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州高中地理
Ⅰ 想買本區域地理。
高考的區域地理內容是要求為初中四本書學過的,沒有統一教材 但由於初中課本難以達到要求,所以各學校自行購買教輔 我有個朋友就是在浙江的,據說目前被普遍認可的是王樹聲主編的「區域地理/新版全國高考大綱新編教程」,封皮是黃色的,屬於北斗教輔系列(北斗就是專門做高中地理教輔的,其他圖冊什麼的也不錯),由山東省地圖出版社出版發行。這是配套練習冊圖片,那本教材跟這個樣子差不多 不知道樓主是高中還是初中呢?其實你可以去淘寶看看~~那裡有很多書的~~
Ⅱ 速求高中地理研究性學習案例
城市發展建設中的隱患:固結性地面
「大灰廠組」地質考察活動
房層間距中的學問
「暖冬」與呼吸道疾病的調查研究
氣候與房屋建築
龍川江城區段改造及對楊雄經濟的影響
溫室效應的利與弊
日本版神大地震的前兆淺析
站在弱勢群體的立場上――關於來蘇打工者的調查
蘇州新區西部沿山地區停止開山採石、轉產發展的調查報告
蘇州市都市農業發展及設想
馬鞍山能否成為南京的衛星城市
蘇州投資環境區位因素分析
順德家電業現狀及發展前景的調查
在WTO大門前的晉江鄉鎮企業
太平鎮果樹種植現狀調查
順德倫教城區布局規劃初探
汽車尾氣與汽車能源系統
生存環境與都市農業
校園建設現狀調查及兼善中學校園規劃
探討楊府山土地的合理利用
面對我們的WC
關於珠海市部分超級市場設點和布局的調查
「退休老年人的心理問題」結題報告
出路在於引導和調整――關於宜春市農村經濟現狀的調查報告
李滄區交通狀況調查
蘇州的交通
蘇州古城水上旅遊開發的調查與研究
蘇州旅遊線路的探討和設計
蘇州旅遊資源的開發和保護
順德旅遊業現狀調查
湖州旅遊現狀和前景調查
金陵第一古街:高淳老街文化調查
古鎮磁器口的旅遊資源概況、現狀及開發
案例1:高一地理《7.4城市交通運輸》
課前一周,班內學生以4—5人為一小組進行本城交通運輸的調查,調查內容包括當地交通道路的格局有什麼優點和不足;主要的交通問題是什麼。
以上內容由小組內同學自行安排分工或合作進行。
在實施教學過程中,老師可以通過計算機多媒體課件在屏幕上顯示出本節課的教學目標,並提出問題讓學生思考。在學習目標的指引下,結合各小組調查情況進行自主探究。在這一過程中,教師引導學生進行學習,並提供適當幫助和指導,對學生學習中遇到的問題,作個別輔導。然後各小組之間將各自學習的結果進行交流,並對有關問題展開討論。教師作為其中的一員參與交流和討論,除對交流起到組織作用外,還對學生作指導、點撥,保證交流、討論的有效進行。教師在學生交流討論的基礎上,根據前面所提出的問題,幫助學生理清知識體系。
最後,教師還可以安排課後的擴展性活動:
(1) 各組完成一份調研報告
(2) 寫一封致全體市民的倡議信:《讓城市交通更暢通快捷》
案例2: 高一地理《4.3陸地環境的組成—陸地水》
在學習本節內容時,可以使用小組活動、主題辯論等教學方式,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
教師提出辯題:「水資源可以永續利用,並且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嗎?」。全班分兩大組,學生在閱讀教材、查閱資料、調查采訪之後,自由選擇正方和反方。每方有兩種角色供學生選擇:辯手,主要發言;策劃,搜集和製作支持本方辯手的材料。組內通過自薦和推選分配角色。
課前的准備有組內分工合作完成。上課時,教師充當辯論主席。各方輪流發言用分析、講解、展示資料等方法試圖說服對方。
辯論結束後,老師進行激勵性的評價和小結,使學生理解水資源的有限性,並且鼓勵有興趣的同學撰寫小論文。
案例3:高中地理選修第一冊《5.4綜合國力的競爭》
運用所學地理知識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問題,是地理教學的重要目標之一,也是地理學習評價的重點。
在學習本節內容時,讓學生利用各種信息源(如期刊、報紙、電視、廣播、互連網)搜集資料,寫一篇「建國50多年來,我國綜合國力提高的情況。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們尚需做些什麼的小論文。」
撰寫小論文的過程,就是學生搜集、整理與表達資料的過程。通過觀察學生在寫小論文過程中的完整表現,教師可以對學生在搜集、整理、分析地理信息資料的過程與能力做出較為准確的評價。
評價過程中,引導學生開展自評、互評,讓學生知道自己的優缺點與不足,教師的評語應以鼓勵性的為主,以調動每個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研究性學習和學科教學是高中學習內容的兩個方面,它們具有各不相同的功能和價值,前者以獲得知識為主,後者以培養能力為主。兩者是相輔相成的關系,不能興此廢彼。開展研究性學習並不是要擯棄學科教學,相反地,研究性學習的開展對學科教學應起到良好的作用。況且,研究性學習本來就是要以學科教學為依託的,若沒有學科教學,研究性學習則成了空中樓閣。但研究性學習的開放性、自主性、探究性、實踐性的特點能改革過分注重知識傳承,強調學科體系嚴密性的偏向,加強學習內容與現代社會、學生生活之間的聯系,改革教學中過分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象,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手、獨立思考,培養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提出問題、研究問題、分析和解決問題的方法和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
Ⅲ 浙江省的地理概況
地形地貌
浙江山地和丘陵佔74.63%,平坦地佔20.32%,河流和湖泊佔5.05%%,耕地面積僅208.17萬公頃,故有「七山一水二分田」之說。
浙江地形自西南向東北呈階梯狀傾斜,西南以山地為主,中部以丘陵為主,東北部是低平的沖積平原。大致可分為浙北平原、浙西丘陵、浙東丘陵、中部金衢盆地、浙南山地、東南沿海平原及濱海島嶼等六個地形區。
浙北地區水網密集的沖積平原,浙東地區的沿海丘陵,浙南地區的山區,舟山市的海島地貌,可謂山河湖海無所不有。
西南多為千米以上的群山盤結,其中位於龍泉境內的黃茅尖,海拔1929米,為浙江省最高峰。地形以丘陵、山脈、盆地為主。四大平原有杭嘉湖平原(杭州、嘉興、湖州)、寧紹平原(寧波、紹興)、金麗衢平原(金華、麗水、衢州)、溫台平原(溫州、台州)。
水文
浙江境內有西湖、東錢湖等容積100萬立方米以上湖泊30餘個,海岸線(包括海島)長6400餘公里。自北向南有苕溪、京杭運河(浙江段)、錢塘江、甬江、靈江、甌江、飛雲江和鰲江等八大水系,錢塘江為第一大河,上述8條主要河流除苕溪、京杭運河外,其餘均獨流入海。
(3)湖州高中地理擴展閱讀:
浙江,簡稱「浙」,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省級行政區。省會杭州,位於中國東南沿海,浙江界於東經118°01'-123°10',北緯27°02'-31°11'之間,東臨東海,南接福建,西與安徽、江西相連,北與上海、江蘇接壤,浙江省總面積10.55萬平方千米。
浙江地勢由西南向東北傾斜,地形復雜。山脈自西南向東北成大致平行的三支。地跨錢塘江、甌江、靈江、苕溪、甬江、飛雲江、鰲江、曹娥江八大水系,由平原、丘陵、盆地、山地、島嶼構成。浙江省地處亞熱帶中部,屬季風性濕潤氣候。
截至2017年底,浙江省下轄11個省轄市,19個縣級市,32個縣,1個自治縣,37個市轄區。
Ⅳ 高一地理 我國四大城市群的區位優勢以及產業優勢是什麼
1.珠三角城市群。主要包括城市為廣州、深圳、佛山、珠海、東莞等,有的學者也把香港、澳門列入其中。地理優勢:靠近香港是最大的優勢,廣東又是改革開放的先鋒.
2.長三角城市群。中心城市為上海,副中心城市為杭州、南京,主要包括蘇州、無錫、常州、寧波、嘉興、湖州等。 地理優勢:長江三角洲肥沃的土地和國際性大都市上海.
交通便利,鐵路網密集,水路陸路航空發達。農業歷史悠久,工業發展較早。區域經濟發展成熟。
3.京津冀城市群。中心城市為北京和天津。包括唐山、廊坊、秦皇島等河北城市。 優勢是靠首都北京,科技研發力量雄厚。
4.遼中南城市群以沈陽、大連為中心,包括鞍山、撫順、本溪、丹東、遼陽、營口、盤錦、鐵嶺等城市。該地區城市高度密集、大城市所佔比例最高。沈陽是東北和內蒙古東部的經濟中心、交通、文化和信息中心,全國最大的綜合性重工業基地。大連是東北亞地區重要的國際航運中心,東北地區最大的港口城市和對外貿易口岸,也是重要的旅遊城市。遼中南地區工業化起步已近70年,在工業化推動下形成了中部城市密集圈和沈大城市走廊。近年來,逐步形成了以沈陽、大連為中心,以長大、沈丹、沈山、沈吉和沈承五條交通幹道為發展軸線的城鎮布局體系,提高了地區城市化水平。該地區工業水平高,工業體系完善,城市化水平高,是中國重的裝備製造中心。
Ⅳ 高中區域地理問題 求解~~~
綜合測試專題2 等值線圖的判讀與分析
第I卷 選擇題(共50分)
一、選擇題(在下列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將正確選項的字母代號填在答題欄內。本卷共25小題,每小題2分,共50分。
(2010屆河北省保定市一中高三第一次月考卷)
下圖為我國某縣級行政區區域圖,讀圖完成1~2題
1.圖中圖例1、2分別表示 ( )
A.1—等降水量線,2一等溫線
B.1—等積溫線,2一等降水量線
c.1一等降水量線,2一等積溫線
D.1一等積溫線,2一等壓線
2.關於圖中地勢特徵的敘述正確的是 ( )
A.東北部和西南部高,中部低
B.地勢自東向西遞減
C.地勢北高南低
3.該縣級行政區大致位於我國的 ( )
A.山東丘陵 B.江南丘陵
C.黃土高原 D.青藏高原
【解析】根據圖中數據可看出1400~1800等值線應為等降水量線,4000~5000應為等積溫線。圖中東北部和西南部積溫少、降水多,應為高地,中部等值線稀疏、積溫多,應為平原,該區域降水量大於1300毫米,應位於我國的南方地區。
【答案】1~3.B A B
(2010屆河南省洛陽市汝陽一高10月卷)
讀我國某類自然災害出現頻次(單位時間出現的次數)圖,完成4~6題。
4.此圖反映的自然災害是( )
A.乾旱 B.台風 C.洪澇 D.寒潮
【答案】A
【解析】該類自然災害主要發生在東部季風區,范圍廣大,出現次數多,應該為乾旱。台風只能影響東部和南部沿海地區;黃土高原和雲貴高原沒有洪澇災害;雲貴高原和四川盆地沒有寒潮天氣。
5.對圖中甲、乙兩區域災害多發時間的敘述,正確的是( )
A.甲——7、8月 B.甲——3、4、5月 C.乙——5、6月 D.乙——12、1、2月
【答案】B
【解析】甲為華北地區,主要乾旱季節是春旱,為3、4、5月;乙為長江三角洲附近,應為伏旱,為7、8月。
6.圖中丙區域此類災害出頻次大於周邊地區的最主要原因是( )
A.降水集中,多暴雨 B.地勢低平,排水不暢
C.喀斯特地貌的影響 D.氣溫高,蒸發量大
【答案】C
【解析】丙區域為雲貴高原,由於喀斯特地貌不容易儲存地表水,土壤水分比較缺乏,導致乾旱。
(紹興縣2009學年第二學期高三年級綜合(文科)
讀「某地理現象移動路徑和盛行期頻數等值線圖」,回答7~8題。
7.該地理現象是( )
A.地震 B.台風(或颶風) C.赤潮 D.梅雨
【答案】B
【解析】該現象從我國東南沿海到陸地,只能是台風。
8.下列地區中,該災害出現頻率最小的地區是( )
A.東南亞 B.中美洲 C.孟加拉灣 D.幾內亞灣
【答案】D
【解析】台風位於熱帶和亞熱帶大陸東岸沿海地區,幾內亞灣位於非洲赤道附近的大陸西海岸地區,沒有台風。
(龍岩一中2009屆高三地理第五次月考試題)
某一地區同時出現某一物候現象的各點的連線簡稱為等物候線。讀我國東部刺槐年平均始花期圖(圖中數字代表開花日期)。據此完成9~10題。
9.關於我國東部刺槐始花期分布規律及影響主導因素的敘述,正確的是( )
A.由南向北推移—-—氣溫 B.東部早於西部—-—降水
C.由南向北推移—-—光照 D.西部早於東部—-—濕度
【答案】A
【解析】圖中顯示了我國東部刺槐始花期分布規律是,從南向北逐漸錯後,由於影響農作物開花早晚的主要因素是熱量,表現為氣溫高低,說明北部地區熱量不足,開花晚。
10.成都、重慶等地較同緯度沿海地區始花期提前半個月左右,原因是( )
A.地處大陸內部,氣溫的年較差大 B.地處四川盆地,積溫多,氣溫高
C.地處四川盆地,空氣濕度大 D.地處大陸內部,氣溫的日較差大
【答案】B
【解析】成都、重慶等地地勢低窪,熱量積累,溫度比較高。
(2010屆浙江省湖州市練市中學高三9月考卷)
讀北美洲年日照時數分布圖,判斷11~12題。
11.從圖上看,北美洲年日照時數最大的地區是( )
A.北美洲的西北部 B.美國的西南部 C.北美洲的熱帶地區 D.五大湖周圍地區
【答案】B
【解析】圖上直接反映出北美洲年日照時數最大的地區。
12.甲地日照時數相對較少的最主要原因是( )
A.沿岸有暖流經過 B.所處緯度較高
C.全年盛行西風,降水較多 D.全年在低氣壓帶控制下
【答案】C
【解析】甲地位於美國西北部,屬於溫帶海洋性氣候,全年雲雨較多,到達地面的太陽輻射少。
(2008-2009年江蘇省姜堰中學高三模擬卷)
雜訊污染是城市環境污染之一。當白天雜訊值大於60分貝時,就構成雜訊污染。下圖為某城市局部地區上午10時等雜訊值線(單位:分貝)示意圖,回答13~14題。
13.圖中雜訊污染主要來自( )
A.交通運輸和工業生產B.森林公園和娛樂場所C.網吧和體育場D.學校和鋸木場
【答案】A
【解析】M處是一個點源污染,可能是一個工業區或一個工廠,N是一個線狀污染源,為交通線。
14.M、N兩處雜訊值是向外迅速減弱,其原因最有可能是( )
A.盛行風的影響 B.綠化帶的作用C.河流的影響 D.聲波傳播自然減弱
【答案】B
【解析】綠化帶的作用吸煙除塵,凈化大氣。
(2010屆江蘇省南京市江寧高級中學高三卷)
圖甲是我國某省年降水量分布圖,圖乙是該省某地區甲河水系示意圖。讀圖分析回答15~16題。
15.甲河被該地區譽為「母親河」,有關甲河的說法正確的是( )
A.屬於流入北冰洋的外流河 B.由半濕潤地區流入半乾旱地區
C.在山麓沖積扇處地下水補給河流 D.河流補給主要來源於大氣降水
【答案】C
【解析】該河流源於祁連山北側,流經乾旱地區,屬於內流區域,河流主要由冰川融水補給,在山麓沖積扇處,通過等地下水位線彎曲可以分析出,河流流經地區,地下水向河流方向流,所以說地下水補給河流。
16.甲河下游地區是開發歷史悠久的耕作區,當前限制其農業發展的突出因素是 ( )
A.土壤 B.地形 C.水源 D.熱量
【答案】C
【解析】由於河流靠冰川融水補給,不僅河流水量小,而且,水量從上游向下游減少,所以,當前限制河流下游地區農業發展的突出因素是水源。
(2008年全國卷II)讀圖.完成17~18題
17.①、②、③、④四地段中平均坡度最大的為( )
A.① B.② C.③ D.④
18.海拔低於400米的區域面積約為( )
A.0.05km2 B.0.5km2 C.5 kim2 D.50km2
【解析】對等高線的考察是高考中最常見的。(1)在同一幅圖中等高距相同,則等值線密集的坡度較大。(2)海拔低於400米的區域位於本區的東北部,大致構成一個直角三角形, 三角形的長度約為3個比例尺單位,也就是450米(即0.45km),寬度約為1.5個比例尺單位,也就是225米(即0.225km),則此三角形的面積約為(0.45×0.225)/2=0.050625 km2。
【答案】17.D 18.A
(09年高考地理考點預測創新訓練——等值線)
讀我國某區域七月等溫線圖和各河段落差比例圖,完成19~21題。
19.圖中 ①②③三處,氣溫大致相當的是( )
A.a和b B.b和c C.a和c D.abc都一樣
20.有關圖中區域環境特徵的敘述,正確的是( )
A.圖中區域有多處自然保護區,這些自然保護區以保護熱帶季雨林為主
B.圖中區域因地處我國地勢一、二級階梯交界處,河流水能資源豐富
C.圖中區域經濟發展水平高,資源開發利用程度低
D.圖中區域地質條件復雜,旅遊資源豐富
(2008-2009上學期許昌市三校聯考地理試題)
21.下圖中①②③三條曲線分別表示不同河流在不同河段的落差情況,流經a城市的河流和哪條曲線反映的情況吻合?( )
A.① B. ② C. ③ D.④
【答案】19.B
【解析】根據圖中等溫線的彎曲與延伸情況,可以判斷a處溫度在28°~30°C之間,b處溫度大於24°C,小於26°C;c處溫度為低值區,也是大於24°C,小於26°C,因此答案選B。
【答案】20.D
【解析】根據圖中的經緯度以及河流等信息判斷,該地區位於我國西南四川盆地及周圍地區,植被應以亞熱帶常綠闊葉林為主,圖示區域西部位於我國地勢一、二級階梯交界處,東部位於二、三級階梯交界處,水能資源豐富。該區域經濟發展水平較低,地質條件復雜,旅遊資源豐富。
【答案】21.B
(黑龍江省大慶鐵人中學2009屆高三上學期期末考試)
下圖是三個同等規模商業中心對周圍顧客達成交易的概率的等值線分布圖。讀圖分析回答22~23題。
22.圖中四點達成交易的幾率由大到小排序正確的是
A.甲乙丙丁 B.乙丁甲丙 C.甲丙丁乙 D.乙甲丁丙
23.若要在圖上新布置一個同等規模的商業中心,則最佳位置是
A.甲 B.乙 C.丙 D.丁
【答案】22.B 23.C
【解析】22題正確理解題意和認真讀圖後,不難發現圖中數值越大,成交的可能性(幾率)就越大,所以應選B。23題布置新的同等規模的商業中心,應選擇在其他商業中心達成率低的地區,因為其他其他商業中心達成率越低,可以為新的商業中心提供更廣的市場,而且位於城市中央,交通便利。四點中丙達成率最低,且交通最優。
(湖南省雅禮中學高三3月調考試題)
下圖為我國某城市城區地租分布等值線圖(數值:a>b>c),讀圖判斷24~25題。
24.近年來,甲地出現了高級住宅群,主要原因是甲地( )
A.位於城區外緣,環境質量好 B.遠離中心城區,地價便宜
C.地勢開闊,便於建立住宅區 D.位於河流附近,取水方便
【答案】A
【解析】高級住宅區要求的主要區位條件是環境質量高和交通便利。
25.該市重工業不斷向東北部遷移,主要原因可能是( )
①城區地價上漲 ②為了緩解城區日益嚴重的環境污染 ③北部人口眾多,有大量剩餘勞動力 ④北部地區礦產資源豐富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答案】A
【解析】重工業佔地廣,地租在成本中的比重比較大,而且往往污染嚴重,隨著城市區域發展,中心城區污染加重,地價上漲,加重了地租成本和治理污染成本,所以重工業向外遷移。
第Ⅱ卷非選擇題(共50分)
(吉林省實驗中學2009屆高三第四次模擬考試)
26.下圖是某洲局部等溫線和等鹽度線分布圖,讀圖回答問題:
(1)A地是世界上太陽能資源最豐富的地區之一,試分析其成因。
(2)B處等鹽度線向外突出最大的月份一般會出現在
A.1月 B.4月 C.7月 D.10月
(3)圖中C海域的等溫線彎曲方向為 ,原因是什麼?
(4)描述圖中等溫線分布的基本規律並分析其主導影響因素。
【答案】(1)緯度低,太陽高度大, 副高控制,降水少(2)A(3)向北(或向低緯度),秘魯寒流經過此海域,使沿海溫度比同緯度的兩側氣溫低。
(4)西端南北走向(與海岸線平行、與山脈走向平行) 受地形影響; 東端東西走向,數值由北向南遞減 受緯度影響(太陽輻射影響)
【解析】B處有河流入海口,氣候為南半球亞熱帶季風性氣候,夏季(1月)多雨,海水鹽度降低,表現在等值線上是向數值大的方向彎曲。
(浙江省諸暨中學2010屆高三第一次月考(地理)
27.讀下圖,回答下列問題。
(1)40千米地殼厚度線與我國 自然分界線北部大致一致,簡要說明地殼厚度與地勢的關系。
(2)我國東北部的7月等溫線與地殼厚度線的吻合度較高,簡析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
【答案】(1)第二、三階梯分界線 地殼厚度取決於地表海拔高度與莫霍面的距離,地勢高地殼厚度大,地勢低地殼厚度小
(2)氣溫和地殼厚度都受地勢高低的影響,其等值線延伸方向基本與山脈走向一致。
(2009屆浙江省杭州市第二次模擬卷)
28.讀某區域示意圖
(1)判斷甲所在地區的地形類型,並說明判斷理由。
【答案】甲地:寬谷丘陵地區(4分)。 理由:從圖中等高線分布情況看,甲地附近有海拔200-500米的山丘;同時,河流流經處是海拔不足200米的河谷(6分)。
【解析】本題是利用等高線分布圖來考查某地區的地形類型,從切入點來看應該說還是很常見的。只要通過等高線數值(200-500米)就可以判讀出該地為丘陵地區,再仔細一想,甲地區到底指多大范圍,實際上如果是小范圍的話那甲有河流流經說明是河谷地形,正因為此該題的得分率並不是很高。另外用區域判讀完全代替等高線分布圖來判讀也是失分原因。當然更有一部分學生連這是等高線圖都不清楚。其實從命題的思路來看是仿照05全國卷Ⅰ36題。還是那句話一定要研究歷年高考真題。
(2010屆山東省濟寧市實驗中學高三地理卷)
29.下圖是我國東南部地區一月、七月等溫線圖,讀圖回答下列問題。
(1)分別說出圖示地區一月、七月等溫線的大致走向,分析其形成的主要原因。
(2)分析七月等溫線圖中A、B兩地的氣溫特點及其形成原因。
Ⅵ 湖州的高中教材用的是什麼版本
下年讀高二或以下的用的是:語文蘇教版,數學\物理\化學\生物用人教版,歷史是人教的,地理是湘教的.
Ⅶ 高一第一個學期要上哪幾本書我是浙江湖州的地區的
數學必修1,2
語文必修1,2
化學必修1,2(一半)
英語必修1,2
物理必修1
地理必修1
生物必修1,2(幾課時)
歷史必修1
政治必修1
我是江蘇的,我們就是這樣的,你們也應該差不多吧
你是高一新生?
Ⅷ 初中地理與高中地理有聯系嗎
初中的地理主要是中國地理,世界地理等區域性的知識,是基礎;高中地理則主要是一些理論。暫時來說,初中的不好,並不影響高中學好;但從長期來看,理論終究還是要放在區域中來應用,如果要高考的話那就更加重要了。
初中地理主要教我們了解世界的組成成分以及每個國家都盛產什麼每個國家的人口佔地面積等等,初中的中國地理讓我們了解中國的鐵路走形每個城市的特產以及氣候等各方面的問題。升入高中後,這些知識我們還有必要去復習嗎?本文就為你解決這個問題。
我們知道,高中地理是建立在初中區域地理基礎之上的,初中地理中區域的位置、地形、氣候、河流、資源等地理要素,往往是高中系統地理,特別是人文地理的基礎。因此,具備必要的初中地理知識是學好高中地理的保障。但是,由於種種原因,一些同學的初中地理知識已經淡忘,影響到高中地理的學習,因而有必要在高中地理的學習過程中適當復習一些初中地理的知識。一是可以抽點時間(讀報刊雜志的時間即可)瀏覽一下初中地理教材,主要是地球地圖知識、大洲大洋的分布、世界主要國家和地區的基本情況、中國分區地理等內容,加深這些基礎知識在頭腦中的印象。二是在高中地理的學習中,當涉及初中知識時,及時查找區域地圖或復習初中相關內容,注意高初中知識的有機聯系,把系統地理知識落實到具體的地理區域中去理解、分析、解決問題,使知識得以融會貫通。
所以說每個知識都不是孤立的,都是有聯系的,不要拆東牆補西牆,不思進取,一定牢記基礎知識,這樣在學習高中地理的時候才能游刃有餘。
Ⅸ 浙江湖州的,了解高一各種科目的教材版本
除了化學和語文是江蘇教育出版社,其他課都是人民教育出版社的~
Ⅹ 現在浙江省湖州市的初中科學和數學,高中的生物和化學的教材分別是什麼版本的人教的還是浙江的,求詳解。
初中:
科學:浙教版
數學:人教版
高中:
生物:浙江科技版
化學:蘇教版
希望能幫到你專。
PS.浙江省初中教材屬中除了《科學》是浙教版,其餘均為人教版。
浙江省高中教材雜亂無章,什麼都有,語文、化學是蘇教版,數學、英語、物理、政治是人教版,地理是湘教版,歷史是人民版,生物是浙江科技版,信息技術是浙教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