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歷物理化 » 歷史教師

歷史教師

發布時間: 2020-11-21 19:21:15

歷史上的幾個著名的老師,令人心生敬畏,不忘師恩

1、孔子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魯國陬邑(今山東曲阜)人,祖籍宋國栗邑(今河南夏邑),中國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創始人。

孔子開創了私人講學的風氣,倡導仁義禮智信。他曾帶領部分弟子周遊列國前後達十三年,晚年修訂《詩》《書》《禮》《樂》《易》《春秋》六經。

相傳孔子曾問禮於老子,有弟子三千,其中賢人七十二。孔子去世後,其弟子及其再傳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語錄和思想記錄下來,整理編成儒家經典《論語》。

孔子在古代被尊奉為「天縱之聖」「天之木鐸」,是當時社會上的最博學者之一,被後世統治者尊為孔聖人、至聖、至聖先師、大成至聖文宣王先師、萬世師表。

其思想對中國和世界都有深遠的影響,其人被列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隨著孔子影響力的擴大,祭祀孔子的「祭孔大典」也一度成為和中國祖先神祭祀同等級別的「大祀」。

2、柏拉圖

柏拉圖(Plato,Πλάτeων, 公元前427年—公元前347年),古希臘偉大的哲學家,也是全部西方哲學乃至整個西方文化最偉大的哲學家和思想家之一。

他和老師蘇格拉底,學生亞里士多德並稱為希臘三賢。另有其創造或發展的概念包括:柏拉圖思想、柏拉圖主義、柏拉圖式愛情等。柏拉圖的主要作品為對話錄,其中絕大部分對話都有蘇格拉底出場。但學術界普遍認為,其中的蘇格拉底形象並不完全是歷史上的蘇格拉底。

除了荷馬之外,柏拉圖也受到許多那之前的作家和思想家的影響,包括了畢達哥拉斯所提出的「和諧」概念,以及阿那克薩戈拉教導蘇格拉底應該將心靈或理性作為判斷任何事情的根據;巴門尼德提出的連結所有事物的理論也可能影響了柏拉圖對於靈魂的概念。

3、揚·阿姆斯·誇美紐斯

揚·阿姆斯·誇美紐斯,生於1592年,死於1670年,是一位以捷克語為母語的摩拉維亞族人,捷克偉大的民主主義教育家,西方近代教育理論的奠基者,出身於一磨坊主家庭。他是公共教育最早的擁護者,其理念在他所著作的《大教學論》中提出。

年輕時被選為捷克兄弟會的牧師,並主持兄弟會學校。三十年戰爭(1618~1648)爆發後數十年被迫流亡國外,繼續從事教育活動和社會活動。他尖銳地抨擊中世紀的學校教育並號召「把一切知識教給一切人」。

提出統一學校制度,主張普及初等教育,採用班級授課制度,擴大學科的門類和內容,強調從事物本身獲得知識。主要著作有《母育學校》、《大教學論》、《語言和科學入門》、《世界圖解》等。

4、裴斯泰洛齊

裴斯泰洛齊(Johan Heinrich Pestalozzi,1746--1827)是19世紀瑞士著名的民主主義教育家。他熱愛教育事業的奉獻精神,對教育革新的執著追求,在教育理論上許多獨創的論述,不僅為世界教育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而且為一切教育工作者樹立了一個令人十分崇敬的形象。

5、蔡元培

蔡元培(1868年1月11日—1940年3月5日),字鶴卿,又字仲申、民友、孑民,乳名阿培,並曾化名蔡振、周子余,漢族,浙江紹興府山陰縣(今浙江紹興)人,原籍浙江諸暨。教育家、革命家、政治家。民主進步人士,國民黨中央執委、國民政府委員兼監察院院長。中華民國首任教育總長。

1916年至1927年任北京大學校長,革新北大,開「學術」與「自由」之風;1920年至1930年,蔡元培同時兼任中法大學校長。他早年參加反清朝帝制的斗爭,民國初年主持制定了中國近代高等教育的第一個法令——《大學令》。

北伐時期,國民政府奠都南京後,他主持教育行政委員會、籌設中華民國大學院及中央研究院,主導教育及學術體制改革。1927年參與發起「護國救黨運動」,認為應當清黨但反對殺人。1928年至1940年專任中央研究院院長,貫徹對學術研究的主張。

蔡元培數度赴德國和法國留學、考察,研究哲學、文學、美學、心理學和文化史,為他致力於改革封建教育奠定思想理論基礎。1933年,蔡元培倡議創建國立中央博物院,並親自兼任第一屆理事會理事長。1940年3月5日在香港病逝。葬香港仔山巔華人公墓。

② 歷史教師核心素養是什麼

教師不僅應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學科知識、教育教學能力,還要成為研究者,對自己的工作具有反思態度和積極探索的能力;教師還應是一個成功的教育合作者,善於和學生、同事、領導、社區、家庭溝通與聯系;教師還應是學校管理的積極參與者。 為了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必然要求教師具備教育的核心素養。師德才是教師的靈魂,是教師人格特徵的直接體現。

首先,與教育實踐的密切聯系是教師發展的基本手段,而教育教學實踐的變化,教學質量的提高,學生的健康成長則是教師專業化發展的目的。實踐是教師發展的基礎和生命。同時,創新是發展的應有之義。

其次,研究態度與能力是一個人創造力的集中顯現,是一個人主體性的能動體現,是人的發展的基本手段。隨著時代的發展,教師職能的深刻變化,沒有反思的教學,缺少研究的教育已經不能滿足未來的要求了。同樣,離開實踐的研究也無法回應時代的挑戰。所以,專業研究者回歸實踐,研究回歸中小學教師已成為歷史的必然。

最後,教師專業精神是教師在信念、追求上充分表現出的風范和活力,是教師專業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服務性、專業性、長期性、創新性、自律性多方面特質,在促進教師個人的成長、確保教師專業價值和功能發揮方面具有獨特的作用和意義。教師專業精神培養必須貫穿於專業成長的各個階段,貫穿於專業素質發展的各個方面,貫穿於專業環境建設的各項工作中。

③ 中國最牛的歷史教師

袁騰飛(1972年2月8日-),北京人,畢業於首都師范大學歷史系,中學高級教師。曾任首都師范大學附屬中學歷史課教師,現任北京市海淀區高級進修學校歷史研究員,北京精華學校教師。曾參與北京市高考歷史命題工作,也是《高中新課標歷史教材》(人教版)的編寫者之一。
2008年6月,袁騰飛在精華學校的講課片段被傳到網上,受到網友追捧,其粉絲號稱「藤枝」,被稱為「史上最牛歷史老師」。中國中央電視台科教頻道《百家講壇》系列節目,先後推出由他主講的《兩宋風雲》,《塞北三朝》;是繼紀連海之後,第二位在《百家講壇》演講的中學老師。
袁騰飛授課風格機智幽默,語言通俗而信息量大。但因北京話的語言特點以及袁騰飛的風格,有些人可能會認為他在以一種評書的方式來調侃歷史。

如何能做歷史老師

教師資格證實必須的。不一定要歷史畢業的或者歷史教師資格證。那還要具體看你想去哪個學校或者哪類地區的學校當老師。

⑤ 歷史老師怎麼:

歷史是客復觀存在的事實,真相制只有一個。然而記載歷史、研究歷史的學問卻往往隨著人類的主觀意識而變化、發展。因此,學習歷史和研究歷史最重要的是培養獨立思考和判斷的能力。對此歷史學者袁偉時曾提到,對歷史教科書而言,比掩蓋真相更可怕的是讓學生放棄獨立思考,而這恰恰是中國歷史教科書的最大弱點。

⑥ 學科歷史能不能考教師招聘

當然是可以的,只是教育局願不願意。

⑦ 中學歷史教師應具備哪些素質

由於歷史學科的特點決定了歷史教師除具備教師的整體素質要求外(如師德修養、教育學、心理學理論等),還需要與其它學科教師的素質有所不同。對中學歷史教師的素質要求,應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歷史教師要具有良好的史德。 我們知道,歷史是已經逝去的客觀存在,是不能改變也無法改變的。歷史與文學不同,文學可以發揮豐富的想像,塑造人物,構思情節。而歷史則以想像和主觀構思為大忌。秉筆直書,是我國歷史學家的優良傳統。因此,作為歷史教師,面對的是學生,更要有良好的史德,堅持實事求是,客觀公正地評價歷史,說真話,講真史,做到字字有出處,事事有根據,不隨便下結論,要做到論從史出。在史實之外憑空捏造不存在的"史實",或隨心所欲想當然,用虛假不實,模糊不清的東西教學生,那無異於欺騙。良好的史德不僅表現在講述真實的歷史,而且講課中投入的感情也必須是真情實感。老師的喜怒愛憎,完全是隨著對歷史人物,歷史事件的評述而真實的流露,情感豐富真摯而不矯揉造作,這樣容易使學生隨著老師對歷史的評述與老師產生共鳴,以至"觀史如身在其中",以老師的激情感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陶冶學生的情操,培養學生的意志和品質。 二、歷史教師要充分認識歷史學科的德育功能,要寓思想教育於歷史知識的傳授之中。 這看起來是個老生常談的問題,不值得花費太多的筆墨,實際上,在高考大棒重壓之下的歷史教學,將德育放在首要位置卻並未形成真正的共識。說起來重要,做起來次要。因此,歷史教師要轉變觀念,充分認識歷史學科的德育功能,形成一種職業習慣,善於挖掘歷史教材中的德育內容,抓住時機,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同時,歷史教科書本身在德育功能方面又有著得天獨厚的條件,只要我們重視,就會很好地利用教材,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在當前情況下,特別要正確理解"考試"與"素質教育"的關系。人們往往把"考試"與"素質教育"對立起來,這種認識是片面的,它們之間實際上是有內在聯系的,歷史高考試題本身也體現著德育的功能,體現著素質教育的要求。考試能力實際上是道德思想,知識能力,思維能力,身心素質在一種特殊氛圍中的直接或間接的反映,應該能較好的檢驗教育效果。歷史教學在傳授知識的同時,滲透著能力培養和"德"的教育,這是相輔相承的。人為地輕視德育功能,也勢必影響知識的掌握和能力的提高。 三、歷史教師要具有扎實、系統、廣博的歷史專業基礎知識。 歷史貫穿於古今中外,人類社會發展的整個過程和人類活動的各個領域。歷史學科的特點決定了歷史教師必須具備系統淵博的扎實的歷史知識。而系統的淵博的歷史知識需要長期的學習積累。因此,歷史教師要有一種危機感,首先不能僅僅滿足於自己最後學歷取得時的知識水平,即使是本科畢業或是研究生,也要經常鑽研教學大綱,學習最新的大學教材,還要經常研究史學動態和史學專著。要站在歷史學科和歷史研究的高度來研究教材,做到"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另外,不能讓自己的認識水平停留在與教科書相同的淺層次上,要深化教學內容,深化對高考目標的研究,努力達到或接近高考命題人員認識中學教材的水平,從而准確地把握教學和考試的重點。只有這樣,才能在教學中做到居高臨下,旁徵博引,厚積薄發和深入淺出。但長期以來,由於部分學校對歷史教學的不重視,一些歷史教師未受過正規、嚴格的歷史專業訓練,缺少系統的專業理論和知識,教學中拘泥於歷史課本和參考書涉及的內容。這樣的教學很難講清歷史的來龍去脈,原因及影響。也就很難揭示出歷史現象掩蓋的歷史發展規律,因而難免照本宣科,更談不上提高學生的素質了。我們常講欲教給學生一杯水,老師必須要有一桶水。這是有深刻哲理和事實依據的。 四、歷史教師要有一定的政治理論的修養。 歷史學科的功能要求學生運用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原理,觀察問題和分析問題。這就要求歷史教師在教學中以正確的理論作指導,幫助學生認識歷史的發展規律,形成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觀點,學會初步運用這些觀點去分析和解決問題。因此,作為歷史教師,要具備一定的政治理論修養。要熟悉馬克思主義哲學、政治經濟學和科學社會主義原理,把握好生產力和生產關系,上層建築和經濟基礎,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現象和本質,量變和質變,認識和實踐等矛盾的對立和辯證統一關系,以及國家與政黨,階級和階級斗爭,民族與宗教,人民群眾及個人在歷史上的作用等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觀點,並能夠以正確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去講解、分析、評價歷史人物和歷史事件。培養學生自覺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觀點分析評價歷史的能力。實際上,近幾年的高考命題中已經充分體現了命題者的這一思想,在考查知識能力的同時,加大了對學生基礎理論的考查。而這部分試題常常是學生感覺最難解答的,原因就在於我們部分教師缺乏基本理論的修養。一個對馬克思主義哲學、政治經濟學和史學理論不甚了解的歷史教師,是不可能培養出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基本原理分析解決歷史問題的學生的。如果歷史教師在平時的歷史教學中,能夠自覺運用正確的歷史理論和史學理論來分析教材,指導學生,那麼,學生就能較好地解答理論問題。 五、歷史教師要具有較強的語言、文字表達能力。 歷史學科的特點,決定了歷史教學有很強的表述性。這就要求教師應具有較強的語言表達能力。教師通過准確、生動的語言表述,能使學生清晰地了解和掌握史實,獲得科學的歷史知識。歷史教師語言表達能力的優劣,直接影響著學生對歷史知識吸收程度和學習歷史的興趣,關繫到教育效果的好壞。正如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所說:"教育的藝術首先包括說話的藝術,同人心交流的藝術。""教師高度的語言修養,在極大程度上決定著學生在課堂上腦力勞動的效率。"日常教學中,有的歷史教師,學識淵博,滿腹經論,但拙於言辭,缺乏嫻熟的教學技能,"壺里有倒不出",使課堂無生氣,枯燥無味,這樣的教學就很難適應素質教育的要求。因此,歷史教師要加強自己的語言修養,規范專業語言,做到:敘事說理要條理清楚,全面周密具有邏輯性;描人狀物要有聲有色,情景逼真具有形象性;談話范讀要情真意切,平易流暢,具有感染性;藉助手勢,穿插事例,比喻新穎,生動有趣具有趣味性;舉一反三,弦外有音,留有餘地富有啟發性。切忌拖泥帶水,拉里拉雜與題無關的廢話;顛三倒四疙里疙瘩、濫用詞藻、花里胡哨,華而不實的巧話;不懂裝懂,"或許""大概"模稜兩可的混話;乾巴枯燥、平淡乏味,催人慾睡的淡話;挖苦譏笑、低級趣味、不幹不凈的粗話;粗詞濫調、生搬口號,八股味很濃的套話。只要我們努力實踐錘煉,就一定會提高自己的語言藝術水平,適應素質教育的需要。 歷史教師除具有較強的語言表達能力外,還要有一定的文字表達能力,做到能說會寫。文字表達能力,實際上就是寫作能力,也就是教學研究能力。它以探索教學規律、總結教學經驗、豐富教學理論、提高教學質量為目的。積極參加教研活動有利於教師深入研究教學大綱和教材,提高自己的知識水平和教學能力,提高自己的研究水平和總結能力,提高自己的理論水平和實踐能力。因此,作為歷史教師,在教好課的同時,對自己在歷史教學中發現的問題和感受,從事一些力所能及的探討和研究,總結自己的教學經驗。這既有利於自己教學水平的提高,又有利於同行之間相互交流,共同促進,共同提高。 六、歷史教師要掌握現代教育技術。 21世紀是知識經濟時代,信息時代,知識的更新迅速加快,這就要求我們掌握現代教育技術,信息技術。Internet已成為世界上最大的信息資源庫,我們利用互聯網可以迅速地查找我們所需要的信息,因此,我們必須學會計算機技術的運用和計算機多媒體輔助教學的技術,能夠熟練地製作多媒體課件,充分運用一切媒體資料(如電影、電視、圖片等)製成生動、形象的豐富多彩的計算機多媒體課件,如果條件允許,還應當把一些科技發明,著名戰例製成軟體,在課堂上讓學生動手演示。這樣,不但能激發學生的興趣、好奇心,更能由此提高他們的科學精神,人文精神;此外,計算機多媒體教學課件的利用,可以組成"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這對培養高素質的有創造性的人才起著重要作用。在這方面許多先進地區的學校已走在了前邊,如東北師大附中,上海市七寶中學在這方面做的就很好,是很值得我們學習的。總之,現代教育技術的應用,對提高教師本身的素質和對學生各方面素質的提高,都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以上幾項對歷史教師的素質要求,是由歷史學科的特點所決定 的,也是我們歷史教師所應具備的。只有具備了這些基本素質的歷史教師,才能適應素質教育的需要。

⑧ 怎樣成為一名歷史教師

首先,你需要去考普通話證,歷史老師的要求不高,一級乙等就行了,再就是去考教師資格證。拿到教室資格證後就可以多留意下有哪些學校在招老師,可以去應聘。有的需要筆試

⑨ 介紹歷史老師的文章

……(開場白咱幫不了)
根據我個人總結,我們的歷史老師有以下幾點特色:一、板書精要,講解透徹。(板書就是在黑板寫知識重點,怎麼補充要結合你實際)二、寓理於史,寓教於樂。(通過講史明白道理,通過典故增加教學趣味,具體事例和效果你自己編)三、見解獨到,發人深省。(每個人都有自己看歷史的角度。你要突出教師功底深厚,見解獨特,使學生受益匪淺)……(過渡句自己想)
孔子有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歷史開闊了我們思維活動的時空,提供豐富的前車之鑒,使我們在想問題、辦事情的時候多一條思路、多一分厚重、多一個借鑒。歷史是活著的,它就生活在我們身邊,無處不在。
要學好歷史,就必須注重學習的方法。首先心態要好,要抱著積極的態度去學。你很痛苦的翻開歷史課本,那裡面的內容你還看的下去嗎?說看的下去,那是騙人的!聽課也是一樣的道理。其次,用你的興趣引導你前進。你英語特好,就是不喜歡歷史。那好辦,找英文版史書,看看英國光榮革命、美國南北戰爭。對你來說是鞏固英語,實際取到看歷史的作用。這比直接看教材效果好的多!第三,歷史就是一條時間組成的線。每個時間點、時間段上都有我們必須知道的事件,這是關鍵。因為沒有事件,起因就不被發現,意義就無從談起,歷史就成了無源之水。
(具體怎麼誇你老師,我怎麼知道?誇要誇的不露痕跡,低調低調!)

熱點內容
小學二年級語文下冊第一單元測試卷 發布:2025-07-15 05:31:34 瀏覽:668
共生物流平台 發布:2025-07-15 05:10:48 瀏覽:869
流瑜伽教學視頻 發布:2025-07-15 04:56:12 瀏覽:340
尿路感染怎麼辦 發布:2025-07-15 04:25:38 瀏覽:39
四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 發布:2025-07-15 03:56:32 瀏覽:173
三年級上冊語文第二單元測試題 發布:2025-07-15 03:48:10 瀏覽:826
愛爾蘭咖啡怎麼做 發布:2025-07-15 03:14:45 瀏覽:753
2015師德師風講話 發布:2025-07-15 03:05:10 瀏覽:597
abc教育資源網 發布:2025-07-15 03:03:47 瀏覽:233
加強師德師風建設的實施方案 發布:2025-07-15 02:44:17 瀏覽:4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