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歷物理化 » 歷史科技

歷史科技

發布時間: 2020-11-22 01:51:32

歷史哪個時期中國科技真正領先世界

科技有很多說法,它的衡量也不是有唯一標準的。

要直白說起來在16世紀以前中國的科技水平是平均高於世界水平的。

也就是大致在明朝中期以前。

❷ 中國近代科技發展史

60-70年代
一九六四年十月十六日,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
一九六七年六月十七日,中國第一顆氫彈空爆試驗成功;
一九七○年四月二十四日,中國第一顆人造衛星(東方紅一號)發射成功。

中國原定於1960年5月9日首次進行平洞試驗,但為了更快取得實用導彈彈頭,並集中力量研製氫彈,這次試驗改為測量彈頭威力和性能的大氣層試驗,直到1969年9月23日00∶15時才首次進行平洞核試驗。1978年12月17日的第二次平洞核試驗取得大量重要數據,對後來的地下核試驗貢獻良多。1976年10月17日的第三次平洞核試首度在花崗岩內進行。1984年12月19日的第五次平洞核試是中子彈的首次原理實驗。這顆驗證彈圓滿成功並為全面突破中子彈技術瓶頸和首次中子彈核試驗打下了基礎,並在時程上反駁了美國對中國「竊取」中子彈機密的指控。

中國在1967年4月選定羅布泊西北的辛格耳為豎井核試驗場,這種方式是地下核試驗的主要類型。1975年4月鑽成深300公尺,直徑2.5公尺的第一口花崗岩豎井,但直到1978年10月14日09∶00時才首次豎井核試驗成功。1980年10月16日的大氣層核試驗後,後來的中國核試全面轉入地下;包括中子彈和近年的核試,也都採用豎井方式。在60年代至70年代,由於對科學規律認識不充分,中國有3次核試全部或局部失敗,但比例並不高。

從1964年11月2日起,外國開始記錄羅布泊地震數據,從全球標准化地震研究網和地震聯合研究機構等地震記錄,可獲得特定的波形,有部分地震站定期向美國國家地震資訊中心和美國國際地震中心報告。90年代中期,美國利用電腦程序一天三次自動訪問國家地震資訊中心的資料庫,監控中國的核試驗情況。西方自1972年10月3日開始利用商業衛星偵察羅布泊核試驗場,採用多光譜掃描、反射束光導攝像管、地形測繪儀、高解析度照相機、紅外偵察儀器、太空梭的合成孔徑雷達等,宇航員也進行人工攝影。羅布泊在北部以西約2300公里,曾選擇甘肅敦煌以西,新疆羅布泊以北4個地點,中俄兩國專家都認為敦煌以西160公里的地區最好。核試驗場分3個區。馬蘭科學城位於試驗場西北,在兩條干線公路交匯點附近是主要指揮所和技術人員居住區。馬蘭西北幾十公里有一個保密研究所,即核試驗中心,三面環山,有一條對外公路。核試驗在試驗場東南方距馬蘭不遠的沙漠中進行。中央分區在馬蘭分區和東南分區之間,是地下核試驗場,但早年也進行過幾次低當量地面核試驗。中央分區又分為3個地下核試驗區;南部試驗區在大山中;1969年9月22日和1975年10月27日的頭2次地下核試驗就在此進行。這兩次核試驗檢驗了地下核爆炸的封閉技術。這兩次試驗後,平洞核試驗轉移到西部試驗區,這個試驗區的核試驗都是低當量的,在試驗的同時也檢驗了地震武器的試驗數據和核試場的安全性、合理性。中子彈的原理性試驗和首次試爆都是在此進行的。東部試驗區是西山之間的一塊低斜坡地,進行深豎井地下核試驗。近年的核試驗有很多在此進行,包括東風-41的彈頭試驗。

❸ 近代科學技術發展簡史

1、近代科學技術的興起

15世紀中葉是歐洲歷史上的重要轉變時期。資產階級革命為近代自然科學的誕生提供了社會條件。於此同時,科學本身為爭得自己的獨立地位,擺脫宗教的桎梏,也進行了不屈不撓的斗爭。實驗科學的興起,更使自然科學有了獨立的實踐基礎。

2、第一次工業革命

第一次工業革命首先發生在英國的主要原因或政治前提在於資產階級在英國的統治逐漸建立並日益加強;英國通過圈地運動,產生並聚集了大量勞動力,同時也擴大了英國國內市場; 多年的海外貿易和殖民擴張,為英國積累了原始資本,提供了廣闊的原料地和海外市場。

3、科學的世紀

科學的世紀是指稱近代科學全面繁榮的19世紀。19世紀科學發展的規模和成熟遠遠超過17世紀的科學革命,熱力學、光學、電磁學、化學、地質學、生物學、人類學等學科都取得了重大的突破,並大都進入到理論綜合的新階段。

(3)歷史科技擴展閱讀:

新時代學科未來發展路徑:

1、積極構建新的科學技術史觀。

科學技術史發展的歷史,某種意義上說就是科學技術史觀不斷演化的歷史。近幾十年來,老一輩科技史家又在科學技術史領域為後學塑造了很多優秀的治學典範。這些都是我們必須繼承好的學術傳統。

2、加強科學技術史與相關學科的交叉。

科學技術史本身具有溝通科學與人文的橋梁作用,有利於其與不同學科的交叉融合。比如,科學技術史與科學技術考古、文化遺產等學科的合作,在很多學校將會是一流學科建設的增長點,成為有分量的言說者。

❹ 中國歷史上出現的2次科技發展的黃金時期,分別是哪2個時期

1、兩漢時期;

國家統一,生產發展,各民族政治經濟聯系加強,科技由此得到發展。

天文學家制定出「太初歷」,作了關於太陽黑子的最早記錄。

張衡對月食作了最早的科學解釋並發明製作了地動儀。

數學上編成《九章算術》。

編定出《黃帝內經》、《神農本草經》,名醫華佗發明了麻沸散,醫聖張仲景著有中醫的重要經典《傷寒雜病論》。造紙術的發明等。

2、兩宋時期;(北宋和南宋)

封建經濟繼續發展,且城市經濟、工商業及海外貿易比前代發達,我國科技也因此發展起來。

印刷術、指南針和火葯三大發明完成和發展並傳到歐洲,影響人類歷史進程。

建築技術有較大發展,如獨樂寺、木塔、盧溝橋、元大都等。

天文歷法獲得空前發展,十二氣歷等在當時居世界領先水平。

(4)歷史科技擴展閱讀:

中國科技史源遠流長,中國的科學技術,在很長的一段歷史時期都居於世界領先地位,浩若煙海的科學技術成就,為世界文明的發展做出了突出的貢獻,成就最大的是農學、天文學、數學和中醫學,誕生了諸如「四大發明」等影響世界文明進程的眾多科技成果。

中華民族在經歷了血與火的考驗中,在不斷地進取,不斷創新。

❺ 中國科技發展的歷史過程

在早期,中國的科學技術是在世界領先位置的。從早期的皇帝內經,到後來的四大發明,中國的科學技術一直都很發達,但後來,統治者固守閉關鎖國和重農抑商的政策,使我國的科學技術受到抑制,中國傳統的科學技術重視實踐,輕視理論,中國的傳統文化重視科舉,輕視科學,這些也都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中國後來的科技落後。
為了讓我們的科學技術重新發展起來,我們就不能閉關鎖國而要改革開放,不能輕視科學,而要把科學技術當成第一生產力。並且讓理論和實踐同樣被重視,這才能實現中國科學技術的新輝煌。

❻ 歷史上,宋朝的科技都有哪些

活字印刷、火
葯、抄指南針,這是四大發明的3項是在宋朝。

沈括及他的《夢溪筆談》,如李約瑟博士把沈括譽為「中國整部科學史中最卓越的人物」,而他的《夢溪筆談》則是「中國科學史上的坐標」。

在兩宋時期的科學技術成就,決不僅僅是三大發明,沈括及其《夢溪筆談》。如數學方面,兩宋時期可謂在中國古代以籌算為主要計算工具的傳統數學的發展過程中,達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在許多方面都取得了極其輝煌的成就,這些成就都遠遠超過了同時代的歐洲。如高次方程的數值解法比西方早了近800年,多元高次方程組解法和一次同餘式的解法要比西方早500餘年,高次有限差分法要比西方早400餘年等等。賈憲、秦九韶、楊輝等數學家,堪稱中國數學發展史上的傑出代表人物。至於天文、物理、化學等等,兩宋的成就也令人矚目。

❼ 中國科技發展歷史 感想

中國的古代科技起步早於有文字記載的歷史。曾經達到的高度,也非現時所能想像。但卻最終衰落。及至今日,但凡說新科技和創新,幾乎唯國外論。幾乎唯洋人論。痛需思痛。凡事皆有源頭。中國科技發展史幾乎可以認為是一部悲劇史。每當你在歷史書上看到一個偉大前人留下的輝煌,勢必讓你對今時今日科技的落後而感到恥辱。這又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如此悲劇?
在下以為是源自於科技發展與文化發展的不匹配。而最終使中華文明的科技之光最終歸於暗滅。中華文明的科技創新與文化發展始終都沒有協調過。所以我們在看歷史書時才會發現這樣那樣的不和諧與矛盾。往往,某年月日中華某位偉大發明家發明了什麼,則此新發明創造最終都歸於官辦,用於皇家。皇家則謹守中華文化的精髓-----所謂國之利器不示於人-----將所有的創新加以雪藏。待到一代帝王被打倒,或是僅憑皇家已無法滿足需要的時候,國之利器才示於人。而此時,所謂的利器除了在藝術方面得以發揚發展,在工藝方面往往又要受到官辦經營的更多限制。於是技術與科研的進一步創新就止於此了。所以中國人發明的了火葯,也能製造火銃,但是火槍的發展絕無法超越西方。而火葯流入民間,最終也只能成為各種煙花爆竹的創作要素,而不是富國強兵的前提條件。
即使今日也是如此。科技的發展需與當時的文化,當時的政體,當時的社會環境完全統一才能形成最大的生產力。否之,則只能形成茶餘飯後的消遣玩意。無法對民族騰飛,社會進步產生助力。英格蘭藉助紡織工藝的提升而一躍成為工業革命的引領者世界霸主,中國本掌握著世界武器發展史的命脈卻最終成為了鞭炮禮花的第一生產國。這並非簡單的國人不知上進,或祖宗的好逸惡勞。而是政體、文化、科研載體多個無法改變的歷史環境所產生的必然結果。吾人為之興嘆,吾人亦為之感慨。雖時至今日,科技是第一生產力的說法已有三十餘年,而真正能與之匹配的政體,文化等諸多配件吾人又能從何而得?乃何,乃何~!

❽ 中國歷史上最好科技發展朝代是哪個朝代呢

很多人可能認為越接近現代就越會發展好科技,可是恰恰錯了,清朝時期的科技發展是最落後的時期,越到清朝晚期,和西方國家的差距就越大,原因大家都懂得。

就這樣一句詩,在沈括的心裡產生了疑惑,為什麼我們這里花都開敗了,山上的桃花才開始盛開呢?

為了答疑解惑,沈括相約小夥伴一起去山上實地考察。大概就是這個時候,從此打開了沈括的科學之路。

另外,四大發明之一的指南針就是來自宋朝。

指南針的前身是戰國時期的“司南”,戰國時候,有人去采玉,怕在荒山中迷路,就帶上司南。

司南必須放在光滑的底盤上旋轉,底盤還必須放平,否則就會影響它指南的作用,甚至會使它從底盤上滑下來。

這么算來,中國的科技發展早就開始萌芽,指南針在北宋時期只能算上是二次創作。

除此之外,四大發明中的印刷術和火葯也是在宋朝得以發展,這三大發明不僅是對中國,更是對人類文明起著推動作用。

❾ 中國歷史上的科技成就

先給你一些關於古代的科技成就的吧!
一、天文學
1、中國古代的天象記錄
2、中國古代在天體測量方面的成就
3、渾儀和簡儀——中國古代測天儀器的成就
4、中國古代的歷法成就
5、中國古代的宇宙理論

二、數學
1、十進位值制、籌算和珠算
2、出入相補原理
3、割圓術和圓周率
4、劉徽割圓術
5、中國剩餘定理
6、高次方程數值解法和天元術
7、內插法和垛積術
8、中國古代的無窮小分割思想

三、物理學
1、中國古代的力學知識
2、中國古代的聲學知識
3、指南針和中國古代的磁學知識
4、中國古代光學成就
5、四化學和化工
6、造紙術的發明和發展
7、火葯和火葯武器
8、馳名世界的中國瓷器
9、中國古代的油漆技術和漆器
10、古代煉丹術中的化學成就

五、地理
1、中國古代對天氣現象的觀測和理論
2、中國古代的物候歷和物候知識
3、中國古代的旅行考察事業
4、中國古代的水利工程和水文知識
5、馬王堆出土的地圖和裴秀制圖六體
6、中國古代的礦物學和采礦技術
7、中國古代對海陸變遷的認識
8、中國古代的地震測報和防震抗震

六、生物學
1、中國現存的幾部古代動植物志
2、中國古代的動植物分類
3、中國古代關於遺傳育種的研究
4、中國古代認識和利用微生物的成就

七、農學
1、中國古代幾部重要農書
2、精耕細作是中國農業技術的優良傳統
3、歷史悠久的中國園藝技術
4、茶
5、中國古代養蠶科學技術的發展和傳播
6、中國古代畜牧獸醫方面的成就

八、醫葯學
1、從兩部古典的中醫名著看中國醫學的早期成就
2、中葯學的突出成就
3、中國醫學獨特的針灸療法
4、中國古代醫學的突出成就之一——脈診
5、中國古代的外科學成就
6、免疫法的先驅
7、世界第一部法醫學專著

九、印刷術
印刷術的發明發展和外傳

十、紡織
1、中國古代的紡車和織機
2、中國古代的絲綢和絲織技術
3、中國古代的葛、麻紡織
4、中國古代的染色技術

十一、冶金鑄造
1、中國古代冶金技術的成就
2、煉鋼技術
3、濕法冶金的起源——膽銅法
4、中國古代三大鑄造技術

十二、機械
1、中國古代的農業機械
2、中國古代原動力的利用——人力的進一步發揮和自然力的有效利用
3、中國古代各種車輛、指南車和記里鼓車
4、水運儀象台

十三、建築
1、雄偉的萬里長城
2、中國古橋成就
3、世界歷史名城——唐代的長安城
4、輝煌燦爛的故宮建築
5、頤和園——中國古典園林建築的珍貴遺產
6、中國古代高層磚石建築——嵩岳寺塔和其他
7、世界上現存最高的古代木構建築——山西應縣木塔

十四、造船和航海
1、中國古代造船工程技術成就
2、中國古代航海技術上的成就

十五、軍事技術
1、中國古代的兵器成就
2、中國古代戰車、戰船和城防技術成就

十六、少數民族的科技成就
1、蒙古族在我國古代科學上的貢獻
2、藏族醫學的成就
3、新疆古代少數民族在農業科學技術上的貢獻
4、美麗精緻的壯布和壯錦
5、彝族的火器——「葫蘆飛雷」

熱點內容
晉商歷史 發布:2025-07-19 00:08:49 瀏覽:421
安大歷史考研 發布:2025-07-19 00:02:57 瀏覽:382
教師幫扶學生記錄 發布:2025-07-18 20:01:06 瀏覽:677
運動鞋哪些好 發布:2025-07-18 18:41:48 瀏覽:456
師生迷情八 發布:2025-07-18 11:58:43 瀏覽:478
三字經教學視頻 發布:2025-07-18 11:46:47 瀏覽:45
希臘的歷史 發布:2025-07-18 10:33:00 瀏覽:654
人體中的數學 發布:2025-07-18 07:53:58 瀏覽:951
一級建造師機電教學視頻 發布:2025-07-18 07:50:21 瀏覽:528
班主任工作計劃小學四年級 發布:2025-07-18 05:17:52 瀏覽: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