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物理期中
❶ 初二物理上冊期中考試題及答案
北師大八年級下冊物理期中考試卷
一.選擇題(20% 每小題分)
1、在下列圖中,哪個能正確表示光從空氣斜射入水中的情況 ( )
2、站在物理學角度,請選出下面詩詞中有關帶點詞句的正確解釋; ( )
「鷹擊長空,魚翔淺底,萬類霜天競自由」(沁園春):清澈的湘江,江水顯得淺
而見底,水天相映,嬉遊的魚兒,卻似在藍天中飛翔一般。
A、湘江水本來就淺,這是一種寫實 B、這是光的反射現象,水底是實像
C、這是光的反射現象,水底是虛像 D、這是光的折射現象,水底是虛像
3、投出的籃球能夠繼續在空中飛行,這是因為 ( )
A、籃球受到運動員的推力作用 B、籃球具有慣性
C、籃球受到慣性的作用 D、籃球的慣性大於空氣阻力
4、如圖一所示,各物體受到的兩個力中彼此平衡的是: ( )
5、下列屬於有害摩擦的是 ( )
A.自行車車軸與軸承之間的摩擦 B.自行車腳踏板與鞋之間的摩擦
C.自行車剎車時,剎車閘與車輪間的摩擦 D.自行車把手與手之間的摩擦
6、農民清除黃豆中夾雜的砂粒時,常把黃豆放在傾斜的桌面上,黃豆就順著桌面滾下,而砂粒卻留在桌面上,這主要是 ( )
A.砂粒比黃豆密度大 B. 砂粒比黃豆體積小,不易滾下
C.砂粒比黃豆對桌面的壓力小 D.砂粒受到的滑動摩擦比黃豆所受滾動摩擦大
7、關於同一直線上的兩個力的合成,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
A.兩個不為零的力,其合力一定不為零。
B.兩個力的合力,一定大於其中任何一個力。
C.求兩個力的合力的大小,就是把兩個力的大小相加。
D.不論兩個力的方向如何,合力的方向總是和較大的力的方向相同。
8、一本物理書放在水平課桌上處於靜止狀態,屬於一對平衡力的是: ( )
A.書對桌面的壓力和桌面對書的支持力 B.書受到的重力和桌面對書的支持力
C.課桌受到的重力和桌面對書的支持力 D.書受到的重力和書對桌面的壓力
9、放映幻燈時,想使銀幕上出現放大的「F」字母,那麼幻燈片的正確放法應是 ( )
10、對力的認識,下列說法中錯誤的是 ( )
A.鼓掌時,左手受到右手的作用力,右手同時也受到左手的作用力;
B.用手壓彈簧,彈簧縮短了,表明力可以改變物體的形狀;
C.發生力的作用時,先有施力物體,後有受力物體;
D.用力踢球,球由靜止變運動了,表明力可以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
二.填空題(29% 每空格1分)
1、一束平行於凸透鏡主光軸的光照射到凸透鏡的表面上,在鏡後5cm遠處的光屏上形成了一個最小、最亮的光斑,則這個凸透鏡的焦距是______cm;若一物體距該凸透鏡的距離為8cm,則物體通過凸透鏡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像。
2、照相機的鏡頭相當於一個______透鏡,膠片相當於_______,照相時景物到鏡頭的距離應該_____________焦距。
3、為了防止森林火災,在森林裡不允許隨地丟棄透明的飲料瓶,這是由於雨水進入飲料瓶後對光的作用相當於一個_________,它對太陽光的________作用,可能會導致森林火災。
4、凸透鏡對光線有_______作用,凹透鏡對光線有_______作用。近視鏡屬於______透鏡,老花鏡屬於_______透鏡。
5、人的眼睛像一架神奇的照相機,其中晶狀體相當於照相機鏡頭中的_____透鏡,外界物體在視網膜上所成的像是_______立的實像。
6、人踢球時,是______與______之間發生了力的作用。若以球為研究對象,施力物體是________,受力物體是_________。
7、物體受到同一直線上的兩個力的作用,F1=30N,F2=15N。則這兩個力的合力的大小為________________。
8、自行車是同學們常用的交通工具,請把對應題號填在橫線上。
①通過增大壓力來增大摩擦的是_______;
②通過增大接觸面的粗糙程度來增大摩擦的是_______;
③通過加潤滑油來減小摩擦的是_______;
④通過用滾動代替滑動來減小摩擦的是_______;
A.腳蹬子表面做的粗糙不平 B.剎車時要用力捏閘
C.車輪做成圓形的 D.要經常給鏈條上油
9、用20 N的力把重為8 N的物體緊緊地壓在豎直牆壁上靜止不動,這時物體受到的摩擦力的大小是________N。
10、裝滿沙的箱子總重為200N,在50N的水平拉力F的作用下沿地面做勻速直線運動,箱子受到地面的摩擦力為 N,要減小箱子與地面的摩擦力,可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填寫一種可操作方法)
11、人們有時要利用慣性,有時要防止慣性帶來的危害,請你就以上兩點各舉一例。(不要求解釋)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作圖題(5%,第一題2分,第二題1分,第三題2分)
1、完成光路圖 2、在方框中填上適當透鏡 3、畫出斜面上重為100N的物體所重力的圖示
四、實驗題(28% 每空格1分,作圖題2分,第5題4分)
1、在觀察凸透鏡成像的實驗中,有一個步驟是調整蠟燭、凸透鏡和光屏的高度。點燃蠟燭應在這個步驟之_____(填「前」或「後」)。若凸透鏡位置不變,先後把燭焰放在a、b、c、d各點,分別調節光屏的位置。
①燭焰放在______點時,屏上出現的像最大;
②燭焰放在______點時,屏上出現的像最小;
③燭焰放在______點時,屏上出現最清晰像時,屏距凸透鏡最遠;
④燭焰放在______點時,無論怎樣移動光屏,在屏上都得不到燭焰的像;
⑤燭焰放在______點時,可以觀察到放大的像;
⑥燭焰從a移到b的過程中,像的大小變______,像與凸透鏡的距離變_______。
2、如圖所示,這個彈簧測力計的最大測量值為_______N,其分度值為______N。圖中的示數為_________N。
3、在探究「物體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質量的關系」的實驗中,把鉤碼逐個掛在彈簧測力計上,分別讀出鉤碼的質量和彈簧測力計相應的示數,並記錄在表格中。
①在右圖中以質量m為橫坐標,以重力G為縱坐標進行描點並連線;
②畫出的圖線是一條______________,這說明物體的重力與它的質量成_______比;
③由圖中可得出重力與質量的關系式是___________;實驗中得到重力與質量的比值是______N/Kg,它表示的物理意義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圖所示,讓同一輛小車從同一斜面的同一高度滑下,分別滑到鋪有不同材料的水平面上。
①讓同一小車從同一斜面的同一高度滑下,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小車在不同的平面上運動的距離不相等,說明了平面越_______,小車受到的阻力越______,小車前進的距離就越_______;
③推理,若平面絕對光滑,物體受到的阻力為零,它的速度將_______(填「會」或「不會」)改變,小車將做_____________運動而永遠運動下去。
5、如圖所示,水平桌面上放有木塊和鐵塊各一個,現在要求探究木塊和鐵塊的下表面誰更粗糙,請你利用彈簧測力計設計一個實驗來驗證你的猜想,寫出實驗步驟以及可能的實驗結論。
①實驗步驟:
②可能的實驗結論:
五.計算題(18% 第一題8分,第二題4分,第三題6分)
1、一個體重為65Kg的高空跳傘運動員,從飛機上跳下。(g取10N/Kg)
①打開降落傘前,運動員受到的合力多大?方向如何?(不計空氣阻力)
②打開降落傘後,某時刻受到豎直向上的空氣阻力f = 1000N,此時運動員受到的合力大小、方向如何?
2、一輛汽車重1×104N,勻速行駛時受到的所有阻力是其重量的0.06倍,汽車受到的牽引力多大?
3、用鋼絲繩系著一個重500N的物體,
①當鋼絲繩拉著物體勻速上升時,繩對物體的拉力是多少N?
②當鋼絲繩拉著物體懸在空中靜止不動時,繩對物體的拉力是多少N?
③當鋼絲繩拉著物體以2m/s的速度勻速下降時,物體受到的合力大小是多少N?
北師大八年級下冊物理期中考試卷
參考答案
一.選擇題(20% 每小題2分)
1、C 2、D 3、B 4、A 5、A 6、D 7、D 8、B 9、B 10、C
二.填空題(29% 每空格1分)
1、5;倒立;放大;實 2、凸;光屏;大於2倍 3、凸透鏡;會聚 4、會聚;發散;凹;凸 5、凸;倒 6、腳;球;腳;球 7、45N或15N 8、① B;② A;③ D;④ C
9、8N 10、50N;減少沙子質量(或在箱子下安裝滾木) 11、開放題(只要合理都可以)
三、作圖題(5%,第一題2分,第二題1分,第三題2分)
1、每條光線1分
2、畫出凹透鏡1分
3、標度1分,重心與方向1分
四、實驗題(28% 每空格1分,作圖題2分,第5題4分)
1、前;① c ② a ③ c ④ d ⑤ c、d ⑥ 大;大
2、5;0.2;1.2
3、① 略 ② 過原點的直線;正 ③ G=mg;10;質量為1Kg的物體受到的重力是10N
4、① 保證每次小車在水平面上運動時都具有相同的初速度 ② 光滑;小;遠 ③ 不會;勻速直線
5、①將木塊放在鐵塊上面,用彈簧測力計拉動鐵塊在水平桌面上做勻速直線運動,記下彈簧測力計的示數F1;②將鐵塊放在木塊上面,用彈簧測力計拉動木塊在水平桌面上做勻速直線運動,記下彈簧測力計的示數F2;若F1>F2,則說明鐵塊受到的摩擦力大,鐵塊的下表面更粗糙一些;若F1<F2,則說明木塊受到的摩擦力大,木塊的下表面更粗糙一些;若F1=F2,則說明木塊和鐵塊受到的摩擦力一樣大,兩者的下表面一樣粗糙。
五.計算題(18% 第一題8分,第二題4分,第三題6分)
1、解:① G = mg (2分)
=65Kg×10N/Kg (1分)
=650N (1分)
方向:豎直向下 (1分)
② F=f-G=1000N-650N=350N (2分)
方向:豎直向上 (1分)
2、解:f=0.06G=0.06×1×104N=600N (2分)
因為勻速行駛的汽車受到的牽引力與阻力是平衡力,所以F=f=600N。 (2分)
3、解:①因為物體做勻速上升時,受到的拉力與重力是平衡力,所以F=G=500N; (2分)
②因為物體靜止時,受到的拉力與重力是平衡力,所以F=G=500N; (2分)
③因為物體做勻速下降時,受到的拉力與重力是平衡力,所以合力F =0N; (2分)
下冊的
❷ 初二物理期中考試總結
本次期中考試我物理科目沒有考好,主要是:
1、上課聽講不夠仔細。
2、做作業時不認真,對題理解不夠。
3、課後預習不徹底,對物理科目重視度不夠。
針對以上3點,我在今後學習中一定加強學習,做到認真、仔細。
❸ 初二物理上學期期中考試測試題人教版
一、單項選擇
1.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人在河岸邊看到河水中的魚是魚升高了的實像
B.池水看起來比實際的淺是由於光的反射造成的
C.插入水中的筷子,在水中部分看起來向下彎折
D.游泳時,人潛入水中看到岸邊的樹木是升高了的虛像
2. 某同學站在清水池邊看見水中的自己、魚、飛機和雲,則不屬於反射成像的是( )
A.魚 B.雲 C.自己 D.飛機
3.一束光由空氣斜射入水中,入射角逐漸增大,則折射角( )
A.逐漸減小 B.不變 C.逐漸增大,但總小於入射角 D.逐漸增大,可能大於入射角
4. 光從玻璃射向空氣,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
A. 折射角一定小於入射角 B. 光的速度減小了
C. 光的傳播方向一定會改變 D. 當光射到玻璃和空氣的界面時,反射和折射同時發生
1.下列實例能用光的直線傳播來解釋的現象是( )
A.用凸透鏡取火
B.影子的形成
C.鏡中花水中月
D.海市蜃樓
2.把凸透鏡正對著太陽光,可在距凸透鏡15cm處得到一個最小、最亮的光斑。若將某—物體放在此透鏡前20cm處,可得到一個( )
A.倒立放大的實像
B.倒立縮小的實像
C.正立放大的實像
D.正立放大的虛像
3.一支蠟燭位於凸透鏡前,調節好透鏡和光屏位置後,在光屏上呈現縮小、倒立的像;若保持凸透鏡位置不動,將蠟燭和光屏的位置對調一下,則在光屏上( )
A.無法成像
B.呈現放大、正立的像
C.呈現放大、倒立的像
D.呈現縮小、倒立的像
6.為北京2008年奧運會而建造的國家游泳中心「水立方」的透明薄膜「外衣」上點綴了無數白色的亮點,它們被稱為鍍點。北京奧運會舉辦時正值盛夏,鍍點能改變光線的方向,將光線擋在場館之外。鍍點對外界陽光的主要作用是( )
A.反射太陽光線,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B.反射太陽光線,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C.折射太陽光線,遵循光的折射定律
D.折射太陽光線,不遵循光的折射定律
7.在2008年北京奧運會安保工作中將採用人臉識別系統,識別系統的攝像機可以自動將鏡頭前1m處的人臉拍攝成數碼相片,通過信號線傳遞給計算機識別。攝像機的鏡頭( )
A.相當於凸透鏡,焦距可為0.5m
B.相當於凸透鏡,焦距可為0.1m
C.相當於凹透鏡,焦距可為0.5m
D.相當於凹透鏡,焦距可為0.1m
8.下列關於光現象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
A.在河邊看到的水中的白雲、小魚都是虛象
B.光與鏡面成30°角射在平面鏡上,則其反射角也是30°
C.「海市蜃樓」是由於光的反射而形成的
D.太陽光不能被分解為其它色光
9.成語「白紙黑字」喻指證據確鑿,不容抵賴。從物理學角度看( )
A.白紙和黑字分別發出不同顏色的光進入人的眼睛
B.白紙和黑字分別反射出白光和黑光進入人的眼睛
C.白紙反射出白光進入人的眼睛,而黑字不反光
D.黑字比白紙反射光的本領強
二、填空題(每空1分,共8分)
11.排縱隊時,如果看到自己前面的一位同學擋住了前面所有的人,對就排直了,這可以用_______________來解釋。
12.一束激光射到平面鏡上,當入射角是35度時。反射角是________度。
13.陽光下微風輕拂湖面,湖面上波光粼粼,這時產生的是光的________現象;透過厚薄不均勻的玻璃看室外的電線,可能會看到電線粗細不均勻且彎彎曲曲,這時產生的是光的________現象。
14.太陽光通過三棱鏡後,被分解成各種顏色的光,在白屏上形成一條彩色的光帶,顏色依次是紅、橙、黃、綠、藍、靛、紫,這就是 現象;彩色電視畫面的顏色是由 三種色光合成的。
15.紅玫瑰只_________紅光,因此它是紅色的;透過藍玻璃板看白紙是_________色的。
三、實驗探究題(16題2分;17題、18題各7分;共16分)
16.用A、B、C三塊凸透鏡在光具座上分別做蠟燭成像實驗,各透鏡跟燭焰距離都是30cm,得到的實驗結果如右表,根據此實驗結果,將A、B、C三塊凸透鏡的焦距,按由大到小的順序排列,其順序是__________。
17.小明用平面鏡和兩個完全相同的墨水瓶A、B研究「平面鏡成像的特點」。實驗時,他將平面鏡豎立在桌面上,把A放置在鏡前的邊緣處,如圖5所示,調整觀察角度,可在鏡中看到它的部分像。再將B放到鏡後並來回移動,直至其未被平面鏡遮擋部分與A在鏡中的不完整像拼接成一個完全吻合的「瓶」。那麼墨水瓶B所在的位置即為 的位置,同時還說明 ;若用玻璃板替代平面鏡,就能看到墨水瓶B被遮去的部分,這是由於光的 形成的。如果有3mm厚和2mm厚的兩塊玻璃板,應選擇________mm厚的玻璃板做實驗;使點燃的蠟燭在兩個不同的位置,分別測出物距和像距相等的兩組數據,得出實驗結論之一:「像距與物距相等」。你認為這種方法是否合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圖5
18.在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的實驗中:
現有凸透鏡、蠟燭、光屏、火柴四種器材,還需要補充的器材是___________.
下表是小聰的實驗記錄,在第_______次實驗中,蠟燭到凸透鏡的距離在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間;照相機是根據第______次實驗成像特點製成的。
實驗次數______
像的情況1.______ 1 倒立 縮小 實像
正立或倒立2.______ 2 倒立 等大 實像
縮小或放大3.______ 3 倒立 放大 實像
實像或虛像_4._____ 4 正立 放大 虛像
(3)若在第3次實驗的基礎上,保持蠟燭和光屏的位置不變,將它們之間的凸透鏡往__________方向移動一定的距離,可使光屏上再出現一個明亮清晰的像。(填「蠟燭」或「光屏」)
(4)實驗需要知道凸透鏡的焦距大約是多少,如果沒有太陽光,怎樣利用白熾燈粗略地測量出焦距?說出你的辦法.
(5)某同學在做實驗時,先把燭焰放在較遠處,使物距大於2倍焦距,測出物距,然後移動凸透鏡,觀察光屏上成清晰的像時,測出像距,並記錄像的大小、正倒和虛實。請問他的操作方法正確嗎?為什麼?
四、綜合題(19題6分;20題10分;共16分)
19.如圖6所示,冬冬在探究光的色散現象時,看到白光經三棱鏡後,光屏上自上而下出現了紅、橙、黃、綠、藍、靛、紫的色帶,冬冬對產生的原因進行了思考。受此啟發,在測量凸透鏡的焦距時,冬冬想:如果分別用紅光和紫光平行於同一個凸透鏡的主光軸射入,紅光、紫光對凸透鏡的焦距是否不同呢?
圖6
請寫出你的推斷:___________色光對凸透鏡的焦距大,你推斷的理由是: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20.「關愛生命,安全出行,爭當安全模範公民」的教育活動,在全國各地轟轟烈烈地展開。「紅燈停,綠燈行」是公民的基本素質。交通信號燈用紅、綠燈,而不用藍色、紫色等其它顏色的燈。對此,小明、小華、小宇三位同學展開討論。
小明說:人的眼睛對紅色光、綠色光比較敏感。用紅綠燈作為交通指揮燈,容易引起視覺反應,可以提高人們的警惕性,減少交通事故的發生。
小華說:紅光穿透能力比藍色、紫色等其它的色光強,很遠處就能看到;人的眼睛對綠色光敏感。
小宇說:紅綠燈作為交通指揮燈,是國際通用的,並不具有科學依據。
(1)霧天,小明、小華和小宇一起在遠處觀看路口的紅綠燈,收集有關「紅色光穿透能力強」的證據。小明和小宇看到紅燈亮時,小華卻認為紅燈不亮。此事實說明紅色光引起的視覺效果與____________________有關;三位同學向路口的紅燈走近,都感到紅色光強度逐漸增強,表明色光的穿透能力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關。影響色光穿透能力的因素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答出一條)。
(2)依據你的生活體驗,並結合學過的物理知識,對小宇的說法作出評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紅綠色盲的人不能分辨紅綠燈顏色的變換。請你描述現行交通信號燈是如何讓色盲的行人做到「紅燈停、綠燈行」的或提出一條合理化建議。(回答一條即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隨著科技創新,傳統的紅、綠燈逐漸被超高亮度的發光二極體(LED)所替代。LED燈具有亮度高、顏色純、耗電少、壽命長等特點,簡述LED燈的廣泛使用可能會給人們的生活與環境帶來的影響。(回答一條即可)
一、選擇題
題號
1.B 2.B 3.A 4.C 5.C 6.A 7.B 8.A 9.C 10.A
二、填空題
11.光的直線傳播 12.35 13.反射、折射
14.光的色散、紅綠 藍 15.反射、藍
三、實驗探究題
16.C A B
17.墨水瓶A的像、像與物體的大小相等、折射、2、不合理、兩組數據太少(2分)
18.(1)光具座(或刻度尺);(2)3、1;(3)光屏;(4)讓電燈通過凸透鏡成一等大的像。
(5)不正確。不能移動凸透鏡
四、綜合題
19.紅、凸透鏡(或三棱鏡)對紅光的偏折程度最小
20.(1)人 距離 天氣、季節等
❹ 初二上冊物理期中考試考哪些,要復習什麼,有哪些知識要點(求總結)
初二物理 復習綱要
一、長度的測量
1、長度的測量
長度的測量是最基本的測量,最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
2、長度的單位及換算
長度的國際單位是米(m),常用的單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um)納米(nm)
1Km 103 m 10 m 10 dm 10 cm 10 mm 103um 103 nm
長度的單位換算時,小單位變大單位用乘,大單位換小單位用除
3、正確使用刻度尺
(1)使用前要注意觀察零刻度線、量程、分度值
(2)使用時要注意
① 尺子要沿著所測長度放,尺邊對齊被測對象,必須放正重合,不能歪斜。
② 不利用磨損的零刻度線,如因零刻線磨損而取另一整刻度線為零刻線的,切莫忘記最後讀數中減掉所取代零刻線的刻度值。
③ 厚尺子要垂直放置
④ 讀數時,視線應與尺面垂直
4、正確記錄測量值
測量結果由數字和單位組成
(1) 只寫數字而無單位的記錄無意義
(2) 讀數時,要估讀到刻度尺分度值的下一位
5、誤差
測量值與真實值之間的差異
誤差不能避免,能盡量減小,錯誤能夠避免是不該發生的
減小誤差的基本方法:多次測量求平均值,另外,選用精密儀器,改進測量方法也可以減小誤差
6、特殊方法測量
(1)累積法
如測細金屬絲直徑或測張紙的厚度等
(2)卡尺法
(3)代替法
二、簡單的運動
1、機械運動
物體位置的變化叫機械運動
一切物體都在運動,絕對不動的物體是沒有的,這就是說運動是絕對的,我們平常說的運動和靜止都是相對於另一個物體(參照物)而言的,所以,對運動的描述是相對的
2、參照物
研究機械運動時被選作標準的物體叫參照物
(1) 參照物並不都是相對地面靜止不動的物體,只是選哪個物體為參照物,我們就假定物體不動
(2) 參照物可任意選取,但選取的參照物不同,對同一物體的運動情況的描述可能不同
3、相對靜止
兩個以同樣快慢、向同一方向運動的物體,或它們之間的位置不變,則這兩個物體相對靜止。
4、勻速直線運動
快慢不變、經過的路線是直線的運動,叫做勻速直線運動
勻速直線運動是最簡單的機械運動。
5、速度
(1) 速度是表示物體運動快慢的物理量。
(2) 在勻速直線動動中,速度等於運動物體在單位時間內通過的路程
(3) 速度公式:v= S t
(4) 速度的單位
國際單位 :m/s 常用單位:km/h 1m/s = 3.6 km/h
6、平均速度
做變速運動的物體通過某段路程跟通過這段路程所用的時間之比,叫物體在這段路程上的平均速度
求平速度必須指明是在哪段路程或時間內的平均速度
7、測平均速度
原理:v = s / t
測理工具:刻度尺、停表(或其它計時器)
三、聲現象
1、聲音的發生
一切正在發聲的物體都在振動,振動停止,發聲也就停止。
聲間是由物體的振動產生的,但並不是所有的振動都會發出聲間
2、聲間的傳播
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真空不能傳聲
(1)聲間要靠一切氣體,液體、固體作媒介傳播出去,這些作為傳播媒介的物質稱為介質。登上月球的宇航員即使面對面交談,也需要靠無線電,那就是因為月球上沒有空氣,真空不能傳聲
(2)聲間在不同介質中傳播速度不同
3、回聲
聲音在傳播過程中,遇到障礙物被反射回來人再次聽到的聲音叫回聲
(1) 區別回聲與原聲的條件:回聲到達人的耳朵比原聲晚0.1秒以上。
(2) 低於0.1秒時,則反射回來的聲間只能使原聲加強。
(3) 利用回聲可測海深或發聲體距障礙物有多運
初二物
❺ 初二物理期中反思500字
我對物理沒有什麼興趣的,更談不上熱愛,只是當做一個必須學的科目,學些基本知識罷了。然而事實證明,這些基本知識我也沒有學好。上課聽著老師講題,當堂記得很清楚的,但過一段時間就不好說了,明明已經遺忘一些,自己卻絲毫不知,還以為什麼都會的;作業有時寫的認真,有時就有些怠慢了,等到發回來再看,不是不審題就是抄錯數,總之再看一遍就都會了,甚至有的能說的頭頭是道;考試,自然不用說,成績起伏很大,認真做了,成績就高些,倘是疏忽一點,那成績便不堪入目了。總而言之,還是沒有從根本上重視物理。
針對這次月考來講,可以當作反面典型了。第一,復習沒有到位。總覺得物理沒有什麼可以復習的,翻翻卷子也就放下不管了,一門心思撲在語文和英語上。忽地想起父親說的話來:「你擅長的,再怎麼提高,也就是1、2分的事,有那個時間,倒不如去琢磨自己的弱項,提高的空間還很大,和1、2分比起來,那個劃算?」總聽人家說「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現在真正自己體會到了。倘若考前認真溫習一下書本,或許結果會比現在更好些。第二,做題速度太慢。和以前的考試比較,這次的題目做起來並非那麼得心應手,很多題目都不會,然後一個一個跳過去,做後面的題,最後還剩15分鍾的時候,左側還有半面是空白,心裡真是慌了,也就顧不得對不對,發瘋一樣地往上寫,終歸是在考試結束前做完了。但發下卷子,錯的幾乎都是這些題目,可見不經大腦的答案有多可怕。第三,審題不夠細致。有些題目並非不會,就是馬虎。這錯不知犯過多少次,但似乎是屢教不改,尤其是一著急,就更別說了,錯的離譜的很。第四,做題想當然,看到題目想也不想,提筆就寫,回過頭來再看真覺得自己愚蠢、可笑。就像這次,人家明明標的R卻被我當做電壓來看。每次都覺得自己錯的很冤,但就如小學老師常說的「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錯老師強調過的題,也真是可恨。
這個學期還有大半,這個局面也並不是無可挽回的,只是我要付出比別人更多的努力罷了。以上的缺點我會盡量改掉,相比大喊「我一定要改掉所有缺點」的空口號,我想盡量更實際一些,請老師看我的表現吧,我會盡我所能,端正自己的態度,提高自己的成績。
❻ 初二上物理期中考試總結
物理期中考試總結
半個學期過去了,當我看到物理成績時,我的心中不由的湧起了一陣陣的傷感,試卷上那可憐的分數時刻撞擊著我那脆弱的心靈。我沒有從試卷上的紅鉤鉤中找到成功的快樂!物理期中考試的成績不理想已經成為事實,同時我更多的把心思放在了反思上。通過分析自己的試卷上的答題情況,本人做如下總結:
1、 自己對一些基礎問題概念和理論,不能在理解的基礎上進行掌握和應用導致答題錯誤
2、 對一些基礎的物理實驗操作和技能掌握不牢,實驗分析,遷移能力,沒有很好的形成,導致不能正確完成解答實驗題
3、 閱讀能力和用物理語言表達的能力較差,導致解題時不能排除干擾信息,而出現錯誤
4、 考試中自己粗心大意,數學知識,計算能力不強。
今後後努力的方向:
1、 上課要認真聽老師講課,課堂做好筆記,課後一定做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
2、 上課聽不懂的問題要及時向老師、同學請教。
3、 努力做到單元過關,節節課的知識過關。
4、養成科學探究的好習慣,學會科學探究的方法,著重學生實驗分析,遷移能力的培養,使自己形成良好的實驗能力。
5、加強良好習慣的培養,避免學生的過失性失分。如:計算欠准確,格式不規范,審題不認真,語言表達不夠准確,不能排除干擾信息等導致一些學生過失性失分。因此,在平時的學習中,一定要加強這些方面的訓練,使自己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減少考試中的過失性失分。
❼ 初二物理上期中考試卷
2010年初二物理期中測試卷
一、填空題(每小題只有一個選項符合題意,每小題2分,共24分)
1、航天員費俊龍把圓珠筆從地球帶到了太空中,則圓珠筆一定不變的是 ( )
A. 位置 B. 質量 C. 溫度 D. 重力
2、在你考試答卷的過程中,所用寫字筆中墨水的 ( )
A.質量減小,密度不變 B.質量不變,密度減小
C.質量不變,密度不變 D.質量減小,密度減小
3、我們平常所使用的鉛筆芯是用石墨和黏土混合燒制而成。選用2B和HB的鉛筆芯主要是考慮它們的 ( )
A. 彈性不同 B. 密度不同 C. 質量不同 D. 硬度不同
4、綿延在廈門環島路上的「永不止步」群雕,將馬托松比賽的場景永遠定格在這條世界上最美麗的賽道上(如圖所示)。雕像的大小跟真人差不多,設其密度是8×103kg/m3。則每一尊雕像的質量約為 ( )
A.5kg B.50kg C.500kg D.5000kg
5、在「測定液體密度」的實驗中,液體的體積(V)及液體和容器的總質量(m總)可分別由量筒和天平測得。某同學通過改變液體的體積得到幾組數據,畫出有關圖線,在下圖中能正確反映液體和容器的總質量跟液體的體積關系的是 ( )
6、毛皮摩擦塑料尺,塑料尺因為帶電能夠吸引紙屑,這個實驗說明了 ( )
A.原子還可以再分 B.原子核還能再分
C.質子和中子都能再分 D.質子的轉移
7、月球對其表面物體的引力只有地球對地面物體引力的六分之一。設想我們乘宇宙飛船到達月球後,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
A.地球上質量為6kg的物體,在月球上質量只有1kg
B.在地球上重為600N的人,在月球上重為100N
C.一個金屬球在月球上的密度僅為它在地球上的六分之一
D.一根輕彈簧,在地球表面將它拉長1cm需要6N的拉力,在月球上只需要1N的拉力
8、在奧運會上,「體操王子」——李寧在上單杠之前,總是要在手上抹些鎂粉,而在杠上做回環動作時手握單杠又不太緊。他這樣做的目的是 ( )
A.前者是增大摩擦,後者是減小摩擦
B.前者是減小摩擦,後者是增大摩擦
C.兩者都是增大摩擦 D.兩者都是減小摩擦。
9、以下關於彈簧測力計的使用,錯誤的說法是 ( )
A. 彈簧測力計是根據在彈力限度內,彈簧的伸長和所受到的拉力成正比的性質製成的
B. 彈簧測力計每一次使用都要對指針進行調零
C. 彈簧測力計只能豎直或者水平方向去拉動
D. 彈簧測力計使用的時候要避免指針、彈簧與測力計盒子的摩擦
10、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
A.樹上的蘋果只有在落下時才受重力作用;
B.瀑布是水受重力作用由高處往下流形成的,而河中的水面是平的,因此,河水不受重力;
C.當手提一桶水時,會感到手臂的肌肉緊張,這是重力作用的結果;
D.懸浮在空氣中的塵埃受地球的吸引,同時塵埃也吸引地球。
11、如圖所示,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在水平課桌上放一本書。下列哪兩個力是相互作用力( )
A.書對地球的吸引力和書的重力
B.書所受的支持力和書對桌面的壓力
C.書所受的支持力和書的重力
D.書的重力和書對桌面的壓力
12、如圖所示,將一個1m長的三合板放在水平桌面上,並在三合板的下面放幾根圓鉛筆,再在三合板的上面放一電動玩具小汽車,當玩具小汽車在三合板上向前運動時,則三合板 ( )
A. 靜止 B. 也向前運動 C. 向後運動
D. 上述三種情況都有可能
二、填空題(共31分,每空1分)
13、在貴重金屬中常用「盎司」這個質量單位,1盎司=31.1g,一塊體積是10cm3奧運會的紀念金幣質量為5盎司,則該金幣的密度為___________kg/m3。它表示的物理意義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一鋼瓶氧氣,它的密度為6kg/m3,給病人用去了1/3,質量________,(選填「增大」、「不變」或「減小」)則剩餘氧氣的密度是_______kg/m3。
15、如下圖是固體密度階梯的示意圖,若有相同質量和體積的鐵球、銅球、銀球、鉛球各一個,則這些小球中可能是實心的是______球;空心部分最大的是_______球。
16、甲、乙兩塊金屬的質量相等,它們的體積之比是4:1,則甲的密度是乙的密度的__________倍;若甲、乙兩塊金屬的體積相等,它的密度之比是1:2,則甲的質量是乙的質量_______________倍。
17、對應物理量密度,如果我們引入物理量「體度」,用符號γ表示,且γ= v/m(v表示體積,單位m3, m表示質量,單位kg),則體度的單位是___________,γ值______(填「能」或「不能」)表示物質的屬性。
18、如圖所示是某品牌盒裝牛奶,這盒牛奶的體積是________cm3,這盒牛奶的質量約為0.275_______,(填寫合適的單位)。
19、現有六種物品:金屬小刀片、橡皮、食鹽水、眼鏡片、2B 鉛筆芯、塑料直尺,請你將它們按_______分成兩類,一類是________________;(填寫上述物質名稱)另一類是________________。(填寫上述物質名稱)
20、在公共場所,我們常見到如圖所示的標志,這是因為在空氣不流通的房間里,只要有一個人吸煙,整個房間就會充滿煙味,這個現象說明分子在__________________。分析推理是我們理解物理現象的常用方法。例如,我們用「固體很難被壓縮」的事實說明了分子之間有相互作用的__________________。我們通過「物質由分子組成但不會成為散沙」的事實證明分子之間有____________________。「50ml水+50ml酒精<100ml」的事實說明了分子之間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小明想在牆上掛一幅畫,為了判斷畫是否已掛正,小明採用了如圖所示的方法,小明採用此方法的依據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如圖所示是小麗玩蹦床的情景,在小麗與蹦床接觸的瞬間,蹦床受到力的作用而彎曲,說明力可以使物體__________________,小麗用力蹬蹦床的同時被蹦床彈起,說明力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如圖所示是排球運動員擊球時的情景。排球在空中飛行過程中,若忽略空氣的作用,這時排球受到________個力,施力物體是__________________。
24、汽車輪胎表面製成凹凸的花紋形狀,這是通過_______來增大摩擦,在機器的軸承的加入潤滑油是為_________摩擦。自行車剎車時,用力捏閘,因增大了閘皮與車輪閘的_________,而增大了它們之間的滑動摩擦力。
25、A、B是2支圓鉛筆,將它們按圖中方法放置在一個斜面上,______鉛筆比較容易到達水平面,你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雪在外力擠壓下可形成冰,表明雪的密度_________冰的密度(選填「大於」、「等於」或「小於」)。小麗利用冰的密度,使用如下方法來估測積雪的密度,利用平整地面上的積雪,腳向下用力踩在雪上,形成一個下凹的腳印,然後測量腳印的深度和_____________,就可以估測出積雪的密度。
三、作圖、簡答題(共45分,)
27、(6分)
(1)圖甲表示手拉小球做圓周運動,請在圖中畫出小球所受重力的示意圖。
(2)如圖乙所示,物體靜止在斜面上,畫出斜面受到壓力的示意圖。
(3)如圖丙所示,一小木塊從斜面上滑下,在粗糙的水平面上滑動一段距離後便停下來。請你畫出木塊在水平面上滑動時的受到的摩擦力示意圖。
28、(4分)某同學使用天平測量橡皮的質量,按照常規操作,步驟如下:
a.將天平放於水平桌面上;
b.調節平衡螺母;直至橫梁平衡;
c.將被測物體放在右盤中,使用鑷子在另一盤中加減砝碼,移動游碼,使天平再次平衡;
d.盤中砝碼的總質量,加上游碼指示的質量值,就是橡皮的質量;
e.整理器材。
以上步驟中,有兩個步驟有錯誤,請在下列括弧中填上這些步驟的字母代號,並在橫線上補充和改正.
(1)有錯誤的是步驟( ),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錯誤的是步驟( ),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6分)小明用天平、量筒和水(ρ水=1.0g/cm3)
等器材測乾燥軟木塞(具有吸水性)的密度時,進行了下列操作:①用調好的天平測出軟木塞的質量m1;②將適量的水倒入量筒中,讀出水面對應的示數V1;③用細鐵絲將軟木塞浸沒再裝有水的量筒中,過段時間後,讀出水面對應的示數V2;④將軟木塞從量筒中取出,直接用調好的天平測出其質量m2。
(1)指出小明操作中的不規范之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表是小明實驗中沒有填寫完整的數據記錄表格。請根據圖中天平和量筒的讀數將表格中的數據填寫完整。
(3)對具有吸水性物質的體積測量提出一種改進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0、(7分)小剛在「自製測力計」的實踐活動中,想知道橡皮筋伸長與所受拉力的關系,於是他取了一條橡皮筋做實驗,記錄數據如下表所示。
(1)請你分析表中數據並填空:
F2∶F1=2∶1 (l2-lo)∶(l1-lo)=2∶1
F3∶F1=________ (l3-lo)∶(l1-lo)=3∶1
F4∶F1=4∶1 (l4-lo)∶(l1-lo)=_________
F4∶F2=2∶1 (l4-lo)∶(l2-lo)=2∶1
F5∶F4=5∶4 (l5-lo)∶(l4-lo)=_________
由此可得出結論:在一定范圍內,橡皮筋兩次的伸長之比______________(選填「等於」或「不等於)橡皮筋兩次所受拉力之比。
(2)小剛在假期一次野外學習考察中,在湖邊發現了一小塊礦石,他身邊帶有以下器材:刻度尺、橡皮筋、細線、飲水杯、標有20g的一塊糖果,請你幫助他利用身邊的器材設計實驗,測量小礦石的質量。寫出實驗步驟,並用字母表示測量出的物理量。
實驗步驟:(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用細線系住糖果,拴在橡皮筋上豎直靜止,測出橡皮筋此時的長度l1;
(c)用細線系住小礦石,拴在橡皮筋上豎直靜止,測出橡皮筋此時的長度l2;
(d)用已知量和測量出的物理量表示出小礦石的質量m=
31、(8分)某興趣小組的同學在探究「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什麼因素有關系」時,提出了以下幾種猜想:
A.與物體接觸面積的大小有關
B.與物體受到的壓力大小有關
C.與物體運動速度有關
D.與物體間接觸面的粗糙程度有關
為了驗證以上猜想是否正確,小組利用如圖所示裝置進行了實驗。
實驗中所用的木塊完全相同,操作方法正確,實驗過程及實驗數據如右表所示。
(1)在水平桌面上,用彈簧測力計水平向左拉動木塊,使其作___________運動,如圖所示,則彈簧測力計示數為____________N。小華將木塊沿豎直方向截去一半後,測得木塊所受的滑動摩擦力變為原來一半.他由此得出:滑動摩擦力的大小隨接觸面積的減小而減小.你認為他的探究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由第1和2次實驗,可驗證猜想__________是錯誤的。
(3)由第1和3次實驗,可得出的結論是: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物體____________。
(4)由第1和4次實驗,可得出的結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除第2和5次實驗可以驗證猜想D外,還有實驗也可驗證猜想D,請你寫出兩組,兩組實驗分別是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只填實驗次數)。
32、(5分)某同學通過實驗研究物體受力情況與運動狀態之間的關系,他在彈簧測力計下懸掛一個2N的鉤碼。鉤碼的運動狀態與測力計的讀數記錄如下表所示:
實驗次數 鉤碼的運動狀態 彈簧測力計讀數(N)
① 勻速向上運動 2.0
② 勻速向下運動 2.0
③ 加速向上運動 3.5
④ 加速向下運動 1.4
⑤ 減速向上運動 1.6
⑥ 減速向下運動 2.8
(1)由①②可知,鉤碼在勻速直錢運動時,彈簧測力計對鉤碼的拉力________鉤碼重力(選填「大於」,「小於」或「等於」);
由③⑥可知,鉤碼在加速向上或減速向下運動時,彈簧測力計對鉤碼的拉力________重力(選填「大於」,「小於」或「等於」);
由④⑤可知,鉤碼在加速向下或減速向上運動時,彈簧測力計對鉤碼的拉力________重力(選填「大於」,「小於」或「等於」)。
(2)一個站在體重計上的人,從站立到迅速蹲下的過程可看成先加速向下運動,然後減速向下運動,最後靜止.據(1)中結論可知體重計的示數變化是:________。
A.一直減小,但最後等於體重 B.一直增加,但最後等於體重
C.先增加後減小,最後等於體重 D.先減小後增加,最後等於體重
33、(4分) 汽車在行駛中由於路況和車速的不同,耗油也不同。下表是某型號轎車的相關數據:已知某標號汽油的密度約為0.8×103㎏/m3,油費為5.2元/升。若該轎車以100km/h的速度勻速行駛,問:
(1)該轎車行駛一百公里消耗的汽油費是多少元?
(2)如果汽車油箱是200L,請問當油加滿時油箱中的油重為多少?(g取10N/kg)
34、(6分)距離感測器發出的超聲波遇到物體後反射回感測器,感測器收到信號後自動計算出物體與感測器的距離,並顯示物體的距離(s)—時間(t)圖象。超聲波在空氣中的速度是340m/s。
(1)若感測器在發出信號後0.01s收到從物體反射回來的信號。物體距感測器多遠?
(2)若顯示物體的s-t圖象如圖甲,物體在0至15s的運動情況如何?圖丙顯示另一物體的s-t圖象,請你根據圖丙,在圖丁中畫出這一物體的「速度與時間關系」的圖像。
(3)如圖乙所示,一質量為20kg的物體在水平拉力作用下,沿水平地面做直線運動,彈簧測力計示數為12N。感測器顯示物體的s-t圖象如圖丙。求:在0至15s物體受到的摩擦力多大?
答案:
一、選擇題:(每小題只有一個選項符合題意,將符合題意的選項填在下面表格中。每小題2分,共24分)
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B A D C B D B A C D B C
二、填空題:(每空1分,共31分)
13、15.55×103kg/m3 1m3的這種金屬質量為15.55×103kg
14、減小 4kg/m3
15、鉛球 鐵球
16、1/4 1/2
17、m3/kg 能
18、250cm3 kg
19、導體和絕緣體 金屬小刀片、食鹽水、2B 鉛筆芯 橡皮、眼鏡片、塑料直尺
20、分子在不停地做無規則運動 分子斥力 分子引力 分子斥力(間隙)
21、重力的方向豎直向下
22、力可以使物體發生形變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23、1個力 地球
24、增大粗糙程度 減小摩擦 增大壓力
25、B 相同條件下,滾動摩擦比滑動摩擦小
26、小於 積雪的厚度(冰的厚度)
三、作圖、簡答題:(共45分)
27、(6分,第3小題共2分,受力分析錯一處扣1分,扣完為止。)
28、(4分,每空1分)
b.將游碼移至橫梁標尺零點,調節平衡螺母,直至橫梁平衡。
c.將被測物體放在左盤中,使用鑷子在另一盤中加減砝碼,移動游碼,使天平再次平衡;
29、(5分,每空1分)
(1)將潮濕的軟木塞直接放在天平上稱量
(2)400 16 0.15
(3)將吸水性物質放入水中,吸足水後,再放入裝有水的量筒中測出體積
30、(7分)
(1)3∶1 4∶1 5∶4 等於
(2)測出橡皮筋原長l0;(此公式2分)
31、(8分)
(1)勻速直線運動 2.8N 未控制壓力相同
(2)C
(2)接觸面積大小無關
(3)接觸面的粗糙程度一定,壓力越大,摩擦力越大
(4)4、6或1、5或3、5(2分)
32、(5分)
(1)等於 大於 小於
(2) D (2分)
33、(4分)
(1)31.2L (2)1600N
34、(6分)
(1)1.7m
(2) 物體在0至15s時靜止在離感測器20m處;如圖所示
(3)由圖像物體在水平地面做勻速直線運動,物體受到的摩擦力為12N。
這是人教版的
❽ 初二物理期中反思500字
這位同學,你的成績已經是相當好的了,92分老師還要你寫500字的反思嗎?
如果我是你的老師,我就不會讓你寫這個反思。
不過,你也可以借這個機會想一想自己為什麼會粗心,失去的8分一定會有原因的。
主要從這幾個方面分析自己:
1、計算方面,是否自己出現了計算的失誤;
2、概念方面,是否自己的公式概念記的不太牢固。
2、細節方面,比如單位不太准確,解題過程有些不太完美,字體是否不太工整,卷面不太整潔等等。
總之,反思一下也不錯。
最後祝你學有所成!
❾ 求高人指點!初二下期中考試物理生物重點復習
生物7年級上
生物的共同特徵:1.生物的生活需要營養2.生物能進行呼吸3.生物能排出身體內產生的廢物4.生物能對外界刺激作出反應5.生物能生長和繁殖
生物的分類:(1)動物,植物,其他生物(2)陸生生物,水生生物(3)作物,家禽,家畜,寵物
生物圈的范圍:厚度為20千米左右的圈層,包括大氣圈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生物圈為生物的生存提供的基本條件:動物、植物等所有生物生存所需要的基本條件是一樣的,它們都需要營養物質、陽光、空氣和水,還有適宜的溫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間
非生物因素對生物的影響:生物的生活都會受到非生物因素的影響。當環境中一個或幾個因素發生急劇變化時,就會影響生物的生活,甚至導致生物死亡。
生物因素對生物的影響:捕食關系,競爭關系,合作關系
生態系統:在一定地獄內,生物與環境所形成的統一的整體叫做生態系統。其中有生產者(植物),消費者(動物),分解者(微生物)
食物鏈和食物網:生產者和消費者之間的關系,主要是吃與被吃的關系,這樣就形成了食物鏈。一個生態系統中,往往有很多條食物鏈,他們彼此交錯連接,形成了食物網。生態系統中的物質和能量就是沿著食物鏈和食物網流動的。
生物系統具有一定的自動調節能力
多種多樣的生態系統:森林生態系統、草原生態系統、海洋生態系統、淡水生態系統、濕地生態系統、農田生態系統、城市生態系統。
生物圈是一個統一的整體:每一個生態系統都與周圍的其他生態系統相關聯:從非生物因素來說,從地獄關系來說,從生態系統中的生物來說。7上P31
練習使用顯微鏡:先調粗准焦螺旋,後調細准焦螺旋。7上P37
觀察植物細胞:常用的玻片標本有:切片——用從生物體上切取的薄片製成;塗片——用液體的生物材料經過塗抹製成;裝片——用從生物體上撕下或調取少量的材料製成。
細胞壁:是最外層一層透明的薄壁,起保護和支撐細胞的作用。
細胞膜:緊貼細胞壁內側的一層膜,非常薄。
細胞核:植物細胞有一個近似球形。
細胞質:細胞膜以內,細胞核以外的結構。
細胞質里有液泡,液泡內的細胞液中溶解著多中物質,在植物體綠色部分的細胞中,細胞質內還有葉綠體。(動物細胞沒有葉綠體,細胞壁,液泡)
植物細胞模式圖 7上P45 動物細胞模式圖 7上P48
細胞中有哪些物質:許多物質都是由分子組成的。
無機物:分子比較小,一般不含碳,如水、無機鹽、氧等。
有機物:分子比較大,一般含有碳,如糖類、脂類、蛋白質和核酸。
細胞在生活中會產生一些廢物,如尿素、二氧化碳等。
細胞膜控制物質的進出 細胞質中有能量轉換器
葉綠體將光能轉變成化學能,儲存在它所製造的有機物中。
線粒體將細胞中的一些有機物當作燃料,使這些有機物與氧相結合,經過復雜的過程,轉變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時將有機物中的化學能釋放出來,供細胞使用。
細胞核中有儲存遺傳信息的物質——DNA,遺傳信息的載體是一種中,它的結構像一個螺旋形的梯子。DNA分子很長,它可以分成許多個片段,每一個片段具有特定的遺傳信息,這些片段就叫做基因
DNA和蛋白質組成染色體。
細胞通過分裂產成新細胞:生物體由小長大,是與細胞的生長和分裂分不開的。但細胞不能無限制的長大,一部分細胞長到一定的大小,就會進行分裂。
細胞分裂過程與染色體變化7上P59
細胞分化形成組織:上皮組織:保護分泌等功能 肌肉組織:收縮舒張功能 神經組織:產生和傳導興奮 結締組織:支持、連接、保護、營養等功能7上P62
組織進一步形成器官 器官構成系統和人體
人體內的八大系統:運動系統、消化系統、呼吸系統、循環系統、泌尿系統、神經系統、內分泌系統、生殖系統。這八大系統協調配合、使人體內各種復雜的生命活動能夠正常進行。
植物體的結構層次:受精卵經過細胞分裂、分化,形成組織、器官,進而形成植物體。
綠色開花植物有六大器官:根、莖、葉(營養)花、果實、種子(發育)
植物的幾種主要組織:分生組織、保護組織、營養組織、輸導組織等7上P67
幾種單細胞生物:酵母菌,草履蟲,衣藻,眼蟲,變形蟲,草履蟲。
草履蟲結構示意圖,單細胞生物與人類的關系:7上P70
病毒的種類:病毒都沒有細胞結構,而且比細胞小的多,只能用納米來表示他們的大小。病毒不能獨立生活,必須生活在其他生物的細胞內。根據他們寄生的細胞的不同,可以將病毒分為三大類:動物病毒,植物病毒,細菌病毒。
病毒的結構和生活:病毒的結構很簡單,由蛋白質外殼和內部的遺傳物質組成,沒有細胞結構。
病毒與人類的關系:7上P73
生物圈中的綠色植物:藻類植物(最低等),苔蘚植物,蕨類植物(最高等),種子植物(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種子的結構(菜豆,玉米):7上P85
被子植物比裸子植物更適應陸地生活,在生物圈中的分布更廣泛,種類更多。
種子萌發的自身條件:適宜的溫度、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氣7上P92
種子萌發的過程:當一粒種子萌發時,首先要吸收水分。子葉或胚乳中的營養物質轉運給胚根、胚芽、胚軸。隨後,胚根發育,突破種皮,形成根。胚軸伸長,胚芽發育成莖和葉。
植株的生長:7上P97
植株的生長需要營養物質:水、有機物和無機鹽(氮、磷、鉀)
桃花的基本結構:7上P102
傳粉:花葯成熟後會自然裂開,散發出花粉。花粉從花葯落到雌蕊柱頭上的過程,叫做傳粉。
受精:花粉落到柱頭上以後,在柱頭上黏液的刺激下開始萌發,長出花粉管,花粉管穿過花柱,進入子房,一直到達胚珠。花粉管中的精子隨著花粉管的伸長而向下移動,最終進入胚珠內部,胚珠裡面有卵細胞,它跟來自花粉管的精子結合,形成受精卵。
種子和果實的形成:受精完成後,花瓣、雄蕊以及柱頭和花柱都完成了「歷史使命「,因而紛紛凋落。惟有子房繼續發育,最終成為果實。其中子房壁發育成果皮,子房裡面的胚珠發育成種子,胚珠裡面的受精卵發育成胚。
根適於吸水的特點:根吸水的部位主要是根尖的成熟區。成熟區生有大量的根毛。
水分的運輸途徑:7上P111
綠色植物對有機物的利用7上P123
綠色植物與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1773年,英國科學家普利斯特利的實驗)7上P127
愛護植被,綠化祖國。7上P132
生物7年級下
人類的起源和發展:現在類人猿和人類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在距今1200多萬年前,森林古猿廣布於非、亞、歐地區,尤其是非洲的熱帶叢林。
人類起源與發展的示意圖:7下P5
300萬年前的人類化石:露西 175萬年前古人類:東非人
1929年:裴文中發現了第一個北京猿人頭蓋骨的化石。
生殖系統:人生要經歷由雌雄生殖細胞的結合,通過胚胎發育形成新個體的過程。這一過程是靠生殖系統來完成的。男人和女人的生殖系統不一樣,大人和小孩的也有差別。
男女生殖系統解剖圖:7下P9
生殖過程:7下P10
分娩:懷孕到第40周時,胎兒就發育成熟了。成熟的胎兒和胎盤從母體的陰道排出,這個過程叫做分娩。
青春期的特點:身高突增,神經系統以及心臟和肺等器官的功能也明顯增強。男孩出現遺精,女孩會來月經。
青春期的性意識:初期的與異性疏遠,到逐漸願意與異性接近,或對異性產生朦朧的依戀。
我國計劃生育的基本要求是:晚婚,晚育,少生,優生 8上P19
食物中的營養物質:食物中含有糖類、脂肪、蛋白質、水、無機鹽和維生素等六類營養物質。
食物中的糖類、脂肪、蛋白質:提供能量7下P22
水和無機鹽:水可以運輸能量,無機鹽包括鈣,磷,鐵,碘,鋅。7下P24
維生素:7下P26
食物在消化系統中的變化:口腔是消化系統的開始部分,裡面有牙齒、舌和唾液腺。唾液腺有導管,它所分泌的唾液通過導管進入口腔。
消化系統的組成和功能:7下P32
消化系統:消化道:一條很長的管道。消化腺分為兩類:有的是位於消化道的大消化腺,如肝臟;有的是分布在消化道內壁的小腺體,如腸腺。
營養物質的吸收:食物在消化道內經過消化,最終分解成葡萄糖、氨基酸等能夠被人體吸收的營養物質。
食品的合理營養、食品安全:7下P37
呼吸系統:人體的呼吸系統是由呼吸道和肺組成的。呼吸系統具有適合與外界進行氣體交換的結構和功能。
呼吸道:鼻、咽、喉、氣管、支氣管,是氣體進出肺的通道。
呼吸道的作用:氣體的通道,對吸入的氣體進行處理,使肺部的氣體溫暖、濕潤、清潔。
肺與外界的氣體交換:肺是呼吸系統的主要器官,它位於胸腔內,左右各一個,左肺有兩頁,右肺有三葉。在你不知不覺中,你的肺在有節奏地呼氣和吸氣。
肺的運動模式圖:7下P49
肺泡和血液之間的氣體交換:7下P50
一個人一天要呼吸兩萬多次,每天至少要與環境交換一萬多升氣體。
血液的組成:血液是由血漿和血細胞組成的。在兩層交界處,有很薄的一層白色物質,這是白細胞和血小板。
血漿:運輸血細胞,運輸維持人體生命活動所需要的物質和體內產生的廢物等。
血細胞:血細胞包括紅細胞、白細胞和血小板。血液分層後,紅細胞在下層,呈紅色,白細胞和血小板在兩層交界處,很薄,呈白色。
紅細胞:血細胞中數量最多,兩面凹的圓餅狀,沒有細胞核,有血紅蛋白,血紅蛋白可以運載氧氣。
白細胞:有細胞核,比紅細胞大,可以穿過毛細血管壁,包圍,吞噬細菌。
血小板:最小的血細胞,沒有細胞核,形狀不規則,可以釋放與血液凝固有關的物質。
動脈、毛細血管、靜脈:7下P67
心臟解剖圖:7下P68
心臟工作示意圖:7下P69
血液循環模式圖:7下P70
體循環:血液由左心室進入主動脈,再流經全身的各級動脈、毛細血管網、各級靜脈,最後匯集到上、下腔靜脈,流回到右心房。這一循環途徑叫做體循環。
肺循環:流回右心房的血液,經右心室壓入肺動脈,流經肺部的毛細血管網,再由肺靜脈流回左心房,這一循環途徑稱為肺循環。
體循環是血液從心臟左側出發回到右側,肺循環是血液從心臟右側出發回到左側,於是組成了一個完整的血液循環途徑。
1900年,奧地利科學家蘭德斯坦納發現血型。
輸血關系表:7下P76
腎:形成尿液的器官。每個腎包括大約100萬個結構和功能單位,叫做腎單位。每個單位由腎小球、腎小囊和腎小管等部分組成。
腎的內部結構示意圖:7下P81
尿的形成圖:7下P82
膀胱:暫時儲存原尿。
眼球的基本結構和功能:7下P89
視覺形成的過程:外界物體反射來的光線,依次經過角膜、瞳孔,晶狀體和玻璃體,並經過晶狀體等的折射,最終落到視網膜上,形成一個物象。視網膜上有對光敏感的細胞。這些細胞將圖象信息通過視覺神經傳給大腦的一定區域,人就產生了視覺。
耳的基本結構和功能:7下P93
聽覺形成的過程:7下P94
神經系統的組成部分:神經系統是由腦、骨髓和它們發出的神經組成的。
神經系統的組成和功能:7下P98
神經元:神經元又叫神經細胞,是構成神經系統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人體內有數以億計的神經元。
神經的基本調節方式是反射。
反射:人體通過神經系統,對外界或內部的各種刺激所發生的有規律的反應。
松開放手饅頭示意圖:7下P102
人體通過各種簡單或復雜的反射,來調節自身的生命活動,從而能夠對體內外的刺激迅速做出適當的反應。
構成內分泌系統的主要內分泌腺:7下P106
人體的生命活動主要受到神經系統的調節,但也受到激素調節的影響。
生物8年級上
魚:魚所以能夠在水中生活,有兩個特點是至關重要的:一是能靠尾部的擺動和鰭協調作用游泳來獲取食物和防禦敵害,二是能用鰓在水中呼吸。
其他水生動物:
腔腸動物:有口無肛門,食物從口進入消化腔,消化後的事物殘渣仍由口排出體外。
軟體動物:身體柔軟靠貝殼來保護(烏賊、章魚貝殼退化,也是軟體動物)
甲殼動物:體表長有質地較硬的甲。
蚯蚓的生長環境,家兔的內部結構 8上P16
空中飛行的動物:自然界中空中飛行的動物早在幾億年前就出現了。先是無脊椎動物中的昆蟲,後來是有脊椎動物中的鳥,以及哺乳動物中的蝙蝠。他們既是陸生動物,又適於飛行。
世界上的鳥有9000多種 100萬種以上的昆蟲
鳥適於飛行的特點:鳥類的體表被覆羽毛,前肢變成翼,具有迅速飛翔的能力;身體內有氣囊;體溫高而恆定。鳥類的身體結構和生理特點是與它的飛行生活相適應的。
昆蟲的特徵:昆蟲有三對足,能爬行;有的昆蟲的足特化成跳躍足,能跳躍;大多數昆蟲都有翅,能飛行。昆蟲是無脊椎動物中惟一會飛的動物。
昆蟲的身體:分為頭、胸、腹三部分,運動器官——翅和足都生在胸部。外骨骼是覆蓋在昆蟲身體裡面的堅韌的外殼,有保護和支持內部的柔軟器官、防止體內水分蒸發的作用。
昆蟲的分類:昆蟲的分類屬於節肢動物(身體由很多體節組成;體表有外骨骼;足和觸角分節的是節肢動物)
兩棲動物:水陸兩棲生活,用肺呼吸,同時用皮膚輔助呼吸,這樣的動物叫做兩棲動物。
動物的運動:家兔的骨骼,關節模式圖,肌肉與骨和關節的關系8上P29
骨、關節和肌肉的協調配合:骨的位置的變化產生運動,但是骨本身是不能運動的。骨的運動要靠骨骼肌的牽拉。
運動需要運動系統,神經系統的控制和調節。需要能量的供應,因此還需要消化系統、呼吸系統、循環系統等系統的配合。
動物的行為:取食行為,防禦行為,繁殖行為,遷徙行為等。也可分為先天性行為和學習行為。
社會行為的特徵:具有社會行為的動物,群體內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組織,成員之間有明確的分工,有的群體中還形成等級。這是社會行為的主要特徵。
群體中的信息交流:8上P39
生態平衡:食物鏈和食物網中的各種生物之間存在著相互依賴,相互制約的關系。在生態系統中各種生物的數量和所佔比例總是維持在相對穩定的狀態,這種現象就叫做生態平衡。
動物與生物反應器:利用生物反應器來生產人類所需要的某些物質,可以節省建設廠房和購買儀器設備的費用,可以減少復雜的生產程序和環境污染。
動物與仿生:科學家通過對生物的認真觀察和研究,模仿生物的某些結構和功能來發明創造各種儀器設備,這就是仿生。
菌落:細菌的菌落比較小,表面光滑或黏稠,或粗糙乾燥。真菌的菌落一般比細菌菌落大幾倍到幾十倍。黴菌形成的菌落常呈絨毛狀、絮狀或蜘蛛網狀,有時還呈現紅、褐、綠、黑、黃等不同的顏色。
細菌的發現:荷蘭人列文·虎克製作了200~300倍的顯微鏡,觀察老人的牙垢,發現細菌。
巴斯德用鵝頸瓶證明了細菌是由原已存在的細菌產生的。還發現了乳酸菌和酵母菌,提出了保存酒和巴氏消毒法以及防止手術感染的方法,後人稱他為「微生物學之父」。
細菌的形態和結構:細菌的個體十分微小,大約10億個細菌堆積起來,才有一顆小米粒那麼大。只有用高倍顯微鏡或電鏡才能觀察到細菌的形態……細菌沒有細胞核8上P60
細菌的生殖:細菌是靠分裂來進行生殖的,有些細菌在生長後期,個體縮小、細胞壁增厚,形成芽孢。芽孢是細菌的休眠體,對不良環境有較強的抵抗能力
真菌的繁殖:真菌是通過產生大量的孢子來繁殖後代的。
細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1.作為分解者參與物質循環2.引起動植物和人患病3.與動物植物共生。
人類對細菌和真菌的利用:8上P70
生物分類:分類的依據是生物在形態結構等方面的特徵。分類的基本單位是種。
植物的分類:8上P81
生物分類從大到小依次是:界,門,綱,目,科,屬,種。
生物8年級下
植物的生殖:
有性生殖:它們通過開花、受粉並結出果實,由果實的種子來繁殖後代。種子中的胚,是由兩性生殖細胞結合成受精卵而發育出來的。
無性生殖:不經過兩性生殖細胞的結合,由母體直接產生新個體,
嫁接:就是把一個植物體的芽或枝,接在另一個植物體上,使結合在一起的兩部分長成一個完整的植物體。
變態發育:在由受精卵發育成新個體的過程中,家蠶的幼蟲與成體的形態結構和生活習性差異很大。這種發育過程稱為變態發育。
完全變態:經過卵、幼蟲、蛹、成蟲四個時期,這樣的發育過程為完全變態。
不完全變態:經過卵、若蟲、成蟲三個時期,這樣的發育過程為不完全變態。
鳥類的生殖和發育過程:包括求偶、交配、築巢、產卵、孵卵和育雛
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狀:遺傳是指親子間的相似性,變異是指親子之間和子代個體間的差異。生物的遺傳和變異是通過生殖和發育而實現的。
相對性狀:同一性狀的不同表現形式。
基因和染色體:細胞核內有染色體,染色體內有蛋白質和DNA。每一種生物細胞內染色體的形態和數目都是一定的。
在生物的體細胞(除生殖細胞外)人的體細胞中染色體為23對
1883年比利時胚胎學家比耐登發現馬蛔蟲的精子和染色體都只有2對染色體中的其中2條。
基因經精子或卵細胞的傳遞8下P30
1858~1865奧地利的孟德爾發現了基因的顯性和隱性
1902年美國細胞學家麥克郎在男性細胞中發現一對染色體與其它染色體不一樣,他把這對染色體稱為性染色體。
1905年美國細胞學家威爾遜把男性性染色體稱為X染色體和Y染色體,女性細胞中同一對染色體是一樣的,都是X染色體。
1953年美國青年學者米勒模擬原始的地球條件和大氣成分,合成了多種氨基酸。
生物進化的趨勢:由簡單到復雜,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陸生。
達爾文的自然學說:在自然界中,生物個體都有遺傳和變異的特性,只有那些具有有利變異的個體,在生存斗爭中才容易生存下來,並將這些變異傳給下一代,而具有不利變異的個體則容易被淘汰。像這樣,自然界中的生物,通過激烈的生存斗爭,適應者生存下來,不適應者被淘汰掉,這就是自然選擇。生物通過遺傳、變異和自然選擇,不斷進化。
病原體:引起傳染病的細菌、病毒和寄生蟲等生物。
傳染病流行的三個基本環節
傳染源:能夠散播病原體的人或動物。
傳播途徑:病原體離開傳染源到達健康人所經過的途徑。如空氣傳播、飲食傳播、生物媒介傳播等。
易感人群:對某種傳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該病的人群。
傳染病的預防措施:傳染病的預防措施可以分為控制傳染源、切斷傳播途徑和保護易感人群三個方面。
人體的三道防線:1.皮膚和黏膜2.體液中的殺菌物質和吞噬細胞3.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細胞產生的抗體。
第三道防線是人體在出生以後逐漸建立起來的後天防禦功能,其特點是出生以後才產生的,只針對某一特定的病原體或異物起作用,因而叫做特異性免疫(又稱後天性免疫)
免疫的三個功能:1.清除體內衰老、死亡和損傷的細胞2.抵抗抗原的侵入,防止疾病產生3.監視、識別和清除體內產生的異常細胞。
免疫的害處、計劃免疫:8下P78
處方葯(RX):必須憑執業醫師或執業助理醫師的處方才可以購買,並按醫囑服用葯物。
非處方葯(OTC):不需要憑醫師處方即可購買,按所說說明服用葯物。
人工呼吸的方法,胸外心臟擠壓:8下P84
外出血:可分為毛細血管出血、靜脈出血和動脈出血8下P85
吸煙吸毒的害處:8下P95
初中地理會考復習資料
七年級上冊
與同學們談地理
1、人類的活動離不開地理
⑴地理與日常生活:地理與日常生活密切相關,我們可以了解天氣,廣泛了解世界各地的基本情況和風土人情等。
⑵地理與生產建設:我們生產活動不能隨心所欲,它要受到地理環境的影響和制約。
⑶學會收集地理信息:①查閱地理書籍②咨詢有關人士③上網查閱資料等。
2、學習地理,為了更好地生活
①尊重自然規律,做大自然的朋友;②因地制宜,揚長避短;③綜合地分析問題;④具備可持續發展的觀念。
第一章 地球和地圖
一、地球和地球儀
1、認識地球的形狀和大小(P3中的圖1.2)
⑴形狀:地球是一個兩極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規則球體。
⑵大小:表面積=5.1億平方公里;平均半徑=6371千米;赤道周長=4萬千米
⑶能證明地球是球體的事實:麥哲倫環球航行的成功;地球的衛星照片;月食照片,是地球影子遮擋了照射的陽光。
⑷麥哲倫環球航行路線:西班牙→大西洋→麥哲倫海峽→太平洋→菲律賓群島→印度洋→好望角→大西洋→西班牙。
2、地球的模型——地球儀
⑴含義:仿照地球的形狀,按照一定的比例進行縮小的模型。
⑵意義:可以方便我們知道地球的面貌,了解地球表面各種地理事物的分布。
3、緯線和經線(P5中的圖1.7)
⑴緯線:與地軸垂直並且環繞地球一周的圓圈。
⑵經線:連接南北兩極並且與緯線垂直相交的半圓。
⑶地軸:假想的地球自轉軸。
⑷兩極:地軸與地球表面的交點。
⑸經、緯線的特點:
特點 經線 緯線
形狀特徵 半圓,兩條相對應的經線組成經線圈,把地球平分為相等的兩個半球 圓,每一條緯線自成緯線圈
長度特徵 經線長度都相等 緯度相同,長度相等,赤道最長,向兩極漸短收縮成一點 指示方向 南北方向 東西方向
⑹特殊的經、緯線
①特殊緯線
赤道——是最長的緯線,既是緯度的起始點,以北為北緯用字母N表示;赤道以南為南緯用字母S表示,也是南北半球的劃分界線。
30°緯線——是低緯度與中緯度的分界線
60°緯線是中低緯度與高緯度的分界線
②特殊經線
0º經線——也叫本初子午線,是經度的起始點,以東為東經用字母E表示,以西為西經用字母W表示,通過英國倫敦格林尼治天文台的舊址。
180°經線——大致與「國際日期變更線」一致
❿ 初二上冊期中物理試卷和答案
物理期中考試題
班級 姓名 號數 成績
一、填空題(每格1分,共32分)
1、航天員費俊龍和聶海盛乘坐「神舟六號」飛船返回艙返回地球時,返回艙相對於地球是______的,費俊龍和聶海盛相對於返回艙是______的.
2、有一首詞是這樣寫的「滿眼風波多閃爍,看山恰似走來迎,仔細看山山不動,是船行.」其中「看山恰似走來迎」是以_______為參照物,「仔細看山山不動,是船行」是以_______為參照物.
3、如圖1中刻度尺的分度值為_________,物體的長度是_________.
4、動畫片的配音常用慢錄快放把成年人的聲音變成了小孩的聲音,這樣做加快了錄音機喇叭紙盒的 ,使______變高.
5、運動會上同學們敲鑼打鼓,這鑼聲、鼓聲是由於鑼面和鼓面的________產生的,再通過__________向四周傳播開來.
6、在遵守交通規則的前提下,從看到圖2中的兩個交通標志
牌的地方到達西大橋,汽車允許最快的速度是_______km/h,勻速行駛的汽車最快要_______min.
7、「餘音繞梁,三日不絕」是描寫優美動聽旋律的詩句,但從物理學的角度看,說明的是_____________物理現象.古代人民在曠野地區常用「伏地聽聲」的辦法來判斷有無馬群的到來,他們這是應用了_____________的知識.
8、「震耳欲聾」這成語是形容聲音的_________大;在「聞其聲而不見其人」時,我們也能聽得出哪位熟人在講話,這是因為不同的人的聲音具有不同的________。(選填「音色」、「響度」或「音調」)
9、納米技術是指納米尺度內的科學技術,它是現代科技的前沿.納米是很小的長度單位,1nm=_______m一根頭發絲的直徑大約只有7×10-2mm,合_______m
10、雷雨天,我們先看到雲層中閃電,然後聽到雷聲,這是因為_____________,如果看見閃電1s後,才聽到雷聲,閃電處距人約_________m。
11、日食、月食、小孔成像是光的 而形成的,插在水中的筷子變彎是光的 現象。
12、「一葉障目,不見泰山」這句話說明了光在同種均勻物質中沿 傳播的;「撈不到的是水中月,摘不到的是鏡中花」涉及的光學知識是 。
13、如果反射光線與平面鏡鏡面的夾角是400,則入射光線與反射光線的夾角是_____,人在平面鏡中所成的像是______(選填「實」或「虛」)像。
14、我國古代詩詞中有許多描述光學的詩句,如「潭清疑水淺」說的就是光的 現象,「池水映明月」 說的是光的 現象。
15、如圖3所示「森林動物」運動會中龜兔賽跑的情景.請你觀察情境,比賽開始後,「觀眾」通過比較___ ____,判斷跑在前面的兔子運動快.由於兔子麻痹輕敵,中途睡了一覺,「裁判員」通過比較_______ _,判定最先到達終點的烏龜運動得快.物理學中用_______表示運動快慢的程度.
16、《楚天金報》消息,4月15日清晨,湖北十堰市竹山縣一單位在搞宣傳活動時,伴隨著激揚的音樂聲,飛翔的15隻珍稀紅嘴相思鳥紛紛落地而亡.關於珍稀紅嘴相思鳥為何會集體自殺,請提出你的猜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選擇題(每題2分,共20分)
17、詩人曾寫下這樣的詩句:「人在橋上走,橋流水不流」.其中「橋流水不流」,詩人選擇的參照物是 ( )
A、橋 B、河岸 C、水 D、岸上的樹
18、國慶50周年閱兵式上,展示的「飛龍7型」反艦導彈可由飛機或艦艇發射,在離海面很低的高度以超過音速的速度飛行,速度達500m/s,其射程超過32km,世界上只有我國和俄羅斯研製成功了超音反艦導彈,因為它接近敵艦的速度極快,很難攔截.若用它打擊15km處的來犯艦,則敵艦最多的防禦准備時間只有 ( )
A、64s B、30s C、34s D、94s
19、某學生在記錄測量結果時忘記寫單位,試判斷下列哪個數據的單位是「cm」 ( )
A、一支鉛筆的直徑是7.1 B、茶杯的高度是11.2
C、物理書的長度是2.52 D、他自己的身高是16.75
20、電影《地道戰》中的日軍指揮官讓人在地下埋幾口水缸,並時不時把頭探進缸里,以下有幾種解釋,你認為哪種說法正確 ( )
A、甲說:「從水缸中能看見地道里游擊隊員的像,判斷有無游擊隊員」
B、丙說:「防止自己的講話被游擊隊員偷聽」
C、乙說:「從水缸中能聽見地面下傳來的聲音,判斷有無游擊隊員挖地道」
D、丁說:「是為了藏匿物品」
21、由於洗衣機沒有放穩所產生的振動雜訊,最好的處理辦法是( )
A、調節洗衣機的腳旋鈕,使其平穩著地 B、室內的人帶上耳塞
C、把放置洗衣機的衛生間門窗關上 D、在洗衣機內加更多的水
22、一些會口技的演員能模仿動物的叫聲,從物理學角度看,他們所模仿的是( ).
A.音調 B.響度 C.音色 D.頻率
23、聲音在下列物質中傳播最快的是( ).
A.鋼軌 B.湖水 C.煤油 D.空氣
24、小明為了測自己步行的速度,他從400m跑道的起點從8時10分0秒開始計時,沿著跑道走一圈到終點(即起點),表針指到8時18分20秒,則小明的平均速度是 ( )
A、1.25m/s B、0.73m/s C、0.67m/s D、0.8m/s
25、在紙上剪一個很小的「△」形孔,讓太陽光垂直照射到「△」形孔上,那麼地面上形成的光斑是:( )
A、「△」形的 B、圓形的 C、「▽」形的 D、無法判斷
26、下列哪個現象為為折射的結果( )
A、從同學的眼睛裡看到自己的像 B、水中出現一個月亮
C、日食 D、太陽未出地平線,人已看到太陽
三、問答題(4分)
27.技術人員在檢查機器運轉是否正常時,常把一根金屬棒的一端放在機器的各個部位上,把另一端靠近耳朵聽,這樣做的道理是什麼?
四、實驗探究題(28、29、30題每格2分,31題(1)每格1分(2)2分,32題6分,共30分)
28、用一根拉緊的棉線或金屬絲線連接兩個小紙杯,這樣就製成了一個「土電話機」,幾個同學在一起用「土電話機」做實驗,
(1)相距同樣遠,講話者以同樣的響度講話.若連接「土電話機」的是棉線,聽者聽到的聲音小;若連接「土電話機」的是金屬線,聽者聽到的聲音大.這一實驗現象表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在用「土電話機」時,有人用手捏住線上某一部分,則聽的一方就聽不到對方講話的聲音,這是由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3)如果在用「土電話機」時,線沒有拉直而處於鬆弛狀態,則聽的一方就聽不到對方講話的聲音了,這是由於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29、長度測量是最基本的測量,估測、粗測是日常生活、生產中經常使用的測長度的方法.小偉同學的家距學校約1.5km的路程.請你寫出粗測這段路程的兩種方法.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0、在測平均速度的實驗中,小車在斜面上由頂端滑過斜面的始、末位置如圖3所示通過的路程為______,若小車通過這段路程所用時間為2.5s,則小車在這段時間內的平均速度為_____.
31、在學習吉他演奏的過程中,小華發現琴弦發出聲音的音調高低是受各種因素影響的,他決定對此進行研究.經過同學們討論,提出了以下猜想.
猜想一:琴弦發出聲音的音調高低,可能與琴弦的橫截面積有關.
猜想二:琴弦發出聲音的音調高低,可能與琴弦和長短有關.
猜想三:琴弦發出聲音的音調高低,可能與琴弦的材料有關.
為了驗證上述猜想是否正確,他們找到了表中所列9種規格的琴弦.因為音調的高低取決於聲源振動的頻率,於是借來一個能夠測量振動頻率的儀器進行實驗.
(1)為了驗證猜想一,應選用編號為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琴弦進行實驗.
為了驗證猜想二,應選用編號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琴弦進行實驗.
表中有的材料規格還沒填全,為了驗證猜想三,必須知道該項內容.請在表中填上所缺數據.
編號 材料 長度L/cm 橫截面積S/mm2
A 銅 60 0.76
B 銅 60 0.89
C 銅 60 1.02
D 銅 80 0.76
E 銅
F 銅 100 0.76
G 銅 80 1.02
H 尼龍 80 1.02
I 尼龍 100 1.02
(2)隨著實驗的進行,小華又覺得琴弦音調的高低,可能還與琴弦的松緊程度有關.為了驗證這一猜想,必須進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32、如圖4所示,有幾只鳥在樹上「歌唱」.一個聽覺良好的女孩在一間門窗緊閉的甲房間內靠近單層玻璃能聽到室外的鳥的歌唱聲.而她到另一間門窗緊閉的乙房間內靠近雙層玻璃(雙層玻璃內抽成真空)幾乎聽不到鳥的歌唱聲.
(1)女孩在兩個房間里都能看到室外樹上的鳥,而只能在甲房間里聽到室外鳥兒的歌唱聲,對此你能提出一個什麼問題?(3分)
(2)請運用所學的聲學知識解釋,為什麼女孩在乙房間內幾乎聽不到室外樹上鳥兒的歌唱聲?(3分)
五、計算題(每題7分,共14分)
33、一輛大型運輸車,長40m,質量為30t,勻速通過長260m的山洞時,所用時間為30s,它以同樣速度通過一座橋時,所用時間為24s,求橋的長度.
34、小明和小剛兄弟倆都在距離家2400m的同一所中學上學,學校放學後,兩人同時從學校沿同一路徑回家.小明以某一速度騎車,小剛以2m/s的速度步行,小明回到家後,再等了10min小剛才到家。問小明騎車的速度是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