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歷物理化 » 天地之中歷史建築群

天地之中歷史建築群

發布時間: 2020-11-21 17:46:00

1. 河南省鄭州市登封市區周圍的天地之中歷史建築群共8處11項建築,到底是哪8處11項怎麼數出來8處的

少林來建築群是3處,東漢三闕和中嶽源廟是1處。

8處11項包括:周公測景台和觀星台(1處),少林寺建築群三處(塔林、初祖庵、常住院3處),會善寺,嵩陽書院,中嶽廟和東漢三闕(1處)(太室闕,少室闕,啟母闕),嵩岳寺塔。

其中周公測景台和觀星台是一項。

2. 登封天地之中歷史建築群

參考下:登封「天地之中」歷史建築群於巴西時間2010年7月31日20時45分在第34屆世遺大會以符合標准3和6 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成為我國第39處世界遺產。

3. "天地之中"歷史建築群被聯合國教會組織列為世界遺產的主要原因

  • 遺產名稱:登封「天地中心」歷史建築群

  • 入選時間:2010年

  • 遴選依據:文化遺產(iii)(vi)

(iii)呈現有關現存或者已經消失的文化傳統、文明的獨特或稀有之證據;

(vi)具有顯著普遍價值的事件、活的傳統、理念、信仰、藝術及文學作品,有直接或實質的連結。

N342731.49E1130403.79(太室闕、中嶽廟)

N342934.94E1125837.21(少室闕)

N342826.92E1130228.48(啟母闕)

N343005.83E1130057.34(嵩岳寺塔)

N343026.06E1125607.85(少林寺建築群(常住院、初祖庵、塔林))

N342936.20E1125955.92(會善寺)

N342855.00E1130137.93(嵩陽書院)

N342358.97E1130828.48(觀星台)

  • 遺產編號:1305


簡介: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34屆世界遺產大會北京時間2010年8月1日審議通過,將中國的登封「天地之中」歷史建築群列為世界文化遺產。遺產的主要內容包括中嶽廟-太室闕、啟母闕、少室闕、會善寺、嵩陽書院、嵩岳寺塔、少林寺(常住院、塔林、初祖庵)、觀星台等8處11項,歷經漢、魏、唐、宋、元、明、清,是中國時代跨度最長、建築種類最多、文化內涵最豐富的古代建築群,也是中國先民獨特宇宙觀和審美觀最真實、最深刻的反映。


世界遺產委員會評價:

嵩山被認為是中國中部的神山。在河南登封附近這座1500米高的山下,40平方公里的范圍內,坐落著8群建築物和古跡,包括三座漢闕——中國最古老的宗教建築遺存,廟宇,周公測景台和登封觀星台。建造過程經歷了九個朝代,這些建築用不同的方式表達了人們對於「天地中心」的認識,以及對於這座山的宗教神權的崇拜。登封歷史建築群充分證明了中國古代建築對於禮儀、科學、技術和教育的專注。

4. 嵩山天地之中古建築群包涵哪些優秀建築和人文特色

嵩山天地之中古建築群包涵大量珍貴的文化紀念建築,其精華,即登封「天地之中」歷史建築群,它們都與中國「天地之中」傳統宇宙觀發生著直接的、必然的聯系。
這組建築類型之多、規格之高、歷時之久、內涵之豐富、影響之深遠,為世所罕見。它們是中國古代禮制、宗教、科技和教育等建築類型的傑出代表,是中國古代建築技術和建築藝術漫長發展的濫觴,更是中國先民獨特宇宙觀和審美觀最真實、最深刻的反映。登封「天地之中」歷史建築群為已消失的傳統文化提供了寶貴的實物見證,是一座東方古代建築藝術殿堂。她以古老與博大、凝練與舒展、滄桑與輝煌,向世人展示著中國古代文化、哲學和建築藝術的瑰麗。
登封作為世界建築史上經典的登封歷史建築群,是所屬建築類型的最高代表,在建築史、宗教史、文化史、美術史等占據多項「唯一」,有著悠久的歷史、豐厚的文化底蘊,具有很高的歷史、藝術、科學、文化、教育等價值。 登封歷史建築群集中體現了人類傑出的創造力,具有世界性的普遍價值。

5. 2010年鄭州登封「天地之中」古建築群被成功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成為河南省第三處世界文化遺產

「天地之中」歷史建築群有很多都屬於佛教建築,如會善寺、嵩岳寺塔、少林寺(常住院、塔林、初祖庵)等。目前世界上與佛教有關的世界遺產共有37項,主要集中在東亞、南亞及東南亞這些佛教區域,其中中國10項、印度4項、日本4項、韓國3項、阿富汗1項、孟加拉國1項、尼泊爾2項、斯里蘭卡3項、柬埔寨2項、印度尼西亞2項、寮國2項、泰國2項、越南1項。中國的分別是(備註:年份代表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的時間):

  1. 敦煌莫高窟(甘肅,1987.12)

  2. 布達拉宮歷史建築群(西藏,1994.12;大昭寺,2000.11;羅布林卡,2001.12)

  3. 承德避暑山莊及其周圍寺廟(河北,1994.12)

  4. 峨眉山-樂山大佛(四川,1996.12)

  5. 大足石刻(重慶,1999.12)

  6. 龍門石窟(河南,2000.11)

  7. 雲岡石窟(山西,2001.12)

  8. 五台山(山西,2009.6.26)

  9. 登封「天地中心」歷史建築群(河南,2010.8.2)【會善寺、嵩岳寺塔、少林寺(常住院、塔林、初祖庵)】

  10. 絲綢之路:長安-天山廊道的路網(陝西、河南、甘肅、新疆,2014.6.22)【大雁塔、小雁塔、興教寺塔、彬縣大佛寺石窟、克孜爾石窟、麥積山石窟、炳靈寺石窟】

6. 天地之中歷史建築群的遺產點

太室闕位於中嶽廟天中閣前600餘米處的中軸線上。它是中嶽廟前身太室祠前的神道闕,是太室祠的象徵性大門。闕是一種裝飾性建築,在中國是道路之門,禮儀之始。太室闕始建於東漢安帝元初五年(公元118年),與少室闕、啟母闕並稱中嶽漢三闕。漢三闕是中國山嶽祭祀建築實物的可溯之源,是僅存的國家級祭祀建築用闕,1961年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太室闕鑿石砌成,分結構相同的東西兩闕。闕身的畫像內容有車騎出行、馬戲、倒立、斗雞、舞劍、人捉鴟鴞、鯀、樓閣、羊頭、熊、玄武、虎、犬逐兔、朱雀等,藝術風格渾朴古拙,氣勢深沉,反映了古代勞動人民在藝術創作上的輝煌成就。由太室闕和中嶽廟構成的禮制建築群,整體歷史價值無與倫比。它不僅是中國古代祠廟建築群空間處理的優秀範例,也是古代山嶽崇拜的歷史見證。 少室闕是漢代少室山廟前的神道闕,位於登封市區西嵩山少室山下,始建於東漢安帝延光二年(公元123年)前後。1961年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少室闕東西兩闕相對如門,是少室山廟的象徵性大門。少室闕壁遍布雕刻畫像,現保存完整的有60餘幅,內容豐富多彩,反映了我國漢代的民俗風情,特別是蹴鞠圖,為現代足球運動起源於我國提供了有力的實物佐證。少室闕銘文是研究我國書法藝術和漢字演變的寶貴資料。少室闕是古代祭祀少室山神的重要實物見證,也是中國古代祭祀禮制建築的典範之一。
少室闕其結構與太室闕基本相同,闕身保存較完整的畫像有60餘幅,內容主要包括車騎出行、宴飲、擊劍、狩獵、犬逐兔、馴象、斗雞、蹴鞠、鴟鴞、羊頭、鹿、虎、鸛鳥哺雛、馬技、月宮、常青樹等。 啟母闕是漢代啟母廟前的神道闕,位於登封市東北太室山萬歲峰下,建於東漢安帝延光二年(公元123年),1961年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其建築構造和太室闕大致相同。啟母闕東西兩闕相對如門,是啟母廟的象徵性大門。啟母闕闕身也是遍布雕刻畫像,現保存較完整的有60餘幅,內容豐富,反映了我國漢代的民俗風情及神話傳說。啟母闕的銘文為篆書,堂溪協撰寫,是漢代書法難得的精品,歷來為金石家所關注。啟母闕是古代祭祀啟母的重要實物見證,也是中國古代祭祀禮儀建築的典範之一。
啟母闕的結構和太室闕相同,闕身畫像內容主要有幻術、馬技、騎馬出行、雜技、馴象、郭巨埋兒、夏禹化熊、果下馬、狩獵、虎逐鹿、駝、雙蛇、日輪、龍、虎等。啟母闕在三闕中銘記保存最好,銘文為篆書,堂溪協撰寫,字體俊逸剛勁,具有較高的價值。 塔林位於少林寺常住院西約300米,是少林寺歷代高僧的墓地,1996年被國務院公布為第四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按照佛教葬儀,寺僧圓寂後,佛徒們根據其佛學修養、佛教地位、生前威望及其經濟等情況,建造層級和高矮大小不同的墓塔,以示功德。少林寺塔林是我國現有數量最多的墓塔群,面積2.1萬多平方米。現存有唐、宋、金、元、明、清各代磚石墓塔共228座,塔上大多有石質或磚質塔銘,塔林內還有碑刻14品。它被譽為「古塔藝術博物館」,是綜合研究中國古代建築發展史、雕刻藝術發展史和宗教發展史的實物資料庫。
少林寺塔林座座古塔昂然聳立,千姿百態,形象各異,形似參天巨木,勢如茂密森林。塔林保存有唐、五代、宋、金、元、明、清7個朝代的古塔228座,有單層單檐塔,單層密檐塔,印度窣堵波塔和各種喇嘛式塔等。 觀星台位於登封市區東南12公里的告成鎮,東西寬37米,南北長150米,佔地面積5550平方米,北依嵩山,南望箕山,處潁河之濱,同周公測景台、周公祠組成一座完整的院落。院內復制安裝各種天文儀器十多種。觀星台是我國現存唯一、保存完好的古天文台,世界上著名的天文建築之一,1961年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觀星台創建於元世祖至元13年至16年(公元1276-1279年),距今己有730多年的歷史。郭守敬、王恂等經過多年的辛勤觀測和推算,終於在至元十八年(公元l281年)編制出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歷法——《授時歷》。與當今世界上許多國家使用的陽歷《格里高利歷》的精確度相當,但《授時歷》比《格里高利歷》早三百年。觀星台是一座高大的磚、石結構建築,由台身和量天尺組成,台身形狀是覆斗狀,其作用是 「晝參日影,夜觀極星,以正朝夕」。觀星台不僅保存了我國古代圭表測影的實物,也是自周公土圭測影以來測影技術發展的高峰,它反映了我國天文科學發展的卓越成就,對於研究我國天文史和建築史都具有很高的價值。
觀星台是中國現存最古老的天文台,也是世界上現存最早的觀測天象建築之一。

7. 天地之中歷史建築群的歷史沿革

公元前2世紀,中嶽廟始創,以太室山峰遙為背景,獨立建造於「天地之中」盆地平原,自成建築體系。
公元2世紀,漢三闕創建,由太室闕和中嶽廟構成的禮制建築群,是古代祠廟建築群空間處理的優秀範例。少室闕、啟母闕則以一種特殊的建築形式和藝術內容代表著中國幾千年歷史中的一種傳統——祖先崇拜
北魏正光年間(公元520~525年),嵩岳寺塔創建。原為宣武帝的離宮,後改建為佛教寺院。
北魏太和十九年(公元495年),少林寺常住院始建,寺內現存明、清建築30餘座。公元689年至1803年間,少林寺塔林建造了古塔241座和現代塔2座。少林寺初祖庵為紀念佛教東方禪宗的創始人——南亞高僧達摩而建。它是國內屈指可數的完整的宋代磚木建築精品之一,更是中國磚木結構建築寶典——宋代《營造法式》頒布後最初的珍貴實證。少林寺建築群(塔林、初祖庵、常住院)見證了佛教通過在「天地之中」的傳播,加強、鞏固其影響力,並由此形成了中國最大的禪宗教派。
北魏孝文帝時期(公元471~499年),會善寺始建,寺內現存元、明、清時期建築9座。
北魏太和八年(公元484年)於嵩陽寺前身建嵩陽書院,是北宋四大書院之一,是程朱理學的策源地。嵩陽書院現存清代建築26座。
2009年,在西班牙塞維利亞召開的第33屆世界遺產委員會會議已決定暫緩中國申報的嵩山歷史建築群項目,嵩山需補充材料,留待2010年在巴西利亞舉行的第34屆大會上再行審議。
2010年8月1日,在巴西首都巴西利亞召開的第34屆世界遺產大會宣布,來自中國河南的登封「天地之中」歷史建築群正式成為世界文化遺產。

8. 天地之中歷史建築群的申遺過程

在西班牙塞維利亞召開的第33屆世界遺產委員會會議已決定暫緩中國申報的嵩山歷史建築群項目,嵩山需補充材料,留待2010年在巴西利亞舉行的第34屆大會上再行審議。
繼中國申報的五台山項目被作為文化景觀列入世遺名錄後,當地時間2009年6月26日下午,世界遺產委員會大會對中國的第二個申報項目嵩山進行了審議。
在經過委員會激烈辯論後,大會決定,在中國對嵩山的申報文本進行材料補充後,2010年作為候選景觀地繼續進行審議。
國家文物局相關人員介紹,世界遺產的申報結果分為四種,即直接入選世遺名錄、補充材料再審、或退回重審及不予入選。由於東西方的文化差異,部分西方學者認為,嵩山所具的文化價值應該是「聖山崇拜」,而不是中方所闡述的「天地之中」,因此,由國際古跡遺址理事會提供的審查報告中,對嵩山作出了退回重審的建議。此外,本次會議審議的五台山項目由於自然遺產部分未能獲得通過,從原申報的自然和文化混合遺產調整為文化景觀,使中國面臨著同時申報兩個類型相近的文化遺產項目的困難處境,在時機上也相當不利。
中國申遺代表團團長、國家文物局副局長童明康表示,包括國家文物局在內的所有相關部門應該一如既往,使嵩山歷史建築群的申報文本更加完善。嵩山歷史建築群還將繼續努力。 第34屆世界遺產大會於2010年8月1日在巴西首都巴西利亞宣布,來自中國河南的登封「天地之中」歷史建築群正式成為世界文化遺產,至此我國世界遺產已達39處,世界文化遺產26處。
正在巴西首都巴西利亞出席世界遺產大會的河南省文物局局長陳愛蘭在與記者的電話連線中說:「我們等來了期待已久的喜悅,但這份喜悅並不輕松,世界賦予了我們更多、更重的責任,申遺成功不是結束,而是開始。」
得知此消息,少林寺方丈釋永信也十分激動。他說,今後寺院僧人們每天的生活起居,都能觸摸到世界文化遺產,這是我們的榮譽和驕傲,同時也要肩負起更大的責任。
「歷史悠久、品類齊全,具有原真性和唯一性,這是『天地之中』申遺的最大優勢,也完全符合世界遺產公約關於世界文化遺產價值的標准。」河南大學古建園林研究院院長張家泰說。
在進入世界文化遺產之列的歷史建築群中,創建於東漢時期的少室闕、啟母闕,是中國最古老的國家級祭祀禮制建築典範;中嶽廟和太室闕,是中國古代禮制建築格局最全面的代表;周公測景台和觀星台,是中國現存最古老的天文台;嵩陽書院作為中國最早的傳播儒家理學、祭祀儒家聖賢和舉行考試的書院,是已經消失了的書院文化的載體;嵩岳寺塔、少林寺建築群和會善寺,是不同時期佛教在中國發展的紀念碑,千餘年來,它們影響了廣大范圍內的宗教建築形制。
在中國人的早期宇宙觀中,中國是位居天地中央之國,天地之中心在中國中原的鄭州登封一帶,因而這里成為中國早期王朝建都之地、中國文明起源的中心和文化薈萃的中心。中國古代禮制、天文、儒教、佛教、道教等文化流派紛紛來此朝拜聖山、祭祀山神,傳經、講道並在此建立核心基地。
「不同的文化信仰受『天地之中』理念的召喚匯聚在一起,留下了富貴財富,歷代禮制、宗教、科技和教育等建築類型的代表作品在此匯聚並得到了真實保留,構成了一部中原地區上下2000年形象直觀的建築史,是中國先民獨特宇宙觀和審美觀的真實體現。」著名古建築專家楊煥成說。
受世界遺產委員會的委託,澳大利亞文化遺產專家茱麗葉·拉姆齊評估驗收「天地之中」歷史建築群。「3天考察,我認識了『中』字」,她說,「少林寺、觀星台、中嶽廟、嵩陽書院的碑刻上總是出現這個字,這充分說明了一個民族在人文方面對『天地中』的崇拜和認可」。
自申遺工作啟動以來,河南省和登封市按照「不改變文物原狀及其環境、地貌」的總體原則,對8處11項古代建築進行了修繕和環境整治,建築群內的1000多株古樹名木也進入了保護之列,300多株生病的古樹得到了專家們的精心診治。
相對枯燥和漫長的申遺准備過程也因社會和市民的全程參與而變得生氣盎然,比如在檔案資料建設方面,廣大市民踴躍提供、捐獻相關圖書和文獻的場面讓一直參與申遺工作的登封市文物管理局副局長宮嵩濤至今回憶起來感慨不已:「沒有想到市民們會這么積極和配合,我們檔案資料一下子豐富了很多。」
自1985年簽署《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公約》以來,中國在申報和保護文化遺產方面作出了積極努力,不僅提高了遺產所在地的管理和保護水平,也擴大了中國在國際社會的影響。中國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的景觀地已達39處。其中文化遺產28處,自然遺產7處,文化和自然混合遺產4處。
「天地之中」第二次參加世遺大會的評審,這個項目被大會認定為「補充材料再議」項目。在過去一年中,國家和地方的相關部門與國際組織加強了溝通,按照大會意見對申報材料做了補充。3月,負責向大會提供專業意見的國際古跡遺址理事會向大會提出了把「天地之中」列入名錄的推薦意見。
陳愛蘭表示,申遺成功了,河南將按照世界遺產組織的要求認真做好遺產保護工作,使登封「天地之中」歷史建築群在保持原貌基礎上,延年益壽,呵護好屬於全人類的珍貴文化遺產。同時,力爭在2010年底完成8處11項遺產地的分塊陳列展示工作,使其多角度、全方位地呈現在公眾面前。

9. 【其他】請問世界遺產委員會對「天地之中」歷史建築群的評價語是什麼

在海拔 1500 米的嵩山腳下,距河南省登封市不遠,有 8 座佔地共 40 平方公里的建築群,其中包括三座漢代古闕,以及中國最古老的道教建築遺址——中嶽廟、周公測景台與登封觀星台等等。這些建築物歷經九個朝代修建而成,它們不僅以不同的方式展示了天地之中的概念,還體現了嵩山作為虔誠的宗教中心的力量。登封歷史建築群是古代建築中用於祭祀、科學、技術及教育活動的最佳典範之一。內容主要是8處11項,中嶽廟、太室闕、啟母闕、少室闕、會善寺、嵩陽書院、嵩岳寺塔、少林寺常住院、塔林、初祖庵等。其歷經漢、魏、唐、宋、元、明、清,構成了一部中國中原地區上下2000年形象直觀的建築史,是中國時代跨度最長、建築種類最多、文化內涵最豐富的古代建築群,是中國先民獨特宇宙觀和審美觀的真實體版本二:標准(iii):「天地之中」的天文學概念與中國古代帝國權力強烈地聯系在一起,也表達了帝王建都於天地之中的吉祥祈求,還與嵩山作為其自然屬性及相關的儀式聯系在一起。該遺產系列反映了古代帝王在該地區的強烈威信及其對該地區的支持。
標准(vi):登封地區集中的一系列神聖而世俗的古代建築物反映了一種關於天地之中的強烈而持續的傳統,它與1500年來該地區持續的帝王威嚴和恩惠相聯系,成為中國文化中的重要代表。這些佛教建築也因此與聖山之間形成了一種象徵性的關系。

10. 天地之中歷史建築包括哪些申遺

在西班牙塞維利亞召開的第33屆世界遺產委員會會議已決定暫緩中國申報的嵩山歷史建築群項目回,嵩山答需補充材料,留待2010年在巴西利亞舉行的第34屆大會上再行審議。
繼中國申報的五台山項目被作為文化景觀列入世遺名錄後,當地時間2009年6月26日下午,世界遺產委員會大會對中國的第二個申報項目嵩山進行了審議。

熱點內容
爆高考語文 發布:2025-07-14 14:20:15 瀏覽:462
應用數學中心 發布:2025-07-14 13:37:52 瀏覽:19
雞哪裡最多 發布:2025-07-14 13:05:44 瀏覽:316
幼兒園安全教育活動方案 發布:2025-07-14 10:44:55 瀏覽:953
無翼鳥家庭教師 發布:2025-07-14 10:42:32 瀏覽:770
戴廟中學 發布:2025-07-14 09:56:33 瀏覽:699
寶寶吃多少 發布:2025-07-14 09:10:27 瀏覽:210
校園網學歷查詢 發布:2025-07-14 09:09:38 瀏覽:244
天策老師 發布:2025-07-14 08:46:39 瀏覽:801
初二物理奧賽 發布:2025-07-14 08:28:25 瀏覽:8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