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課前演講
⑴ 歷史課演講 求演講稿 有關歷史的就行 兩三分鍾左右
我們偉大的祖國,歷史悠久,地大物博,幅員遼闊,是世界上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在中國的近代史上,我們的祖國卻有一段血淚斑斑的苦難史,受盡了外國資本主義——帝國主義的侵略和欺凌,我們只有了解了這一段苦難的歷史,才會激發我們對祖國的熱愛。歷史已經證明,只有中國共產黨才能救中國,領導我們走社會主義的康莊大道。祖國受難,人民受苦,祖國強盛,人民幸福。了解了這段歷史,才會使我們更加決心振興中華,實現「四化」作出積極的貢獻。
我們的祖國在一百多年前起(清朝道光年間)多次遭受帝國主義的侵略,直到現在,有些應該屬於我們的土地,至今還在外國人手中,例如香港九龍一帶就是如此。
前不久,美國首相撒切爾夫人到中國來商談香港歸還問題,她仍然堅持認為過去的不平等條約是兩國政府簽訂的,是有效的,然而我們認為過去那些不平等條約是強加在我們中國人民頭上的賣國條約。那麼香港又是怎樣被英國人霸佔的呢?
要弄清這個問題,就必須從鴉片戰爭開始嘆氣,下面我們就回憶一下1840——1919年的這段近代史。
鴉片戰爭前夕的國內國際情況。
清朝是中國封建社會最後一個王朝,這個王朝到嘉慶年間,已經危機四伏,日趨沒落,政治腐敗,軍備廢弛,財政困難,農民起義連綿不斷,道光即位後,封建統治更加衰落。
清政府走向衰落的時候,世界資本主義正處在上升階段,英法美等國已成為資本主義國家,其中美國工業發展水平最高,這些資本主義國家為了開辟國外市場,推銷工業品,掠奪廉價工業原料,積極對外擴張。
英國資本家為了掠奪中國的財富,牟取暴利,竟無恥地把鴉片偷運到中國來。鴉片俗名大煙,是一種麻醉性的毒品,久吸上癮,使人身體衰落,精神萎靡。十八世紀中期,英國每年偷運到中國的鴉片為二百箱;十九世紀初期,增加到每年四千箱。1838年——1839年,更猛增到三萬五千多箱,美國和沙俄也向中國偷運鴉片,1840年前的二十年裡,中國外流的白銀達到一億兩。中國的對外貿易出現了入趨。
對待外國的鴉片侵略,清朝統治者內部有兩種不同的態度。一派以穆彰阿(首席軍機大臣),琦善(直隸總督)為首,他們與鴉片走私有聯系,反對禁煙;另一派以林則徐(湖廣總督)為代表,為了維護封建國家利益,主張嚴厲禁煙。林則徐福建候官(今福州市)人,是道光時候最有見識的大臣。1838年9月,林則徐給道光上了一個奏章說:「鴉片的害處極大。如果再這樣任它泛濫下去,那麼幾十年之後,不但清朝的軍隊要喪失戰鬥力,而且清政府財政收入的來源也要斷絕。道光帝看到銀荒兵弱對他不利,就派林則徐為欽差大臣,到廣州查禁鴉片。1839年3月林則徐到噶後,看到人民要求禁煙的情緒十分高漲,就會同兩廣總督鄧廷楨和廣東水師提督關天培採取了一系列措施:(1)嚴令外商交出鴉片,並保證以後來華貿易永不夾帶鴉片,否則貨物沒收,人處死刑。(2)整頓海防,添建炮台,從漁民中招募水勇,進行訓練。(3)翻譯外國書報,收集資料,了解外國情況。為了表示禁煙決心,還聲明:「若鴉片一日不絕,本大人一日不回。」而美國駐華商務監督義律,極力破壞禁煙運動。唆使美商拒絕繳出鴉片,不寫保證書,還企圖掩護美國大鴉片販子顛地逃出廣州。林則徐在廣大軍民支持下,跟美國侵略者展開了堅決的斗爭。揭露斥責義律的不法行為,派兵包圍商館,斷絕水和蔬菜的供應等。由於中國軍民的共同斗爭,義律被迫讓所有鴉片販子繳出所存的全部鴉片兩萬多箱,其中有美國鴉片二千一百多袋,合計共約二百三十多萬斤。
1839年6月3日,在林則徐的主持下,廣州軍民將繳獲的鴉片堆在虎門海灘上當眾銷毀。那天虎門海灘上擠滿了人群,真是人山人海。經過二十多天,到6月25日,全部鴉片銷毀干凈。
虎門硝煙是中國人民禁煙斗爭的偉大勝利。它給了英國侵略者沉重的打擊,向全世界表明中國人民反抗外國侵略的堅強意志。現在天安門廣場人民英雄紀念碑碑座上有八幅浮雕,概括表現了一百多年來中國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歷史,浮雕第一幅就是「虎門硝煙」。
中國人民查禁鴉片完全是正義的,但掠奪成性的英國侵略者,為了進一步打開中國大門,竟以著一事件為借口,發動了侵略中國的鴉片戰爭。1840年6月,英國借口保護通商,派艦隊到廣東海面,封鎖珠江口進行挑釁,英俊侵犯廣州,由於林則徐在廣州作了充分准備,英軍未能得逞,就沿海北上,轉攻廈門,也被早有戒備的閩浙總督鄧廷楨率軍抵抗擊退。英國又轉攻戰備空虛的浙江,侵佔了定海縣城,並繼續北犯。八月英艦闖到天津海口,對清政府進行武力恫嚇,提出了鴉片貿易合法化,賠款割地等侵略要求。英軍到達天津後,道光帝嚇慌了,忙將林則徐撤職查辦,改派琦善到廣州和英軍談判。琦善到廣州後,為了討侵略者的歡心,他下令裁減水師三分之二,解散了林則徐招募的水勇,撤除了珠江口上的防禦設備,英國侵略者見清政府如此軟弱無能,氣焰更加囂張。英軍採取先發制人,突然襲擊,直撲虎門,琦善急忙派人和義律簽訂了《穿鼻條約》,答應割讓香港,賠償煙價六百萬元等。
和清政府妥協投降相反,中國人民堅持反侵略斗爭。1841年5月29日,英軍闖到廣州北郊三元里一帶搶劫。三元里人民奮起反擊,迫使侵略軍退出了虎門。
三元里人民的英勇斗爭是近代中國人民自發地反抗外國侵略者的第一次英勇斗爭。這次斗爭,充分表示了中國人民的志氣,滅了外國侵略者的威風,表明了中國人民堅強不屈的。清政府的一再妥協投降並沒有滿足英國侵略者的慾望,當英國政府接到《穿鼻條約》的報告後,認為侵略沒有達到目的,決定擴大侵華戰爭。
1841年9月下旬,英軍第二次攻定海。定海、鎮海、寧波相繼失陷。1842年6月,英軍進犯長江的門戶吳淞。7月英軍再犯侵入鎮江江面,防守鎮江的清軍同數倍於自己的侵略軍激戰,終因眾寡懸殊,鎮江被佔領。這一反斗爭情況在恩克思的著作里曾作了記載。
1842年8月,英軍攻抵南京,提出停戰議和條款,強迫清政府全部接受。腐朽的清政府被迫按照英國侵略者提出的條件,一字不改地簽訂了中國近代史上第一個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中英南京條約》。
《南京條約》及其附件的主要內容是:(1)割香港給英國;(2)賠款二千一百萬銀元(相當於當時清政府全年財政收入的三分之一);(3)開放廣州、廈門、福州、寧波、上海五處為通商口岸;(4)英國貨物進出中國海關,徵收稅率,必須由兩國共同「商定」;(5)英國在中國享有領事裁判權(英人在中國違法犯罪,有英國領事根據英律處理,中國政府無權過問)和的「最惠國待遇」(中國給其他國家的任何特權,英國可以同樣享受)。
《南京條約》簽訂後,各國侵略者也跟蹤而來。美國於1844年強迫清政府在澳門附近的望廈村簽訂《中美望廈條約》。同年,法國也強迫清政府在廣州附近的黃埔簽訂《中法黃埔條約》。中國的獨立和主權遭到了破壞。
鴉片戰爭以後,英、美等資本主義國家,加緊向中國侵略,廣大農民、手工業者紛紛失業和破產。腐朽的清政府,為了支付軍費和巨額的賠款。更加殘酷地壓榨人民,在外國資本主義和封建勢力的雙重壓迫下,再加上連年災荒,國內階級矛盾空前激化,從1841年到1850年,各族人民發動的較大起義就有一百多起,到1851年,終於匯成太平天國運動。當時太平天國運動的代表人物是洪秀全。
洪秀全,原名火秀,又名仁坤,廣東花縣人。十二、三歲時,就讀完「四書」、「五經」,在縣城考中了童生。十六歲家貧輟學、回家隨父兄種田。
洪秀全長期在農村生活,對廣大貧苦農民的疾苦有較深的了解。兩廣是天地會武裝抗清的活躍地區,廣州是中國人民禁煙斗爭最激烈的地方。這里發生的事,對洪秀全的思想發展有很大的影響。平時,他和族弟洪仁軒議論時勢時,慷慨激昂說:「朝廷每年要花中國金銀幾千萬為鴉片費用,還榨取民脂民膏數百萬供揮霍享樂,這樣下去,老百姓怎麼不越來越窮?」他邊講邊拍桌子,表示了對社會的不平。從個人的遭遇中,他也感受到,十年奔波,連一個秀才也沒有得到,這一切不能不使洪秀全激起反抗的思想。
洪秀全有了革命的志向,就時刻反復思索斗爭應該怎樣起步。一件意外的事,促使他開始了新的生活。洪秀全向西方國家尋找真理,首先碰到了《勸世良言》。他接受了《勸世良言》所宣傳的基督教的「獨一真神唯上帝」的觀點,作為向一切腐朽的封建意識形態和皇帝、貴族、貪官、污吏、地主、惡霸斗爭的武器。
洪秀全在信拜上帝以後,就向他的親友宣傳崇拜偶像的罪惡,而信奉真神上帝有何等好處。他所提倡的移風易俗的行為,引起了四鄉的震動。
洪秀全等的行為,把四鄉鄰都驚住了,議論紛紛。洪秀全為此寫了一首詩,作為回答:
神天之外更無神,何故愚頑假話真!
只為本心渾天卻,焉能走出在凡塵。
拜上帝的發展,群眾覺悟的提高,又促進了階級矛盾的尖銳。
一八五零年十二月底和次年初,太平軍在金田村附近兩次擊敗清軍,就成了洪秀全三十八歲生日的禮品。就在這一天,洪秀全在金田宣布武裝起義,建號為「太平天國」。
洪秀全領導的太平軍,一路上勢如破竹,革命深入人心,八方響應。攻取兩湖以後,順江東下,直搗南京。
1853年3月,太平軍佔領南京,把南京改為天京,作為太平天國的都城。在太平天國革命的影響下,全國人民的革命斗爭風起雲涌。兩廣、兩湖、福建、江蘇有天地會起義;上海有小刀會起義等等,這樣,以太平天國為中心,形成了一個波瀾壯闊的人民革命高潮,給外國侵略者及其走狗清政府以沉重的打擊。
正當太平天國革命運動沉重打擊清王朝統治的時候,英法等侵略者為了擴大侵略權益,於1856年到1860年對我國發動了第二次鴉片戰爭。那時候,清政府正集中兵力進攻太平天國。對外國侵略,步步退讓,妥協投降。無恥的分別與英法侵略者簽訂了《天津條約》、《北京條約》。俄、美侵略者也自稱「調停有功」,也分別強迫清政府簽訂了《中俄愛琿條約》、《天津條約》、《北京條約》這些不平等條約的簽訂,使中國喪失了一百多萬平方公里的領土和更多的主權。從此,外國侵略勢力擴大到中國沿海各省,並且深入到內地。中國半殖民地化程度進一步加深了。同時,通過第二次鴉片戰爭,中外反動勢力開始勾結起來,共同鎮壓太平天國運動,太平天國革命面臨著更大的考驗。
由於太平天國內部的斗爭及農民階級的局限性,加上中外反動勢力的相互勾結,內外夾攻,終於在1864年6—7月份天京臨落,洪秀全去世,太平天國終於失敗。
太平天國運動是中國近代史上規模巨大、波瀾壯闊的一次偉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農民運動。太平天國組織了強大的武裝,金田起義時僅一萬多人到定都天京時,已發展到一百多萬人,建立了國家政權,推行帶有民主精神的政策。太平天國堅持武裝斗爭十四年,勢力發展到十八省,攻克城市六百餘座,其規模之大,時間之久,影響之深,在中國歷史上是罕見的,對中外反動勢力的打擊是很沉重的。但由於太平天國革命是一次農民領導的革命,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得不到無產階級及其政黨的正確領導,因而無法克服自身必然存在的局限性。加上第二次鴉片戰爭後,中外反動勢力互相勾結,使太平天國沒有能夠推翻清朝的統治,最後被中外反動派聯合絞殺。但是,太平天國的光輝業績,永遠激勵著中國人民繼續戰斗。
1884年中國西南軍民奮起反抗法國侵略者,保衛祖國領土,不受侵犯,然而清政府軟弱無能,屈膝投降,簽訂了《中法新約》,西南門戶被打開了。十年後一八九四年日本軍國主義在美英帝國主義的支持下,發動了對中國和朝鮮的侵略戰爭,一八九四年是舊歷甲午年,歷史上稱這次戰爭為「甲午中日戰爭」。
日本經過1868年的「明治維新」後,建立起地主、資產階級的聯合參政,走上了資本主義道路。它為了擴大商品市場,掠奪原料和資金,對中國發動了這場戰爭,戰爭中在我國旅順地區,對當地的無辜居民進行了滅絕人性的大屠殺。在這次大屠殺中,能夠倖免於難的中國人全市僅三十多人。日本侵略軍血洗旅順的暴行,是日本軍國主義最殘忍、野蠻和獸性的大暴露。
日本侵略軍在遼東半島燒殺搶掠的罪行,激起了廣大人民的憤怒反抗。人民到處起來和侵略者展開斗爭。他們在斗爭中發出豪言壯語「寧作中華斷頭鬼,不作倭寇屈膝人」。
甲午中日戰爭,是中國人民反對日本軍國主義侵略的正義戰爭,中國人民和以劉步蟾、鄧世昌、林永升為代表的愛國將士對日本侵略者進行了英勇的斗爭。但是由於清政府極端腐敗,採取妥協投降的賣國方針,終於導致戰爭的失敗。
四月十七日由一貫賣國的李鴻章代表清政府在《馬關條約》上簽了字。這個賣國條約割讓遼東半島、台灣澎湖列島給日本,賠款白銀兩億兩,允許日本資本家在中國通商口岸投資設廠,開放沙市、重慶、蘇州、杭州為通商口岸。
《馬關條約》簽訂的消息傳來,全國震動、舉國上下無比憤慨。一個新的反侵略反賣國的斗爭浪潮在全國各地迅速掀起,而帝國主義卻在甲午中日戰爭後的幾年內進行瘋狂的爭奪,使中國出現了一幅觸目驚心的景,狂熱的殖民主義分子把中國稱為奄奄一息的國家,就在這個中國面臨被瓜分危機的時候,促使人們覺醒了,資產階級改良主義政治運動高漲起來,康有為、梁啟超、嚴復、譚嗣同等是改良主義思想的主要代表,康有為七次向光緒皇帝上書光緒帝也表示「不甘作亡國亡君」於1898年6月11日頒布了《定國先詔》,決心變法,從6月11日——9月21日,光緒帝先後頒布了一系列變法法令,這年是舊歷戊戌年,所以稱這次變法叫「戊戌變法」。變法主要內容是:
(1)經濟方面:中央設立各局,保護獎勵工、農、商的發展;
(2)政治方面:裁並機關與冗員,允許官民上書言事,改定功例,澄清吏治;
(3)文化方面:普遍設立中小學堂,改革科學、廢除八股、獎勵科學發明;
(4)軍事方面:裁兵節餉……
變法法令的頒布,對資產階級知識分子參與政權,學習西方科學技術十分有利,因此戊戌變法,受到民族資產階級和開明地主的擁護,得到愛國知識分子的支持,對中國資本主義的發展極為有利。
正當改良運動達到高潮的時候,以那拉氏為首的頑固派進行竭力破壞,那拉氏迫使光緒帝下諭,阻塞光緒帝委派改良派任高級官吏的道路,又和榮祿等發動了政變囚禁了光緒帝,逮捕改良派,廢除變法法令,康、梁逃到日本,六君子被殺害,整個戊戌變法從開始到失敗前後僅103天,因此稱「百日維新」。
在資產階級改良主義運動高漲之前,中國山東省東部沿海一帶曾興起了義和團運動,這是人民群眾自發的反對帝國主義的愛國運動,這個運動是長期以來遍及全國的群眾反洋教斗爭的總匯合,是中日甲午戰爭以後中國人民反侵略、反瓜分斗爭的高潮。
義和團原名義和拳,基本群眾是貧苦農民,手工業者,城市貧民,小商販和水陸運輸工人等,其中農民是主體。
義和團在北京城內公開活動後,執刀遊行,張貼文告,堅決反對帝國主義的侵略,他們英勇頑強的抗擊了八國聯軍的戰爭,沉重的打擊了帝國主義的侵略勢力。
1860年6月10日英、俄、日、法、德、美、意、奧八國侵略軍2000多人,由英國海軍司令西摩爾率領,從大沽經天津向北京進犯,,八國聯軍侵略中國的戰爭開始了。6月11日侵略軍到落伐車站,附近義和團突然從四面八方打擊敵人,展開白刃戰,打得敵人不知所措,8月14日北京城被攻陷,那拉氏和王公大臣逃離北京。(慈禧太後又叫那拉氏,一貫驕奢謠扶,揮霍無度,不顧國家民族安危,她曾挪用海軍建設(洋務)款項為她六十大壽建造了一座皇宮花園——頤和園,仿造杭州西湖,山清水秀,名畫長廊,十分豪華,結果北洋水師設備簡陋,甲午海戰,全軍覆沒,這實際是慈禧太後,禍國殃民,醜名千年,而頤和園正是她喪權辱國的有力罪證。)
她在逃往西安的路上大罵義和團是匪,下令清軍斬殺不留,為了「效忠」帝國主義,還無恥的請求八國聯軍助剿義和團,八國聯軍攻佔北京後,在侵略頭目瓦德西的慫恿下,隨便殺人放火,侮辱婦女,搶劫財物,無惡不作,從天津到北京沿運河兩岸,很多城鎮變廢墟,北京圖書文物,國寶奇珍,包括「永樂大典」三百多冊都遭洗卻,充分暴露了帝國主義的冗惡本質。八國聯軍總司令瓦德西(德國人)和中國妓女賽金花在一起鬼混,但賽金花卻有一點中國人的良心,她暗中保護了義和團,通風報信給人民群眾免遭聯軍的殺害。
後來有人把這段故事寫成劇本叫「孽海花」在三十年代准備拍電影,江青那時僅僅是一個二、三流演員,她要當賽金花的主角,而導演和製片商想安排另一位演員主演,結果鬧得無法開交,此片並未拍戲。
⑵ 初二,歷史課前演講,講一個歷史小故事,不要太長,幾分鍾就好了。
《陳平忍辱苦讀書》
陳平西漢名相,少時家貧,與哥哥相依為命,為了秉承父命,光耀門庭,不事生產,閉門讀書,卻為大嫂所不容,為了消弭兄嫂的矛盾,面對一再羞辱,隱忍不發,隨著大嫂的變本加厲,終於忍無可忍,出走離家,欲浪跡天涯,被哥哥追回後,又不計前嫌,阻兄休嫂,在當地傳為美談。終有一老著,慕名前來,免費收徒授課,學成後,輔佐劉邦,成就了一番霸業。
《陸羽棄佛從文》
唐朝著名學者陸羽,從小是個孤兒,被智積禪師撫養長大。陸羽雖身在廟中,卻不願終日誦經念佛,而是喜歡吟讀詩書。陸羽執意下山求學,遭到了禪師的反對。禪師為了給陸羽出難題,同時也是為了更好地教育他,便叫他學習沖茶。在鑽研茶藝的過程中,陸羽碰到了一位好心的老婆婆,不僅學會了復雜的沖茶的技巧,更學會了不少讀書和做人的道理。當陸羽最終將一杯熱氣騰騰的苦丁茶端到禪師面前時,禪師終於答應了他下山讀書的要求。後來,陸羽撰寫了廣為流傳的《茶經》,把祖國的茶藝文化發揚光大!
《少年包拯學斷案》
包拯包青天,自幼聰穎,勤學好問,尤喜推理斷案,其家父與知縣交往密切,包拯從小耳濡目染,學會了不少的斷案知識,尤其在焚廟殺僧一案中,包拯根據現場的蛛絲馬跡,剝繭抽絲,排查出犯罪嫌疑人後,又假扮閻王,審清事實真相,協助知縣緝拿兇手,為民除害。他努力學習律法刑理知識,為長大以後斷案如神,為民伸冤,打下了深厚的知識基礎。
《萬斯同閉門苦讀》
清朝初期的著名學者、史學家萬斯同參與編撰了我國重要史書《二十四史》。但萬斯同小的時候也是一個頑皮的孩子。萬斯同由於貪玩,在賓客們面前丟了面子,從而遭到了賓客們的批評。萬斯同惱怒之下,掀翻了賓客們的桌子,被父親關到了書屋裡。萬斯同從生氣、厭惡讀書,到閉門思過,並從《茶經》中受到啟發,開始用心讀書。轉眼一年多過去了,萬斯同在書屋中讀了很多書,父親原諒了兒子,而萬斯同也明白了父親的良苦用心。萬斯同經過長期的勤學苦讀,終於成為一位通曉歷史遍覽群書的著名學者,並參與了《二十四史》之《明史》的編修工作。
《唐伯虎潛心學畫》
唐伯虎是明朝著名的畫家和文學家,小的時候在畫畫方面顯示了超人的才華。唐伯虎拜師,拜在大畫家沈周門下,學習自然更加刻苦勤奮,掌握繪畫技藝很快,深受沈周的稱贊。不料,由於沈周的稱贊,這次使一向謙虛的唐伯虎也漸漸地產生了自滿的情緒,沈周看在眼中,記在心裡,一次吃飯,沈周讓唐伯虎去開窗戶,唐伯虎發現自己手下的窗戶竟是老師沈周的一幅畫,唐伯虎非常慚愧,從此潛心學畫。
《文天祥少年正氣》
南宋末年著名的民族英雄文天祥少年時生活困苦,在好心人的幫助下才有機會讀書。一次,文天祥被有錢的同學誤會是小偷,他據理力爭,不許別人踐踏自己的尊嚴,終於證明了自己的清白,而且通過這件事,更加樹立了文天祥金榜題名的志向。
《葉天士拜師謙學》
葉天士自恃醫術高明,看不起同行薛雪。有一次,葉天士的母親病了,他束手無策,多虧薛雪不計前嫌,治好了他母親的病。從此,葉天士明白了天外有天,人上有人的道理。於是他尋訪天下名醫,虛心求教,終於成了真正的江南第一名醫。
《楊祿禪陳家溝學藝》
楊祿禪受到鄉里惡霸的欺負,他不甘心受辱。一個人離開了家,到陳家溝拜師學藝。拳師陳長興從不把拳法傳外人,楊祿禪也不例外。不過,楊祿禪的執著精神終於感動了陳長興,終於學到了拳法,懲治了惡霸,也開創了楊式太極拳。
《王獻之依缸習字》
王獻之,字子敬,是東晉大書法家書——聖王羲之的第七個兒子。他自己也是東晉著名的書法家。王獻之三四歲的時候,母親就教他背詩誦詩,到五六歲的時候,就能夠出口成章,順口吟出幾句詩來。和他的哥哥王凝之相比,越發顯得機警聰敏,而且還特別喜歡習字。王獻之家有一隻大水缸,本片的故事,正與這個大水缸密不可分!
《柳公權戒驕成名》
柳公權從小就顯示出在書法方面的過人天賦,他寫的字遠近聞名。他也因此有些驕傲。不過,有一天他遇到了一個沒有手的老人,竟然發現老人用腳寫的字比用他手寫的還好。從此,他時時把「戒驕」記在心中,勤奮練字,虛心學習,終於成為一代書法大家。
《匡衡鑿壁偷光》
西漢時期,有一個特別有學問的人,叫匡衡,匡衡小的時候家境貧寒,為了讀書,他鑿通了鄰居文不識家的牆,借著偷來一縷燭光讀書,終於感動了鄰居文不識,在大家的幫助下,小匡衡學有所成。在漢元帝的時候,由大司馬、車騎將軍史高推薦,匡衡被封郎中,遷博士。
《屈原洞中苦讀》
這個故事講述了,屈原小時侯不顧長輩的反對,不論刮風下雨,天寒地凍,躲到山洞裡偷讀《詩經》。經過整整三年,他熟讀了《詩經》305篇,從這些民歌民謠中吸收了豐富的營養,終於成為一位偉大詩人。
《王十朋苦學書法》
王十朋從小聰穎過人,文思敏捷,可是書法卻不如人意。於是,他痛下決心,一定要練好書法。終於,寶印叔叔的指點下,他終於悟到了書法真諦,成為一名大書法家和文學家。
《王羲之吃墨》
被後人稱為「書聖」的王羲之,小的時候是一個呆頭呆腦的孩子,每天都帶著自己心愛的小鵝悠悠逛逛。王羲之每天刻苦練字,卻被老師衛夫人稱作是死字,王羲之很是苦惱,在小鵝的啟發下,王羲之在書房寫成了金光燦燦的「之」字,但卻誤將饅頭沾墨汁吃到了嘴裡,留下了王羲之吃墨的故事。
《范仲淹斷齏劃粥》
范仲淹從小家境貧寒,為了讀書,他省吃儉用。終於,他的勤奮好學感動了寺院長老,長老送他到南都學舍學習。范仲淹依然堅持簡朴的生活習慣,不接受富家子弟的饋贈,以磨礪自己的意志。經過刻苦攻讀,他終於成為了偉大的文學家。
司馬光是個貪玩貪睡的孩子,為此他沒少受先生的責罰和同伴的嘲笑,在先生的諄諄教誨下,他決心改掉貪睡的壞毛病,為了早早起床,他睡覺前喝了滿滿一肚子水,結果早上沒有被憋醒,卻尿了床,於是聰明的司馬光用園木頭作了一個警枕,早上一翻身,頭滑落在床板上,自然驚醒,從此他天天早早地起床讀書,堅持不懈,終於成為了一個學識淵博的,寫出了《資治通鑒》的大文豪。
《諸葛亮喂雞》
諸葛亮,字孔明,東漢三國時期徐州琅琊郡陽都縣人,是我國歷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和軍事家。如果你看過《三國演義》,肯定不會忘記諸葛亮。至今,諸葛亮的智慧一直被後人所傳頌,許多人甚至把他當作了智慧的化身。可是你知道嗎,在諸葛亮的小時候,為了上學,發生過一些故事,好玩極了!
《岳飛學藝》
民族英雄岳飛生逢亂世,自幼家貧,在鄉鄰的資助下,拜陝西名師周桐習武學藝,期間,目睹山河破碎,百姓流離失所,萌發了學藝報國的志向,克服了驕傲自滿的情緒。寒暑冬夏,苦練不綴,在名師周桐的悉心指導下,終於練成了岳家搶,並率領王貴,湯顯等夥伴,加入到了抗金救國的愛國洪流中。
《厲歸真學畫虎》
五代畫虎名家歷歸真從小喜歡畫畫,尤其喜歡畫虎,但是由於沒有見過真的老虎,總把老虎畫成病貓,於是他決心進入深山老林,探訪真的老虎,經歷了千辛萬苦,在獵戶伯伯的幫助下,終於見到了真的老虎,通過大量的寫生臨摹,其的畫虎技法突飛猛進,筆下的老虎栩栩如生,幾可亂真。從此以後,他又用大半生的時間游歷了許多名山大川,見識了更多的飛禽猛獸,終於成為一代繪畫大師。
《沈括上山看桃花》
「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當讀到這句詩時,沈括的的眉頭凝成了一個結,「為什麼我們這里花都開敗了,山上的桃花才開始盛開呢?」,為了解開這個謎團,沈括約了幾個小夥伴上山實地考察一番,四月的山上,咋暖還寒,涼風襲來,凍得人瑟瑟發抖,沈括矛茅塞頓開,原來山上的溫度比山下要低很多,因此花季才來得比山下來得晚呀。憑借著這種求索精神和實證方法,長大以後的沈括寫出了《夢溪筆談》。
《徐霞客志在天下》
有一天,江邊發生了一件怪事,很多人在打撈落水的石獅,卻怎麼也找不著。這時,一個叫徐霞客的小孩說,只要溯江而上,就能找到石獅。果然石獅找到了,大家都贊譽這個聰穎的小孩。原來他就是長大後成為偉大地理學家、旅行家的徐霞客。
《皇甫謐浪子回頭》
皇甫謐,魏、晉年間人,是西晉著名的學者和醫學家。皇甫謐小的時候玩劣異常,被村子裡的人稱為小霸王,一次,他將同窗受氣包家的棗樹的樹皮鏟掉,使得棗樹枯萎,全村人看到他,都不理他了,在嬸嬸的教育下,皇甫謐終於浪子回頭,成為了一個有用的人。《司馬光警枕勵志》陳平西漢名相,少時家貧,與哥哥相依為命,為了秉承父命,光耀門庭,不事生產,閉門讀書,卻為大嫂所不容,為了消弭兄嫂的矛盾,面對一再羞辱,隱忍不發,隨著大嫂的變本加厲,終於忍無可忍,出走離家,欲浪跡天涯,被哥哥追回後,又不計前嫌,阻兄休嫂,在當地傳為美談。終有一老著,慕名前來,免費收徒授課,學成後,輔佐劉邦,成就了一番霸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