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在線
1. 歷史題目,在線等答案
C陳橋兵變
B。宋朝先滅南方再圖北方
ABC都是宋朝基本國策,而D是九一八事變後國民政府的基本國策。
C宋統治者為了改變唐朝後期藩鎮割據的局面,先後採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加強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強干弱枝」「守內虛外」便是其中之一。「強干弱枝」是指將各地方軍強壯之人都入選進軍,進軍半數拱衛京師,另一半駐守各地,以達到「內外相制」的目的,可以更好的對京師作出保護,也更有效的控制軍隊,從而使皇權更加穩固,達到中央集權的目的。
C選項與該國策無關B北宋兵役制度,又稱出戍法。北宋初年,宋太祖採納宰相趙普的建議,以禁軍分駐京師與外郡,內外輪換,定期回駐京師,故稱更戍法。朝廷臨時任命戍軍統兵將官,造成兵不知將,將不識兵,易於控制。故選B
D寫的是1004年(宋真宗景德元年)遼國侵略軍深入宋境,京師震動。主和派力主遷都避敵。寇準獨排眾議,力主真宗親征澶淵。結果打敗了。故選D寇準
D南宋西夏不接壤,未曾交戰,不存在經常取勝
2. 歷史!!!在線等答案
孫中山故事一
辛亥革命勝利後,孫中山當了臨時大總統。有一次,他身穿便服,到參議院出席一個重要會議。然而,大門前執勤的衛兵,見來人衣著簡單,便攔住他,並厲聲叫道:「今天有重要會議,只有大總統和議員們才能進去,你這個大膽的人要進去干什麼?快走!快走!否則,大總統看見了會動怒, 一定會懲罰你的!」 孫中山聽罷,不禁笑了,反問道,「你怎麼知道大總統會生氣的?」一邊說著,一邊出示了自己的證件。衛兵一看證件,才知道這個普通著裝的人竟是大總統。驚恐之下,衛兵撲倒在地,連連請罪。孫中山急忙扶衛兵起身,並幽默地說:「你不要害怕,我不會打你的。
孫中山故事二
孫中山出生於1866年,是中國民主革命的偉大先行者。
孫中山一生喜歡讀書。他在英國留學的時候,有一天,幾個中國留學生一起去看他,發現他的生活很艱苦,幾乎連吃飯的錢都沒有了。離開前,這幾個留學生湊了40英鎊,送給孫中山補貼生活。
三天以後,這幾個留學生又一起去看孫中山。來到孫中山的宿舍門口,他們敲了半天門,都沒有人答應。 「算了,先生大概不在。我們下次再來吧。」一個姑娘說。
「等一下兒,我來敲。」一個不高不矮的年輕人說。他用力敲了一會兒,孫中山才來開門。孫中山不好意思地說:「請原諒,我正在看書,沒聽見你們敲門。快請進!」
他們走進孫中山的宿舍,看見桌子上擺滿了新書。大家一算,買這些書大概需要30英鎊。他們覺得很奇怪,問孫中山:「你連吃飯的錢都不夠,還有錢買書?」
「這是用你們送給我的錢買的,我還剩下10英鎊呢!」
「你應該多買一些好吃的,不要把身體搞壞了。」孫中山笑著說:「我覺得買書比買吃的還重要。」
孫中山故事梗概(簡介)
1894年(清光緒二十年),中國仍處滿清封建王朝黑暗統治中,腐敗清廷政府,對內殘暴鎮壓民眾,對外喪權辱國。這天,胸懷救國救民大志的幾個青年人,又在上海一幢西式小樓書房聚會了。他們即是後來在近代史上赫赫有名的中國民主革命先驅:孫文、陸皓東、王韜、宋耀如等。眾人一致認為,必須用武裝起義,方能推翻滿清政權。在他們組織領導下,廣州起義、惠州起義……相繼失敗,但孫文矢志不移,即使流亡海外,仍組建革命政黨同盟會,徐圖再舉。他堅忍不拔的革命毅力和事跡廣傳海外。在美國讀書的少女宋慶齡,懷著滿腔敬佩收集報道他的報章。1911年,同盟會革命黨人發動的武昌起義終於成功,孫文在南京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但乘機崛起、逼迫清帝退位的北洋軍閥袁世凱,控制了北方政權。為民國南北統一,避免內戰,孫中山毅然辭職,讓權於袁。殊料袁就任臨時總統後,見國民黨在國會選舉中獲勝,行將組閣,制約其獨載權力,便派遣刺客,將孫文戰友、國民黨代理理事長宋教仁暗殺於上海北站。正在日本考察鐵路建設的孫文聞訊返滬,與滬督陳其美等發動推翻袁政權的"二次革命",但不幸失敗。孫中山又遭袁通緝,再度流亡日本。正當他在日集聚革命黨人,籌劃反袁大計時,宋慶齡來到他身邊,接替宋靄齡任其秘書。1915年10月,宋慶齡不顧父母反對,在東京和孫中山結婚。次年6月,妄圖稱帝的獨夫民賊袁世凱,在各省競相宣布獨立討袁浪潮中死去後,北洋軍閥爭權奪勢,禍國殃民。孫中山遂於1917年就任廣州軍政府中華民國陸海軍大元帥,准備護法北伐,消滅軍閥。北京軍閥政府佯稱"南北議和",陰謀勾結廣東實力派頭子陳炯明倒孫。陳背叛擁孫誓言,公然叛亂,炮轟總統府,孫中山脫險登"永豐"艦反擊叛軍,堅守55天後,與宋慶齡乘俄船"皇後號"赴上海。革命受挫,孫中山從蘇俄革命和新興的中共看到希望,他多次和中共代表李大釗、共產國際代表馬林,以及蘇俄全權代表越飛會談,於1924年召開國民黨"一大"提出了"聯俄、聯共、扶助農工"三大政策,親手締造了第一次國共合作局面。同年11月,直系將領馮玉祥在北京發動政變,趕跑軍閥曹錕,電請孫中山北上主持國事。孫中山時已肝病甚重,但仍赴京。當他被人用藤椅抬下火車,出站時,受到佇立寒風中無數民眾的歡呼……
3. 哪個網站可以在線觀看歷史名著等書
1.比如說這個網上的搜索網頁
2.你想要的書名加破折號輸入電子書再搜索或下載
3.或者在
www.gou.gou.com
這個網上搜,再下載
4.新浪讀書網
http://book.sina.com.cn
上搜
就以上、你可以直接在網頁中搜索,就可以了
4. 初一歷史*(在線等)
親愛的、我來告訴你哦1、貞觀初期的社會狀況是雜亂無比、百姓痛苦的過著出現這種狀況的原因是隋末農民戰爭的爆發2、唐太宗看到了「人民力量的偉大」,因為他隨著他的父親李淵參加了隋末的農民戰爭。3、反映了唐太宗的「輕徭薄稅、發展農民生產」這一治國措施、其突出成績是在他統治下出現了「貞觀之治」
5. 隋文帝歷史,在線等,急!!!!!!!!!!
隋文帝楊堅(541年7月21日[1]-604年8月13日),弘農郡華陰(今陝西省華陰市)人。漢太尉楊震十四世孫,隋朝開國皇帝,開皇元年(581年)至仁壽四年(604年)在位。鮮卑小字那羅延,鮮卑姓氏普六茹,楊堅掌權後恢復楊氏。
隋文帝在位的二十四年間,銳意改革、政績卓著。但是在位晚期逐漸多疑,殺害功臣,並且聽信文獻皇後之言,廢黜太子楊勇立晉王楊廣為太子,埋下了亡國的禍根。仁壽四年(604年)在仁壽宮離奇去世。終年六十四歲,廟號高祖,謚號文皇帝,葬於泰陵。
6. 杭州的歷史大事件~急~在線等!
秦始皇過錢唐
【秦始皇過錢唐】秦始皇二十五年(前222),秦設會稽郡,置錢唐、餘杭、富春、海鹽(今海寧)4縣。公元前210年,秦始皇過丹陽,至錢唐,臨浙江。
慧理首開靈隱天竺
【慧理首開靈隱天竺】東晉咸和三年(328),印度僧人慧理登靈鷲峰(今飛來峰),嘆為"中天竺靈鷲山之小嶺飛來",並指為"仙靈所隱之處",在山下創建靈隱寺。兩年後又在天竺山創建翻經院(後改法鏡寺),即下天竺。
曇超首開玉泉
【曇超首開玉泉】南齊建元年間(479~482),僧曇超在西湖仙姑山青芝塢口開山築庵。清康熙時改清漣寺,俗稱玉泉寺。
隋建杭州城
【隋建杭州城】隋開皇九年(589),隋文帝楊堅平陳,改錢唐郡為杭州。初治餘杭。次年,移治錢唐。隋開皇十一年(591),將杭州錢唐縣治由靈隱山下移至柳浦西(今杭州江干一帶),並依鳳凰山築城,周圍15公里左右,是為最早的杭州城。
隋開鑿江南運河
【隋開鑿江南運河】隋大業六年(610),隋煬帝楊廣鑿通江南運河,自京口(今鎮江)至杭州,800餘里。自此與江北運河相接。明清時期,由北京至杭州的大運河稱"京杭運河",溝通海河、黃河、淮河、長江、錢塘江5大水系。江南運河向為運要道,對南北經濟發展和文化交流曾起重大作用。杭州拱宸橋為大運河水運的起訖點。
唐改錢唐為錢塘
【唐改錢唐為錢塘】唐武德元年(618),唐高祖李淵建立唐王朝。為避國諱,4年後將錢唐改為錢塘。
首創九里松
【首創九里松】唐開元十三年(725),杭州刺史袁仁敬在洪春橋至靈隱植松九里。"九里雲松"後為"錢塘八景"之一。
李泌開六井
【李泌開六井】唐建中二年至興元元年(781~784),杭州刺史李泌開相國井、西井、方井(即四眼井)、白龜池、小方井、金牛井等六井,引西湖水入井,解決居民飲鹹水之苦。
白居易守杭
【白居易守杭】唐長慶二年(822),詩人白居易出任杭州刺史。任職期間,治理西湖,築堤建閘,放水灌田,並重修六井。離任時留詩:"唯留一湖水,與汝救凶年。"又因有詩句:"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蔭里白沙堤。"後人為紀念他,將西湖白沙堤改名"白堤"。
黃巢軍入杭州
【黃巢軍入杭州】唐乾符六年(879),黃巢於九月攻陷廣州後,十一月率20萬人從江西進入浙江,掠餘杭,入杭州,旋即離去。
錢癠築羅城
【錢癠築羅城】唐景福二年(893)七月,錢癠為鎮海軍節度使,雄踞杭州,發民夫20萬及十三都軍士,自鳳凰山築羅城,周長35公里,建有10座城門,3座水城門。
錢氏築捍海塘
【錢氏築捍海塘】五代後梁開平四年(910),吳越王錢繳自月輪山(今六和塔)起至艮山門沿錢江築捍海塘,以防海潮。堤長二三十公里,世稱"錢氏捍海塘"或"錢氏石塘"(1985年在建造江城路立交橋時,挖至路面下5~11米深處,發現"錢氏捍海塘"遺跡,經考古發掘,柱長約6米,直徑約13~39厘米,柱後為裝滿石塊的竹籠,竹篾編織痕跡十分清晰,其後夯土,最後一排為木柱與竹編)。是年,又置撩湖兵千人,專門浚治西湖。
錢元?慈雲嶺造像
【錢元?慈雲嶺造像】五代後晉天福五年(940),吳越國王錢元在西湖慈雲嶺南坡資延寺右摩崖造彌勒、觀音、勢至佛龕和"唐僧取經"石龕。
錢弘?創建靈峰寺
【錢弘?創建靈峰寺】五代後晉開運元年至三年(944~946),吳越國王錢弘?為伏虎禪師在靈峰建鷲峰禪院。宋時改靈峰禪寺。為西湖探梅勝地之一。
吳延爽建保?塔
【吳延爽建保?塔】北宋開寶元年(968),吳越國王錢弘?被趙匡胤召到汴梁,其舅吳延爽為祝福錢弘?進京平安,特在西湖寶石山建塔,稱為保?塔。現塔為1933年重建。
錢弘?建六和塔、雷峰塔
【錢弘?建六和塔、雷峰塔】北宋開寶三年(970),吳越國王錢弘? 在錢塘江邊月輪山建六和塔,並建開化寺。北宋開寶八年(975),錢弘?為慶賀王妃黃氏生子,在西湖夕照山雷峰上建黃妃塔,俗稱雷峰塔,內藏《寶篋印經》8.4萬卷。"雷峰夕照"為"西湖十景"之一。1924年9月25日雷峰塔坍毀。1983年5月國務院在《杭州市城市總體規劃》中批復重建。
蘇東坡兩次守杭
【蘇東坡兩次守杭】北宋熙寧四年至七年(1071~1074),詩人蘇東坡到杭州任通判。北宋元 四年(1089)蘇東坡以龍圖閣學士左朝奉郎貶為杭州太守,見西湖淤塞荒蕪幾占面積之半,積葑約100公頃。乾涸時,幾至龜裂。次年上《乞開西湖》狀。4月28日開工,用工20萬,半年完工。取葑泥築長堤,架六橋,植桃柳芙蓉,人稱蘇堤。"蘇堤春曉"為西湖十景之一。湖中建三塔,即今"三潭印月",亦為"西湖十景"之一。開浚茅山、鹽橋二河,以通江湖。重修六井、南井。任期內,為百姓做了許多好事。北宋元六年(1091)離任時,百姓含淚送別,杭城家家有他的畫像,飲食必祝,又在西湖建祠以祀。
方臘破杭城
【方臘破杭城】北宋宣和二年(1120)十月,方臘在睦州青溪縣(今淳安縣)起義,12月攻克睦州及遂安、壽昌、分水、桐廬等縣,又分兵兩路合攻杭州。12月29日,方臘之妹方百花血戰涌金門,破杭城,東南大震。次年2月18日退出。現鳳凰山巔有"百花點將台"遺跡。
金兵陷杭城
【金兵陷杭城】南宋建炎三年(1129),金將完顏宗弼自安吉進杭州,錢塘縣令朱蹕大戰金兵於葛嶺,後戰死天竺。尉曹金勝、祝威亦戰死松木場。趙構逃越州、明州、定海、台州到溫州。次年二月,完顏宗弼退出杭藎 蒓鴟儷僑 鍘*?
岳飛被害
【岳飛被害】南宋紹興十一年(1141),高宗趙構以十二道金牌召回岳飛。12月29日,秦檜以"莫須有"罪殺害岳飛於大理寺風波亭(現浙江醫科大學內)。其子岳雲、部將張憲同時遇害。
南宋築鳳凰山禁城
【南宋築鳳凰山禁城】南宋紹興二十八年(1158),南宋王朝築鳳凰山禁城,周長4.5公里。又築外城高6.7米,闊3.3米,城門13座。自南宋建炎元年(1127)金兵攻陷開封、康王趙構逃到杭州,至南宋紹興八年(1138)定都杭州,20年間,禁城內建起大殿13座,以"堂"、"閣"、"齋"、"樓"命名的建築40餘座,亭、台20餘座。杭州內外建行宮37處和御花園17處。
慧開創黃龍洞
【慧開創黃龍洞】南宋淳 元年(1241),僧慧開自江西隆興黃龍山來杭,在黃龍洞建護國仁王禪寺。為黃龍洞首創寺院。舊"杭州四十二景"中有"黃龍積翠"。今"黃龍吐翠"為"西湖新十景"之一。
阿老丁重建鳳凰寺
【阿老丁重建鳳凰寺】南宋咸淳七年(1271),回民阿老丁重建鳳凰寺於杭州羊壩頭(現中山中路),為我國伊斯蘭教四大古寺之一。
元兵進杭
【元兵進杭】南宋德 二年(1276),元世祖忽必烈派右丞相伯顏進攻杭州。2月,元兵進駐錢塘江沙灘。南宋恭帝奉表投降,南宋亡。
南宋故宮失火
【南宋故宮失火】元至元十四年(1277)十一月,改宋行在為杭州。是年,南宋皇宮因民居失火延及而焚燒殆盡。
馬可.波羅游杭州
【馬可.波羅游杭州】元至元十五年(1278),義大利人馬可.波羅到北京,在元世祖忽必烈處做官。至元二十一年(1284),江淮行省自揚州徙杭州,改稱江浙行中書省,馬可.波羅為樞密副使,在任3年,時時采風問俗。1294年返國後所著《馬可.波羅游記》盛稱杭州是"世界最美麗華貴之城","人處其中,自信為置身天堂"。
辛巳、壬午大火
【辛巳、壬午大火】元至正元年(1341)四月,杭州失火,自東南延至西北,近30里官民閭舍焚盪其半,總計毀官民房屋、公廨、寺觀15755間,10797戶38116人受災,燒死74人。次年(1342)杭城又大火,共燒毀民舍4萬余間,火災之甚前所未有,數百年浩繁之地,日漸凋敝。
紅巾軍進杭
【紅巾軍進杭】元至正十二年(1352),紅巾軍徐壽輝將項普略攻取杭州,於7月10日破昱嶺關,自餘杭佔領杭州。26日退出。
張士誠重建杭州城
【張士誠重建杭州城】元至正十九年(1359),張士誠割據浙西五郡,舉反元義旗。廢九曲城,重建杭州城,並發民夫20萬沿城開河,自五林港至北新橋,又南至江漲橋,闊約67米,遂成大河。
常遇春攻杭城
【常遇春攻杭城】元至正二十一年(1361),朱元璋派常遇春攻杭城,圍城3月有餘,各路糧道不通,一城之人餓死十之六七。軍退,又大半死於病疫。
周新被奉為杭州城隍
【周新被奉為杭州城隍】明永樂三年(1405),廣東海南人周新調任浙江按察使。在杭平反冤獄疑案,免徵災稅,善政甚多,杭人稱"冷麵寒鐵周廉使"。1412年12月周新在京被陷害死,杭人紀念他,稱之為"城隍",在吳山建城隍廟祭祀。
於謙歸葬西湖
【於謙歸葬西湖】明正統十四年(1449)八月,"土木堡之變"英宗被俘,以於謙(杭州人)為兵部尚書,負責保衛京師。明景泰八年(1457)正月,英宗復辟,於謙被加以"意欲"謀逆罪殺害,是年60歲。明天順三年(1459)葬於謙於杭州西湖三台山。明成化元年(1465)於謙冤案昭雪,恢復官位名譽,謚"肅愍"、"忠肅"。杭人以為岳飛、於謙為西湖山水增添了"英氣","賴有岳於雙少保,人間始覺重西湖"。
創辦萬松書院
【創辦萬松書院】明弘治十一年(1498),浙江右參政周木在萬松嶺報恩寺舊址創辦萬松書院。清康熙時改稱敷文書院,今遺址尚存。
楊孟瑛築西湖新堤
【楊孟瑛築西湖新堤】明正德三年(1508),杭州知府楊孟瑛自2月2日起興工疏浚西湖,至9月12日完工,歷時152天,計675萬工日,拆毀田盪3481畝,耗銀28700多兩,使西湖復唐宋舊觀。並以浚湖淤泥堆築長堤6里,後稱楊公堤。
湖中二島形成
【湖中二島形成】明嘉靖三十一年(1552),杭州知府孫孟在西湖三塔中的北塔遺址建"振鷺亭",後改"清喜閣",即現湖中三島之一的"湖心亭"。明萬曆三十五年(1607),錢塘縣令聶心湯在三塔中的南塔原址,取葑泥繞潭作堤,為"放生池"。明萬曆三十九年(1611),錢塘縣令楊萬里以10年時間在放生池外築外堤,構成"島中有島,湖外有湖"的佳境,湖中"小瀛洲"自此形成。明天啟元年(1621),在"小瀛洲"南復建三塔,即今之"三潭印月",為"西湖十景"之一。
杭城內建旗營
【杭城內建旗營】清順治五年(1648),清廷決定在杭州城內圈地建"旗營",1650年正式動工,周長約4.5公里,佔地96公頃,築牆高約6米,有城門5座。內有"亭灣騎射",為清時"錢塘十八景"之一。
張煌言就義
【張煌言就義】清康熙三年(1664),民族英雄張煌言(蒼水)被俘解來杭州,農歷九月七日在杭州官巷口刑場就義,是年45歲。遺體葬於西湖南屏山荔枝峰下。張煌言與岳飛、於謙並稱為"西湖三傑"。
康熙題西湖十景
【康熙題西湖十景】康熙二十八年(1689),康熙皇帝來杭州游西湖。以後,又於康熙三十八年(1699)、四十二年(1703)、四十四年(1705)、四十六年(1707)5次南巡來杭州。其間在西湖孤山築行宮,疏通市內河道涌金河(浣紗河)以通龍舟。題"西湖十景"。1701年"十景"景址刻石建碑亭。從此,南宋畫院祝穆、馬遠筆下的"西湖十景"更負盛名。
建玉帶晴虹
【建玉帶晴虹】清雍正九年(1731),李衛疏金沙港,在蘇堤第五橋(東浦橋)西築堤63丈,名金沙堤,上築三孔玉帶橋,名"玉帶晴虹",為清"錢塘十八景"之一。
乾隆六次來杭
【乾隆六次來杭】清乾隆十六年(1751)正月,乾隆皇帝首次南巡,三月至杭州游西湖,至敷文書院、觀潮樓,閱兵;渡錢塘江,祭禹陵,五月返京。以後,又於乾隆二十二年(1757)、二十七年(1762)、三十年(1765)、四十五年(1780)、四十九年(1784)5次南巡來杭州。其間題"錢塘十八景"、"行宮八景";4次至海寧閱視海塘工程、觀潮、祭海神。
建文瀾閣
【建文瀾閣】清乾隆四十七年(1782)九月,將原康熙行宮(西湖孤山)"聖因閣"內玉蘭堂藏書樓改建為"文瀾閣",與揚州"文匯閣"、鎮江"文宗閣"並為江南三閣,各收藏《四庫全書》一部。現"文瀾閣"及藏書俱在,為江南三閣僅存者。
建阮公墩
【建阮公墩】清嘉慶五年(1800),浙江巡撫阮元疏浚西湖,歷時2年。將淤泥在西湖"湖心亭"北堆一小島,後人稱"阮公墩"。現"阮墩環碧"為"西湖新十景"之一。
林則徐協辦海防
【林則徐協辦海防】清道光二十一年(1841)四月十八日,林則徐被革職後以四品卿銜赴浙江軍營協辦海防事務。是日,自廣東抵杭州(富陽)。在浙江35天,協助裕謙籌謀劃策。
太平軍兩進杭城
【太平軍兩進杭城】清咸豐十年、太平天國十年(1860),忠王李秀成為解天京(南京)危局,以"圍魏援趙"之計,於3月19日攻佔杭城,24日退出。此為太平軍第一次攻佔杭州。次年,李秀成於12月29日攻佔杭城,至1864年3月20日退出杭城,守杭2年3個多月。其間,採取一系列爭取知識分子政策,在經濟上實施對城市貧民、手工業者有利的政策,促使杭州經濟、文化發展。退出後,清兵入城,縱兵大掠,姦淫婦女,搶奪財物,均謂取之於"賊"。搶劫之後,杭城81萬人僅剩7萬。
辟拱宸橋租界
【辟拱宸橋租界】清光緒二十一年(1895),中日簽訂《馬關條約》,杭州開為日本通商商埠,拱宸橋辟為日租界,西沿運河塘路,南至拱宸橋腳,北至瓦窯頭,東至陸家務河,徑直3里,橫約2里,周11.2里。主權淪喪,民族蒙恥。
創辦求是書院
【創辦求是書院】清光緒二十二年(1896)四月二十日,杭州知府林啟在蒲場巷普慈寺舊址創辦的求是書院(浙江大學前身)正式開學。此為杭州創辦近代教育的開始。光緒二十四年(1898)三月十一日,林啟在西湖金沙港辦的蠶學館開學。此為我國最早的蠶桑學校,開浙江職業教育之先河。
創西泠印社
【創西泠印社】清光緒三十年(1904)九月十九日,丁仁等人在西湖孤山西泠橋畔發起創辦研究金石學術團體。社以地名,1913年成立"西泠印社",推吳昌碩為社長。
滬杭鐵路入城
【滬杭鐵路入城】清光緒三十三年(1907),滬杭鐵路設車站於杭城清泰門內,鐵路貫城而入,拆城牆數十丈。此為杭州拆城牆之始。
立秋瑾墓
【立秋瑾墓】清光緒三十三年(1907)七月十五日,辛亥革命烈士、"鑒湖女俠"秋瑾在紹興軒亭口就義。1911年遵烈士生前遺願,葬遺體於西泠橋堍(岳飛墓東),傍建"秋社"。以後墓幾經遷徙。1981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70周年),從西湖雞籠山遷秋瑾遺骸於西泠橋東堍(東南)梅花嶼頭,重建秋瑾墓。
魯迅與"木瓜之役"
【魯迅與"木瓜之役"】清宣統元年(1909)六月,魯迅自日本回國,在杭州浙江兩級師范學堂(今杭州市高級中學)任教。11月10日以魯迅為代表的進步教師反對新任監督夏震武(外號木瓜),發生"木瓜之役",夏被迫辭職。這是清末轟動全省的教師風潮。
孫中山三臨白雲庵
【孫中山三臨白雲庵】清宣統二年(1910)九月的一個晚上,孫中山曾到西湖雷峰塔下的白雲庵(當時為浙江革命的秘密總機關)。辛亥革命成功後,孫中山於1913年4月再次到白雲庵,題"明禪達義"匾額。在秋社題"巾幗英雄"。1916年夏,第三次來杭。
杭州光復
【杭州光復】清宣統三年(1911)十月十日武昌起義成功。11月6日杭州"旗營"投降,杭州全城光復。1913年"旗營"歸公。7月22日開始拆除錢塘門至涌金門城垣,建馬路,辟公園。杭州城牆、城門相繼拆除建路。
建城區馬路
【建城區馬路】1918年1月,建杭州城區馬路,自旗營沿薦橋街至城站一段,由佑聖觀沿館驛後、城頭巷至上板兒巷一段,先後動工。再計劃建環湖馬路,從錢塘門起環繞西湖蘇堤、白堤至靈隱止。
中共西湖會議
【中共西湖會議】1922年4月,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在杭州西湖召開會議,陳獨秀、李大釗、毛澤東、瞿秋白、張國燾和共產國際代表馬林出席,會上討論了中國共產黨和工人運動前景。1922年8月29、30日,中共中央執行委員會在杭州舉行特別會議,史稱"西湖會議",決定有條件地接受共產國際代表關於中國共產黨黨員以個人身份加入中國國民黨的意見。
雷峰塔倒坍
【雷峰塔倒坍】1924年9月25日下午1時,西湖雷峰塔倒坍。是日天氣晴朗,無風無雨,更無地震。1925年2月2日《京報副刊》載文說塔倒原因"實為塔基已被挖空"。雷峰塔遺址現為杭州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錢塘江首建大橋
【錢塘江首建大橋】1934年8月8日,我國著名橋梁專家茅以升負責設計建造的錢江大橋開工,至1937年9月26日落成,全橋長1453米。分引橋、正橋兩部分,正橋16孔,下層為鐵路橋,上層為公路橋。這是我國自行設計建造的第一座現代化橋梁。
杭州淪陷
【杭州淪陷】1937年七七盧溝橋事變後,日本軍國主義大舉入侵,12月24日,日軍分三路進入杭州,杭州淪陷。至1945年8月14日日本投降,前後達8年。
杭州市人民政府成立
【杭州市人民政府成立】1949年4月下旬,杭州的國民黨官員紛紛潰逃,社會一片混亂。中共杭州地下市委提出"反破壞、反遷移,保衛城市建設,迎接大軍解放"。全市工人開展護廠運動。5月3日,中國人民解放軍接管杭州。5月24日杭州市人民政府成立。
毛澤東40次到杭州
【毛澤東40次到杭州】從1953~1975年的22年間,毛澤東共40次到杭州。有一次整整住了7個月之久。在杭州寫的著名詩篇有《送瘟神》(1958年6月30日),著作有《人的正確思想是從哪裡來的》(1963年春)等。
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部憲法(草案)在杭州誕生
【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部憲法(草案)在杭州誕生】1953年12月27日,毛澤東主席到杭州。在杭州期間,主持起草了第一部《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草案)》。
全面疏浚西湖
【全面疏浚西湖】1949年5月前後,西湖污泥淤塞,湖床增高,湖水平均深度為0.55米,蓄水量僅300餘萬立方米,湖底遍生水草。湖西南部更見葑蕪。自1951年起開始全面浚湖,歷時8年,於1959年竣工。耗資454萬元,共挖淤泥720.88萬立方米。湖水深度平均達到1.8米,最深處2.6米,蓄水量增至1000多萬立方米。以後由常設機構西湖水域管理處把疏浚西湖作為日常任務。
杭州城區跨江發展
【杭州城區跨江發展】1996年5月,經國務院批准,錢塘江南岸蕭山市的浦沿鎮、長河鎮、西興鎮和餘杭市的三墩鎮、九堡鎮、下沙鄉劃入杭州,杭州城區得以跨江發展。此次區劃調整後,杭州市區面積由430平方公里擴大為683平方公里,杭州市政府在錢塘江南岸新設濱江區。
7. 歷史題在線解答
中國官方是沒有說自己有過斯大林模式,只是大躍進和人民公社運動很像斯大林模式。
1958年5月,中共八大二次會議召開,會議根據毛澤東提議,通過了「鼓足干勁,力爭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設社會主義」的總路線,力圖在探索我國建設社會主義的道路上打開一個新局面。會後,「大躍進」運動迅速在全國范圍內發動起來。
1958年11月中共中央工作會議(第一次鄭州會議)後,毛澤東和中共中央開始逐步糾正人民公社化運動中的錯誤。1961年,毛澤東主持制定了《農村人民公社工作條例(草案)》,進一步明確了在現階段人民公社實行三級所有,隊為基礎的制度,這在一定程度上對克服農村工作中的「左」傾錯誤,調動廣大農民的積極性,促進農業的恢復和發展,起了積極作用
2.羅斯福新政內容:①整頓財政金融。主要是通過整頓銀行、統制貨幣、改革銀行體系等措施,恢復銀行的正常信貸活動,重建人們對銀行的信心。
②調整工業生產。國會通過了《全國工業復興法》等法案,要求企業制定公平競爭法規。
③調節農業生產。政府採取各種措施減少耕地面積和農產品產量,並規定由政府收購生育農產品以控制市場價格。
④實行社會救濟和以工代賑。政府開展大規模的救濟工作,通過了《社會保障法》;舉辦許多公共工程,提供了大量的就業機會。
特點:政府大規模干預經濟。
影響:①美國逐漸從經濟危機的陰影中走了出來,社會生產力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恢復,廣大的中下層民眾也從新政中獲得了一定的好處。
②新政式的調整後來被一些主要資本主義國家所借鑒。資本主義經過這一重大調整,獲得了新的發展空間和活力。新政標志著資本主義告別自由放任時代,進入了政府大規模干預經濟的時代。
3.二戰後資本主義社會福利制度流行原因
早在資本主義原始積累時期,英國就出現了「濟貧法」之類的福利措施。但是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前,西方國家的福利制度大都帶有濟貧性質而且項目很少,范圍窄,費用有限。而當代意義上的福利制度是在二戰後建立並不斷完善起來的,是依據凱恩斯理論和社會民主主義的社會公正價值觀建立起來的在國民收入再分配方面為加強社會福利而採取的一些政策和措施,包括社會保險、社會保障、社會救濟、社會補助等內容。這一制度為什麼在二戰後廣泛流行呢?可以主要從以下兩個方面來分析:
1、根本原因
社會福利制度在二戰後廣泛流行從根本上說,是有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基本矛盾決定的,即生產無限擴大的趨勢與有限的消費之間的矛盾。馬克思對這一矛盾曾做出過這樣的論述,即「一切真正的危機的最根本原因,總不外乎群眾的貧困和他們有限的消費,資本主義生產卻不顧這種情況而力圖發展生產力,好像只有社會的相對消費能力才是生產力發展的界限。」[1]資本主義生產方式所包含的這個矛盾隨著生產的發展不斷加深,這就要求資本主義國家的政權干預經濟,以便使資本主義生產方式能夠維持下去。一方面,國家要出面要保證社會生產力再生產正常進行所必需的條件,要保證退出生產的老工人的生存,教育培訓出適合現代化生產的要求的勞動力。另一方面,要求國家出面調節社會資本擴大再生產的實現過程。二戰以後,生產力得到迅速發展,但是工人工資的增長卻遠遠落後於生產的增長,個人消費品的實現遇到越來越大的困難,這就使得社會資本擴大再生產的實現條件越來越多的受到破壞。這就要國家實行社會福利制度,改善工人的生活條件,提高他們的收入,緩和資本主義生產的消費之間的矛盾,盡力來避免和減緩危機的發生。
8. 英雄聯盟游戲中是否能查出歷史在線時間
http://game.qq.com/up2013/user/user5.shtml 你要的是這來個網址嗎源? 如果是 請採納~~
-- 猴島游戲論壇為您解答
9. 中國歷史在線聽有哪些
可以看一下《中國史話》紀錄片,中央10套曾經播過,是分朝代的,主要從先秦講到民國,近代以來可以看下《復興之路》,都是不錯的選擇,也是中央台製作的
10. 歷史案例分析,在線等
在羅馬法裡面,女子是沒有繼承權的,後期的羅馬法規定,女子還是沒有繼承權,但有權在家庭財產中取得一部分就是嫁妝的意思。
第二個問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