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測量
Ⅰ 物理測量取值
這是一個估計的問題,一般的科學讀數都是要估讀一位的,除非有特殊要求
Ⅱ 初中物理測量長度的方法有幾種
測量長度的方法:
1、用刻度尺直接測量物體的長度。
2、累積法 : 把多個相同的微小量放在一起進行測量,再將測量結果除以被測量的個數,得出被測量值。
3、替代法 : 測量某個與被測量相等的量,用以代替對被測量的直接測量。
4、平移法: 當物體的長度不能直接測量時(如球的直徑,圓錐體的高等),就要想辦法把它等值平移到物體的外部,再用刻度尺測量。
5、滾動法 : 先測出某個輪子的周長,讓此輪子在被測曲線上滾動,記錄滾動的圈數。然後用輪子周長乘以圈數就可得到曲線路徑的長度。
Ⅲ 物理的個個量的測量方法
密度等質量除體積..電阻等於電壓除電流
Ⅳ 物理(測量)方法
累積法:因為物體太薄或太細測量不準確,所以把n個同樣的物體累積在一起,再測量,測出的結果再除以物體的個數,n。
對比法:把兩個或多個實驗結果進行比較,得出結論。
控制變數法:固定實驗中的一些條件不變,改變一個條件,進行試驗。(一般控制變數法經常與對比法連用)
等效替代法:當一個物體在實驗時,變化的量不明顯,或變化的量無法測量出來。所以用力一個物體的變化代替這個物體的變化。例如在測量不規則物體的體積時,就用量筒中的水的體積來代替不規則物體的體積。(注意分清等效替代法和轉換法,這兩個容易搞混)
Ⅳ 物理實驗中經常需要物理測量
(1)讀圖可知,天平的示數為50g+20g+2.4g=72.4g;
(2)量筒的分度值是:1ml;量筒內液體的體積是:36ml.
(3)圖丙所示的溫度計的刻度是越往下示數越大,因此對應的溫度是零攝氏度以下的溫度值(也可以用負數來表示),分度值為1℃,因此圖乙中的溫度值為-13℃.
(4)刻度盤上的示數最後一位是小數點後的數字.電能表的示數為931.6kW•h
故答案為:(1)72.4;(2)36;(3)-13;(4)931.6.
Ⅵ 物理(測量)方法
你好復:
累積法可用於測量紙的大致厚制度,比如用毫米刻度尺測量《科學》教科書一張紙的厚度,步驟如下
1、觀察毫米刻度尺的0刻度線及其他刻度線是否磨損;
2、在《科學》教科書中選出100(50張紙)頁,並壓實;
3、連續3次測出這50張紙的厚度,取平均數。4
用平均數除以50即得到每張紙的厚度。
Ⅶ 物理(關於測量的)
1
先測出空的墨水瓶的質量M1
2再測出
裝滿水後墨水瓶的質量M2
則墨水瓶的容積
V=(M2-M1)/p水
p水
是水的密度(1g/cm^3)
Ⅷ 物理測量方法需要下結論嗎
物理的特殊測量方法:
1、 積累法。把數個相同的微小量放在一起進行測量,再將測量結果除以被測量的個數就得到一個微小的數量。
2、化曲為直法。用幾乎沒有彈性的細線或細繩沿著曲線繞上一周,作好兩端的記號或割除多餘的部分,然後輕輕地拉直,放在刻度尺上測量出細線或細繩的長度,即為所測量的曲線的長度。
3、輔助器材法:就是用多個測量儀器進行測量。
4、滾輪法:可用一輪子沿曲線滾動,記下輪子滾動圈數,測出輪子的直徑算出周長,用輪子周長乘以圈數就得到這一曲線的長度。
5、等量代替法:利用輔助工具(直角三角板)創造幾何等量關系,然後進行測量。
Ⅸ 物理,測量實際上是一個什麼過程
物理測量實際上是一個比較過程,就是將一個待測的量與一個公認的測量標准進行比較。
在機械工程裡面,測量指將被測量與具有計量單位的標准量在數值上進行比較,從而確定二者比值的實驗認識過程。
實驗物理中至關重要的一點是:任何測量,如果沒有誤差的任何知識,則這個測量是毫無意義的。
測量的結果要表示成x±y的形式,其中y就是誤差。在計算中,結果的有效數字不能多於參加計算的有效數字,否則多出來的數字是沒有任何意義的。對於近似,通常採用向上近似法,比如1.35要近似為1.4,這樣可以減少誤差。
(9)物理測量擴展閱讀
1)測量按是否直接測量被測參數,可分為直接測量和間接測量。
直接測量:直接測量被測參數來獲得被測尺寸。例如用卡尺、比較儀測量。間接測量:測量與被測尺寸有關的幾何參數,經過計算獲得被測尺寸。
顯然,直接測量比較直觀,間接測量比較繁瑣。一般當被測尺寸或用直接測量達不到精度要求時,就不得不採用間接測量。
2)測量按量具量儀的讀數值是否直接表示被測尺寸的數值,可分為絕對測量和相對測量。
絕對測量:讀數值直接表示被測尺寸的大小、如用游標卡尺測量。
相對測量:讀數值只表示被測尺寸相對於標准量的偏差。如用比較儀測量軸的直徑,需先用量塊調整好儀器的零位,然後進行測量,測得值是被側軸的直徑相對於量塊尺寸的差值,這就是相對測量。一般說來相對測量的精度比較高些,但測量比較麻煩。
3)測量按被測表面與量具量儀的測量頭是否接觸,分為接觸測量和非接觸測量。
接觸測量:測量頭與被接觸表面接觸,並有機械作用的測量力存在。如用千分尺測量零件。
非接觸測量:測量頭不與被測零件表面相接觸,非接觸測量可避免測量力對測量結果的影響。如利用投影法、光波干涉法測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