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實驗探究題
㈠ 初二物理實驗探究題。例題及答案
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
當把蠟燭放在2倍焦距以外的位置,像在凸透鏡的另版一側,成倒立、縮小的像。像與權凸透鏡的距離在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間。
當把蠟燭放在2倍焦距的位置,像在凸透鏡的另一側,像的大小與物體大小相等。是倒立的,像與凸透鏡的距離也等於2倍焦距。
當把蠟燭放在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間的位置時,像在凸透鏡的另一側,成倒立放大的像,像與凸透鏡的距離大於2倍焦距。
當把蠟燭放在1倍焦距的位置時,光屏不成像。
當把蠟燭放在1倍焦距之內,光屏上不成像,像與蠟燭在凸透鏡同側,成正立、放大的像。
當把蠟燭放在大於凸透鏡焦距的位置時,物體成倒立的像。當物體從較遠處向透鏡靠近時像逐漸變大,像到透鏡的距離也逐漸變大。
當物體與透鏡的距離小於焦距時,物體成正立、放大的像。這個像光屏上得不到。
㈡ 初中中考物理實驗題都有哪些
1.給質量和體積算密度.但常與關於儀器使用.分析實驗結果(為什麼要取多組數據)的題一起出.2.易溶於水的固體算密度同上3.用浮力知識延伸出的題(把這道題仿網路上找)欣兒手頭上有完全相同的1元硬幣10枚,為了測出其中一枚硬幣的密度,她設計了一個小實驗.實驗器材有空金屬筒、量杯和水;主要的實驗步驟如下:A.將10枚硬幣全部放入水中,此時量杯中水面處刻度如圖所示;B.將10枚硬幣放入金屬筒中,讓金屬筒漂浮在量杯中,記下此時水面處的刻度值為53mL;C.將空金屬筒放入盛有適量水的量杯中,讓其漂浮,記下此時水面處的刻度值為22mL.(1)合理的實驗順序是CBA(只填字母序號)(2)由實驗可知硬幣的密度ρ=7.75×103kg/m3;(3)實驗中,欣兒運用了下列哪些實驗方法?BD(填字母序號).A.控制變數法B.轉換法C.類比法D.累積法.4.用浮力算密度:用稱重法算浮力(在空氣中用彈簧測力計測G在水中同理測G『則F=G-G')用溢出的水(溢水杯)稱重力算水的體積即V排(V物)或在量筒中看液面升高了多少算出體積即V排(V物)用公式算可能還有沒想起來的.想起來我再說此系營口市二十九中學九年十一agentc原創實驗探究題是從青優網摘錄QQ;752107433
㈢ 初二物理實驗探究題5-8個
圖發不上去,給個郵箱吧
1、 如圖所示,木塊A的長度是__________ 厘米。
2、 如圖,量筒中水的體積是__________ mL。
3、 所示溫度計讀數為___________℃。
4、 小華用圖的體溫計自測體溫,其體溫為________℃
5、如圖所示,彈簧測力計測量范圍是________,指針所示被測物重是________N.
6、滑動變阻器能夠改變接入電路中的電阻,但不能直接知道接入電路的電阻值.要想直接知道接入電路的電阻值,就要用____________,現將它接入某一電路後,如圖所示它的示數是______________Ω.
7、是一輛在公路上行駛的汽車中的速度表,目前指示的車速是____________ m/s。
8、圖中電流表的讀數為_________A,電壓表的讀數為_________V。
9、圖所示的電表是家庭電路中的 表,該表的 讀數為 kW•h。
10、用托盤天平測量一小鐵塊的質量,天平平衡時所用砝碼和游碼的位置如圖所示,則小鐵塊的質量是 g。
11、如圖在用光具座研究凸透鏡成像規律的實驗中:
(1)測量凸透鏡的焦距如圖所示,則該凸透鏡的焦距為 cm。(2)將蠟燭、凸透鏡、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點燃蠟燭後,調節燭焰、凸透鏡、光屏的中心大致在 上。(3)當燭焰距凸透鏡30cm時,移動光屏,可在光屏上得到一個清晰的倒立、 的實像。 就是利用這一成像規律工作的(填光學儀器)(4)他們依次將蠟燭、凸透鏡、光屏放置在光具座上,但無論怎樣移動蠟燭和光屏,在光屏上始終都沒能看到燭焰所成的像,原因可能是 。
12、在「觀察水的沸騰」實驗中,當水溫升到89℃時,小剛開始計時,每隔1min記錄一次水的溫度。然後,小剛根據實驗數據繪制了如下左圖所示的溫度隨時間變化的圖像。
(1)實驗中,某實驗小組觀察到水沸騰前和沸騰時水中氣泡的上升情況不同,如下右圖中a、b所示。則圖 是水在沸騰前的情況,圖 是水在沸騰時的情況。(2)由圖像可以看出,把水從91℃加熱到剛開始沸騰所需時間為________ min。(3)根據圖像可以推斷,如果在其它條件不變的情況下繼續對水加熱1min,則水的溫度是______℃。(4)實驗得到的結論與水在標准大氣壓下的沸點100℃有差異,其原因可能是: 。
13、小張同學在做「製作、研究電磁鐵」的實驗中,
猜想電磁鐵的磁性強弱應該與電流大小有關,還與線圈的匝數有關.為此他用鐵釘和漆包線繞製成匝數不同的甲、乙兩個電磁鐵,並找來了相關的實驗器材,如圖所示.請你將上右圖中器材連成一個電路,使該電路既能用來做探究磁性強弱與匝數多少有關,又能用來探究與電流大小有關的實驗.。
(1)研究磁性強弱跟線圈的匝數關系時,閉合開關S後,通過觀察比較
得出結論;
㈣ 怎樣做好初中物理實驗題
做好初中物理實驗題的方法有:
1、根據信息,分析總結結內論。解答這類實驗探究題容,一般都要應用控制變數法進行比較分析論證,弄清楚哪些是不變的量,哪些是變數而導致了所研究的量發生變化,從而得出正確的結論。注意寫結論時定要寫清楚結論的適用條件。
2、根據探究課題和猜想,設計實驗方案和記錄表格,解答這類實驗探究題,應根據實驗原理去分析確定實驗所需器材,進而確定實驗操作步驟,注意設計的方案要具有科學性。
3、根據探究課題,提出猜想,解答這一類實驗探究題,應根據探究課題,結合生活經驗和已有物理知識,進行大膽猜想。這樣才能使你的猜想有依據,並且對驗證猜想的方案有預見性。
4、根據探究課題,選擇器材,解答此類問題,從探究因素和已有知識出發,結合實驗原理去選擇器材。
5、對於實驗儀器和測量工具的使用。測量工具使用的共同點是:要求正確「調、放、看、讀、記」(測量工具中只有刻度尺的測量需要估讀)。
㈤ 初二物理實驗題20道題及答案(題型不重復)
我來幫你吧: 希望採納!
你的要求太苛刻了,很少有人給你發題,今天沒什麼事情,就幫你一次吧!
1、如圖所示,用尺子作樂器探究決定音調高低的因素,把鋼尺緊按 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邊,撥動鋼尺,聽它振動發出的聲音,同時注意鋼尺振動的快慢,改變鋼尺伸出桌邊的長度,再次撥動,使鋼尺每次的振動幅度大致相同。實驗發現: 尺 子伸出桌面的長度越長振動越
,發出聲音的音調越
;尺子伸出桌面的長度越短振動越
,發出聲音的音調越
。由此可得出結論:音調的高低與
有關。
㈥ 關於中考物理實驗題
做好初中物理實驗題的方法有:
1、根據信息,分析總結結論。解答這類實驗探究題專,一般都要應用控制變屬量法進行比較分析論證,弄清楚哪些是不變的量,哪些是變數而導致了所研究的量發生變化,從而得出正確的結論。注意寫結論時定要寫清楚結論的適用條件。
2、根據探究課題和猜想,設計實驗方案和記錄表格,解答這類實驗探究題,應根據實驗原理去分析確定實驗所需器材,進而確定實驗操作步驟,注意設計的方案要具有科學性。
3、根據探究課題,提出猜想,解答這一類實驗探究題,應根據探究課題,結合生活經驗和已有物理知識,進行大膽猜想。這樣才能使你的猜想有依據,並且對驗證猜想的方案有預見性。
4、根據探究課題,選擇器材,解答此類問題,從探究因素和已有知識出發,結合實驗原理去選擇器材。
5、對於實驗儀器和測量工具的使用。測量工具使用的共同點是:要求正確「調、放、看、讀、記」(測量工具中只有刻度尺的測量需要估讀)。
㈦ 初中物理實驗探究題的類型有哪些
沒太清楚你要問的是探究性實驗有哪些還是中考試題中探究類的實驗試題題型有哪些。只能都答了:
一、最新《義務教育物理課程標准》規定的學生必做的20個物理實驗項目如下。其中前面有「探究」兩個字的都是探究性實驗,其餘的屬於測量或測定性實驗。
1、用刻度尺測量長度、用表測量時間
2、用彈簧測力計測量力
3、用天平測量物體的質量
4、用常見溫度計測量溫度
5、用電流表測量電流
6、用電壓表測量電壓
7、測量物體運動的速度
8、測量水平運動物體所受的滑動摩擦力
9、測量固體和液體的密度
10、探究浮力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
11、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
12、探究水沸騰時溫度變化的特點
13、探究光的反射規律
14、探究平面鏡成像時像與物的關系
15、探究凸透鏡成像的規律
16、連接簡單的串聯電路和並聯電路
17、探究電流與電壓、電阻的關系
18、探究通電螺線管外部磁場的方向
19、探究導體在磁場中運動時產生感應電流的條件
20、測量小燈泡的電功率
二、不論哪個實驗,在中考試題中,試題類型都沒有獨特的題型,無非就是填空、選擇、簡答(較少)。個別地區會考查具體的實驗操作(但平分標准很難把握)。
不知是不是你想問的。
㈧ 初中物理實驗探究題,帶答案,難點的,快點啊
:實驗室備有下列器材: A.待測定值電阻Rx:阻值在49~52Ω之間 B.滑動變阻器:最大阻值如圖甲 C.滑動變阻器:最大阻值如圖乙 D.定值電阻R0:阻值20Ω E.電壓表V:測量范圍0~3V F.電源E:電源電壓恆為4.5V G.單刀雙擲開關(雙向開關)S及導線若干 為了較精確地測出待測電阻Rx的電阻,小明設計了圖丙所示的電路. (圖甲:20歐姆 2安培 , 圖乙:50歐姆,1.5安培) (1)在小明設計的電路中,滑動變阻器應選____________(填器材前面的序號字母). (2)小明在實驗中的主要操作步驟及記錄的數據是: Ⅰ.將開關S擲向1,由____________(填「a至b」或「b至a」)移動滑動變阻器的滑片P至某一位置,讀出V表的示數為2.5V; Ⅱ.保持滑動變阻器滑片P的位置不變,將開關S擲向2,讀出V表的示數為1.5V. 根據小明的測量數據可以得到待測電阻的阻值Rx=____________Ω.㈨ 初二上物理實驗探究題
實驗是物理學科的最大特點,是培養學生多種能力的重要途徑。近幾年來,中考實驗題在形式和內容上都有了很大的變化,突出表現在,題目不是簡單地考查實驗儀器的操作,也不是課本實驗的重復,而是以課本演示實驗、學生實驗為背景,通過改變實驗條件,或實驗中出現了意料之外的問題,以及運用學過的研究方法,自己設計一個新的實驗方案等來設置障礙,要求學生分析並找到解決問題的途徑。不僅考查學生的實驗能力,而且考查研究物理的方法和知識遷移的能力。
一、例題導航
例1 幾個同學爬桿比賽時,要比較誰的功率大,分別需要哪些測量儀器和測出哪些物理量?
分析:要設計一個實驗來測量人爬桿時的功率,首先就要建立一個科學模型,高度抽象、概括地描述人爬桿時的物理狀態。有了正確的模型,爬桿人的體重、爬桿的高度和時間是三個必須考慮的因素。常規的方法是用體重計測體重,用秒錶測時間,用長桿和捲尺測高度。而用控制變數的思想(保持同樣的高度或用同樣的時間),就可以在時間和高度這兩個量中少測一個。因此,這樣的設計性實驗試題,雖然並不復雜,但卻考查了學生建立科學模型和正確應用控制變數的方法解決問題的能力。
答案:
(1)用體重計測體重,用秒錶測時間,用長桿和捲尺測高度。
(2)用體重計測體重,用秒錶測時間。(要求比賽的同學都爬過同樣高度)
(3)用體重計測體重,用長桿和捲尺測高度。(要求比賽的同學在幾條桿上同時開始,同時停止)
評析:本題不是簡單地考查實驗儀器的操作,也不是課本實驗的重復,而是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考查學生在真實情境中應用知識,規劃、沒計、實施實驗,以解決問題的能力。
例2 (2005貴陽課改卷)甲乙兩個實驗小組在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時,分別得到下面兩組數據和結論。他們在交流時,甲組發現了自己實驗結論的錯誤和產生錯誤的原因。你認為甲組產生錯誤的原因有那些?
甲組產生錯誤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甲 組
乙 組
次數
動力
動力臂
阻力
阻力臂
動力
動力臂
阻力
阻力臂
結論
動力+ 動力臂=阻力+阻力臂
動力 ×動力臂=阻力×阻力臂
分析:在探究性教學中,杠桿原理一般並不是直接告訴學生,而是通過實驗,讓學生自己去發現。結果,很多學生就發現杠桿的平衡條件是「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而且不止一組實驗數據支持這種想法,於是學生認為他們的想法得到了證實。到了這里,教學涉及到的就不僅僅是杠桿原理的問題了,而是科學探究中歸納方法的局限性問題。
答案:甲組的錯誤:
(1)不同單位的物理量不能直接相加。
(2)這四個物理量中的三個,它們的數據都應任意設定,不能有任何人為設置的規律。
(3)沒有進行多次測量並從中找到普遍規律。
二、小試牛刀
1.(2005廣西柳州)由於白熾燈除了發光還產生熱量,所以逐漸被稱之為「冷光源」的各種節能燈代替。白熾燈的功率越大,亮度越大,產生的熱量是否也越多呢?為此,小明設計了一個實驗方案:使25W白熾燈正常發光,把溫度計放在燈泡附近任一位置,觀察溫度計示數的變化;換上100W白熾燈重復上述步驟。若100W白熾燈使溫度計的溫度升得高,則產生的熱量多。同學們對小明的方案進行了討論,認為:
(1)在燈泡附近的范圍內,燈泡產生的熱量越多,空氣溫度________,利用溫度計測溫度變化的方案是可行的;
(2)方案還應注意兩個問題:一是________________,二是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升高越大(2)測溫點要固定、測溫時間要相同
2.(2005泰州)由阿基米德原理(F浮=G排液)結合相關知識,可以推得F浮=ρ液V排液g,從而看出物體受到的浮力大小與物體________和液體的________有關。
有些愛思考的同學進一步提出,除上述兩個因素外,浮力的大小是否還與別的什麼因素有關?其中,一個比較具體的問題是:物體所受浮力大小是否與物體的形狀有關?針對這個問題,若提供下列器材由你選擇,你將選擇哪些器材、怎樣進行探究?
供選擇的器材有:彈簧測力計,三個形狀不同的小石塊,橡皮泥,燒杯、細線和水.
(1)你選擇的器材是:________________。
(2)你的探究方案(即實驗步驟)是:________________。
(3)你如何根據探究過程中觀察到的現象或獲得的數據得出結論: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排開液體的體積、密度
(1)彈簧測力計、橡皮泥、燒杯、細線和水(多選或少選均不正確)
(2)實驗步驟:
或a.①用細線將橡皮泥吊在彈簧測力計上,測出橡皮泥重G;
②將橡皮泥浸沒水中,記下測力計的示數F1;
③改變橡皮泥形狀,將橡皮泥浸沒水中,記下測力計的示數F2;
④再改變橡皮泥形狀,將橡皮泥浸沒水中,記下測力計的示數F3。
或b.①用細線將橡皮泥吊在彈簧測力計上,將橡皮泥浸沒水中,記下測力計的示數F1;
②改變橡皮泥形狀,把橡皮泥浸沒水中,記下測力計的示數F2;
③再改變橡皮泥形狀,把橡皮泥浸沒水中,記下測力計的示數F3。
(3)(答案要與實驗步驟對應)
或a.求出橡皮泥各次在水中所受的浮力。若各次所受浮力相等,說明浮力大小與形狀無關;若各次所受浮力不等,說明浮力大小與形狀有關。
或b.比較橡皮泥各次浸沒水中時測力計示數。若測力計的示數相等,說明浮力大小與形狀無關;若測力計的示數不等,則說明浮力大小與形狀有關。
3.(2005泰州)通過學習,同學們知道了液體壓強的特點。在此基礎上,老師提出了這樣的問題:有兩只杯子,分別盛有清水和鹽水,但沒有標簽,你能否用壓強計將它們區別開?
(1)當壓強計的金屬盒在空氣中時,U形管兩邊的液面應當相平,而小明同學卻觀察到如圖1(a)所示的情景。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是:U形管左支管液面上方的氣壓______大氣壓(填「大於」、「小於」或「等於」);調節的方法是:( )
A.將此時右邊支管中高出的液體倒出
B.取下軟管重新安裝
(2)小明再作圖(b)所示的檢查。當用手指按壓(不論輕壓還是重壓)橡皮膜時,發現U形管兩邊液柱的高度幾乎不變化。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壓強計調節正常後,小明將金屬盒先後浸入到兩杯液體中,如圖(c)和(d)所示。他發現圖(d)中U形管兩邊的液柱高度差較大,於是認為圖(d)杯子中盛的是鹽水。①你認為,小明的結論是_________________(填「可靠的」或「不可靠的」);②簡要說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大於B
(2)壓強計的氣密性不好;或壓強計金屬盒(或「軟管」)漏氣;或U形管與軟管連接不好。
(3)不可靠的金屬盒(或「橡皮膜」)在兩種液體中的深度不同;或沒有控制金屬盒(或「橡皮膜」)在兩種液體(或「在液體」)中的深度(或「深度相同」)。
4.(2005蘇州)小明同學在做完「觀察水的沸騰」實驗後又進一步探究了沸水自然冷卻過程中溫室隨時間的變化情況,他將實驗數據記錄在自己設計的表格中。
小明通過描點畫出如圖2所示的水溫隨時間變化的曲線。
(1)根據表中的數據可推知,小明做上述實驗時的環境溫度(即室溫)應在_______℃左右。
(2)根據圖示水溫隨時間變化的曲線。可知沸水在自然冷卻過程中溫度隨時間變化的特點是:______________。
答案:(1)22
(2)溫度較高時,溫度隨時間下降較快,當溫度接近室溫時,溫度下降越來越慢。
5.(2005蘇州)刻度尺,溫度計,量筒,彈簧測力計,電流表和電壓表是物理實驗中的常用儀器。通過比較可以發現,這些儀器具有—些共同的特點。例如它們都有一定的量程。
上述儀器還有的共同特點是(只要求寫出2個):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一定的分度值
(2)刻度是均勻的
6.(2005南京)有一天,小明在家觀察洗衣機排水後,對容器排盡水的時間與排水孔的大小之間的關系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為此他找來四個同樣大小的圓柱形塑料容器,在它們的底部相同位置各開一個排水圓孔,排水孔的直徑d分別是1.5cm、2.0cm、3.0cm和5.0cm。在容器里放入30cm深的水,打開排水孔讓水流出,用秒錶測量水完全流出所需的時間t分別為73.0s、41.2s、18.4s和6.8s。
(1)請設計一個表格,並將小明測得的數據填寫在表格中。
(2)請在圖3中畫出排盡水的時間t與排水孔直徑d的關系圖線。
(3)分析實驗數據,初步可以看出t與d之間韻關系為:d越大,t_____,但是還不能確定它們之間明確的數量關系。
(4)請你猜想t與d之間可能存在的數量關系,並根據以上數據寫出證實你猜想的思路。
猜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排水孔直徑d/cm
1.5
2.0
3.0
5.0
排盡水的時間t/s
73.0
41.2
1 8.4
6.8
(2)圖線如下
(3)越小
(4)t與d2成反比,可以作出t與圖線,並觀察圖線是否為一條直線
(說明:本小題只要答案合理均正確)
7.(2005南通)為探究滑動摩擦力大小與什麼因素有關,小明設計了如圖4甲所示的實驗。
⑴如果要想利用此實驗來探究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壓力的關系,應設計怎樣的實驗步驟?
⑵在探究滑動摩擦力的大小是否與物體間的接觸面積有關時,小明先後用大、小木塊按照圖甲所示的方法進行對比實驗。小明的做法是否正確?為什麼?
⑶在研究此問題時,小紅設計的實驗如圖4乙所示,彈簧測力計一端固定,另一端鉤住長方形木塊,木塊下面是一長木板,實驗時拖支長木板,然後讀出彈簧力計的示數,即可測出木塊和木板之間的摩擦力。小明看了小紅的實驗後,認為小紅設計的實驗優於自己設計的實驗。對此你能說出其中的原因嗎?
答案:⑴彈簧測力計拉動木塊,使它做勻速直線運動,讀出此時彈簧測力計的示數F1;
在木塊上面加一個重物,再用彈簧測力計拉動木塊,使它做勻速直線運動,讀出此時彈簧測力計的示數F2;比較F1和F2的大小。
⑵不正確。實驗過程中沒有保持相同的壓力。
⑶木塊不必做勻速直線運動(或彈簧測力計保持靜止,便於讀數)
小麗和他的同伴在探究凸透鏡成像的規律的實驗,請你和他們一起來參與探究吧。
(1)選用蠟燭,凸透鏡,光具座等器材,調節他們的高度,使( ),( )和( )在一條與光具座平行的直線上。
(2)測定凸透鏡的焦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把蠟燭放在離凸透鏡大於2倍焦距的位置上,調整光屏到透鏡的距離,使燭焰在屏上成一個清晰的像。觀察到像的情況是( ),( ),( )像。
(4)逐漸把蠟燭向凸透鏡靠近,這時光屏就要( )凸透鏡才能成清晰的像,進行觀察和測量。
(5)直到蠟燭到透鏡的某一位置時,無論怎樣移動光屏也不能成像,這時眼睛通過( )向( )處看,才能看到像,觀察並記錄測量結果。
(6)實驗結論:物距減小時,像距( ),像( )。物體在( )時,成倒立,縮小的實像;在( )時。成倒立,等大的實像;在( )時,成倒立,放大的實像;在( )時,成正立,放大的虛像
(1)蠟燭火焰 凸透鏡主光軸 光屏
(2)移動蠟燭,凸透鏡,使光屏上成一個點的像,凸透鏡到光屏的距離就是焦距
(3)縮小 倒立 實
(4)遠離
(5)凸透鏡 蠟燭
(6)增大 變大 大於2倍焦距處 2倍焦距處 小於2倍焦距大於焦距處 小於焦距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