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文化遺產
我國寶貴的歷史文化遺產有故宮、秦始皇兵馬俑等。
故宮是中國明清兩代的皇家宮殿,舊稱紫禁城,位於北京中軸線的中心。北京故宮以三大殿為中心,有大小宮殿七十多座,房屋九千餘間,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為完整的木質結構古建築之一,1961年被列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7年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秦始皇兵馬俑是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第一批中國世界遺產,位於今陝西省西安市臨潼區秦始皇陵以東1.5千米處的兵馬俑坑內,先後有200多位外國元首和政府首腦參觀訪問,成為中國古代輝煌文明的一張金字名片,被譽為世界十大古墓稀世珍寶之一。
(1)歷史文化遺產擴展閱讀:
歷史文化遺產是具有一定歷史意義,與人類生活息息相關,存在歷史價值的文物,其主要包括物質文化遺產和非物質文化遺產;
文化遺產是從歷史、藝術或科學角度看,具有普遍價值的建築物、雕刻、繪畫、遺物、銘文等文物;在景觀,建築樣式結合等方面具有突出價值的建築或建築群體;從歷史、美學和人種角度看,具有突出普遍價值的人工物品或人與自然共同創造的物品和工程;
自然遺產是指從美學或科學角度看,具有突出普遍價值的,有自然和生物結構或這類結構群落組成的自然面貌;地質、自然地理結構和明確劃定的瀕危動植物生長區,天然名勝或明確劃定的自然保護區。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歷史文化遺產https://ke..com/item/%E5%8E%86%E5%8F%B2%E6%96%87%E5%8C%96%E9%81%97%E4%BA%A7/2709262?fr=aladdi
Ⅱ 中國著名的歷史文化遺產
1987年12月長城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中國的長城是人類文明史上最偉大的建築工程,它始建於2000多年前的春秋戰國時期,秦朝統一中國之後聯成萬里長城。漢、明兩代又曾大規模修築。其工程之浩繁,氣勢之雄偉,堪稱世界奇跡。歲月流逝,物是人非,如今當您登上昔日長城的遺址,不僅能目睹逶迤於群山峻嶺之中的長城雄姿,還能領略到中華民族創造歷史的大智大勇。
長城位於中國北部,東起山海關,西到嘉峪關,全長約6,700公里,通稱萬里長城。
長城的修建持續了兩千多年,根據歷史記載,從公元前七世紀楚國築「方城」開始,至明代(1368-1644年)共有20多個諸侯國和封建王朝修築過長城,其中秦、漢、明三個朝代長城的長度都超過了5千公里。如果把各個時代修築的長城加起來,總長度超過了5萬公里; 如果把修建長城的磚石土方築一道1米厚、5米高的大牆,這道牆可以環繞地球一周有餘。
長城的主體工程是綿延萬里的高大城牆,大都建在山嶺最高處,沿著山脊把蜿蜒無盡的山勢勾畫出清晰的輪廓,塑造出奔騰飛躍、氣勢磅礴的巨龍,從而成為中華民族的象徵。在萬里城牆上,分布著百座雄關、隘口,成千上萬座敵台、烽火台,打破了城牆的單調感,使高低起伏的地形更顯得雄奇險峻,充滿巨大的藝術魅力。
各地的長城景觀中,北京八達嶺長城建築得特別堅固,保存也最完好,是觀賞長城的最好地方。此外還有金山嶺長城、慕田峪長城、司馬台長城、古北口長城等。天津黃崖關長城、河北山海關、甘肅嘉峪關也都是著名的長城游覽勝地。
中國萬里長城是世界上修建時間最長,工程量最大的冷兵器戰爭時代的國家軍事性防禦工程,凝聚著我們祖先的血汗和智慧,是中華民族的象徵和驕傲。
根據歷史記載,從戰國以來,有20多個諸侯國和封建王朝修築過長城。最早是楚國,為防禦北方游牧民族或敵國,開始營建長城,隨後,齊、燕、魏、趙、 秦等國基於相同的目的也開始修築自己的長城。秦統一六國後,秦始皇派著名大將蒙恬北伐匈奴,把各國長城連起來,西起臨姚,東至遼東,綿延萬余里,遂稱萬里長城,這就是「萬里長城」名字的由來。但今天我們所見到的主要是明長城。
秦長城只有遺跡殘存。秦始皇為了修築長城動用了30萬人,創造了人類建築史上的奇跡。長城的修建客觀上起到了防止匈奴南侵,保護中原經濟文化發展的積極作用。孫中山先生曾評價:「始皇雖無道,而長城之有功於後世,實上大禹治水等」。
漢代繼續對長城進行修建。從文帝到宣帝,修成了一條西起大宛貳師城,東至黑龍江北岸,全長近一萬公里,古絲綢之路有一半的路程就沿著這條長城,是歷史上最長的長城。 到了明代,為了防禦韃靼、瓦刺族的侵擾,從沒間斷過長城的修建,從洪武至萬曆,其間經過20次大規模的修建,築起了一條西起甘肅的嘉峪關,東到遼東虎山,全長6350公里的邊牆。(但據報道,1990年一個徒步走完長城全長的中國人的計步器顯示的是6700公里。)
長城有極高的旅遊觀光價值和歷史文化意義。現在經過精心開發修復,山海關、居庸關八達嶺、司馬台、慕田峪、嘉峪關等處已成為馳名中外的旅遊勝地。 蹬高遠眺,憑古懷幽,古戰場的金戈鐵馬似乎就在眼前。如今,長城與埃及的金字塔,羅馬的斗獸場,義大利的比薩斜塔等同被譽為世界七大奇跡,是中華民族古老文化的豐碑和智慧結晶,象徵著中華民族的血脈相承和民族精神。
故宮
故宮1987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故宮,又稱紫禁城,是明清兩代的皇宮,故宮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最完整的古代木結構建築群,為我國現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築群。它始建於明永樂四年(公元1406年),歷時14年才完工,共有24位皇帝先後在此登基。
無與倫比的古代建築傑作 紫禁城佔地72萬多平方米,共有宮殿9000多間,都是木結構、黃琉璃瓦頂、青白石底座,飾以金碧輝煌的彩畫。這些宮殿是沿著一條南北向中軸線排列,並向兩旁展開,南北取直,左右對稱。這條中軸線不僅貫穿在紫禁城內,而且南達永定門,北到鼓樓、鍾樓,貫穿了整個城市,氣魄宏偉,規劃嚴整,極為壯觀。建築學家們認為故宮的設計與建築,實在是一個無與倫比的傑作,它的平面布局,立體效果,以及形式上的雄偉、堂皇、庄嚴、和諧,都可以說是上罕見的。它標志著我們祖國悠久的文化傳統,顯示著五百多年前匠師們在建築上的卓越成就。
引人注目的三大殿
故宮里最吸引人的建築是三座大殿:太和殿、中和殿和保和殿。它們 都建在漢白玉砌成的8米高的台基上,遠望猶如神話中的瓊宮仙闕。第一 座大殿太和殿是最富麗堂皇的建築,俗稱「金鑾殿」,是皇帝舉行大典的 地方,殿高28米,東西63米,南北35米,有直徑達1米的大柱92根,其中6 根圍繞御座的是瀝粉金漆的蟠龍柱。御座設在殿內高2米的台上,前有造型 美觀的仙鶴、爐、鼎,後面有精雕細刻的圍屏。整個大殿裝飾得金碧輝煌, 庄嚴絢麗。中和殿是皇帝去太和殿舉行大典前稍事休息和演習禮儀的地方。 保和殿是每年除夕皇帝賜宴外藩王公的場所。
富有生活氣的內廷
故宮建築的後半部叫內廷,以乾清宮、交泰殿、坤寧宮為中心,東西 兩翼有東六宮和西六宮,是皇帝平日辦事和他的後妃居住生活的地方。後 半部在建築風格上同於前半部。前半部建築形象是嚴肅、庄嚴、壯麗、雄 偉,以象徵皇帝的至高無上。後半部內廷則富有生活氣息,建築多是自成 院落,有花園、書齋、館榭、山石等。在坤寧宮北面的是御花園。御花園 里有高聳的松柏、珍貴的花木、山石和亭閣。名為萬春亭和千秋亭的兩座 亭子,可以說是目前保存的古亭中最華麗的了。
收藏文物100萬件
游覽故宮,一是欣賞豐富多彩的建築藝術;二是觀賞陳列於室內的珍 貴的文物。故宮博物院藏有大量珍貴文物,據統計總共達1052653件之多, 統稱有文物100萬件,佔全國文物總數的1/6,其中有很多是絕無僅有的國 寶。在幾個宮殿中設立了歷代藝術館、珍寶館、鍾表館等,愛好藝術的人 在這些無與倫比的藝術品前,往往久久不忍離去。設在故宮東路的珍寶館, 展出各種奇珍異寶。如一套清代金銀珠雲龍紋甲胄,通身纏繞著16條龍,形 狀生動,穿插於雲朵之間。甲胄是用約60萬個小鋼片連結起來的,每個鋼 片厚約1毫米,長4毫米,寬1.5毫米,鑽上小孔,以便穿線連結。據說,為 製造這套甲胄,共用了4萬多個工時。
http://www.wenbao.net/
Ⅲ 中國歷史文化遺產有哪些
明清皇宮(北京故宮、沈陽故宮) 、頤 和 園 、長城 、 天壇
承德避暑山莊及周圍寺廟 、 平遙古城 、周口店北京人遺址
麗江古城 、蘇州古典園林 、 秦始皇陵及兵馬俑坑 、大足石刻
武當山古建築、莫高窟 、 布達拉宮(大昭寺、羅布林卡)
龍門石窟 、 曲阜孔廟孔林孔府 、明清皇家陵寢 (明顯陵、清東陵、清西陵、明孝陵、十三陵、盛京三陵) 、青城山-都江堰
皖南古村落 、雲岡石窟 、 中國高句麗王城、王陵及貴族墓葬、 澳門歷史城區、 殷墟。。。。
Ⅳ 中國文化遺產有哪些
中國文化遺產有:
1、北京故宮。北京故宮是中國明清兩代的皇家宮殿,舊稱為紫禁城,位於北京中軸線的中心,是中國古代宮廷建築之精華。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為完整的木質結構古建築之一。
其他的還有:河北承德避暑山莊及周圍寺廟,山西平遙古城,雲岡石窟,陝西秦始皇陵及兵馬俑坑,雲南麗江古城,江蘇蘇州古典園林,重慶大足石刻,湖北武當山古建築,甘肅莫高窟,西藏布達拉宮(大昭寺、羅布林卡),河南龍門石窟,山東曲阜孔廟 孔林 孔府,明清皇家陵寢(明顯陵、清東陵、清西陵、明孝陵、十三陵),四川青城山-都江堰、安徽皖南古村落(西遞、宏村),高句麗王城、王陵及貴族墓葬,澳門歷史城區,殷墟,開平碉樓與村落 ,福建土樓,河南登封天地之中古建築群,元上都遺址,雲南紅河哈尼梯田,新疆天山。
Ⅳ 歷史文化遺產有哪些
世界歷史文化遺產是聯合國1972年為了保護全世界珍貴的文化自然遺產而設立的一個評審項目。世界歷史文化遺產的評定需要有一系列的條件,要經過嚴格的考核和審批程序。最後由世界遺產中心進行終審。世界歷史文化遺產分為文化遺產、自然遺產、自然與文化雙遺產三個類別。
中國入選世界文化遺產的有:
一、屬於文化遺產有21處:
1、明清皇宮(北京故宮、沈陽故宮)
1987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世界歷史文化遺產。
2、頤和園(北京)
1998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世界歷史文化遺產。
3、長城(北京)
1987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世界歷史文化遺產。
4、天壇(北京)
1998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世界歷史文化遺產。
5、承德避暑山莊(河北承德,包括周圍寺廟)
1994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世界歷史文化遺產。
6、平遙古城(山西平遙)
1997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世界歷史文化遺產。
7、周口店北京人遺址(北京周口店)
1987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世界歷史文化遺產。
8、麗江古城(雲南麗江)
1997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世界歷史文化遺產。
9、蘇州古典園林(江蘇蘇州)
1997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世界歷史文化遺產。
10、秦始皇陵及兵馬俑坑(陝西西安)
1987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世界歷史文化遺產。
11、大足石刻(重慶大足縣)
1999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世界歷史文化遺產。
12、武當山古建築(湖北丹江市)
1994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世界歷史文化遺產。
13、莫高窟 (甘肅敦煌市沙鳴山)
1987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世界歷史文化遺產。
14、布達拉宮(西藏拉薩)
1994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世界歷史文化遺產。
15、龍門石窟 (河南省洛陽市)
2000年11月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世界歷史文化遺產。
16、孔廟、孔林、孔府(山東曲阜)
1994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世界歷史文化遺產。
17、明清皇家陵寢 (明顯陵、清東陵、清西陵、明孝陵、十三陵、盛京三陵)
2000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世界歷史文化遺產。
18、青城山-都江堰(四川青城山)
2000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世界歷史文化遺產。
19、皖南古村落 (安徽西遞村)
2000年11月30日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世界歷史文化遺產。
20、雲岡石窟(山西大同)
2001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世界歷史文化遺產。
21、中國高句麗王城、王陵及貴族墓葬(吉林集安市、遼寧桓仁縣)
2004年7月1日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世界歷史文化遺產。
二、世界自然遺產,共4處:
1、九寨溝 (四川南坪縣)
1992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世界歷史文化遺產。
2、黃龍(四川松潘縣)
1992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世界歷史文化遺產。
3、武陵源 (湖南武陵)
1992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世界歷史文化遺產。
4、三江並流 (雲南)
2003年7月2日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世界歷史文化遺產。「三江並流」是指金沙江、瀾滄江和怒江交匯而形成的壯觀景象。
三、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共4處:
1、泰山(山東泰安)
1987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世界歷史文化遺產。
2、黃山(湖北省)
1992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世界歷史文化遺產。
3、峨眉山-樂山大佛 (四川峨眉山市)
1997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世界歷史文化遺產。
4、武夷山(福建)
1992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世界歷史文化遺產。
四、文化景觀,共1處:
1、廬山(江西九江市)
1996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世界歷史文化遺產。
五、人類口述和非物質遺產代表作,共2處:
1、 崑曲(江蘇崑山)
2001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世界歷史文化遺產。崑曲產生於元末明初江蘇崑山一帶,時間上至今已有600多年的歷史了。
2、 古琴
2003年11月7日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世界歷史文化遺產。
Ⅵ 中國著名的歷史文化遺產
文化遺產是歷史留給人類的寶貴財富。從存在形態上分為物質文化遺產(有形文化遺產)和非物質文化遺產(無形文化遺產)。
物質文化遺產是具有歷史、藝術和科學價值的文物;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指各種以非物質形態存在的、與群眾生活密切相關且世代相承的傳統文化。從2006年起,每年六月的第二個星期六為中國文化遺產日。
那麼我國的文化遺產都有哪些呢?給大家介紹一下:
1、北京故宮。北京故宮是中國明清兩代的皇家宮殿,舊稱為紫禁城,位於北京中軸線的中心,是中國古代宮廷建築之精華。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為完整的木質結構古建築之一。
2、頤和園。中國清朝時期皇家園林,前身為清漪園。它是以昆明湖、萬壽山為基址,以杭州西湖為藍本,汲取江南園林的設計手法而建成的一座大型山水園林,也是保存最完整的一座皇家行宮御苑,被譽為「皇家園林博物館」,也是國家重點旅遊景點。
3、長城(Great Wall),又稱萬里長城,是中國古代的軍事防禦工程,是一道高大、堅固而連綿不斷的長垣,用以限隔敵騎的行動。1961年3月4日,長城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987年12月,長城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
4、天壇,世界文化遺產,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全國文明風景旅遊區示範點。在北京市南部,東城區永定門內大街東側。佔地約273萬平方米。天壇始建於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清乾隆、光緒時曾重修改建。為明、清兩代帝王祭祀皇天、祈五穀豐登之場所。
5、周口店遺址博物館坐落在北京城西南房山區周口店龍骨山腳下,是一座古人類遺址博物館,始建於1953年。1929年,中國古人類學家裴文中先生在龍骨山發掘出第一顆完整的「北京猿人」頭蓋骨化石,震撼了全世界。
除了以上這些,還有:河北承德避暑山莊及周圍寺廟,山西平遙古城,雲岡石窟,陝西秦始皇陵及兵馬俑坑,雲南麗江古城,江蘇蘇州古典園林,重慶大足石刻,湖北武當山古建築,甘肅莫高窟,西藏布達拉宮(大昭寺、羅布林卡),河南龍門石窟,山東曲阜孔廟 孔林 孔府,明清皇家陵寢(明顯陵、清東陵、清西陵、明孝陵、十三陵),四川青城山-都江堰、安徽皖南古村落(西遞、宏村),高句麗王城、王陵及貴族墓葬,澳門歷史城區,殷墟,開平碉樓與村落 ,福建土樓,河南登封天地之中古建築群,元上都遺址,雲南紅河哈尼梯田,新疆天山。
此外,還有隸屬於自然與文化遺產的泰 山 、黃 山 、 峨眉山-樂山大佛、武 夷 山 新寧崀山等幾大名山,隸屬於文化景觀遺產的廬 山、山西五台山、杭州西湖文化景觀,隸屬於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昆 曲 、古 琴、新疆維吾爾木卡姆藝術、蒙古族長調民歌、中國蠶桑絲織技藝、福建南音、南京雲錦、安徽宣紙、貴州侗族大歌、廣東粵劇、《格薩爾》史詩、浙江龍泉青瓷、青海熱貢藝術、藏戲、新疆《瑪納斯》、蒙古族呼麥、甘肅花兒、西安鼓樂、朝鮮族農樂舞、中國書法、中國篆刻、中國剪紙、中國雕版印刷、中國傳統木結構營造技藝、中國端午節、媽祖信俗、京劇、中醫針灸、羌年(急需保護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黎族傳統紡染織綉技藝(急需保護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中國木拱橋傳統營造技藝(急需保護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麥西熱甫(急需保護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中國活字印刷術(急需� ��護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中國水密隔艙福船製造技藝(急需保護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皮影戲、赫哲族伊瑪堪說唱(急需保護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以及隸屬於記憶遺產的傳統音樂錄音檔案 、清朝內閣秘本檔 、清代大金榜 、納西東巴古籍文獻 、中國清代樣式雷建築圖檔案 、《本草綱目》、《黃帝內經》 、僑批檔案、中國元代西藏官方檔案、南京大屠殺檔案等。
我國作為歷史悠久的大國,文化遺產自然非常非常多的,只是這么多的文化遺產,有沒有出乎意料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