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地理位置
太平天國前,徽商還是比較有名的,由於移民等原因,安徽人口稠密,地少人多,導致很多人外出經商,主要通過經營茶葉、鹽業等。太平天國後,由於戰爭破壞嚴重,徽商逐漸衰落,被江浙一帶的門閥超過。
而改革開發以來,中國主要是通過沿海的開放開發為突破口,安徽雖然沿江,但非沿海,節奏上就落後一拍,其實不要說是安徽的蕪湖、馬鞍山,就是靠近安徽的南京,貴為民國首都,改革開放後,GDP也一直不如改革前沿的無錫和蘇州。
不過你也不用灰心,現在形勢漸漸向內地轉變,徽商也逐漸復興。
當然我只是簡單分析,其實具體分析的話,還有一些人文、政策上的原因,就不具體說了。
完全手打,期盼錄用。
㈡ 關於安徽阜陽的地理位置
阜陽位於安徽省西北部,黃淮海平原南端,淮北平原的西部。西部與專河南省周口市、駐馬店屬市相鄰,西南部與河南省信陽市接壤,北部、東北部與亳州市毗鄰,東部與淮南市相連,南部緊靠淮河與六安市隔河相望。
阜陽市地理坐標:市中心位於東經114°52'~116°30',北緯32°24'~33°55'之間
㈢ 安徽地理位置怎麼樣
中國東部,長江下游,淮河中游
安徽省位於中國東南部,是中國東部襟江近海的內陸省份,境內山河秀麗、物產豐富、稻香魚肥、江河密布。五大淡水湖中的巢湖橫卧江淮中部,素為長江下游、淮河兩岸的「魚米之鄉」。安徽跨長江、淮河中下游,長江流經安徽段俗稱「八百里皖江」,以長江、淮河為界,形成了淮北、江淮、江南三大地域。東連江蘇、浙江,西接湖北、河南, 南鄰江西,北靠山東。
安徽地形呈現多樣性,全省分為五個自然區域:淮北平原、江淮丘陵、皖西大別山區、沿江平原以及皖南山區。長江流經安徽南部,境內全長416公里,淮河流經安徽北部,境內全長240公里。
㈣ 安徽的地理位置在哪裡
安徽,西周時皖山(今之桂山)附近為皖伯地;春秋戰國分屬吳、楚;秦置九江、泗水等郡;漢屬揚、豫等州;元屬河南、江浙行省;明直隸南京,清初置安徽省。江蘇,春秋戰國時分屬吳、楚等國;秦屬東海、會稽等郡;漢屬徐、揚二州;元代蘇南、蘇北分屬於浙江、河南行省;明直隸南京;清初屬江南省,後析置江蘇省。浙江,春秋時為越國地;戰國屬楚;秦屬會稽郡;漢屬揚州;三國時屬吳;唐置浙江東西兩道,始存浙江一稱;元屬浙江行省;明置浙江布政司;清為浙江省。上海,自古為海邊漁村;春秋為吳國地;戰國時為楚春申君封邑;宋設鎮,始稱上海。
㈤ 安徽地理位置那麼好,為什麼經濟落後
安徽的地理位置看上去不東不西地跨南北是個居中的位子,但實際上安徽是從南到北劃分了三個不同的地理經濟單元,一個是淮河以北的皖北地區,此地以阜陽為中心,是傳統的中原地區,面積很大,一直以來以農業為經濟發展的重心,計劃生育做的不是很好,是勞務輸出的重要地區,但勞動力素質有待提高,占安徽省GDP的比重很低。一個是淮河和長江之間的江淮地區,此地以合肥為中心,積聚了安徽的大量人力物力財力等資源,但合肥有其先天不足便是它是建國後由一個小縣城發展而來的,直到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其經濟總量才超過省內的蕪湖,現在雖說是安徽的經濟重心,卻是靠舉全省之力硬拉上來的,安徽大量的資源被用來投資合肥薄弱的基建了,自然其他產業發展就被拉了後腿。一個是長江以南的皖南地區,地形復雜,多山地丘陵而且面積狹小,但自古以來便是富庶之區,在安徽GDP中佔了很重要的比重,此處以蕪湖為中心,但因離南京太近,經濟文化上和南京走的更近,有個說法叫白天看合肥,晚上看南京。三個地區形成了三個完全不同的發展思路,整個安徽的經濟建設就被自然肢解如同散沙。而三個地理單元實際上形成了三種不同地域文化,單從口音上講皖北地區更接近河南,江淮地區則是江淮官話,皖南地區主要是徽語有些地方甚至更接近吳語,這完全就是三個不同的族群,文化上其實沒太多認同感,皖北學生到皖南來剛開始都很不適應。合肥和蕪湖長期以來都在撕逼,互相看不慣,蕪湖一直認為自己省會的位置被合肥搶了,要造反,合肥則是要鎮壓。( 建國以後以曾希聖為書記的安徽省委就沒有考慮過安慶當省會了,但是在蕪湖和合肥當中糾結了好久,比較傾向選蕪湖當省會,並向中央打了報告。1958年太祖到安徽視察,給曾希聖一封信上寫:「 沿途一望,生氣蓬勃,肯定是有希望的,有大希望的,但不要驕傲,以為如何?合肥不錯,為皖之中,是否要搬蕪湖呢?從長考慮,比較適宜,以為如何? 」由此定下了合肥的省會地位。所以說蕪湖人一直認為合肥搶了蕪湖的省會)。 實際上這從側面反映了合肥對皖南等長期以來經濟發達地區的控制力之薄弱。從交通來說自從鐵路發明之後,水運的地位便大大降低,除了極大宗貨物還靠水運外大部分運輸都依靠鐵路完成,由此位置偏西南處於鐵路交通末端的老省會安慶越來越難以成為省會。而安徽鐵路運輸之糟糕是難以想像的,京廣,京九,隴海,滬昆等干線鐵路要麼繞開了安徽要麼擦著安徽過,並未將省內的幾個重要城市串聯起來,鐵路主要是依靠淮南鐵路,皖贛鐵路,寧蕪鐵路,這幾條鐵路還並未連在一起,直到上世紀九十年代末蕪湖長江大橋修通之後安徽南北鐵路才連為一體,只到現在安徽大部分鐵路還未進行電氣化改造,路上跑的是東風機車,運力非常緊張,實質上安徽一個地處南北交界過渡的地區成為了中國鐵路交通的支線末梢地區,這極大的制約了安徽經濟的發展。【來源:網路】
㈥ 安徽地理位置「最好」城市是哪座城市在安徽的哪個位置呢
自從新中國成立之後,國內各大城市經濟發展的速度都是非常的快的,現如今城市的經濟實力都有著顯著的提升了,不過既然是發展總會有些發展上的差距的,造成這些差距的因素有很多,與城市所處的地理位置,境內交通狀況,資源豐富程度等都有著很直接的關系的。這些影響因素當中,地理位置的影響力是最大的,身處在一個好的地理位置,境內的交通狀況自然也就不會差。
安徽地理位置最好的城市,合肥、蕪湖落選,不是安慶也不是阜陽,而是蚌埠,大家對於這座城市未來的發展有著怎樣的期待呢?
㈦ 安徽的地理位置在哪裡
安徽是個好地方,中國東部,長江下游,淮河中游
㈧ 安徽省有哪些市
安徽省共轄15個省轄市和2個地區。省轄市和地區管轄42個市轄區、7個市、56個縣。省會合肥是安徽省最大和經濟最發達的城市,最有特色的城市是:安慶、亳州、黃山、宣城。
一、安慶市是一個很有旅遊價值的城市,文明海外等黃梅戲的發源地就是這里,當然,這里不僅人文景觀有趣,自然景觀也非常美麗,像擁有五千年文化的文博園與「萬里長江第一塔」的振風塔都是非常值得一觀的。
四、宣城位於安徽省南部地區,毗鄰江蘇、浙江,是中國東南沿岸地區通往中原的重要通道, 宣城國內有著豐富的宣紙文化,在這里產生的宣紙被稱為中國的寶物,是中國書畫藝術的主要材料,因宣城的宣紙、徽墨等也很有名,宣城被稱為「文房四寶之鄉」, 作為一個優秀的旅遊城市,宣城國內還有敬亭山、太極洞、鱷魚湖等景區,宣城因其美麗的環境被稱為山水園林城市。
㈨ 安徽蚌埠的地理位置
首先蚌埠因為京滬鐵路和淮河接軌,因而歷來就是淮河流域的物資集散中心和 水陸交通中心,這也促進了蚌埠的商業發展,中心城市都是一定區域內的商業中心,而區域中心城市,像皖北地區這樣的中心城市,還必須是一個綜合性的城市,不僅是經濟,還有科教,蚌埠是安徽三個科教中心,有安徽財經大學,安徽科技學院,蚌埠醫學院,蚌埠學院,解放軍汽車管理學院,蚌埠坦克學院,蚌埠空軍飛行學院,安徽電子信息學院,電子40何41所,核工業214所,華東光電研究所,和全國唯一的玻璃設計院等從多科研機構,交通更是不用所,未來京滬高鐵和京福高鐵更將鞏固蚌埠的中心交通地位,而且安徽省內的高速公路網,在皖北也是一蚌埠為中心的放射狀,而且在工業方面蚌埠工業門類齊全,輕重比例協調,不是單一的資源型城市,而且最近的合肥蚌埠蕪湖自主創新經濟改革區的申報,更加確定蚌埠在省內的第一方陣的發展位置,歷來安徽都 是重點放在皖北蚌埠,皖中合肥,皖南蕪湖。蚌埠作為皖北區域中心城市不僅的現實而且也又歷史傳統。
於安徽省東北部,淮河中游,京滬、淮南鐵路交點。
是安徽省重要樞紐城市,皖北的商貿中心與加工製造業中心、郵電通訊指揮調度中心,是科教文化中心,擁有高等院校11所,其中解放軍坦克學院與解放軍汽車管理學院,空軍第十三飛行學院,解放軍海軍士官學校四所重要軍校均駐蚌埠,海軍蚌埠士官學校是我軍創辦最早的兩所士官學校之一,戰略地位可見一斑。蚌埠擁有科研院所眾多,原電子工業部40、41所,兵器工業部214所(華東微電子研究中心)等重要軍工部門附設於此。解放軍第123醫院設於蚌埠。
蚌埠站是華東地區重要的鐵路樞紐,一級站,原鐵路分局,現上海局鐵路辦事處仍駐蚌埠,管轄安徽全省及江蘇銅山段鐵路。所有列車除直達車Z字頭外均經停此站。蚌埠是京滬、皖贛、淮北線樞紐,南下列車在此變次換頭,很多列車越行徐州、南京,但必停蚌埠,如T105;現京滬線每日直發特快T字頭,全線僅停濟南、蚌埠兩站;蚌埠站也是上海至拉薩鐵路唯一非省會站(工程要求一省一站)。蚌埠東站是華東地區最大的貨運列車編組站及最大的集裝箱貨場。蚌埠新站(在建)是京滬高鐵首設站、華東地區中心站。
蚌埠港是千里淮河第一大港,可四季通航江蘇、上海、浙江、江西等省市,還可以藉助已開放港口通達海外。蚌埠是縱貫我國東部地區南北的大動脈——京滬鐵路的一等客站,並經淮南線與京九鐵路相連。鐵路日接發能力320列,擁有中國華東地區一流的大型貨運編組站及最大的集裝箱貨場,並拓展了鐵海聯運業務。從蚌埠乘火車可直達國內20個省會城市、3個直轄市和10多個沿海城市,國家即將建設的京滬高速鐵路將在蚌埠設站。公路四通八達,高標準的城市出入口道路已與國道、省道相聯結。合肥——徐州高速公路已建成,界首——阜陽——蚌埠、蚌埠——南京兩條高速公路開工建設。4C級標准新機場已建成投入使用。現代交通區位優勢,營造了蚌埠市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有利條件。
蚌埠市地處淮河流域,四季分明,氣候溫和。農副產品資源豐富,盛產糧、油、蔬菜、肉類和水產品等。其中固鎮花生產量居全國前列,懷遠石榴在國內享有盛譽,五河螃蟹蜚聲海內外。
㈩ 安徽地理位置那麼好,為什麼會經濟落後
安徽的地理位置,真的很好嗎?
當我們討論一省一市先天地理環境優越與否的時候,往往討論的是以下幾點因素:
1、與海洋的距離:其實准確說,應該是距離最近的大型港口的距離。現階段世界范圍內物流運輸,海運以其高性價比占據絕對優勢。世界主要發達國家與地區,如美國、歐洲、日韓、澳洲等地區,全都沒有跳脫開這一基本規律。這也是為什麼中國的區域經濟格局,自東向西呈現階梯式弱化的根本原因。
2、黃金航道:其實這一點和上一點是相通的,作為不直接沿海的內陸省份,生產的工業製品如何進行出口貿易呢?雖然公路和鐵路也能夠分擔一部分的物流需求,但是最高性價比的依舊還是內河航運。長江的上中下游,分別誕生了重慶、武漢、南京和上海這樣的超級城市。
3、地形條件:最適宜人類聚集和商業活動的,當然是平原地形。在農業文明時代,平原可以提供更多的耕地,從而養活更多的人口。到了商業文明時代,平原可以提供更多的商業和住宅用地,方便經濟的發展。
單獨把以上三條哪一條單獨拎出來,安徽的地理條件似乎都是非常優越的:首先是與海洋的距離只隔著一個江蘇省,相比其他中西部省份絕對位置更靠西;其次是長江、淮河兩條重要河流穿省而過,其中長江是中國最黃金的貨運航道;最後是全省平原比例超過55%(淮河平原+沿江平原)。
「窮鄰居」的日子,並不好過
中國民間有種說法,叫做再窮也要和富人混在一起。換而言之,我們可以理解成為,窮人要和富人做鄰居。但是窮鄰居的日子,往往過得都不是多好。
最典型的案例,就是環京津的河北。其實河北放在全國范圍內,並不能算是窮鄰居,只是和京津一比,自然是相形見絀。若論地理位置的優越,河北只怕是絲毫不遜色於安徽。
首先是河北本身就是沿海省份,雖然區域內最好的港口劃在了天津,但是河北依舊有唐山、秦皇島、滄州三市直接沿海。經濟總量上,按照2017年的全國省份排名,河北比安徽高上五個位次。論交通,由於直接環繞京津(所有京字頭鐵路線必經河北網狀散開),所以河北無論在普鐵還是高鐵時代,鐵路密度都位居全國省份前列。
為什麼河北地理位置這么「優越」,始終沒發展起來呢?其實背後的道理,和安徽的情況是非常相似的。在區域資源總量(含人口)相對固定的前提下,區域經濟中心城市的數量和體量,是完全可以預估的。這時就看誰跑得快,獲得先發優勢了,你甚至可以理解成為,這是城市和省份的經濟階層。依照華北地區的資源情況,能夠供養北京這樣一座超級城市已屬不易,天津目前都還處於供給不足的局面。
長三角雖然情況比京津冀好上不少,但是已經同時供養著上海、南京、杭州、蘇州、無錫、寧波等多個一二線城市,且這些城市之間的競爭也十分白熱化。按照官方統計,安徽是長三角城市的最主要人口流入來源省份。
所以與其說安徽沒能夠發展起來,倒不如說許多安徽人,已經通過成為新上海人、新江蘇人和新浙江人的方式,完成了他們的自我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