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志
❶ 《漢書•地理志》中的什麼地理記述方法為後世地理學著述者所效法
還應該提到,在司馬遷和班固的著作中保存了大量社會和自然知識,南朝(宋)時范曄(398~445)所著的《後漢書》中也記錄了東漢時代的許多知識。其中《漢書•地理志》以行政區和疆域為綱的地理記述方法,為後世地理學著述者所效法。這是統一的政治對地理學的影響,因為政區的界限成了地理學的界限。這和《禹貢》中的自然分區方法已有所不同。《漢書•地理志》中記:「高奴,有洧水可燃」,是陝西延長一帶人民已發現石油可燃燒性質的記錄。
❷ 在我國古代關於地理志的記載有哪些
在我國古代,地理志是史學的一部分,正史中有「地理志」,典志史中有州郡或輿地。地理類史書作為專門記載地理沿革變遷的典籍,在魏晉南北朝就發展起來了。此期關於地理的著作有300種之多,最著名的有裴秀《禹貢地輿圖》、陸澄《地理書》、任防《地記》、顧野王《輿地誌》、闞駟《十三州志》、酈道元《水經注》,這些歷史地理典籍已大部分亡佚,僅《水經注》流傳下來。隋唐以後,輿地書續作不斷,較著名的有唐代李吉甫的《元和郡縣圖志》,宋代樂史的《太平寰宇記》、歐陽的《輿地廣記》、祝穆的《方輿勝覽》、王象之的《輿地紀勝》、王存的《元豐九域志》,清初顧祖禹的《讀史方輿紀要》、顧炎武的《天下郡國利病書》等。
❸ 民族志與地理志的區別
民族志比地理志的范圍要小
❹ 漢書地理志的內容介紹
漢書地理志包括上、下兩分卷,是班固新制的古代歷史地理之傑作。歷史的時、空不可分,故寫歷史必記及地理。此志,首先敘述漢以前的地理沿革,著重寫了《禹貢》九州和《周官》九州;接著敘述西漢的地理,以郡國為條,用本文加註的形式,依次寫各郡國及其下屬縣、道、侯國的地理概況,諸如郡縣的民戶、人口,廢置並分更名的歷史,各項特產,都尉、鐵官、鹽官、工官等治所,山川湖澤,關塞要隘,名勝古跡,道路交通,等等;並總記了西漢平帝時郡、國、縣、道、侯國的總數,全國的幅員,土地面積,定墾田、不可墾地、可墾不可墾地,民戶、人口總數等;再就是參考了《史記·貨殖列傳》寫各地風俗特產的內容,匯總了劉向「略言其地分」、朱贛「條其風俗」的成果,加以班固本人對歷史和地理的了解和研究,按經濟和風俗特點區分地域,寫了各個地域的范圍、歷史、地理、民生、風俗和特點,以及中外交通和交流的情況。從而大大地拓展了史學研究的范圍,對後世發生了深遠的影響。本志重點在「風俗」,意在說明地理與政治的關系,提示為政者注意各地風俗,從地理實際出發以施其政。
《漢書·地理志》由三部分組成,卷首收錄我國古代地理名著《禹貢》和《職分》二篇,這是對前代沿革的簡單交待;卷末有劉向的《域分》和朱贛的《風俗》,作為附錄;中間是主體部分,是班固的創作,這部分以記述疆域政區的建制為主,為地理學著作開創了一種新的體制,即疆域地理志。作者根據漢平帝元始二年(公元2年)的建制,以疆域政區為綱,依次敘述了103個郡國及所轄的1587個縣、道、邑、侯國的建置沿革。在郡國項下,都記有戶口數字,把這些數字加起來,就能得出漢平帝二年的全國人口數為59594978人,這個數字雖不能說十分准確,但它卻是當時全國各郡縣戶口數匯總而成的,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同時,這也是最早的提供全國人口數字的一部史書。在縣、道、邑、侯國的項下,則根據地區特點,分別選擇有關山川河流、礦藏、物產、經濟發展和民情風俗等等,各郡寫法體例一致,便於對比、查找,為今天研究歷史地理,提供了寶貴的史料。全書還記錄了周秦以來許多寶貴的地理資料,如在上郡高奴縣下記 有洧(wěi,音委,洧水,水名,在河南省)水,可(燃) ,這是最早的關於石油資源的記載;在西河郡鴻門縣下記 有天封火井祠,火從地出也 ,這里所記的火井,就是天然氣;據統計,它載有鹽官共36處,鐵官共48處,反映了當時鹽、鐵產地的分布情況;書中記水道和陂、澤、湖、池等,合計300多處,記在發源地所在的縣下說明它的發源和流向,較大的河流還記所納支流和經行里數,這為了解古今水道的改變情況,提供了可靠的依據。
❺ 《漢書·地理志》寫的是什麼
《漢書·地理志》是中國第一部以「地理」命名的著作,也是歷代記述疆域政區的始祖,為班固首創,這種體例為中國兩千年來沿革地理著作樹立了楷模。
《漢書·地理志》的內容由3部分組成,第一部分敘述從黃帝時代到漢帝這一段時間疆域變遷概況,轉錄《禹貢》、《周禮·職方》的全文。第二部分敘述漢朝地理,這是《漢書·地理志》的主體。以漢平帝元始二年建置的行政區域為綱,按照行政區域大小的劃分,一一敘述了當時的103個郡(國)及其所轄的1587個縣(道、邑、侯國)的建制沿革以及各郡縣的戶口數字、山川湖澤、物產、水利工程、古今重要聚落、關塞和名勝古跡等。另外,《漢書·地理志》包括了許多珍貴的地理資料,比如它記載的石油產地是最早的,它記載的戶數和人口數也是最早的。根據《漢書·地理志》記載的數據,可以給出西漢元始二年全國人口分布圖,礦產分布圖和手工業分布圖等。第三部分轉錄劉向《域分》及朱贛《風俗》的有關內容。
《漢書·地理志》是中國第一部以疆域政區為主體、為綱領的地理著作。它開創了我國撰寫疆域地理志的新體例。《漢書·地理志》是二十四史內16部《地理志》中最好的一部。《漢書·地理志》又是一部重要的歷史地理著作。不少漢以前古籍所記載的地名都是由於《漢書·地理志》用漢地名予以注釋,後人才知道它們的正確位置。《漢書·地理志》是一篇史料價值很高的古代地理文獻,是中國地理學史上一部劃時代的代表作。
❻ 《漢書地理志》都記載了哪些內容
《漢書·地理志》是東漢史學家、文學家班固撰寫的古代地理傑作,簡稱《漢志》。它記錄有專關郡屬國的礦產,以及管理礦產的鐵官、銅官、金官、鹽官所在的地方,對主要河流、湖海也有較詳細的記載。
《漢書·地理志》是一篇具有重大價值的古代地理著作。此書是我國封建社會第一部全國性地理著作,也是我國第一部以「地理」命名的著作。不僅首創「地理志」之先河,對於研究西漢的礦產資源的開發情況,同樣具有重要意義。
漢代,我國渤海海域曾經發生鯨魚游弋和集體自殺事件。據記載,公元前16年春,「北海出大魚,長6丈,高一丈,4條,皆死」。又記載,公元前4年,「東萊平度出大魚,長9丈,高1.1丈,7條,皆死。」
這兩條記錄,均來自於班固所著的《漢書·五行志》。文中的北海、東萊平度,都是指今天的渤海灣。漢代的一丈合2.3米。長6丈,即長達13.8米,
❼ 《漢書·地理志》記載了什麼內容
《漢書·地理志》是我國東漢時期的史學家、文學家班固撰寫的地理傑作
❽ 二十四史中哪幾部撰寫了地理志
都有地理志
❾ 二十五史中,有哪些涉及到了地理志
二十五史是指欽定二十四史加上後補的一「史」。
二十四史是指《史記》、《漢書》、《後漢書》、《三國志》、《晉書》、《魏書》、《北齊書》、《周書》、《宋書》、《南齊書》、《梁書》、《陳書》、《北史》、《南史》、《隋書》、《舊唐書》、《新唐書》、《舊五代史》、《新五代史》、《宋史》、《遼史》、《金史》、《元史》、《明史》,新加的一史的清代柯劭忞寫的《新元史》,合稱「二十五史」。具體需要多少冊(不是古代的卷,是現代裝訂的冊)不太好說,如果是中華書局的文言文版(無白話文),在書架上碼起來需要3.4米(我剛量的)。
你據此掂量著吧!
至於《史記》的卷數,各有版本不同,主要原因是流傳中的散失與補救。班固在《漢書》中的《司馬遷傳》中就寫到過:「十篇有缺,有錄無書。」東漢及後世曾有多人補過。如果你的版本有「褚先生曰」的字樣,就是一種東漢補過的版本。因此《史記》現在很難說有多少卷。就看那是補沒補過的,誰補的了
❿ 醜陋地理志
冠以醜陋的地方有:湖南,北京,上海,廣東,四川,湖北,東北,重慶,安徽,江蘇,天津,山東,河南,陝西,福建,浙江,雲南,江西,廣西,海南。
還沒有冠以醜陋一詞的地方有:新疆,西藏,青海,甘肅,寧夏,內蒙古,山西,河北,貴州,台灣,香港,澳門。
資料來源:張一一新浪博客http://blog.sina.com.cn/s/articlelist_1257132550_0_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