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歷物理化 » 歷史清朝

歷史清朝

發布時間: 2020-11-20 16:42:32

A. 清朝有多少年的歷史

清朝有276年的歷史(1636年—1912年)。

1616年,努爾哈赤在赫圖阿拉建立後金,脫離了明朝的統治;雖然明朝多次派兵攻打後金,但都被擊敗。1636年,皇太極在沈陽改國號為大清,正式開始了滅明的戰爭。1644年,李自成攻克北京後,遠在山海關的總兵吳三桂以為明帝報仇為名引清軍入關。隨後開始了統一全國的戰爭。

(1)歷史清朝擴展閱讀

清朝是中國歷史最後一個大一統封建王朝,康雍乾三朝走向鼎盛,在此期間,中國社會的各個方面在原有的體系框架下達到極致,改革最多,國力最強,社會穩定,經濟快速發展,人口增長迅速,疆域遼闊。

多民族國家得到統一鞏固,清朝統治者統一蒙古諸部,將新疆和西藏納入版圖,並在西南推行改土歸流政策。最終確定了中國近代的版圖,積極維護國家領土主權的完整。但是封建專制也推向了最高峰。

中後期由於政治僵化 、文化專制 、閉關鎖國、思想禁錮、科技停滯等因素逐步落後於西方。

鴉片戰爭後多遭列強入侵,主權和領土嚴重喪失。也開始了近代化的探索,進行了洋務運動和戊戌變法等近代化改革。甲午戰爭和八國聯軍侵華戰爭使得民族危機進一步加深。清朝後期,中國徹底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1912年2月12日,北洋大臣袁世凱誘使年僅六歲清帝溥儀遜位,頒布了退位詔書,五族共和,清朝從此結束。

清朝沒有法定的國旗與國歌。近代以後,隨著與西方國家的交往,逐漸引入西方國家的一些概念,其中就包括國旗與國歌。光緒十四年(1888年),清政府認定「黃底藍龍戲紅珠圖」(即俗稱的清朝「黃龍旗」)為大清國旗。

清前期清軍主要分為八旗和綠營二種。八旗制是努爾哈赤在女真牛錄制的基礎上創立的一種兵民合一的制度。八旗又分為滿洲八旗、蒙古八旗、漢軍八旗。旗設都統(固山額真),由中央八朴詡統衙門掌握,地方督撫無權征調。

順治七年(1650年),順治帝對八旗制度進行改革,由自己親自掌握正黃、鑲黃、正白三旗,形成了「上三旗」和「下五旗」,改變了以前八旗由不同王公掌握的局面,同時加強上三旗的實力,滿洲議政王大臣會議的權力有所削弱。

B. 清朝的歷史到底從哪一年開始

清朝(1636年—1912年),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封建王朝,共傳十二帝,從皇太極改國號為清開始,國祚276年。從努爾哈赤建立後金政權起,總計296年。從清兵入關,建立全國性政權算起為268年。

1616年,建州女真首領努爾哈赤建立後金。1636年,皇太極改國號為大清。

1644年,駐守山海關的明將吳三桂降清,多爾袞率領清兵入關,至1659年平定大順、大西、南明等政權。後又平定三藩之亂、統一台灣,逐步掌控全國。

康雍乾三朝走向鼎盛,在此期間,中國的傳統社會取得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成就。清初人口增殖,土地增墾,物產盈豐,邊境無事,小農經濟的生產方式和社會生活相對繁榮穩定,綜合國力遠勝於漢唐。

鴉片戰爭後多遭列強入侵,主權和領土嚴重喪失。中國人民也進行了洋務運動和戊戌變法等近代化改革。1912年2月12日,袁世凱誘使清帝溥儀遜位,頒布了退位詔書,清朝從此結束。

清朝時期,統一多民族國家得到鞏固和發展,清朝統治者統一蒙古諸部,將新疆和西藏納入版圖,積極維護國家領土主權的完整。

乾隆年間,中國作為統一的多民族世界大國的格局最終確定。極盛時期的清朝,西抵蔥嶺和巴爾喀什湖,西北包括唐努烏梁海,北至漠北和西伯利亞,東到太平洋(包括庫頁島),南達南沙群島。包括50多個民族,國家空前統一。

期間中國古代的專制主義也推向了最高峰。清朝前期農業和商業發達,江南出現了密集的商業城市,並在全國出現了大商幫。在此基礎上,人口突破四億大關,占當時世界人口的三分之一。

(2)歷史清朝擴展閱讀:

1、統一中國

清軍入關後,多爾袞先派阿濟格、吳三桂與多鐸、孔有德分陝北、河南二路攻打陝西李自成,李自成最後於湖北滅亡;派豪格攻滅四川張獻忠,其餘部投降南明以抗清。多爾袞接著對付位於江南、內斗分裂的南明諸勢力。

順治二年(1645年)多鐸率清軍攻破史可法駐守的揚州,弘光帝逃至蕪湖被逮,弘光政權滅亡。明朝魯王朱以海與唐王隆武帝分別在浙江與福建建立勢力,然而雙方不和,不久被清軍各個擊破,擁護隆武帝的鄭芝龍也宣布投降。

之後桂王永曆帝於廣東的肇慶即位,期間瞿式耜、李定國、鄭成功及其他明將先後收復華南各省,最後因為距離互相難以照應,內部又發生叛變而節節敗退。

順治十八年(1661年)清軍攻入雲南,逃亡緬甸的永曆帝最後被吳三桂殺死(史稱咒水之難),南明亡。

此時只剩下台灣的明鄭(鄭成功勢力)和緬甸果敢的明軍,清朝基本佔領明朝全部領地。由於華南反清勢力較大,清帝冊封吳三桂、耿仲明與尚可喜為王以鎮守雲南、廣東與福建等地,史稱三藩。

2、清朝覆亡

1912年一月一日,中華民國於南京宣布立國,孫文在南京就任臨時大總統。二月十二日,袁世凱迫使宣統帝溥儀頒布退位詔書,將權力交給袁世凱政府,清朝亡,標志著中國兩千多年來的君主制度正式結束。隨後孫文讓位予袁世凱,南北統一,袁世凱定都於北京。

後來,1917年張勛組織辮子軍,於北京擁護宣統帝溥儀,復辟清朝(史稱張勛復辟),但只持續12天而終。

日本於九一八事變佔領中國東北,1932年扶持溥儀建立滿洲國,其最終隨著1945年蘇聯的八月風暴行動而亡。

值得一提的是,因正統觀使然,如同元朝滅亡之際,清亡時堅持忠於大清者漢人占不少,辛亥革命的爆發使得有些漢臣甚至捨身殉國。在民國建立後,部分漢臣終身以清朝遺老自居。

C. 中國清朝重大歷史事件

清朝(1636年—1912年)是中國歷史最後一個大一統封建王朝,共傳十帝,享國二百七十六年。

1616年,建州女真部首領努爾哈赤建立後金。1636年,皇太極改國號為大清。1644年大順攻佔明朝國都北京,駐守山海關的明將吳三桂降清,攝政王多爾袞率領清軍入關,同年順治帝遷都北京,從此清朝取代明朝成為全國統治者。

軍事上在隨後的二十餘年間平定大順、大西、南明等政權。後又平定三藩之亂、統一鄭氏台灣,逐步掌控全國。

康雍乾三朝走向鼎盛,在此期間,中國社會的各個方面在原有的體系框架下達到極致,改革最多,國力最強,社會穩定,經濟快速發展,人口增長迅速,疆域遼闊。統一多民族國家得到鞏固,清朝統治者將新疆和西藏納入版圖,並在西南推行改土歸流政策。

最終確定了中國近代的版圖,積極維護國家領土主權的完整。但是封建專制也推向了最高峰。中後期由於政治僵化、文化專制、閉關鎖國、思想禁錮、科技停滯等因素逐步落後於西方。

鴉片戰爭後多遭列強入侵,主權和領土嚴重喪失。也開始了近代化的探索,開啟了洋務運動和戊戌變法。甲午戰爭和八國聯軍侵華戰爭使得民族危機進一步加深,清朝後期徹底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清朝統治瓦解,1912年2月12日,北洋軍閥袁世凱逼清末帝溥儀遜位,隆裕太後接受優待條件,清帝頒布了退位詔書,清朝從此結束。清朝滅亡後復辟勢力一直存在,例如張勛復辟和偽滿洲國,二戰末期蘇聯紅軍出兵東北,偽滿洲國徹底滅亡。

(3)歷史清朝擴展閱讀:

清軍進軍江南的過程中,燒殺搶掠,激起江南人民的強烈反抗,特別是剃發令強制執行,各地燃起抗清的熊熊烈火。1659年,清軍佔領西南地區。並遷移湖廣人口填川,以補充勞動力的不足,視為歷史上的第二次「湖廣填四川」。

清廷制定的圈地和投充政策使人民放棄土地,增加更多流民。為此又制定嚴禁奴僕逃亡的逃人法,激化京畿地區的民族矛盾。後來清廷下令停止這些政策,並實行獎勵墾荒、減免捐稅的政策。並且正式開科取士,追尊崇禎帝與明朝忠臣。

李自成死後,大順軍余部與南明湖廣總督何騰蛟、湖北巡撫堵胤錫聯明抗清。1647年大敗清軍於全州,次年幾乎收復湖南全境。江西金聲桓和在廣州李成棟先後反正,出現了第一次抗清斗爭的高潮。但永曆政權不能團結對敵,給了清軍以喘息之機。

1649—1650年,何騰蛟、瞿式耜先後犧牲。1652年,李定國率軍8萬東出廣西,下桂林。又攻入湖南、廣東,「兩蹶名王,天下震動」。劉文秀亦出擊四川,克復川南。東南沿海的張煌言等的抗清軍隊也發動攻勢,抗清斗爭再次出現高潮。

這時孫可望同李定國之間矛盾爆發,破壞了大好形勢。孫可望投清後,雲貴虛實盡為清軍所知。由於華南反清勢力較大,清帝冊封吳三桂、耿仲明與尚可喜為王以鎮守雲南、貴州、廣東與福建等地,史稱三藩。1658年,吳三桂率清軍攻入雲南,1662年永曆帝被殺,南明滅亡。

熱點內容
e推教學 發布:2025-07-01 20:16:22 瀏覽:492
故事數學題 發布:2025-07-01 19:00:18 瀏覽:952
教師基本情況登記表 發布:2025-07-01 17:05:51 瀏覽:241
英語輔導報社 發布:2025-07-01 16:38:23 瀏覽:143
高一語文綜合試卷 發布:2025-07-01 16:38:21 瀏覽:589
而且英語 發布:2025-07-01 14:58:57 瀏覽:936
個人師風師德自查報告 發布:2025-07-01 13:46:43 瀏覽:476
物理家庭電路 發布:2025-07-01 13:30:04 瀏覽:464
物理因子 發布:2025-07-01 13:05:18 瀏覽:844
漢樂府詩有哪些 發布:2025-07-01 08:41:05 瀏覽: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