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級生物
1. 六年級生物科學
這樣回答更易被提問者採納:
- 圍繞問題核心回答,無灌水和贅述
- 堅持中立立場,態度友好
- 加入自身經驗見解,或知識擴充
2. 六年級有生物地理嗎
中國九年義務教育階段六年級沒有生物地理,但小學階段有自然科學教學,不同地區學校課程安排不同。
3. 魯教版六年級上冊生物試題及答案
六年級上冊生物期末檢測
選擇題(本題包括30個小題,請將各小題的正確選項填入第4頁的表格內)考1.下列關於植物類群的敘述,正確的是(
)
A.海帶是藻類植物,依靠它的根固著在淺海岩石上B.牆蘚的莖、葉內沒有輸導組織,所以不適於陸地生活C.銀杏是裸子植物,其果實是「銀杏」,又叫白果
D.種子比孢子的生命力強,是種子植物更適於陸地生活的重要原因2.下列有關蕨類植物的描述,你不認同的是(
)
A.蕨類植物生活在森林和山野的潮濕環境中
:
B.蕨類植物可作為監測空氣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名C.蕨類植物比苔蘚植物高大是因為具有輸導組織姓D.蕨類植物用孢子繁殖
3.當你和同學們漫步綠樹成蔭、遍地青草的林間小路上,你會感覺到空氣特別地清新和濕潤,
這是綠色植物的什麼作用改善了空氣的質量?()
A.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B.呼吸作用和運輸作用C.光合作用和蒸騰作用
D.蒸騰作用和運輸作用4.我們常說的「綠色開花植物」指的是(
)
:
A.被子植物B.裸子植物C.蕨類植物D.藻類植物
級5.目前,我國以煤炭發電為主。形成這些煤的植物類群主要是古代的(
)
班A.藻類植物B.蕨類植物C.被子植物
D.裸子植物
6.種子中潛在分裂能力較強的細胞存在於(
)①種皮②胚芽
③胚根④子葉
⑤胚乳A.①②
B.②③
C.③⑤D.④⑤
7.用超市裡專用的餃子麵粉包成的餃子,吃起來特別有「筋道」,這是因為這種麵粉里「麵筋」的含量高。「麵筋」是種子成分中的()A.澱粉
B.蛋白質C.脂肪
D.無機鹽:
8.炸油條要用到麵粉和花生油,它們分別來自(
)
校A.小麥的子葉花生的子葉B.小麥的胚乳花生的子葉學C.小麥的子葉
花生的胚乳
D.小麥的胚乳
花生的胚乳
:9.小明很喜歡吃花生、玉米、銀杏和蕨菜,他想利用種子培育這些植物,但這些植物中不可..能.
有種子的是()A.花生B.玉米C.銀杏
D.蕨菜
10.下列各項是種子而不是果實的是()
A.玉米粒
B.西瓜籽
C.花生
D.葵花籽
11.取一粒浸軟的玉米種子(果實),用刀片將種子從中央縱向剖開。在剖面上滴一滴稀
釋的碘酒,再用放大鏡仔細觀察,被碘酒染成藍色的是()
A.果皮和種皮B.胚
C.胚乳
D.子葉
12.在對購買的種子進行發芽率測定時,一般採用的方法是()
A.全部測定B.測定一半C.抽樣調查
D.抽樣檢測13.對於植物繁殖後代而言,花中最重要的結構是(
)
A.花托和萼片
B.雌蕊和雄蕊
C.花瓣和花托
D.萼片和花瓣
14.觀察下圖菜豆和玉米種子的結構,它們的子葉是(
)
A.5和11B.2和9C.4和7D.5和10
15.在果樹開花季節,如果陰雨連綿,常會造成果樹減產,其主要原因是(
)
A.光照不足,缺少營養B.下雨影響開花C.下雨影響傳粉
D.陰雨天氣病蟲害多16.下列結構中,使根不斷伸長的是(
)
A.根冠和生長點B.伸長區和成熟區C.分生區和伸長區
D.根冠和伸長區
17.為探究種子萌發的條件,有人選取若干綠豆種子平均分成4組,然後放在同一環境中
分別按下列方式培養:①組:常溫+濕潤土壤;②組:冷藏+濕潤土壤;③組:常溫+乾燥土壤;④組:常溫+濕潤土壤+隔絕空氣。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
A.①和②能驗證溫度對種子萌發的影響B.②和③能驗證水分對種子萌發的影響C.②和④能驗證空氣對種子萌發的影響D.③和④能驗證空氣對種子萌發的影響18.參觀壽光蔬菜博覽會時會發現,有許多植物無土栽培在各種營養液中,這些植物吸收
營養物質主要靠根尖的()
A.分生區
B.伸長區
C.成熟區
D.除根冠外的所有區域
19.綠化工人在移栽樹苗時,其根部總是帶有一個大的「土坨」,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防止秧苗的幼根和根毛受到損傷B.防止秧苗出現萎蔫現象C.有利於根系吸收水分和無機鹽
D.有利於秧苗根的呼吸
20.將一片剛摘下的菠菜葉片浸在盛有70℃熱水的燒杯中,發現葉片背面產生的氣泡數比正面
六年級生物試題
第1頁(共6頁)
多。該現象說明菠菜葉片的()
A.背面氣孔數較多
B.背面顏色較深C.正面氣孔數較多
D.正面顏色較深
21.以下對綠色植物的描述正確的是(
)
①玉米種子儲存營養物質的結構是子葉
②植物落葉能帶走一部分廢物
③水綿屬於苔蘚植物
④針葉林植被類型以松、杉等植物為主⑤西瓜是果實,小麥的籽粒是種子⑥生物圈中的水不影響綠色植物的分布
A.①③
B.②④
C.③⑤
D.②⑥
22.有時我們會看到這樣的現象:路旁楊樹莖的某一部分受到創傷露出了木質部,這部分
莖就不能增粗。這是因為,被破壞的結構包括()
A.韌皮部
B.形成層
C.木質部D.樹皮
23.在「綠葉在光下製造有機物」實驗中,將天竺葵葉片用黑紙遮蓋一部分的目的是(
)
A.將葉片內的澱粉運走耗盡B.形成對照C.溶解葉綠素D.漂洗酒精
24.錫林郭勒和長白山氣溫相近,但兩地的植被類型卻不同,其主要的原因是(
)
A.長白山的降雨量多B.長白山的降雨量少C.長白山的海拔高
D.長白山的地下水多
25.下列做法中,不利於維持生物圈中碳——氧平衡的是(
)
A.合理使用燃料,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B.大力開展植樹造林,增加綠化面積C.對草原實施輪封、輪牧並控制載蓄量D.倡導「使用一次性木筷」和「互贈賀卡」
26.右圖表示一段時問內某植物葉片吸收二氧化碳與光照
強度關系示意圖。以下分析正確的是(
)
A.ac段表示該植物的光合作用不斷地增強
B.b點表示該植物既不進行光合作用,也不進行呼吸
作用
C.當光照強度>n1時,該植物開始進行光合作用D.當光照強度>n2時,表示該植物不再進行光合作用
27.我市櫻桃種植戶為提高大棚櫻桃的產量,採取了以下措施,其中不能達到目的的是(
A.合理密植B.適當增加光照時間C.適時鬆土、施肥D.保持棚內溫度恆定
28.小李穿的白褲子被綠色的菠菜弄臟,將褲子上的綠色除去的最佳材料是(
)
A.普通洗衣粉B.酒精
C.沸水
D.肥皂水
)29.在生產過程中,為了提高植物光合作用的強度,獲得蔬菜的豐收,有些菜農在大棚里增施
「氣肥」。這種「氣肥」實質上就是()
A.氧氣
B.氮氣
C.水蒸氣
D.二氧化碳30.冰箱能延長果蔬儲藏時間的主要原因是(
)
A.降低環境溫度,加快呼吸作用B.減少果蔬水分含量,加快呼吸作用C.降低環境溫度,減緩呼吸作用D.減少環境中氧含量,減緩呼吸作用
二、理解與應用
1.下面有6種常見植物,請回答有關問題:(〔〕內填序號)①滿江紅
②海帶
③銀杏
④荷花
⑤桃樹
⑥雪松
(1)上述植物中沒有根、莖、葉分化的是〔〕。(2)上述植物中產生種子,但沒有果實的是〔〕。
(3)上述植物中屬於被子植物的是〔
〕。
2.根尖的成熟區生有大量的_______________,這使得根吸水的_____________大大增加,根吸水的能力大大增強。因此,根尖的成熟區是根吸收水分的主要部位。
3.根據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區別和聯系填寫下表
光合作用
呼吸作用
時間部位物質變化
能量變化聯系
二者是既相互對立又相互依存的關系。
4.下圖描述的是豌豆生活過程中的部分階段,請分析回答:
(1)豌豆種子從埋入土壤,到完成圖中A→B→C所示的發育過程,必需滿足的環境條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圖A中最先突破種皮的結構是
;消耗的營養物質主要來自種子結構
的
。豌豆從C→D的發育過程中,吸收水分和無機鹽的主要部位是根尖的
___________,運輸水分和無機鹽的結構是根、莖、葉中的___________。
(3)要想結出F,E必須經過___________和__________兩個重要的生理過程,圖中的F(果實)是由E中的___________發育形成的,豌豆粒是由________發育形成的。
5.綠色植物是生態系統中的生產者,因為它們能進行光合作用。請根據光合作用示意圖回
答問題。
(1)植物進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是。
(2)請寫出圖中各序號所代表的物質
①
②
。
(3)光合作用的條件是(
)
A.有光無光均可B.有光(4)光合作用的場所是(
)A.線粒體
B.葉綠體
(5)圖中的①和②進出葉片的「窗口」是由保衛細胞構成的____;光合作用製造的有
機物通過(填「導管」或「篩管」)運輸到植物體的各個部位。
三、實驗與探究
1.請回答下列與生物實驗有關的問題:
六年級生物試題第2頁(共6頁)
(1)在「觀察玉米種子的結構」實驗驗中,上面的圖示能正確地表示玉米種子解剖方向的是
,能正確地表示碘液對玉米種子剖面染色結果的是
。
(2)在「測定種子的成分」實驗中,鑒定小麥麵粉在水中揉擠後得到的乳白色液體和黃白色麵筋中主要的有機物,需用的試劑分別是
。
2.某生物興趣小組為了驗證「綠葉在光下製造澱粉」,進行了如下圖所示的實驗操作(次序已打亂),請你結合所學知識回答下列有關問題:
(1)該實驗正確的操作步驟是1—→2—→
—→5(用圖中的數字
和箭頭排列)。
(2)圖2用黑紙片把一片葉的部分區域從上、下兩面遮蓋,這樣做的目的是設
置
,該實驗控制的變數是
(3)圖6中滴加的液體是
。圖7小燒杯中的液體的作用
是。
(4)若生物興趣小組同學的操作步驟完全正確,那麼在圖5中可觀察到的實驗現象是
,這說明
是光合作用的產物。該實驗
現時還可以證明
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條件。
4. 關於六年級生物和地理
我是文科生 生物不了解。我幫你解答地理好了。
1、氣象災害
洪澇災害:暴雨多發地帶,沿海地區。淹沒土地。土壤鹽鹼化。
乾旱:農業、林業、草原的旱災,工業、城市、農村缺水;
乾熱風:乾旱風、焚風;
酸雨:降水多的地區,PH值<5.6
2、海洋災害
海洋災害主要有如下種類:
(1)風暴潮:包括台風風暴潮、溫帶風暴潮;
(2)海嘯:分遙海嘯與本地海嘯2種;
(3)海浪:包括風浪、涌浪和近岸浪3種,就其成因而言又分台風浪、氣旋浪;
(4)海水;
(5)赤潮;
(6)海岸帶災害:如海岸侵蝕、滑坡、土地鹽鹼化、海水污染等;
(7)厄爾尼諾的危害:多發生在南美洲
3、洪水災害
(1)暴雨災害;
(2)山洪;
(3)融雪洪水;
(4)冰凌洪水;
(5)潰壩洪水;
(6)泥石流與水泥流洪水。
4、地震災害
5. 求六年級生物生物的調查表 急急急
生物名稱 數量 生活環境
螞蚱 1 野外的草叢或莊稼地里
蝸牛 1 喜陰暗潮濕隱蔽
螞蟻 一群 泥土自己挖的洞穴
毛毛蟲 2條 "樹枝樹葉
"
瓢蟲 1 " 花叢草叢
"
老鼠 1 生活在潮濕.陰暗的地方
牛 1 "有草,也要有水,氣候適宜。
"
蚯蚓 1 黑暗的環境
玉蘭 一盆 園林
蘑菇 一顆 潮濕環境
仙人掌 一棵 耐旱
月季 一棵 土壤和水分
向日葵 一棵 有陽光的地方
燕子 一群 溫暖的氣候
大雁 一群 溫暖的氣候
青蛙 一隻 未成年的在水中,長大後就可以在陸地
蜘蛛 一隻 在比較陰暗的角落
蚊子 一隻 臭水道
蒼蠅 一隻 有腐爛物,垃圾堆的地方
老虎 一隻 樹木茂盛的地方
獅子 一群 有草,也要有水,氣候適宜。
蜥蜴 一隻 乾燥環境
馬 一匹 地方要大 有清新的空氣,然後天然的草場
水上的生物
生物名稱 數量 生活環境
珊瑚蟲 一堆 熱帶海洋的淺海區
企鵝 一群 群居在地球上最寒冷的冰凍極地
雪蓮 一朵 高寒山區
駱駝 一隻 乾旱的沙漠
亞洲象 一群 亞熱帶地區
鼠婦 一隻 石快下、腐爛的木料,潮濕的草叢中和室內的陰濕處
6. 六年級生物學下冊人的呼吸書上內容
呼吸是指機體與外界環境之間氣體交換的過程。
人的呼吸過程包括三個互相聯系的環節:外呼吸,包括肺通氣和肺換氣;氣體在血液中的運輸;內呼吸,指組織細胞與血液間的氣體交換。
正常成人安靜時呼吸次數為16-20次/分,每次吸入和呼出的氣體量大約為500毫升,稱為潮氣量。當人用力吸氣,一直到不能再吸的時候為止;然後再用力呼氣,一直呼到不能再呼的時候為止,這時呼出的氣體量稱為肺活量。正常成人男子肺活量約為3500-4000毫升,女子約為2500-3500毫升。肺活量代表一個人潛在的呼吸能力的大小,在某種程度上可以反映一個人的呼吸功有和健康狀況,是常用的測量呼吸功有方法之一。
呼吸系統是由鼻腔和喉嚨中的通氣管、兩個肺,以及一條連接喉嚨與肺部的長長的氣管組成的。氣管的底端分成了兩條支氣管,每條支氣管都與其中的一個肺相連。支氣管又細分為更小的氣管,首先是細支氣管,然後是終末細支氣管。終末細支氣管的末端有細小的充滿空氣的小包,叫做肺泡。
大體這些內容就行了。望對你有幫助!
7. 六年級科學地球上生物的由來
大約30億年以前,大雨停止後,地球進入了另一個發展階段。地球的原始大氣中含有氨、甲烷、氰化氫、硫化氫、二氧化碳、氫氣、水等成分,但沒有游離的氧氣,大氣中一些氣體和地殼表面的一些可溶性物質溶於水中,在宇宙射線、太陽紫外線、閃電、高溫等的作用下自然合成了一系列的小分子有機化合物,例如氨基酸、核苷酸、單糖、脂肪酸等,匯集在原始海洋中,形成霍爾丹所謂的「原始湯」,從而為生命的誕生准備了必要條件。
當氨基酸、核苷酸、單糖、脂肪酸等有機小分子形成後,在適當的條件下,它們可以進一步形成復雜的有機物質。例如蛋白質、核酸、多糖、類脂等大分子物質。其中蛋白質和核酸的形成對於生命現象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對於它們的形成主要有兩種觀點。
(1)陸相起源:他們認為聚合反應是發生在火山的局部地區,聚合生成的生物經雨水的沖刷匯集到海洋,並在一定的條件作用下,繼續發展成為復雜的有機物質。
(2)海相起源:認為在原始的海洋中的氨基酸和核苷酸等小分子有機物可以被吸附於粘土一類的物質的活性表面,而在適當縮合劑存在時,可以發生聚合反應。
生物大分子不能獨立表現生命現象,只有形成了眾多的、乃至成百萬的一蛋白質、核酸為基礎的多分子體系時,才能表現生命萌芽。
而生物大分子在溶液中大量聚集,從而形成各種獨立的多分子體系,出現團聚體或微球體。由於多分子體系可以起到有機表面的催化作用,而反過來作用與各類單體的聚合,促使產生更高級的蛋白質和核酸,然後通過有序性逐漸提高的長期過程,其結構、機能便愈益復雜和完善,由此產生出原始生命。
8. 魯教版六年級下冊生物課本pdf,謝謝
其實可以買一本6到9年級的生物筆記,都有的
9. 給我六年級的生物小報資料,急.....
自然界是由生物和非生物的物質和能量組成。有生命特徵的有機體叫做生物,無生命的包括物質和能量叫做非生物。 地球上的植物大約有30多萬種,動物約有150多萬種。現存的動物只有原來地球上的動物的十分之一。多種多樣的生物不僅維持了自然界的持續發展,而且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本條件。 可是對「生命」下一個科學的定義是十分困難的,至今還沒有一個為大多數科學家所接受的關於生命的定義。但是,從錯綜復雜的生命現象中,我們可以找到生物的一些共性,即生命的基本特徵: 1、除病毒外,均由細胞和細胞產物構成; 2、生命表現出嚴謹的結構性和高度的有序性; 3、具有新陳代謝作用; 4、具有應激性和適應性; 5、具有生長、發育、生殖的特性; 6、具有遺傳和變異的特徵
新陳代謝是生物與非生物最本質的區別
註:新陳代謝是生物體內全部有序化學反應的總稱。 凡遺傳信息相同的生物(忽略生物間的微小差異)視為同一類(種)。例如所有人可以視為同一類生物。
狹義上的生物
生物是指能獨立、自主生存的生命體。包括動物、植物、微生物等。
編輯本段基本特徵
具有共同的物質基礎、結構基礎
物質基礎: 物質組成:指元素和化合物。 蛋白質
(1)化合物主要為蛋白質與核酸,其中蛋白質是生命活動的主要承擔者,核酸是遺傳信息的攜帶者(朊病毒的遺傳物質是蛋白質),它們都是生命活動中重要的高分子物質。 (2)元素分為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其中大量元素有C、H、O、N、P、S、K、Ca、Mg等,它們在生命活動中有很大作用;而微量元素則具有量小作用大的特點。 結構基礎: 都由細胞組成(除了病毒外,其它生物都由細胞構成)。
生物都有新陳代謝作用
生物體內同外界不斷進行的物質和能量交換的過程,叫新陳代謝。新陳代謝是生命現象的最基本特徵。新陳代謝是生命體不斷進行自我更新的過程,如果新陳代謝停止了,生命也就結束了。 病毒也屬於生物,是因為它能進行新陳代謝和繁殖後代,但不能獨立完成(需要依賴活細胞)。
生物能對外界的刺激做出反應
低等動物反應稱為應激性;高級動物反應稱為「反射」。病毒無細胞結構,不能獨立生活(專營活細胞內寄生),沒有酶系統、供能系統,沒有合成新物質所需原料等。可以說,病毒無應激性可言。
生物能生長、繁殖和發育
病毒
病毒之所以屬於生物,是因為它具有生長、繁殖和發育的特徵(但不能獨立完成,需要依賴寄主細胞)。
生物有遺傳和變異的特徵
遺傳是物種穩定的基礎,變異是產生進化的原材料。
生物能適應環境,改變環境
適應環境的如枯葉蝶偽裝成枯葉的樣子,躲避天敵;草履蟲的趨利避害。 改變環境的如人類對大自然的開發、利用;分解者將動植物屍體分解後把一些物質返回到土壤或大氣中。
生物的特徵(個人觀點)
一、生物不一定要上面所說的那些條條框框、新陳代謝等等。比如沒有受精的雞蛋沒有人會說它是非生命物質,就像石頭一樣。在任何情況下,這個雞蛋都不可能產生出新的生命,因為它沒有受精。但是它永遠屬於生物的概念范疇。馬王堆出土的蓮子,2000多年沒有體現出生物的特徵,一旦將它植入合適的水塘,它照樣可以生根開花結果,在這2000多年的時間里,你說它沒有生物特徵,它就不是生物了?不,它還是生物。因此,我們有必要對現在的生物的概念進行修正。要了解這種修正的結果,請參看網路詞條:雙命。 二、地球上沒有一個生物個體是單一的生命體。一個人,看上去是單一的,有獨立的行為和思維,但是,在他的體內外,同時存在很多其它的生物個體或群體:比如眼睛裡的沙眼衣原體,腸道中的大腸桿菌。有很多這樣的生物存在於每個人的體內,有些生物個體還可以改變人體的某些行為,甚至影響人的心理進程,雖然對遺傳的影響沒有證據,但是在很多動物的進化中,我估計這些微小的生物一定或多或少地起過作用。我們將單一的個體叫做「生物主體」,將存在於生物主體的那些所有生物體叫「生物支體」,將這個混合體叫「生物混合體」。人體是一個生物混合體,寄生在人體腸道的蛔蟲也是一個生物混合體,它的體內同時存在很多細菌病毒,在沙門氏桿菌的體內還有某些病毒的存在,在這些病毒的體內也可能存在某些噬菌體。所以,生物混合體是一個很復雜的生物群體。 三、有智力的生物其智力也不是單一存在的,雖然遺傳決定智力的高低,但是,在其發展過程中,還會受到外界的不等影響。智力的發揮也受到外界的直接限制,你的智力再好,如果你生長在5000年前,你一樣不能造出原子彈,所以人類的智力是一個人類歷史整體傳播的過程,沒有我們的過去就沒有我們的現在。
編輯本段結構基礎
細胞是大多數生物體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
細胞的分類
原核細胞
原核細胞:一類沒有成型細胞核的細胞,其細胞核為擬核。其DNA不與蛋白質結合,在細胞里盤曲折疊,沒有膜包裹。僅含有核糖體。一般以裂殖方式增殖。主要有:細菌、藍藻、放線菌、支原體和衣原體等。 真核細胞:一類具有完整細胞核的細胞。其DNA與蛋白質結合,有膜包裹。有多種特定功能的細胞器。細胞增殖的方式除了無絲分裂方式外,還有有絲分裂和減數分裂(形成配子)。主要有:動植物、酵母菌等。 古細菌:有時也稱為「第三類生物」,原來曾歸入原核生物的細菌域,現在已經分出。往往生存在其它兩域生物無法生存的極端環境中。具有原核生物的某些特徵,如無核膜及內膜系統;也有真核生物的特徵,如以甲硫氨酸起始蛋白質的合成、核糖體對氯黴素不敏感、RNA聚合酶和真核細胞的相似、DNA具有內含子並結合組蛋白;此外還具有既不同於原核細胞也不同於真核細胞的特徵。
細胞的構成
真核細胞
真核細胞:細胞膜、成形的細胞核(染色體、染色質)、細胞質,細胞壁、細胞器(含有眾多細胞器)。 原核細胞:細胞膜、未成形的細胞核(擬核)、細胞器(只含有核糖體)
細胞內的工廠- 細胞器
內質網,高爾基體(在動物細胞中與細胞分泌物有關,在植物細胞中主要與細胞壁形成有關),線粒體、葉綠體,溶酶體,核糖體,質體(葉綠體屬於質體中的有色體,還包括白色體),微體,液泡,細胞骨架(微管,微絲,肌動蛋白絲)及中心體(只存在於低級植物細胞和動物細胞中,與細胞的有絲分裂有關)。
顯微結構與超微結構
顯微結構:指在光學顯微鏡下就能看到的結構,例如細胞膜、細胞核、細胞質、液泡。 超微結構:指在電子顯微鏡下看到的細胞結構。例如葉綠體、內質網、高爾基復合體、溶酶體、核糖體、中心體、過氧化物酶體等細胞器和細胞核的具體結構及各種生物膜。它們有共同的起源,功能上相互聯系,並可彼此轉化。
編輯本段物質基礎
元素
大量元素 構成細胞的大量元素是C、H、O、N、P、S、k、Ca、Mg等,這些元素有些是細胞的組成物質,有些則是維持細胞正常生命活動所必需的物質。例如:C、H、O和N都是構成生命體物質的必需元素,它們均是構成蛋白質的必要成分。蛋白質則是原生質的主要構成成分,可以說沒有蛋白質就沒有生命,P和S也是細胞生命物質的重要組成成分。核酸和磷脂這些重要化合物均含有P,P還參與細胞的能量代謝。 微量元素 構成細胞的微量元素是Fe、Mn、Zn、Cu、B(硼)、Mo(鉬)等,它們的含量雖然很少,但同樣也是維持生物體正常生命活動和生理功能所需的物質。例如:B能促進花粉的萌發和花粉管的伸長,缺乏B會導致花而不實;Fe是構成血紅蛋白的元素,缺鐵會導致營養不良性貧血。
化學成分
一切生命活動與細胞的化學成分密切相關。 總述 細胞的化學成分主要指構成細胞的各種化合物。這些化合物包括無機物和有機物。一般指含碳氫的化合物及其衍生物就叫有機物(碳酸鹽除外),如:澱粉、氨基酸、氨基酸鹽、核酸等;無機物主要是水、無機鹽和氣體單質。各種物質在活細胞中的含量從少到多的正常排序是:糖類和核酸(佔1~1.5%)、無機鹽(佔1~1.5%)、脂質(佔1~2%)、蛋白質(佔7~10%)、 水(佔85~90%)。 無機鹽 無機鹽是維持生物體正常生命活動和生理功能不可或缺的成分。其生理功能有:①細胞內某些復雜的化合物的重要組成部分;②參與並維持生物體的代謝活動;③維持生物體內的平衡(滲透壓平衡、酸鹼平衡、離子平衡)。例如:興奮的傳遞就需要神經元上的內外鉀、鈉離子濃度的改變產生動作電位。 生物高分子 生物高分子是組成生命的重要物質,但組成它們的元素、原子,乃至分子本身都不屬於生命系統。 生理活性物質 凡是對人或動物生理現象產生影響的活性物質,統稱為生理活性物質。例如神經傳遞物質乙醯膽鹼、神經生長因子、多肽、多糖、多種活性酶、酶元等都是生理活性物質,輔酶、輔機、等都是生理活性物質的組成部分。
編輯本段生物分類
生物的一般分類層次:界 、門 、綱 、目 、科、 屬 、種。 生物的具體分類層次:界、門、亞門、總綱、綱、亞綱、總目、目、亞目、總科、科、亞科、總屬、屬、亞屬、總種、種、亞種。 種是最小的生物單位。生物的相同科目越多,共同點也越多。 域是生物分類法中最高的類別。作為比界高的分類系統,稱作「域」(Domain)或者「總界」(Superkingdom)。目前這三域分別命名為細菌域(Bacteria)﹑古菌域(Archaea)和真核域(Eukarya)。 生物是由原核生物、真核生物組成,也就是動物、植物、細菌、真菌、病毒,其特徵是可以進行新陳代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