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練習冊答案
⑴ 上海高一歷史練習冊的全部答案
第一單元古代東方
第1課古代兩河流域
練習與測評
1.兩河流域早期國家產生於什麼時候?主要是哪些古代民族建立了這些國家?
產生時間:從公元前3500年至公元前7世紀
主要古代民族:蘇美爾人、阿卡德人、阿摩利人、亞述人、迦勒底人等。
2.為什麼說《漢穆拉比法典》具有重要的歷史意義?
《漢穆拉比法典》集古代兩河流域各國原有法律之大成,是目前已知的世界歷史上第一部比較完備的成文法典,在世界法制史上佔有重要的地位。
《漢穆拉比法典》比較清楚地展示了古巴比倫王國的社會狀況,是了解和研究古巴比倫王國歷史寶貴的第一手文獻。
探索與爭鳴
通過閱讀《漢穆拉比法典》片段,結合課文相關內容,你對古巴比倫王國的社會狀況有了哪些了解?
了解古巴比倫王國的社會階級關系;了解古巴比倫王國的階級特徵;了解古巴比倫王國處於文明早期的時代特徵;了解古巴比倫王國的文明程度。
第2課古代埃及
讀圖學史
觀察地圖,你發現古代埃及的自然地理環境有哪些特徵?這些特徵對埃及早期歷史產生了什麼影響?
特徵:①自然條件優越,是沙漠里的一塊綠洲;②相對封閉。
影響:尼羅河的定期泛濫帶來了充沛的水量,古代埃及成了適於發展農業生產和人類的居住。尼羅河水泛濫後形成的沼澤,使大規模的排水灌溉工程成為埃及人生存的必須,在一定意義上促成國家的產生。古代埃及的居民成份相對穩定,沒有受到更多外來人口沖擊的影響。農業生產的發展與相對穩定的社會環境使古代埃及成為世界古代文明的又一發祥地。
練習與測評
1.古希臘歷史學家希羅多德說:「埃及是尼羅河饋贈的厚禮。」你是怎樣理解這句話的?
希羅多德強調了以尼羅河為代表的自然環境對古代埃及文明的影響。
2、為什麼古代埃及的象形文字未能流傳後世?
文字本身缺乏普及性;古代埃及的象形文字復雜難懂,只有祭司、書吏、官員和一些大商人掌握讀寫能力。
受到強勢文化的沖擊;、埃及受到了強勢的希臘文化阿拉伯帝國的沖擊,象形文字逐漸被人們忘卻。
第3課古代印度
練習與測評
比較印度國家與埃及國家、兩河流域國家建立的異同點。
相同點:隨著生產力的提高和社會分化的加劇,部落首領將氏族公社管理機構轉變為國家機構,用暴力手段保護奴隸主貴族利益,維護社會秩序,國家建立。大河流域農業生產中,管理公共事務(比如,水利設施建設)的需要加速國家產生。
不同點:埃及國家和兩河流域國家管理公共事務的因素比較突出,而印度國家運用國家機器實行階級統治的因素比較突出。
為什麼佛教能得到迅速傳播?
*早期佛教倡導宗教領域內的「眾生平等」,因此獲得較為廣泛的社會支持,尤其是得到受婆羅門教排斥的首陀羅和賤民的擁護,傳播迅速。*佛教教義「四諦」中所包含的對理想境界的追求,對飽受艱難的民眾具有心靈慰籍的作用。*公元前三世紀,阿育王統一印度後,政府大力推崇佛教。所以佛教得到迅速傳播。
探索與爭鳴
種姓制度有什麼特點?從《摩訶婆羅多》片段中,你對印度種姓制度和社會生活有哪些更深入的了解?你認為這一制度對印度社會的發展會產生什麼影響?
種姓制度特點:四大種姓在理論上皆為職業世襲、內部聯姻和排斥外人的社會集團,各種姓的法律地位、社會權利和宗教生活均不相同。
更深入的了解:(本題開放,言之有理即可。但是,必須從材料中找出依據)
種姓制度對印度社會發展產生影響:種姓制度對印度社會發展、民族文化、民族心理產生深刻的影響;種姓制度造成印度社會階層的隔離,阻礙了社會成員的流動。
第二單元古代美洲與黑非洲
第4課美洲印第安文明
讀圖學史
1、觀察美洲的地理位置。這種地理位置的特徵對印第安文明的發展進程產生了什麼影響?
美洲位於太平洋與大西洋之間,遠離歐亞大陸。印第安文明的發展長期處於獨立形成、獨立發展,與外界尤其是與文明發展較早的歐亞大陸缺乏交流的狀況。因此印第安文明發展相對緩慢。
2、瑪雅人的金字塔與埃及金字塔的功能相同嗎?請查閱資料後說明。
不一樣。瑪雅人的金字塔是宗教建築,塔呈階梯形,塔頂有廟宇;埃及金字塔則是法老的陵墓。
練習與測評
填寫下表,梳理知識。
美洲印第安文明一覽表
名 稱 區域范圍 存在時間 主要成果(舉典型例子)
瑪雅文化 今天的墨西哥尤卡坦半島、瓜地馬拉、宏都拉斯一帶。 公元前2500年開始,15世紀中葉急劇衰落,16世紀上半葉毀滅。 從野生植物中培育了包括玉米、馬鈴薯、西紅柿、可可、煙草在內的40多種農作物;太陽歷,推算日食周期的方法和月亮運行的規律;發明和使用了「0」的概念;建立金字塔式神廟和圓塔式天文觀象台
阿茲特克文化 今墨西哥一帶 12世紀開始,15世紀強盛 建立特諾奇蒂特蘭城、建立金字塔式神廟、使用奎寧等
印加文化 安第斯高原 15世紀向外擴張16世紀30年代消亡 印第安文明集大成者
探索與爭鳴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哪些農作物是印第安人首先培植的?印第安文明的成果對現代人類的生活發生了怎樣的影響?
玉米、馬鈴薯、西紅柿、可可、煙草等。
這些作物的培植極大地豐富人類物質生活,今天已成為世界各國人民物質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物品。此外,印第安人修築的神廟、道路、城牆、城市等建築物遺址成為人類共同的文化遺產,豐富人類的精神生活。
第5課古代非洲
讀圖學史
在交通不發達的古代,「黑非洲」可以通過哪些地方與外界交往?這種地理環境對其文明的發展有什麼影響?
僅在東北角上,通過尼羅河、或通過紅海與外界有所聯系。影響:這種閉塞的環境使黑非洲文明大部分處於封閉狀態下獨立發展,因此文明發展進程緩慢;位於紅海邊的阿克蘇姆文明相對發展快一些。
練習與測評
1.列舉古代「黑非洲」兩個主要文明區域及其重要文明成果。
位於東北非前後相繼的麥羅埃與阿克蘇姆文化。麥羅埃的冶鐵業發達,採金、製作陶器、種植棉花等都是重要文明成果。有象形文字,已失傳;阿克蘇姆文化兼收並蓄各國、各地區文化,擁有廣泛的貿易往來,自己鑄金幣,巨石建築等。
位於南非的大辛巴威文化,石頭城。
2.阿克蘇姆文明的特徵是什麼?這一特徵形成的原因是什麼?
特徵:是一種在多種文明因素影響下發展起來的混合型文明,與阿克蘇姆王國的興衰相始終。
原因:阿克蘇姆王國地處連接地中海與印度洋水路的交通要沖,來自四面八方的移民和商旅極大地促進了不同文明間的相互交融。阿克蘇姆文明正是在各種文明的交流過程中逐漸形成和發展起來的。
探索與爭鳴
用這個觀點(弗朗茲•博厄斯《種族的純潔》中關於文化交流的言論,略)考察非洲,尤其是撒哈拉大沙漠以南非洲的歷史,你有什麼體會?
封閉的環境使其文明發展緩慢;開放的環境使其文明發展相對比較快,對後世影響也是積極的。在當今世界,文化的交流依然是促進文明發展的重要因素。我國在現代化建設進程中,應該主動開放,學習其他民族、其他國家先進的文化和技術,適應世界歷史發展的潮流。
第6課古代希臘城邦制度
讀圖學史
仔細觀察希臘的自然地理環境,聯系第一單元的內容,你認為希臘的地理環境有什麼特點?這種環境對於古代希臘文明的發展具有什麼影響?
自然地理環境特點:古代希臘除希臘半島、愛琴海諸島和愛奧尼亞群島之外,還包括小亞細亞半島西部沿海地帶。境內多山,多島嶼,海岸線長而曲折。
人文地理環境特點:古代希臘與埃及、巴比倫、波斯等亞非文明古國相毗鄰。
這種地理環境對古代希臘文明產生深刻的影響:手工業、商業和航海業比較發達;地小人多,向海外大規模移民;本土和殖民地建立起一批城邦,形成城邦政治;通過海外貿易等途徑,吸納亞非文明古國的文化成果,又向外傳播希臘文化。
練習與測評
1.古代希臘為什麼會形成眾多城邦?
古代希臘形成數以百計的城邦,是當時希臘社會經濟發展和文化進步的結果,也是希臘地理環境影響與制約的結果。由於希臘的地理環境山地多,島嶼多等特點,希臘形成了200 「城邦」。
2.雅典的民主政治是怎樣逐步形成和發展的?
雅典城邦的民主政治以全體公民的直接參與為核心。它是在廣大平民與氏族貴族長達100多年的斗爭過程中逐步形成和確立起來的,是平民在斗爭中逐漸戰勝氏族貴族的結果。
公元前594年的「梭倫改革」首開雅典民主政治之先河;公元前508年的「克利斯提尼改革」標志著雅典民主政治的最終確立;「伯里克利時代」雅典的古代民主政治迎來了全盛時期。
探索與爭鳴
請你聯系雅典民主政治的史實,評價伯里克利和柏拉圖的觀點。
伯里克利和柏拉圖的觀點都對雅典民主政治的某一方面做了評價,有事實依據,但是有一定的片面性。
伯里克利全面肯定了雅典民主政治,強調它是古代希臘城邦社會中先進的政治制度,如實反映了雅典民主政治有利於調動城邦公民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有利於推動社會經濟和文化進步的基本面。柏拉圖則強調了雅典民主政治不成熟的一面,值得重視,但是比較偏激。雅典民主政治畢竟只是城邦公民內部的民主,而且只有成年男性公民才真正享有民主權利,婦女和外邦人則都被排斥在外。
第7課希臘古典文化
練習與測評
1.結合史實,分析古代希臘文化繁榮的原因。
希臘古典文化的高度繁榮是古代希臘城邦制度充分發展的產物。
在城邦制度下,人們普遍具有較強的政治參與意識,思想活躍,重視個性發展,從而營造了一種有利於精神文化自由發展的社會氛圍。城邦時代生產力的發展和社會財富的積累也為文化的發展提供了物質上的保障。腦力勞動與體力勞動的分工則為文化藝術的發展提供了專業人員基礎。
2.製作一個雙向表格,列舉古代希臘的主要文化成就。
歷史年代 代 表 性 人 物 代 表 作 代表性成果 影響和評價
史詩 相傳公元前9世紀創作 傳說中的盲詩人荷馬 荷馬史詩 世界文學寶庫中的瑰寶。
戲劇 公元前6世紀下半葉起,公元前5世紀鼎盛 三大悲劇作家埃斯庫羅斯、索福克勒斯、歐里庇德斯;喜劇作家阿里斯托芬 《被縛的普羅米修斯》等 代表了古代希臘文學的最高成就。
建築
藝術 建成於伯利克里時代 雅典衛城的帕特農神廟 古代希臘建築藝術的傑出代表。
哲學 蘇格拉底、柏拉圖和亞里士多德 《理想國》、《政治學》等 古代希臘是歐洲哲學的發源地。蘇格拉底等被譽為「三大哲人」
史學 古典時代, 希羅多德
修昔底德 《歷史》
《伯羅奔尼撒戰爭史》 歐洲歷史的源頭。希羅多德被譽為「西方歷史學之父」
探索與爭鳴
按照希臘文對「歷史」的定義,《荷馬史詩》是不是歷史書?如何理解它的史料價值?
希臘文對「歷史」的定義為「經過調查研究的紀事」。
《荷馬史詩》不是歷史書。它最初是由民間藝人吟唱,在長期的流傳過程中,經過不斷的補充和修改,最後整理加工而定型的口頭文學作品。但是,《荷馬史詩》所敘述的關於特洛伊戰爭的故事,反映出公元前11世紀至公元前9世紀之間古代希臘的社會狀況。對於研究沒有文字記載的歷史時代,這種口傳史料具有很高的史料價值。
第8課古代羅馬政治制度
讀圖學史
羅馬帝國的疆域包括哪些古代文明區域?
古代東方埃及、巴比倫、波斯;古代希臘以及愛琴海文明、古代羅馬(早期)等文明區域……
練習與測評
1.古代羅馬為什麼會從一小城邦發展為地跨、亞、非的大國?
不斷改善的內部優勢;優越的軍事組織以及嚴格的軍事紀律;靈活有效的外交策略;強盛的綜合國力。由於上述種種原因,羅馬的軍事擴張節節勝利,從一蕞爾小邦壯大成為地跨亞非歐的大帝國。
2.公元前後,羅馬為什麼從共和制發展為帝制?
隨著統治版圖持續不斷的擴大,原來建立在城邦基礎上的共和制度已經越來越難以應對,於是羅馬統治集團開始推行高度集權化的軍事強人政治,其結果是羅馬共和國被羅馬帝國所取代。
探索與爭鳴
有人認為,古代羅馬由共和制改變為帝制,是民主制度的毀滅;也有人認為,這是順應時代潮流的進步。你怎樣看待這一歷史現象?
古代羅馬由共和制改變為帝制,是順應時代潮流的進步。從共和制到君主制,集體領導的民主制度不復存在,似乎是一種倒退。事實並非如此。羅馬的共和制本身具有很大的局限性,推行高度集權化的軍事強人政治,建立羅馬帝國,是突破城邦狹小的統治基礎,吸納廣大被征服地區的上層貴族參加各級官僚機構,擴大統治基礎的現實選擇,是適應客觀形勢發展的需要。
第9課羅馬法體系
練習與測評
羅馬法體系是怎樣逐步形成和完善的?對羅馬國家和後世產生了怎樣的影響?
形成:羅馬共和國政府制定 「十二銅表法」,是古代羅馬第一部成文法典,成為羅馬法體系的淵源。
隨著古代羅馬國家的壯大和發展,羅馬政府制定頒布 「公民法」;進入帝國時期以後,羅馬國家通過和頒布了「萬民法」;卡拉卡拉皇帝頒布敕令,「公民法」和「萬民法」逐漸統一起來;查士丁尼皇帝組織編纂了羅馬帝國的法律大全——《民法大全》,標志著對羅馬法的整理和編纂工作的完成,為保存和研究羅馬法提供了必要的條件。
完善:歷代羅馬帝國的統治者都非常重視對國家法律的整理和研究,推動了羅馬法典的編纂,造就了一批法學家,促進了各種法律學說和學派的興起,充實了羅馬法的內容。
影響:古代羅馬的法律體系是古代世界最完備的法律體系。古代羅馬法律制度的發展歷史體現了羅馬人崇尚法治的精神和追求法律地位平等的決心。羅馬法以其豐富的內容和比較完備的形式對後來歐洲各國的法律制度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古代羅馬人的法治精神和法律意識則為後人樹立了榜樣。
探索與爭鳴
西塞羅的這段話(略)表達了古代羅馬人的什麼精神?你是怎樣評價這種精神的?
表達了古代羅馬人的法治精神和法律意識。
充分肯定。這種精神深刻影響古代羅馬的政治統治,有效協調羅馬人之間關系,調動境內各民族的積極性,使羅馬在政治、經濟、文化等諸方面都達到了時代的頂峰。這種精神在世界近代史上得到發揚光大,在資產階級反對封建專制和天主教會統治的斗爭中發揮積極作用,並成為工業文明的重要內容。這種精神在建設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偉大事業中,尤為重要。由於歷史的原因,我國的傳統文化中,法制意識淡薄,人治取代法治的現象比比皆是,制約我國現代化進程。所以,有必要繼承人類歷史上的優秀的文化成果,發揚古代羅馬人的法治精神和法律意識。
第四單元古代伊斯蘭世界
第10課伊斯蘭教和阿拉伯帝國
練習與測評
1.用事實說明阿拉伯—伊斯蘭文化對周邊國家的重大影響。
阿拉伯—伊斯蘭文化對周邊地區產生重大影響,具有溝通東西,承上啟下的歷史作用。
中國的造紙術、印刷術、火葯、指南針和印度的數字、十進位制等先進科學技術成果,都是經阿拉伯人傳入西方的,促進了東西方之間的文化交流,而且還在不同程度上推動了歐洲社會經濟的發展;阿拉伯文化中蘊含了豐富的歐洲古代文化遺產,許多古代希臘著述都是通過阿拉伯文轉譯為拉丁文,才為中世紀歐洲人所熟知,這為他們學習研究歐洲古代文化提供了重要條件。
根據提示填寫下表。(示意表略)
三大宗教都產生於亞洲。
佛教——產生時間:公元前6世紀;創始人:悉達多; 經典:大藏經,或三藏經
基督教——產生時間:公元1世紀;創始人:傳說中的耶穌;經典:聖經;特點:一神教
伊斯蘭教——產生時間:公元7世紀(或公元622年);創始人:穆罕默德;經典:《古蘭經》;特點:一神教
探索與爭鳴
穆斯林作家艾爾—比魯尼(973—約1050年)說:「我們的宗教和我們的帝國是一對阿拉伯孿生兄弟。」你是否同意他的說法?運用課內外知識,說一說你的理由。
同意。從產生背景分析:伊斯蘭教的創立適應創立統一國家的需要;從伊斯蘭教的教義分析:伊斯蘭教主張「安拉」是唯一的真神,伊斯蘭教信徒都是「兄弟」,用一神教取代阿拉伯人原始的多神宗教,適應統一的需要,《古蘭經》對建立國家後的伊斯蘭社會的政治、法律、道德規范等產生重要影響;從統一的過程分析:伊斯蘭教創立和傳播的過程就是阿拉伯半島統一、阿拉伯國家建立、擴張的過程,阿拉伯國家的擴張是在「聖戰」的旗幟下進行,伴隨著帝國的擴張,伊斯蘭教迅速傳播。
第11課奧斯曼帝國
讀圖學史 略
練習與測評
1.奧斯曼國家是什麼時候獨立的?什麼時候遷都君士坦丁堡?為什麼能成為地跨亞、非、歐三洲的大帝國?
1299年獨立建國;1457年,遷都君士坦丁堡,後將其改名伊斯坦布爾。
原因:主觀上①新生產方式的活力;②對外擴張的內驅力;③正確的外交策略。客觀上周邊國家的衰落。
2.奧斯曼帝國是歷史上最後一個地跨亞、非、歐的大帝國。請你再列舉幾個這一類國家。
*波斯帝國、*馬其頓亞歷山大帝國、羅馬帝國、東羅馬帝國(拜占庭帝國)、阿拉伯帝國、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等。
第12課封建制度
讀圖學史
上圖所描繪的歷史事件(克洛維率三千親兵皈依基督教)發生在哪一年?這件事對法蘭克王國封建制度的形成產生了什麼影響?
這件事發生於496年。此後,基督教會成為法蘭克王國國家機器的一部分,成為封建統治的精神支柱。
練習與測評
1.在空格或括弧內填寫適當的內容:
西歐封建制度的形成
從( 6 )世紀下半葉至( 11 )世紀前後
封建制形成的因素 生產方式與階級關系 封建等級制
兩大因素 具體表現 領主 農 奴 (國王)
(公爵 侯爵 伯爵 )
(子爵 男爵)
(騎士)
日耳曼因素 氏族制 克洛維及其親兵 失去土地的法蘭克
自由農民
羅馬因素 隸農制 世俗貴族 隸農
基督教會貴族
2.什麼叫等級君主制?為什麼英、法兩國都先後實行等級君主制?
等級君主制是王權藉助等級代表會議實施統治的一種政權形式。
13世紀,英國國王與貴族矛盾激化,以西門•孟福爾為代表的貴族取得軍事勝利,召開等級會議以限制王權。13世紀末、14世紀初,法王腓力四世因征稅問題與教會發生矛盾,為取得廣泛的支持,召開三級會議。雖然,英法兩國召開等級會議的直接原因不盡相同,但是大背景是一致的:13世紀以前,由於歷史的原因,英法等西歐國家的封建君主與貴族、與教會有勾結也有矛盾,始終未能實現中央集權。隨著城市的興起,在城市市民與封建領主的斗爭中,階級力量對比發生一定的變化。國王與市民結成聯盟,以反對封建割據勢力。
探索與爭鳴
「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是對法蘭克王國封建等級制度的描述。你如何理解這句話所反映的封建等級關系?
封建等級制建立在采邑制基礎之上。在這一制度下,各級封建主只服從自己的上級封建主,與其他封建主沒有依附關系。國王僅僅是名義上的全國最高土地所有者,實際權力有限,只能控制直接附屬於自己的部分貴族。封建等級制是西歐封建制度的重要特徵之一。這一制度導致西歐實際上處於分裂割據的狀況。
第13課王權與教權
讀圖學史
(《上帝、教皇和皇帝》圖略)請分析,寶劍象徵著什麼權力?鑰匙象徵著什麼權力?這幅圖反映了什麼?
寶劍象徵著世俗權力,鑰匙象徵著宗教權力。這幅圖片反映西歐封建統治的特徵,世俗權力和宗教權力互相支持,共同統治西歐。並且將這種權力歸之於上帝所授予。
文獻選讀
(格列高利七世1075年敕令片段略)這一敕令所規定的王權與教權是什麼關系?為什麼能形成這種關系?
關系:教權源自上帝,教權至上,教權統治王權。
原因:11世紀,西歐的封建國家,尤其是神聖羅馬帝國處於分裂割據局面,君主的實際權力有限。
練習與測評
1.西歐封建社會的王權與教權在維護封建統治方面,各起了什麼作用?
王權對西歐臣民實行世俗的統治,教權對西歐教民實行精神統治。
2.西歐封建社會的王權與教權既互相依存又互相爭斗,請說明這種關系在不同階段的表現。
第一階段,從公元5世紀開始,王權與教權關系密切,各有所得。丕平獻土
第二階段,從11世紀開始,教權權勢膨脹,世俗權力軟弱渙散,教會強調教權至上,王權企圖限制教權勢力擴張。「卡諾莎覲見」
第三階段,從13世紀末葉開始,英法等國中央政府權力逐步加強,教權由盛而衰。阿維尼翁
探索與爭鳴
1075年,格列高利七世的敕令導致「卡諾莎覲見」;1302年,卜尼法斯八世發表更強硬的通諭卻導致「阿維尼翁之囚」。為什麼同一主題的兩個文件引起兩種絕然不同的結果?這反映出西歐教權與王權力量的消長呈現什麼趨勢?
因為時代背景不一樣。
11世紀,西歐處於四分五裂的封建割據狀態,尤其是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始終未能建立中央集權的統治,實際權力有限。而教皇當時已完全擺脫了世俗君主的控制,並具備了與之抗衡的能力。13世紀末葉,十字軍運動以慘敗而宣告結束,作為倡導者的天主教會威望驟降,教權開始走下坡路。與此同時,由於商品經濟的發展和新興市民階層的支持,英、法等國的中央政府權力則逐步得到加強。
上述史實反映,西歐教權與王權力量的消長隨著時代的進步,呈現王權逐漸加強,教權急劇衰落的趨勢。
第14課庄園和城市
讀圖學史
1、仔細觀察右圖(土地、房屋、城堡、動物、工具……)從中你獲取了哪些關於歐洲中世紀庄園的信息?
生產資料和階級關系:土地分成三部分,領主自營地、農奴份地、自由農民份地。
生產力發展水平:土地實行春播、秋播、休耕的三圃輪作制;使用風磨、水磨等自然力為動力的簡單機械;圖中的牛、馬等牲畜可能用於耕作。
關於經濟方式:圖中有菜園,飼養牛、馬、羊等家畜,遠處有森林,有人打獵,可以推測,庄園是實行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的經濟實體。
2、右圖中的勞動者從事什麼工作?他們與農奴有什麼不同?
圖中的勞動者從事縫衣、燙衣,製作麵包,理發等手工業勞動。
與農奴的人身地位不同。農奴是人身不自由的獨立勞動者,與封建領主有相當嚴格的人身依附關系。而城市的手工業者獲得自由。
與農奴的生產目的不同。農奴的勞動一是為滿足自己最低的生存需求,二是為了交地租(實物或勞役),屬於自給自足自然經濟范疇。圖中的勞動者的生產目的是為了出售商品(或技術)賺錢。他們的生產則屬於商品經濟范疇。
文獻選讀
這段史料(英王亨利二世授予林肯城的特許狀(節選)略),反映出中世紀城市的什麼特點?
城市市民中不乏逃亡的農奴。市民必須照章納稅。國王在名義上是城市的所有者
練習與測評
1.結合史實,描述西歐中世紀庄園的基本格局。
庄園是西歐中世紀農村基本的經濟和社會組織,大體上是一個自給自足的經濟實體。
庄園中心區域:領主居住的堡壘、教堂、法庭等。庄園的土地:庄園的耕地大致分三部分——領主自營低、農奴份地和自由農民份地。庄園范圍內的其他土地,如森林、沼澤、草地和牧場等,皆為公有地。農奴和自由農民的生活區:農舍、菜園、牲畜園等。
2.歐洲中世紀城市復興的原因是什麼?為什麼城市初期的司法權和行政權一般都掌握在封建領主之手?
城市復興的原因:11世紀開始,隨著生產力的提高和商品經濟的發展,城市再度興起。
原因:中世紀城市都建於封建領地之上;封建領主在經濟利益的誘惑下,在不同程度上,以不同方式參與中世紀城市的復興活動。因此城市初期的司法權和行政權一般都掌握在領主手中。
探索與爭鳴
根據第12、13、14課所學內容,簡要概括西歐封建制度的特點
以農奴勞動和地租剝削為基本特徵的封建經濟制度;封建等級制和等級君主制是西歐封建制度的基本特徵;王權與教權又依存又斗爭的狀況成為西歐上層建築和意識形態的重要特徵。城市的興起發展,對西歐歷史進程產生深遠的影響。
第15課中世紀文化
文獻選讀
《羅蘭之歌》表達了什麼思想感情?為什麼這一作品會長期流傳,成為騎士文學的經典作品?
《羅蘭之歌》贊頌了羅蘭忠君愛國的情操,並對為一己私利背叛國家的行徑予以譴責。雖有一定的時代局限,但是其本質部分——愛國主義是人類千百年歷史中凝聚起來的最美好的情感,應該充分肯定。所以,《羅蘭之歌》會長期流傳,成為騎士文學的經典作品。
練習與測評
1.中世紀經院哲學有什麼特點?
經院哲學是中世紀西歐占統治地位的基督教哲學。最顯著的特點是主張理性服從信仰,哲學為神學服務。這是歷史的局限,應該揚棄。經院哲學另一個特點是重視形式邏輯。對西歐思想文化的發展,尤其是哲學思想的傳承產生了一定的影響。應該給予肯定。
2.西歐中世紀大學是在什麼條件下誕生的?它對歐洲科學文化的發展具有什麼作用?
隨著城市復興和商品經濟的活躍,新興的市民階層出於經濟活動的需要,強烈要求開展世俗教育,大學由此而興起。教會為了在更大范圍內研究和傳播神學,也支持大學的創辦。
大學的世俗教育性質有助於學術研究擺脫教會控制,有利於師生的自由探索,為日後的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准備了條件。
⑵ 地理練習冊高一《學法大視野》答案
你好,沒有你這個書,直接發題過來吧
⑶ 高一地理練習冊哪個比較好推薦!求助文科學霸
個人覺得 5.3 較好【五年高考三年模擬】有基礎知識還有模擬和高考真題。
推薦【學霸筆記】今年新出的,但這個不是練習冊,知識點挺詳細的,做題或預習或復習都可參考。
⑷ 高一地理練習冊答案哪裡有
高一地理練習冊答案【下】
一、填空
1、出生率 死亡率 人口自然增長率
2、
3、增長 穩定 縮減
4、鼓勵生育 推遲退休 接納外來移民;積極的控制人口增長
5、正常
6、控制人口數量,提高人口素質,實行計劃生育
二、選擇題
1、C 2、C 3、AC 4、ABC 5、CD 6、ABD
三、讀圖分析
1、(1)略
(2)50 下降 高
(3)50 60 很低
(4)出生 死亡 上升
(5)低 低 低 計劃生育
3、(1)男大於女
(2)35——40
(3)33.6 生育 控制人口增長 實行計劃生育
(4)14.4% 嚴重老齡化
(5)11.1 1.02
四、簡答
1、引進人才、老有所學、醫療衛生養老保險 旅遊(開發銀發市場) 購物中心(開發適宜的物品) 社區服務(義工 國家出資請人照顧勞模)
2、最淺:多發達國家,負增長 最深:多亞非拉發展中國家
從文化教育水平、醫療衛生水平、社會保障、生育觀念等方面分析
3、婚姻失衡(對社會倫理道德體系的沖擊、傳統婚姻家庭受到威脅)、社會治安問題等的影響
專題17 人口分布與人口遷移
一、填空
1、平原 沿海 城市
2、人口密度
3、勞務遷移 智力遷移
4、戰爭 自然災害
5、發展中 發達 欠發達 發達
6、農民進城務工 勞務輸出
二、選擇
1、D 2、C 3、B 4、AD 5、AB 6、BCD 7、ACD
三、讀圖分析
略
(3)高原山地氣候 水熱狀況隨高度而變 山下為熱帶雨林地區,濕熱環境,自然條件惡劣不宜居住
2、(1)大陸東部 第2、3;季風 ;外流 ;東 中
(2) 四川 400 開發早、長期繁衍、自然條件好、農業發達 雲貴 地勢較高、地形復雜、交通不便 塔里木 大於 內部為沙漠 盆地邊緣為綠洲
(3)滬 經濟發達、嚴重老齡化等,對勞動力需求較大 河南省 開發早、長期繁衍、自然條件好 D 地形地勢 經濟發展水平
(4)胡煥庸 黑河 騰沖 95 42.9
3、(1)
(2)非洲 78.02% 發展中
(3)維持高出生率而死亡率急劇下降 人口老齡化以及生育觀念等問題 鼓勵生育 推遲退休
4、(1)C A B
(2)市中心區 郊區 市中心城市結構調整 上海舊城改造 市區人口過密 住房條件差 交通擁擠 綠化面積少……
四、簡答題
1、從影響人口容量的四個方面分析,尤其是自然資源與環境
2、人口容量具有時間性 動態性,對資源的利用能力 科學技術的發展提高,人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人口容量具地區性 不同地區資源條件環境條件 科技水平和人民的生活水平不同
專題18 人口素質
一、讀圖分析
(1)37 鄉村 低
(2)93 5 78 高於
(3)從經濟水平、人才、教育投入等方面分析、解釋原因
二、簡答題
1、從大城市與貧困地區兒童死亡率的比較、城鎮與鄉村人均受教育年限和文盲率等得比較入手分析;從教育機會的城鄉差別的等方面提出解決措施
2、人口的科學文化素質與經濟發展水平密切相關,但人口素質包括人口總體在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身體素質等方面的綜合特徵等討論
3、在我國人口多、底子薄、人均資源相對不足的基本國情沒有根本改變的情況下,基於上海的實際情況從社會、經濟、資源、環境等方面討論造成的影響,從而影響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構建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進程
專題19 城市空間結構
一、填空題
1、商業用地 居住用地 工業用地 農業用地
2、高於 越高 越高
3、商業區 居住區 工業區 文教區
二、選擇題
1、B 2、B 3、B 4、BCD 5、C 6、AB 7、AD
三、讀圖分析
1、(1)商業 居住 工業 農業
(2)由城市中心向城市邊緣遞減 土地價格是形成城市土地利用空間結構的重要因素,影響低價的最主要因素是距城市中心的遠近和交通是否便捷有關
(3)D 距市中心越近,商業用地產生的效益越大 A 農業用地土地利用效益最低,只能分布在其他土地利用類型不適合布局的城市最外圍
2、(1)擴大 擴大 中央商務區
(2)中心城區 區域中心 多
(3)C
3、(1)大於 A處於城市建成區 大於 B位於道路兩側而C則遠離道路 大於 A處於城市建成區且位於道路兩側
(2)CBADO
(3)略
(4)高於 高於 越高
4、(1)
(2)HGF 十字路口 改善交通條件
四、簡答題
鞍山:多個面積巨大的工業區、工業用地面積大;保定:以中心城市為中心向四周均勻擴展
十堰:城市向山谷綿延擴展;宜昌:沿江沿鐵路線.
專題20 城市體系和城市群
一、填空
1、高 多
2、長江三角洲 珠江三角洲
二、選擇題
1、A 2、C 3、AD 4、AC 5、AD 6、AB
三、讀圖分析
1、(1)DFEACB
(2)C B A C
(3)北溫帶 濕潤區、半濕潤區 沿海
(4)南亞 城市是吸引農村剩餘勞動力的主要場所 城市
2、(1)略
(2)上海 杭州 南京 滬杭 滬寧
(3)農業基礎好(魚米之鄉);上海中心地位快速發展;市場廣闊;發達的交通網路(鐵路、高速公路、水運、航空)
(4)指導學生上網找問題(例如:城鎮與工業布局零亂,土地利用率不高、城市化水平的區域差異較大、核心城市的規模和功能層次仍然不夠突出,影響輻射能力的增強、部分局部中心城市功能定位不合理,區域一體化發展的障礙還很多),針對問題提出解決辦法。
四、簡答題
1、不正確,分析要有依據.
(3)黃土高原 窯洞
(4)四川文化 潮濕 麻、辣
(5)DF
四、簡答
五、上網查詢
略
專題28 地理信息技術
一、填空
1、遙感技術 全球定位系統技術 地理信息系統技術
2、遙感對象、感測器、信息傳播媒介 信息處理與分析
3、地理空間
4、各種地圖、地形
5、全球定位系統 地理信息系統
二、選擇題
1、B 2、A 3、ACDE 4、AD 5、ABCD
三、讀圖分析
四、讀圖填空
1、左上:地物反射、輻射光譜 下:圖像輸出
2、中:空間數據 中左:GIS專用軟體 下:應用模型
五、簡答題
略
專題21 城市化
一、填空
1、城市人口占總人口的比重 41.7%
2、農村 城市 農村 城市
3、中國
4、城市郊區化 逆城市化
二、選擇題
1、C 2、B 3、C 4、BD 5、 6、AC 7、BD 8、BC
三、讀圖分析
1、(1)工業革命極大推動了生產力發展,生產力發展是城市化的根本動力
(2)10% 14% 18% 城市化進程大大加快 二戰後經濟快速發展,對城市化推動
(3) 城市規模不斷擴大
2、(1)
(2)亞 歐 歐 北美 工業革命 城市
(3)發展中 世界城市化的主流由發達國家轉移到發展中國家 城市問題 城市郊區化 逆城市化
3、(1)郊區化 向城市郊區遷移 擴大 郊區
(2)逆城市化 向周圍中小城市或鄉村地區遷移 從事非農業生產的人口增加
(3)
城市郊區化
城市中心區人口過度集中,導致環境惡化,隨著生活水平提高,居民為改善居住條件和居住環境向郊區遷移;隨著城市信心取得改造,原來的居住用地被商業、公用
設施用地置換,主要的新建住宅都位於城市邊緣的城郊地區 逆城市化
大城市的居民對居住環境的質量要求越來越高,希望擺脫城市的喧囂,青睞環境優美、空氣清新、生活閑適的鄉村地區;鄉村地區和小城鎮基礎設施逐步完善,城鄉
差距縮小,大大改善了鄉村居住的物質條件,提高生活的方便性;私人汽車的高度普及和交通網路的日益發達,使得四人駕車每天往返於城鄉之間成為可能。
4、(1)居住 高級住宅區 中級住宅區
(2)發達 發展中
(3)未違背
城
市中心區由於人口過度集中,導致環境惡化等原因,大城市的居民希望擺脫城市的喧囂,環境優美、空氣清新、生活閑適的鄉村地區的地價因為有需求價格上漲,而
鄉村地區和小城鎮基礎設施逐步完善,城鄉差距縮小,大大改善了鄉村居住的物質條件,提高生活的方便性也是鄉村吸引力大大增加。
四、簡答
基於自己觀點,分析要有依據,
五、上網查詢
略
專題22 農業區位於農業地域類型
一、選擇題
1、B 2、C 3、D 4、D 5、(1)A(2)C(3)C 6、B
二、讀圖分析
1、(1)花卉 接近消費市場,花卉生產附加值高,易腐爛 不易儲藏
(2)乳牛;接近消費市場 不易儲藏
(3)水稻;糧食作物土地利用率低。 易儲藏 生產季節性強
(4)茶樹;宜生長在丘陵山坡上 不易積水有利生長
2、(1)小麥 玉米 此處交通相對閉塞,與外界溝通較少
(2)糧食作物種植面積減少,果樹、蔬菜的種植面積增加 城市的需求擴大 交通的改善
3、(1)水田農業 勞動 較低 小
(2)東部季風區秦嶺—淮河以南 亞熱 熱 炎熱多雨
4、(1)旱作農業 非 拉丁美
(2)高度發達的商品化混合農業 玉米、小麥 夏季炎熱乾燥、冬季溫和多雨
(3)C D D
(4)牧場畜牧業 自然 實行圍欄放牧 經營規模大 專業化程度高 商品化程度高 美國 紐西蘭 阿根廷
三、簡答
舉例社會經濟因素的影響
專題23 工業區位與工業區
一、選擇題
1、CD 2、AB 3、AD 4、BC 5、BD 6、AB 7、BC 8、D 9、BC 10、ABD
二、讀圖分析
1、(1)A 有污染 需水量大 排水量大 宜布置在河流下游的郊外
(2)C 接近消費市場
(3)B 接近消費市場 工藝品不宜長途運輸 宜布置在郊區
2、(1)污染少 水質較好
(2)寶山 澳大利亞 巴西 印度 市場 交通
(3)西南; 有污染 與盛行季風垂直的遠郊
(4)科學技術 市場條件 交通條件
3、(1)東部 北部 人口多 消費市場大 附近有煤鐵資源 五大湖廉價水運條件
(2)南 西
(3)環境優越 科技基礎好 交通方便
三、簡答
從資源、市場、勞動力條件、土地價格、交通運輸等方面分析原因.
專題24 第三產業與經濟發展
一、填空
1、農業 建築業 為社會生產生活服務的產業
2、
通過市場機制和政府調控,是一個國家或地區的第一、第二、第三產業之間保持合理的比例關系,形成本地區的主導產業和支柱產業,使產業結構與區域內的自然環
境、社會經濟環境以及生產力發展水平相協調,體現出有別於其它區域的特點和優勢,已取得最佳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
3、下降 減少 上升 增加
4、明顯下降 上升 上升
5、普遍較低 普遍較高 普遍較高 普遍較低
6、旅遊 交通運輸 交通運輸業 旅遊業 金融、貿易、信息服務、科技服務
7、自然景觀資源 人文旅遊資源
8、
地處中國東南端毗鄰內地城市,同時也位於迅速發展的東亞地區的中心地帶,位置優越;港口條件好;香港的本地服務業的經營范圍包羅萬象,不少服務項目的收費
都是全球最低廉的;擁有一個架構精簡而效率高超的政府;貨幣自由兌換、信息自由流通等 鄭州:京廣線與隴海線交會;武漢:長江與京廣線交會
二、選擇題
1、ABCD 2、BCG 3、BC
三、讀圖分析
1、(1)A
(2)漕溪北路 專業 天鑰橋路 專業 綜合
⑸ 步步高 地理練習冊高一(上下)的答案
這。。
我們暑假作業就是把這上的自然地理寫完~~
答案,就老師有
如果你有錢的話,自己去買本 RMB58.9~~~
像我這種沒錢的,咳咳。。。自己老老實實寫
畢竟這上面都是高考題,多做點不會有壞處~~
要為自己的高考著想
還是掌握真本領好~~
⑹ 急求高一地理練習冊答案
專題 人口增長
一、填空
1、出生率 死亡率 人口自然增長率
2、
3、增長 穩定 縮減
4、鼓勵生育 推遲退休 接納外來移民;積極的控制人口增長
5、正常
6、控制人口數量,提高人口素質,實行計劃生育
二、選擇題
1、C 2、C 3、AC 4、ABC 5、CD 6、ABD
三、讀圖分析
1、(1)略
(2)50 下降 高
(3)50 60 很低
(4)出生 死亡 上升
(5)低 低 低 計劃生育
3、(1)男大於女
(2)35——40
(3)33.6 生育 控制人口增長 實行計劃生育
(4)14.4% 嚴重老齡化
(5)11.1 1.02
四、簡答
1、引進人才、老有所學、醫療衛生養老保險 旅遊(開發銀發市場) 購物中心(開發適宜的物品) 社區服務(義工 國家出資請人照顧勞模)
2、最淺:多發達國家,負增長 最深:多亞非拉發展中國家
從文化教育水平、醫療衛生水平、社會保障、生育觀念等方面分析
3、婚姻失衡(對社會倫理道德體系的沖擊、傳統婚姻家庭受到威脅)、社會治安問題等的影響
專題17 人口分布與人口遷移
一、填空
1、平原 沿海 城市
2、人口密度
3、勞務遷移 智力遷移
4、戰爭 自然災害
5、發展中 發達 欠發達 發達
6、農民進城務工 勞務輸出
二、選擇
1、D 2、C 3、B 4、AD 5、AB 6、BCD 7、ACD
三、讀圖分析
略
(3)高原山地氣候 水熱狀況隨高度而變 山下為熱帶雨林地區,濕熱環境,自然條件惡劣不宜居住
2、(1)大陸東部 第2、3;季風 ;外流 ;東 中
(2) 四川 400 開發早、長期繁衍、自然條件好、農業發達 雲貴 地勢較高、地形復雜、交通不便 塔里木 大於 內部為沙漠 盆地邊緣為綠洲
(3)滬 經濟發達、嚴重老齡化等,對勞動力需求較大 河南省 開發早、長期繁衍、自然條件好 D 地形地勢 經濟發展水平
(4)胡煥庸 黑河 騰沖 95 42.9
3、(1)
(2)非洲 78.02% 發展中
(3)維持高出生率而死亡率急劇下降 人口老齡化以及生育觀念等問題 鼓勵生育 推遲退休
4、(1)C A B
(2)市中心區 郊區 市中心城市結構調整 上海舊城改造 市區人口過密 住房條件差 交通擁擠 綠化面積少……
四、簡答題
1、從影響人口容量的四個方面分析,尤其是自然資源與環境
2、人口容量具有時間性 動態性,對資源的利用能力 科學技術的發展提高,人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人口容量具地區性 不同地區資源條件環境條件 科技水平和人民的生活水平不同
專題18 人口素質
一、讀圖分析
(1)37 鄉村 低
(2)93 5 78 高於
(3)從經濟水平、人才、教育投入等方面分析、解釋原因
二、簡答題
1、從大城市與貧困地區兒童死亡率的比較、城鎮與鄉村人均受教育年限和文盲率等得比較入手分析;從教育機會的城鄉差別的等方面提出解決措施
2、人口的科學文化素質與經濟發展水平密切相關,但人口素質包括人口總體在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身體素質等方面的綜合特徵等討論
3、在我國人口多、底子薄、人均資源相對不足的基本國情沒有根本改變的情況下,基於上海的實際情況從社會、經濟、資源、環境等方面討論造成的影響,從而影響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構建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進程
專題19 城市空間結構
一、填空題
1、商業用地 居住用地 工業用地 農業用地
2、高於 越高 越高
3、商業區 居住區 工業區 文教區
二、選擇題
1、B 2、B 3、B 4、BCD 5、C 6、AB 7、AD
三、讀圖分析
1、(1)商業 居住 工業 農業
(2)由城市中心向城市邊緣遞減 土地價格是形成城市土地利用空間結構的重要因素,影響低價的最主要因素是距城市中心的遠近和交通是否便捷有關
(3)D 距市中心越近,商業用地產生的效益越大 A 農業用地土地利用效益最低,只能分布在其他土地利用類型不適合布局的城市最外圍
2、(1)擴大 擴大 中央商務區
(2)中心城區 區域中心 多
(3)C
3、(1)大於 A處於城市建成區 大於 B位於道路兩側而C則遠離道路 大於 A處於城市建成區且位於道路兩側
(2)CBADO
(3)略
(4)高於 高於 越高
4、(1)
(2)HGF 十字路口 改善交通條件
四、簡答題
鞍山:多個面積巨大的工業區、工業用地面積大;保定:以中心城市為中心向四周均勻擴展
十堰:城市向山谷綿延擴展;宜昌:沿江沿鐵路線.
專題20 城市體系和城市群
一、填空
1、高 多
2、長江三角洲 珠江三角洲
二、選擇題
1、A 2、C 3、AD 4、AC 5、AD 6、AB
三、讀圖分析
1、(1)DFEACB
(2)C B A C
(3)北溫帶 濕潤區、半濕潤區 沿海
(4)南亞 城市是吸引農村剩餘勞動力的主要場所 城市
2、(1)略
(2)上海 杭州 南京 滬杭 滬寧
(3)農業基礎好(魚米之鄉);上海中心地位快速發展;市場廣闊;發達的交通網路(鐵路、高速公路、水運、航空)
(4)指導學生上網找問題(例如:城鎮與工業布局零亂,土地利用率不高、城市化水平的區域差異較大、核心城市的規模和功能層次仍然不夠突出,影響輻射能力的增強、部分局部中心城市功能定位不合理,區域一體化發展的障礙還很多),針對問題提出解決辦法。
四、簡答題
1、不正確,分析要有依據.
(3)黃土高原 窯洞
(4)四川文化 潮濕 麻、辣
(5)DF
四、簡答
五、上網查詢
略
專題28 地理信息技術
一、填空
1、遙感技術 全球定位系統技術 地理信息系統技術
2、遙感對象、感測器、信息傳播媒介 信息處理與分析
3、地理空間
4、各種地圖、地形
5、全球定位系統 地理信息系統
二、選擇題
1、B 2、A 3、ACDE 4、AD 5、ABCD
三、讀圖分析
四、讀圖填空
1、左上:地物反射、輻射光譜 下:圖像輸出
2、中:空間數據 中左:GIS專用軟體 下:應用模型
五、簡答題
略
專題21 城市化
一、填空
1、城市人口占總人口的比重 41.7%
2、農村 城市 農村 城市
3、中國
4、城市郊區化 逆城市化
二、選擇題
1、C 2、B 3、C 4、BD 5、 6、AC 7、BD 8、BC
三、讀圖分析
1、(1)工業革命極大推動了生產力發展,生產力發展是城市化的根本動力
(2)10% 14% 18% 城市化進程大大加快 二戰後經濟快速發展,對城市化推動
(3) 城市規模不斷擴大
2、(1)
(2)亞 歐 歐 北美 工業革命 城市
(3)發展中 世界城市化的主流由發達國家轉移到發展中國家 城市問題 城市郊區化 逆城市化
3、(1)郊區化 向城市郊區遷移 擴大 郊區
(2)逆城市化 向周圍中小城市或鄉村地區遷移 從事非農業生產的人口增加
(3)
城市郊區化
城市中心區人口過度集中,導致環境惡化,隨著生活水平提高,居民為改善居住條件和居住環境向郊區遷移;隨著城市信心取得改造,原來的居住用地被商業、公用
設施用地置換,主要的新建住宅都位於城市邊緣的城郊地區 逆城市化
大城市的居民對居住環境的質量要求越來越高,希望擺脫城市的喧囂,青睞環境優美、空氣清新、生活閑適的鄉村地區;鄉村地區和小城鎮基礎設施逐步完善,城鄉
差距縮小,大大改善了鄉村居住的物質條件,提高生活的方便性;私人汽車的高度普及和交通網路的日益發達,使得四人駕車每天往返於城鄉之間成為可能。
4、(1)居住 高級住宅區 中級住宅區
(2)發達 發展中
(3)未違背
城
市中心區由於人口過度集中,導致環境惡化等原因,大城市的居民希望擺脫城市的喧囂,環境優美、空氣清新、生活閑適的鄉村地區的地價因為有需求價格上漲,而
鄉村地區和小城鎮基礎設施逐步完善,城鄉差距縮小,大大改善了鄉村居住的物質條件,提高生活的方便性也是鄉村吸引力大大增加。
四、簡答
基於自己觀點,分析要有依據,
五、上網查詢
略
專題22 農業區位於農業地域類型
一、選擇題
1、B 2、C 3、D 4、D 5、(1)A(2)C(3)C 6、B
二、讀圖分析
1、(1)花卉 接近消費市場,花卉生產附加值高,易腐爛 不易儲藏
(2)乳牛;接近消費市場 不易儲藏
(3)水稻;糧食作物土地利用率低。 易儲藏 生產季節性強
(4)茶樹;宜生長在丘陵山坡上 不易積水有利生長
2、(1)小麥 玉米 此處交通相對閉塞,與外界溝通較少
(2)糧食作物種植面積減少,果樹、蔬菜的種植面積增加 城市的需求擴大 交通的改善
3、(1)水田農業 勞動 較低 小
(2)東部季風區秦嶺—淮河以南 亞熱 熱 炎熱多雨
4、(1)旱作農業 非 拉丁美
(2)高度發達的商品化混合農業 玉米、小麥 夏季炎熱乾燥、冬季溫和多雨
(3)C D D
(4)牧場畜牧業 自然 實行圍欄放牧 經營規模大 專業化程度高 商品化程度高 美國 紐西蘭 阿根廷
三、簡答
舉例社會經濟因素的影響
專題23 工業區位與工業區
一、選擇題
1、CD 2、AB 3、AD 4、BC 5、BD 6、AB 7、BC 8、D 9、BC 10、ABD
二、讀圖分析
1、(1)A 有污染 需水量大 排水量大 宜布置在河流下游的郊外
(2)C 接近消費市場
(3)B 接近消費市場 工藝品不宜長途運輸 宜布置在郊區
2、(1)污染少 水質較好
(2)寶山 澳大利亞 巴西 印度 市場 交通
(3)西南; 有污染 與盛行季風垂直的遠郊
(4)科學技術 市場條件 交通條件
3、(1)東部 北部 人口多 消費市場大 附近有煤鐵資源 五大湖廉價水運條件
(2)南 西
(3)環境優越 科技基礎好 交通方便
三、簡答
從資源、市場、勞動力條件、土地價格、交通運輸等方面分析原因.
專題24 第三產業與經濟發展
一、填空
1、農業 建築業 為社會生產生活服務的產業
2、
通過市場機制和政府調控,是一個國家或地區的第一、第二、第三產業之間保持合理的比例關系,形成本地區的主導產業和支柱產業,使產業結構與區域內的自然環
境、社會經濟環境以及生產力發展水平相協調,體現出有別於其它區域的特點和優勢,已取得最佳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
3、下降 減少 上升 增加
4、明顯下降 上升 上升
5、普遍較低 普遍較高 普遍較高 普遍較低
6、旅遊 交通運輸 交通運輸業 旅遊業 金融、貿易、信息服務、科技服務
7、自然景觀資源 人文旅遊資源
8、
地處中國東南端毗鄰內地城市,同時也位於迅速發展的東亞地區的中心地帶,位置優越;港口條件好;香港的本地服務業的經營范圍包羅萬象,不少服務項目的收費
都是全球最低廉的;擁有一個架構精簡而效率高超的政府;貨幣自由兌換、信息自由流通等 鄭州:京廣線與隴海線交會;武漢:長江與京廣線交會
二、選擇題
1、ABCD 2、BCG 3、BC
三、讀圖分析
1、(1)A
(2)漕溪北路 專業 天鑰橋路 專業 綜合
有些個答案答不對題 抄的時候讀下題啊
⑺ 高中人教版練習冊裡面的小冊子的答案(地理 志鴻優化系列叢書)
人教版的語文練習冊六年級下冊答案畢業總復習專項訓練題推薦去 中小學遠程教育平台
⑻ 高中必修一地理用什麼練習冊好呢,親
參考地圖冊:《實用中學地理考試地圖冊》譚木主編山東省地圖出版社課外資料就用學校統一的
⑼ 高一地理練習冊答案
第一篇宇宙與地球
專題1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一、 填空
1、恆星、星雲 2、矮行星、彗星(流行群)
3、木星、水星;水星、海王星;金星、火星,金星
二、 選擇
1、A 2、D 3、B 4、A 5、? 6、C 7、C、D 8、B、C
三、 連線
略
四、 讀圖分析
1、(1)A、C、B、D (2)D、B、C、A 2、略
3、(1)日冕、色球、光球 (2)、 太陽黑子→光球 太陽風→日冕 耀斑→色球 (3)光球→六千多K 色球→四五千至幾萬K
日冕→幾百萬K (4)A、C
五、 簡答
1、恆星能自己發光;星雲與恆星比,具有質量大、體積小和密度小的特點。
2、行星由固體物質組成;彗星由冰物質組成,質量很小。
專題2地球的夥伴——月球
一、 選擇
1、C 2、D 3、A、C、D 4、A、B
二、 讀圖分析
1、新月、上弦月、滿月、下弦月 2、A、C 3、大
三、 判斷
(每句話都有不當之處:轟鳴、凜冽的寒風、沉重的、艱難跋涉、一點星光也沒有、電閃雷鳴、照亮、飛揚的等)
專題3人類對太空的探索
一、 填空
1、1957;1981 2、地月、太陽、銀河 3、空間資源、太陽能資源、礦產資源、環境資源
二、 選擇
1、D 2、A 3、C 4、A、B、C
三、 讀圖分析
C、B、E、D、A
專題4地球的運動
一、 填空
1、赤道,兩極 2、西十二,東十二 3、減一天
4、1,快;7,慢 5、黃赤交角,23°26′
6、23°26′,北回歸線,南回歸線 7、春分,秋分 , 0°
8、23°26′S,0° 9、最長、最短,晝,極晝;極夜
10、黃赤交角,太陽直射點,正午太陽高度、晝夜長短,四季更替
二、 選擇
1、B 2、D 3、C 4、A 5、B
6、D 7、D 8、B 9、A 10、C 11、C
三、 讀圖分析
1(1)__南__、__北__。
(2)A.__30°S__,__45°E__;B.__30°N__,__135°W__。
(3)__東南<SE>__,__正西<W>__。
(4)__0點__,__21點__。
2、(1)__D__,__B__。
(2)__東__、__90__、__東6__。
(3)__8__,__C__。
3、(1)23°26′S;66°34′N
(2)蛾眉月
(3)C
4、(1)__拉薩__,__哈爾濱__,__1小時25分__。
(2)__哈爾濱__,__拉薩__。
5、(1)__北__。 (2)__赤道__,__北半球各地晝夜等長__。
(3)__秋分__,__春季__。
6、(1)<逆時針方向>。 (2)A。 (3)B。 (4)D、B、C、A。
(5)B、D、D、A。 (6)C。
7、(1)12月22日。 (2)晝夜平分。 (3)正東。 (4)23°26′N。
第二篇岩石與地貌
專題5板塊運動
一、 填空
1、大陸漂移、海底擴張 2、穩定、地殼運動的活躍
3、烈度、震級 4、環太平洋、紅海沿岸和東非、地中海-喜馬拉雅-印度尼西亞、洋底
二、 選擇
1、B 2、D 3、C 4、C 5、B、C、D 6、A、B 7、B、C
三、 連線
大西洋→板塊張裂 喜馬拉雅山→大陸板塊與大陸板塊相碰撞 太平洋西部島弧→大陸板塊與海洋板塊相碰撞
四、讀圖分析
1、(1)略 (2)太平洋、南極洲 (3)A、A、B
2、(1)略 (2)C、D、A、B、D
五、簡答
地球上大部分的地震和火山都發生在板塊交界處。
板塊交界處因發生張裂或碰撞,岩層發生斷裂、錯動引起地震;
交界處是地殼的薄弱地帶,地球內部的岩漿噴涌而出形成火山噴發。
專題6岩石與礦物
一、 填空
1、岩漿岩、沉積岩、變質岩 2、石英、黑雲母、長石 3、化石 4、花崗岩、石英砂岩、變質岩
二、 讀圖分析選擇
1、D 2、C 3、D 4、B 5、A 6、A 7、A
8、A、B、E 9、A、F 10、A、B
三、 連線
花崗岩→侵入岩 玄武岩→噴出岩 砂岩→碎屑類沉積岩
石灰岩→化學類沉積岩 大理岩→變質岩
四、 讀圖分析
1、 岩漿
C A B
變質 B C 沉積
2、化學元素 礦物 岩石 岩石圈
礦產
3、(1)氧、硅 (2)鋁 C (3)C
五、 簡答
1、
岩石圈中的物質是不斷循環。
岩漿沿岩石圈破裂帶上升,在地下冷凝結晶的稱為侵入岩,噴出地表的為噴出岩。由於地殼運動,地殼深處的岩石亦會出路地表。
出路地表的岩石經過風化、侵蝕、搬運、沉積以及固結成岩形成沉積岩。
原有岩石受地殼運動和岩漿活動的影響,在高溫高壓下形成變質岩。
地殼運動還會使岩石俯沖插入地幔重新熔化為岩漿。
2、
沉積岩沉積的過程是自下而上層層疊置,能看到明顯的層理構造,岩層中常保存有沉積時期的動植物化石,指示古代生物生存的環境,所以說是記錄地球歷史的「書頁」和「文字」。
專題7地貌
一、 填空
1、流水地貌、喀斯特地貌、海岸地貌、風成地貌、黃土地貌
2、侵蝕、堆積 3、高寒、缺氧、凍土 4、山峰;盆地、窪地
5、嚴重、25、種植業 6、重慶、濟南、武漢、拉薩、哈爾濱
二、 選擇
1、A 2、B 3、B 4、A 5、A、D 6、A、C 7、B、C、D 8、A、D 9、B、C 10、A、C、D 11、B、D 12、C、D
三、 讀圖分析
1、(1)①③②④⑤⑥ abc 。 ①②③④ ⑤⑥
(2)D、B (3)B 沉積 A 侵蝕
2、(1)長江 所處經緯度及河口形狀 (2)A 位於河流的凹岸水流沖刷強,吃水深。 (3)左 長江口段,由於受地轉偏向力的影響,江水不斷侵蝕南岸,導致長江口南側河道寬闊,水道也相應的不斷南移。島嶼北側河道水流緩慢,泥沙不斷沉積,最終與北岸相連。
(4)主要是由於河流中上游地區植被破壞嚴重,水土大量流失,在下游沉積所致。
3、(1)山地 500 200 (2)山峰、鞍部、陡崖、山脊、山谷
(3)陡、緩 (4)1300、1100、2000 (5)西北、東南
(6)林、東 等高線稀疏,坡度和緩,可適當開墾。
(7)略 注意比例尺,確定MN線與等高線的交點及間距,連接成圓滑的曲線。
四、 連線
略
五、 簡答
1、黃土多孔隙、垂直節理發育,易遭流水侵蝕,水土流失非常嚴重。因此,易採取修建水平梯田、蓄水灌溉以及植樹種草等措施。
喀斯特地貌的土層薄、肥力低,溶洞和地下河漏水,地表水嚴重缺乏,因興修水利,保證農業生產用水。
2、從三條岸線時間間隔判斷,上海陸地形成速度不斷加快。說明由於中上遊人口的不斷增多,人類活動的加劇,植被破壞日益嚴重,水土流失加劇,沉積速度加快。
3、減少抽取地下水以及地表水回灌等措施,控制地面沉降。
第三篇 大氣與天氣、氣候
專題8大氣的組成和垂直分層
一、 連線
略
二、 選擇
1、B 2、B 3、B 4、B
三、讀圖分析
1.(1)A、C,A
(2)B,D。
(3)該層中的臭氧吸收了較多的太陽紫外線輻射。
(4)A,隨高度的增加而下降(平均垂直遞減率為-0.6℃/100m),近地面的大氣層主要通過吸收地面輻射而升溫 下熱上冷,垂直對流運動顯著;
該層集中了約3/4的大氣質量和幾乎全部的水汽與雜質。
2.(1) 臭氧、水汽、塵埃
(2) D、C、B
(3)夏季,正午太陽高度角大、日照時間長
(4)晴朗的夜間水汽和雲量稀少,大氣逆輻射較弱,地面熱量損失較多,常出現霜凍。
(5)兩地多陰雨天氣,大氣透明度小,日照時間短,地表獲得的太陽輻射量少;而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氣稀薄,大氣透明度大 ,地表獲得的太陽輻射量大。
專題9 行星風系
一、 選擇
1、A 2、C 3、C 4、D 5、B
二、 讀圖分析
1.(1)太陽輻射的緯度分布不均;地球自轉偏向力。
(2)極地高壓帶、副極地低壓帶、副熱帶高氣壓帶、赤道低氣壓帶
(3)東北風,西南風
2.(1)赤道低氣壓帶,西風帶
(2)√ √ √ × √ ×
3.
A 多;受赤道低氣壓帶控制,盛行上升氣流,降水豐富
B 少;受副熱帶高氣壓帶控制盛行下沉氣流,降水少
C 較多;受副極地低氣壓帶控制,來自極地高壓和副熱帶高壓的冷暖性質不同的氣流輻合上升,降水較多
4.(1)經過的大陸降水東部多,西部少。
(2)受副高和來自內陸的信風交替控制;西岸又有寒流經過,降溫減濕作用強
5.(1)① ② ④ ⑤ ④ ⑤
(2)以赤道為「軸」呈帶狀南北對稱分布;以熱帶氣候為主,熱帶稀樹草原氣候和熱帶沙漠氣候分布廣;
主要原因:非洲大陸大部位於熱帶,且赤道橫貫非洲大陸中部。
(3)熱帶雨林氣候 受赤道低壓帶控制,盛行上升氣流,終年高溫多雨。
(4)地中海氣候 副熱帶高氣壓帶 炎熱乾燥 西風帶 溫和濕潤
專題10季風
一、 選擇
1、B 2、A 3、D 4、A 5、C 6、D 7、D
二、 讀圖分析
1、(1)印度低壓(亞洲低壓) 夏威夷高壓 由於海陸熱力差異,副熱帶高氣壓帶被大陸上的低壓切斷而形成的
(2)東南季風 高溫多雨 洪澇
(3)西南季風 海陸熱力性質差異 氣壓帶、風帶
2、(1)夏 海洋 陸地 海洋 同緯度陸地溫度高於海洋
(2)印度低壓 撒哈拉
3、(1)B 夏季高溫多雨,冬季寒冷乾燥
(2)A
(3)受副熱帶高壓控制,天氣晴好
(4)氣溫已從盛夏的酷暑中回落,降水少。
4、(1)、A—沈陽;B—濟南;C—武漢;D—廣州;E—蘭州;F-烏魯木齊
(2)、F(A也差不多) 40℃ 寒冷乾燥。
(3)、20℃;普遍高溫,南北溫差小。
(4)、遞減 夏季暖濕氣流由東南季風吹向陸地,降水量沿海多於陸地,南方多於北方。
(5)、遞減 越往內陸,受海洋影響越小
5、(1)C;B。
(2)夏季水熱條件配合好(雨熱同季)。
(3)春季:春旱,多風沙(沙塵暴)。
夏季:多旱澇災害。
(4)有利:雨熱同期,夏季普遍高溫。
不利:季風進退造成旱澇災害多;冬季風影響范圍大,降水不足。
專題11台風、寒潮、梅雨
一、選擇
1、A 2、B 3、B
二、讀圖表分析
1、(1)乙 氣壓梯度力大
(2)A 氣旋 台風 狂風、暴雨、巨浪、狂潮 加固堤防、船隻進港避風、疏散居民
2、冷鋒 過境時出現大風、降雪天氣,過境後受冷空氣控制氣溫下降,氣壓升高,天氣轉好。
3、(1)高 晴朗
(2)低 陰雨
(3)冷 暖 B 氣溫較高,氣壓較低,天氣晴好。
(4)暖 陰雨 升高 降低 連續性降水
專題12人類活動與氣候
一、選擇
1、B 2、A 3、C 4、A 5、A 6、BCDEFGH
二、讀圖分析
1、(1)A-維持能源消費結構的原狀
B-天然氣廣泛取代煤
C-可再生能源取代煤、石油、天然氣
(2)0.3 0.13 0.2
(3)使用後零排放,無污染,可再生。 如水能、風能、太陽能等
2、(1)B C F
(2)工廠、汽車、飛機等燃燒煤、石油和天然氣,排放的硫和氮的氧化物。
(3)土壤酸化 腐蝕建築物和暴露在外的文物古跡。
(4)森林枯死 淡水生物死亡
3、增加綠地面積 開挖人工湖 限制汽車尾氣排放等
4、(1)全球變暖 酸雨 臭氧洞
(2)大量使用煤、石油 大量破壞植被
途徑:改變能源結構,利用清潔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
植樹造林。
加強國際合作。
第四篇 水環境
專題13水循環
一、讀圖分析
1、(1)①水汽輸送; ②降水; ③蒸發; ④地表徑流; ⑤地下徑流; ⑥植物蒸騰。
(2)①地表徑流;南水北調(跨流域調水),三峽工程、小浪底(修建水庫),「三北」防護林(植樹造林),引水灌溉等。
②作參考:如影響水汽輸送,通過干擾台風形成源地的海面狀況或運行路線;降水、地下徑流、蒸發等
(3)跨海面和陸地,范圍較廣,下墊面較為復雜 ③①②④⑤
以陸地為主,主要位於內陸地區 ③⑥②
以海面為主,主要位於大洋中部地區 ③②
2、(1)冰川融水 夏 夏季氣溫高,冰川融水量大。
氣溫低,河流封凍或無冰川融水補給而乾涸。 氣溫。
(2)一。 雨水。 夏季。 夏季為雨季,降雨量大。 降雨量。
(3)雨水 積雪融水。 夏。 春。 春汛因積雪融水補給而出現,夏汛因降雨集中而出現。
(4)西北。 東南。 東北。 B河流流域雨季開始早於C河流流域。
(5)均勻——③、⑤。 季節變化明顯——①、②、④、⑥、⑦。
氣候 降水量。
三、簡答
意義見書本P123頁最後一段。
舉例:夏季風把大量的水汽從太平洋、印度洋輸送到陸地,給我國東部帶來豐沛的降水,有利於農業生產;
河流攜帶泥沙在河口沉積,形成河口地貌,崇明島因此而成;
河流把陸地上大量的營養元素帶入海洋,為海洋生物帶來了豐富的餌料。
專題14 珍貴的淡水資源
一、填空
1. 費用昂貴。
2. 冰川
3. 深;地面下沉。
4.地表;人煙稀少,開發困難。
5. 時間分布不均;空間分布不均;缺乏科學規劃(上游用水量過度);污染。
二、讀圖、讀表分析
1.(1)乾旱;受副熱帶高氣壓帶(下沉氣流)或內陸信風影響而降水少。中東(或西亞、北非)。
(2)④;熱帶雨林。國土面積小,徑流總量少;人口稠密、經濟發達,用水量大,水資源供不應求。
(3)季風 長江口 水質;(D、E、F)
2.(1)A.__加拿大__;B.__印度__;C.__巴西__;D.__美國__。
(2)巴西。降水量少於該國。
(3)A(加拿大)。徑流總量大,人口少。
(4)人口比D國多。
(5)六。1/4強。總量較大,人均量小。B印度
3、(1)南方多、北方少,東部多、西部少(加兩個空格)。 人均量少和污染嚴重; 稀少; 豐富; 不高; 大。
(2)黃河; 淮河; 海河。 總量不大,人口稠密,耕地面積廣大,水污染較為嚴重。
(3)短缺; 水質變差。
三、分析資料
1.(自主完成)
2. 修造水庫、植樹造林、跨流域調水、節約用水等。
3.(自主回答)
四、辨析(自主回答)<參考答案:較為合理的是——①、④、⑨、⑩>
五、上網查詢(自主完成)
專題15海洋
一、填空
1. 暖; 寒; 風海; 密度; 補償。
2. 副熱帶海區; 順; 逆。
3、日本暖流 千島寒流
4、北太平洋暖流
5、秘魯寒流
二、選擇
1、A 2、B 3、C 4、ABC 5、CD 6、BCD
三、讀圖分析
1.(1)寒。 暖。(判斷依據一:例如甲圖,水溫的分布是從南向北遞減的,所以在南半球,洋流的流向是從南往北,即從高緯度流向低緯度,所以為寒流;同樣乙圖為在北半球的暖流。依據二:洋流流經海域水溫與兩側同緯度海水比較,較高則為暖流。)
(2)甲圖上由到下依次是:20°S、25°S、30°S; 乙圖由上到下依次是:30°N、25°N、20°N。
(3)東岸 西澳大利亞寒流
2、(1)a.北赤道暖流; b.日本暖流; c.北太平洋暖流;d.加利福尼亞寒流。
北 副熱帶。 順。
(2)風海。 北海道。 秘魯。
3、(1)①大洋盆地 ②大陸架 ③海底熱液礦床
④錳結核 ⑤石油天然氣 ⑥濱海砂礦
(2)(略)
(3)海洋的化學資源、生物資源、空間資源、水資源、動力資源等。
4、略
四、簡答
正常年份,強大的秘魯寒流北上使太平洋東部的赤道附近洋面水溫較低,以致東岸降水較少。
當厄爾尼諾現象出現時,赤道附近太平洋洋面海水水溫上升,對流運動變強,降水豐沛,出現暴雨和洪澇災害;東南信風的減弱導致南赤道暖流亦減弱,太平洋西部海水溫度相對下降,下沉氣流活躍,降水減少,出現乾旱災害。
五、上網查詢(自主完成)
⑽ 高中地理練習冊答案
http://yaoluming.bokee.com/6002412.html
http://61.152.202.92/Article/ShowArticle.asp?ArticleID=4859
http://www.26e.com/soft/2362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