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物理
㈠ 經典物理和近代物理區別
古典物理學通常指的是在量子力學和相對論之前發展出來的物理學。
與古典物理對比,現代物理學(modern physics)是一個較籠統的詞語。它有時只是專指量子物理學;有時則廣含二十、二十一世紀的物理學,可能包括了相對論,但是絕對會包括量子力學。
㈡ 經典的物理論有哪些
學習高中物理的基本方法 <br><br>物理學是人類對於自然界無生命物質的屬性、結構、運動和轉變的知識所作的規律性總結。人類對物理學的研究可分為兩個階段:經典物理學的研究和量子物理學的研究。經典物理學的研究特點是通過人們感官的感知或通過人為的裝置對物質結構、運動形式的直接觀察,得出規律性或特殊性的結論。量子物理學的研究特點是通過精密准確的、按照人為安排的高科技儀器的實踐檢測,而間接認識到組成物質內部結構的基本粒子運動和轉變的規律性或特殊性的結論。所以說物理學是一門實驗科學。因此,我們必須遵從物理現象、知識、規律的發現、研究的方法,採取相應的方法去學習物理。即:從課內外的活動性學習來講,必須做到以下幾點: <br><br>①.樂於觀察,善於觀察,記錄觀察、分析觀察、追求解決觀察中發現的問題;積極培養自己的觀察能力。如對彩虹的觀察,通常人們只注意欣賞他的美麗,而真正的觀察必須帶有一定的目的——為了研究它的彩色形成原因和虹與霓的彩色排列順序與什麼有關、或為了研究它為什麼會形成半圓弧形狀、或為了研究彩虹的半徑大小的決定因素、或為了研究彩虹與大氣氣候的關系、…… ;還要抓住與目的相關的主要現象進行觀察,實事求是地記錄觀察結果;在分析過程要抓住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以已有的知識和規律對現象進行分析,找出所觀察現象的原因或規律;若用已有的知識不能解決所觀察的現象,則必須通過重復實驗,觀察總結出新的規律性的東西和原因。 <br><br>②.重視實驗、積極實驗、認真實驗、尊重實驗事實、科學處理實驗數據;積極培養自己的實驗能力、科學的思想方法和科學精神。如我們將在高一物理學習中遇到的《驗證牛頓第二定律》實驗,他將使我們學會怎樣去校驗一個物理定律是否正確,學到做物理實驗的基本方法,做實驗不僅要動手,而且要動腦去設計、去理解、去科學記錄數據和處理數據、還要學會分析概括出實驗結論;只有積極動手做好這個實驗才能加深對牛頓第二定律的理解,只有認真了才能得到符合事實的結果,只有真正尊重實驗事實數據才能發現本實驗存在誤差、才能理解和找到產生誤差的原因、或者發現實驗過程中出現的操作失誤,只有學會科學的思想方法才能設計實驗並通過科學處理數據直觀地得出實驗結論;通過實驗我們才能掌握相關儀器的使用和進一步明白它的原理,通過實驗我們可以達到理論聯系實際的目的,可以體驗科學家進行科研實驗的科學思想和精神。 <br><br>高中物理與初中物理的最大差異是:對物理量和物理規律的研究定量化、抽象化、表述的嚴謹科學化、實驗的精確化、解題過程的論文式規范化、物理情景動態化。物理學是一門定量科學。所以,要學好高中物理還必須做到以下幾點: <br><br>①.要重視理解。所謂理解就是要弄懂物理概念和規律的確切含義,以及物理規律的適用條件,能用適當的形式(如文字、公式、圖像或數表)進行表達。並能解釋和說明有關自然科學現象和問題。失去了理解能力就失去了其它能力的基礎。下面就理解的方法作幾點闡述。 <br><br>——Ⅰ.怎樣理解物理概念或物理量的定義?一般物理概念的定義可分為比值定義法、乘積定義法、文學語言定義法。一般情況下,描述物質屬性的物理量採用比值定義法。理解這種方式定義的物理量與比值法的區別在於:它不是反映基本屬性,它反映的是這些物理量的決定因素;並且都有自己的成立條件和適用范圍;每個物理量符號都有確切的含義;應用於解決實際問題時因情況的不同有不同的解法。如W=FScosα可理解為:功跟作用在物體上的力成正比,跟物體的位移成正比,跟力和位移之間的夾角的餘弦成正比;或理解為:功的大小等於作用在物體上的力跟物體在力的方向上的位移的乘積;該公式在F為恆力或平均力的條件下才成立;當對物體做功的力為變力時,取平均力或分成若干階段求解後再求代數和;若力的大小恆定,方向始終與速度方向在同一直線上,則該力做功不是與位移相關,而是與路程相關;若對物體做功的恆力是場力,則做功與路徑無關,取決於始末位置的沿場力方向的距離;若求合力的功方法有好幾種——先求合力後求功、或先求每個力的功再求所有功的代數和、或先求各階段的功再求所有階段功的代數和;或先建立直角坐標系然後分解力,再求各方向的合力做的功,最後求各向功的代數和。有的物理概念或物理量其意義是廣義的、具有一定性質、特徵、條件、關系的,無法用一個數學表達式加以表達,必須用文學語言加以概述——文學語言定義法。如:力、運動、振動、曲線運動、力臂、萬有引力、靜電感應、靜電平衡、電磁感應、光電效應、干涉、衍射、裂變、聚變、鏈式反應、……,理解這些概念的定義,應抓住能反映物理現象的性質、特徵、條件、關系的關鍵字詞,區分容易混的概念或錯誤的經驗印象,把它與物理事實對應起來,形成一定的物理模型或形象。這樣,我們就可以熟練地從相近的物理表述中辨析出正確的說法。如周期、頻率、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交流電的有效值、……等物理量的定義也是如此;要具體計算它的值,就必須依據不同的物理情況進行分析、列式求解。 <br><br>——Ⅱ.怎樣理解物理規律?物理學通常用文學語言表述、公式表述、圖像表述或數表表述的方法來描述物理規律。如簡諧運動的規律可從動力學的角度用文學語言表述為:「如果一個質點在平衡位置附近來回往復運動,始終受到一個指向平衡位置的回復力作用,且回復力的大小與質點離開平衡位置的位移成正比,則這個振動就是簡諧運動」。用數學語言表述為:「F= - kx」。用圖像表述為右圖(1)所示。 光從這三方面來理解物理規律還不夠,還要從實際物理過程中的每一個物理量的變化規律和物理圖景的想像圖示來理解。如簡諧運動的位移、回復力、加速度、速度、動能、勢能、機械能、時間、對稱性、v-t圖像、x-t圖像、振幅、周期、頻率、幾種常見模型以及跟非簡諧振動的比較。還要理論聯系實際地去理解。如哪些振動可以近似看作簡諧運動?簡諧運動有哪些實際應用?研究簡諧運動有什麼價值?除此外,有的物理規律用於解決實際問題時常有很多不同的方法。如牛頓第二定律,可據矢量性進行分解應用,也可以按隔離法或整體法應用牛頓第二定律解題,還可利用牛頓第二定律的瞬時性分析解決變加速運動中的加速度問題、超重問題、連接體問題、圓周運動問題、天體問題、振動問題、撞擊問題……。不同的物理規律有不同適用條件,且不能只記表達規律的公式而不顧條件。 <br><br>——Ⅲ.怎樣理解物理信息資料?物理課本中的閱讀資料、物理練習題、物理課文、科普雜志、中學生學習讀物等都是我們中學生為學好物理應該閱讀的。但閱讀這些物理信息資料與閱讀其它文章不同,若是物理學史、或科學家傳記,必須讀懂時代背景與科學發現的艱辛,科學家的科學精神、科學思想與科學方法;讀懂科學發現的成果及其社會價值;在理解其精髓的同時內化成自己的思想、世界觀、和追求真理的動力。若是物理科學的信息資料、或習題,應依據所提供的信息資料正確想像物理情景和過程,建立起正確的物理模型,分析已知信息跟要求解的問題之間的聯系,或理出資料所描述的物理量之間的關系,用數學語言加以表述;再利用已有的規律與新理出的規律聯系起來解決問題。切忌用已有的經驗或既成模式代替理解的思維過程,以避免產生錯誤的結論。 <br><br>②.學會自學。不學會自學就不能培養思維能力,不通過自學很難形成對物理概念規律的深刻理解和實現對知識的正確運用。自學的過程要做到:按上述理解的要求理清概念,羅列出概念的內涵和外延、與已有的相似概念進行比較區分;列出所學物理規律的內容描述和適用條件;通過試應用規律解題,體會運用規律時應注意的問題;寫出相關演示實驗或應用設備的原理;應用數學工具和邏輯推理去推導或證明相關的推論。 <br><br>③學會推理和表述。從高考的能力要求和社會工作的能力要求來看,推理是分析解決問題的關鍵。在學習物理的過程中要雜實地進行解題訓練,對作業不匆忙應付。要追求解題過程嚴密的想像、推理和熟練的邏輯思維,力爭對推理得出的結論進行正確的判定和盡可能准確簡練的表述。一切無法表述的現象都是不會達到推理最高層次的表現。 <br><br>④學會分析綜合與評價 所謂分析綜合,就是力求能獨立地對所遇到的物理問題進行具體分析;弄情所給物理問題中的物理狀態、物理過程、物理情境,找出其主要作用的因素及有關條件;能夠把一個復雜的問題分解成若干個簡單的問題找出它們之間的聯系;能夠靈活的運用多方面的物理知識綜合解決所給的問題。用我們通常的一句俗話來說就是生題熟做,熟題生做。遇到很熟悉的問題要把它當作陌生問題來具體分析解決,防止套題;遇到陌生的復雜問題要把它分解為若干很熟悉的問題來解決,防止出現茫然而無從著手。所謂評價,就是通過物理學習產生對物理知識的理解、內化,並納入已有的知識范疇,轉化為自己對事物判別的價值觀;同時能對自己的學習成果作出價值判斷,通過類比區分相近知識,學會對別人或自己的解題過程的做出正誤評判,並對復雜物理問題的不同解法的依據、思路、方法技巧作出優劣評定。只要我們的學習存在以上所說的高級心理過程,我們學到的知識就能產生作為。 <br><br>⑤積極培養自己靈活運用數學工具解決物理問題的能力。 <br><br>⑥做好物理作業 一個小實驗、或一個研究性學習課題、或一道習題,都是一個小科研課題,一個課題的解決過程及其表述,就相當於寫一篇小論文。它要求根據可靠、邏輯嚴密、推理條理清晰、物理語言和數學語言的運用准確簡潔、過程的書寫規范、結論明晰。平常的學習中,我們如果能按這樣的要求去嚴格地完成作業,則我們所學到的物理知識將是完整的、嚴密的、靈活的、能熟練運用的、已納入自己的知識和能力范疇的可以產生思想的一部分;我們的能力就會大大提高,我們就再也沒有物理太難學的感覺了。 <br>物理學蘊含著極其豐富的科學思想和科學方法。物理思想有:對稱思想、類比思想、守恆思想、量子思想、相對思想、系統思想、統計漲落思想、互動轉變思想、……等。物理方法有:模型法、整體與隔離法、等效法、臨界法、分解與合成法、假設法、圖象法、極限法、……等。我們必須通過物理學習獲得物理思想和物理方法。這就要求做到:①.認真預習。做好預習筆記,列好不能解決和有自己想法、質疑的問題;嘗試自學運用知識的能力。②認真聽課。聽課是學習物理的最關鍵環節,一定要注意老師強調的重點。這往往是高考的重點,也是最能體現物理思想方法的地方。帶著預習問題來學。記性不如爛筆頭,做好聽課筆記,特別要記下哪些重要的特殊理解點、重要物理思想方法。積極思考和參與課堂活動、發表自己的見解、學會流利簡練地進行口頭表述。③.課後要積極地去提煉學習所得、實踐相關的物理思想和方法,並總結成自己的東西。
㈢ 經典物理學的體系包括哪些
經典物理學的體系包括哪些
物理學研究的內容十分廣泛,自然界發生的一切物理現象,諸如物理的位置變動,聲、熱、光、電、磁等現象,以及物質的結構、聚集狀態和各種特性,都是物理學所要研究的。按照所研究的物質運動和具體對象的不同,通常物理學分為力學、聲學、光學、電磁學、分子原理、原子原理、原子核物理等部門。力學研究的是物體的機械運動規律;聲學研究聲波的產生、傳播、接收和作用等問題。熱學研究分子、原子、電子、光子等質點做不規則運動所引起的熱現象極其熱運動的的規律;電磁學研究電和磁現象及其電流、電磁輻射、電磁場等;光學研究光的本性,光的發射、傳播和接收的規律,光和其他物質的互相作用(如光的吸收、散射,光的機械作用和光的熱、電、化學效應等)及其應用。分子物理學則是依據分子的結構.分子間互作用力和分子運動的性質,研究物質的性質和狀態;原子物理是研究原子結構及其原子中發生的運動;原子核物理是研究原子核的結構.性質和變化的規律。
物理學的分類不是固定不變的,隨著科學的發展,人們對物理現象的認識不斷深入,它上午分類不斷變化,分得越來越細。近代科學發展的初期,物理學還包括天文學、氣象學等部門,以後這些部門很快成為獨立的學科。經歷長期的發展,力學也成為獨立的學科,並產生了許多分支,如流體力學、彈性力學等。隨著物理學的廣泛應用,它與其他學科結合,還出現了一系列邊緣科學,如化學物理、天體物理、地球物理、生物物理等。與此同時,又分化出一些尖端科學技術部門,如原子能、半導體、激光等
按照研究方法的不同,物理學又可以分為實驗物理和議論物理倆大類。物理學是實驗的科學,實驗物理主要是通過觀察、測試為理論物理收集感性材料和發現物理事實,解決實驗設計和實驗過程中的技術問題。理論物理的主要任務是,把觀察.實驗得到的結果和已發現的原理、定律,形成對比,分析概括,並運用數學進行推理,研究物理量之間的定量關系,建立統一的物理理論體系。
物理學的發展,經歷了幾次大的飛躍。十六世紀以後,物理學採用了系統的實驗方法,在此基礎上發現了許多前所未見的事實,很快建立了一套完整的理論,在科學上人們把它稱為經典理論物理學,或叫古典理論物理學。經典物理學以經典力學、熱力學和統計物理學、經典點動力學為基礎,構成一個完整.嚴密的理論體系。這幾個體系的建立,標志著人類對物理現象認識的一次巨大飛躍,它對生產和科學的發展起了很大的推動作用。
到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物理學又發現了一系列新的實驗事實,如電子和放射性現象;邁克耳遜—莫雷測量以太實驗得出的負結果;黑體輻射實驗等。這些事實沖擊了經典物理理論,使得物理學經歷了一次比以前更為深刻的變革,由此誕生了現代物理學。研究高速(接近光速)物理現象的相對論,和研究微觀的量子力學,乃是現代物理學的兩大基礎理論。
現在,人類對物理現象的探索,已經在一條更為廣闊更為深入的陣線上展開,原子核物理和「基本」粒子物理學,凝聚態物理學、統一場論,是現代物理學中最活躍的部門
㈣ 經典物理學的體系包括哪些
大致來講,經典物理包括力、熱、光、電、原(原子物理)五部分。牛頓是經典物理的集大成者,以後如麥克斯韋的電磁波理論、焦耳和卡諾的熱學理論、安培和歐姆的電學理論等,都為經典物理的發展做出了偉大的貢獻。因此何為經典?我的理解是,被大眾理解、接受和承認的就叫經典,比如我問你,劉德華的歌為什麼經典?就是這個道理。
與經典物理相對應的是近代物理,主要包括量子理論和相對論,前者研究微觀世界的物質運動規律和效應,後者研究物體在高速(接近光速)情況下的運動規律和效應。還有後面發展出來的宇宙弦理論等也算近代物理吧,但只是一種理論,沒有經過驗證,不成熟。
㈤ 經典物理是什麼
經典物理學,是以經典力學、經典電磁場理論和經典統計力學為三大支柱的經典物理體系。
按照物理學本身發展的規律,結合社會經濟各時期的特點,並考慮到不同時期有不同的研究方法,把物理學發展的歷史大體分為三個時期:
經驗物理
經驗物理時期(17世紀以前) 這一時期內我國和古希臘形成兩個東西交相輝映的文化中心。經驗科學已從生產勞動中逐漸分化出來,這時期的主要方法是直覺觀察與哲學的猜測性思辨。與生產活動及人們自身直接感覺有關的天文、力、熱、聲、光(幾何光學)等知識首先得到較多發展。除希臘的靜力學外,中國在以上幾方面在當時都處於領先地位。在這個時期,物理學尚處在萌芽階段。
經典物理
經典物理學時期(17世紀初—19世紀末) ,這時資本主義生產促進了技術與科學的發展,形成了比較完整的經典物理學體系。系統的觀察實驗和嚴密的數學推導相結合的方法,被引進物理學中,導致了17世紀主要在天文學和力學領域中的「科學革命」。牛頓力學體系的建立,標志著經典物理學的誕生。經過18世紀的准備,物理學在19世紀獲得了迅速和重要的發展。終於在19世紀末以經典力學、熱力學和統計物理學、經典電磁場理論為支柱,使經典物理學的發展達到了它的頂峰。
現代物理
現代物理學時期(20世紀初至今),十九世紀末葉物理學上一系列重大發現,使經典物理學理論體系本身遇到了不可克服的危機,從而引起了現代物理學革命。由於生產技術的發展,精密、大型儀器的創制以及物理學思想的變革,這一時期的物理學理論呈現出高速發展的狀況。研究對象由低速到高速,由宏觀到微觀,深入到廣垠的宇宙深處和物質結構的內部,對宏觀世界的結構、運動規律和微觀物質的運動規律的認識,產生了重大的變革。
㈥ 什麼是經典物理學
基礎理論盡管物理學的研究范圍十分廣泛,相應的理論也很眾多,但有一些理論被證明是最基本的,其正確性是被普遍接受的。這些理論被看作是物理學的中心學說和基礎理論。他們也是成為一個物理學家所必備的知識。 理論 重要主題(A) 主要概念(B)經典力學A牛頓運動定律-拉格朗日力學-哈密頓力學-流體力學-連續介質力學 B時間-空間-運動-位移-速度-加速度-質量-力-力矩-動量-角動量-能量-功-功率-振動-波電磁學A電學-磁學-電動力學 B電荷-電流-電場-磁場-電磁場-電磁輻射-電磁波 熱力學和統計力學
㈦ 經典物理學與量子力學的主要區別是什麼
經典物理學研究的是物體在宏觀低速的狀態,低速是指速度遠遠小於光速,宏觀是指速度對質量的影響可以忽略不計.經典物理學的代表是Newton先生,以他的三大運動定律和萬有引力定律為基礎的,通過確定物體的初始狀態來預測未來的狀態,即未來的狀態是確定的.
在經典物理和量子物理中,光起到了決定的作用,對光的不同看法是這兩種觀點的巨大區別的重要體現,經典物理認為,光是一種波,而量子物理認為光是一種微粒,具有能量和質量,稱為光子,也就是對光的不同解釋導致了現代物理學,量子力學的發展.
量子力學的任務在於測定微觀粒子的運動狀態及他們的特性,從而解釋宇宙的發展及時間的變化.量子力學的奠基者是
Einstain,基本理論是廣義相對論.但是對於Einstain而言,他試圖通過他的理論來解釋微觀粒子的確定性,但是失敗了,後來薛定鄂提出了不確定原理,即薛定鄂的貓,同時提出薛定鄂方程,是用概率統計的方法來測定微觀粒子的運動狀態的.但是他的理論很多人反對,因為當時Einstain很權威所以沒有人相信他的理論,一直到不對稱原理的出現,不對稱原理其實很容易理解,設兩個矩陣A,B.學過一些高等數學的人都知道,A*B不等於B*A,這就是不對稱原理最通俗的解釋.也正是這個原理導致後來對粒子對宇宙的完美解釋.
早在18世紀,就有物理學家通過一個很簡單的積分式來闡述整個宇宙,可以認為,那是量子力學產生的雛形.在量子力學的領域中,科學家都作出了巨大的貢獻,象楊振寧同志,提出了落相互作用力下的宇稱不守恆原理,還有Steven Hawking對宇宙的完美解釋.
事實上,量子力學的發展看似對微觀的研究,其實是通過微觀粒子的研究來展示整個宇宙的變化規律,所以他才能揭示宇宙的秘密.而對於經典物理學,他主要是用於人們的生產實踐,正因為有了經典物理學,人類才有了工業革命,才有了現在的高新技術,計算機,電子產品,機械工業,才大大提高了人們的生產力.也正是有了量子力學,人類才有了原子彈,才有了,核子發電站.可以說,兩個學科都為人類社會的發展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㈧ 經典物理學的物理危機
19世紀是經典物理學的崢嶸歲月,是一個構建科學理論大廈的時代,是理論與實驗完美結合的時代,產生了很多的著名的物理學家。科學技術發展突飛猛進並產生了廣泛的社會影響,由力學、電磁學、熱學、光學、聲學構建經典物理學的大廈。也可以說19世紀是經典物理學的輝煌時代。
物理學發展到19世紀末期,可以說已經達到了相當完美,成熟的程度。物理學的輝煌成就,使得不少物理學家躊躇滿志、沉溺於歡快陶醉之中,於是產生了這樣一種看法:物理學的大廈已經落成,今後物理學家用不著再干什麼了,只需要把各種數據測得精確些就行了。然而,此刻在物理學的萬里晴空中卻飄來了兩朵烏雲,物理學上出現了一系列新的發現。這些無法用經典物理學解釋的新發現,使經典物理學陷入了危機。第一朵與邁克爾遜實驗有關,第二朵與黑體輻射有關。正是這兩朵烏雲的飄動,引來了20世紀物理學革命的暴風驟雨,使整個自然科學進入了一個嶄新的階段。這「兩朵烏雲」成為20世紀偉大物理學革命的導火線。
事隔不到一年,就從第一朵烏雲中降生了相對論,緊接著從第二朵烏雲中降生了量子論。經典物理學的大廈被徹底動搖。事實上,在十九世紀末,光電效應、原子光譜和原子的穩定性等實驗事實也接二連三地和經典物理學的理論發生了尖銳的對立。量子論的建立,使人類對物質的認識由宏觀世界進入微觀世界。
「烏雲」的出現
1900年新春之際,著名物理學家開爾文勛爵在送別舊世紀所作的講演中講道:「19世紀已將物理學大廈全部建成,今後物理學家的任務就是修飾、完美這座大廈了。」同時他也提到物理學的天空也飄浮著兩朵小小的,令人不安的烏雲,一朵為以太漂移實驗的否定結果,另一朵為黑體輻射的紫外災難。實際上「烏雲」不止這兩朵,還包括氣體比熱中能量均分定律的失敗、光電效應實驗、原子線光譜等。然而,就是這幾朵烏雲帶來了一場震撼整個物理學界的革命風暴,導致了現代物理學的誕生。
第一朵烏雲「以太」學說
第一朵烏雲是隨著光的波動理論而開始出現的。菲涅耳和托馬斯·楊研究過這個理論,它包括這樣一個問題:地球如何通過本質上是光以太這樣的彈性固體而運動呢?第二朵烏雲是麥克斯韋-玻耳茲曼關於能量均分的學說。這兩朵烏雲涉及到兩方面的實驗發現與力學、電磁學、氣體分子運動論理論的困難。相對性原理是經典力學的一個最基本的原理,這個原理認為,絕對靜止和絕對勻速運動都是不存在的,一切可測量的、因而也是有物理意義的運動,都是相對於某一參照物的相對運動。牛頓本人也充分意識到了確定「絕對運動」的困難,最後只能以臆測性的「絕對空間」的存在作為避難所。麥克斯韋的電磁場理論獲得成功之後,電磁波的載體以太,就成了物化的絕對空間,靜止於宇宙中的以太就構成了一切物體的「絕對運動」的背景框架。既然以太也是一種物質存在,或者說它表徵著物化了的絕對空間,當然就可以通過精密的實驗測出物體相對於以太背景的絕對運動。但是,美國物理學家邁克爾遜在1881年、他和莫雷在1887年利用干涉儀所進行的精密光學實驗,都未能觀察到所預期的以太相對於地球的運動。
第二朵烏雲「紫外災難」
第二朵烏雲涉及的是經典物理學另一分支,熱力學和分子運動論中的一個重要問題。開爾文明確提到的是「麥克斯韋-玻耳茲曼關於能量均分的學說」。實際上是指19世紀末關於黑體輻射研究中所遇到的嚴重困難。為了解釋黑體輻射實驗的結果,物理學家瑞利和金斯認為能量是一種連續變化的物理量,建立起在波長比較長、溫度比較高的時候和實驗事實比較符合的黑體輻射公式。但是,這個公式推出,在短波區(紫外光區)隨著波長的變短,輻射強度可以無止境地增加,這和實驗數據相差十萬八千里,是根本不可能的。所以這個失敗被埃倫菲斯特稱為「紫外災難」。20世紀初的這兩朵烏雲最終導致了物理學的一場大變革。第一朵烏雲「以太」學說導致了相對論的誕生。第二朵烏雲「紫外災難」導致了量子力學的產生。因此也可以說,對這兩朵「烏雲」的研究就標志著現代物理時代的到來。
㈨ 經典物理學是指什麼
按物理學自身發展的特點分期。
把物理學的發展分為若干時期,在每一時期中找出一些具有表徵性的特點。這主要是根據物理學發展的內在邏輯分期的,採用這一分期原則既可兼顧到社會生產和社會經濟形態的影響,又能揭示出貫穿於物理學發展過程中的內在規律性。
本講義按照物理學本身發展的規律,結合社會經濟各時期的特點,並考慮到不同時期有不同的研究方法,把物理學發展的歷史大體分為三個時期。
第一、經驗物理的萌芽時期(17世紀以前)
這一時期內我國和古希臘形成兩個東西交相輝映的文化中心。經驗科學已從生產勞動中逐漸分化出來,這時的主要方法是直覺觀察與哲學的猜測性思辨。與生產活動及人們自身直接感覺有關的天文、力、熱、聲、光(幾何光學)等知識首先得到較多發展。除希臘的靜力學外,中國在以上幾方面在當時都處於領先地位。
第二、經典物理學的建立和發展時期(17世紀初—19世紀末)
這時資本主義生產促進了技術與科學的發展,形成了比較完整的經典物理學體系。系統的觀察實驗和嚴密的數學推導相結合的方法,被引進物理學中,導致了17世紀主要在天文學和力學領域中的「科學革命」。牛頓力學體系的建立,標志著近代物理學的誕生。經過18世紀的准備,物理學在19世紀獲得了迅速和重要的發展。終於在19世紀末以經典力學、熱力學和統計物理學、經典電磁場理論為支柱,使經典物理學的發展達到了它的頂峰。
---------最佳答案!
㈩ 經典物理學與近代物理學的區別是什麼
經典物理學(包括經典力學,經典電磁學,統計物理,熱力學)近代物理學的兩個分支相對論和量子力學在低速和宏觀情況下的極限近似。對以太說和自然界無跳躍的信條的否定使人們認識到了相對時空(四維時空),波粒二象性和不確定性原理。這是一次巨大的飛躍。同時對於原子內部結構的研究使粒子物理學得以創建,物理學再不同於經典物理學時代通過簡單的實驗總結規律然後得出結論,而是進入了全新的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