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歷物理化 » 旅遊地理ppt

旅遊地理ppt

發布時間: 2020-11-20 13:20:30

1. 請各位幫忙做日本的PPT 要求 :日本的地理位置(配上一張地圖更好) 文化 美食 旅遊 反正關於日本的都可以

具體的資料我給你,PPT的話自己做吧····這些資料在我做PPT的時候都用上,可以上一整節課。只要圖文混合一起,排版適合就OK啦。。建議你多用一些照片資料,然後文字資料附在圖片旁邊作解釋,把有用的分文字資料背下來。。語言精練簡潔

日本是位於環太平洋地震板塊上。 西、北隔東海、黃海、日本海、鄂霍次克海與中國、朝鮮、俄羅斯相望,東瀕太平洋。領土由北海道、本州、四國、九州四個大島和3900多個小島組成。日本自20世紀60年代末期起一直是世界公認的第二號資本主義經濟強國,實行君主立憲政體,被稱為「日出之國」。日本為單一民族國家,國內大城市主要有東京、大阪和神戶等。
中文名稱: 日本國
英文名稱: Japan
簡稱: 日本
所屬洲: 亞洲
首都: 東京都
主要城市: 東京,大阪,京都
國慶日: 2月11日(建國紀念日)
國歌: 《君之代》
國家代碼: JPN
官方語言: 日語
貨幣: 日元(円)
時區: UTC+9(無夏時制)
政治體制: 君主立憲政體
國家領袖: 明仁(平成天皇)、菅直人(內閣總理大臣)
人口數量: 127,767,944人(2009年)
人口密度: 337人/平方公里(2009年)
主要民族: 大和民族
主要宗教: 神道教、佛教
國土面積: 377,835平方公里
水域率: 0.8%
GDP總計: 5.07萬億美元(2009年)
人均GDP: 42480美元(2008年)
國際電話區號: +0081
國際域名縮寫: .jp
道路通行: 左側通行或靠左行駛
地理位置
日本位於亞歐大陸東部、太平洋西北部,由數千個島嶼組成,眾列島呈弧形。日本東部和南部為一望無際的太平洋,西臨日本海、東海,北接鄂霍次克海,隔海分別和朝鮮,韓國、中國、俄羅斯、菲律賓等國相望。日本北海道有世界最著名的漁場之一——北海道漁場,其成因是千島寒流與日本暖流交匯。
面積和地區劃分
日本包括北海道、本州、四國、九州4個大島和其它6800多個小島嶼。
日本的總面積為:377,835平方公里,其中土地面積37萬多平方千米,水域面積3,091平方公里,領海面積310000平方公里。日本是世界上填海造陸最多的國家,填海造陸的面積多達1600平方公里。地形、地勢
日本境內多山,山地成脊狀分布於日本的中央,將日本的國土分割為太平洋一側和日本海一側,山地和丘陵占總面積的71%,國土森林覆蓋率高達67%。富士山是日本的最高峰,海拔3776米。富士山被日本人尊稱為:聖岳
日本的平原主要分布在河流的下游近海一帶,多為沖積平原,規模較小,較大的平原有關東平原、石狩平原、越後平原、濃尾平原、十勝平原等。日本平原面積狹小,耕地十分有限,人口生理密度高達3054人/平方公里,為世界第二,僅次於埃及(3503人/平方公里)。
日本位於太平洋火山地震帶上,是太平洋板塊與亞歐板塊擠壓碰撞的地方,火山活動頻繁,給當地人們的生活帶來了很大麻煩。全國有200多座火山,其中50多座是活火山,為世界上有名的地震區。在火山分布地區,景色優美,溫泉資源豐富,成為著名的觀光療養地。
河流、平原、湖泊
日本境內河流流程短水能資源豐富,最長的信濃川長約367公里;最大的湖泊是琵琶湖,面積672.8平方公里。
日本的河流大多發源於中部山地,向東西兩側流入太平洋和日本海。由於日本東西狹窄,加之山勢陡峭,河流多短而急促。在梅雨和台風季節,水量增大,容易形成洪水。為此,日本修築了大量的堤防和水庫,用於防洪。河水廣泛用於生活用水、農業和工業用水、水力發電。
海岸線和海洋
日本海岸線全長33889公里。由於日本是一個島國,因此其海岸線十分復雜。西部日本海一側多懸崖峭壁,港口稀少,東部太平洋一側多入海口,形成許多天然良港。
在東部太平洋一側自南向北均被日本暖流(黑潮)環繞、東北部形成千島寒流(親潮),西部日本海一側是對馬暖流和里曼寒流。在寒流和暖流交匯處,魚類資源豐富,成為天然漁場。 由於地處海洋的包圍之中,屬溫帶海洋性季風氣候,終年溫和濕潤,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夏秋兩季多台風,6月份多梅雨。1月平均氣溫北部-6℃,南部16℃;7月北部17℃,南部28℃。年降水量700—3500毫米,最高達4000毫米以上。近年,導致海水升溫的厄爾尼諾現象也對日本產生影響,主要是梅雨持續時間延長,容易形成冷夏和暖冬。
地貌地質
日本位於亞歐板塊和太平洋板塊的消亡邊界,為西太平洋島弧-海岸山脈-海溝組合的一部分。全國68%的地域是山地。日本最高的山是著名的富士山,海拔3,776米。由於平原較少,日本很多山上都種植農作物,最大的平原為關東平原。日本位於環太平洋火山地震帶,全球有十分之一的火山位在日本,在全國都時常會發生火山活動。嚴重的地震則每一個世紀都會發生幾次;近年發生的阪神大地震、新舄縣中越地震都是里氏6級以上的強震,受到世界各國關注。日本的溫泉很多,並且已經發展成為旅遊景點。
由於日本的島嶼呈北東向延伸得很長,南北跨越緯度約20度,因此有許多種氣候類型。氣候類型大部分是溫帶季風氣候,南部的九州島、四國、琉球群島有副熱帶季風氣候。北部的島嶼夏天溫暖,冬天則十分漫長、寒冷,還時常有大量降雪。而中西部地區則冬天比較乾燥,很少下雪,夏天潮濕。
日本氣候
日本全國橫跨緯度達25°,南北氣溫差異十分顯著。北海道與本州的高原地帶屬亞寒帶,本土地區屬溫帶,而沖繩等南方諸島則為亞熱帶。此外,日本所處位置令她受到季候風及洋流交匯的影響,因此四季分明、降水充沛。
日本可分為六個氣候區,分別是:
北海道氣候
北海道不受梅雨的影響,降雨量較日本其他地方為少。夏季短暫且涼爽;冬季漫長而寒冷。
日本海側氣候
范圍為本州島西部海岸地區。冬季受西伯利亞高氣壓所控制,吹西北風。同時由於暖流對馬海流在冬季通過日本海而帶來大量水汽,因而常有豪雪。夏季降水較少,有時因焚風而會出現異常高溫。
中央高地氣候
典型的內陸性氣候。冬寒夏涼。冬季與夏季及晝夜之間溫差很大。降雨量少
太平洋側氣候
包括了本州東海岸、南四國和九州大部分地區。夏季受東南季風影響,梅雨強台風多。冬季則降雪較少。
瀨戶內海式氣候
包括了山陽地方、北四國、近畿與九州局部地區。這里天氣常是晴天,降雨量少,不時遭受旱災之苦。
南西諸島氣候
范圍為琉球群島。屬於亞熱帶氣候,夏季炎熱冬季溫暖。降雨量大。夏季常受台風吹襲。
日本是世界上降水量較多的地區。主要原因包括了日本海側地區冬季的降雪;6、7月(沖繩、奄美為5、6月)間連綿不斷的梅雨;以及夏季到秋季登陸或接近日本的台風。日本有記載的最高溫度紀錄是40.9度,於2007年8月16日在崎玉縣熊谷市和岐阜縣多治見市測得;有記載的最低溫度紀錄是-41度,於1902年1月25日在北海道旭川市測得。
文化:

櫻花、和服、俳句與武士、清酒、神道教構成了傳統日本的兩個方面——菊與刀。在日本有著名的 "三道",即日本民間的茶道、花道、書道。
日本茶道
茶道也叫作茶湯(品茗會),自古以來就作為一種美感儀式受到上流階層的無比喜愛。茶道是一種獨特的飲茶儀式和社會禮儀。日本的茶道最早是由中國唐朝貞觀年間傳到日本的。在古代,日本與中國早有往來。盛唐時期,日本曾派大量使臣來中國,受中國影響較深。日本人民稱「中國是日本茶道的故鄉」,日本茶道和中國的潮汕工夫茶有些相似。
花道作為一種在茶室內再現野外盛開的鮮花的技法而誕生。因展示的規則和方法的有所不同,花道可分成20多種流派,日本國內也有許多傳授花道各流派技法的學校。另外,在賓館、百貨商店等各種場所,可以欣賞到裝飾優美的插花藝術。忌諱荷花,認為荷花是喪花。忌用山茶花,菊花是皇室家族的標志。
相撲來源於日本神道的宗教儀式。在奈良和平安時期,相撲是一種宮廷觀賞運動,而到了鐮倉戰國時期,相撲成為武士訓練的一部分。18世紀興起了職業相撲運動,它與現在的相撲比賽極為相似。神道儀式強調相撲運動,比賽前的跺腳儀式(四顧)的目的是將場地中的惡鬼趨走,同時還起到放鬆肌肉的作用。場地上還要撒鹽以達到凈化的目的。相撲比賽在檯子上進行。整個檯子為正方形,中部為圓圈,其直徑為4.55米。比賽時,兩位力士束發梳髻,下身系一條兜帶,近乎赤身裸體上台比賽。比賽中,力士除腳掌外任何部分不得觸及檯子表面,同時也不得超出圓圈。大力士的最高等級是「橫綱」。下面是大關、關脅、小結、前頸,這四個等級被稱為「幕內」,屬於力士中的上層。再次是十兩、幕下,除此之外還有更低級的三段目、序三段。處於序之口、序二段的學員只能做一些打水掃地之類的打雜工作,只有到了三段目的時候,師傅才會傳授一些技術,而到了十兩的學員就是職業相撲選手了,被稱為「力士」,不僅有工資,而且還可以參加各種比賽贏取獎金。相撲手一旦達到了橫綱,幾乎就可以說是站在了日本相撲界的頂點,將擁有終身至高無上的榮耀。
和服是日本傳統民族服裝的稱呼。它在日本也稱「著物」。和服是仿照中國隋唐服式和吳服改制的,所以在日本被稱為"吳服
服"和"唐衣",和服是西方人對吳服的稱謂,現在日本人已經接受了這個稱謂,但是很多賣和服的商店,還是寫著"吳服"。公元八至九世紀,日本一度盛行過「唐風」服裝。以後雖有改變形成日本獨特的風格,但仍含有中國古代服裝的某些特色。婦女和服的款式和花色的差別是區別年齡和結婚與否的標志。
日本最早的少女組合—早安少女組
柔道在全世界有廣泛聲譽。柔道的基本原理不是攻擊、而是一種利用對方的力量的護身之術,柔道家的級別用腰帶的顏色(初級∶白/高級∶黑)來表示。柔道是中國拳術的發展,源出少林之門。明末,中國的一位武林高手陳元贊將中國的傳統武術傳到扶桑(今日本),成為現代風行世界的柔道之先河。
劍道是指從武士重要武藝劍術中派生而出的日本擊劍運動。比賽者按照嚴格的規則,身著專用防護具,用一把竹刀互刺對方的頭、軀體以及手指尖。
空手道是由距今五百年前的古老格鬥術和中國傳入日本的拳法揉合而成的。空手道不使用任何武器、僅使用拳和腳,與其它格鬥運動相比,是一種相當具有實戰意義的運動形式。
書道,提起書法,相信不少人會認為它是中國獨有的一門藝術。其實,書法在日本不僅盛行,更是人們修行養性的方式之一。古代日本人稱書法叫「入木道」或「筆道」,直到江戶時代(十七世紀),才出現「書道」這個名詞。在日本,用毛筆寫漢字而盛行書法,應當是在佛教傳入之後。僧侶和佛教徒模仿中國,用毛筆抄錄經書。
能劇是日本的傳統戲劇,也是世界上現存的最古老的戲劇之一。能劇源於古代舞蹈戲劇形式和12世紀或13世紀在日本的神社和寺院舉行的各種節慶戲劇。「能」具有才能或技能的意義。演員通過面部表情和形體動作暗示故事的本質,而不是把它表現出來。現在這一劇種在日本仍具有頑強的生命力。
合氣道是日本一種以巧制勝的武術。
日本食物:
一般西方人的觀念是日本食品只有牛肉火鍋或樣子古怪的壽司,而近年來很多遊客到日本也懂得去品嘗新鮮的魚及肉質鮮嫩的炸蝦,日本的主菜是魚。「生魚片」、「壽司」則是唐代時由中國傳入日本,經過日本人改良,現在在日本很受歡迎的一種食物,生食也是非常健康的食用方式,比烹煮方式更能減少魚肉中營養物質的流失。日本人烹煮魚類的方法多為低溫煮熟、清蒸等。
名勝古跡:

富士山:富士山是日本第一高峰,也是日本民族的象徵,被日本人民譽為「聖岳」。
富士山
富士山位於本州中南部,海拔3776米,自日本有文字記載以來,富士山共噴發過18次,最後一次是在1707年,此後它就變成了休眠火山。 富士名源於蝦夷語,現意為「永生」,原發音來自日本少數民族阿伊努族的語言,意思是「火之山」或「火神」。山體呈優美的圓錐形,聞名於世,是日本的神聖象徵。環繞鋸齒狀的火山口邊緣有「富士八峰」,即劍峰、白山嶽、久須志岳、大日岳、伊豆岳、成就岳、駒岳和三岳。
東京鐵塔:東京塔是日本最高的一座鐵塔,位於東京市內,於1958年建成。它是仿造法國巴黎的埃菲爾鐵塔建造而成的,高333米,塔身為棱錐體,有黃,白,紅三種顏色。
金閣寺:原為大臣西園寺恭經的別墅,修建於14世紀,後歸幕府將軍足利義滿所有,並進行了大規模的翻修和擴建。它高達三層,第二和第三層的外牆用金箔貼成,遠遠望去,金光閃閃,所以叫做「金閣寺」。第一層為平安時代的貴族風格,第二層為室町時代的武士風格,第三層仿照我國唐朝的「究竟頂」。寺前是以鏡湖池為中心的庭園,身影華麗的金閣倒映在鏡湖池中,堪稱京都的代表性景觀。
銀閣寺:銀閣寺位於京都東山山麓,1482年由室町幕府將軍足利義滿的孫子足利義政按金閣寺的造型修建,是一座精緻的兩層閣樓。
唐招提寺(位於日本奈良市西京五條街,公元759年為中國唐朝高僧鑒真所建。)
大阪城天守閣:安土桃山時代的建築。目前,天守閣內存放著有關天主教的珍貴史料,十分具有歷史價值。
阿蘇火山:東大寺、嚴島神社、平安神宮(祭奉桓武天皇和孝明天皇,京都必游景點之一。)、那智瀑布、清水寺、東尋坊、櫻島、姬路城。
台場(或稱御台場,位於東京都東南部東京灣的人造陸地上,是東京最新的娛樂場所集中地。)
淺草寺(創建於628年,是東京都內最古老的寺院。江戶時代將軍德川家康把這里指定為幕府的祈願所。)
白山歷史鄉村(是將日本傳統完整保存的範例。村莊靠種植桑樹。為了減輕寒冷冬季的積雪壓力,居民們把屋頂傾斜度加大,建成獨特的雙層茅草陡坡頂木住宅。這種由於屋頂的形狀很像日本人拜神時雙手合掌的樣子,故稱「合掌屋」也稱「三角屋」。)

2. 求一個關於旅遊地理的ppt!!!急急急

PPT,一種演示文稿圖形程序,是Power Point簡稱。Power Point是微軟公司出品的office 軟體系列重要組件之一(還有Excel,Word等)。另外還有其他意象:泡泡堂簡稱之一;濃度度量單位簡稱等。

3. 高分求一張flash效果的PPT(歷史、政治、社會學、地理、旅遊等)

你要做什麼效果,我可以幫你看下如果簡單就幫你做下,太復雜的話(收費)

4. 哪裡可以買到《中國旅遊地理多媒體課件》陳錫疇版的配套教學參考資料

網上還沒有找到賣的呢。不過有電子版的,你可以先看看

5. 求一介紹合川的ppt 包含合川的概況,合川的歷史,地理位置,工業發展,旅遊景點,等

編輯本段一、合川概況
●中文:合川區●拼音:hé chuān qū ●英文:Hechuan District ●日文:合川區(平仮名:あいかわく/ごうせんく片仮名: ホーチュァン) ●西班牙語:Distrito Hechuan ●法語:District de Hechuan
合川(合川形象宣傳片)是重慶的北大門,是規劃中的重慶北部地區中心城市。位於嘉陵江、渠江、涪江交匯處,扼川北水陸交通咽喉,是重慶與資源豐富的川北地區相聯的紐帶,也是重慶資金技術集約發展的延伸帶,被譽為重慶通向四川北部、陝西、甘肅等大西北省區的"經濟走廊"。全區幅員面積2356.21平方公里,轄23個鎮、7個街道辦事處、1個工業園區,共524個村、82個居民委員會,全區總人口為154萬人,城市人口39.6萬。 主城區建成面積35.9平方公里,城區道路總面積267.7萬平方米,城區綠化面積868.4萬平方米,城市綠地率達33.4%,城市綠化覆蓋率達39.5%,城市人均公共綠地面積9.79平方米。2004年成功創建為重慶市級山水園林城市。 二、行政區劃 合川區轄7個街道、23個鎮:合陽城街道、釣魚城街道、南津街街道、大石街道、雲門街道、鹽井街道、草街街道、錢塘鎮、沙魚鎮、官渡鎮、淶灘鎮、龍市鎮、肖家鎮、古樓鎮、三廟鎮、燕窩鎮、二郎鎮、龍鳳鎮、太和鎮、隆興鎮、銅溪鎮、渭沱鎮、雙鳳鎮、獅灘鎮、清平鎮、土場鎮、小沔鎮、三匯鎮、香龍鎮、雙槐鎮。 區人民政府駐希爾安大道222號,郵編:401520。區號:023。
編輯本段三、歷史沿革
合川區
本數據來源於網路地圖,最終結果以網路地圖數據為准。
古代合川,在巴人入川前是濮族人的重要居住地。公元前 11世紀,周族姬發(周武王)建立西周王朝,封宗姬於巴,爵子。巴子在今合川城區銅粱山下建巴國別都,名「巴子城」。 公元前314年,秦置墊江縣,縣域轄今合川、武勝,銅粱、安岳、岳池縣地,隸屬巴郡,治所在今合川。墊江縣為合川歷史上最早的縣名。墊江原名為褻江,取嘉陵江、涪江在縣城匯合之水如衣重疊之意, 《漢書·地理志》誤記為墊江並沿襲至今。 南朝宋文帝元嘉年代 (424—453年),宋文帝升墊江縣置東宕渠郡,屬梁州,郡治在今合川市區。宕渠名源於宕渠水(今渠江)。 西魏恭帝三年 (556年),改為合州。合州名因涪江自梓州、遂州來,在合川城區與嘉陵江合流而故名,州治所在今合川城區。 隋文帝開皇十八年 (598年),合州更名涪州(仍以水名)。隋煬帝大業三年(607年),涪州改名為涪陵郡,轄石鏡、漢初(清居縣並入)、赤水(源於今鹽溪河古名赤水得名,縣治在原合川縣赤水鄉)3縣。 唐高祖武德元年 (618年)復名合州,屬劍南道。唐玄宗天寶元年(742年)又改合州為巴川郡。唐肅宗乾元元年(758年)再復名為合州。 宋太祖乾德三年 (965年),石鏡縣改名為石照縣,合州屬梓州路,後為潼川府路。宋理宗淳佑三年 (1243年),為抗蒙兵,在州東5公里的釣魚山築新城,遷合州及石照縣治所於釣魚城。 元世祖至元二十年 (1283年),撤銷昌州(治地今永川市)及所轄之昌元縣、永川縣並入大足縣,屬合州。同年,合州及石照縣治所由釣魚城遷回原址,屬重慶府路。至元二十四年(1287年),赤水縣並入石照縣。合州轄石照、銅梁(大足縣並入),定遠(至元二十二年置,治今武勝縣南)3縣。 明代,合州隸屬重慶府。明太祖洪武七年 (1374年),大足縣從合州劃出歸重慶府直轄。明孝宗成化十四年 (1478年),從銅粱縣分置安居縣(屬重慶府轄),合州僅轄銅粱、定遠2縣。 清世宗雍正六年 (1728年),合州成為單州,不再轄縣,屬重慶府管轄。轄明月里、永清里、來蘇里、興仁里共4里73場鎮。 民國 2年(1913年),合州改名合川縣,屬川東道。 1949年12月3日,合川解放。 1952年4月,劃出合川縣城關區增設合川市(專轄市),屬四川省。1958年1月,經國務院批復,合川市建置撤銷,原合川市所轄地域改為合川縣城關鎮。 1992年8月4日,經國務院批准,撤銷合川縣,設立合川市,隸屬四川省重慶市。 2000年6月26日,重慶市人民政府(渝府[2000]131號)批准同意合川市人民政府駐地由合陽城蘇家街31號遷至南津街中南村。 2006年10月22日,國務院(國函[2006]110號)批准:撤銷合川市,設立重慶市合川區。以原合川市的行政區域為合川區的行政區域,合川區人民政府駐南津街道。 2009年12月31日,重慶市人民政府(渝府〔2009〕199號)批復關於合川部分行政區劃的調整:撤銷大石鎮、雲門鎮、草街鎮、鹽井鎮,設立大石街道、雲門街道、草街街道、鹽井街道。同時調整了古樓鎮、三廟鎮的行政區劃。
編輯本段四、自然地理
合川衛星地圖
合川區位於四川盆地東部,地處重慶市北大門,距重慶56公里。地理坐標在東經105.58'37"至106.40'37"、北緯29.51'02"至30.22'24"之間。東鄰渝北區、岳池縣,南靠北碚區、璧山縣,西連銅梁、潼南縣,北接武勝、蓬溪縣和華鎣市。東西寬69公里,南北距58公里,全市幅員面積2356.21平方公里。 合川區地處中丘陵和川東平行嶺谷的交接地帶。出露地層從老至新有古生界二疊系、中生界三疊系和侏羅系、新生界第四系。其中,以侏羅系分布面積最寬,佔全區幅員面積四分之三以上。侏羅系中又是沙溪廟組面積最大,達1664.03平方公里,占幅員面積的70.62%。地質構造屬新華夏系構造體系,全境有兩種地質構造類型:境東及東南部屬川東平等嶺谷區華鎣山復式背斜褶斷帶,其餘的大部分地區屬川中褶帶龍女寺半環狀構造區。全市地貌因受地質構造和岩性的制約,其特徵是東、北、西三面地勢較高,南面地勢較低。最高點是三匯鎮白岩頭,海拔高度為1284.2米;次高點在西部龍多山,海拔高度619.7米;最低在南面的草街鎮嘉陵江邊,海拔185米。全境地貌大致分為平行嶺谷和平緩丘陵兩大類型:東南邊緣之華鎣山區為平等嶺谷地形,分布面積359平方公里,占幅員面積的15.5%;西北部廣大地區,屬川中丘陵盆地,為平緩丘陵地型,分布面積1997.21平方公里,占幅員面積的84.5%。
編輯本段五、自然資源
礦藏資源
區境現探明的礦藏資源有煤、石灰石、鹽、鍶礦等26種。其中煤儲量約18.2億噸,分布在華鎣山周邊地區的三匯、清平、土場、鹽井、草街、雙鳳、獅灘、小沔等8個鎮,位於鹽井儲量達2億噸的瀝鼻峽煤田正在建設;鍶礦100萬噸,分布於鹽井鎮干溝一帶;鐵礦6800萬噸,分布在鹽井、雙鳳、三匯地區;鹽160億噸,全市分布面積約1000平方公里,鹽層厚度平均為16米;石灰石55億噸,分布在鹽井、三匯地區;鋁土礦7500萬噸,分布在三匯、清平地區;重晶石40萬噸,主要含礦層為三迭系下統飛仙關和嘉陵江組。
土地資源
全區土地面積按地圖量算(下同),幅員面積為2356.21平方公里,摺合353.43萬畝。土地資源的利用現狀是:耕地176.6萬畝,占總面積的49.97%;園地13.74萬畝,佔3.89%;林地23.22萬畝,佔6.57%;居民及工礦用地28.59萬畝,佔8.09%;交通用地(含農村人行道)22.56萬畝,佔6.38%;水域面積20.54萬畝,佔5.81%;未利用地68.17萬畝,佔19.29%。總面積中,屬國家所有的土地18.22萬畝,占總面積的5.15%,集體土地335.52萬畝,佔94.85%。根據"全國第二次土壤普查分類原則",全市土地的土壤類型共劃分為4個土類、6個亞類、18個土屬、70個土種、97年變種。其中,農業耕地有17個土屬、69個土種和94個變種;非農業耕地有1個土屬、1個土種和3個變種。水稻土類是農業耕地的主要土類,約占總耕地面積的61.33%;其次是紫色土,佔34.1%;第三位是黃壤土,佔2.69%;潮土土類最少,僅為1.81%。從土壤的質地分析:沙土佔17.83%,粘土佔23.57%,壤土佔48.82%,礫質土佔9.78%。土壤的酸鹼度含量:酸性佔5.63%,微酸性佔20.21%,中性佔60.44%,微鹼佔13.72%。
動植物資源
合川區植被屬川東盆地偏濕性常綠闊葉林亞帶、盆地底部丘陵低山植被地區、川中方山丘陵植被小區。其基本類型有闊葉林、針葉林、竹林和灌叢4個群系綱、5個群系組13群系。植被的種類雖然繁多,但自然組合比較單純。分布情況是:華鎣山區主要是馬尾松純林,次生灌叢和亞熱帶低山禾草草叢;其餘地區則以柏木、疏殘林為主,其餘是散生的桉樹和竹林,以及主要植被破壞後形成的黃荊、馬桑、芭茅、茅草組成的草叢和油桐、果樹、桑樹等經濟林木。初步調查:糧食作物有5科16種106個品種,油料5科31個品種,糖料2科24個品種,茶葉1科3種,果樹19科50種103個品種,桑樹1科60個品種,蔬菜13科44個品種,麻類3科3種,煙1科4種,葯材加野生植物有67科145種,森林資源常見的有木本54科128種,草本10科17種,竹1科11種。野生動物獸類有12種,禽類41種,魚類64種。飼養動物有蠶1科6種,豬、牛、羊、兔4科13種,雞、鴨、鵝、蜂4科1種,魚類12科59種。
水資源
境域水資源由地表水、過境水和地下水三大部分組成。地表水主要由降雨形成。全年降雨總量多年平均為9.06億立方米,東部華鎣山區雨量豐沛,西部高丘台地偏少;夏季降雨集中,6月至9月的降雨量佔全年總量的54.66%。按徑流深計算,地表水資源量人平637立方米,土地畝平263立方米,耕地畝平729立方米。過境水主要是穿境而過的嘉陵江、涪江、渠江形成。三江多年平均年流量為730億立方米,最高為1301.85億立方米,最低為230.29億立方米。三江水溫為7.1~29.5℃,水質指標:ph值在7.5~8.2之間,溶解氧6.3~11.94毫升/升,總硬度5.3~99.18德度。地下水儲量年總計10744萬立方米,其中華鎣山區儲量佔65.8%,其餘地區佔34.2%。水資源開發利用:一是各部門用水。據有關部門1993年調查和統計資料,當年農業灌溉用水(含過境水和地下水,下同)10653.48萬立方米,城鎮生活、環衛用水929.73萬立方米,工業用水1126.6萬立方米,農村人畜飲用水2730.16萬立方米,水電站發電用水81791萬立方米。二是水力發電。嘉、涪、渠三江水力可作發電動力的理論蘊藏量為56.25萬千瓦,現只涪江渭沱電站開發利用3萬千瓦。總投資7.6億元的涪江富金壩航電樞紐於2003年11月28日開工,按5級通航標准建設,航道及船閘等級為v級,總裝機容量6萬千瓦,由3台燈泡式貫流發電機組構成,每台機組2萬千瓦。草街航電樞紐工程已於2004年12月啟動,總投資49.03億元,裝機容量50萬千瓦。將建成三級船閘,並能夠渠化嘉陵江70公里,渠江88公里,涪江22公里,共180公里。嘉陵江草街航電樞紐的建成將有效地改變三江的航運能力和防洪能力,1000噸巨輪也可以從重慶直航合川。
編輯本段六、交通樞紐
合川擁三江通航之利,有212國道和渝合、渝武高速公路及遂渝快速鐵路之便,交通享自然之助,得人工之福。目前,合川正以全力打造重慶北部交通樞紐為重點,打通合川的多條便捷通道。
渝合(武/南)高速公路
渝合(武/南)高速公路起於重慶北部新區余家灣,止於合川市涪江二橋北橋頭,與合川至四川高速路相連,全長58.83公里,總投資31億元人民幣。該路1999年6月全線動工,穿華鎣山、跨嘉陵江,不到60公里路段上密布著3座跨江大橋、29座各式橋梁及5座隧道,隧道橋梁總長超過18公里,占線路總長的31%,橋隧密度目前居重慶已通車高速公路之首。高質量的路橋設施、先進的管理監控水平和沿線綠化景觀使之成為目前重慶現代化程度最高的一條高速公路。該路通車後,將與市內各已通車高速路一起構成主骨架公路網,徹底實現重慶「東出上海、南下湛江、西進成都、北上南充」的戰略構想。
遂渝快速鐵路
遂渝快速鐵路為國家一級鐵路干線,系成渝高速鐵路的一部分,全長128公里,總投資49.52億元,其中合川段49.5公里,總投資20億元。它的正式運營,使成渝兩地之間的鐵路里程縮短160多公里,形成成渝兩地之間的又一快速通道,徹底改變交通對合川的制約,對合川的經濟發展、勞務輸出、人員就業形成巨大的拉動作用。
蘭渝鐵路
蘭渝鐵路全長820公里,其中合川段57公里,時速200公里,項目設計輸送能力可達到貨運5000萬噸/年、客車50對/日,可滿足遠期蘭州——重慶間的客貨運輸要求。計劃2008年下半年開工,建設工期四年,總投資789億元。據初步測算,到2020年,僅合川主城區境內每年需要蘭渝鐵路運輸的糧食、食品、煤炭、水泥等貨物將超過1000萬噸,客運達126萬人次,如此大規模的勞力輸出和物資進出,必然給蘭渝鐵路運輸帶來巨大效益,也將給合川帶來前所末有的發展機遇。 合川的水路建設也緊鑼密鼓,嘉陵江草街航電樞紐、涪江富金壩航電樞紐,碼頭等水上交通建設項目正逐步由藍圖變為現實。這些項目的建設,將實現合川三江300公里的航道渠化,1000噸級船隊經合川可直達四川省廣元市,實現江海直達運輸。合川的公路建設則以提高通達深度、通行能力和網路連接程度為重點,形成以高速公路為主導,「一縱四橫八條干線」公路為骨架,縱橫交錯、干支結合的公路網路。鐵路、水路、公路的齊頭並進,最終形成重慶通向川北、陝甘等地的水陸交通樞紐,打造和提升重慶的對外輻射力。
公路「白改黑」
公路「白改黑」與2007年重慶推出「白改黑」計劃,公路大部分由水泥路面變為瀝青路面,減少了環境污染,該政策一致延續至今。。
合川高架橋
合川高架橋合川高架橋與2008年9月開工——2009年8月完工。耗時近一年,大大改善了道路擁擠的情況。
編輯本段七、人文積淀
合川人文代衍,眾多名人大事遠揚海內外。宋元合川「釣魚城」之戰,合州軍民浴血奮戰36年,取得了擊退蒙(元)傾國之師、擊斃蒙哥的偉大戰績,創世界戰爭史奇跡,古釣魚城因此被譽為「上帝折鞭處」「東方麥加城」;市內有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全國保存最完整的淶灘鎮古瓮城遺址,鎮內二佛寺保存著全國最大的禪宗石刻摩岩造像群,是佛教禪宗文化勝地;北宋理學家周敦頤作合州判官6年,開合州理學之宗,並寫下了重要篇章《養心亭說》;清初於成龍任合州知州,勤政為民,勵精圖治,被康熙皇帝譽為「清官第一」;史學家張森楷在合川太和鎮創辦「四川蠶桑公社」,被譽為川東蠶桑之父;偉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合川草街創辦育才學校,著名的專家學者如翦伯贊、賀綠汀、戴愛蓮等曾在這里執教,原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李鵬幼時也曾在育才學校讀書學習;我國四大實業家之一的盧作孚先生在合川創辦了民生實業公司,成為近代中國船王,抗戰時搶運物資入川被稱為「中國工業上的敦刻爾克」,保住了國家的工業命脈;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趙君陶曾在土場創辦戰時兒童保育院;新中國第一位少年英雄劉文學為維護集體財產而英勇獻身,成為一代楷模。周恩來、陳毅等無產階級革命家也曾在合川留下了光輝足跡。新中國成立以來,更是涌現出國家體育總局局長劉鵬、重慶市副市長謝小軍、中國科學院院士石青雲、武漢大學校長李曉紅、龍湖地產董事長吳亞軍等傑出人物。
編輯本段八、產業結構

6. 求一個介紹江蘇省的ppt。 什麼地理位置歷史還有旅遊和沒事的。越花哨越好。

大眾點評 然後定位江蘇省的任何一個城市 什麼美食旅遊桑拿應有盡有

7. 旅遊地理 青海人文旅遊資源認知的ppt課件

旅遊地理學是研究人類旅行游覽與地理環境關系的學科,又稱娛樂回地理學。旅遊地理學答系指觀光旅遊而言,娛樂地理學則包括康樂在內,是廣義的旅遊地理學,二者均為人文地理學的分支。旅遊地理學不僅同地理學的許多分支關系密切,而且與社會學、民俗學、考古學、歷史學、建築學、園林學、經濟學彼此滲透,因此它又是一門邊緣學科。

熱點內容
漢樂府詩有哪些 發布:2025-07-01 08:41:05 瀏覽:409
短篇小說班主任 發布:2025-07-01 05:53:13 瀏覽:140
陽春教師待遇 發布:2025-07-01 04:22:37 瀏覽:201
山東教師招聘考試信息 發布:2025-07-01 04:21:50 瀏覽:167
地理高二輔導 發布:2025-07-01 03:38:34 瀏覽:280
阿波羅在哪裡 發布:2025-07-01 03:16:36 瀏覽:868
高考前班主任 發布:2025-07-01 02:52:57 瀏覽:591
如何封印 發布:2025-07-01 02:47:36 瀏覽:726
船長3連教學 發布:2025-07-01 02:27:57 瀏覽:2
小學班主任工作計劃表 發布:2025-07-01 01:22:31 瀏覽: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