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歷物理化 » 微生物學

微生物學

發布時間: 2020-11-22 00:54:25

⑴ 吉林大學微生物

吉林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微生物專業對嗎,過去是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專業下面的方向,後來單獨分成一個專業。難度一般吧。分數330以上。實力挺強,雖然沒有吉大化學那麼突出。但吉大理科本來就都很強,這個也不弱。
吉大微生物專業考研現在考的是生物化學一張卷,另外微生物和細胞生物學合卷。生化有一些難度,微生物和細胞不算難。

⑵ 微生物學的發展經歷了哪幾個階段

1 史前期 約8000-1676,特點是未見微生物個體,各國人民憑實踐經驗利用微生物。2 初創期1676-1861 形態描述階段 特點 自製顯微鏡觀察到細菌等微生物個體。3 奠基期1861-1897 微生物學開始建立(巴斯德 微生物奠基人,科赫 細菌學奠基人)4 發展期1897-1953 生化水平研究階段 特點 發現微生物代謝統一性 普通微生物學開始行成 青黴素的發現 5 成熟期1953-至今 分子生物學水平研究階段 特點 主要是廣泛利用分子生物學理論和現代研究方法

⑶ 微生物學考研情況

微生物學(microbiology)是生物學的分支學科之一。它是在分子、細胞或群體水平上研究各類微小生物(細菌、放線菌、真菌、病毒、立克次氏體、支原體、衣原體、螺旋體原生動物以及單細胞藻類)的形態結構、生長繁殖、生理代謝、遺傳變異、生態分布和分類進化等生命活動的基本規律,並將其應用於工業發酵、醫學衛生和生物工程等領域的科學。
微生物學專業研究方向主要包括:真菌及地衣學、微生物資源、分類、系統學、多樣性、群體遺傳與演化、協同代謝分子機理、環境微生物學、工業微生物學、系統生物技術、微生物生理學、微生物生理學、微生物代謝學、微生物生態學、微生物生化工程、分子病毒學、分子免疫學。
這個要看你研究方向了,總體來說現在研究微生物的人很多,而且因為高通量測序越來越發達,在一個環境中的整體微生物數量極其龐大,99%以上的微生物都是未知的,所以做微生物的在我看來還是有前景的。現在我接觸的比較多的是做環境的,就污染啊,土壤啊這些,這些肯定是最有前景的,畢竟生態循環很大一部分靠微生物嘛,當然,地化的也有一定需要,但大部分老師並不懂微生物,所以他們需要微生物的研究生,真說起來現在很多行業都在往生物學趕,比如說做醫學的,現在很多病都往腸道微生物方面扯,經典的就是肝硬化患者的腸道菌群變化,還有環境上,礦山廢水(AMD)這方面比較厲害,還有海洋,主要是代謝循環之類的。看你想做哪個方向吧,我寫東西都是想到啥寫啥,很少管邏輯的,將就看吧,不懂可以繼續問我。

⑷ 微生物學就業前景

微生物學一般來說也屬於生物類的一個專業生物專業可以被列為十大最難就業的專業,大部分都是在一些研究機構或者是學校裡面當老師。

⑸ 微生物學的重大意義是什麼

我們知道,微生物學的建立是同進化論一樣偉大的成果。它不僅使人們知道大量的微生物存在,而且揭示了微生物導致的傳染疾病之病因。

⑹ 什麼是微生物學

微生物學是研究微生物的生命活動規律的科學。
它的任務是充分發揮微生物的有利方面,造福人類;充分遏制其有害方面,減少、防止、消除疾病、災害的發生。

⑺ 微生物學就業方向

微生物學(Microbiology)是生物學的分支學科之一,它是在分子、細胞或群體水平上研究各類微小生物(細菌、放線菌、真菌、病毒、立克次氏體、支原體、衣原體、螺旋體原生動物以及單細胞藻類)的形態結構、生長繁殖、生理代謝、遺傳變異、生態分布和分類進化等生命活動的基本規律,並將其應用於工業發酵、醫學衛生和生物工程等領域的科學。

微生物學學科方向:中國是世界上微生物資源最豐富的國家之一。微生物資源研究反映了微生物學基礎研究的水平,是國情調查、資源保護、開發和可持續利用的基礎,是生物多樣性研究和瀕危物種保護的基礎,也是包括微生物分子生物學和生物技術在內的微生物學各分支學科的基礎。這一領域的研究將加速微物生資源調查、收集、系統分類的研究,擴大微生物菌種與標本保藏量,建立中國微生物物種資源庫,使之成為亞洲最大的微生物菌種保藏中心和亞洲最大的菌物標本館。在系統分類研究中普遍引入新的方法、新技術、新設想,開展生物多樣性、系統進化、微生物生態研究,為大規模篩選功能物質提供材料,其中,極端微生物和對農作物有害或有益的微生物的研究以逐漸成為當前的熱點研究領域。

微生物學專業研究方向主要包括:真菌及地衣學、微生物資源、分類、系統學、多樣性、群體遺傳與演化、協同代謝分子機理、環境微生物學、工業微生物學、系統生物技術、微生物生理學、微生物生理學、微生物代謝學、微生物生態學、微生物生化工程、分子病毒學、分子免疫學。

具體應用
現代臨床微生物學是一門由臨床醫學、基礎醫學和預防醫學相結合的交叉學科,又是檢驗醫學中重要和成熟的專業之一。這門新興的學科需要微生物醫師和實驗技術人員聯合進行工作,具體任務有四項:(1)對微生物標本做出快速、准確的檢驗報告,及時滿足臨床需要;(2)進行有關抗菌葯物耐葯性方面的各種試驗,受理抗菌葯物合理應用的咨詢;(3)密切結合臨床,與臨床醫師討論、研究及處理有關感染性疾病的問題;(4)參與抗菌葯物臨床合理應用的管理和醫院感染監測、控制和管理。這就要求臨床微生物學工作者不僅要完成實驗室工作,還要完成有關的臨床工作,成為感染控制和抗菌葯物臨床應用的參謀和顧問。

⑻ 微生物學的種類

微生物的含義:非分類學上名詞,來自法語「Microbe」一詞。是形體微小、單細胞或個體結構簡單的多細
胞、甚至無細胞結構的低等生物的通稱。
種類:微生物類群十分龐雜,包括:無細胞結構的病毒、類病毒、擬病毒等,
屬於原核生物的細菌、放線菌、立克次氏體、衣原體等,
屬於真核生物的酵母菌和黴菌,單細胞藻類、原生動物等。 動物界Animalia:不具細胞壁,可運動,不進行光合作用。
植物界Plantae:具有細胞壁,不運動,可進行光合作用。
三界:原生生物界Protista:(E.H.Haeckel,1866年提出) 原核生物界Monera:細菌、放線菌等
原生生物界Protista:藻類、原生動物、粘菌等
真菌界Fungi:酵母、黴菌
動物界Animalia:
植物界Plantae:
五界系統是以細胞結構分化的等級以及和光合、吸收、攝食這三種主要營養方式有關的組織類型為基礎的。六界:加上病毒界。 Woese用寡核苷酸序列編目分析法對60多株細菌的16SrRNA序列進行比較後,驚奇地發現:產甲烷細菌完全沒有作為細菌特徵的那些序列,於是提出了生命的第三種形式--古細菌(archaebacteria)。隨後他又對包括某些真核生物在內的大量菌株進行了16SrRNA(18SrRNA)序列的分析比較,又發現極端嗜鹽菌和極端嗜酸嗜熱菌也和產甲烷細菌一樣,具有既不同其他細菌也不同於其核生物的序列特徵,而它們之間則具有許多共同的序列特徵。於是提出將生物分成為三界(Kingdom)(後來改稱三個域):古細菌、真細菌(Eubacteria)和真核生物(Eukaryotes)。1990年,他為了避免把古細菌也看作是細菌的一類,他又把三界(域)改稱為:Bacteria(細菌)、Archaea(古生菌)和Eukarya(真核生物),並構建了三界(域)生物的系統樹。

⑼ 微生物學知識點

第一單元:細菌的結構與生理

細菌是原核生物界中的一大類單細胞微生物。

個體形態可分球菌、桿菌和螺形菌,微米,群體形態為菌落(菌苔)

基本結構有細胞壁(肽聚糖)、細胞膜、細胞質和核體

細胞壁:肽聚糖(黏肽)、磷壁酸、脂多糖(內毒素)、染色特性(陽紫陰紅)、L型細菌

質粒:細菌染色體外的遺傳物質,閉合環狀雙股DNA分子

特殊結構有鞭毛、菌毛、莢膜和芽孢

莢膜:抵禦吞噬細胞的吞噬(胞內菌感染)

鞭毛:運動器官

菌毛:普通菌毛(黏附)和性菌毛(接合),電子顯微鏡觀察

芽孢:不是繁殖方式,是休眠狀態,是抵抗不良環境的特殊存活形式,以殺滅芽孢作為滅菌或消毒是否徹底的標准。

染色方法:革蘭氏染色、瑞氏染色法、特殊染色

革蘭氏陰性菌和革蘭氏陽性菌(初染、媒染、脫色、復染)

抗酸染色法:結核分支桿菌(蠟質、糖脂),紅色,3%鹽酸

布氏桿菌:柯茲洛夫斯基染色,紅色

巴氏消毒:低溫長時間,在60℃ 30min

奶牛兩病的檢測:試管凝集試驗和變態反應

生長繁殖基本條件:溫度和酸鹼度

群體生長繁殖:遲緩期、對數期(重點)、穩定期、衰亡期

細菌代謝產物:熱原質(又稱致熱源)、毒素、侵襲性酶類(卵磷脂酶、透明質酸酶)、細菌素與抗生素

細菌分解代謝:I(吲哚)M(甲基紅)Vi(VP試驗)C(枸櫞酸鹽)

大腸桿菌:++--;產氣桿菌: --++

普通肉湯培養基:四種成分

培養基:四種基本成分+(瓊脂)、0.5%(半固體)、1.5%-2%(固體),注意與瓊脂擴散試驗的瓊脂濃度區別(1%)

麥康凱培養基:大腸桿菌(紅色,分解乳糖)、沙門氏菌(無色,不分解乳糖)、支氣管敗血波氏桿菌(藍灰色)、膽酸鹽(抑制陽性菌)

厭氧培養基:皰肉培養基;洶涌發酵(產氣莢膜梭菌)

細菌在培養基中的生長現象:菌膜(專性需氧菌,分支桿菌等)

第二單元 細菌的感染

正常菌群的作用:頡頏作用、營養作用、免疫作用(非特異性)

內外毒素、類毒素、抗毒素、0.3%~0.4%甲醛

毒血症:即病原菌侵入機體後,僅在局部生長繁殖而不入血,但其產生的外毒素(並非病毒)人血,到達易感組織和細胞,引起特殊的毒性症狀。

第三單元 細菌感染的診斷

樣品保存液:30%無菌甘油緩沖鹽水(細菌)、50%無菌甘油緩沖鹽水(病毒)

利用生化反應對腸道桿菌進行鑒定是必不可少的步驟

特異性IgM抗體,可進行早期診斷

聚合酶鏈式反應(PCR) :主要擴增DNA

RT-PCR:主要擴增RNA,主要是病毒

第四單元 消毒與滅菌

消毒(殺滅病原微生物)、滅菌(殺滅所有病原微生物)、無菌(狀態)、防腐(抑制物微生物)

熱力滅菌:乾熱和濕熱滅菌;在同一溫度下濕熱效果好

高壓蒸汽滅菌法(121.3 ℃,15~30min):是應用最廣、效果最好的方法

煮沸法:100℃ 30min左右,2%碳酸鈉提高沸點

巴氏消毒法:葡萄酒、牛奶等消毒,低溫長時間(60℃ 30min)、高溫短時間(70℃ 15s)、超高溫瞬時間(132℃ 1-2s)

熱空氣滅菌法:160℃,2h

紫外線:265~266nm,表面消毒(穿透力弱),空間消毒

電離輻射:「冷滅菌」,穿透力強,醫用塑料製品消毒

濾過除菌:0.22~0.45μm,不能除去病毒、支原體

過氧乙酸:過氧化物類,不屬於酸類!!!

氫氧化鈉(燒鹼):2%水溶液殺滅繁殖體和病毒,4%溶液45min殺滅芽孢

一般配成20%的石灰乳塗刷廄舍牆壁、畜欄及地面消毒

熏蒸消毒,溫度應不低於15℃,相對濕度60%~80%

乙醇(75%)、碘酊(2%)

季銨鹽類(改變細菌細胞壁或細胞膜通透性,常用濃度0.1%左右)

熱點內容
晉商歷史 發布:2025-07-19 00:08:49 瀏覽:421
安大歷史考研 發布:2025-07-19 00:02:57 瀏覽:382
教師幫扶學生記錄 發布:2025-07-18 20:01:06 瀏覽:677
運動鞋哪些好 發布:2025-07-18 18:41:48 瀏覽:456
師生迷情八 發布:2025-07-18 11:58:43 瀏覽:478
三字經教學視頻 發布:2025-07-18 11:46:47 瀏覽:45
希臘的歷史 發布:2025-07-18 10:33:00 瀏覽:654
人體中的數學 發布:2025-07-18 07:53:58 瀏覽:951
一級建造師機電教學視頻 發布:2025-07-18 07:50:21 瀏覽:528
班主任工作計劃小學四年級 發布:2025-07-18 05:17:52 瀏覽: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