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歷物理化 » 歷史的故事

歷史的故事

發布時間: 2020-11-21 10:54:44

❶ 四川的歷史故事

1、梁山伯與祝英台:

陵台在封丘縣東北25里之青堆。戰國時期,宋康王駕車出遊,見到一位採桑女天生麗質,欲納為妾,使人探知該女為門下舍人韓憑之妻息氏。為見息氏,宋康王令築青陵台以觀之,息氏恐,乃作歌以拒之,投台身亡,韓憑也自盡。宋康王把二人分葬,後兩墓各長出一棵梓樹(又名相思樹),根結於下,枝交於上,有鴛鴦雌雄各一隻恆棲樹上悲鳴,後化為蝴蝶飛去,據考梁祝化蝶的情節源於此。

2、二郎記:

早在秦昭王時期 ,李冰任蜀郡守,他與兒子一同組織修建的都江堰水利工程,至今福澤著川西地區的人民。 《二郎記》即以李冰兒子二郎戰勝引發水災的孽龍的傳說,來記載其歷史功績的。戰國時為 巴國將軍的巴曼子,曾以自刎的方式用頭保住了巴國的土地,得到了川東百姓的傳頌。إ

3、巴蜀神話:

巴人認為他們的祖先是廩君。據說巴人有五個姓氏,居住在武落鍾離山(又名難留山,在今湖北長陽縣境)。山上有赤、黑二穴,巴氏住赤穴,其餘四姓住黑穴。他們決定選出一個首領,把五姓人統一起來,便於生存。怎麼選法呢?先比賽投劍,誰能中穴,誰為首領。結果,巴人務相投中,其餘不中;又比賽乘船,船是泥土做的,那四姓人坐上去都沉沒了,唯獨務相的船漂浮水面。大家決議立巴人之子務相為首領,號曰「廩君」。

4、蜀王劉備:

214年,於雒城被劉循擋攻勢,戰事長達一年,幸而諸葛亮、張飛、趙雲等率軍入蜀援助,最終劉璋投降,劉備成為蜀主。

5、都江堰:

早在秦昭王時期 ,李冰任蜀郡守,他與兒子一同組織修建的都江堰水利工程,至今福澤著川西地區的人民。 《二郎記》即以李冰兒子二郎戰勝引發水災的孽龍的傳說,來記載其歷史功績的。

大約1萬年以前,四川進入新石器時代。新石器時代的文化遺物,如磨光石器、陶器、家畜遺骸等,在東起長江三峽,西至甘孜、阿壩的全川范圍內廣泛分布,迄今發現遺址200處以上,表明新石器革命的種子已經撒遍了四川大地,四川新石器文化的重要遺址有巫山大溪遺址、綿陽邊堆山遺址、岷江上游遺址、大渡河和青衣江遺址、西昌禮州遺址、成都金沙遺址、廣漢三星堆遺址文化第一期。

其中最重要的是廣漢三星堆遺址。這里發現了密集的居址,大量磨光石質生產工具、陶器、動物遺骸,以及工藝品,表明已經達到新石器的全盛時期。由於新石器文化的高度發展,引起了川西平原腹地文明要素的逐漸產生。大約4000年前,在廣漢三星故地出現了早期城市,原始形態的刻劃文字和青銅器,一個古文明中心於那時在四川誕生。

而這一時期,正與史籍所載「三代蜀王」角逐爭雄局面的結束和川西平原政治的一體化相一致,表明一個植根於社會而又凌駕於社會之上的國家政權產生出來。這個政權,便是早期的蜀王國。

四川在中國古史傳說里佔有重要地位。據中國上古時代流傳下來的各種文獻記載,約在公元前30世紀,華夏始祖黃帝為其子昌意娶蜀山氏之女為妻,蜀山氏女生子高陽,便是名揚中華、跡遍海內的帝顓頊。

古文獻還記載夏禹在川西高原岷山地區和川東重慶治水。也有文獻說大禹生於西川石紐,地在今北川縣。這些都是遠古四川與中國各地存在頻繁的經濟文化往來的證據。

❷ 中國屈辱的歷史故事

《虎門條約》:一、賠款二千一百萬兩。二、割香港。三、開放廣州、廈門、福州、寧波、上海為通商口岸。四、海關稅則詳細載明於條約,非經兩國同意不能修改,是即所謂協定關稅。五、英國人在中國只受英國法律和英國法庭的約束,是即所謂治外法權。六、中、英官吏平等往來。

《辛丑條約》:一、清政府向各國賠償白銀4.5億兩,分39年還清,本息共計9.8億兩。二、賠償以中國的關稅和鹽稅作抵押,中國的稅收在更大程度上受到外國控制。三、在北京東交民巷設立「使館界」,屆內不許中國人居住,各地駐兵保護。四、拆毀北京至大沽的炮台,准許各國派兵駐守北京到山海關鐵路沿線的戰略要地。五、懲辦義和團運動中曾與列強「作對」的官吏,永遠禁止中國人民成立和參加反帝性質的各種組織。六、改總理衙門為外務部,位居六部之上。

❸ 歷史名人簡短小故事

1、唐伯虎潛心學畫

唐伯虎是明朝著名的畫家和文學家,小的時候在畫畫方面顯示了超人的才華。唐伯虎拜師,拜在大畫家沈周門下,學習自然更加刻苦勤奮,掌握繪畫技藝很快,深受沈周的稱贊。

不料,由於沈周的稱贊,這次使一向謙虛的唐伯虎也漸漸地產生了自滿的情緒,沈周看在眼中,記在心裡,一次吃飯,沈周讓唐伯虎去開窗戶,唐伯虎發現自己手下的窗戶竟是老師沈周的一幅畫,唐伯虎非常慚愧,從此潛心學畫。

2、陳平忍辱苦讀書

陳平西漢名相,少時家貧,與哥哥相依為命,為了秉承父命,光耀門庭,不事生產,閉門讀書,卻為大嫂所不容,為了消弭兄嫂的矛盾。面對大嫂一再羞辱,隱忍不發,隨著大嫂的變本加厲,終於忍無可忍,出走離家,欲浪跡天涯,被哥哥追回後,又不計前嫌,阻兄休嫂,在當地傳為美談。

後來有一個老者,慕名前來,免費收徒授課,學成後,輔佐劉邦,成就了一番霸業。

3、漢文帝親嘗湯葯

有一次漢文帝母親生病一直沒有好轉,漢文帝不分曰夜盡心照顧母親,把侍奉母親當成一件大事來做,怕宮女不夠細心,漢文帝服侍母親的病,總是很殷勤,看護得精心周到。

夜間睡的時候,眼睛沒有閉好過,衣帶沒有解開過,沒有睡過一個安穩的覺。對於母親的湯葯,必定親自嘗嘗,看看會不會太燙或太苦,才放心地端給母親服用。漢文帝侍奉母親,卻從不懈怠,母親足足病了三年,他也服侍了三年,母親的身體才好轉過來。

4、指鹿為馬

秦朝二世皇帝時,丞相趙高把持朝政,不但獨攬大權,更想進一步登上帝位。他為了試探朝中的大臣是否服從他,便想出一條計策來當眾檢驗。

他叫人牽了一頭鹿來獻給秦二世,並在群臣面前指著鹿說:「這是我獻給您的馬。」秦二世笑道:「丞相跟我開玩笑吧?明明是一頭鹿,怎麼說成是一匹馬呢?」

趙高於是問左右的大臣:「這究竟是鹿還是馬?」大臣們大都害怕趙高,所以有的人默不作聲,有的人為了討好趙高,就說獻上的是馬,只有小部分正直的大臣堅持說是鹿。趙高暗中記下了那些正直大臣的名字,後來就借故把他們殺害了。

5、蘇軾之房梁掛錢

公元1080年,蘇軾被降職貶官來到黃州,由於薪俸減少了許多,他窮得過不了日子,後來在朋友的幫助下,弄到一塊地,便自己耕種起來。為了不亂花一文錢,他還實行計劃開支:先把所有的錢計算出來,然後平均分成12份,每月用一份;每份中又平均分成30小份,每天只用一小份。

錢全部分好後,按份掛在房樑上,每天清晨取下一包,作為全天的生活開支。拿到一小份錢後,他還要仔細權衡,能不買的東西堅決不買,只准剩餘,不準超支。積攢下來的錢,蘇軾把它們存在一個竹筒里,以備意外之需。

6、范仲淹斷齏劃粥

北宋著名學者、政治家、軍事家范仲淹在童年時期,就酷愛讀書。由於家境清貧,上不起學,10歲時住進長山醴泉寺的僧房裡發憤苦讀,每天煮一小盆稀粥,凝結後,用刀劃成四塊,早晚各取兩塊,再切幾根鹹菜,就著吃下去。這就是後世傳為佳話的「斷齏劃粥」的故事。

熱點內容
幼兒教師演講稿精選 發布:2025-07-11 14:51:14 瀏覽:105
燃料電池歷史 發布:2025-07-11 13:49:58 瀏覽:96
什麼心理 發布:2025-07-11 11:13:50 瀏覽:198
天都教育 發布:2025-07-11 09:35:37 瀏覽:447
廈門在職教師招聘 發布:2025-07-11 09:05:50 瀏覽:694
十佳師德模範先進事跡材料 發布:2025-07-11 08:34:05 瀏覽:745
曲宏老師 發布:2025-07-11 08:29:28 瀏覽:130
初中物理考點 發布:2025-07-11 08:00:56 瀏覽:539
九年級上冊仁愛版英語 發布:2025-07-11 07:43:32 瀏覽:666
七律長征教學視頻 發布:2025-07-11 06:31:58 瀏覽:4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