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教授
『壹』 復旦大學物理系教授有哪幾位
教授:
車靜光、陳 灝、陳暨耀、陳 焱、陳張海、封東來、龔新高、郝柏林版、侯曉遠、黃吉平、蔣最敏權、金曉峰、李世燕、林志方、陸 昉、馬世紅、馬永利、沈 健、盛衛東、施 郁、陶瑞寶、王 迅、吳長勤、吳義政、吳詠時、游建強、張新夷、張遠波、趙 利、周 磊、周魯衛、資 劍、譚硯文(女)、韋廣紅(女)、楊中芹(女)、Kevin Cahill
兼職教授
沈學礎、沈元壤、楊福家
『貳』 物理小故事
一、望遠鏡的發明
1608年6月的一天,伽利略聽說,一個荷蘭人把一片凸鏡和一片凹鏡放在一起,做了一個玩具,可把看見的東西放大。這一夜,伽利略坐在桌子前,蠟燭點了一支又一支,他反復思考著,琢磨著,為什麼兩個這樣的鏡片放在一起,就能起放大作用呢?天亮了,伽利略決定自己動手做一個。
他找來一段空管子,一頭嵌了一片凸面鏡,另一頭嵌了一片凹面鏡,一個小望遠鏡做成了。拿起來一看,可以把原來的物體放大三倍。伽利略沒有滿足,他進一步改進,又做了一個。
他帶著這個望遠鏡跑到海邊,只見茫茫大海波濤翻滾,沒有一條船。當他拿起瞭望遠鏡再看時,一條船正從遠處向岸邊駛來。實踐證明,它可以放大八倍。
伽利略不斷地改進著,不斷地製造著,最後,他的望遠鏡可以將原物放大三十二倍。
一天晚上,皎潔的月光灑滿大地,伽利略拿起自己的望遠鏡對准了月亮。咦,月亮並不是象幾千年來人們所說的那樣光滑無瑕,那上面象地球一樣,有高山、深谷,還有火山的裂痕呢!
二、自由落體運動
落體問題,人們很早就注意到了。在伽利略之前,古希臘的亞里士多德的學說認為,物體下落的快慢是不一樣的。它的下落速度和它的重量成正比,物體越重,下落的速度越快。比如說,十公斤重的物體,下落的速度要比一公斤重的物體快十倍。
一千七百多年來,在書本里,在學校的講台上,一直把這個違背自然規律的學說當作聖經來講述,沒有任何人敢去懷疑它。這是因為,亞里士多德提出過 「地球中心說」,它符合奴隸主階級和封建統治階級的利益,因此,亞里士多德的其它學說也就得到了保護。
伽利略選擇了比薩斜塔作試驗場。有一天,他帶了兩個大小一樣,但重量不等,一個重一百磅的實心鐵球,一個重一磅的空心鐵球,登上了五十多米高的斜塔。塔下,站滿了前來觀看的人。大家議論紛紛,有人譏笑他:「這個青年一定是瘋了,讓他胡鬧去罷!亞里士多德的理論還會錯嗎!」
只見伽利略出現在塔頂,兩手各拿一個鐵球,大聲喊道:「下面的人看清楚啦,鐵球落下去了。」他把兩手同時張開。人們看到,兩個鐵球平行下落,幾乎同時落到了地面上。那些諷刺譏笑他的人目瞪口呆。
三、萬有引力定律
牛頓一人在家中的果園中,由於邊走路邊思考問題,無意間撞到園中的蘋果樹,這時一個蘋果正好砸在牛頓的頭上。牛頓突然從問題中醒悟過來,撿起了蘋果,這時他又陷入一個問題:為什麼蘋果會落到地上,而不是飄上天空。最終牛頓提出一個最簡單的現象產生的舉世定律:萬有引力。
一天,保姆要出去,臨走前叮囑牛頓:「我有事,先出去下,肚子餓了去煮雞蛋吃,我燒好水了。」保姆回來發現牛頓把一塊懷表拿去煮了。而牛頓卻在研究發明。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不要太投入一件事,該收手時就收手。
四、瓦特的故事
18世紀中葉,英國格拉斯葛大學,有位名叫里德斯德的教授,一天晚上,他把瓦特約到自己的辦公室,對瓦特說:「我知道你是個很聰明的機器修理工,我想請你幫我一個忙。」
瓦特說:「我能幫你什麼忙呢?」
里德斯德教授說:「我的一套機器圖紙被人偷去了。但是要按照圖紙把這台機器造出來是非常困難的,偷圖紙的人一定會來找你幫忙加工的。如果那人來找你,請你務必告訴我。」
就在這時,教授的一個青年助手,拎著一把水壺進來,給他倆每人沏了一杯咖啡。那位助手把水壺放在火爐上,關上門就出去了。教授起身走到門邊,把門反鎖了起來。
教授和瓦特邊喝咖啡邊談著教授的圖紙。漸漸地,瓦特覺得頭昏腦脹,他估計是咖啡有問題,只覺得渾身無力,一會兒就昏昏沉沉地睡著了。
當瓦特醒來時,已經是第二天了。他睜眼一看,里斯德教授已經死了,在教授的頸上有一枚五厘米長帶有軟木塞的針。瓦特支撐著爬起來去開門,卻發現門是反鎖著的,鑰匙在教授的身上。瓦特回憶起昨晚的事,懷疑是那個助手乾的。
但那個助手出去了就再沒有進來,教授頸上的針又是誰扎的呢?他盯著教授頸上的毒針和那軟木塞仔細看了好一會,終於弄明白了:水蒸氣在膨脹時,它的壓力比水要大近千倍。
那個助手把水壺放在火爐上時,就把插有毒針的軟木塞堵在壺嘴上了,並且將壺嘴對准了教授的頸部。水燒開的時候,因壺嘴被軟木塞子堵著,蒸汽的壓力就不斷增加,最後蒸汽的壓力達到一定程度,軟木塞帶著毒針噴射出去,射向了教授。
警察來了以後,瓦特談了自己的想法。經過警察的偵破,兇手就是教授的助手。 後來,瓦特從水蒸氣得到啟發發明了蒸汽機。
五、法拉第的故事
法拉第1791年9月22日生於薩里郡紐因頓的一個鐵匠家庭。13歲就在一家書店當送報和裝訂書籍的學徒。他有強烈的求知慾,擠出一切休息時刻貪婪地力圖把他裝訂的一切書籍資料都從頭讀一遍。
讀後還臨摹插圖,工工整整地作讀書筆記;用一些簡單器皿照著書上進行實驗,仔細觀察和分析實驗結果,把自己的閣樓變成了小實驗室。在這家書店呆了八年,他廢寢忘食、如飢似渴地學習。他之後回憶這段生活時說:「我就是在工作之餘,從這些書里開始找到我的哲學。
這些書中有兩種對我個性有幫忙,一是《大英網路全書》,我從它第一次得到電的概念;另一是馬塞夫人的《化學對話》,它給了我這門課的科學基礎。」
法拉第主要從事電學、磁學、磁光學、電化學方面的研究,並在這些領域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發現。1820年奧斯特發現電流的磁效應之後,法拉第於1821年提出「由磁產生電」的大膽設想,並開始了艱苦的探索。
1821年9月他發現通電的導線能繞磁鐵旋轉以及磁體繞載流導體的戶外,第一次實現了電磁戶外向機械戶外的轉換,從而建立了電動機的實驗室模型。
之後經過無數次實驗的失敗,最後在1831年發現了電磁感應定律。這一劃時代的偉大發現,使人類掌握了電磁戶外相互轉變以及機械能和電能相互轉變的方法,成為現代發電機、電動機、變壓器技術的基礎。
『叄』 找一本小說男主是物理教授號稱什麼小泡利
刺客
作者: 笑忘紅
簡介:
我叫步驚雲,不是電視里的那個。在我21歲的時候,父親去世,也是我接任步氏一族族長一職一年後。 父親在去世前的心願便是要我們族人脫離任何人,將步氏一族發揚光大,留下了清心訣傳給後人便離開了。
『肆』 有教授稱楊振寧先生的物理學地位是物理學史上前十的大師,真的這么厲害嗎
「2019年度求是獎頒獎典禮」在清華大學舉行,物理學家楊振寧獲得2019年度「求是終身成就獎」,獎金三百萬元人民幣。
楊振寧到底有多牛,楊先生最大的貢獻是楊-米爾斯理論。這是現代規范場論和粒子物理標准模型的基礎。很多人聽了這個會蒙圈。但是簡單的來說,這個貢獻的偉大程度可以跟愛因斯坦的相對論相提並論。
楊振寧有兩個兒子和一個女兒,現狀也是令人羨慕。長子楊光諾,是一名美國電腦工程師,事業上取得不錯成績;次子楊光宇,專門從事小行星等的搜尋工作,發現2000多個小行星,在全球業余小行星搜索者中排行第二,同時也是一名化學家,成就還是比較耀眼的。女兒楊又禮,從事的是喜愛的醫生工作。雖然子女們取得的成就遠沒有父親來的大,但是在不同的崗位上,做著自己的貢獻。
1950年,楊振寧關於p0衰變的論文以及他和Tiomno 關於β衰變中相位因子的論文奠定了他在此領域中的領先地位。
『伍』 清華大學物理系的物理教授有哪些
別鬧了,清華在國外只算2流大學。就算是國外一流的,像哈佛大學也沒有感說有與愛因斯坦相提並論的教授。愛因斯坦屬於科學時代的巨星,是偉人級人物,有這樣貢獻的只有以前的科學家,像牛頓之類的。目前還沒有這樣偉人級的人物出現過。
『陸』 怎麼成物理教授怎麼成為物理學家當了後靠什麼生活
雖然我不是物理學家 但是我知道哪方面的某些情況。
首先你要好好學習先考大學(本科以上那個大學都行)
再考研,考研有點困難所以在大學里要努力學習,而其要選擇好的學校考研,國內嘛 向清華 上海交大 是首選學校(註:考研上這2所學校並沒有高考難!) 讀完研後讀博。 然後你再看看你還需不需要再讀 畢竟那時你都可能28歲左右了。 這時你需要去找個好學校去當教授,當導師,生活有了保障,那樣的話你就會有充足的時間和 國家給你的金錢來研究你所擅長的項目。
不過最難的是你能不能努力學習!考研考博不拿出120%的努力是不可能的
如果你上過高3,你就知道高3那一年會很苦 但是考研 考博會苦好幾年。。。
哦對了 上了大學你好好學習獎學金,助學金,再加上在大學里有空做做簡單的工作 你自己養活自己完全沒問題的 窮點沒事 學費就助學貸款
『柒』 中國著名物理教授有哪些,謝謝
華東師大心理學系曾聚集了中國心理學界的「五虎將」:張耀翔、蕭孝嶸、謝循初、胡寄南、左任俠。
著名心理專家韓玉金,中美澳聯合(北京)國際醫學研究院院長
著名青少年心理咨詢專家張聲遠
著名心理專家畢希名教授
著名心理學專家李子勛教授
莫雷教授,華南師范大學副校長、中國心理學會副理事長、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成員、國家重點學科「發展與教育心理學」學術帶頭人、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應用心理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導師
申繼亮教授,北京師范大學心理發展心理研究所所長、中國心理學會教育心理專業委員會主任、博士生導師
白學軍教授,天津師范大學心理與行為研究中心主任、中國心理學會常務理事、博士生導師
著名家庭教育和心理輔導專家金琰
著名家庭教育和心理輔導專家李宜嶸
著名心理學專家楊鳳池教授
著名老年心理衛生與精神病專家馬辛
魯潔,南京師范大學道德教育研究所名譽所長,教授,博士生導師,全國教育學會德育專業委員會主任
1朱智賢(1908~1991),江蘇贛榆人。曾任北京師范大學教授、中國教育學會副會長、人民教育副總編輯
周先庚(1903~1996),安徽省全椒縣人,中國實驗心理學家
張耀翔(1893~1964),留美歸國後,曾任北京高師、滬江大學、復旦大學、華東師范大學等校教授以及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特約研究員
肖孝嶸(1897~1963),中國心理學會、中國測驗學會、中國心理衛生協會、中國教育學會等理事、上海市心理學會副理事長
汪敬熙(1893~1968),中國現代生理心理學家
唐鉞(1891~1987),中國現代實驗心理學家、心理學史家。中國心理學會北京市分會理事長、北京大學心理系教授。
孫國華(1902~1958),中國現代心理學家,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員、該所發生發展心理學組領導、中國心理學會理事、《心理學報》常務編輯。
潘菽(1889~1988),南京大學校長兼心理系主任、中國科學院生物學部委員、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所長
陸志韋(1894~1970),在美國獲心理學博士學位,任中國心理學會主席,中國科學院語言研究所研究員,從事音韻學的研究工作,並擔任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學部委員、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委員。
曹日昌(1911~1969),獲英國劍橋大學博士學位任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副所長、中國心理學會副理事長
陳大齊(1886~1983),早年日本東京帝國大學,專攻心理學,獲文學士學位,
任台灣大學教授,台灣政治大學教授、校長。
陳鶴琴(1892~1982),獲得哥倫比亞大學碩士學位,
丁瓚(1910~1968),北京協和醫學院腦系科研究和講授醫學心理學
高覺敷(1896~1993),曾任中國心理學會副理事長、南京師范大學教育系教授。
郭任遠(1898~1970),赴美國伯克利加州大學,得到著名心理學教授托爾曼的賞識。1921年,發表《取消心理學上的本能說》,批評鋒芒不僅直指心理學權威哈佛大學心理學系主任麥獨孤,而且也觸及美國行為主義的創始人——華生。此文震驚美國心理學界。當時,郭任遠還只是大學四年級學生。
『捌』 北大物理教授
問題太模糊,北大物理系有很多德高望重的老教授。
『玖』 物理教授走過校園,遇到數學教授這個笑話的有什麼好笑的
物理教授走過校園,遇到數學教授。物理教授在進行一項實驗,他總結出一個經驗方程,似乎與實驗數據吻合,他請數學教搜看一看這個方程。一周後他們碰面,數學教授說這個方程不成立。可那時物理教授已經用他的方程預言出進一步的實驗結果,而且效果頗佳,所以他請教授再審查一下這個方程。又是一周過去,他們再次碰頭。數學教授告訴物理教授說這個方程的確成立,但僅僅對於正實數的簡單情形成立。
就是說,物理學很多規律時候都是蒙出來的,靠經驗摸索歸納,關鍵是與現實相符。而數學是純理論的。不太能算笑話,只是表現兩個學科不同特點。硬要說,就是搞數學嘲笑搞物理的不嚴謹。
『拾』 復旦大學物理系有哪些特牛的教授
現在復旦大學比較有名的物理系教授有蔡群教授、車靜光教授、陳唯教授、石磊教授等,復旦大學的物理系在全國大學中全是屬於前列,畢業生出國深造的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