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人看中國歷史
韓國不怎麼看中國歷史,因為他們有史以來就是中國的附屬國,他們的歷史就是不斷的被侵略(日本是常客),被統治(被日本打了,中國過來打日本),明初時,朝鮮鮮國王曾發兵要打朱元璋(不得不說確實很有魄力!),於是——那個帶兵的將領調了個頭,回去把這個朝鮮國王宰了,然後向明朝請罪……
因為他們的歷史不堪回首,所以不斷地拿中國的歷史去補充,安慰他們那顆脆弱的心,在他們看來,中國的歷史就是他們的歷史,中國歷史上所有的名人都有他們大韓民族的"偉大"血統(我忍不住了,嘔……)就像李時珍,他就是個韓國人!他從小吃泡菜長大,立志成為醫生,於是遍嘗百草,在韓國那個屁大點兒的地方找到了中葯一千八百三十二種,呸!是韓葯一千八百三十二種,留下了無數葯方……最後,《本草綱目》被傳入了中國……
❷ 韓國人眼中的中國
韓國人對中國人的認識還停留在紅高粱的那個時候,以前
到那邊旅遊買點紀念品的時候,他們一開始都以為我們是日本人
要麼就是海外華僑,到了韓國你們就知道了,其實韓國人並沒有
大家想像的那麼漂亮,美女還不如北京,上海多很重慶,成都更沒法比了。
大家電視上看到的很多美女帥哥,都是經過反復整容的,這就是為什麼韓國人生出來的孩子既不像爹也不像媽,韓國的生活環境也沒有電視上演的那麼好,很多優美的場景都是電腦處理過的。到了韓國後,你會發現很多奇怪的事情韓國人很崇拜醫術都是根據《本草綱目》,等一些我們中國醫學學來的醫術叫韓醫,《本草綱目》是他們韓國人李時珍寫的,還有很多奇怪的事情,比如大家都知道的端午節是韓國人的,孫中山是韓國人,姚明的祖籍也是韓國人....
是在太多了。
❸ 韓國人說過那些中國歷史名人是韓國人
韓國《朝鮮日報》報道,韓國檀國大學生物系教授金旭日前提出,韓國人的祖先是「中國中原地區的農耕人」,因為從遺傳學的角度看,韓國人與中國漢族和日本人接近。關於韓國人祖先的這一新說法,推翻了韓國最流行的韓國人祖先來自蒙古的說法。
金旭教授表示:「我們用人類學系統分類的方法對185名沒有血緣關系的韓國人的線粒體DNA鹼基序列進行了分析,結果顯示:10名韓國人中有4人的鹼基序列與中國中原地區的農民相似。」
金旭教授根據這個結果提出:「我們民族的祖先是中國中原地區的農民,從遺傳上看,韓國人與中國的漢族和日本人更接近,而不是現在所說的蒙古人。」 而且這一說法已經等到多數人認可。因此無論他們說什麼。記住韓國人都是中國農民的「兒子」
❹ 韓國人對中國的看法
韓國政府不承認中國的經濟與他們的差距越來越小,所以就把中國的負面影響全部實行到教育裡面了。
拍攝的也都是一些中國很山區的一些地方,而且韓國的新聞都是說韓國商人又是怎麼怎麼幫中國擺脫貧困等一系列的負面事情,甚至他們都認為我們都沒有手機,在韓國現代的中國片子是禁止播放的,要播放的也就是大宅門。所以韓國人認為我們還很古代。而且中國人在韓國的地位連越南都要底。
甚至韓國人絕大部分聲稱長江以下東北三省在古時都是韓國的領土。。。。。。
韓國人是個自傲帶著濃重自卑的人,韓國人放的都是70年代以前的事情。
我看到的回答沒有找到這是我記得的,音樂沒或許真的起源於生活吧,我蠻喜歡韓國女人的,膚淺也只是一時,沒有看到真正的世界之前誰都可以去迷惑。
韓國音樂好美。
o(∩_∩)o...
韓國是大男子主義,日本人在韓國無論各方面都很吃香的。
而中國人,韓國人理念的認為中國人都是對著他們崇拜或者報著幻想的,也就是說在韓國人眼力中國人理應該低賤。
了解到事實的韓國人很在意中國的市場,所以有大量的韓劇流入,才會導致中國人認為韓國是個非常美的國家,其實韓國窮的很,80%都是山坳斜坡,%90住的都是小房子,只有一小部分人才有大樓房。極少。
而且在韓國工作一年就可以在哪裡買到一輛汽車,韓國人雖然沒有我國的生活平均水準高,但是他們也有優點,他們小孩上學都是開車去哦。
正常的心理審視韓國也是有點好處的。不過韓國前些時候把罰撣竄趕訶非撮石鄲將我們的中國端午節給盜走了,可是卻不過節,他們需要的是滿足感。韓國是個想成為世界霸權國家,你看到韓國廣告都會說大韓民國,可是事實卻相反,韓國是個沒有歷史文化的國家,在中國很落後的時候韓國人是以能鄙視多久就鄙視多久的心態去處理對中國的看法的。
韓國人認為取一個中國處女只需要700萬《約5萬人民幣3000萬韓元只夠買幾個冰箱的。。。。物價問題。》而越南處女要890完。。。。。
中國人從正確的角度了解韓國,就正常了,而偶像劇里的是韓國很美很美的,這正和韓國人的心意。
❺ 為什麼韓國人,這么喜歡搶中國歷史呢
大韓民族自尊心特別強,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總量在亞洲排第三),他們千方百計想擴大國家影響力,增強其在世界舞台的話語權,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
衡量一個國家的綜合實力,經濟、軍事、文化歷史等都是非常重要的因素,軍事經濟方面韓國都有不錯的實力,但遺憾的是,韓國沒有悠久的歷史,也沒有獨立的的文化。因為韓國在歷史上是中國的附屬國,大韓文化具有很深的中國文化烙印,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大韓文明只不過是中華文明衍生出來的一種子文明,大韓文明的根在中國,或者換另一種說法,大韓文明沒有根。
❻ 為什麼韓國人,這么喜歡搶中國歷史,而且積極申遺呢
韓國自認為自己的姓氏和金國、大清有直接親戚關系,認為是他們的祖宗來統治的中國。他們自古都是屬於中國附屬國的形勢存在,隨著如今世界上國家間的交流,作為一個沒有多少文化學歷的國家,自然會感覺很配不上自己的國家地位,與其形象不符,這和他的好鄰居形成的翻查最大!
自身文化底蘊差。翻開韓國的歷史看一看,它的歷史潮流基本上是在日本和中國之間的,近代以前基本上是中國為主導,而韓國人又認為自己優於中國,顯然不可能承認自己的歷史來源於中國。如同那些基督主教們不願意承認人是由古猿慢慢進化來的(即使是高級文明的傑作,也沒有理由要求廣大民眾屈服部分人),因為那樣等同於否認了自己的神權,沒有了神,也就沒有自己優越的地方了。既然自己沒有,那隻好去別的國家偷文化,擁有悠久歷史的中國自然就成為他們首選目標。
韓國確實因為教育起步早,擁有不少的高素質人才,同台灣省類似,他們對大陸的印象還處於買不起茶葉蛋的水平,即使是面對出手闊綽的中國遊客,他們不會覺得是中國人變得有錢了,而是覺得有錢的中國人才能到他們那裡去。即使中國組整體實力全方位崛起,但是他們還是覺得中國跟印度差不多,只是在吃人口紅利,除此之外一無是處。
在明亡清興之後。朝鮮一直很推崇明朝,謂之有三大恩:一是大造之恩,指朱元璋親賜國號;二是再造之恩,指萬曆皇帝的壬辰之戰;三是東援之恩指崇禎帝危難之中抗滿援朝。然後呢,明朝這個中華恩人,卻被清人滅了――朝鮮後一直沿用崇禎皇帝的年號,一直用了兩百餘年。
朝鮮孝宗大王甚至一度計劃興兵西征,反清復明,當然這仗最終沒打起來。不過可想而知朝鮮對清朝是多麼的不屑了。在明朝時,朝鮮來中國的使節叫「朝天使」,清朝時呢?叫「燕行使」。到此,朝鮮人漸漸不滿於小中華的地位,而漸漸自認為是中華的繼承人了。搶中國歷史之說,或許就成了另一種角度的繼承吧
❼ 韓國怎麼看中國歷史
韓國人說:韓國歷史比中國強大百倍!
❽ 拜求關於韓國歷史的資料以及現在韓國人對中國人的看法拜託各位了 3Q
『大韓民國駐中國大使館』官網上的「韓國歷史」 歷史 韓國歷史可追溯到公元前2333年。據說,韓國歷史上的傳奇人物檀君,是天神之子與一位以熊為圖騰的部落的女子所生。檀君建立了韓國歷史上第一個王國。歷史學家將韓國的這段早期歷史階段稱為「古朝鮮」時代。 古代韓國最初以組成小城邦的氏族社會為特徵,各小城邦又逐漸合並成政治結構復雜的部落聯盟,並最終形成了王國。 在這些部落聯盟中,位於鴨綠江中游的高句麗(公元前37-公元668)最先建國。高句麗富於侵略性的軍隊逐一征服了周圍的部落,並在公元313年甚至攻佔了中國的樂浪地區。百濟(公元前18-公元660)是由位於今天的漢城附近漢江南面的一個小城邦發展而成的類似高句麗的部落聯盟王國。百濟於近肖古王(346-375在位)統治時期發展成為一個由貴族統治的中央集權的國家。 新羅王國(公元前57-公元935)位於韓半島最南端,最初是三國中最弱小、最落後的國家。然而由於在地理上遠離中國的影響,它很容易接受非中國的外來習俗和思想。它的社會階級特徵明顯,後來產生了獨特的「花郎團」並發展了佛教。 統一新羅與渤海 6世紀中葉,新羅王國征服了臨近的伽倻王國(從1世紀中葉至6世紀中葉在韓半島南部地區發展起來的一批城邦國家)並與中國唐朝結成軍事同盟,征服了高句麗和百濟王國。當中國唐朝後來暴露出要將高句麗和百濟納入其帝國版圖時,新羅便以武力相抗。 公元676年,新羅將中國人逐出韓半島。其後,居住在滿洲中南部地區的前高句麗人於698年建立了渤海王國。 渤海王國不僅有高句麗人,還有眾多的靺鞨族人。渤海王國按高句麗王國的行政結構,並在此基礎上建立了五京政權體系。渤海王國有著源於高句麗文化的先進文化。 渤海王國的繁榮和強大在公元9世紀上半葉達到鼎盛時期。它佔領了北至阿穆爾河,西至滿洲中南部開元的廣大地區,並同突厥和日本建立了外交關系。渤海王國於公元926年被契丹人滅亡,其統治階級中的很多人(大部分為高句麗人)遷移到南方,加入了新成立的高麗王國。 新羅在公元668年統一了韓半島,並在8世紀中葉進入繁榮強大的鼎盛時期。新羅一直想建立一個理想的佛教國家,佛國寺就是在統一的新羅時期所建立的。但因王公貴族沉溺於安逸奢侈的生活,王國對佛教的崇尚開始衰落。此外,和被佔領的高句麗和百濟聲稱有統治權的地區領袖間產生了沖突。公元935年,新羅國王正式向新建立的高麗王朝投降。 高麗 盡管韓半島經常遭受外來入侵,但自公元 668 年由新羅統一後一直由一個單一的政府治理,並保持了政治獨立,以及文化和民族傳統。無論是高麗王朝(918-1392 年),還是朝鮮王朝(1392-1910 年),他們都鞏固了政權,發展了文化,驅逐了諸如契丹、蒙古和日本的入侵者。高麗王朝的開國君主王建是新羅一位反叛王子弓裔手下的將軍。他選擇自己的家鄉松岳(即現今北韓的開城)作為都城,並宣稱要收復高句麗在中國東北的失地。他將他的王國定名為高麗,韓國現在的名稱「 Korea 」就是由此而來。盡管高麗王朝未能收復失地,但卻取得了以青瓷和佛教繁榮興盛為代表的輝煌的文化成就。具有同等重要意義的是,早在1234 年,即比德國古登堡早兩個世紀,韓國人發明的世界上最早的金屬活字印刷。大約也在這一時期,韓國的工匠還完成了在大塊木板上雕刻全部佛經的艱巨任務。 這些雕刻佛經的木版有8萬多塊,目的是祈求佛祖保佑擊退蒙古人的入侵。這些稱為 《高麗大藏經》的木版現珍藏在歷史悠久的海印寺內。 高麗王朝末期,士大夫和武士之間的沖突以及儒教信徒與佛教信徒之間的爭斗,使高麗王朝衰敗。蒙古人入侵高麗始於1231年,高麗人民雖然與蒙古人進行了英勇斗爭,但高麗仍淪為蒙古的附庸國長達近1個世紀之久。 朝鮮 1392年,李成桂將軍建立了一個新的王朝——朝鮮。朝鮮早期的統治者支持儒家學說作為王國的指導哲學,以抵銷在高麗時代占統治地位的佛教影響。 朝鮮的統治者以良好的中庸政治制度治理國家。科舉制度是選拔官吏的主要途徑。這一時期,科舉考試成為做官的重要途徑。以儒家學說為導向的社會高度重視研究學問,但鄙視工商。 朝鮮在第四代國王世宗大王統治時期(1418-1450),國家的文化與藝術空前繁榮。在世宗大王的倡導下,王室學術機構的學者創造了韓語字母「訓民正音」。 世宗大王非常重視天文學。日晷、水漏、天文圖和天球儀等都是在他的要求下造出來的。後來他將王位傳給兒子文宗(1450-1452在位)。文宗於1452年駕崩,年僅11歲的太子接替了王位,是為端宗。 1455年,端宗的叔叔首陽大君篡奪了少年國王的王位,成為世祖國王(1455-1468年在位)。他公布了一部名為《經國大典》的法典,這部法典成了王朝治國的基石。 1592年,日本入侵朝鮮王國,准備對中國發動侵略戰爭。在海上,韓國歷史上最受尊敬的人物李舜臣將軍(1545-1598),指揮「龜船」與日本人作戰,並取得了一系列輝煌勝利。這種「龜船」被認為是世界上最早的鐵甲戰船。 在陸上,自願參戰的農民和僧侶軍隊也奮勇殺敵。隨著日本軍閥豐臣秀吉的死亡,日本軍隊開始撤退,戰爭於1598年結束。但這場戰爭卻給朝鮮和中國明朝留下了災難性後果。在戰爭中,朝鮮大量的工匠,包括陶瓷工匠被劫往日本。 17世紀初,韓國的「實學」運動在思想開明的士大夫中開始興盛起來。他們想借「實學」來建設一個現代化國家。 他們極力建議改良工業、農業,主張大刀闊斧地對土地分配製度進行改革。但不幸的是,保守的貴族統治者尚無適應這種急劇變革的准備。 朝鮮王朝後期,政府內部和上層社會中不斷產生傾軋。為了糾正這種不良的政治局面,朝鮮國王英祖(1724-1776在位)採取了不偏不倚的策略,成功地鞏固了王權,並取得了政治上的穩定。 正祖(1776-1800在位)繼位後繼續實行不偏不倚的政策,建立了王家藏書樓,收藏王家文件、實錄。他還推動了其他政治與文化改革。這一時期,是「實學」運動蓬勃發展時期,很多傑出的學者撰寫了大量有關工農業改革的進步文章,但政府並沒有採納他們的建議。 日本佔領和韓國獨立運動 19 世紀,韓國依然是一個「閉關自守之國」,堅決反對西方關於建立外交與貿易關系的要求。此後,一些具有帝國主義野心的亞洲和歐洲國家競相對韓半島施加影響。日本在戰勝了中國和俄國後,於 1910 年強行吞並韓國,並開始對其實行殖民統治。 日本的殖民統治激發了韓國人民的愛國主義精神。日本人甚至禁止韓國人在學校使用韓國語授課。這樣的同化政策激怒了韓國知識分子。1919 年3月1日,韓國人在全國范圍內展開了抗議活動,數千人為此而犧牲。 盡管「三· 一獨立運動」失敗了,但卻加強了韓民族的團結,激發了愛國主義精神。這次運動促成了在中國上海成立韓國臨時政府,並在滿洲開展了有組織的反抗日本殖民主義者的武裝斗爭。韓國人民至今仍每年紀念「三· 一獨立運動」,並將其確定為全國性的假日。 直到1945年日本戰敗前,韓國人民一直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日本在實行殖民統治期間對韓國不斷進行經濟剝削。 大韓民國的成立 韓國人民對日本在二戰中的失敗感到歡欣鼓舞,但他們並沒有高興多久,光復沒有立即給他們帶來他們為之英勇奮斗的國家獨立。 相反,由冷戰引起的意識形態的分歧造成了國家的分裂。韓國為建立一個獨立政府的努力,因美軍佔領半島南部和蘇軍控制半島北部,而遭到失敗。 聯合國大會於1947年11月通過一項決議,要求韓國在聯合國一個委員會的監督下舉行大選。 然而,蘇聯卻拒不執行聯合國決議,並且不準許聯合國這個委員會進入韓國北方。於是聯合國大會又通過一個新決議,要求在這個委員會能夠到達的地方進行選舉。韓國首次總統選舉於1948年5月10日在三八線以南地區舉行。這條線終於將韓半島分成了南方與北方。 1948年,李承晚當選為大韓民國第一任大總統。與此同時,三八線以北建立了金日成領導下的共產黨政權。 北韓於1950年6月25日無緣無故向南方發動大規模入侵,引發了一場持續3年,由美國、中國和其他外國軍隊介入的戰爭。整個半島遭到破壞。1953年7月簽訂了停火協議。 韓國人民在這場戰爭中傷亡人數幾乎達到300萬,成百萬人流離失所,骨肉離散。李承晚政府領導時期嚴重的社會騷亂不斷。 當時韓國的民主並不成熟,國家經歷了巨大的政治和經濟困難。李承晚總統最終因一次學生領導的起義而於1960年4月下台。民主黨的張勉於1960年8月組成政府,建立了第二共和國。 但是,新政府卻被朴正熙少將於1961年5月16日發動的政變所推翻。以朴正熙為首的國家再建最高會議,接管了政府的立法、行政和司法權利。 朴正熙於1963年的一次選舉中當選為總統。朴正熙政府致力於快速實現工業化,並於20世紀60、70年代實現了被稱為「漢江奇跡」的高速經濟增長。但是,朴正熙的統治伴隨著對人民政治權利和公民自由的嚴格限制。 朴正熙總統於1979年10月遇刺身亡後,出現了實行戒嚴的過渡時期。代總統崔圭夏於1980年8月辭職,強有力的軍官集團的領袖全斗煥由統一主體國民會議(選舉團)選為總統。 20世紀80年代民主運動高漲。1987年修改了憲法,恢復了直接選舉總統的制度。 在新憲法下,另一位將軍出身的人——盧泰愚當選為總統。盧泰愚執政期間,民主有了長足的發展,為32年來選舉第一位文人總統打下了基礎。 長期從事民主運動的活動家金泳三
❾ 看韓國人怎樣看中國的歷史
這個說來就話長了,也想讓更多的國人了解一下:
最為典型的要算韓國92年出版的教科書了. (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去翻閱一下)
這部共分5章:一開頭宣示韓民族的祖先在公元前8000年從帕米爾高原遠涉遷移到了半島,途中催醒了滿洲的」紅山文明」,哺育了中原的」黃河文明」,韓人並在公元前7000東渡日本,創造了日本文明...
韓國人沒有過征服別人的紀錄(韓國人似乎很看重這一點),可以說韓國(朝鮮)的歷史就是一部窩囊廢的歷史。他們就迂迴出擊——和那些能征善戰的民族「攀親戚」。曾經征服過中原的北方的蒙古族和滿族理所當然的是首選,於是上述兩個民族全部變成了韓民族的「分支」。
「愛新覺羅」去掉「愛」和「覺」就是「新羅」,因此「愛新覺羅」的意思就是「勿忘新羅」或者「愛新羅」。說努爾哈赤的父親來自朝鮮半島,可稍具歷史常識的人都知道,「愛新覺羅」出自滿語,意思是「金」。韓國人籍此說「金」是韓國大姓,因此滿族是朝鮮族分支!!!
韓國一名校博士信誓旦旦的說甲骨文應該是從朝鮮半島傳到中原的,並引用了一些韓國學者的「論據」,真希望他們在國際學術會上做這個報告,也給西方人看看韓國學者的「風采」。比如說,韓國人認為我們的甲骨文是他們發明的,要知道韓國直到1443年由朝鮮王朝第4代世宗大王創作才有自己的文字,韓國建國後為了「去漢化」才禁止使用漢字的。韓國人說韓國字是全世界最科學,最實用,最好的文字語言!所以,他們拒絕使用漢字!但是本人卻不敢苟同!那麼科學實用的文字語言,竟然連意思都表達不清楚,看韓國語的文學著作,如同嚼蠟,可能因為漢語的表現力太過豐富,所以我實在不知道,連名字如果不用漢字,都搞不清楚自己名字含義的韓國字,怎麼能夠厚著臉皮說是比漢字科學的文字?它們以前還根本沒有文字記錄的歷史呢。它們的學者「參考」的史書幾乎都是用漢字寫成的中國史書。韓國人把中國的國畫貶得一錢不值,其實朝鮮的畫完全是對中國技法國畫的抄襲。韓國人認為這些文化都是在朝鮮本土自我發展,然後再傳到中原的....
請注意,高句麗和韓國的高麗完全是兩碼事情,高句麗是中國古代少數民族的一支。唐朝名將薛仁貴在高句麗的最後一個首都平壤(高句麗前後有過三個首都)接受了高句麗王的無條件投降書後,大唐軍接收了高句麗全部的領土,自然繼承了高句麗文化。而此時韓國的前身王氏高麗還沒有誕生。2004年9月17日,在被韓國命名為「高句麗在韓國的歷史作用」的有多國學者參與的國際學術研討會上,中國學者,沈陽東亞研究所研究員孫進已發言重申:「高句麗是中國的歷史因為高句麗的主體發生在中國,直至今天,原高句麗2/3的領土都在中國,而在當時3/4的高句麗居民都歸順了中國」.「在高句麗的大部分歷史里,高句麗一直歸屬中原。看看韓國忠南大學考古學教授朴洋震論證「滿洲歷史上屬於高麗」。拿出兩個據他說是在滿洲和韓半島出土的青銅器,說這兩件文物相似,又舉出一件據說是中原出土的文物,說與前兩件不同。於是得出結論:滿洲和韓半島屬於一個文化共同體,滿洲歷史上韓民族的舞台。這是筆者平生所看見過的最荒唐最無恥的歷史論證了。還揚言「把滿洲歸納與韓國古代領域不僅合乎情理,而且也是必要的」 甚至想把中國東北境內的高句麗歷史剽竊為己有。 2004年,中國把高句麗成功向聯合國申請為中國的人類文化遺產,就是為了挫敗韓國對歷史的篡改。滅國先滅其史,韓國在赤裸裸的偽造歷史!
談到滿洲和朝鮮半島的關系,還有一個朴洋震極力迴避的突出的例子就是滿清建立了滿洲國後,為什麼不是馬上去合並朝鮮,以實現今天朴洋震等領土擴張野心家的夢想,去組成由滿洲加半島所謂韓民族的大統一?而要舍近求遠,舍易攻難地入關攻克北京直搗中原?就是因為滿洲人認為自己是中國人要入關統一中國。而對近在咫尺的朝鮮半島,在滿族人看來?是一個無關重要的邊隧小鄰國。
綁著寫有「還我河山」四個鮮紅大字布條的韓國人時常會成群結隊出現在吉林吉安,延邊,或者長白山。朝鮮日報做的調查,居然過半的韓國年輕人贊成「奪回」「滿洲(東北)和間島(吉林延邊)」。
總之呢,朝鮮無賴,韓國不要臉。就是這么一回事,棒子人都一路貨色。
棒子人的不要臉已經上升到宇宙的高度,什麼端午節是他們的,漢字是他們的,還有很多的韓國的電影大家可以去找來看,黑中國黑到什麼地步。裡面有諸葛弩箭是他們發明的,他們經過改裝後可以一箭射出三百支箭!還有一支三千人的韓國軍隊把中國十萬人的軍隊全滅。。。。
那些哈韓哈日的,多長長自己的腦子,不要一天稀里糊塗的。
我的這個回答希望更多的中國人看到,日本狗和韓國豬請繞道,謝謝!
❿ 韓國怎麼看中國歷史
韓國人說:韓國歷史比中國強大百倍!!!(圖文)
最為典型的要算韓國92年出版的教科書了. (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去翻閱一下)
這部共分5章:一開頭宣示韓民族的祖先在公元前8000年從帕米爾高原遠涉遷移到了半島,途中催醒了滿洲的」紅山文明」,哺育了中原的」黃河文明」,韓人並在公元前7000東渡日本,創造了日本文明...
韓國人沒有過征服別人的紀錄(韓國人似乎很看重這一點),可以說韓國(朝鮮)的歷史就是一部窩囊廢的歷史。他們就迂迴出擊——和那些能征善戰的民族「攀親戚」。曾經征服過中原的北方的蒙古族和滿族理所當然的是首選,於是上述兩個民族全部變成了韓民族的「分支」。
「愛新覺羅」去掉「愛」和「覺」就是「新羅」,因此「愛新覺羅」的意思就是「勿忘新羅」或者「愛新羅」。說努爾哈赤的父親來自朝鮮半島,可稍具歷史常識的人都知道,「愛新覺羅」出自滿語,意思是「金」。韓國人籍此說「金」是韓國大姓,因此滿族是朝鮮族分支!!!
韓國一名校博士信誓旦旦的說甲骨文應該是從朝鮮半島傳到中原的,並引用了一些韓國學者的「論據」,真希望他們在國際學術會上做這個報告,也給西方人看看韓國學者的「風采」。比如說,韓國人認為我們的甲骨文是他們發明的,要知道韓國直到1443年由朝鮮王朝第4代世宗大王創作才有自己的文字,韓國建國後為了「去漢化」才禁止使用漢字的。韓國人說韓國字是全世界最科學,最實用,最好的文字語言!所以,他們拒絕使用漢字!但是本人卻不敢苟同!那麼科學實用的文字語言,竟然連意思都表達不清楚,看韓國語的文學著作,如同嚼蠟,可能因為漢語的表現力太過豐富,所以我實在不知道,連名字如果不用漢字,都搞不清楚自己名字含義的韓國字,怎麼能夠厚著臉皮說是比漢字科學的文字?它們以前還根本沒有文字記錄的歷史呢。它們的學者「參考」的史書幾乎都是用漢字寫成的中國史書。韓國人把中國的國畫貶得一錢不值,其實朝鮮的畫完全是對中國技法國畫的抄襲。韓國人認為這些文化都是在朝鮮本土自我發展,然後再傳到中原的....
請注意,高句麗和韓國的高麗完全是兩碼事情,高句麗是中國古代少數民族的一支。唐朝名將薛仁貴在高句麗的最後一個首都平壤(高句麗前後有過三個首都)接受了高句麗王的無條件投降書後,大唐軍接收了高句麗全部的領土,自然繼承了高句麗文化。而此時韓國的前身王氏高麗還沒有誕生。2004年9月17日,在被韓國命名為「高句麗在韓國的歷史作用」的有多國學者參與的國際學術研討會上,中國學者,沈陽東亞研究所研究員孫進已發言重申:「高句麗是中國的歷史因為高句麗的主體發生在中國,直至今天,原高句麗2/3的領土都在中國,而在當時3/4的高句麗居民都歸順了中國」.「在高句麗的大部分歷史里,高句麗一直歸屬中原。看看韓國忠南大學考古學教授朴洋震論證「滿洲歷史上屬於高麗」。拿出兩個據他說是在滿洲和韓半島出土的青銅器,說這兩件文物相似,又舉出一件據說是中原出土的文物,說與前兩件不同。於是得出結論:滿洲和韓半島屬於一個文化共同體,滿洲歷史上韓民族的舞台。這是筆者平生所看見過的最荒唐最無恥的歷史論證了。還揚言「把滿洲歸納與韓國古代領域不僅合乎情理,而且也是必要的」 甚至想把中國東北境內的高句麗歷史剽竊為己有。 2004年,中國把高句麗成功向聯合國申請為中國的人類文化遺產,就是為了挫敗韓國對歷史的篡改。滅國先滅其史,韓國在赤裸裸的偽造歷史!
談到滿洲和朝鮮半島的關系,還有一個朴洋震極力迴避的突出的例子就是滿清建立了滿洲國後,為什麼不是馬上去合並朝鮮,以實現今天朴洋震等領土擴張野心家的夢想,去組成由滿洲加半島所謂韓民族的大統一?而要舍近求遠,舍易攻難地入關攻克北京直搗中原?就是因為滿洲人認為自己是中國人要入關統一中國。而對近在咫尺的朝鮮半島,在滿族人看來?是一個無關重要的邊隧小鄰國。
綁著寫有「還我河山」四個鮮紅大字布條的韓國人時常會成群結隊出現在吉林吉安,延邊,或者長白山。朝鮮日報做的調查,居然過半的韓國年輕人贊成「奪回」「滿洲(東北)和間島(吉林延邊)」。韓國在高句麗問題上已經完成了發動群眾的工作,而中國人大概很少有人知道這個爭端關繫到了東北的歸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