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歷物理化 » 銘記歷史

銘記歷史

發布時間: 2020-11-22 01:46:26

『壹』 「銘記歷史,勿忘國恥」的名言警句有哪些

1、歷史是記憶的生命。——西塞羅

2、忘記過去,就意味著背叛。——列寧

3、願每次回憶,對生活都不感到負疚。—— 郭小川/4、歷史不能長久被欺騙,正像民眾不能長久被欺騙一樣。——華崗


5、憂國忘家,捐軀濟難,忠臣之志也。——曹植

6、欲安其家,必先安國也,——武則天

7、會當報國恥,豈必懷封侯——陳子龍

8、欲講富強以刷國恥,則莫要於儲才——譚嗣同

9、士大夫的無恥,是為國恥——顧炎武

10、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寧做流浪漢,不做亡國奴。——豐子塏

11、愛國高於一切。——肖邦

12、為國捐軀,雖死優榮。——荷馬

13、憂國忘家,捐軀濟難,忠臣之志也。——曹植

14、欲安其家,必先安國也。駭—武則天

15、寧做流浪漢,不做亡國奴。——豐子塏

『貳』 銘記歷史 展望未來

2008年12月27日,我們一同去參觀了抗日戰爭雕塑園、宛平城及抗日戰爭紀念館,這次的參觀活動,給我的內心帶來很大的撼動,我的內心深處,深深的刻上歷史的痕跡,彷彿回到了那個時代的中國,既有悲痛的心情,又增添了強烈的民族自豪感。
抗戰雕塑園中栩栩如生的雕塑,帶我回到了那個鮮活又悲痛的時代。雕塑中萬馬奔騰,鎮壓日寇的氣勢,以及紅軍長征時艱苦而又堅強的人的精氣,通過那灰黑的雕塑映入我的眼簾,深深扎入我的內心。令人不禁遐想,在那個猶如雕塑一樣灰暗的時代,人們究竟有多麼強的反抗精神與愛國意識。敵人打到了自己的家門口,我們還能夠坐以待斃嗎!眼看著自己的同胞被殺,我們還這么麻木不仁嗎!這時候我深深理解了魯迅棄醫從文的心情,當一個人眼看自己的同胞被害時,自己的家人朋友甚至自己被強行奴化教育時,我們還能夠這樣沉默,這樣等死嗎!當一個人只剩下軀殼時,他已經不能算活著了,他只能夠算是行屍走肉,一個人活著真正的意義,不是吃,不是衣食住行得到滿足而已,而是他真正找到了自己,讓自己的靈魂得到釋放!那詩句中「不滅敵人終不回」實際上是帶著怎樣的一種氣魄在里,我此時深深了解。看看那遠征滅敵的送別雕塑中,母親送走兒子,妻子送走丈夫時凄美的離別場景,不禁讓人為之動容,可是國家有難,匹夫有責,無論是即將遠征的青年,還是送別他們的親人,眼神中都凝聚著一種堅強,是啊,現在的苦難是為了將來的幸福,只有真正消滅了敵人,才算是保護了自己的家人,找到了自己的靈魂,而不是躲起來瑟瑟發抖。雕塑如此傳神,令我為之驚嘆,而通過雕塑想要表達的情感,更是毫無遺漏的傳到我們的心中。就算在那個硝煙四起的暗黑時代,人們的內心所締結的紐帶,人們靈魂所迸發出的炙熱光芒,還是照亮了世界,撐起了整個中國!
古老的宛平城,更是銘記了這段從七七事變開始的歷史滄桑。宛平城的城牆上至今還留有當年日寇進軍宛平城時留下炮轟的彈孔以及坦克軋過得痕跡。當時的各種客棧、茶館等在還保持著原貌的基礎上修葺一新,其中還有王麻子剪刀鋪的作坊。不難讓人回溯到老北京,人們聚在茶館里喝茶,在大街上唱戲,辛勤地磨著剪子唱歌的悠然又快樂的場景,可是當炮火連天槍聲響起的時刻,大家又聚成一股繩,共同對抗敵人。這里有快樂,有悲傷,有著滄桑而說不盡的歲月悲歌,即使過了幾個世紀,那段歷史也永恆存在著,成為人們心中無法抹平的傷痛,卻又成為人們靈魂覺醒的契機。
抗日戰爭紀念館,這是一個銘記著我們那悲壯的歷史歲月的時空隧道。大廳中威嚴而壯觀的軍隊銅像,立即將骨子裡的堅強與力量如同激流般灌入我們的骨髓。紀念館中陳列著各種軍人在抗日戰爭時期所用過的軍隊用品。從那破舊的公文包、磨破了的皮鞋、早已失去光澤的鋼筆以及威嚴的槍桿子中,我們可以望到歷史長河的對岸,抗戰英雄們所譜寫的靈魂詩歌。他們沒有我們現在優越的條件,沒有先進的抗敵設備,但是他們有磨得閃閃發亮的靈魂,有如夜空中閃著銀光的利劍,照亮了我們前進的方向!
在這之中,最令我為之憤怒與痛徹心扉的,就是南京大屠殺。從那灰白的照片望去的世界,是多麼的凄慘,多麼的蒼白!成批的中國人被活埋進萬人坑,大量的白骨頭顱裸露在地表,彷彿永遠不會風化,用那空洞的雙眼,望向慘白的天空!這彷彿煉獄一般的光景,深深地刺激了我的民族自尊心。我有如站在這永劫不復的地獄中,拚命的搖頭大喊:住手!住手!日本鬼子們邪惡的笑聲伴隨著人們的悲鳴聲,響徹在耳際。看著在展窗中擺放著的南京大屠殺受難者的頭顱,一道道彷彿地裂般被慘虐的裂縫,以及那彷彿黑洞般的眼窩,彷彿現在還映著當時那慘痛的光景以及深深的不甘。抗日戰爭,當時究竟給我們中華民族帶來了多大的苦難啊!如果忘記了這一切,我們所謂的民族自尊也就不過是一張薄薄的條約紙而已了!
然而慶幸的是,我們最終勝利了,就像是寒冬過後春天到來這樣的理所當然,我們的反抗絕不是白費,我們的民族覺醒,將會帶來整個世界的改變!我不知道日本的元首有沒有來過抗戰紀念館,但是我清楚,中國的未來,所有的下一代,都應該來參觀下抗戰紀念館,它給我們帶來的,不僅是對歷史知識的銘記,更是心靈上的震撼。
這次的參觀活動,是我大大的感受到自己心靈的飽滿,而抗戰紀念館最後的精髓,也在於對歷史的展望。沒錯,我們要做的,不是抱著過去的悲慘念念不忘,而是銘記歷史,掌握未來。這不僅是在歷史知識上,就算在人生中,我們也是一樣的。我們不能夠逃避歷史,忘記過去,只有將之深深銘記在心中,帶著過去的傷痛與教訓,更好的發展自己的未來,這就是成長。
感謝這次參觀活動,它也讓我明白了,學習歷史,並不是拘泥於學習歷史知識,記住歷史,而是學習在這之中產生的思想,覺醒的精神,然後帶著這種日漸飽滿的民族精神,去更好的面向世界,開創未來。

『叄』 銘記歷史 勿忘國恥真正的含義是什麼

銘記歷史,勿忘國恥含義是,盡管「九·一八」事變已經過去了83年,但傷痛卻不能因時間的流逝而被抹去,它時時告誡我們:銘記歷史,勿忘國恥。我們勿忘國恥,才能知恥而後勇,我們勿忘國恥,積蓄的能量才能不斷迸發,才能在「悲痛」中奮力崛起。

83年前的今天,日本關東軍悍然發動「九一八事變」,以武力攻擊中國東北,由此揭開日本帝國主義武裝侵略中國的「序幕」,讓飽受列強欺凌的中華民族面臨亡國滅種的威脅。那一段「恥辱」的歷史,一斷「辛酸」的血淚,一段現代史上「悲愴」的一頁,時刻都值得13億中國人永遠銘記。

(3)銘記歷史擴展閱讀:

「九一八事變」事件經過

戰爭開始

1931年9月18日傍晚,日本關東軍虎石台獨立守備隊第2營

第3連離開原駐地虎石台兵營,沿南滿鐵路向南行進。夜22時20分左右,日本關東軍鐵路守備隊柳條湖分遣隊隊長河本末守中尉為首一個小分隊以巡視鐵路為名,在奉天(現沈陽)北面約7.5公里處,離東北軍駐地北大營800米處的柳條湖南滿鐵路段上引爆小型炸葯,炸毀了小段鐵路,

並將3具身穿東北軍士兵服裝的中國人屍體放在現場,作為東北軍破壞鐵路的證據,誣稱中國軍隊破壞鐵路並襲擊日守各隊,此事件由稱「九·一八事變」。由於當時中國東北地區稱為滿洲,因此日本方面將這次事變稱為「滿洲事變」。

爆炸同時,呆在鐵路爆破點以北約四公里的文官屯的川島中隊長率兵南下,開始襲擊北大營;爆炸後,駐扎中方北大營和沈陽城的日軍兵分南北兩路,向中國軍隊駐地北大營進攻。

潰不成軍

1931年9月18日事變發生當夜,東北邊防軍司令長官公署中將參謀長榮臻根據張學良之命,命令東北軍「不準抵抗,不準動,把槍放到庫房裡,挺著死,大家成仁,為國犧牲」。

次日1931年9月19日張學良在協和醫院對天津大公報記者談話時再度說:「吾早下令我部士兵,對日兵挑釁,,不得抵抗。故北大營我軍,早令收繳軍械,存於庫房」。由於執行張學良不抵抗命令,北大營8000名守軍被只有300左右的日軍擊潰。

日軍獨立守備隊向北大營進攻的同時,關東軍第2師第3旅第29團向奉天城攻擊,至9月19目10時,日軍先後攻佔奉天、四平、營口、鳳凰城、安東等南滿鐵路、安奉鐵路沿線18座城鎮。長春地區的東北軍自發反擊,戰至次日,長春陷落。

1931年9月21日,日軍第2師主力佔領吉林。1931年10月1日,東北軍黑龍江洮南鎮守使張海鵬投敵,且奉日軍命令派出3個團進攻齊齊哈爾。

1931年10月26日,關東軍第2師第29團佔領四洮鐵路沿線主要城鎮。1931年11月4日,關東軍嫩江支隊攻擊嫩江橋北守軍。1931年11月19日,日軍攻陷齊齊哈爾。

錦州撤離

張學良在事件爆發後離開奉天,帶領屬下轉移到錦州。1931年10月8日,關東軍派出12架轟炸機空襲錦州。對此,南次郎陸軍大臣依然對若槻禮次郎首相聲稱「由於受到中國軍隊的防空炮火攻擊,才不得已採取自衛行動」,

此後關東軍發表公開聲明,宣稱「張學良在錦州集結大量兵力,如果置之不理,恐將對日本權益造成損害。為了盡快解決滿蒙問題,關東軍有必要驅逐錦州政權。」此後,幣原主張的國際協調主義外交政策受到了嚴重的挫折,日本越來越強硬。

黑省淪陷後,南京政府覺察日軍將進犯錦州,急令中國駐國聯代表施肇基於1931年11月25日向國聯提出劃錦州為中立區的提議。

12月2日,國民黨政府就通知英、法、美三國的公使說:它同意把自己的軍隊撤出錦州和山海關,但是有一個條件,即日本要提出使法、英、美三國滿意的保證,即要求三國保證中立區的安全。有了南京政府的表態,張學良急不可待地直接與北平日本公使館參事就此事進行具體交涉。

但這種交涉不僅受到南京方面的反對,而且也無法從日本方面獲得妥協的條件,日方堅持東北軍必須全數撤出錦州。

錦州中立案曝光後,遭到各界人士和學生群起反對,國民政府外交部於1931年12月4日被迫急電施肇基聲明放棄中立案,同時還表示:日軍如進攻錦州,中方將實行自衛。國民黨中央政治會議也已就此作出決議,強調「如日軍進攻,應積極抵抗」。

可對於是否抵抗問題,南京政府與張學良之間明顯發生分歧。張明顯地傾向於和平方法解決,鍾情於「錦州中立化」方案。1931年11月29日,張學良致蔣介石密電,稱「惟個人對此(指中立案)亦頗贊成」,並在與日方代表談判之同時,開始秘密安排從錦州一線自動撤軍。

此舉引起了南京政府的嚴重不安。顧維鈞於1931年12月3日電文中極力勸阻道:「兄(指張學良)擬將錦州駐軍自動撤退,請暫從緩」;後1931年12月5日顧維鈞又與宋子文聯名致電張學良:「現在如日人進兵錦州,兄為國家計,為兄個人計,自當力排困難,期能防禦。」

蔣介石亦於1931年12月8日致電張學良:「錦州軍隊此時勿撤退。」但張學良12月21日致電第二軍司令部:「當最近日本進攻錦州之時,我軍駐關外部隊理應防範,但若現政府方針未定時,自然不用錦州部隊進行防守,因而撤至關內」,「部隊駐地為遷安、永平、灤河、昌黎」。

1931年12月25日、26日,張學良又致電國民政府,稱「錦戰一開,華北全局必將同時牽動」,屆時日本「以海軍威脅我後方,並擾亂平津,使我首尾難顧」,非但錦州不可守,連華北地盤亦不保。因此張學良不顧勸告,一意孤行將軍隊從錦州撤退。

戰火蔓延

而與此同時,1931年12月15日,關東軍已經開始進攻錦州。12月7日,日本陸軍中央部由日本本土增派混成第8旅,並從朝鮮調第20師司令部、混成第38旅、重轟炸飛行中隊以增援關東軍。12月28日,第2師主力渡過遼河進攻錦州;12月30日,混成第39旅進攻打虎山(今大虎山)。

日軍進攻錦州時,國民政府多次電令張學良抵抗,1931年12月25日,令其「積極籌劃自衛,以固疆圉」,張不遵令;張學良部隊開始從錦州撤退後,12月30日國民政府還急電令其「無論如何,必積極抵抗」,但已經無濟於事。

1932年1月3日,第20師司令部率混成第38旅佔領錦州。而此時駐錦州的東北軍第12、第20旅和騎兵第3旅早已奉張學良命撤退至河北灤東地區和熱河。在張學良的一再不抵抗下日軍兵不血刃佔領錦州。

1932年1月28日關東軍第3旅由長春向哈爾濱進軍,同時從遼西地區調第2師增援。當時為了轉移國際社會對滿洲的關注,日本在國際大城市上海挑起事端,引發了一·二八事變。1932年1月31日,依蘭鎮守使兼第24旅旅長李杜率吉林自衛軍進行哈爾濱保衛戰。

激戰五天,自衛軍丟盔棄甲,潰不成軍,撤往賓縣。1932年2月5日日軍佔領哈爾濱。

戰爭結果

由於張學良一再堅持「不抵抗政策」,在不到半年的時間內,整個東北三省10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被日軍佔領,日本對東北三省的大規模侵略強烈地震動了中國社會,一個群眾性的抗日救亡運動很快在全國許多城市和村鎮興起。

『肆』 讀銘記歷史緬懷先烈有感800字

緬懷先烈 銘記歷史
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載著中華兒女炎黃子孫,一路上坎坎坷坷,曲曲折折。在這條不凡的道路上,留下的深深車轍永遠記載著那段刻骨銘心的崢嶸歲月,永遠記載著那些永垂不朽的英雄先烈。中華兒女永遠銘記那激情的歲月,向英雄們致敬!
歲月無情,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它帶走了一切美好或者殘酷,但是它永遠抹不掉中華民族的記憶。它深深的刻在歷史的豐碑上,永恆的矗立在中國960萬平方公里的國土上,它是中華兒女們心中永遠的豐碑。歷史的豐碑啊!你是中華56個民族的民族靈魂金字塔,牢牢紮根在中國社會前進的道路上;你是歷史的長河中一葉高揚的風帆,勇往直前的航行在民族文化的海洋中;你是歷史的天空中一顆閃亮的啟明星,在黑夜裡指引人民找到黎明的曙光。
在神聖的豐碑面前,我們競顯得如此渺小。仰望豐碑,它記載著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成長過程,永恆的鐫刻著那熠熠生輝的英雄先烈們歷代英名。每臨亂世大難必有英雄揭竿而起,每逢國運多舛總有雄傑揚眉出劍。我們的國家是由無數個鋼筋鐵骨鑄成,我們的安樂是經披肝瀝膽的奮斗贏得。一路上先烈們百折不撓、不卑不亢,篳路藍縷的勇往直前,與外來侵略者抗爭到底,拋頭顱灑熱血,一身鐵骨,赤膽忠誠。我們永遠敬仰您,為了國家山河、人民安樂,長歌當哭,悲憤投身汨羅江的屈原先生,您的心懷天下,關心民生讓我們感動;我們永遠敬仰您,荊軻先生,歷史上「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的慷慨悲歌,讓我們懂得了真正的偉大愛國之情;我們永遠敬仰您,蘇武先生,牧羊風刀雪劍十五載,歸心不改的民族情節教導我們每一位中華兒女;我們永遠敬仰您,岳飛先生,精忠報國,兵馬戎身,誓死抗倭的英雄氣概感染著每一個炎黃子孫;我們永敬仰您,文天祥先生,「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愛國氣節令人佩服;我們永遠敬仰您,林則徐先生,虎門銷煙,大快人心,不畏列強,勇於反抗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我們永遠敬仰您,秋瑾先生,您的「身不得男兒烈,心卻比男兒烈」的革命英雄氣概是我們的精神榜樣。我們永遠敬仰您,捨生取義,視死如歸的英雄先烈們!
我們的國家有著廣闊富饒的土地,我們的國家有著無與倫比的中華民族美德。我們的幸福生活就是先烈們用他們的熱血換來的。歷史長河有多遠,豐碑之路就有多麼綿長;錦綉中華有多麼遼闊,豐碑之墓就有多麼廣寬;民族根基有多麼深厚,豐碑就有多麼高大。巍然屹立,時空無限,那浩然正氣和耿耿英魂,牽引著中華民族疾行的腳步,這就是中國的豐碑!
在人民英雄紀念碑前,我們向烈士致敬。「三年以來,在人民解放戰爭和人民革命中犧牲的人們英雄們永垂不朽!三十年以來,在人民解放戰爭和人民革命中犧牲的人民英雄們永垂不朽!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從那時起,為了反抗內外敵人,爭取民族獨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歷次斗爭犧牲的人民英雄們永垂不朽!」慷慨激昂的文字不僅是毛主席周總理對烈士英雄們的頌揚,更是每個中華兒女的強烈心聲。永遠忘不了,在陰冷潮濕的牢籠里低回,把牢底穿透的囚歌;永遠忘不了,揚子江畔那蒙蒙江霧釀出的悲壯的船夫曲和有力的號子;永遠忘不了,義勇軍進行曲悲壯而激越的旋律伴奏者鐐銬聲發出的鏗鏘節奏;永遠忘不了,在腥苦雨的長夜裡,用熱血和渴盼綉成的燦爛紅星和怒放的紅梅;永遠忘不了,在密林中悄然疾行的游擊隊員之歌;永遠忘不了,目光如電,吼聲如雷的大刀進行曲;永遠忘不了,長征二萬五千里征途的一路盪氣回腸。永遠忘不了這一座座豐碑,挺起是一座豐碑,倒下去也是一座豐碑!我們向您致敬,李大釗同志、蔡和森同志、方誌敏同志、劉胡蘭同志,馬本齋同志、葉挺同志、楊靖宇同志、澎湃同志、向警予同志、董存瑞同志、邱少雲同志、夏明翰同志、黃繼光同志……無數的英雄先烈在歷史的天空中永遠閃爍著最耀眼最明亮最神聖的光!
我們緬懷先烈,我們銘記歷史。忘記了歷史,就意味著背叛。一個不記得來路的民族,註定沒有出路。一個沒有深厚文化底蘊的民族,註定沒有堅強的脊樑。我們謹記歷史的教訓,我們傳承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在我們的民族道路上團結一致,勇往直前!

『伍』 我們為什麼要銘記歷史

銘記是為了避免歷史重演。

還記得「九一八事變」爆發後中國各方的態度不一,張學良的不抵抗政策,蔣介石的攘外必先安內,都延誤了對日抵抗,造成了更嚴重的後果,我們在侵略者面前的軟弱,對侵略者的姑息縱容,或者是缺乏的團結意識,都是造成中華民族歷史悲劇的原因所在。

我們今天再回顧那段歷史,是為了要以史為鑒,是要在其中找到問題,警醒自己,避免歷史的重演。

銘記歷史是為了強大自身。

中國近代的恥辱史讓我們清醒的認識到「落後就要挨打」,我們要想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受到應有的尊重,就要強大自身。銘記歷史,過往的血淚就是如今我們前行的動力,為了不再受壓迫,不再被侵略,我們就要努力建設中國,只有讓自身強大起來,才能夠更好地保護自己。

83載光陰荏苒,一切都在發生,一切也都將過去,歷史的長河滾滾前行,我們站在河岸邊看世事變遷,無法阻擋,唯有紀念,讓歷史助推我們更好地向前。

銘記歷史啟示的偉大真理,需要植根人民的土壤。人民是創造世界歷史的主體,和平與正義的根基在人民、血脈在人民、力量在人民。抗日戰爭中,人民戰爭成為「陷敵於滅頂之災的汪洋大海」,深刻說明「戰爭的偉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於民眾之中」。

最偉大的力量是人民大眾的同心合力。為了自由、正義、和平,為了人民平安、安寧、幸福,世界各國都應更好從歷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堅持和平發展,共同開創世界和平充滿希望的未來。

(5)銘記歷史擴展閱讀:

以史為鑒,可以喚醒民族精神。今天的人類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有條件朝和平與發展目標邁進,更應該努力構建以合作共贏為核心的新型國際關系。「合則強,孤則弱。」合作共贏應該成為各國處理國際事務的基本政策取向。我們應該把本國利益同各國共同利益結合起來。

努力擴大各方共同利益匯合點,樹立雙贏、多贏、共贏新理念,堅持同舟共濟、權責共擔,攜手應對氣候變化、能源資源安全、網路安全、重大自然災害等日益增多的全球性問題,共同呵護人類賴以生存的地球家園。

參考資料來源:

新華網-「銘記歷史,我們生活的一部分」

『陸』 銘記歷史有哪些主要意義

銘記歷史有以下意義:

1、銘記歷史,目的並不只是激發心中的仇恨,而是通過所經歷過的恥辱讓我們自省自強,對過去走過的錯路彎路有一個更加清醒的認識,對其他國家的各種侵略行徑更加警覺。

2、銘記歷史,是讓對為我們現在美好生活做出犧牲的戰士、百姓們表達懷念與敬意,要心懷感激,珍惜現在和平的生活。

3、銘記歷史,才能激勵我們奮勇向前,落後就要挨打,只有國強才能民安,只有中國強大了,中國人民才能真正站起來。

4、銘記歷史可以明鑒,歷史不能重來,我們從歷史長河中,總結國內反思世界歷史中的中國從輝煌到衰敗、再到重新崛起的歷史經驗教訓,對國家和我們自己都是一種思考。

5、銘記歷史,可以增強人們的民族自豪感,增強整個民族的凝聚力。民族的凝聚力是促進國家發展,弘揚愛國主義的重要條件,民族凝聚力的喪失會使國家陷入動盪和內亂。

6、銘記歷史可以明智,。欣賞歷史人物,品讀歷史人物的性格和命運,會激發我們的聰明才智,使我們少走彎路,少受挫折,有利於我們在未來人生前進的道路上健康順利的發展。

(6)銘記歷史擴展閱讀:

俄羅斯著名歷史學家克柳切夫斯基說過:「如果喪失對歷史的記憶,我們的心靈就會在黑暗中迷失」。忘記歷史就意味著背叛,中國人民將以堅定的決心和努力,同世界上所有熱愛和平的國家和人民一道,堅決反對否認、歪曲、篡改世界大戰歷史的圖謀和行徑。

我們要時刻銘記歷史,選擇正確的發展方向和前進道路,只有我們不忘國恥,才能催己奮進,並且超越他人。

『柒』 銘記歷史 勿忘國恥的名言警句

1、愛國高於一切。

2、為國捐軀,雖死優榮。

3、我以我血薦軒轅。

4、憂國忘家,捐軀濟難,忠臣之志也。

5、中國惟有國魂是最可寶貴的。惟有他發揚起來,中國人才真有進步。

6、常思奮不顧身,而殉國家之急。

7、忘記歷史就意味著背叛,否認罪責就意味著重犯。

8、歷史不會因時代變遷而改變,事實也不會因巧舌抵賴而消失。

9、中國人民有比海洋、天空更為寬廣的胸懷,但我們的眼睛裡也決容不下沙子。

10、位卑未敢忘憂國。

11、國恥未雪,何由成名?

12、 苟利國家,不求富貴。

13、祖國如有難,汝應作前鋒。

14、獨有英雄驅虎豹,更無豪傑怕熊羆。


15、錦城雖樂,不如回故鄉;樂園雖好,非久留之地。歸去來兮。

16、各出所學,各盡所知,使國家富強不受外侮,足以自立於地球之上。

17、男兒何不帶吳鉤,收取關山五十州。

18、祖國,我永遠忠於你,為你獻身,用我的琴聲永遠為你歌唱和戰斗。

『捌』 與「銘記歷史」有關的古詩詞有哪些

  1. 《關山月》

  2.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3. 《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

  4. 《南園》

  5. 《塞下曲》

  6. 《金錯刀行》

  7. 《過零丁洋》

  8. 《自題小像》

  9. 《獄中題壁》

  10. 《金陵驛》

『玖』 近代名人告訴我們要銘記歷史的名言有哪些

1.銘記歷史 緬懷先烈 珍愛和平 開創未來。

2.銘記歷史,是擁抱未來的最好姿勢。

3.銘記歷史,版開創未來。銘記歷史,絕權不是為了記住仇恨,因為那沒有任何意義;銘記歷史,是為了時刻警醒我們,和平需要有強大的實力作保障;銘記歷史,是讓大家回顧歷史,以史為鑒,不讓歷史重演。

4.一個有希望的民族不該忘記英雄,一個偉大的民族必需銘記歷史。

5.創造歷史的人,歷史當然把銘記,即使沒有一個特定的名字,也會化入一個崇高的集體。

『拾』 銘記歷史的句子

只有傳記是真實的歷史.

歷史並沒有真正的科學價值,它的唯一目的乃是教育別人.

歷史是勝利者的宣傳.

疑今者察之古,不知來者視之往.

歷史給我們的最好的東西就是它所激起的熱情.

歷史上最突出的偶然的機遇是赫赫名人、偉大人物的間歇出現.

歷史是國家和人類的傳記.

執古以繩今,是為誣今;執今以律古,是為誣古.

歷史的道路,不全是坦平的,有時走到艱難險阻的境界這是全靠雄健的精神才能夠沖過去的.

歷史的第一頁是從互相猜忌、搞陰謀和耍手腕開始的.

歷史多麼無情而又有情,不遺忘每一個對歷史的貢獻,也不寬容每一個對歷史的障礙.

歷史家的任務在於區別真實的和虛假的,確定的和不確定的,以及可疑的和不能夠接受的.

歷史不僅是知識中很有價值的一部分,而且還打開了通向其他許多部分的門徑,並為許多科學領域提供了材料.

正如哲學是研究他人誤解的學問,歷史是研究他人錯誤的學問.

撰寫歷史是擺脫過去的一種方式.

歷史是一面鏡

熱點內容
晉商歷史 發布:2025-07-19 00:08:49 瀏覽:421
安大歷史考研 發布:2025-07-19 00:02:57 瀏覽:382
教師幫扶學生記錄 發布:2025-07-18 20:01:06 瀏覽:677
運動鞋哪些好 發布:2025-07-18 18:41:48 瀏覽:456
師生迷情八 發布:2025-07-18 11:58:43 瀏覽:478
三字經教學視頻 發布:2025-07-18 11:46:47 瀏覽:45
希臘的歷史 發布:2025-07-18 10:33:00 瀏覽:654
人體中的數學 發布:2025-07-18 07:53:58 瀏覽:951
一級建造師機電教學視頻 發布:2025-07-18 07:50:21 瀏覽:528
班主任工作計劃小學四年級 發布:2025-07-18 05:17:52 瀏覽: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