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歷史
不知你是問初中還是高中?
初中主要是通史,也就是按照時間、朝代內的順序,從原始人類學到容現代,包括中國、世界。
高中則是專題史,分為政治、經濟、文化三大專題,對人類歷史中在這幾個領域有重大意義的事件進行學習。
基本學習的內容差不多,比如朝代更迭(如辛亥革命、法國大革命)、重要制度(如三省六部制、君主立憲制)、思想(如三民主義、啟蒙思想)以及文學藝術(如古代詩詞歌賦、現代文學藝術)、科技發明(如四大發明、蒸汽機)等【舉例中、外國各一例】。高中的相對於初中而言更深化。
❷ 高中歷史和初中歷史有什麼區別
1、分類不同:
初中歷史是按中國史與外國史分類的。高中歷史是按政治史內、容經濟史、文化史分類的。
2、知識層面:
初中歷史是基礎知識,高中是更高層次的知識框架,對於學生的要求也更高,著重對於知識的理解和融會貫通。
3、認識歷史的方式不一樣:
在初中階段,我們按照由古到今的編年史順序依次學習,中國歷史和世界史相對獨立,為的是對歷史上發生的事件有個總體的了解和認識, 因此對歷史素養這方面的培養只能尚處於起步階段。
高中歷史課的編排就完全面貌一新了。 高中歷史課本每冊分 別歸納梳理政治、經濟、文化發展史,每個專題內中國史和世界史相互交融,甚至很多時候將歷史事件進行中外比,這樣的意圖是讓同學們不僅了解歷史事件,更能清晰的體會到歷史背後的規律性,給同學們帶來啟發,從而逐步提高歷史素養。
初中歷史--網路
❸ 初中歷史知識大全
初中各年級課件教案習題匯總語文數學英語物理化學
人類在材料領域進入到鋼鐵時代。電氣化和鋼鐵時代的到來標志著現代工業的崛起。
七、第一次世界大戰
1、「三國同盟」和「三國協約」圖 三國同盟 三國協約
2、同盟」「三國協約」的組成國、歐洲兩大軍事對抗集團形成的嚴重後果 北:九上P99-101 19世紀末20世紀初,在歐洲形成了兩個軍事集團,德國、奧匈帝國和義大利組成的「三國同盟」,和英國、法國、俄國組成的 「三國協約」。正是這兩個軍事集團之間的爭斗釀成了第一次世界大戰。
3 知道薩拉熱窩事件
北:九上P104 1914年6月,奧匈帝國皇太子斐迪南大公參加指揮在薩拉熱窩舉行的一次軍事演習,被塞爾維亞秘密組織成員普林西普槍擊而亡,史稱「薩拉熱窩事件」。「薩拉熱窩事件」成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導火線。
5 以凡爾登戰役為例,認識第一次世界大戰給人類社會帶來的巨大災難。
北:九上P107 凡爾登戰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最為殘酷的戰役。整個戰役中雙方先後投入近百萬人,激戰數月,結果法軍成功地抵擋住了德軍的進攻。凡爾登戰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傷亡最多的戰役之一,其中法軍傷亡46萬人,德軍傷亡30萬人,共傷亡70多萬人,歷史上稱之為「凡爾登絞肉機」,用以形容戰爭的殘酷性。
第一次世界大戰歷時4年零3個月,參加這場世界大戰的共有33個國家,15億人口捲入了戰爭。戰火燃遍了歐、亞、非三大洲,雙方軍隊共有840萬人陣亡,另有2100人受傷,大戰中雙方共支出戰費2084億美元。
八、科學與思想文化
1.牛頓的主要成就。
北:九上P119 英國科學家牛頓的《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提出運動三大定律和萬有引力定律,創造性地建立起經典力學的完整體系——牛頓力學,被稱為「現代科學之父」。
2.達爾文的主要成就
北:九上P120 英國生物學家達爾文著有《物種起源》。完整地確立了生物進化學說,達爾文的進化論第一次把生物學放在了科學的基礎之上,在科學和社會領域引發了一場革命,同時也為生物學家和其他科學家的科學研究奠定了基礎。
3.愛因斯坦的主要成就。
德
奧匈、意
英、法、俄
北:九上P121 愛因斯坦提出了著名的物理學相對論。
4.伏爾泰的基本主張
北:九上P115 法國啟蒙運動的開拓者和最著名的思想家之一,他把批判的鋒芒直指封建專臸臸度,特別是它的精神支柱天主教會。
5.托爾斯泰主要作品
北九P125列夫〃托爾斯泰是俄國最偉大的作家之一,他的代表作有:《戰爭與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復活》。 6.貝多芬的主要作品
德國偉大的作曲家,代表作有:《英雄交響曲》
世 界 現 代 史 部 分
(九年級下)
一、蘇聯社會主義道路的探索
1.知道俄國1917年彼得格勒武裝起義;了解世界歷史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的誕生
北:九下P3 1917年11月(俄歷10月)列寧領導彼得格勒武裝起義取得勝利。列寧領導的蘇維埃政府——人民委員會成立,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誕生。 2.了解列寧在社會主義建設方面所做的探索
北:九下P4 在列寧領導下,1921年,蘇俄開始實施新經濟政策,到1925年,蘇聯國民經濟恢復工作基本完成。新經濟政策把社會主義同市場、商品貨幣關系和資本主義直接聯系起來,它對小農占優勢的國家走社會主義道路具有深遠的指導意義。
二、凡爾賽----華盛頓體系下的西方世界 1.了解凡爾賽和約、九國公約的基本內容
北:九下P12 1916年6月,巴黎和會戰勝國與德國簽訂了《凡爾賽和約》。和約主要內容有:(1)阿爾薩斯和洛林交還法國;茵河東岸50千米內不得設防;承認波蘭獨立,部分領土劃歸波蘭等國。(2)德國的海外殖民地交給戰勝國進行「委任統治」。(3)廢除德國的普遍義務兵役臸。(4)德國應支付大量戰爭賠款等。 北:九下P14 1922年,參加華盛頓會議的九國代表簽署了《九國公約》。主要內容有:尊重中國主權和獨立及領土和行政的完整;中國保證各國在華「機會均等」,對外「門戶開放」。公約打擊了日本獨佔中國的計劃,但沒有列入中國取消領事裁判權、歸還租借地、關稅自主等要求,從而為列強共同掠奪中國提供了條件。
從巴黎和會到華盛頓會議,列強建立起「凡爾賽—華盛頓體系」。
2.以「產業復興法」為例,評價羅斯福新政在資本主義發展史上的作用 北:九下P20 1933年羅斯福就任美國總統後實行「新政」。《全國工業復興法》是整個新政的核心和基礎。《全國工業復興法》主要內容:規定了各企業的生產規模、價格水平、市場分配、工資水平和工作日時數,規定工人具有集體談判的權利,規定了資本家必須接受的最高工作時數和應付工資額。
「新政」是美國資本主義的一次自我調節,開創了資產階級政府大規模干預經濟生活的先河,進一步提高了美國國家資本主義的壟斷程度,是資本主義發展史上的一個里程碑。「新政」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使美國度過了危機。 三、第二次世界大戰
1.了解慕尼黑會議
北:九下P36 1938年9月底,英、法、德、意四國在慕尼黑舉行會議,並簽訂了《慕尼黑協定》。協議規定捷克斯洛伐克的蘇台德區和與奧地利接壤的南部地區割讓給德國,捷方應於十天之內從上述領土撤退完畢;英法應對捷克斯洛伐克的新邊界安全予以「國際保證」。 《慕尼黑協定》是綏靖政策達到頂峰的標志。英法以犧牲小國利益為代價,取得與德意侵略者的妥協,但換來的只是短暫的和平。《慕尼黑協定》簽字後,希特勒得寸進尺,很快便佔領了捷克斯洛伐克,從而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 2.知道德國進攻波蘭和蘇聯、日本偷襲珍珠港史實
北:九下P37、人:九下P35 1939年9月1日,德軍突然襲擊波蘭,英法對德宣戰,第二次世界大戰全面爆發。
北:九下P38 1941年6月22日,德國向蘇聯發動突然的全面進攻。第二次世界大戰進一步擴大。
人:九下P36 1941年6月,德國發動了對蘇聯的侵略戰爭。
北P41 1941年12月7日,日本對美國太平洋艦隊所在地珍珠港發動突然襲擊,太平洋戰爭爆發。美國對日宣戰,第二次世界大戰達到最大規模。 3.知道聯合國家宣言和雅爾塔會議的史實
北:九下P44 1942年1月1日,中、美、英、蘇等26國共同簽署了《聯合國家宣言》, 宣言的發表,標志著國際反法西斯統一戰線的最終形成。《宣言》大大增強了反法西斯力量,為最終打敗法西斯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北:九下P47 1945年,蘇、美、英三國首腦在雅爾塔舉行會議。會議通過了一系列重大決議,包括:分區佔領德國,徹底摧毀軍國主義和納粹臸度;戰後成立聯合國;蘇聯在結束歐戰的三個月內參加對日作戰等。會議對協調盟國戰勝德日法西斯的步伐,以及建立聯合國起到了一定的積極作用。
4.知道斯大林格勒戰役、諾曼底登陸和攻克柏林戰役的歷史地位 (1) 斯大林格勒戰役:
北:九下P45 斯大林格勒戰役不僅是蘇德戰場根本轉折的開始,而且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重要轉折點。 (2)諾曼底登陸:
北:九下P46、人:九下P41 1944年6 月6日,美英軍隊在法國的諾曼底登陸,開辟了歐洲第二戰場。 (3)攻克柏林戰役:
北:九下P47 1945年4月,蘇軍對柏林開始了最後的攻堅戰,在蘇軍的攻勢下,希特勒自殺身亡。5月8日德國簽署投降書,歐洲戰事以反法西斯聯盟的勝利而宣告結束。
(識圖;諾曼底登陸、蘇軍攻克柏林) 四、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的發展變化
1. 概述二戰後美國經濟發展的主要特點。
北:九下P65 ①經濟迅猛發展,是世界經濟最發達的國家。②新的科技革命給美國提供了經濟發展的巨大動力,大批新興工業應運而生,逐漸成為美國國民經濟中的支柱產業。③對外直接投資大大增加,跨國公司飛速發展,資本輸出不斷擴大。
2.知道歐洲聯盟
北:九下P78 歐洲共同體成員國之間頻繁協調,逐步取消關稅,對有困難的
成員國提供援助,對外盡量「用一個聲音講話」。1993年,歐洲聯盟成立,1999年,歐洲單一貨幣――歐元正式啟動。歐洲正朝著經濟政治一體化目標邁進。 3.簡述二戰後日本成為經濟強國的主要史實。
北:九下P79 20世紀70年代初,日本經濟持續高速增長,一躍成為資本主義世界僅次於美國的第二大經濟大國。 五、社會主義國家的改革與演變 了解蘇聯解體。
北:九下P100 1991年,蘇聯解體。 六、亞非拉國家的獨立和振興
1. 了解印度走上民族振興道路的概況 北:九下P83 尼赫魯是印度共和國的第一任總理。獨立後經過幾十年的奮斗,印度經濟有了長足進展,糧食基本實現自給;建立起比較齊全的工業體系;印度的原子能、生物等科技成就令世人矚目。 2.知道中東戰爭
北:九下P103 1948年至1982年,圍繞巴勒斯坦主權問題,中東地區的阿拉伯民族和以色列民族曾經進行了五次戰爭。 3.認識二戰後中東地區矛盾的復雜性
北:九下P103巴勒斯坦主權問題,民族矛盾、宗教矛盾也是阿以沖突的重要因素。而美、蘇、英等國的干預,使巴以問題更加錯綜復雜。阿以沖突是中東地區長期動盪的根源之一。 七、戰後世界格局的演變 1.簡述杜魯門主義的史實 北:九下P58 1947年,美國總統杜魯門提出遏臸蘇聯、稱霸世界的全球戰略,被稱為「杜魯門主義」。「杜魯門主義」是美蘇冷戰正式展開的重要標志。 2.了解美蘇「冷戰」對臷局面的形成
北:九下P61 以美國為首的12個西方國家建立北大西洋公約組織;以蘇聯為首的8個國家建立華沙條約組織,北約組織和華約組織的建立,標志著以美蘇為首的兩大軍事政治集團對臷局面的形成。 3.了解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極化趨勢
北:九下P96 第四單元導言,兩極格局結束,世界格局多極化在曲折中發展。 4. 概述世界經濟全球化加速發展的趨向,理解世界各國相互依存、相互競爭的復雜性
北:九下P118 高科技的迅速發展,尤其是交通與交往手段的發展,世界各國的經濟聯系日益密切。國際資本流動加劇,全球性經濟組織和區域性經濟集團以及跨國公司進一步發展。世界經濟日益成為一個整體,經濟全球化趨勢進一步發展。
經濟全球化的發展,有利於商品和資本的流動,有利於高新技術的擴散和推廣,有利於世界各國發揮自身優勢,參與國際分工,開拓國際市場,還可能帶動世界許多國家和地區實現經濟發展的追趕或超越。但是,由於經濟全球化的「游戲規則」是發達國家臸定的,它也必然存在許多不公正、不合理的方面。全球化給世界各國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和挑戰。 八、科學技術
了解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主要成就。
北:九下P110 20世紀四五十年代開始的新科學技術革命被稱為「第三次科
技革命」。這次革命以電子計算機應用、生物工程、航空航天技術等為代表。計算機技術的發展促成了網路技術的產生和發展。現代生物技術的核心是基因工程。克隆技術的產生是現代生物工程領域的重大突破。生物技術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許多人認為21世紀將是「生物時代」。
❹ 初中中國歷史
歷史大事年表
原始社會 原始社會
距今約 170 萬年,元謀人生活在雲南元謀一
帶。 距今約 70 萬年~20 萬年,北京人生活在
北京周口店一帶。 距今約 30000 年,山頂洞人
生活在北京周口店一帶。 距今約 7000~5000
年,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生活的時代。
夏(約前 2070~約前 1600 年) 約前
約公元 2070 年,禹建立夏朝。
商(約前 1600~前 1046 年) 前
約公元前 1600 年,商湯滅夏,商朝建立。
西周(前 1046~前 771 年) 西周( 前
公元前 1046 年,周武王滅商,西周開始。 公
元前 771 年,戎族攻入鎬京,西周結束。
春秋( 春秋(前 770~前 476 年) 前
公元前 770 年,周平王遷都洛邑,東周開始。
戰國( 戰國(前 475~前 221 年) 前
公元前 356 年,商鞅開始變法。
秦(前 221~前 207 年) 前
公元前 221 年,秦統一六國。 公元前 209 年,
陳勝、吳廣起義爆發。 公元前 207 年,巨鹿之
戰。 劉邦攻入咸陽,秦亡。
西漢(前 202~9 年) 西漢(
公元前 202 年,西漢建立。 公元前 138,張騫
第一次出使西域。 公元 9 年,西漢滅亡。
東漢( 東漢(25~220 年)
公元 25 年,東漢建立。 200 年,官渡之戰。
208 年,赤壁之戰。
三國( 三國(220~280 年)
220 年,魏國建立,東漢滅亡。 221 年,蜀漢
建立。 222 年,吳國建立。
西晉(226~316 年) 西晉(
226 年,西晉建立,魏亡。 316 年,匈奴攻佔
長安,西晉結束。
東晉( 東晉(317~420 年)
317 年,東晉建立。 383 年,淝水之戰。
南北朝(420~589 年) 南北朝(
420 年,南朝宋建立。 494 年,北魏孝文帝遷
都洛陽。
隋朝( 隋朝(581~618 年)
581 年,隋朝建立。 589 年,隋統一南北方。
605 年,隋開始開大運河。
唐(618~907 年)
618 年,唐朝建立,隋朝滅亡。 627~649 年,
貞觀之治。 貞觀年間,玄奘西遊天竺。 7 世紀
前朝,松贊干布統一吐蕃,文成公主嫁到吐
蕃。 唐玄宗時候,鑒真東渡日本。 713~741
年,開元盛世。
五代( 五代(907~960 年)
907 年,唐亡,五代開始。 10 世紀初期,阿保
機建立契丹國。
北宋( 北宋(960~1127 年)
960 年,北宋建立。 11 世紀前期,元昊建立西
夏。 11 世紀中期,畢升發明活字印刷術。 12
世紀初期,阿骨打建立金。
南宋(1127~1276 年) 南宋(
1127 年,金滅北宋,南宋開始。 1206 年,成
吉思汗建立蒙古政權。
元(1271~1368 年)
1271 年,忽必烈定國號為元。 1276 年,元滅
南宋。
明(1368~1644 年)
1368 年,明朝建立,明軍攻佔大都,元朝在全
國統治結束。 1405 年~1433 年,鄭和七次下西
洋。 明成祖時候,營建北京城,遷都北京。 16
世紀中期,戚繼光抗倭。 1616 年,努爾哈赤建
立後金。
清(1636~1840 年)
1636 年,後金改國號為清。 1644 年,明朝滅亡,清軍
入關。 1662 年,鄭成功收復台灣。 1683 年,
清朝統一台灣。 1684 年,清朝設置台灣府。
1689 年,中俄簽訂《尼布楚條約》 。 1727
年,清朝設置駐藏大臣。 乾隆年間,清朝設置
伊犁將軍管轄新疆地區。 1840~1842 年,鴉片
戰爭。 1842 年,中英《南京條約》簽訂。
1856~1860 年,第二次鴉片戰爭。
19 世紀 60 年代到 90 年代,洋務運動。
1894~1895 年,甲午中日戰爭。 1895 年,中
日《馬關條約》簽訂。 1898 年 6 月,戊戌變
法開始。 1900 年,八國聯軍侵華戰爭。 1901
年, 《辛丑條約》簽訂。 1905 年 8 月,中國
同盟會成立。 1911 年 10 月 10 日,武昌起
義。 1912(民國元年) ,中華民國成立。
1915 年,新文化運動開始。 1919 年 5 月 4
日,五四愛國運動爆發。 1921 年 7 月,中國
共產黨成立。 1926 年,國民革命軍出師北伐。
1927 年 4 月 12 日,蔣介石發動反革命政變。
7 月 15 日,國民革命失敗。 1927 年 4 月,南
京國民政府建立。 8 月 1 日,南昌起義。 9
月,湘贛邊秋收起義。 10 月,井岡山革命根據
地建立。 1928 年,井岡山會師。 1931 年 9 月
18 日,九一八事變。 1934 年 10 月,中央革命
根據地主力紅軍開始長征。 1935 年 1 月,遵
義會議。 10 月,中國工農紅軍第一方面軍長征
到達陝北。 1936 年 12 月 12 日,西安事變。
1937 年 7 月 7 日,盧溝橋事變,全國性抗戰開
始。 12 月,南京失陷。日軍南京大屠殺開始。
1940 年 8 月,百團大戰開始。 1945 年 8 月,
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 1945 年 10 月, 「雙十
協定」簽訂。 1946 年 6 月,國民黨反動派發動
全面內戰,人民解放軍戰爭開始。 1948 年 9
月~1949 年 1 月,中國人民解放軍發動遼沈、
淮海、平津三大戰役,並取得勝利。 1949 年 4
月,中國人民解放軍發動渡江戰役,國民政府
覆滅。 1949 年 10 月 1 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
立。 1950 年 10 月,中國人民志願軍赴朝作
戰。 1951 年,西藏和平解放。 1952 年,土地
改革基本結束,徹底廢除兩千多年的封建剝削
制度。 1953 年,第一個五年計劃開始實行。朝
鮮戰爭結束,抗美援朝勝利。 1954 年,第一屆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召開。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
法》頒布。 1956 年,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社會
主義制度建立。中國共產黨第八次全國代表大
會召開。 1964 年,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
功。 1966 年, 「文化大革命」開始。 1971 年,
粉碎林彪反革命集團。我國在聯合國合法席位
得到恢復。 1972 年, 《中美聯合公報》發
表。
1976 年 4 月,四五運動。 9 月,毛澤東逝世。
10 月,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團, 「文化大革命」結
束。 1978 年,中國共產黨第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我國進入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
期。 1987 年,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
線提出 1997 年,香港回歸祖國。鄧小平理論指
導地位確立。 1999 年,澳門回歸祖國。 2001
年,北京申辦 2008 年奧運會成功。亞太經合組
織會議在上海召開。中國加入世界貿易 組織。
❺ 中國中學的歷史沿革
20世紀30年代初,「九·一八」』一·二八事變「相繼爆發,江蘇崑山周慎修先生,目睹東北三省被鯨吞,民族危機日深,「深信欲救亡圖存非教育不足以言此」,乃於1932年10月3日,與周祖貞、季永章、楊安仁等發起創設該校。擇定西愛咸斯路249號(現永嘉路第三小學校址)為校舍,聘請於右任等知名人士為校董。1933年1月3日舉行首次校董會議,定校名為私立中國中小學;中學設高中、初中兩部,高中部設普通科和商種推舉周慎修為校長,褚民誼為董事長。同年2月學校正式開學,學生73人。由周祖貞任教務主任,張家鳳任訓育主任,張一輪任事務主任。第二學期開學學生增至173人,乃在甘村(現嘉善路131弄)3號、敦和里(現襄陽南路306弄)、拉都路(現襄陽南路)343號另租校外宿舍三幢。1934年學校初具規模,6月向當時市周祖貞任教導主任,方季石副之,季永章任事務主任,增聘劉振邦(秉彝)為秘書。
抗戰爆發前後,大量外地人口遷入上海租界避難。1935年9月,學生驟增,原有校舍不敷應用,遂租西愛咸斯路386號(現永嘉路388號)慈善家黃涵之先生寓所為中國中學校舍,沿用至今;舊址為中國小學暨幼兒園。由周祖貞任副校長,徐春霖、方季石分任高、初中主任,由顧寶煜(書麟)、楊安仁、季永章分任教務、訓育、事務主任。1938年學生劇增至約800多人,共18個班級,中學分設初中女子部於中國小學內。
❻ 初中歷史主要是學什麼
學習歷史主要學歷史學專業,要求學生學習世界歷史的基本知識,了解整體人類文明的一般發展歷程和世界歷史研究的基本方法,接受史學理論、史料學、歷史地理學、國際政治學、國際經濟學、國際關系學、外國語及文化人類學等方面的基本訓練。
歷史學類專業主要包括中國史、世界史、考古學一級學科,以及博物館學、民族學、文物學等二級學科。
歷史學最早產生於春秋戰國,孔子就已經開始歷史學教育,創作《春秋》著作。到漢朝司馬遷父子建立更加完善的歷史學體系和創作形式,歷史學已經開始成為官方研究重點。東漢的班固就是在專門保存書籍的蘭台(御史台)修史,開始官方對史學的控制,禁止私人修史。
(6)中學歷史擴展閱讀:
廣義的「歷史學」是對「史」進行同時合訓而產生的「史有二義」的統一體。包括:完全獨立於人們的意識之外的人類過往社會的客觀存在及其發展過程;歷史學家對這種客觀存在和過程及其規律的描述和探索的精神生產實踐及其創造出來的產品。狹義上的史學專指後者,是一種精神生產實踐及其創造的屬於觀念形態的東西的統一體。
因歷史學家們考察的角度和出發點的不同,而有「活動」說、「學問」或「學術」說、「知識體系」說、「科學」說、「藝術」說和「一半是科學,一半是藝術」說、「整合」說等等不同的界定。歷史學類專業主要包括中國史、世界史、考古學一級學科,以及博物館學、民族學、文物學等二級學科。
❼ 初中歷史年代表
看來你是初三的,我也是。歷史復慣用這些,我們老師也讓整理了。我上次整理得是這個。希望能對你有所幫助吧。
中國歷史大事年表
一 、原始社會(約170萬年前到約公元前21世紀)
約170萬年前 元謀人生活在雲南元謀一帶
約70-20萬年前 北京人生活在北京周口店一帶
約1.8萬年前 山頂洞人開始氏族公社的生活
約0.5-0.7萬年前 河姆渡、半坡母系氏族公社
約0.4-0.5萬年前 大汶口文化中晚期,父系氏族公社
約4000多年前 傳說中的炎帝、黃帝、堯、舜、禹時期
二、 奴隸社會(公元前2070年到公元前476年)
夏 公元前2070年到公元前1600年
公元前2070年 禹傳予啟,夏朝建立
商 公元前1600 年到公元前1046年
公元前1600年 商湯滅夏,商朝建立
公元前1300年 商王盤庚遷都殷
西周 公元前1046年到公元前771年
公元前1046年 周武王滅商,西周開始
公元前841年 國人暴動
公元前771年 犬戎攻入鎬京,西周結束
春秋 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476年
公元前770年 周平王遷都洛邑,東周開始
三、 封建社會(公元前475年到公元1840年)
戰國(公元前475年到公元前221年)
公元前356年 商鞅開始變法
秦(公元前221年到公元前206年)
公元前221年 秦統一,秦始皇確立郡縣制,統一貨幣、度量衡和文字
公元前209年 陳勝、吳廣起義爆發
公元前207年 巨鹿之戰
公元前206年 劉邦攻入咸陽,秦亡
公元前206年—公元前202年 楚漢之爭
西漢(公元前202年到公元8年)
公元前202年 西漢建立
公元前138年 張騫第一次出使西域
公元8年 王莽奪取西漢政權,改國號新
東漢(25年到220年)
25年 東漢建立
73年 班超出使西域
105年 蔡倫改進造紙術
132年 張衡發明地動儀
166年 大秦王安敦派使臣到中國
184年 張角領導黃巾起義
200年 官渡之戰
208年 赤避之戰
三國(220年到280年)
220年 魏國建立
221年 蜀國建立
222年 吳國建立
230年 吳派衛溫等率軍隊到台灣
263年 魏滅蜀
265年 西晉建立,魏亡
西晉(265年到316年)
280年 東晉滅吳
316年 匈奴攻佔長安,西晉結束
東晉(317年到420年)
317年 東晉建立
383年 淝水之戰
南北朝(420年到589年)
420年 南朝宋建立
494年年到 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
隋(581年到618)
581年 隋朝建立
589年 隋統一南北方
605年 開始開通大運河
611年 隋末農民起義開始,山東長白山農民起義爆發
唐(618年到907年)
618年 唐朝建立,隋朝滅亡
627年-649年 貞觀之治
713年-741年 開元盛世
755年-763年 安史之亂
875年-884年 唐末農民戰爭
五代(907年到960年)
907年 後梁建立,唐亡,五代開始
916年 阿保機建立契丹國
北宋(960年到1127年)
960年 北宋建立
1005年 宋、遼澶淵之盟
1038年 元昊建立西夏
11世紀中期 畢升發明活字印刷術
1069年 王安石開始變法
1115年 阿骨打建立金
1125年 金滅遼
南宋(1127年到1276年)
1127年 金滅北宋,南宋開始
1140年 宋、金郾城大戰
1206年 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政權
元(1271年到1368年)
1271年 忽必烈定國號元
1276年 元滅南宋
明(1368年到1644年)
1368年 明朝建立,元朝結束
1405年-1433年 鄭和七次下西洋
16世紀中期 戚繼光抗日倭
1553年 葡萄牙攫取澳門居住權
1616年 努爾哈赤建立後金
1628年 明末農民戰爭爆發
清(1636年到1911年)
1636年 後金改國號為清
1644年 李自成建立大順政權,農民軍攻佔北京,明亡
1662年 鄭成功收復台灣
1673年 三藩叛亂開始
1684年 清朝設置台灣府
1689年 中俄簽訂《尼布楚條約》
1771年 土爾扈特部重返祖國
1839年 林則徐虎門銷煙
1840年-1842年 鴉片戰爭
1842年 中英《南京條約》簽訂
19世紀四五十年代 中國無產階級產生
1851年 金田起義、太平天國建立
1856年-1860年 第二次鴉片戰爭
1858年 《愛琿條約》《天津條約》的簽訂
19世紀六七十年代 中國民族資產階級產生
1860年 《北京條約》的簽訂
19世紀60到90年代 洋務運動
1864年 天京陷落、太平天國運動失敗
1883年-1885年 中法戰爭
1894年-1895年 甲午中日戰爭
1895年 中日《馬關條約》簽訂
19世紀90年代 帝國主義在中國強占「租借地」劃分「勢力范圍」
1898年 戊戌變法
1900年 義和團運動高潮,八國聯軍侵略中國
1901年 《辛丑條約》簽訂
1905年 中國同盟會成立
1911年 黃花崗起義、保路運動、武昌起義
四、 近代史
民國(1912年到1949年)
1912年 中華民國建立
1913年 二次革命
1915年 新文化運動、護國運動開始
1916年 袁世凱恢復帝制失敗
1919年 五四運動爆發
1921年 中國共產黨成立
1923年 京漢鐵路工人大罷工
1925年 五卅慘案、五卅反帝運動爆發
1926年 國民革命軍出師北伐
1927年 南京國民政府建立,南昌起義
1928年 井岡山會師
1931年 九·一八事變
1934年 紅軍長征開始
1936年 西安事變
1937年 盧溝橋事變,日軍南京大屠殺
1940年 百團大戰
1941年 皖南事變
1947年 發動「反飢餓、反內戰、反迫害」的愛國運動
五、 現代史
1949年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
1950年 中國人民志願軍赴朝作戰
1951年 西藏和平解放
1952年 徹底廢除封建剝削制度
1953年 第一個五年計劃開始
1954年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誕生
1966年 文化大革命開始
1976年 四五運動,文化大革命結束
1978年 改革開放
1992年 鄧小平講話,加快改革開放
1997年 香港回歸
1999年 澳門回歸
世界歷史大事年表
大約三百萬年前 地球上出現人類
公元前3100年左右 埃及形成統一的奴隸制國家
公元前3000年左右 兩河流域出現奴隸制城市國家
公元前3000年代中期 印度河流域哈拉帕文化
公元前2100年左右 埃及奴隸河貧民大起義
公元前1894年 古巴比倫王國建立
公元前1000年左右 努比亞建立奴隸制國家
公元前594年 雅典的梭倫改革
公元前六世紀 居魯士統一波斯,佛教在印度產生
公元前539年 波斯佔領巴比倫
公元前525年 波斯滅埃及
公元前509年 羅馬成立貴族專政的奴隸制共和國
公元前330年 波斯被馬其頓滅亡
公元前三世紀 摩揭陀國統一印度大部分地區
公元前73-71年 斯巴達克起義
公元前27年 屋大維建立羅馬的元首制,共和國轉為帝國
公元前後 朝鮮半島出現高句麗奴隸制國家
公元初 東非阿克蘇姆奴隸制國家興起
公元一世紀 基督教產生
公元三世紀 日本大和奴隸制國家興起
313年 基督教在羅馬取得合法地位
四世紀 北非發生「阿哥尼斯特」運動
378年 西哥特人在阿德里亞堡擊敗羅馬軍隊
395年 羅馬分裂為東西兩部
410年 西哥特人一度佔領羅馬
476年 西羅馬帝國滅亡,西歐奴隸制度崩潰
六世紀初 法蘭克王國建立
622年 穆罕默德從麥加出走麥地拉,伊斯蘭教紀元
八世紀中葉 阿拉伯帝國形成
646年 日本大化改新
676年 新羅統一朝鮮
九世紀早期 英吉利王國形成
843年 查里曼帝國分裂,法蘭西、德意志、義大利雛形產生
九世紀 封建制度在西歐確立
962年 神聖羅馬帝國建立
1054年 基督教會分裂
1066年 法國諾曼底公爵征服英國
十一世紀中葉 迦納王國全盛時期
1192年 日本幕府政治建立
十三世紀 衣索比亞封建國家興起
十四世紀 馬里王國全盛時期,義大利出現資本主義萌芽
十四至十六世紀 歐洲文藝復興運動
1337年 英法百年戰爭開始
1358年 法國農民起義
1381年 英國瓦特。泰勒起義
1453年 東羅馬帝國滅亡,英法百年戰爭結束
十五世紀 桑海興起
十五世紀晚期 英法中央集權國家形成,圈地運動開始
1480年 俄羅斯擺脫蒙古控制
1487年 迪亞士到達好望角
1492年 哥倫布初次航行到美洲
1497-1498年 達加馬開辟西歐到印度的新航路
1517年 馬丁。路德發動宗教改革
1519-1522年 麥哲倫船隊環航地球
十六世紀 葡萄牙和西班牙殖民者在亞、美強占殖民地
1524-1525 德意志農民起義
1588年 英國海軍擊敗西班牙「無敵艦隊」
1592-1598年 朝鮮軍民抗擊日本侵略的衛國戰爭
1600年 英國東印度公司建立
十七世紀初 法國殖民者開始在北美拓殖
1607年 英國殖民者開始在北美拓殖
1632年 沙俄在西伯利亞修建侵略擴張的基地—雅庫次克
1640年 英國資產階級革命開始
1649年 英國王查理一世被處死
1660年 英國斯圖亞特王朝復辟
1688年 英國政變,資產階級和新貴族的統治確立
1689年 中俄簽定「尼布楚條約」
十八世紀中期 英國打敗法國,成為最強大的殖民國家
十八世紀 罪惡的奴隸貿易達到最猖獗的地步
十八世紀六十年代 英國工業革命開始
1773-1775 俄國普加喬夫起義
1775-1783 北美獨立戰爭
1776年7月4日 北美大陸會議發表「獨立宣言」,美國成立
1785年 詹姆士。瓦特改良蒸汽機作為紡紗機的動力
1789年7月14日 巴黎人民攻佔巴士底獄,法國資產階級革命開始
1792年8月 巴黎人民起義推翻法國君主政體
1792年9月 國民公會宣布成立法蘭西共和國—法蘭西第一共和國
1793年5月-6月 巴黎人民起義推翻吉倫特派政權
1793年6月-1794年7月 法國雅各賓派專政
1794年7月 法國熱月反革命政變,法國資產階級革命結束
1799年11月9日 拿破崙發動熱月政變
1804年元旦 海地宣布獨立
1804年 拿破崙稱帝,法蘭西第一帝國開始
十九世紀早期 聖西門、傅立葉和歐文宣傳空想社會主義
1807年 富爾敦製造第一艘汽船試航
1810-1826 拉丁美洲反對西班牙殖民統治的獨立運動
1818年5月5日 卡兒·馬克思出生
1820年11月28日 弗里德里希·恩格斯出生
1825年 史蒂芬孫製造的第一台蒸汽機車試行
1831和1834年 法國里昂工人起義
1836-1848年 英國憲章運動
1844年 法國西里西亞工人起義
1847-1852年 共產主義者同盟
1848-1849年 歐洲革命
1848年2月 法國二次革命
1848年6月 法國巴黎工人六月起義
1853-1856年 俄英法克里木戰爭
1857-1859年 印度民族起義
1858年 「中俄愛暉條約」簽定,沙俄佔領我國領土60多萬平方公里
1860年 「中俄北京條約」簽定,沙俄又強占我40多萬平方公里領土
1861年 俄國農奴制改革
1861-1865年 美國內戰
十九世紀60-80年代 沙俄侵佔我國西北地區40萬平方公里
1864年9月28日 第一國際成立
1866年 第一國際日內瓦大會,反對蒲魯東主義的斗爭
1867年 《資本論》第一卷出版
1868年 日本明治維新開始
1869年 第一國際巴塞兒大會,反對巴枯寧主義的斗爭開始
1870-1871年 普法戰爭
1871年3月18日-5月28日 巴黎公社
1876年 第一國際宣布解散
1881-1899 蘇丹馬赫迪反英大起義
1882年 德、奧、意三國同盟形成
1883年3月14日 馬克思逝世
1886年5月1日 美國工人舉行爭取11小時工作日的總罷工
1889年 第二國際建立
1892年 俄法簽定軍事協定
1894年 朝鮮甲午農民戰爭
1895-1896年 衣索比亞抗意衛國戰爭
1903年 俄國社會民主黨第二次代表大會,布爾什維克黨形成
1905年 俄國爆發資產階級民主革命
1905-1908年 印度民主解放運動高漲
1907年 英法俄協約最後形成
1910-1917年 墨西哥資產階級革命
1914-1918年 第一次世界大戰
1917年11月7日(俄歷10月25) 十月革命勝利
1918-1920年 蘇俄粉碎外國武裝干涉和國內反革命叛亂
1918年11月 德國11月革命爆發
1918-1922年 印度民族解放運動高漲
1919年1月 德國柏林起義
1919-1922年 土耳其基馬爾資產階級革命
1919年3月1日 朝鮮「三。一」人民起義
1919年3月 埃及人民武裝起義
1919年3月-8月 匈牙利蘇維埃共和國時期
1919年3月 共產國際成立
1919年1月-6月 巴黎和會
1921年 蘇共第十次代表大會通過過渡到新經濟政策的決議
1921年7月1日 中國共產黨成立
1921年11月-1922年2月 帝國主義爭奪遠東和太平洋地區的華盛頓會議
1922年10月 義大利墨索里尼上台
1922年12月 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成立
1923年10月 土耳其共和國成立
1926年10月 洛加諾會議
1929年-1933年 資本主義世界經濟危機
1931年9月18日 日本開始侵略中國東北地區
1932年4月 朝鮮抗日游擊隊誕生
1933年1月 德國希特勒上台
1933年3月 羅斯福就任總統,實行「新政」
1935年10月-1936年5月 衣索比亞反義大利侵略的民族解放戰爭
1936年7月-1939年3月 西班牙反法西斯的民族革命戰爭
1937年七月七日 中國全面抗日
1938年9月 英法德意宰割捷克斯洛伐克的慕尼黑會議
1939年9月3日 第二次世界大戰全面爆發
1940年 法國投降
1940年9月 德意日三國同盟條約簽定
1941年6月22日 蘇聯衛國戰爭開始
1942年7月-1943年2月 蘇聯斯大林格勒保衛戰
1943年12月1日 中美英發表「開羅宣言」
1943年11月-12月 蘇英美德黑蘭會議
1944年6月6日 諾曼底登陸,歐洲第二戰場開辟
1945年2月 蘇英美雅爾塔會議
1945年5月8日 德國簽定無條件投降書
1945年7月-8日 蘇美英舉行波茨坦會議
1945年9月2日 日本簽定無條件投降書
1945.10聯合國建立
1948 美國開始實行「馬歇爾計劃」
1949 北大西洋公約組織成立
1949.10.1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
1950--1953 美國侵略朝鮮的戰爭
20世紀50年代初--70年代初 資本主義經濟發展史上的「黃金時期」
1959 古巴革命取得勝利
20世紀60年代初--1973 美國侵略越南的戰爭
1967 歐洲共同體成立
1968蘇聯出兵佔領捷克斯洛伐克
1971 中國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得到恢復
1978 中國共產黨十一屆三中全召開
1979 中美建交
1991 蘇聯解體
1992 北美自由貿易區形成
1993 歐洲聯盟建立
1997年 東南亞爆發金融危機
1999年 北約轟炸南斯拉夫聯盟共和國
❽ 中學歷史
炎帝,神農氏(有說為神農後人)部落首領的名稱,姜 姓 ,因以火德王,故稱炎帝,是中國傳說時代(或稱上古時代),約西元前三、四千年,今陝西、湖北一帶姜氏族部落的共主,據傳出生於烈山,所以炎帝之後又稱烈山氏。
傳記
姜氏族為西戎一支,原為游牧民族,很早期便由西方進入中原。而當時在今陝西與河南交界處,居住著以蚩尤為首的九黎族(有說獨苗族),雙方因部落發展而發生長期沖突,炎帝不敵而退至今河北省一帶。據說因「炎帝欲侵淩諸侯」,後又與軒轅氏族姬姓之黃帝進行三次激烈的戰役,此次被認為是華夏民族第一場大規模的戰爭,稱為阪泉之戰 (阪泉,一說北京延慶境內的阪泉村)。面對著統領熊、羆、貔、貅、貙、虎為圖騰部落的強大對手,炎帝終告不敵,與之結盟並歸順之,黃帝以勝利的姿態結束了這場戰爭。
炎黃聯盟不斷擴展,歸順之部落越來越多,但蚩尤始終不服,大戰一場在所難免。蚩尤帶領著九黎,與聯盟大戰於涿鹿(今河北省涿鹿村),是為傳說時代的第二場戰爭,稱為涿鹿之戰。最後蚩尤被打敗。從此姜氏族便與黃帝在中原安定下來了。「炎黃子孫」一詞,則為人們對中華文明的始祖炎帝和黃帝的追溯和尊奉。
炎帝是中華民族公認的人文始祖之一,也稱神農氏。傳說中的古帝,姓姜,由於以火得王,所以稱為炎帝。大概其執政時間早於黃帝,所以《史記》雲『軒轅之時,神農氏衰。』但是所謂『氏衰』並非指神農本身,而是指他所在的部落。《帝王世紀》雲:『神農氏,姜姓也,母曰任姒,有蟜氏女,名女登;為少典婦,游於華陽,有神龍首,感生炎帝。人身牛首,長於姜水。有聖德,以火得王,故號炎帝。初都陳,又徒魯。又曰魁隗氏、連山氏、列山氏。』 炎帝一生有五個方面的貢獻:第一,用木材製造兩種翻土農具,教農民墾荒種地。第二,發明農業,種植糧食作物。第三,從前人們沒有飲食用的陶器和炊具,炎帝時才開始製造出來。第四,炎帝時發明紡織技術,使赤身裸體的人穿上了衣服。第五,嘗百草,一日而遇七十毒。嘗百草是為了知道百草的葯性,進而發展用草葯治病的技術,炎帝也因此貢獻了偉大的生命。炎帝在我國民間被尊為農業之神、太陽之神、醫葯之神,與黃帝共同被尊奉為華夏人文初祖。
傳說
因為在炎黃時代並未有完整文字,故多為口耳相傳之傳說。而有關炎帝的傳說也有不少。但亦有古籍用神話般的形式提及到炎帝的一些事情。
《易經‧系辭》「神農氏作,斫木為耜,揉木為耒,耒耜之利,以教天下。」
《白虎通》「古之人皆食禽獸肉。至於神農,人民眾多,禽獸不足,至是神農因天之時,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農耕」。
《太平御覽》引《周書》「神農耕而作陶」。
《史記‧補三皇本紀》「神農始嘗百草,始有醫葯」。
《世本》「神農和葯濟人」。
《淮南子》「嘗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一日而遇七十毒」。
炎帝之先祖
古籍記載,在黃帝之前,神農氏活了五百歲。現代學者普遍認為神農氏是一個氏族,與黃帝合並之前,在黃河流域已經發展有一個農業民族在生活,並已有五百年的歷史,他們已進入原始社會的末期,當時有相對較高的文化水平。而所謂燧人氏、伏羲氏、有巢氏和神農氏,其實是指人類發展過程中的四個不同進化階段。 而神農氏相傳姓姜,這或許顯示其曾以羊為主要肉食(有說因為生於姜水),並顯示仍依存有母系社會的傳統,羊加女合二為一(另姬、姒、姚、嬴都有此特徵)。
炎帝之後人
炎帝被打敗後,部落分散了,部份被趕出中土,部份受黃帝所統治。被趕的神農部族,文化水平本來較黃帝部族為高,但因為其後來遠處偏遠之山間,日久之後,文化並無進步,抑且退化,反而成為了化外之民。鄂、湘、貴間均有苗族生活,因先祖以務農,故而見稱,因此有人認為他們是神農部族之後。湖北西部山區,也有一地稱為「神農架」,或許亦與此有關。
有說神農被稱為炎帝,是因其焚林闢地有關,古藉有所謂「烈山澤而焚之」,而神農氏之族民亦稱為「烈山氏」及「共工氏」,被後人奉為稷神及杜神。
炎帝故居
相傳炎帝出生於烈山,而「炎帝神農故居」 為順應國內外炎黃子孫的意願,便「修建」在湖北距隨州北四十公里的厲山鎮列山神農洞。 「炎帝神農故居」,設有神農洞二處(一為穀物葯村貯藏,一為居住),並有神農亭、神農塔、神農廟、山南建神農茶室、神農花卉、九龍亭及山北神農母安登浴池,百草園等十數處。
神農洞和神農碑
距離隨州市區五十五公里處的烈山上,洞中原有石桌、石凳、石碗及石榻等,傳說是神農氏所用的器物。烈山還有神農井、神農宅、神農觀、炎帝廟等古建築。歷山鎮北有「炎帝神農氏」碑一座,保存至今。
黃帝被認為是中華民族的始祖。根據記載,號軒轅氏、有熊氏,姬姓,一說姓公孫,姬姓部落首領,傳說中上古時代華夏民族的共主,五帝的第一個。黃帝也被道教尊為道家之祖,在道教中有特殊的地位。
《史記·五帝本記》記載:「黃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孫,名軒轅,黃帝居於軒轅之丘」。中國古都學會(中國七大古都確認機構)認為軒轅之丘在今日河南省鄭州市軒轅丘,古為有熊國都城,其父少典為有熊國國君。黃帝出生於中國西北黃土高原的沮源關降龍峽,農歷二月初二(參見二月二)。在傳說中黃帝的母親是黃土高原上的一名少女,一天傍晚(也有說是夜晚)突然看見北極光,然後就懷孕、生下了黃帝。
根據中國史書的記載,他在炎帝之後,統一了中國各部落。建都在涿鹿。他推算歷法;教導百姓播種五穀;發明指南車,造舟車弓矢;興文字;作干支,制樂器,創醫學。
今日在陝西省的橋山有黃帝陵,相傳黃帝年老時鑄鼎乘龍升天,臣子放箭阻攔,龍被射傷,飛過橋國時降下休息,黃帝被橋國人拉下一隻靴子,埋葬於此。
黃帝與炎帝都視為華夏民族的始祖,故中國人有時自稱「炎黃子孫」。
傳說中黃帝的正妃是嫘祖,次妃為方雷氏,彤魚氏和嫫母。
據《史記》記載:「黃帝二十五子,得其姓者十四人。」顓頊、帝嚳、唐堯、虞舜,以及夏朝、商朝、周朝的君主都是黃帝的子孫。
後世對黃帝的神化是逐漸進行的。《莊子》中提到黃帝得道成仙;《列仙傳》中的黃帝還能夠驅使群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