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必修一試題
⑴ 高一物理必修一經典習題及答案。 最好是圖片形式
高中物理必修1經典習題及解析
http://wenku..com/link?url=_HlOKC5myRGl_5LMAybriN8S2-Eg-
記得採回納呦答
⑵ 求一份高中物理必修一總復習試題
一.教學內容綜合復習及模擬試題(一)二. 基礎知識復習(一)力、物體的平衡 1. 力的概念:物體間的相互作用理解:(1)任何一個力都有施力者和受力者,力不能離開物體而獨立存在;(2)力具有相互性和同時性;(3)一些不直接接觸的物體也能產生力;(4)力的作用效果:使物體發生形變或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例1:關於力的概念說法正確的是( ) A. 力是使物體產生形變和改變運動狀態的原因 B. 一個力必定聯系著兩個物體,其中每個物體既是受力物體又是施力物體 C. 只要兩個力的大小相同,它們產生的效果一定相同 D. 兩個物體相互作用,其相互作用力可以是不同性質的力解析:兩個力相同的條件是滿足力的二要素,若僅僅大小相等,它們所產生的效果不一定相同。兩個物體間的相互作用力,性質必相同。故正確答案為AB。 2. 三種常見力考查熱點:(1)重力:主要針對其概念和重心,重力是由於地球對物體的吸引而產生的,但它並不是物體與地球之間的萬有引力,而是萬有引力的一個分力。重力的作用點——重心,並不是物體上最重的點,而是一個等效合力的作用點,可在物體上,也可在物體外,它的位置是由其幾何形狀和質量分布共同決定的。(2)彈力和摩擦力的有無及方向的判定: a. 彈力 ① 對於形變明顯的情況,根據形變情況直接判定。 ② 對於形變不明顯的情況,常用「假設法」判定。基本思路:假設將與研究對象接觸的物體解除接觸,判斷研究對象的運動狀態是否發生改變,若運動狀態不變,則此處不存在彈力。 b. 摩擦力 ① 由摩擦力的產生條件來判斷。 ② 對於較難直接判定的情況,常用假設法判定:假設沒有摩擦力,看兩物體會發生怎樣的相對運動。 ③ 根據物體的運動狀態,用牛頓定律或平衡條件來判斷。註:摩擦力(靜摩擦力和滑動摩擦力)的方向,與物體間的相對運動方向或相對運動趨勢的方向相反,而與物體的運動方向可能相同,也可能相反。摩擦力既可能成為物體運動的動力也有可能成為物體運動的阻力
⑶ 一道高中物理必修一的選擇題
選擇B
初速度和加速度的方向一致,則可判斷質點在x軸上先做加速度逐漸增大的加速運動 後做加速度逐漸減小的加速運動,速度一直在增大,當a=0時,速度達到最大值,所以選擇B
這道題你可以結合圖像來理解
⑷ 高中物理必修一試題及答案
不太明白你的意思
是不是只要是必修一的試題你都要呀
如果是這樣的話,你可以去高中物理輔導網,只要在網路里搜高中物理輔導網就行了,在高一上學期試題里就有必修一的試題了。
⑸ 高一物理必修一第一章的試題
單元檢測
一、選擇題(本題共10小題.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有的小題只有一個選項正確,有的小題有多個選項正確.)
1.詩句「滿眼風波多閃爍,看山恰似走來迎,仔細看山山不動,是船行」中,「看山恰似走來迎」和「是船行」所選的參考系分別是( )
A.船和山 B.山和船
C.地面和山 D.河岸和流水
2.在常州舉行的跳水世界盃上首次參賽的中國小將張雁全/曹緣稱霸男子雙人10米台,並幫助中國隊實現該項目的九連冠.如圖所示為張雁全/曹緣正在進行10 m跳台比賽,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為了研究運動員的技術動作,可將正在比賽的運動員視為質點
B.運動員在下落過程中,感覺水面在勻速上升
C.前一半時間內位移大,後一半時間內位移小
D.前一半位移用的時間長,後一半位移用的時間短
3.下列說法中,關於「速度」指的是平均速度的是:
A. 甲同學跑了100m,用了大約10s鍾,速度約10m/s
B. 丙同學經過電線桿時的速度大約9m/s
C. 丁同學跑得最快時速度可達12m/s
D. 行駛過程中的汽車的速度計上所顯示的讀數
4.下列關於物體運動的情況中,不可能存在的是( )
A.物體具有加速度,而其速度為零
B.物體具有恆定的速率,但仍有變化的速度
C.物體具有恆定的速度,但仍有變化的速率
D.物體具有沿x軸正方向的加速度,有沿x軸負方向的速度
5.利用打點計時器打出的紙帶( )
A.能准確地求出某點的瞬時速度
B.只能粗略地求出某點的瞬時速度
C.能准確地求出某段時間內的平均速度
D.可以任意地利用某段時間內的平均速度代表某點的瞬時速度
6.「每節課40分鍾」,「每天早晨8點上課」,對以上兩句話理解正確的是( )
A. 前者「40分鍾」指的是時間間隔,後者「8點」指的是時刻
B. 前者「40分鍾」指的是時刻,後者「8點」指的是時間間隔
C. 前者「40分鍾」,後者「8點」指的都是時間間隔
D. 前者「40分鍾」,後者「8點」指的都是時時刻
7. 某中學正在舉行班級對抗賽,張明明同學是短跑運動員,在百米競賽中,測得他在5 s末的速度為10.4 m/s,10 s末到達終點的速度為10.2 m/s,則他在全程中的平均速度為( )
A. 10.4 m/s B 10.3 m/s C 10.2 m/s D 10m/s
8.某質點從t=0時刻開始做直線運動,並以此時刻質點所在位置為坐標原點,以質點的運動方向為正方向建立直線坐標系,其坐標與時間對應如下表格:
時間/s 1 2 3 4 5
坐標/m 1 2 3 4 5
以下結論正確的是( )
A. 物體一定在做勻速直線運動
B. 物體在第3s時其速度一定為1m/s
C. 物體在前5s內的平均速度為1m/s
D. 物體在第一個1s內的平均速度等於第五個1s內的平均速度
9.如圖所示是幾個質點做直線運動的S-t圖象或v-t圖象,表示做勻速直線運動的是( )
10.甲、乙兩小分隊進行軍事演習,指揮部通過現代通信設備,在屏幕上觀察到兩小分隊的具體行軍路線如圖所示,兩小分隊同時同地由O點出發,最後同時到達A點,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小分隊行軍路程s甲>s乙
B.小分隊平均速度 甲> 乙
C.y-x圖象表示的是速率v-t圖象
D.y-x圖象表示的是位移s-t圖象
二、填空、實驗題(本題共4小題)
11.小球從3m高處落下,被地板彈回,在1m高處被接住. 那麼,取地板處為坐標原點,取豎直向上的方向為正方向建立一個一維坐標系,小球開始下落的坐標是m,被接住時的位置坐標是 m.
12.一質點做變速直線運動,若前t/3 內的平均速度為6m/s,後2t/3時間的平均速度為9m/s,則這段時間t內的平均速度為______m/s .若質點前一半位移的平均速度為3m/s,後一半位移的平均速度為6m/s,則這段位移的平均速度為_______m/s.
13.足球守門員將一個以2 m/s速度迎面飛來的足球,以10 m/s的速度踢回,若守門員踢球的時間為0.1 s,則足球這段時間內的平均加速度的大小為_______m/s2;足球沿草地作直線運動,速度不斷減小,2.5 s後足球運動到距發球點20 m的後衛隊員處,則此過程中,足球運動的平均速度大小為________m/s.
14.打點計時器是一種使用交流電源的記錄運動物體在一定時間間隔內位移的儀器,目前實驗室用的打點計時器有 打點計時器和 打點計時器兩種,它們所接電源均為頻率為50Hz的交流電源,但前者所接的電源電壓為 V,後者所接的電源電壓為 V.振針每隔 s打下一點,現在使用打點計時器測定物體的速度,當電源頻率低於50Hz時,若仍按照50Hz計算,則測出的速度值將比真實值 (選填「大」或者「小」)
三、計算論述題(本題共4小題.解答時應寫出必要的文字說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驟.有數值計算的題,答案中還必須明確寫出數值和單位.)
15.「大洋一號」配有一種聲納探測系統,用它可測量海水的深度.其原理是:用超聲波發生器垂直向海底發射超聲波,超聲波在海底反射回來,若已知超聲波在海水中的波速,通過測量從發射超聲波到接收到反射波的時間,就可推算出船所在位置的海水深度.現已知超聲波在海水中的波速為1500m/s,船靜止時,測量從發射超聲波到接收到反射波的時間為8s,試計算該船所在位置的海水深度.
16.學校里開田徑運動會,在給百米運動員計時的時候,某計時員聽到發令槍聲後,才開始計時.當第一名運動員跑到終點時,這位計時員停止計時,表上的顯示為12.49s.你說這樣計時對嗎?如果不對,應該如何計時?按你的計時方法,這位第一名運動員的百米成績是多少?(百米跑道為直線,發令員與計時員各在跑道一端,聲速為340m/s).
17.一修路工在長為 m的隧道中,突然發現一列火車出現在離隧道入口200m處,修路工立即勻速逃跑,若修路工所處的位置恰好處在無論向左還是向右跑均能安全脫離危險的位置.則這個位置離隧道入口的距離為多少?他奔跑的最小速度至少應該是火車行駛速度的幾倍?
18.汽車司機發現前面200m處一輛拖拉機正向前勻速行駛,於是開始計時,結果汽車30s追上了拖拉機,而汽車的車速表一直指示45km/h,那麼拖拉機的速度多大?在這段時間內拖拉機行駛了多遠?
測試題參考答案
一、選擇題
1、A.
2、D.提示:一個物體能否看成質點,取決於它的形狀和大小在所研究問題中是否可以忽略不計,而跟物體體積的大小、質量的多少和運動速度的大小無關.因運動員的技術動作有轉動情況,不能將正在比賽的運動員視為質點,A錯誤;以運動員為參考系,水做變速運動,所以B錯誤;運動員前一半時間內平均速度小,故位移小,C錯誤;若是相同的位移,則前一半位移用的時間長,後一半位移用的時間短.所以D正確.
3、A.提示:平均速度是過程量,指的是某段時間或某段位移的平均速度.
4、C.提示:加速度是描述速度變體快慢的物理量,而與速度大小、速度變化的大小無關.速度是一個矢量,其變化應包括大小、方向變化兩層含義.
5、C.提示:打點計時器打下的紙帶提供了等時間段內的位移,其打點時間間隔為0.02s,因此只能求出某段時間內的平均速度,而不能精確求出某時刻的瞬時速度.當然,當選取的研究時間間隔比較小時,或要求不太高時,就可粗略地用某段時間內的平均速度表示某點的瞬時速度,故B錯;如果所研究的運動是勻變速直線運動時,那麼就可准確求出某時刻的瞬時速度,故A、C錯.
6、A.時間間隔是指一段時間,而時刻是指某一時間點.
7、D
8、CD.提示:表格中提供了質點各時刻對應的位置坐標,物體在任何相等的時間內通過的位移相等即各個時刻速度都相同時才為勻速運動,故A錯;根據表格中提供的數據只能求平均速度.故C、D對.
9、BC.提示: S-t圖象為斜直線表示物體做勻速運動,故B對; v-t圖象為平行t軸的直線則說明速度不變,即做勻速運動,故C對.
10、D.提示:此題求解關鍵是審清題給信息. 「同時同地由O點出發,最後同時到達A點.」說明兩分隊的位移和平均速度都相同.「兩小分隊的具體行軍路線如圖所示」說明圖線表示部隊各時刻具體的位置,故為位移時間圖象.
二、填空、實驗題
11、3m 1m
12、8m/s 4m/s.提示:設運動的總時間為t ,則有 ;設運動的總位移為2x, .
13、120m/s2 8m/s.提示:設足球被踢回的方向為正方向,加速度大小為 ,方向與被踢回的速度方向一致;平均速度大小為 .
14、電磁 電火花 4~6V 220V 0.02s 大
三、計算論述題
15、解:超聲波在海水中做勻速運動,8秒通過的路程為l=vt=1500×8=12000m,再由題給信息「通過測量從發射超聲波到接收到反射波的時間,就可推算出船所在位置的海水深度.」知,船所在位置的海水深度h=6000m.
16、解:不對.不能以聽到發令槍聲後,才開始計時;以聽到發令槍聲開始計時的時間偏短,即記錄成績偏好.而應看到火焰時就開始計時,因為火焰傳播的速度為3×108 m/s,也就是說記時與運動員起跑同步,這樣記錄的成績相對准確些.這位運動員的成績應加上聲音傳播100 m的時間才是他的真實成績,即12.49s+ .
17、解:設修路工離入口的距離為x m,人的速度為v1,火車的速度為v2,則有
x / v1=200/ v2 ,(100—x)/ v1 = 300/ v2 ,綜合解得x=40 m v1/ v2 =0.2
18、汽車做勻速運動,其車速v1=45km/h=12.5m/s.設拖拉機的速度為v2,30s內拖拉機勻速行駛x m,則汽車行駛(200+x )m;則有200+x= v1t ,x= v2t ;綜合解得x=175m,
拖拉機的速度為v2= .
⑹ 高一物理必修一習題
http://wenku..com/view/0fab8b1ffc4ffe473368abc5.html
是高一的無力第一章,裡面有答案的
⑺ 高一物理必修一相關練習題簡單點的
第三章 牛頓運動定律 3.1 牛頓第一、第二定律 《第三章 牛頓運動定律》總結性測評 . 1.一物體受繩的拉力作用由靜止開始前進,先做加速運動,然後改為勻速運動;再改做減速運動,則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加速前進時,繩拉物體的力大於物體拉繩的力B.減速前進時,繩拉物體的力小於物體拉繩的力C.只有勻速前進時,繩拉物體的與物體拉繩的力大小才相等D.不管物體如何前進,繩拉物體的力與物體拉繩的力大小總相等 2.設灑水車的牽引力不變,所受阻力跟車重成正比,灑水車在平直路面上行駛,原來是勻速運動,開始灑水後,它的運動情況將是A.繼續作勻速運動B.變為作勻加速運動C.變為作變加速度運動D.變為作勻減速運動 3.A、B、C三球大小相同,A為實心木球,B為實心鐵球,C是質量與A一樣的空心鐵球,三球同時從同一高度由靜止落下,若受到的阻力相同,則A.A球下落的加速度最大B.B球下落的加速度最大C.C球下落的加速度最大D.B球落地時間最短,A、C球同時落地 圖3-3- 圖3-4-14.如圖3-4-2所示,水平面上,質量為10kg的物塊A拴在一個被水平位伸的彈簧一端,彈簧的另一端固定在小車上,小車靜止不動,彈簧對物塊的彈力大小為5N時,物塊處於靜止狀態,若小車以加速度a=1m/s2沿水平地面向右加速運動時A.物塊A相對小車仍靜止B.物塊A受到的摩擦力將減小C.物塊A受到的摩擦力將不變D.物塊A受到的彈力將增大 圖3-4-25.如圖3-4-3所示,n個質量為m的相同木塊並列放在水平面上,木塊跟水平面間的動摩擦因數為μ,當對1木塊施加一個水平向右的推力F時,木塊4對木塊3的壓力大小為A.F B.3F/n C.F/(n-3)D.(n-3)F/n 圖3-4-36.一個小杯子的側壁有一個小孔,杯內盛水後,水會從小孔射出(如圖3-4-4所示)。現使杯自由下落,則杯中的水A.會比靜止時射得更遠B.會比靜止時射得更近C.與靜止時射得一樣遠D.不會射出 ABC 圖3-4-47.如圖3-4-5所示,吊籃A、物體B、物體C的質量相等,彈簧質量不計,B和C分別固定在彈簧兩端,放在吊籃的水平底板上靜止不動。將懸掛吊籃的輕繩剪斷的瞬間A.吊籃A的加速度大小為gB.物體B的加速度大小為零C.物體C的加速度大小為3g/2D.A、B、C的加速度大小都等於g 圖3-4-58.一物體從曲面上的A點自由滑下(如圖3-4-7所示),通過粗糙、水平、靜止的傳送帶後落到地面上的P點。若傳送帶沿逆時針的方向轉動起來,再把該物體放到 A點,讓其自由滑下,那麼:() A.它仍將落在P點B.它將落在P點左邊 C.它將落在P點右邊D.它可能落不到地面上 vo圖3-4-69.如圖3-4-8所示,一節車廂沿著平直軌道以速度vo勻速行駛,車廂內貨架邊緣放一個小球,離車廂地板高度為h,當車廂突然改以加速度a做勻加速運動時,貨架上小球將落下,則小球落在地板上時,落點到貨架邊緣的水平距離是 。 C AB圖3-4-7
10.如圖3-4-7所示,三物體以細繩相連,mA=2kg,mB=3kg,mC=1kg,A、C與水平桌面間的動摩擦因數m=0.25,則系統的加速度為 和繩中的張力 。 mM圖3-4-8
F11.如圖3-4-8所示,小車上有豎直桿,總質量為M,桿上套有一塊質量為m木塊間的動摩擦因數為m,小車靜止時木塊可沿桿自由滑下,必須對小車施加 的水平力讓小車在光滑水平面上運動時,木塊才能勻速下滑。 圖3-4-912.將金屬塊m,用輕質彈簧卡壓在一矩形箱中(如圖3-4-9所示),在箱的上底板和下底板有壓力感測器,箱可以沿豎直軌道運動,當箱以a=2.0m/s2的加速度豎直向上作勻減速運動時,上、下底板壓力感測器分別顯示6.0N和10.0N(取g=10m/s2)。(1)若上底壓力感測器示數為下底壓力感測器的一半,試判斷箱的運動情況。(2)要使上底板壓力感測器示數為零,箱沿豎直方向的運動情況可能是怎樣的? 13.為了安全起見,在公路上行駛的汽車之間應保持必要的距離,已知某高速公路的最高速度為v=120km/h,假設前方車輛突然停止,後車司機從發現這一情況,經操縱剎車,到汽車開始減速所經歷的時間(反應時間)t=0.5s,剎車時,汽車受到的阻力的大小f為汽車重力的0.4倍,則該高速公路上的汽車的距離s至少為多少? 14.如圖3-4-10所示,靜止在水平面上的三角架的質量為M,它中間用兩根質量不計的輕彈簧連著一質量為m的小球。當小球上下振動,三角架對水平面的壓力為零的時刻,小球的加速度的大小為多少?方向如何?圖3-4-10
15.據報道,某航空公司的一架客機,在正常航線上作水平飛行時,由於突然受到強大垂直氣流作用,使飛機在10s內下降高度1700m,造成眾多乘客和機組人員的傷害事故,如果只研究飛機在豎直方向上的運動,且假設這一運動為勻變速運動,試計算:(1)飛機在豎直方向上產生的加速度?(2)乘客所系安全帶的拉力與乘客體重的比值為多少時,才能使乘客不脫離座椅(g取10m/s2)(3)未系安全帶的乘客,相對於機艙將向什麼方向運動,最可能受到傷害的是人體的什麼部位。 16.當物體從高空下落時,空氣阻力隨速度的增大而增大,因此經過一段距離後將勻速下落。這個速度稱為物體下落的終極速度。已知球形物體速度不大時受到的空氣阻力正比於速度v,且成比於半徑r,即阻力f=krv,k是比例系數,對於常溫下的空氣,比例系數k=3.4
⑻ 高中物理必修一所涉及到的題型
一.描述運動的基本概念
1.參考系
⑴定義:在描述一個物體的運動時,選來作為標準的假定不動的物體,叫做參考系。
⑵對同一運動,取不同的參考系,觀察的結果可能不同。
⑶運動學中的同一公式中涉及的各物理量應以同一參考系為標准,如果沒有特別指明,都是取地面為參考系。
2.質點
⑴定義:質點是指有質量而不考慮大小和形狀的物體。
⑵質點是物理學中一個理想化模型,能否將物體看作質點,取決於所研究的具體問題,而不是取決於這一物體的大小、形狀及質量,只有當所研究物體的大小和形狀對所研究的問題沒有影響或影響很小,可以將其形狀和大小忽略時,才能將物體看作質點。
⑴物體可視為質點的主要三種情形:
①物體只作平動時;
②物體的位移遠遠大於物體本身的尺度時;
③只研究物體的平動,而不考慮其轉動效果時。
3.時間與時刻
⑴時刻:指某一瞬時,在時間軸上表示為某一點。
⑵時間:指兩個時刻之間的間隔,在時間軸上表示為兩點間線段的長度。
⑶時刻與物體運動過程中的某一位置相對應,時間與物體運動過程中的位移(或路程)相對應。
4.位移和路程
⑴位移:表示物體位置的變化,是一個矢量,物體的位移是指從初位置到末位置的有向線段,其大小就是此線段的長度,方向從初位置指向末位置。
⑵路程:路程等於運動軌跡的長度,是一個標量。
5.速度、平均速度、瞬時速度
⑴速度:是表示質點運動快慢的物理量,在勻速直線運動中它等於位移與發生這段位移所用時間的比值,速度是矢量,它的方向就是物體運動的方向。
⑵平均速度:物體所發生的位移跟發生這一位移所用時間的比值叫這段時間內的平均速度,即,平均速度是矢量,其方向就是相應位移的方向。
⑶瞬時速度:運動物體經過某一時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其方向就是物體經過某有一位置時的運動方向。
6.加速度
⑴加速度是描述物體速度變化快慢的的物理量,是一個矢量,方向與速度變化的方向相同。
⑵做勻速直線運動的物體,速度的變化量與發生這一變化所需時間的比值叫加速度,即
⑶對加速度的理解要點:
①注意速度和加速度兩個概念的區別,速度是描述物體運動快慢和方向的物理量,是位移和時間的比值,加速度是描述物體速度變化快慢和方向的物理量,是速度變化和時間的比值,速度和加速度都是矢量,速度的方向就是物體運動的方向,而加速度的方向不是速度的方向,而是速度變化的方向,所以加速度方向和速度方向沒有必然的聯系。
②加速度的定義式不是加速度的決定式,在該式中加速度並不是速度變化量和時間t決定,不能由此得出a與成正比、與時間t成反比的結論,加速度的決定式,即物體的加速度由合外力和物體的質量決定,加速度跟合外力成正比,跟質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與合外力的方向相同。
③物體做加速直線運動還是做減速直線運動,判斷的依據是加速度的方向和速度方向是相同還是相反,只要加速度方向跟速度方向相同,物體的速度一定增大,只要加速度方向跟速度方向相反,物體的速度一定減小。
二.運動圖象
s—t圖象與v—t圖象的比較
圖A-2-6-1和下表是形狀一樣的圖線在s—t圖象與v—t圖象中的比較.
s—t圖
v—t圖
①表示物體勻速直線運動(斜率表示速度v)
①表示物體勻加速直線運動(斜率表示加速度a)
②表示物體靜止
②表示物體做勻速直線運動
③表示物體向反方向做勻速直線運動;初位移為s0
③表示物體做勻減速直線運動;初速度為v0
④t1時間內物體位移s1
④t1時刻物體速度v1(圖中陰影部分面積表示質點在0~t1時間內的位移)
三.勻速直線運動
1.定義:物體在一條直線上運動,如果在相等的時間里位移相等,這種運動就叫做勻速直線運動,定義中的「相等時間」應理解為所要求達到的精度范圍內的任意的相等時間。
2.規律:勻速直線運動中,物體的位移與時間成正比。
3.公式:⑴s=vt ⑵t=s/v ⑶v=s/t
◎命題趨勢◎
高考對本單元知識點的考查表現在對一些物理量的理解判斷能力,如質點、位移、路程、速度、平均速度、瞬時速度等,其直接考查的幾率不大,多數情況是與動力學或其他知識綜合在一起考查。
勻變速直線運動的基本規律及推論:
基本規律:⑴Vt=V0+at,
⑵s=V0t+at2/2
推論:⑴Vt-2VO2=2as
⑵
(Vt/2表示時間t的中間時刻的瞬時速度)
⑶任意兩個連續相等的時間間隔(T)內,位移之差是一恆量.即:sⅡ-sⅠ=sⅢ-sⅡ=……=sN-sN-1=△s=aT2.
說明:
⑴公式涉及五個物理量V0,Vt,s,a,t每一個公式各缺一個物理量,在解題中,題目不要求和不涉及哪個物理量,就選用缺這個物理量的公式,這樣可少走彎路,找到最優解法.
⑵公式均是矢量表達式,對勻變速直線運動來講,通常取初速度方向為正方向,其他矢量取正或負數代入公式運算.
2.初速度為零的勻加速直線運動的特點: (設T為等分時間間隔):
⑴1T末、2T末、3T末……瞬時速度的比為
v1:v2:v3:……vn=1:2:3:……:n
⑵1T內、2T內、3T內……位移的比為
s1:s2:s3:……:sn=12:22:32:……:n2
⑶第一個T內、第二個T內、第三個T內……位移的比為
s1:sⅡ:sⅢ……:sN=1:3:5:……:(2n-1)
⑷從靜止開始通過連續相等的位移所用時間的比
t1:t2:t3:……:tn=
一、自由落體運動
1.自由落體運動的概念
物體只在重力作用下從靜止開始下落的運動,叫做自由落體運動.
2.自由落體運動的特點
⑴v0=0;
⑵a=g=9.8m/s2;
⑶方向豎直向下
3.自由落體運動的規律
Vt=gt
h=gt2/2
v2t=2gh
4.必須是從靜止開始算起的自由下落過程才是自由落體運動,從中間取的一段運動過程不是自由落體運動.
二、豎直上拋運動
1.豎直上拋運動的概念
物體以初速v0豎直上拋後,只在重力作用下而做的運動,叫做豎直上拋運動(勻變速運動規律對它都適用).
2.豎直上拋運動的規律
取向上的方向為正方向,有
vt=v0-gt
h=v0t-gt2/2
v2t-v20=2gh
3.幾個特徵量
⑴上升的最大高度h=v20/2g.
⑵上升到最大高度處所需時間t上和從最高點處落回原拋出點所需時間t下相等.
即t上=t下=v0/g.
4.豎直上拋運動的兩種研究方法
⑴分段法:上升階段是勻減速直線運動,下落階段是自由落體運動.下落過程是上升過程的逆過程.
⑵整體法:從全程來看,加速度方向始終與初速度v0的方向相反,所以可把豎直上拋運動看成是一個勻變速直線運動,應用公式時,要特別注意v,h等矢量的正負號.一般選取向上為正方向,v0總是正值,上升過程中v為正值,下降過程中v為負值,物體在拋出點以下時h為負值.
1.練習使用打點計時器
⑴實驗原理:打點計時器是一種使用低壓交流電源的計時儀器,其工作電壓為4~6伏,當電源為50Hz交流電時,它每隔0.02秒打一次點.當物體拖著紙帶運動時,打點計時器便在紙帶上打出一系列點,這些點記錄了運動物體的位移和發生相應位移所用的時間,據此可定量研究物體的運動.
⑵注意事項
①要先接通電源,後讓紙帶運動,並且每打完一條紙帶,應及時切斷電源.
②拉動紙帶時要平直,不要與限位孔摩擦.
③不必把打的第一個點作為計量起點.
④測各段長度時,不要用短尺分段測量.
2.測定勻變速直線運動的加速度
⑴實驗原理
①利用紙帶判斷物體作勻變速運動的方法:如圖A-2-10-1所示,0、l、2……為時間間隔相等的各計數點,s1、s2、s3.……為相鄰兩個計數點間的距離,若△s=s2-sl=s3-s2……=常數,即連續相等時間內的位移差為恆量,則說明與紙帶相連的物體做勻變速運動.
②利用紙帶求運動物體加速度的方法:
a.用「逐差法」求加速度:
根據s4-s1=s5-s2=s6-s3=3aT2(T為相鄰兩計數點間的時間間隔)得:a1=(s4-s1)/3T2,a2=(s5-s2)/3T2,a3=(s6-s3)/3T2,
再求出a1、a2、a3的平均值,即為物體的加速度.
b.用v-t圖象求加速度:
先根據vn=(sn+sn+1)/2T,求出打第n點時紙帶的瞬時速度,然後作出v-t圖象.圖線的斜率即為物體運動的加速度.
⑵實驗器材:打點計時器、紙帶、復寫紙片、低壓交流電源、小車、細繩、一端附有滑輪的長木板、刻度尺、鉤碼、導線.
⑶實驗中應特別注意:
①開始應把小車停靠在打點計時器處,再讓小車運動,以使紙帶上多打些點.
②要先接通電源,再放開小車.
③要選擇比較理想的紙帶進行分析,舍掉開頭較密集的點.
④測量各記數點間的距離時不要分段測量.
⑼ 高一物理必修一選擇題
三個力共點作用於一個物體,如果物體要保持穩定,必須三個力的合力為零!這種題目裡面判斷合力是否可能為零的條件,就是看這三個力能否構成力學三角形,兩邊之和必然大於或等於第三邊。在這個題目裡面,A不符合,B恰好符合,C符合,D不符。
選BC
⑽ 急!!高一物理必修一的試題 求解答!!!
因為是以上海為起點且是原點,所以上海為0,由上海到西藏,里程不斷增加,所以里程碑數值不斷增大,,由題意的:車是由西向東走!
963-922=41KM,共行駛了2/3小時 所以平均速度的大小為 V=4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