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雍正
⑴ 歷史上真實的雍正是怎樣的
民間對於雍正皇帝有很多謠言,如有把雍正描寫為一位篡奪父親康熙帝的皇帝,也有把雍正描寫成一位毒死父親、氣死母親、不務正業,又通過文字獄抑制了漢族的思想、鞏固滿洲人統治的皇帝。
又如一些《步步驚心》、《甄嬛傳》等清宮劇,更是把雍正描寫為一個只活了紀念,然後後宮才擁有幾個女人,德妃才做了幾天的皇太後。這些情景也是令人嘀笑皆非。要想到,清朝皇帝也不是這么悠閑,只知道與女人勾心鬥角,很多國家大事都要處理。
可以說,康熙的改革讓清朝進一步繁盛,雍正的改革才有了“康乾盛世”的落日余暉 。雍正的歷史功績也是非常值得肯定的。
⑵ 歷史上的雍正皇帝到底真實是個什麼樣的
他是有史以來最勤政的皇帝。也可以說最辛勞,最不講個人享受的皇帝。雍正帝與康熙帝一樣勤於政事。後人收集他在位的13年中硃批過的摺子就有360卷。雍正在位期間,「以勤先天下」、「朝乾夕惕」。
《清史稿》:「聖祖政尚寬仁,世宗以嚴明繼之。論者比於漢之文、景。獨孔懷之誼,疑於未篤。然淮南暴伉,有自取之咎,不盡出於文帝之寡恩也。
帝研求治道,尤患下吏之疲睏。有近臣言州縣所入多,宜釐剔。斥之曰:『爾未為州縣,惡知州縣之難?』至哉言乎,可謂知政要矣!
(2)歷史上的雍正擴展閱讀:
著名清史研究專家馮爾康說:「雍正本人是有作為的、對中國歷史發展做出貢獻的君主,而雍正朝,上承康熙,下啟乾隆之治,使康雍乾三朝持續發展,成為清朝的鼎盛時期。
更有甚者,雍正立志清除歷史上遺留下來的數百年積弊,所實行的攤丁入畝政策,成功解決中國古代歷史上的人口稅問題,是巨大創舉。所實行的耗羨歸公和養廉銀政策,具有現代財政預算、財政管理的意義。
在古代歷史上,唐朝劉晏實行兩稅法,明朝張居正推行一條鞭法,很得人們的贊譽,雍正的經濟政策,比之他們有過之而無不及。統觀雍正的歷史地位,他應當是古代歷史上的傑出帝王。
⑶ 歷史上真實的雍正
雍正(中國清朝皇帝在位1722—1735年,中國歷史上最勤勉的皇帝)
姓愛新覺羅,名胤禛,廟號世宗,謚號敬天昌運立中體正文武英明寬仁信毅睿聖大孝至誠憲皇帝。清朝入關之後第三任皇帝。經過眾多兄弟激烈的競爭後取得了皇位,以統治手段嚴苛而聞名。他在政治、經濟上實行了幾項很有影響的改革:「攤丁入畝」,將人頭稅並入土地稅之中,結束了中國幾千年徵收人頭稅的歷史,有利於窮人,也對人口迅猛增長起了作用;在西南等地實行「改土歸流」,廢除世襲土司,改由朝廷排遣流動官員,加強了對少數民族地區的控制;在中央設立由皇帝直接控制的軍機處,作為處理軍政大事的核心機構,以此加強皇帝本人的權威;加大懲治貪官的力度。他勤政務實的13年統治,才有了"康乾盛世"。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嚴冬,在一片流言四起,蕭殺恐怖的氣氛中,康熙皇帝第四子胤禛登上了皇位。
胤禛是孝恭仁皇後烏雅氏所生之子,他於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被封為貝勒,四十八年(1709年)晉封雍親王。此間諸皇子為謀求儲位,各結私黨,勾心鬥角極為激烈。胤禛採取表面竭盡孝心,暗地結交朝臣與江湖術士的隱蔽手法,搏取了父皇的好感。最後,他內倚理藩院尚書隆科多的特殊地位,外借四川總督年羹堯的兵力,在隆科多宣讀的康熙皇帝「傳位於皇四子」遺詔的安排下,繼承了皇位,次年改年號雍正。
胤禛雖然即了帝位,但以皇八子胤禩為首的當年爭奪儲位的勁敵,並不甘心自己的失敗,他們散布流言,製造事端,以發泄憤懣之情,動搖剛剛易主的皇權。雍正對他們分化瓦解,撤職監禁,予以嚴厲打擊。為表明繼位的合法性,雍正以極為隆重的喪禮,將聖祖葬入景陵,使其成為清代第一位土葬的皇帝。他又以不忍動用先皇遺物為由,將清帝處理政務之所,從乾清宮移至養心殿,養心殿從此而成為清廷的政務中心。在整肅皇族中反對派的同時,對當年的功臣、即位後的心腹之患--隆科多和年羹堯,雍正也毫不手軟,以「居功自傲,蔑視皇權」為由,施以削權、調任、抄家、遣戍,直至處決的嚴酷懲罰。
雍正在位13年,對清廷機構和吏治,做了一系列改革。如為加強對西南少數民族的統治,實行改土歸流、耗羨銀歸公,建立養廉銀制度等。特別是雍正七年(1729年)在出兵青海,平定羅卜藏丹津叛亂後,為提高軍務效率,在離養心殿百步之遙的隆宗門內設立軍機處,更是鑄就了沿襲至清末的帝後獨攬軍政要務的集權模式。有鑒於康熙朝諸皇子爭儲位的慘痛教訓,雍正創立秘密建儲制,即將已選定的儲君姓名,寫好密藏匣內,再置於乾清宮「正大光明」匾後,以備不測。這一制度,有助於以後乾嘉道咸幾朝皇權的順利過渡。
雍正十三年(1735年)八月,胤禛逝於圓明園。卒謚敬天昌運建中表正文武英明寬仁信毅睿聖大孝至誠憲皇帝。廟號世宗。葬河北易縣清西陵「泰陵」。
⑷ 歷史上對雍正的評價
評價
1、雍正帝與康熙帝一樣勤於政事。後人收集他在位的13年中硃批過的摺子就有360卷。雍正在位期間,「以勤先天下」、「朝乾夕惕」。
2、《清史稿》:「聖祖政尚寬仁,世宗以嚴明繼之。論者比於漢之文、景。獨孔懷之誼,疑於未篤。然淮南暴伉,有自取之咎,不盡出於文帝之寡恩也。帝研求治道,尤患下吏之疲睏。有近臣言州縣所入多,宜釐剔。斥之曰:『爾未為州縣,惡知州縣之難?』至哉言乎,可謂知政要矣!
3、著名中國史研究專家史景遷評價道:「雍正的父親康熙為政寬松,執政末期受儲立之爭所擾且出現典型長壽帝王的統治能力退化現象,雍正即位之初的滿清實已浮現官僚組織膨大腐敗、農民生活水平惡化的危機。
4、康熙帝:「雍親王皇四子胤禛,人品貴重,深肖朕躬。」
5、清宗室、史學家昭槤說:「憲皇在位十三載,日夜憂勤,毫無土木、聲色之娛。余嘗聞內務府司員觀豫言,查舊案檔,雍正中惟特造風、雲、雷、雨四神祠,以備祈禱雨暘外,初無特建一離宮別館以供游賞。故當時國帑豐盈,人民富庶,良有以也。」
(4)歷史上的雍正擴展閱讀
愛新覺羅·胤禛(1678年12月13日—1735年10月8日),即清世宗,清朝第五位皇帝,定都北京後第三位皇帝,蒙古尊稱為納伊拉爾圖托布汗。康熙帝第四子,母為孝恭仁皇後,即德妃烏雅氏,生於北京紫禁城永和宮。
雍正帝的一系列社會改革對於康乾盛世的連續具有關鍵性作用。雍正十三年(1735年)去世,廟號世宗,謚號敬天昌運建中表正文武英明寬仁信毅睿聖大孝至誠憲皇帝,葬清西陵之泰陵,傳位於第四子弘歷。
⑸ 歷史上雍正是怎麼樣的一個人
清世宗愛新覺羅·胤禛(公元1678年—公元1735年),是清朝入關後第三位皇帝,1722—1735年在位,年號雍正,死後葬於清西陵之泰陵.清世宗即位時已四十五歲,加之前此的經歷,使他比較了解世情,並具有豐富的統治經驗。即位後,他在政治上採取多種措施以鞏固自己的皇位。首先是消除異己,分化瓦解諸皇子集團,將胤禵從西北軍前召回,加以圈禁。晉封胤禩為廉親王和總理事務大臣。將胤禟發往青海西大通(今青海大通西北)。鑒於清朝沒有行之有效的立儲制度,常因皇位繼承權產生爭端,創立了秘密立儲制度。雍正元年(1723),接受山西巡撫諾岷的建議,施行耗羨歸公和養廉銀的措施,以此限制、減少官員的貪贓舞弊和橫征暴斂。二年,又針對康熙末年各地虧空錢糧嚴重,決定嚴格清查,對貪官污吏即行抄家追贓,對民間拖欠,命在短期內分年帶征。三年,世宗以作威作福、結黨營私之名,責令撫遠大將軍年羹堯自盡,同時削隆科多太保,後圈禁暢春園致死。並因此株連出汪景祺《西征隨筆》案和查嗣庭試題案。七年,發生曾靜遣其徒張熙策動川陝總督岳鍾琪謀反的投書案,牽連到已故理學家呂留良,世宗遂大興文字獄,以作為控制思想、打擊政敵、提高自己權威的手段。同年,為適應西北用兵之需,始設軍機房(十年時改軍機處),選親重大臣協辦軍務。軍機大臣只能繕述皇帝命令,本身無贊畫權,因而使皇帝更加集權於一身。他還在題本、奏本之外,命督撫布按等地方大員密摺奏事(密摺奏事早在康熙年間已試行,只是在雍正一朝廣泛使用),以加強皇帝對地方行政的控制。 在經濟上採取了一些旨在發展農業生產的措施。雍正二年,開始實行直隸巡撫李維鈞提出的「攤丁入畝」的賦役制度,同時宣布取消儒戶、宦戶,限制紳衿特權,使無論貧富力役負擔比較合理。同時,為了解決人口日益增長所需糧食問題,更加嚴格地執行傳統的重農抑末方針,鼓勵墾荒,強調糧食生產,反對種植經濟作物,並反對開礦和發展手工業(這是封建統治者的局限性)。他注意興修水利,除治理黃河、修築浙江海塘外,命怡親王允祥在直隸開展營田水利,在寧夏修築和疏浚水渠。與此同時,實行社會改革。雍正元年,下令削除山西、陝西樂籍,並命其他賤籍也照此辦理。後來浙江紹興惰民、安徽徽州「伴當」、寧國世仆、廣東疍戶、江蘇常熟丐戶相繼開豁為良,從而打擊了殘存的蓄奴制度,對社會發展起了積極作用。 世宗在位期間還注意同少數民族的關系及外交關系。雍正四年,根據雲貴總督鄂爾泰的建 議,大規模地推行改土歸流政策,取消雲南、貴州、廣西、湖南、四川等省的一些土司,加強了中央對該地區的統治。五年,清廷同俄國訂立了《布連斯奇條約》和《恰克圖條約》 ,在劃定中俄邊界及處理兩國通商問題等方面,維護了國家主權。
⑹ 歷史上的雍正是怎樣的
清世宗年輕時跟從顧八代、徐元夢等學習經史,又與禪僧接近,稍懂佛學。曾隨聖祖巡幸江南,朝佛五台山,秋獮熱河(今河北承德),並奉命往祭曲阜孔廟、盛京(今遼寧沈陽)祖陵。清聖祖親征噶爾丹,從征掌正紅旗大營。康熙末年,同其他皇子爭為儲君。聖祖死後,他在十三皇子胤祥的幫助下繼承帝位。又傳他在隆科多的幫助下奪了撫遠大將軍胤禵的帝位。雍正繼承帝位究竟是康熙親傳,還是篡改遺詔篡位,是一個有爭議的問題,尚無定論。 清世宗即位時已四十五歲,加之前此的經歷,使他比較了解世情,並具有豐富的統治經驗。即位後,他在政治上採取多種措施以鞏固自己的皇位。首先是消除異己,分化瓦解諸皇子集團,將胤禵從西北軍前召回,加以圈禁。晉封胤禩為廉親王和總理事務大臣。將胤禟發往青海西大通(今青海大通西北)。鑒於清朝沒有行之有效的立儲制度,常因皇位繼承權產生爭端,創立了秘密立儲制度。雍正元年(1723),接受山西巡撫諾岷的建議,施行耗羨歸公和養廉銀的措施,以此限制、減少官員的貪贓舞弊和橫征暴斂。二年,又針對康熙末年各地虧空錢糧嚴重,決定嚴格清查,對貪官污吏即行抄家追贓,對民間拖欠,命在短期內分年帶征。三年,世宗以作威作福、結黨營私之名,責令撫遠大將軍年羹堯自盡,同時削隆科多太保,後圈禁致死。並因此株連出汪景祺《西征隨筆》案和查嗣庭試題案。七年,發生曾靜遣其徒張熙策動川陝總督岳鍾琪謀反的投書案,牽連到已故理學家呂留良,世宗遂大興文字獄,以作為控制思想、打擊政敵、提高自己權威的手段。同年,為適應西北用兵之需,始設軍機房(十年時改軍機處),選親重大臣協辦軍務。軍機大臣只能繕述皇帝命令,本身無贊畫權,因而使皇帝更加集權於一身。他還在題本、奏本之外,命督撫布按等地方大員密摺奏事,以加強皇帝對地方行政的控制。 在經濟上採取了一些旨在發展農業生產的措施。雍正二年,開始實行直隸巡撫李維鈞提出的「攤丁入畝」的賦役制度,同時宣布取消儒戶、宦戶,限制紳衿特權,使無論貧富力役負擔比較合理。同時,為了解決人口日益增長所需糧食問題,更加嚴格地執行傳統的重農抑末方針,鼓勵墾荒,強調糧食生產,反對種植經濟作物,並反對開礦和發展手工業。他注意興修水利,除治理黃河、建築浙江海塘外,命怡親王胤祥在直隸開展營田水利,在寧夏修築和疏浚水渠。與此同時,實行社會改革。雍正元年,下令削除山西、陝西樂籍,並命其他賤籍也照此辦理。後來浙江紹興惰民、安徽徽州「伴當」、寧國世仆、廣東疍戶、江蘇常熟丐戶相繼開豁為良,從而打擊了殘存的蓄奴制度,對社會發展起了積極作用。 世宗在位期間還注意同少數民族的關系及外交關系。雍正四年,根據雲貴總督鄂爾泰的建議,大規模地推行改土歸流政策,取消雲南、貴州、廣西、湖南、四川等省的一些土司,加強了中央對該地區的統治。五年,清廷同俄國訂立了《布連斯奇條約》和《恰克圖條約》 ,在劃定中俄邊界及處理兩國通商問題等方面,維護了國家主權。 清世宗把他批閱過的奏摺選擇一部分輯成《硃批諭旨》 。他對臣工的諭旨,由張廷玉等紀錄編成《上諭內閣》 、 《上諭八旗》 。他的各種體裁的文章被後人輯為《御制文集》 。雍正十三年,世宗卒。謚憲皇帝。 胤禛是孝恭仁皇後烏雅氏所生之子,他於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被封為貝勒,四十八年(1709年)晉封雍親王。此間諸皇子為謀求儲位,各結私黨,勾心鬥角極為激烈。胤禛採取表面竭盡孝心,暗地結交朝臣與江湖術士的隱蔽手法,搏取了父皇的好感。最後,他內倚理藩院尚書隆科多的特殊地位,外借四川總督年羹堯的兵力,在隆科多宣讀的康熙皇帝「傳位於皇四子」遺詔的安排下,繼承了皇位,次年改年號雍正。 胤禛雖然即了帝位,但以皇八子胤禩為首的當年爭奪儲位的勁敵,並不甘心自己的失敗,他們散布流言,製造事端,以發泄憤懣之情,動搖剛剛易主的皇權。雍正對他們分化瓦解,撤職監禁,予以嚴厲打擊。為表明繼位的合法性,雍正以極為隆重的喪禮,將聖祖葬入景陵,使其成為清代第一位土葬的皇帝。他又以不忍動用先皇遺物為由,將清帝處理政務之所,從乾清宮移至養心殿,養心殿從此而成為清廷的政務中心。在整肅皇族中反對派的同時,對當年的功臣、即位後的心腹之患--隆科多和年羹堯,雍正也毫不手軟,以「居功自傲,蔑視皇權」為由,施以削權、調任、抄家、遣戍,直至處決的嚴酷懲罰。 雍正在位13年,對清廷機構和吏治,做了一系列改革。如為加強對西 南 少數民族的統治,實行改土歸流、耗羨銀歸公,建立養廉銀制度等。特別是雍正七年(1729年)在出兵青海,平定羅卜藏丹津叛亂後,為提高軍務效率,在離養心殿百步之遙的隆宗門內設立軍機處,更是鑄就了沿襲至清末的帝後獨攬軍政要務的集權模式。有鑒於康熙朝諸皇子爭儲位的慘痛教訓,雍正創立秘密建儲制,即將已選定的儲君姓名,寫好密藏匣內,再置於乾清宮「正大光明」匾後,以備不測。這一制度,有助於以後乾嘉道咸幾朝皇權的順利過渡。 雍正十三年(1735年)八月,胤禛因迷信道士,服用丹丸過度死於圓明園。卒謚敬天昌運建中表正文武英明寬仁信毅睿聖大孝至誠憲皇帝。廟號世宗。葬河北易縣清西陵「泰陵」。
⑺ 歷史上的雍正是一個什麼樣的人物
雍正皇帝即位之初,吏治廢弛,貪污腐敗已然成風。他克服各個方面的阻力,在全國上下大規模的開展清查虧空,設立會考府,實行耗羨歸公,實行養廉銀制度,取締陋規等多項工作,由於他態度決斷,雷厲風行,清朝的財政狀況在短時間內得到明顯改善,官吏貪污吏治腐敗的壞況都有很大的轉變。旅日華人學者楊啟樵說:「康熙寬大,乾隆疏闊,要不是雍正的整飭,清朝恐早衰亡。」有「雍正一朝,無官不清」的說法。
⑻ 歷史上雍正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啊
雍正皇帝勤於政務、生活儉朴。從歷史資料看,雍正現存僅硃批奏摺就達35000多件,其總字數以雍正執政13年相除,平均每天是8000多字!即使比之用上電腦的今天,有多少人能做到在13年中平均每天寫8000多字?更何況一個「日理萬機」的政權首腦?這個細節充分說明雍正是我國歷史上一位非常罕見的勤政皇帝。康雍乾盛世,是中國兩千多年封建社會最為輝煌的時期。其間,雍正皇帝勵精圖治的13年,是承前啟後的13年,可以說是這一「盛世」的樞紐。雍正夾在康熙、乾隆之間,和他的父親玄燁在位六十一年、兒子弘歷在位六十年相比,胤禛在位僅僅十三年,顯得十分短暫。但是,他的政績很可觀,嚴禁朋黨,整頓吏治,強調務實,多所建樹,在不少方面實為超過父親
[2]
。雍正十分重視用人,把田文鏡、鄂爾泰等封疆大吏樹立為官僚的楷模,以澄清吏治。對歷年的賦稅虧空與積欠這個老大難問題,他雷厲風行地追查到底,查出從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至雍正四年(1726年)積欠稅收一千多萬兩白銀。由於用人和理財有方,雍正時期進入了清朝最富庶的階段,國庫存銀達到六千萬兩之多
[3]
。康熙晚年眾皇子為爭奪皇位激烈斗爭,使其無力整飭朝政。社會雖然表面繁榮,但內里矛盾已經爆發出來,吏治敗壞到驚人的地步,土地集中到少數人手中,國庫空虛,賑災無錢,打仗無餉,西部用兵半途而廢,這種政治頹勢是雍正扭轉的。雍正45歲登基,在這之前有多年的辦差經歷,又有在皇權的明爭暗鬥中培養起來的政治經驗。由於他深知康熙一朝的社會矛盾,又對民間現實有深入了解,即位後,果斷清除朋黨,不拘一格啟用有一定長處的人才,清理中央和各省財政虧空,抄貪官的家,不許貪官家屬享受贓銀。
⑼ 歷史上雍正的死因
關於雍正的死因有很多說法。較為著名的是雍正大興文字獄殺了呂留良,株連了上百人。正巧他的孫女呂四娘外出沒被殺掉。於是女四娘混進宮里,找機會砍下了雍正的頭。
還有是說是被曹雪芹的相好竺香玉害死的。說曹與竺一往情深,竺香玉卻被雍正選進宮。於是竺香玉便殺了雍正。
還有說雍正信佛,想長生不老。於是就喜歡服用丹葯,結果要了自己的命。歷史上雍正信佛是真的,但是不是因為這死的,史料沒有記載。
據說雍正從發病到死亡只用了三天時間,在此之前一直好好的。
史學家們多數認為雍正是因為心臟病、高血壓這類疾病而死亡的。雍正一直很勤政,總是熬夜,康熙在何方面也不比他,雍正是很辛苦的。所以病死的可能性較大
雖然說有很多種猜想,但畢竟沒有證據。史料只記載是暴病而亡,其他沒有任何線索,所以雍正的死到現在還是個謎。
⑽ 歷史上雍正的真正死因是什麼
歷史上雍正的真正死因並沒有記載。
雍正十三年(1735年)五月,貴州古州、台拱的苗匪在邊境滋事,雍正帝命哈元生為揚威將軍,統領四省官兵征討。
又命果親王胤禮、皇四子弘歷、皇五子弘晝,大學士鄂爾泰、張廷玉等協同辦理苗疆事務。命刑部尚書張照、副都御史德希壽幫辦苗疆事務。不久哈元生平定了貴州的苗民叛亂。
雍正帝在位時期經營了圓明園宮苑,常在圓明園與大內兩處居住。他青年時中過暑,以後就怕炎熱,故以較涼爽的圓明園為棲身之所,住在冬暖夏涼的九洲清宴、四宜書屋、萬方安和等處。
據《清世宗實錄》記載,雍正帝於雍正十三年(1735年)八月二十一日得病,「仍照常辦事」, 至二十三日子時就駕崩了。
雍正帝死後,根據他的秘密立儲方法,由皇四子寶親王弘歷繼位。廟號世宗,謚號敬天昌運建中表正文武英明寬仁信毅睿聖大孝至誠憲皇帝,葬於清西陵之泰陵。
(10)歷史上的雍正擴展閱讀:
雍正的傳奇故事:
1、雍正戲尹泰
雍正非常喜歡尹泰的兒子尹繼善。尹繼善是雍正元年的進士,六年之間,已由翰林升為江蘇巡撫。有一次聊天的時候雍正說:"為人處事你應該多學學我信任的大臣李衛、田文鏡和鄂爾泰。"
繼善回答說:"李衛,臣學其勇,不學他粗魯;田文鏡,臣學其勤,不學他刻薄;鄂爾泰,優點非常多,但臣也不能學他剛愎自用。"雍正聽了,覺得他說的句句中肯,很是欣賞。
就調升他為雲貴總督。尹繼善有一天回京,雍正召見他的時候問:"你的母親受封了沒有?朕知道你家的情況,回去准備准備,我馬上下旨。"尹繼善原是其父尹泰的小妾徐氏所生。
按說母以子貴,徐氏是可以請封的,但是尹泰家法森嚴,繼善提過一次,被父親尹泰罵了個狗血噴頭,再也不敢提了。所以徐氏到現在還是每天衣著簡朴,和僕人們一起小心伺候著老爺太太。
尹繼善拜謝下來,回家告訴了父親。沒想到尹泰非但不喜,反而大怒,罵尹繼善說:"肯定是你向皇上懇求來的,你想用皇上來壓我是不是?!"二話不說叫來家人,杖責繼善。
把個繼善打得呼天喊地,頂戴上的孔雀翎都給打掉了。徐氏想到禍由己起,只得替兒子長跪請罪。雍正耳目靈通,自然很快知道了這件事。第二天,尹府的門房匆匆跑來報告。
說朝廷派人來了。說話間就見內監、宮娥四人,帶著一些皇帝賜的衣物已經進院。尹泰沒辦法,就率領繼善迎了上去。那宮娥傳旨要面見徐氏,家人引著來到房內。
宮娥見了徐氏,將翚衣翠茀獻了上去,並扶著徐氏坐在床邊,重新梳了雙叉寶髻,珠釵瓔珞,插了滿頭。打扮期間,外面王公的福晉,大臣的命婦以及夫人、格格陸續而至。
車如流水,馬如游龍,把尹泰家熱鬧得花團錦簇。兩個太監則七手八腳掛燈結綵。尹泰不知道怎麼回事,問太監,太監口口聲聲是奉皇上的旨。看看內外整治完備。
門房又報內閣大學士捧詔書來到尹府。大學士從中門而入,高呼:"有詔,尹泰,同夫人徐氏,總督繼善,一起跪聽宣讀。"詔書上,雍正說道:"大學士尹泰。
朕如果不是看在你的兒子繼善聰慧能幹、忠心耿耿的份上,就不會封你為大學士。可是如果沒有你的小妾徐氏,又怎麼會有繼善?現在朕封徐氏為一品夫人。
尹泰你要先向你的妻子徐氏三叩頭,然後再謝我。"內閣大學士宣讀完畢,宮娥們扶起夫人,南面坐定。尹相國一想:"這皇上真是惡作劇了。
當著這么多的同僚、學生的面,丈夫拜妾,成什麼體統?"然而又怎敢抗旨,只好聽憑太監引著,在徐氏夫人的面前老老實實地磕了三個響頭。
2、雍正且去賣字
雍正當皇子時,喜歡微服出行。某年到杭州,准備泛舟西湖遊玩一番,剛出涌金門,就看到一個書生在賣字,筆法頗為精到,雍正便讓他寫了一副對聯。
其中有個「秋」字,書生卻將「火」字寫在了左邊。雍正便問書生「秋」字是不是寫錯了。書生不以為然,說沒寫錯,然後拿出一本名帖,翻開讓雍正比對。
雍正便問他,既然如此博學,為何不去博取個功名,干嗎要在這兒賣字為生。書生說他家裡窮,連老婆孩子都養不起,只能靠賣字為生,哪還敢想什麼大富大貴。
雍正於是慷慨解囊,說可以資助他博取個功名,書生萬分感謝,後來還真就考取功名,入了翰林。此時雍正也已登基,一日從名冊上看見書生的名字,想起那次杭州之行,於是召其入內。
雍正隨手寫了一個「和」字,故意將「口」字寫在了左邊,然後讓人拿給書生看。書生不明所以,回答說這是個錯字。雍正微笑不語。
第二天,雍正讓書生拿著詔書去浙江,浙江巡撫受詔,詔書中說:命此書生在涌金門再賣字三年,再來供職。書生這才恍然大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