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歷物理化 » 歷史上的武則天

歷史上的武則天

發布時間: 2020-11-21 16:00:15

歷史上對於武則天評價是怎樣的

武則天從唐太宗時期入宮至稱帝執政,經歷無數起伏。歷史上對於她的評價更是有褒有貶。

研讀史書,我們會發現,武則天有著心狠手辣的強硬個性,無論是殺女毒子還是殘害異己,都從不手軟。在其統治的初期,曾任用酷吏,以鞏固其統治地位。直至萬歲通天二年(697),才結束了酷吏政治。武則天晚年時,豢養了一批男寵。其中張易之、張昌宗兄弟在武帝暮年,老病纏身、久不上朝,對朝政的控制力下降之時,成為了武帝的耳目,並開始插手朝政,陷害忠良,阻礙武帝回歸李唐、傳位太子,引起了政局的復雜化,致使武則天母子交惡、君臣關系緊張。

武則天的眾多行為做法,都有違封建禮數和倫理道義,不僅令當時的世人所咋舌,也令後世眾人所唾棄。

當然我們不能夠否認的是,從政治上講,武則天對社會的穩定和發展作出了極大的貢獻。在武則天被立為後時,幫助唐高宗鏟除了朝中握權的重臣,使集權統治得以實現。後提出並推行建言十二事,「勸農桑,薄賦役」。稱帝後又編撰了《兆人本業記》頒發到州縣,作為州縣官勸農的參考。武則天還十分重視地方吏治,執政時加強了對地主官吏的監察。因此,武則天統治時期,社會是相當安定的,農業、手工業和商業都有了長足的發展,人口更是快速增加。

武則天死後,立了一塊「無字碑」,有人認為她是想藉此誇耀自己功高德大非文字所能表述;也有人認為武則天立「無字碑」是因自知罪孽重大,無顏自訴其功。當然更多的人則支持另外一種說法:武則天立「無字碑」實乃聰明之舉,她是想留功過是非於後人去評論。

乾陵無字碑

㈡ 武則天在歷史上的成就有哪些

1、政治較清明

這主要表現在武則天提倡科學,能夠破格用人。在她統治時期進一步發展了科學制,創立了殿試和武舉。並下令九品以上民吏及百年自舉。武則天通過科舉、自舉和別人推薦,選拔了一批傑出的人才,成為武周政權的中流砥柱,如狄仁傑、姚崇、宋璟,後來成為開元時期的賢相。唐中期的宰相陸贊揚武則天善於用人,賞罰分明。北宋史學家司馬光亦認為,武則天「政由己出,明察善斷」。因而那種認為武則天重用酷吏、外戚、男寵,政治上一片黑暗的觀點,是值得商榷。

2、經濟有發展

武則天重視農業生產。認為「建國之本,必在於農」,「家足人足,則國自安」。命人撰成農書《兆人本業記》,頒行天下。她繼續推行均田制。在邊遠地區實行軍事性屯田、營田,成效顯著。重視和提倡興修水利,在獨掌政權的二十一年裡,地方水利工程有19項。還以境內農田好壞作為獎懲地主官吏的標准。武則天的這些措施,促進了農業生產的發展。其一,國家倉庫里儲滿了糧食;其二,地方儲糧亦很豐富;其三,戶口顯著增加。
武則天時代的手工業也在發展。主要表現在采礦業、鑄造業和紡織業上。農業、手工業的發展,又促進了商業的繁榮。主要表現在「市」的增加或城市貿易的發達。武周時期的交業事業,亦相應發達。(以上詳見拙作《武則天統治時期的社會經濟》,收入《武則天與洛陽》,三秦出版社1988年版

㈢ 歷史上的武則天是一個怎樣的人

㈣ 歷史上的 武則天長的 是 什麼樣啊

㈤ 歷史上的武則天的介紹是什麼

對歷史人物的評價應一分為二。

武則天其功:

1、政治較清明

這主要表現在武則天提倡科學,能夠破格用人。在她統治時期進一步發展了科學制,創立了殿試和武舉。並下令九品以上民吏及百年自舉。武則天通過科舉、自舉和別人推薦,選拔了一批傑出的人才,成為武周政權的中流砥柱,如狄仁傑、姚崇、宋璟,後來成為開元時期的賢相。唐中期的宰相陸贊揚武則天善於用人,賞罰分明。北宋史學家司馬光亦認為,武則天「政由己出,明察善斷」。因而那種認為武則天重用酷吏、外戚、男寵,政治上一片黑暗的觀點,是值得商榷。

2、經濟有發展

武則天重視農業生產。認為「建國之本,必在於農」,「家足人足,則國自安」。命人撰成農書《兆人本業記》,頒行天下。她繼續推行均田制。在邊遠地區實行軍事性屯田、營田,成效顯著。重視和提倡興修水利,在獨掌政權的二十一年裡,地方水利工程有19項。還以境內農田好壞作為獎懲地主官吏的標准。武則天的這些措施,促進了農業生產的發展。其一,國家倉庫里儲滿了糧食;其二,地方儲糧亦很豐富;其三,戶口顯著增加。
武則天時代的手工業也在發展。主要表現在采礦業、鑄造業和紡織業上。農業、手工業的發展,又促進了商業的繁榮。主要表現在「市」的增加或城市貿易的發達。武周時期的交業事業,亦相應發達。(以上詳見拙作《武則天統治時期的社會經濟》,收入《武則天與洛陽》,三秦出版社1988年版)

3、國力很強盛

中國自秦漢以來,就是一個統一的、多民族的國家。統一是歷史的主流,各民族的共同願望。因此,衡量和評價任何一個帝王的好壞、是非功過,都要看其如何處理各民族的關系,能否維護國家的版圖和主權。武則天執政的時代,繼承了唐太宗的民族懷柔政策和「降則撫之,叛則討之」的策略,對吐蕃、契丹、突劂等族貴族的侵擾和叛亂,採取了堅決抵抗、討伐的態度,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主要表現在,長壽元年(692),武則天批准西州都督唐休璟收復「安西四鎮」的請求,並慧眼識英雄,在眾多的將領中擢拔王孝傑為全軍主帥、武威軍總管,率軍大破吐蕃,一舉收復「安西四鎮」(龜茲、於闐、疏勤、碎葉),置安西都護府於龜茲,派兵鎮守,加強了對西域的統治。長安二年(702)十二月,武則天又在庭州設置北庭大都護府(故城在今新疆吉木薩爾縣),與安西大都護府分別管轄天山南北兩路,維護了國家主權和版圖完整,促進了中外經濟、文化的交流,增進了與中亞人民的友誼。

4、文化已發達

武則天在位時裁文史,光耀文史。重視古建築的修建,較著名的有長安大雁塔、松山少林寺、洛陽龍門石窟和乾陵。兼容三教,使其發展。武則天本人遵儒、寵道、信佛,她派人把三教之精華江為一本《三教諸英》。發展科舉,提高官僚隊伍的文化素質,開放殿試,增加制舉次數和常舉難度。

武則天其過:

1.為了鞏固自己的統治,武則天重用了各種各樣人才。剛開始時,她提倡告密,擢用索元禮、周興、來俊臣等酷吏,濫殺了許多無辜,招致群情激憤。武則天便反過來殺酷吏「以雪蒼生之憤」,實際上酷吏們都是秉承她的命令行事的。表面上看來,這是耍弄權術的把戲,不值得贊賞。但是要承認,當時所殺的多是李唐宗室貴戚、舊朝元勛大臣,這在客觀上削弱了已經腐朽的士族勢力。可是,為了維護自己的權勢和地位,武則天又有殘暴的一面。她不惜殺害一代忠臣長孫無忌,用毒酒殺死長子李弘;貶黜著名書法家褚遂良以及次子李賢、三子李顯、四子李旦等。她對於膽敢違抗自己的朝中重臣來濟、韓瑗、柳弼等,一概嚴懲不貸;對於王皇後、蕭淑妃這樣的「姐妹」輩,先是誣告上許多罪名,再讓她們受盡非人的折磨,最後置之於死地,連她們的女兒也不放過。因此,要說武則天是個暴君,也有一定的根據。

2.歷史上對她貶斥最多的是,她曾擁有幾個男寵,這便成為她千古難泯的丑聞,成為文人墨客顛來倒去的話題,以至於連同她創造的卓著政治業績也隨之淹沒了。武則天寵幸的人主要有薛懷義、沈南蓼及張易之、張昌宗等。

總的來說,武則天不僅是一位傑出的女政治家,而且是一位傑出的女軍事戰略家。「政啟開元,治宏貞觀」,她在各方面都發展了貞觀之治,並為開元盛世奠定了基礎。當然,武則天在政治上也有黑暗面,經濟上也有過財政困難時期等等。但比起她的歷史功績,這些畢竟是第二位的。還應該指出當時經濟有發展、國力很強盛,都不是武則天個人的功勞。由於均田制的推選和科舉制的勃興,使世襲貴族勢力迅速衰落,中小地主階層急劇崛起,大批文人學士昂然躋身政壇,這種歷史趨勢把武則天推上了女皇寶座。武則天順應了歷史時代,又對中國歷史的發展起了促進作用。

㈥ 正史上的武則天是個什麼樣的人物

武則天,並州文水(今山西文水東)人,唐高宗李治的皇後,中宗李顯、睿宗李旦之母,中宗去世後,武則天相繼廢掉兩個兒子中宗和睿宗,自己做了皇帝,改國號為「周」,他是我國歷史上第一也是唯一的女皇帝。武則天統治的前期,重用酷吏,嚴厲打擊反對他的元老重臣,勛貴舊族,就此打破大族控制政局,壟斷高官的局面。定都洛陽。690—705年在位。名曌(zhào),世人據其封號稱之為武則天。性巧慧,多權術。唐朝開國功勛武士彟(huò)的次女,生母楊氏是武士彟的續妻,隴右大士族、隋朝宰相、遂寧公楊達之女。

武則天是唐太宗李世民的才人,唐高宗李治的皇後。太宗稱其為「媚娘」。她在協助高宗處理軍國大事,佐持朝政三十年後,親登帝位,自稱聖神皇帝,廢唐祚於一旦,改國號為周,成為中國歷史上空前絕後的唯一女皇。從她參與朝政,自稱皇帝,到病移上陽宮,前後執政近半個世紀,上承「貞觀之治」,下啟「開元盛世」,史稱「貞觀遺風」歷史功績,昭昭於世。誠如宋慶齡對她的誠懇評價:武則天是「封建時代傑出的女政治家」。

武則天出生在唐初新貴顯宦之家,顯赫的權勢,豪奢的生活,滋養了她無限量的權力欲。然而,初唐極重士族的門閥之風盛行,而武氏庶族的門第,低微的出身,又使她飽受流俗的輕視,而不甘埋沒。這一特殊的境遇與遭際,強烈地刺激著青年時代的武則天,陶冶了她狂妄地去追逐和攫取最高權力,以達唯我是從的慾望,和以冷酷而不擇手段地去報復一切的心理。這一點在她以後從政乃至於「南面稱孤」的一系列政治斗爭中,表現的尤為突出,成為她一生功過參差的修養。品德、性格和心理根源。

則天自幼聰慧敏俐,極善表達,膽識超人。父親深感她是可造人才,遂教她讀書識字,使她通曉世理。史載,則天十三、四歲時,已是博覽群書,博聞強記,詩詞歌賦也都奠定了一定基礎,而且長於書法,字態卓犖不群。

貞觀十一年(637年),14歲的武氏以長相俊美,入選宮中,受封「才人」。入宮之後,武氏行事干練,善解人意,再加上姿色嬌艷,頗得太宗歡心,遂賜號「媚娘」。但相同時期徐賢妃聰慧過人,武氏失寵,一直在最低才人檔次徘徊,後結識李治。
貞觀二十三年(649年),太宗死去,則天與所有嬪妃,發送長安感業寺削發為尼。太宗九子李治即位後,因早先與則天暗通款曲,對她極有興趣,遂經常往來於感業寺,並於兩三年後重召則天入官,晉封為「昭儀」。永徽六年(655年),極受高宗寵幸的武則天,在內宮的斗爭中穩操勝券,並日促高宗立己為後。然而,在封建社會中,皇後的廢立乃國之大事,須與重臣們商定。當高宗把廢皇後王氏,立則天為皇後的打算向諸遂良、長孫無忌等忠貞重臣說明後,立即遭到強烈的反對。他們認為武氏出身卑微,不宜為後,且太宗崩時,曾言「佳兒佳婦」,不應廢王皇後。但是,高宗的主張也得到武則天的同謀許敬忠以及李義府、等一些朝中奸佞的支持。後武則天親自殺死自己的女兒,嫁禍王皇後,迫使高宗終於在這年的十月斷然頒詔,廢皇後王氏,正式冊立則天為皇後,冊立皇後後,武則天歹毒至極,將王皇後,蕭淑妃手腳砍斷,醉骨。

則天登上皇後寶座後,機智精明,「通文史,多權謀」的長處,得到長足的發揮和發展,使高宗對她寵愛之餘,別眼相看。她亦利用皇後的身份,皇上對己的寵愛,積極參與朝政,「百司奏事,時時令後決之」。從永徽六年(655年)到顯慶四年(659年)的五年時間里,她廣弄冤案,天下森森,大量清除政敵,貶尚書右僕射諸遂良,使其郁悶而死;黜同中書門下長孫無忌,逼其自縊;罷免朝中諸遂良、長孫元忌的支持者,鞏固和擴大了自己的影響和權力,掃除了她參政道路上的障礙,貞觀遺風之稱的永徽之治結束。

顯慶五年(660年),高宗李治因患鳳眩,目不能視,遂下詔委託武後協理政事。自此,則天從參政步人執政,「黜陟生殺,決於其口,天子拱手而已」,人雖在幕後,卻遙控了朝廷實權。後來,高宗後悔,圖謀收回大權,並密令中書侍郎上官儀草詔廢後。豈知機事不密,「謀泄不果」,武後手辣心狠,先下手為強,立將上官儀處死。高宗之舉,功虧一簣,反使武後更為警覺。
武則天為了掃清自己最後障礙,先殺長子,後謀殺次子,廢三子,軟禁四子。

高宗雖厭其獨行獨斷,許多國家大事又不能不倚重她。這樣,就使武後逐漸從幕後走向前台,竟與高宗同臨紫宸殿,一起接受群臣朝拜。上元元年(674年),高宗號天皇,皇後號天後,天下人謂之「二聖」。自此,高宗形同虛設,唐朝權柄,盡在武後則天掌握之中。

從上元元年(674年),則天以「天後」之尊開始執政,至天授元年(690年)正式稱帝的16年中,武氏為當皇帝做了大量的長時間的准備,採取了多種有力有效的措施。首先,在王位的繼承上,高宗想禪位於長子李弘。武後則不念母子之情,將李弘毒死,立次子李賢為太子。李賢被高宗委以臨國之任,處理政務頗為精幹,武後則廢李賢為庶人,立三子李顯為太子。弘道元年(683年),高宗卒,中宗李顯剛剛繼位,武後則以皇太後名義臨朝稱制。一年後便廢掉中宗,改封廬陵王,立四子李旦為帝,是睿宗。李顯、李旦都是昏庸無能之輩,在皇帝位上也是傀儡,處處受制於武後。

其次,是修改《氏族志》為《姓氏錄》,原來連《氏族志》都不能列入的武氏,在《姓氏錄》中,卻定為姓氏的第一等,這並沒有改變門閥觀念,只是武則天為了提高武的地位的一個表現。

再次,是變更官名,改東都洛陽為神都,為自己登位稱帝,建立新秩序,邁出重要的一步。向舉國表示自己大位一統至高無上的權力。武後的這些新政措施,很快遭到皇族李氏和許多士族官僚的反對。柳州刺史,唐初元勛徐世績之後徐敬業,召十數萬兵馬率先於揚州發難,名著一時的《討武曌檄》,遍撒域中。宗室琅玡王李沖在博州,越王李貞在豫州也相繼反武,舉兵討伐。則天武後對此毫不手軟,堅決鎮壓,在她的直接指揮下,這些叛亂很快平息,徐敬業、李沖、李貞等主要發難者,或死於戰場,或被捕殺,無一倖免。

恐怖的斬殺,廣泛的株連,充分地暴露出武後的冷酷果斷。

公元69O年,武則天認為親臨帝位的條件成熟,先借佛僧法明之口,廣造輿論:「武後為彌勒佛轉生,當代唐為天子。」接著又一手導演了,以唐睿宗為首的六萬臣民上表勸進,請改國號的壯舉。至此,水到渠成,則天武後在「上尊天示」、「順從眾議」的「萬歲」聲中,登臨大寶,實現了夢寐以求的夙願,改唐為「周」,自號「聖神皇帝」。這年,她已是67歲的高齡。

如果說,武則天在稱帝前三十餘年參政執政的政治生涯中,已顯示出驚人的政治謀略和手段。那麼,在稱帝之後的十餘年中,則更充分地顯示了她在用人、處事、治國等各個方面傑出的政治才能和政治家的氣魄。

則天稱帝後,更重視人才的選拔和使用。她認為「九域之廣,豈一人之強化,必佇才能,共成羽翼」。凡能「安邦國」、「定邊疆」的人才,她不計門第,不拘資格,一律量才使用。為了廣攬人才,她發展和完善了隋以來的科舉制度,放手招賢,允許自舉為官、試官,並設立員外官。此外,她還首創了殿試和武舉制度,為更多更廣地發現人才,搜羅人才創造了有利的條件。比如,中唐名將郭子儀,就是「自武舉異等出」。這樣,在她施政的年代裡,始終有一批「文似仁傑」,「武類休武」的能臣干將為其效命,有力地維護著武周的政權。

對於農業生產,則天也非常重視。她說:「建國之本,必在務農」,「務農則田墾,田墾則粟多,粟多則人富」。她規定,能使「田疇墾辟,家有餘糧」的地方官升任;「為政苛濫,戶口流移」的「輕者貶官,甚至非時解替」。這樣,在她執政的年代裡,農業和手工業都得到較大的發展。人口不斷增加。據當時統計,永徽時全國戶數為38O萬戶,到則天臨終的神龍元年,漸增為615萬戶,幾乎增長一倍。僅此一點即可看出這一時期的農業經濟發展情況。

在抗擊外來入侵,保護邊境安寧,改善相鄰各國的關系方面,則天施政時期也做了很多努力。對吐蕃貴族的入侵和騷擾,則天給予堅決的抵禦和反擊。長壽二年(692年)她派大將王孝傑擊敗吐蕃,收復安西四鎮,復置安西都護府於龜茲。之後,又在庭州設置北庭都護府,鞏固西北邊防,打通了一度中斷的通向中亞地區的「絲綢之路」。在她施政的年代裡,堅持邊軍屯田的政策。天授年間,婁師德檢校豐州都督「屯田積谷數百萬,兵以饒給」。大足元年(701年),郭元振任涼州都督,堅持屯田五年,「軍糧可支數十年」。武氏的這種大范圍的長期屯田。對邊區開發、減輕人民轉輸之勞,以及鞏固邊防都有著積極的作用。

當然,在武曌掌權近半個世紀的較長時期內,也有很多過失。她重用酷吏,獎勵告密。使不少污吏橫行一時。他們刑訊逼供,濫殺無辜,誣陷於人,使不少文臣武將蒙受不白之冤。雖然對武周政權的鞏固起過一些作用,但是,搞的統治集團內部矛盾激化,人人自危,必然影響國家的治理和生產的發展。她放手選宮,使官僚集團急劇。增大,官僚機構膨脹,必然要加重人民的負擔。她晚年好大喜功,生活奢靡,耗費大量財資和勞力。這都不同程度影響和延緩了生產力的發展。不過,這些錯誤和過失,畢竟是武則天政治生涯中的支流。她作為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能夠排除萬難,在統治長達半個世紀的年代,形成強有力的中央集權,社會安定,經濟發展,上承「貞觀之治」,下啟「開元盛世」,革除時弊,發展生產,完善科舉,破除門閥觀念,不拘一格任用賢才,順應歷史潮流,大刀闊斧改革的歷史功績相比,功過參半。她的歷史功過,恰如她給自己立下的那塊「無字碑」一樣,只能由歷史去作出評論和判斷。

705年,宰相張柬之乘武則天年老病危,擁立中宗復位,尊武氏為「則天大聖皇帝」。同年冬,武氏死,享年82歲,遺詔「去帝號,稱則天大聖皇後。」李白把武則天列為唐朝「七聖」之一。

據林語堂先生《武則天正傳》,武則天一生共謀殺了九十三人(不包括其受到株連的親屬)。其中她自己的親人二十三人,唐宗室三十四人,朝廷大臣三十六人(不包括其走狗)。這裡面有多少是該死的,有多少是冤案;有多少確為武則天所害,有多少是別人對武則天的誣陷,這筆賬,只好留給歷史學家慢慢去算了
歷代名人評價:



宋代洪邁《容齋隨筆》:「漢之武帝、唐之武後,不可謂不明」。



清代趙翼:「女中英主」。



趙翼評價武則天私生活:「人主富有四海,妃嬪動千百,後既為女王,而所寵幸不過數人,固亦未足深怪,故後初不以為諱,而且不必諱也」。



岑仲勉:「武後任事率性,好惡無定,終其臨朝之日,計曾任宰相七十三人」。



郭沫若:「政啟開元治宏貞觀,芳流劍閣光被利州」。



宋慶齡:「武則天是封建時代傑出的女政治家。但就家庭角色而言,不難看出武則天也是個好妻子」。



毛澤東:「武則天確實是個治國之才,她既有容人之量,又有識人之智,還有用人之術。她提拔過不少人,也殺了不少人。剛剛提拔又殺了的也不少

㈦ 歷史上的武則天到底是什麼樣的一個人

優點:

對於武則天,從唐代開始,歷來有各種不同的評價,角度也各不相同。唐代前期,由於所有的皇帝都是她的直系子孫,並且儒家正統觀念還沒完全占據統治地位,所以當時對武則天的評價相對比較積極正面。但隨著時間的推移,特別是司馬光所主編之《資治通鑒》,對武氏嚴厲批判。到了南宋期間,程朱理學在中國思想上占據了主導地位,輕女的輿論決定了對武則天的評價。譬如明末清初的時候,著名的思想家王夫之,就曾評價武則天「鬼神之所不容,臣民之所共怨」。

惟不可否認的是,武後善治國、重視延攬人才,首創科舉考試的「殿試」制度,而且知人善任,能重用狄仁傑、張柬之、桓彥范、敬暉、姚崇等中興名臣。國家在武則天主政期間,政策穩當、兵略妥善、文化復興、百姓富裕,故有「貞觀遺風」的美譽,亦為其孫唐玄宗的開元之治打下了長治久安的基礎,武則天對歷史做出過巨大的貢獻。

缺點:

武則天也有不少負面評價,其主政初期,由於大興告密之風,重用酷吏周興、來俊臣等,加上後世史學家不齒於她違反傳統的禮教,身為女子,竟然擁有不少男性嬪妃(稱為「男寵」),也公開與多名男性歡好,不以為恥,所以史書內都對她的所作所為大加鞭韃,直斥其陰險、殘忍、善弄權術,與中宗時韋後之專政,合稱為武韋之亂。

㈧ 歷史上的武則天

武則天是中國歷史上的一個皇帝,歷史上也只有一個武則天。可是千百年來,人們對她的評價盡管有贊嘆,可總離不開貶責。但以愚之見,那些貶責很多都是無中生有,強加之罪。

人們總說武則天是個熱衷與權利的女人,為了權力不擇手段,是個野心勃勃的陰謀家,這句話只說對了一半。武則天14歲入宮,正值青春年華,美麗聰慧,卻得不到太宗的寵愛,屈膝當了10多年才人,太宗死後,又被遣送到感業寺當了5年的尼姑,她怎能不感嘆上天的不公?所幸的是,在當才人時她認識了李治,並使這個未來的帝皇對
她死心踏地,在登基後把她從感業寺接了出來,立為昭儀。

武則天這樣聰慧的女人在等了李治多年後,怎甘心只當個昭儀?十幾年的宮廷生活,讓她深知後宮的殘酷,為了自保,更為了滿足她壓抑在心底十幾年的慾望,她必須取得皇後的位置。李治是個多情而又懦弱的男人,他對比他大幾歲的武則天幾乎是言聽計從。從感業寺出來僅一年,她就擠走了王皇後,並由此開始了她的權力生涯。李治不但懦弱,而且根本不善於治國。當他發現武則天的才乾和魄力後,幾乎把所有的政務都交給了她,武則天也樂在其中---沒有幾個人會對權力說不!尤其是武則天這種有才能的女人,在那種封建的時代,更會捉住一切機會。

李治死後,武則天的「靠山」倒了,那些之前對她暗懷不滿,卻畏於李治的默許而不敢公然反抗的臣子必然有所動靜。武則天斷然不會讓權。這個被養大了胃口的的女人勇於挑戰封建陋俗,自己稱帝。這是武則天的前半生,不斷挑戰封建,不斷鞏固自己權力的時期。

稱帝後,武則天精圖勵治,善用人才,把整個國家管理得僅僅有條,不愧為一個英明的皇帝,。縱觀歷史,少有人比與其媲美。

然而人們在評價她時,總有意無意地忽略這些,而把目光放在其他地方,比如說她專制的管治和淫亂的私生活。須知,武則天再怎麼厲害,仍是個女人。在女人被極端壓抑的年代,她的稱帝實屬大逆不道,不管她把國家管理得如何,她仍是許多人的眼中釘。於是,她不得不採取高壓政策,以圖國家的安定,這實在是不得已的下下之策。

總之,武則天是個英勇有為的帝皇,一個敢做敢當的女人,是那個時代無與倫比的一道風景線。也許有人會質疑我,因為武則天曾親手掐死自己的女兒。關於這一點,我實在找不到什麼來替她辯護,我只能說也許宮廷里的殘酷生存競爭逼得她不得不如此,必經沒有哪個女人恨自己的女兒。再說,金無赤足,人無完人,誰沒有缺點呢?

熱點內容
專任教師是什麼意思 發布:2025-07-14 00:28:25 瀏覽:874
二年級語文第一單元測試題 發布:2025-07-13 23:48:29 瀏覽:271
湖裡區教師進修學校 發布:2025-07-13 23:20:30 瀏覽:530
給老師的101條建議 發布:2025-07-13 21:59:07 瀏覽:877
教師美文誦讀材料 發布:2025-07-13 20:46:09 瀏覽:211
2017數學高考答案解析 發布:2025-07-13 20:21:13 瀏覽:721
黃岡小狀元四年級上冊語文答案 發布:2025-07-13 18:50:35 瀏覽:24
告訴英語 發布:2025-07-13 18:39:33 瀏覽:202
南陵縣教育信息網 發布:2025-07-13 18:21:05 瀏覽:638
信息技術與英語教學 發布:2025-07-13 14:42:16 瀏覽:8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