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薪嘗膽歷史人物
A. 歷史人物故事——卧薪嘗膽 越王勾踐
在春秋末年,吳國和越國曾經交戰,最終以越國的失敗而告終,越王勾踐夫婦成為了吳國的俘虜。勾踐背負著亡國的恥辱,自願到吳國侍奉吳王夫差,甚至還充當了吳王的馬夫。在吳國三年的時間里,勾踐以一個奴僕的身份精心地伺候著吳王,表現出了極度順從的態度,讓吳王相信他已經徹底放棄了反抗的念頭。
勾踐劍
因此,當勾踐在吳國待滿三年後,吳王便讓他回到了越國。回到自己的國家後,勾踐暗下決心一定要重振河山,讓越國重新崛起。他開始積極地策劃反抗吳國的計劃,同時也在國內加強了統治,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最終,勾踐成功地發動了反抗,打敗了吳國,重振了越國的雄風。這段歷史故事告訴我們,即使遭受了失敗和屈辱,只要有堅定的信念和不屈不撓的精神,就一定能夠翻身重新站起來。
他還注重自己的生活習慣,白天只喝粗茶淡飯,晚上則睡在一間簡陋的茅草屋裡,沒有床鋪和被子,只穿著衣服躺在地上鋪的雜草上。更令人驚訝的是,他在自己的茅草屋頂上懸掛了一個苦膽,每天從早到晚,他都要一邊讀書,一邊舔舐苦膽,以保持頭腦清醒,時刻銘記亡國時的苦難經歷。勾踐的精神和行為,洗刷了亡國的恥辱,成為了治國的楷模。在國事會議上,勾踐與大臣們一起商討國家大事,他總是耐心傾聽大臣們的意見,並對那些勇於提出建議的大臣和那些敢於指出自己錯誤的大臣給予特別的獎勵。這種做法得到了朝堂上下、文武百官的一致認可,大家都爭先恐後地為國家的興旺貢獻自己的力量,齊心協力,使得越國越來越強大。同時,勾踐始終不忘關心他的百姓,他頒布了許多利民優惠政策,讓老年人有人贍養,中年人有自己的事業,年輕人能結婚生孩子,小孩子擁有自己的快樂。他還經常親自帶領百姓到農田裡幹活,讓大家感受到他的關懷和愛心。
編鍾
這些政策和行動,讓越國的百姓們感受到了國家的強大和繁榮,也讓他們更加熱愛自己的國家。在勾踐的領導下,農民們學到了許多種莊稼的技巧,同時也積極響應號召,種桑養蠶,飼養牲畜。勾踐的妻子和其他農婦們也加入了製作布料和縫制衣物的行列,為家庭和社區提供了更多的生活必需品。勾踐和他的妻子也經常和百姓們一起吃住,認真傾聽他們的需求和意見。這種親民的態度讓百姓們感到非常溫暖和受到尊重。
工藝
在勾踐的領導下,百姓們更加辛勤勞作,每年都能獲得豐收的糧食和各種生活物品。人們生活安居樂業,健康長壽。然而,大家都沒有忘記國家曾經遭受的災難,人人都把國家的安危記在心裡,都想為國家而戰斗。大家相互勉勵,父親勉勵兒子,兄長勉勵弟弟,妻子勉勵丈夫,為了國家的繁榮和安定而努力奮斗。據稱,「國君對我們非常仁愛,我們怎麼能不為國家而戰呢?我們怎麼能不奮力殺敵呢?」於是,全國人民團結一致,爭先恐後地想參軍為國家報仇雪恨。在這個時候,勾踐認為是對抗吳國的最佳時機,於是他組建了一支勇敢而強大的軍隊,並親自率領大軍攻打吳國。
陶馬
由於吳國國君的腐敗,全國人民心灰意冷,勾踐輕而易舉地取得了戰爭的勝利。吳王夫差派人向越國求和,但勾踐拒絕了他,因為從他嘗苦膽的那一刻起,他就下定決心要徹底滅掉吳國。吳王夫差在面臨絕境時,只得以自殺來結束自己的生命,這也導致了吳國的滅亡。然而,從歷史中我們也可以看到越王勾踐的勇氣和毅力。他用苦膽來提醒自己不忘恥辱,睡在雜草堆上磨礪自己的意志,虛心治理國家,為了使國力強大,最終擊敗了對手。
我們應該學習越王勾踐的這種精神,不怕失敗,要吸取教訓,牢記自己的理想,克服一切困難,為了實現理想而不斷努力。這是我們應該追求的目標。
這段文字描述的是我國
東南部(長江下游)春秋後期的兩個大國——吳國和越國。吳國位於江蘇南部,越國則坐落於浙江北部。盡管兩國土地相鄰,但卻世代結怨,互相攻伐。公元前496年,吳王闔閭率軍攻打越國,結果兵敗身亡,負傷而死。在臨終之際,他叮囑他的兒子夫差替他報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