繼停止服務。同時,各國銀行業開始嘗試將其他傳統支付工具(如直接借記、貸記轉帳)進行改造以適用於互聯網,網上銀行業務出現初步增長。
發展期(1999~) 2000年之前,大多數金融與非金融機構的創新行動並沒有取得商業上的成功,「電子現金」無論在現實與互聯網環境都相繼失敗,希望通過新技術創造出革命性新型貨幣的願望很快落空。互聯網支付系統並沒有沿著最初的設想發展,而是在多個方向、多個細分領域取得了長足的進展。 信用卡占據了網上支付的統治地位,從全球范圍來看佔有70%至90%的份額。SET標准沒有取得商業上的成功,革新方案開始出現,卡組織各自開發自身的系統,如3D-SET。1999年第一個SET瘦錢包出現,客戶端越來越簡化,錢包系統朝著中央伺服器的方向發展。2002年,兩大卡組織回到合作的道路上來,以3D-Secure為基礎統一了信用卡在線認證標准。
2000年以後,電子商務出現飛躍,在線拍賣的盛行帶動了P2P支付的增長,以PayPal為代表的虛擬帳戶機制獲得了空前的機會,定位於以前未被開發的中小型商家與國際支付市場。
目前,互聯網支付向多元化方向發展。基於銀行帳戶的在線支付方案在多個市場取得初步成功,對信用卡支付形成重要的補充。EMV遷移在全球多數市場的進展擴展至互聯網環境,2003年英國Barclaycard開始測試EMV卡在線支付。音樂與視頻下載以及數字內容市場的興起使微支付機制獲得新生。結合移動通訊、智能卡、互聯網等多種技術的移動支付前景看好,2004年日本DoCoMo「錢包手機」計劃開始啟動。在現實環境,卡基電子貨幣並沒有很快成為廣泛接納的現金替代品,而是首先在移動、交通、政府等不同領域得到充分應用,目前這類系統正在向零售領域擴展。
法律領域,歐盟電子貨幣指令於2000年正式頒布,2002年開始生效並逐步在歐盟各國推行。
㈦ 微信歷史支付記錄怎麼查看
微信查詢支付記錄在微信錢包頁面查看余額上面有支付清單,點進去就可以看到哪月哪天支付的明細就知道了
㈧ 快捷支付怎麼查看支付歷史
查看快捷支付的支付記錄,可以登錄支付寶網站,進入「我的支付寶」—「交易記錄」—「收支明細」處查看支付明細,若某項支出您使用了快捷支付,在支付方式這一欄會顯示支付使用的銀行,故單獨的快捷支付方式的明細暫無法實現查詢。
㈨ 寶付:支付歷史發展經歷了哪些階段
支付工具的發展演變的三大階段如下。
一.實物貨幣階段
從實物交換到貨幣交換的轉變是支付技術發生的第一次重要變革,一切商品的價值都集中、統一地表現在一種貴金屬商品如黃金、白銀上。貴金屬黃金或白銀充當了一般等價物 貨幣,並具有支付工具的職能,這是實物貨幣(commodity money)階段。馬克思 指出:「金銀天然不是貨幣,但貨幣天然是金銀。」以金銀作為貨幣,幾乎是所有國家共同的歷史。
二.信用貨幣階段
支付工具是歷史的產物,其形式的變化和發展始終與商品經濟和信用制度的發展聯系在一起。紙幣(papernote)的出現是支付技術發生的第二次重大變革。紙幣是在信用沒有充分發展的條件下,由國家印製、強行發行並代替金屬貨幣使用的價值符號。從由貴錳金屬做後盾的紙幣發展到與貴金屬無關的紙幣,意味著貨幣形式發展到了一個新的階段,即信用貨幣階段。
三.電子貨幣階段
支付系統正在進行著一場變革,電子支付系統正逐漸取代傳統支付系統,支付工具和支付手段也在發生變革。一種以電子數據形式存儲在計算機中並能通過計算機網 絡而使用的資金被人們形象地稱為「電子貨幣」。電子錢包、網路貨幣的出現不僅從支 付方式上進行了變革,而且從貨幣本質上對現代金融理論以及中央銀行的貨幣政策提 出了挑戰。
所以各位朋友在享受「買買買」的時候,也應該知道POS機好處是信用卡創新支付方式,是因為支付工具發展演變到了最高科技的階段~
㈩ 第三方支付的歷史
國內市場上早在1998年就有了第一家第三方支付公司。
1998年12月由 Peter Thiel 及 Max Levchin 建立貝寶支付平台。
2003年2月5日,MB成為版世界上第一家權被政府官方所認可的電子銀行。
騰訊公司於2005年9月正式推出專業在線支付平台財付通。
2014年3月4日推出微信支付。
2004年12月創立的第三方支付平台支付寶。
中國國內的第三方支付產品主要有PayPal、中匯支付、支付寶、拉卡拉、財付通、微信支付、融寶、盛付通、騰付通、通聯支付、易寶支付、中匯寶、快錢、國付寶、百付寶、物流寶、網易寶、網銀在線、環迅支付IPS、匯付天下、匯聚支付、寶易互通、寶付、樂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