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乙烯
『壹』 乙烯的發現及發展(生物方向)
你好,乙烯的乙烯的發現與發展大概有以下幾個說法。
早在19世紀中葉(1864)就有關於燃氣街燈漏氣會促進附近的樹落葉的報道,但到20世紀初(1901)俄國的植物學家奈劉波(Neljubow)才首先證實是照明氣中的乙烯在起作用。
第一個發現植物材料能產生一種氣體並對鄰近植物材料的生長產生影響的人是卡曾斯(Cousins,1910),他發現橘子產生的氣體能催熟同船混裝的香焦。
雖然1930年以前人們就已認識到乙烯對植物具有多方面的影響,但直到1934年甘恩(Gane)才獲得植物組織確實能產生乙烯的化學證據。但當時認為乙烯是通過IAA起作用的。
1959年,由於氣相色譜的應用,伯格(S.P.Burg)等測出了未成熟果實中有極少量的乙烯產生,隨著果實的成熟,產生的乙烯量不斷增加。1965年在伯格的提議下,乙烯才被公認為是植物的天然激素
『貳』 高中生物,乙烯的生理作用有兩重性嗎,乙烯
乙烯的生理作用沒有兩重性。
乙烯作為一種植物激素,它的作用是促進果實的成熟。
生產上由於乙烯的施用不方便,所以生產上用的都是乙烯利,利用乙烯利分解釋放乙烯來達到對果實催熟的目的。
『叄』 生物中乙烯的英文名字
乙烯:ethylene
乙烯是由兩個碳原子和四個氫原子組成的化合物。兩個碳原子之間以雙鍵連接。乙烯存在於植物的某些組織、器官中,是由蛋氨酸在供氧充足的條件下轉化而成的。
乙烯是合成纖維、合成橡膠、合成塑料(聚乙烯及聚氯乙烯)、合成乙醇(酒精)的基本化工原料,也用於製造氯乙烯、苯乙烯、環氧乙烷、醋酸、乙醛、乙醇和炸葯等,尚可用作水果和蔬菜的催熟劑,是一種已證實的植物激素。
乙烯是世界上產量最大的化學產品之一,乙烯工業是石油化工產業的核心,乙烯產品占石化產品的75%以上,在國民經濟中佔有重要的地位。世界上已將乙烯產量作為衡量一個國家石油化工發展水平的重要標志之一。
生理作用是:三重反應、促進果實成熟、促進葉片衰老、誘導不定根和根毛發生、打破植物種子和芽的休眠、抑制許多植物開花(但能誘導、促進菠蘿及其同屬植物開花)、在雌雄異花同株植物中可以在花發育早期改變花的性別分化方向等。
『肆』 高中生物,乙烯的生理作用有兩重性嗎,乙烯利沒有
乙稀有兩重性。高濃度抑制植物生長,低濃度促進植物生長。
『伍』 乙烯的主要用途是啥
環球塑化認為 乙烯的用途如下:製造塑料、合成乙醇、乙醛、合成纖維等重要原料 乙烯ethylene CH2=CH2,為一種植物激素。由於具有促進果實成熟的作用,並在成熟前大量合成,所以認為它是成熟激素[1](ripening hormone)。可抑制莖和根的增粗生長、幼葉的伸展、芽的生長、花芽的形成;另一方面可促進莖和根的擴展生長、不定根和根毛的形成、某些種子的發芽、偏上生長、芽彎曲部的形成器官的老化或脫離等。能促進鳳梨的開花,促進水稻和水繁縷莖的生長。幾乎所有作用的有效氣中濃度的閾值為0.0—0.1微升/升,最大值為1—10微升/升。一部分菌類和大部分高等植物均可生成乙烯,而在成熟的果實里可大量的生成。若給營養組織以植物生長素或各種應力(接觸、病傷害、葯物處理等)則生成量可激增。在生物體內由甲硫氨酸生物合成,其第三、第四位碳轉變為乙烯,但合成酶的性質不明。甲硫氨酸脫氨生成的α-酮-4-甲硫丁酸,或後者進一步脫羧生成的甲硫丙醛,在過氧化氫、亞硫酸鹽、單酚的存在下由於過氧化物酶的作用而有效地生成乙烯,因此曾被認為是乙烯生物合成的中間體,但甲硫丙醛在生物體內存在尚未被證實。梅普森和沃德爾(L.Mapson.D.Wardale)在體外用轉氨酶、過氧化物酶和供給過氧化氫的葡萄糖氧化酶等三種酶的協同作用,顯示出由甲硫氨酸合成乙烯的事實,但通過同位素標記化合物的實驗,認為此反應系統在體內不起作用。乙烯也有從除甲硫氨酸以外的物質進行生物合成的情況。 ------------------ 乙烯用量最大的是生產聚乙烯,約占乙烯耗量的45%;其次是由乙烯生產的二氯乙烷和氯乙烯;乙烯氧化制環氧乙烷和乙二醇。另外乙烯烴化可制苯乙烯,乙烯氧化制乙醛、乙烯合成酒精、乙烯製取高級醇。
『陸』 生物。 有關乙烯
作用部位不一樣:
乙烯ethylene CH2=CH2,為一種植物激素。由於具有促進果實成熟的作用,並在成熟前大量合成,所以認為它是成熟激素(ripening hormone)。可抑制莖和根的增粗生長、幼葉的伸展、芽的生長、花芽的形成;另一方面可促進莖和根的擴展生長、不定根和根毛的形成、某些種子的發芽、偏上生長、芽彎曲部的形成器官的老化或脫離等。能促進鳳梨的開花,促進水稻和水繁縷莖的生長。
『柒』 乙烯的生物合成前體是什麼乙烯的直接生物
乙烯的生物合成前體是蛋氨酸(甲硫氨酸);乙烯的直接生物合成前體是ACC (氨基環丙烷羧酸)。
望採納!
『捌』 高中生物有關乙烯的問題
乙烯致使葉片黃化是乙烯的輕微化學反應,嚴重的是引起落花、落苞。雖然它能阻止花的正常生長周期,但是,化學效應是有期段性質的,即使你阻止了這一期,但是它還是會開一期,因為植物若是想要落果就必須遵循先開花後結果的客觀原理,因而可以說化學效應是有保質期的,而植物本身在一定環境下也會產生乙烯,阻止花期正常開花,延緩開花的周期。
同時也能能使果實呼吸性強度大大提高,並能提高果實組織原生質對氧的滲透性,促進果實呼吸作用和有氧參與的其它生化過程
使果實中酶的活動性增強並改變酶的活動方向,從而大大縮短了果實成熟的時間
『玖』 生物——植物體內的乙烯是氣體還是液體
生態學作用:乙烯 早在20世紀初就發現用煤氣燈照明時有一種氣體能促進綠色檸檬變黃而成熟,這種氣體就是乙烯。但直至60年代初期用氣相層析儀從未成熟的果實中檢測出極微量的乙烯後,乙烯才被列為植物激素。而不能相反。乙烯廣泛存在於植物的各種組織、器官中,是由蛋氨酸在供氧充足的條件下轉化而成的。它的產生具有「自促作用」,即乙烯的積累可以刺激更多的乙烯產生。乙烯可以促進RNA和蛋白質的合成,在高等植物體內,並使細胞膜的透性增加, 生長素在低等和高等植物中普遍存在。加速呼吸作用。因而果實中乙烯含量增加時,已合成的生長素又可被植物體內的酶或外界的光所分解,可促進其中有機物質的轉化,加速成熟。乙烯也有促進器官脫落和衰老的作用。用乙烯處理黃化幼苗莖可使莖加粗和葉柄偏上生長。則吲哚乙酸通過酶促反應從色氨酸合成。乙烯還可使瓜類植物雌花增多,在植物中,促進橡膠樹、漆樹等排出乳汁。乙烯是氣體,1934年荷蘭F.克格爾等從人尿得到生長素的結晶,在田間應用不方便。它正是引起胚芽鞘伸長的物質。一種能釋放乙烯的液體化合物2-氯乙基膦酸(商品名乙烯利)已廣泛應用於果實催熟、棉花採收前脫葉和促進棉鈴開裂吐絮、刺激橡膠乳汁分泌、水稻矮化、增加瓜類雌花及促進菠蘿開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