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夏地理位置
Ⅰ 寧夏銀川地理位置
銀川是寧夏回族自治區的首府,祖國大西北的重要邊防城市,地處銀川平原中央,是一座具有悠久歷史與美麗風光的塞上名城。 從聳入雲霄的承天寺塔極目眺望,四郊景色盡收眼底。峰巒重疊、峻峭巍峨的賀蘭山聳峙於西,猶如一架大屏風,阻遏了來自西北方的戈壁沙塵和寒流,使這里藍天明凈,氣候溫和。滔滔黃河在東邊奔騰北流,宛如一條晶瑩的玉帶,以它的乳汁染綠了塞上千里沃野。漢延、唐徠、惠衣、四干四大乾渠流貫南北,湖沼、魚塘、水田星羅棋布,這就是東西寬四十餘公里、南北長一百六十五公里、有兩千餘年歷史的寧夏青銅峽灌區,素來被譽為「塞上江南」。它是銀川城成長發展的重要基礎。 銀川地理位置優越,它是農區、半農半牧區與牧區的交接地帶,古來即為華北與河西走廊之間的交通捷徑。包蘭鐵路建成後,更加方便了這里同華北、西北以至全國各地的聯系。
Ⅱ 寧夏中利地理位置偏僻嗎
寧夏回族自治區,簡稱寧,是中國五大自治區之一。處在中國西部的黃河上游地區,東鄰陝西省,西部、北部接內蒙古自治區,南部與甘肅省相連。南北相距約456公里,東西相距約250公里,總面積為6.6萬多平方千米。自治區首府銀川。
寧夏是中華文明的發祥地之一,位於"絲綢之路"上,歷史上曾是東西部交通貿易的重要通道,作為黃河流經的地區,這里同樣有古老悠久的黃河文明。
早在三萬年前,寧夏就已有了人類生息的痕跡,公元1038年,黨項族的首領李元昊在此建立了西夏王朝,並形成了西夏文化。古今素有"塞上江南"之美譽。
Ⅲ 寧夏的地理位置有什麼特點
寧夏位於大陸內部,距海較遠,屬溫帶大陸性氣候,降水少;發展農業有利條件:地形平坦;土壤肥沃(黃河沖積平原)灌溉水源充足;光照充足,晝夜溫差大。
Ⅳ 寧夏的氣候及地理位置是怎樣的
寧夏處在中國西部的黃河上游地區。南北相距約456公里,東西相距約250公里,總面積為6.6萬多平方千米。寧夏東鄰陝西省,西部、北部接內蒙古自治區,南部與甘肅省相連。自古以來就是內接中原,西通西域,北連大漠,各民族南來北往頻繁的地區。
地處北溫帶,深居內陸,遠離海洋,降水少,蒸發量大,是典型的大陸型氣候地區。
Ⅳ 寧夏與河北衡水的地理位置
衡水市位於河北省東南部,界於東經115°10′-116°34′,北緯37°03′-38°23′之間。總面積8815平方公里。東部與滄州市的東光縣、吳橋縣和山東省德州市毗鄰,西部與石家莊市的深澤縣、辛集市接壤,南部與邢台市的新河縣、南宮市、清河縣以及山東省武城縣相連,北部同保定市的安國市、博野縣、蠡縣和滄州市的肅寧縣、獻縣、泊頭市交界。市政府所在地桃城區北距首都北京250公里,西距省會石家莊119公里。衡水屬於環渤海經濟圈和首都經濟圈的「1+9+3」計劃京南區。京九鐵路、石德鐵路、邯黃鐵路、石濟高鐵、京九高鐵、石津城際高速鐵路、衡潢鐵路、朔黃支線八條鐵路或規劃鐵路途經衡水,被社會經濟學家費孝通先生稱為「黃金十字交叉處」。
寧夏銀川到河北衡水大概1000多公里
寧夏,全稱:寧夏回族自治區,簡稱寧,是中國五大少數民族自治區之一。處在中國西部的黃河上游,東鄰陝西省,西、北部接內蒙古自治區,西南、南部和東南部與甘肅省相連。南北相距約456公里,東西相距約250公里,總面積為6.64萬多平方千米。自治區首府銀川。寧夏得黃河水灌溉而形成了悠久的黃河文明。早在三萬年前,寧夏就已有了人類生息的痕跡。公元1038年,黨項族的首領李元昊在此建立了西夏王朝。歷史上是「絲綢之路」的要道,素有「塞上江南」之美譽。
銀川東與吳忠市鹽池縣接壤;西依賀蘭山與內蒙古自治區阿拉善盟阿拉善左旗為鄰;南與吳忠市利通區、青銅峽市相連;北接石嘴山市平羅縣,與內蒙古自治區鄂爾多斯市鄂托克前旗相鄰(以明長城為界)。其地域范圍在北緯37°29′~38°53′,東經105°49′~106°53′之間。2013年末城市建成區面積148.60平方公里。
市境地理坐標:北緯38°08′~38°53′,東經105°49′~106°35′。市政府所在地城區位於北緯38°30′,東經106°19′。
Ⅵ 寧夏的地理位置
寧夏回族自治區,位於北緯35°14~39°23,東經104°17~107°39之間。寧夏疆域輪廓南北長、東西短。南北相距約456公里(北起石嘴山市頭道坎北2公里的黃河江心,南迄涇源縣六盤山的中嘴梁),東西相距約250公里(西起中衛營盤水車站西南10公里的田澇壩,東到鹽池縣柳樹梁北東2公里處),總面積為6.6萬多平方千米。
寧夏回族自治區,簡稱寧,是中國五大少數民族自治區之一。處在中國西部的黃河上游地區,東鄰陝西省,西部、北部接內蒙古自治區,南部與甘肅省相連。南北相距約456公里,東西相距約250公里,總面積為6.6萬多平方千米。自治區首府銀川。
Ⅶ 寧夏的地理位置
寧夏大概北緯35度到北緯38度,東經105度到東經108度。位於黃土高原,北鄰內蒙古自治區,西鄰甘肅。東臨陝西
Ⅷ 寧夏的地理位置特點
寧夏行政區劃圖寧夏位於「絲綢之路」上,歷史上曾是東西部交通貿易的重要通道,作為黃河流經的地區,這里同樣有古老悠久的黃河文明。早在三萬年前,寧夏就已有了人類生息的痕跡,公元1038年,黨項族的首領元昊在此建立了西夏王朝,並形成了獨特的西夏文化。
寧夏,位於北緯35°14~39°23,東經104°17,~107°39,之間,處在中國西部的黃河上游地區。寧夏東鄰陝西省,西部、北部接內蒙古自治區,南部與甘肅省相連。自古以來就是內接中原,西通西域,北連大漠,各民族南來北往頻繁的地區。
寧夏疆域輪廓南北長、東西短。南北相距約456公里(北起石嘴山市頭道坎北2公里的黃河江心,南迄涇源縣六盤山的中嘴梁),東西相距約250公里(西起中衛營盤水車站西南10公里的田澇壩,東到鹽池縣柳樹梁北東2公里處),寧夏是中國面積最小的省區之一,總面積為6.6萬多平方千米。
在中國自然區劃中,寧夏跨東部季風區域和西北乾旱區域,西南靠近青藏高寒區域,大致處在我國三大自然區域的交匯、過渡地帶。在中國國土開發整治的地域劃分上,寧夏位於中部重點開發區的西緣或西部待開發區的東緣,是以山西為中心的能源重化工基地和黃河上游水能礦產開發區的組成部分,北部和中部系「三北」防護林建設工程的重點地段,南部屬於黃土高原綜合治理區和「三西」地區的范圍。
Ⅸ 寧夏銀川的地理位置
銀川東與吳忠市鹽池縣接壤;西依賀蘭山與內蒙古自治區阿拉善盟阿拉善左旗為鄰;南與版吳忠市權利通區、青銅峽市相連;北接石嘴山市平羅縣,與內蒙古自治區鄂爾多斯市鄂托克前旗相鄰(以明長城為界)。其地域范圍在北緯37°29′~38°53′,東經105°49′~106°53′之間。 2013年末城市建成區面積148.60平方公里。
市境地理坐標:北緯38°08′~38°53′,東經105°49′~106°35′。市政府所在地城區位於北緯38°30′,東經106°19′。
Ⅹ 簡述寧夏回族自治區的地理位置
寧夏,位於北緯抄35°14~39°23,東經104°17~107°39之間。
寧夏疆域輪廓南北長、東西短。南北相距約456公里(北起石嘴山市頭道坎北2公里的黃河江心,南迄涇源縣六盤山的中嘴梁),東西相距約250公里(西起中衛營盤水車站西南10公里的田澇壩,東到鹽池縣柳樹梁北東2公里處),總面積為6.6萬多平方千米。
在中國自然區劃中,寧夏跨東部季風區域 和西北乾旱區域,西南靠近青藏高寒區域,大致處在中國三大自然區域的交匯、過渡地帶。在中國國土開發整治的地域劃分上,寧夏位於中部重點開發區的西緣或西部待開發區的東緣,是以山西為中心的能源重化工基地和黃河上游水能礦產開發區的組成部分,北部和中部系「三北」防護林建設工程的重點地段,南部屬於黃土高原綜合治理區和「三西」地區的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