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歷物理化 » 高中歷史必修三答案

高中歷史必修三答案

發布時間: 2021-07-30 12:55:20

① 試吧大考卷人民版高中歷史必修三專題六試卷答案

一、選擇題(每題3分,共60分) 1.在西方歷史上,第一次系統論述「人生而平等」的是斯多亞學派,該學派創始人是A.芝諾 B.普羅塔戈拉 C.泰勒斯 D.亞里士多德 2.大約在公元前5世紀中葉,希臘開始了一場智者運動,其主要代表人物是 A.蘇格拉底 B.普羅塔戈拉 C.柏拉圖 D.畢達哥拉斯 3.14~16世紀,西歐興起了文藝復興運動,這場運動的前三傑是指 ①薄伽丘 ②達•芬奇 ③但丁 ④彼特拉克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② 高中歷史必修三試題,要正規的,附答案。

1.(2011•廣東文綜•12)「夫仁政,必自經界(土地的分界)始,……經界既正,分田制祿,可坐而定也。」孟子的這段話認為( )
A.輕徭薄賦是實施仁政的手段 B.均貧富是實施仁政的障礙
C.解決土地問題是實施仁政的前提 D.貴民輕君是實施仁政的途徑
2.(2011•福建文綜•16)《唐律疏議》記載:「德禮為政教之本,刑罰為政教之用,猶昏曉陽秋相須而成者也。」這表明( )
A.德禮是刑罰的本體 B.刑罰是德禮的體現 C.德禮相較於刑罰無足輕重 D.德禮和刑罰對政教皆不可缺
3.(2011•安徽文綜•12)安徽境內歷史遺存豐富,人文景觀眾多。圖3中體現儒家倫理思想的是( )

圖3
A.①④ B.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4.(2011•上海單科•8)當代某學者談及自己為人處世的宗旨時說:對己學道家,意思是清靜寡慾;做事學法家,意思是按原則辦事;待人學儒家,即( )
A.愛無差等 B.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C.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D.存天理,滅人慾
5.(2011•廣東文綜•14)「虎溪三笑」講的是儒者陶淵明、道士陸修靜、僧人慧遠一起品茗暢談、樂而忘返的故事。故事本身是虛構的,卻在唐宋詩歌、繪畫作品中時有出現。據此可以得出符合史實的結論是,當時( )
A.儒道佛出現融合的趨勢 B.佛教開始傳入中國
C.詩歌創作呈現繁榮局面 D.繪畫風格以寫實為主
6.(2011•上海單科•13)理學家王守仁提出「致良知」說。這里的「良知」是指( )
A.人心固有的是非善惡標准 B.聖人獨有的是非道德標准
C.通過學習獲得的良好知識 D.存在於外部世界的規律
7.(2011•天津文綜•3)長期以來,儒學是一種士大夫之學。明代思想家李贄則提出要正視「世間惟下下人最多」的現實,強調「我為下下人說,不為上上人說」。這說明李贄( )
A.反對儒家的正統思想 B.倡導只為下下人說
C.批判地發展傳統儒學 D.抨擊君主專制制度
8.(2011•北京文綜•15)明末清初思想家黃宗羲的《明夷待訪錄》在清代被列為禁書,其主要原因是該書( )
A.將人性與天理對立起來 B.質疑孔子的權威性 C.主張儒、佛、道三教合一 D.抨擊君主專制制度
9.(2011•海南單科•7)明末清初黃宗羲、顧炎武、王夫之等人提倡經世致用,反對君主專制,這主要是基於他們( )
A.對先秦諸子學說的闡釋 B.對宋明理學的批判與繼承
C.受西方啟蒙思想的啟發 D.對現實政治與社會的叛逆
10.(2011•江蘇單科•3)據《與公肅甥書》記載:「憶昔時邸報,至(明)崇禎十一年方有活板(版),
自此以前,並是寫本。」對「活版」理解正確的是( )
A.活版技術從明代開始使用 B.活版之前信息傳遞均用手抄
C.活版最早使用的是木活字 D.活版在四大發明中出現最晚
11.(2011•安徽文綜•13)圖4為蘇軾的《枯木怪石圖》,有評價說,枝幹「虯(qiu,盤曲)屈無端倪」,石「亦怪怪奇奇,如其胸中蟠郁也」。能體現其風格的是( )
A.「意存筆先,畫盡意在」
B.「筆才一二,像已應焉」
C.「詩中有畫」,「畫中有詩」
D.「以清雅之筆,寫山林之氣」 圖4
12.(2011•福建文綜•17)某中學研究性學習小組擬出一期題為「走進京劇」的牆報。同學們就欄目標題提出四組方案,其中准確的是( )
A.乾嘉落戶 同光揚名 民族瑰寶 B.戲曲之祖 生旦凈丑 曲苑奇葩 C.元末初創 京城獻戲 聲名鵲起 D.四大徽班 康乾京化 獨領風騷
13.(2011•北京文綜•20)某位古希臘哲學家首次讓哲學「成為探究生活和道德、善與惡所必需」的學問,這位哲學家是( )
A.普羅泰格拉(普羅塔格拉) B.蘇格拉底 C.柏拉圖 D.亞里士多德
14.(2011•安徽文綜•18)恩格斯指出,任何新的學說「必須首先從已有的思想材料出發,雖然它的根源深藏在經濟的事實中」。最能印證其主旨的是( )
A.商品經濟催生了歐洲近代啟蒙思想 B.人文主義保留了天主教的神學色彩
C.古典文化孕育了義大利的人文主義 D.人民主權學說豐富了法國啟蒙思想
15.(2011•上海單科•4)拜占庭帝國瓦解前後,許多學者和藝術家遷居義大利半島,從而大力推動了該地區( )
A.波斯文化的傳播 B.伊斯蘭文化的傳播
C.古希臘文化的研究 D.基督教神學的研究
16.(2011•安徽文綜•17)奧利維爾•克里斯汀說:法國的宗教改革邁出了猶豫不決的步子。這時,對福音的嚮往、路德教的影響、激進派的誘惑等都交錯在一起。」與之相關的正確史實是( )
A.法國由鎮壓胡格諾派最終轉為宗教寬容 B.法國因篤信上帝在新舊教之間搖擺不定
C.法王因尊重教皇權威而不願改革天主教 D.胡格諾戰爭後新教在法國占據主導地位
17.(2011•上海單科•5)中世紀的一位教皇把他的母校巴黎大學稱作「為整個世界烤制麵包的烤爐」,這一比喻的含義是希望母校( )
A.開展世俗教育 B.成為傳播神學的中心
C.自由探討真理 D.多出學術研究的成果
18.(2011•天津文綜•8)「這一啟蒙運動除了自由而外並不需要任何別的東西,而且還確乎是一切可以稱之為自由的東西之中最無害的東西,那就是在一切事情上都有公開運用自己理性的自由。」作出這一論述的思想家應該是( )
A.孟德斯鳩 B.伏爾泰 C.盧梭 D.康德
19.(2011•四川文綜•20)狄德羅《網路全書》說:「自由是天賜的東西,每一個同類的個體,只要有理性,就享有自由的權利……不是國家屬於君主,而是君主屬於國家。」此言體現的主張有( )
①個人自由 ②權利平等 ③聯邦共和 ④主權在民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0.(2011•江蘇單科•13)「人民的議員就不是、也不可能是人民的代表,他們只不過是人民的辦事員罷了;他們並不能作出任何肯定的決定。凡是不曾為人民所親自批準的法律,都是無效的;那根本就不是法律。」這段話體現了下列哪位思想家的主張?( )
A.盧梭 B.伏爾泰 C.孟德斯鳩 D.康德
21.(2011•上海文綜•11) 17~18世紀,歐洲興起了新一輪思想解放運動,法國人引領了時代潮流,涌現出伏爾泰、盧梭、孟德斯鳩、狄德羅等傑出思想家。這場運動是 ( )
A.文藝復興 B.宗教改革 C.啟蒙運動 D.文學革命
22.(2011•海南單科•10)17世紀,處於科學革命中的西歐,「肯定自然知識的實用價值,以及肯定它對科技進步的前景所包含的意義,已經成為普遍接受的常識,但科學的素養對於人類,以及對於人類所處的環境實際產生的作用還是很小」。這一現象說明( )
A.民眾僅從實用角度理解科學革命 B.科學素養的提高不受社會重視
C.科學革命隻影響到知識階層 D.科學方法已獲得廣泛認同
23.(2011•福建文綜•21)當沉浸於對文藝復興時期的思索之中時,人們能夠回想起探索與發現的諸種輝煌成就……看起來彷彿是在每一個方面,人類行動的疆界都變得更為廣闊。能反映此觀點的是( )
①哥倫布發現新大陸 ②馬丁•路德倡導宗教改革 ③莎士比亞的《哈姆雷特》 ④拜倫的《唐璜》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4.(2011•北京文綜•22)19世紀上半葉英國著名詩人華茲華斯對當時社會強烈不滿,卻又否定文學反映現實的社會作用。他強調作家的主觀想像力,認為詩歌應該是人的強烈情感的自然流露。華茲華斯的作品應該屬於( )
A.古典主義 B. 浪漫主義 C. 現實主義 D.現代主義

25.(2011•浙江文綜•22)19世紀誕生的印象主義繪畫,追求光色變化中表現對象的整體感。圖9中,屬於後期印象主義繪畫代表作的有

①《向日葵》 ②《有藤椅的靜物》 ③《星月夜》 ④《彈曼陀玲的少女》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③ D.②③④
26.(2011•天津文綜•4)右圖為1878年天津首發的中國第一套郵票中的一枚。與該郵票設計理念無關的是( )
A.中國傳統文化的影響 B.近代西方佛手影響
C.「師夷長技」的思想 D.興民權、倡新學思想
27.(2011•全國文綜大綱卷•14)徐繼畲在《瀛環志略》中對華盛頓有如下評述:「嗚呼,可不謂人傑矣哉!米利堅合眾國以為國,幅員萬里,不設王侯之號,不循世及之規,公器付之公論,創古今未有之局,一何奇也!泰西古今人物,能不以華盛頓為稱首哉!」這表明作者( )
A.鼓吹共和制,反對君主制 B.對君主制的反思走在時代前列
C.已成為洋務運動的先驅 D.主張仿效美國發展資本主義
28.(2011•安徽文綜•13)對中西學的態度是區分近代中國不同政治派別的依據之一。下列言論屬於維新派的 是( )
A.「中學為內學,西學為外學;中學治身心,西學應世事」
B.「吾國固有之文明,正足以救西洋文明之弊,濟西洋文明之窮者」
C.「中學有中學之體用,西 學有西學之體用,分之則並立,合之則兩亡」
D.「近代歐洲之所以優越他族者,科學之興,其功不在人權說下,若舟車之有兩輪也」
29.(2011•上海單科•22)嚴復譯著的《天演論》被譽為「中國西學第一」。以今日之見( )
A.該書解釋人類社會發展的理論並不科學,但警醒國人的作用巨大
B.該書正確揭示了人類社會的發展,在中國思想界起了振聾發聵的作用
C.該書的理論是中國近代革命派的重要思想武器 D.該書是中國近代第一本介紹西學的著作
30.(2011•上海單科•31)有人說:「康有為不是一個政治家,實是光緒皇帝以及全中國的不幸。假如康氏的謹慎能像他的熱情那樣,他也許能在十三年前展開維新,早就帶來了『未來的中國』。」這段話主要說明了( )
A.只有政治家才能帶來「未來的中國」 B.康有為性格對維新運動的重要影響
C.康有為性格中的弱點與優點 D.改革家應兼具謹慎與熱情的性格

31.(2011•天津文綜•5)《新青年》創刊即大力提倡民主與科學,但其後十餘年間所發表的專門論述民主與科學的文章並不多。盡管如此,「民主」與「科學」被認為是新文化運動的兩大基本口號。這主要因為民主與科學是( )
A.改造中國的迫切要求 B.世界歷史發展的潮流
C.西方興起的歷史經驗 D.倡導文學革命的需要
32.(2011•浙江文綜•16)詩人徐志摩(1896-1931)說:「在24歲以前,我對於詩的興味,遠不如我對於相對論或民約論(社會契約論)的興味」這段經歷可以作為個案反映( ) A.當時「文學革命」的影響還不大 B.新青年追求「德先生」和「賽先生」 C.當時的青年知識分子並不重理輕文 D.新文化運動對傳統文化的批判有一定的片面性
33.(2011•江蘇單科•5)某思想家在20世紀初大聲疾呼:「吾寧忍過去國粹之消亡,而不忍現在及將來之民族,不適世界之生存而歸削滅也。……其不能善變而與之俱進者,將見其不適環境之爭存,而退歸天然淘汰已耳!」從中可見,該思想家主張( )
A.打破保守觀念,為新文化營造空間 B.剔除傳統糟粕,重建儒家信仰
C.宣揚改革理念,為康梁變法造聲勢 D.遵循進化理論,任憑自然選擇
34.(2011•安徽文綜•15)辛亥革命「不過是宗法式的統一國家及奴才制的滿清宮瓦解之表徵。至於一切教會式的儒士階級思想,經院派的誦咒書符教育,幾乎絲毫沒有受傷」。這一評價( )
A.代表了新文化運動時期的認知水平 B.對思想啟蒙方面的局限性認識不足
C.肯定了反對專制、追求民主的願望 D. 基本上不符合辛亥革命的歷史事實
35.(2011•山東文綜•12)1918年陳獨秀曾撰文嚴厲指責義和團野蠻、保守、盲目排外和傳播迷信;1924年,他又認為義和團是反對帝國主義的愛國者。促成這一轉變的主要原因是( )
A.十月革命的影響 B.民族主義的高漲
C.民主主義成為時代主流 D.社會性質發生變化

③ 高中歷史必修三知識點

你好,高中歷史的高效學習方法。

學習必須講究方法,一味的死學,只能是事倍功半,學習是不會有多大提升的。高考在即,學習又差,實在把我急壞了,後來無意間接觸了「精英特快速閱讀」,一下就把我吸引住了,通過正式練習了30天左右,我發現我的學習、復習能力提升了5-6倍,閱讀、理解、記憶、歸納、分析等方面,思路更加清晰、大腦更加靈活。掌握了快速閱讀,學習能力上去之後,我對學習的興趣也就更加濃厚了,開始了主動學習,經過1個月,30天左右的學習復習、鞏固,終於從學渣變成了真正的學霸,成功考上了理想的高校。

其實,「快速閱讀」是一種高效的閱讀、學習方法,快速閱讀訓練原理就在於激活我們「腦、眼」潛能,通過靜心調息、擴展視幅、舒爾特表、焦點移動等的訓練,培養我們者直接把視覺器官感知的文字元號轉換成意義,形成眼腦直映式的閱讀、理解方式,實現閱讀提速、整體感知、理解記憶等的飛躍。一般用正式軟體參加訓練,每天堅持練習1-2個小時,30天左右的時間,可以提高我們的閱讀速度5-10倍,達到3000字左右每分鍾的閱讀速度,記憶、理解、思維、注意力等這些能力也相應的會得到很好的提升,最終提高學習效率、學習能力,走向成功。具體練習可以參考:精英特速讀記憶訓練網,下載安裝軟體即可免費試用練習。

附:高效學習基本思路:首先,學習一定要主動,積極主動的學習有助於我們保持注意力,所以你可以記筆記,做自測題,做字謎,畫些重點,或者進行小組學習。其次,安排一下自己的時間,知道自己下一步要做什麼。再者,明確課前(預習)、課上(專心)、課後(鞏固)要做的事情。最後,學會總結、歸納、分析、記憶所學內容、試題、重難點。具體可以到網路貼吧《高效學習法》吧查看交流。裡面有很多很好的學習方法和知識。

④ 高中歷史必修三 選擇題

本題主要考察希臘時期雅典民主政治的特色,根據所學的知識可知,經濟形態和小國寡民的城邦政治是其決定因素,A項正確

⑤ 高中歷史必修三歷史精講精練答案

必修三〔文化史〕難度較大,建議把書本內容與實踐〔參觀歷史博物觀、查閱圖書和視頻資料等〕相結合。

⑥ 高二歷史必修三期末考的熱門題以及答案

真心建議,高中考試最重要的其實檢查自己的情況。不要太過於注重成績,對自己沒好處的。
其實也不存在什麼重點不重點。無所謂什麼必考,整本書都是考點。

⑦ 高中歷史必修三

解放思想,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一大法寶,也是我們應對前進道路上各種新情況新問題、掃除障礙、引領發展的重要法寶;科學發展觀是黨的三代中央領導集體關於發展的重要思想的繼承和發展,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最新成果,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指導方針,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須堅決貫徹執行的重大戰略思想。我國改革開放30年的經驗表明,「解放思想是改革開放的歷史源頭,是建設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邏輯起點」,每一次重大的發展飛躍都需要靠思想解放激發動力、沖破藩籬、開辟道路,每一次思想大解放都會極大地推動理論創新、引領時代變革、促進實踐突破。在新階段新形勢下,以思想的新解放引領改革的新突破、發展的新跨越成為全國上下的強烈共識。

一、繼續解放思想與科學發展觀的本質是一致的

鄧小平同志對解放思想作過非常科學准確的論述,他說:「我們講解放思想,是指在馬克思主義指導下打破習慣勢力和主觀偏見的束縛,研究新情況,解決新問題。」「解放思想,就是使思想和實際相符合,使主觀和客觀相符合,就是實事求是。」今天我們要繼續解放思想,就要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過去30年,解放思想不僅開啟了改革開放的歷史征程,而且貫穿於改革開放的全過程,我們在解放思想的過程中,先後破除「兩個凡是」和姓「社」姓「資」的思想束縛,有力促進了黨和國家事業的發展,促進了生產力的發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當前,國際國內局勢正在發生深刻變化,經濟社會的發展呈現許多新的特徵,新情況新問題不斷涌現,要求我們繼續解放思想,切實增強憂患意識,清醒認識存在的差距和不足,不為過去的成績而自滿,不為既有的經驗所束縛,不為傳統的模式所局限,不為目前的發展而停滯,不斷探索、利用和遵循事物發展規律,積極創造條件,使矛盾向著有利於社會和經濟發展方面轉化。繼續解放思想,是面向未來,促進經濟社會更加科學地發展,實現社會和諧的必然要求。

黨的十七大報告對科學發展觀作了科學界定,這就是:「科學發展觀,第一要義是發展,核心是以人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協調可持續,根本方法是統籌兼顧。」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我們堅持「發展是硬道理」的理念,牢牢把握經濟建設這個中心,社會經濟建設贏得舉世矚目的大發展。但隨著社會經濟大發展的同時,發展中的深層次矛盾也相繼暴露出來,一味追求GDP增長,不考慮生態、資源、民生問題思想占據了我們的頭腦。忽視了「好」與「快」的關系,強調發展的總量而忽視了發展的質量,強調經濟發展成果而忽視了資源和生態環境的代價,強調了發展成果而忽視讓發展成果普惠於民。「實現什麼樣的發展,怎樣發展」成為當前急需解決的基本理論問題和實踐問題,以胡錦濤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在准確把握世界發展趨勢、認真總結我國發展經驗、深入分析我國發展階段性特徵的基礎上,提出了科學發展觀這一重大戰略思想,科學地回答了什麼是發展、為什麼發展、怎樣發展、發展為了誰、發展依靠誰、發展成果由誰享有等重大問題。要貫徹落實這些戰略思想,需要在體制機制上進行「深度開發」和資源要素上進行重新整合。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動力和引擎是改革開放,而改革開放需要思想上的洗禮、觀念上的重塑和思維方式上的再造,這就需要繼續解放思想。只有繼續解放思想,才能針對現實的矛盾和問題的解決,形成新思路,拿出新辦法。不難看出,繼續解放思想與科學發展觀在本質上是一致的,在過程中是相輔相成的,是相互包含、相互依存的,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過程,就是繼續解放思想的過程。

二、繼續解放思想的目的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

黨的十七大號召我們:「全黨同志要全面把握科學發展觀的科學內涵和精神實質,增強貫徹落實科學發展的自覺性和堅定性,著力轉變不適應不符合科學發展觀的思想觀念,著力解決影響和制約科學發展的突出問題,把全社會的發展積極性引導到科學發展上來,把科學發展貫徹到經濟社會發展的各個方面。」這就是今天解放思想要解決的突出問題,也是解放思想的落腳點和歸宿點。堅持用解放思想解決發展前進中的問題,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30年來我國的一條基本經驗。

解放思想的目的是落實科學發展觀,要求我們圍繞深刻理解和把握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國情繼續解放思想,使思想認識更加符合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和我國現階段實際。圍繞進一步滿足人民群眾的願望要求繼續解放思想,正確把握人民群眾的新期待和新要求,使思想觀念跟上時代步伐和群眾要求。圍繞深化改革開放繼續解放思想,深刻領會改革開放的偉大歷史進程、歷史意義和基本經驗,統一對改革開放的認識,為深化改革提供精神支持。通過繼續解放思想,把我們的思想從不符合、不適應科學發展的觀念、體制機制和做法的束縛中解放出來,著力解決影響和制約科學發展、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著力構建充滿活力、富有效率、更加開放、有利於科學發展的體制機制。通過繼續解放思想,對適應符合科學發展觀的,大膽地鼓勵、支持、全力以赴地去做;對那些不適應、不符合科學發展觀的,拿出勇氣和魄力來,堅決地予以糾正。通過繼續解放思想,切實解決影響科學發展的突出問題和深層次矛盾,推動經濟社會全面轉入科學發展的軌道,大力發展社會事業,加強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努力改進生產和生活方式,努力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著力解決民生問題,促進社會和諧穩定。

三、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必須繼續解放思想

科學發展觀這一科學的發展理論,只有依託思想解放的推動才能展現強大的生命力。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是馬克思主義活的靈魂,是我們黨的思想路線,是我們黨的根本的思想作風,是我們認識新事物、適應新形勢、推動新發展的強大思想武器,也是引導社會前進的強大力量,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迫切要求。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涉及到轉變發展觀念、創新發展思路的問題,而解放思想,就是要在馬克思主義的指導下,打破習慣勢力和主觀偏見的束縛,研究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過程中不斷出現的新情況,解決新問題,使思想和客觀實際相符合。所以,解放思想是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思想理論前提。

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要求我們全面把握科學發展觀的科學內涵和精神實質,使思想認識更加符合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和我國現階段的實際,增強自覺性和堅定性,著力轉變不符合科學發展觀的思想觀念,著力解決影響和制約科學發展的突出問題,更好地推進科學發展的實踐,這是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根本依據和現實基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關鍵環節,是要使思想觀念跟上時代步伐和群眾的要求。因此,在推動科學發展的過程中,必須以解放思想為先導,不斷地解放思想,把握發展規律、創新發展理念,提高自身素質,增強創新能力,對照科學發展觀的新要求,不斷反省自己、審視自己、革新自己、釋放自己,提高自己領導科學發展觀的能力,排除各種影響科學發展的障礙。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過程,必然是解放思想的過程。科學發展觀理論的提出,本身就充分體現了思想解放、理論創新。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建設更高水平的小康社會,是全新的事業和全新的目標,沒有答案可抄,沒有模式可搬,只有堅持解放思想,才能闖出新天地,開創新局面。思想解放的程度,直接決定著改革的深度,決定著開放的廣度,決定著發展的速度和質量,更直接決定著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狀況。要實現經濟又好又快發展,促進社會和諧,思想觀念必須實現根本性轉變。只有繼續解放思想,才能正確把握第一要義,牢固樹立加快發展的思想意識,才能按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的要求辦事,消除各種障礙,實現統籌兼顧,真正實現科學發展、社會和諧。

四、在科學發展觀指導下繼續解放思想

思想解放這一銳利的思想武器,只有落實到科學發展的實踐中才能彰顯出強大的力量。我們今天的中心任務和時代課題,就是堅定不移地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推動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因此,繼續解放思想,就是要圍繞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來展開,就是要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為主題,檢驗衡量標准就是要看是否有利於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看是否有利於推動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一是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統領解放思想。科學發展觀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指導方針,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須堅持和貫徹的重大戰略思想。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和新的實踐發展中,要使解放思想進入一個新的更高境界,必須把貫徹和實踐科學發展觀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以科學發展觀統領繼續解放思想,著力轉變不適應不符合科學發展觀的思想觀念,以繼續解放思想推動科學發展,著力解決影響和制約科學發展的突出問題。通過繼續解放思想和推動科學發展,把人們的思想認識統一到科學發展觀上來,把全社會的發展積極性引導到科學發展上來,把科學發展觀貫徹落實到經濟社會發展的各個方面,努力在實踐科學發展觀上創出一條新路。二是堅持以科學世界觀和方法論指導解放思想。解放思想是探索事物發展規律,開辟前進道路,是人類實踐最高層次的創造性實踐。同其他方面的實踐活動一樣,解放思想也必須以馬克思主義的科學世界觀和方法論作指導。離開了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離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解放思想、改革開放就會迷失方向,就會走上歧途,也無法實現科學發展和社會和諧。因此,解放思想的過程,必然是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改革開放、科學發展的具體實踐相結合的過程。三是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解放思想。社會主義的核心價值體系包括四個方面的基本內容,即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社會主義榮辱觀,是社會主義制度在當代中國社會的內在本質和生命之魂。我國當代社會正處於重大轉型時期,價值觀念多元化,呈現思想大活躍、觀念大碰撞、文化大交融的局面,人們思想活動的獨立性、選擇性、多變性和差異性不斷增強。要贏得解放思想這場深刻的思想文化運動,必須用社會主義的核心價值體系武裝全黨、教育人民、引領風尚、鼓舞鬥志、凝聚力量,才能保證新一輪思想解放的健康進行。四是在推進改革開放實踐中實現解放思想。解放思想是一場思想革命,更是一場改革實踐,是實踐基礎上的理論創新。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抉擇,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由之路。解放思想只有在改革開放的偉大實踐中才能得到實踐和檢驗。改革開放30年的實踐經驗表明,改革開放事業每前進一步,必然伴隨著新的思想解放,改革開放的歷程就是不斷解放思想的歷程。

五、解放思想和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探索永無止境

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怎樣抓住新機遇,應對新挑戰?十七大報告提出,繼續解放思想,堅持改革開放。思想路線的本質在於創新,在於不斷地研究新問題,在探索中前進。事物永遠是發展變化著的,我們對客觀事物的本質及其規律的探索是無法窮盡的,實踐沒有止境,創新也就沒有止境,解放思想也必然是一個無止境的過程。解放思想是一個常講常新的話題,是一個不斷有所發現、有所創造、有所前進的過程。在過去和今天的實踐中是體現解放思想的產物,可能在明天新的實踐面前就成為束縛我們思想和手腳的東西;在今天看來是符合實際的舉措,可能明天就變成與實際不相適應的陳規。因此,解放思想必須與時俱進,在實踐的基礎上,根據變化了的形勢與任務,不斷研究新情況、總結新經驗、形成新認識、解決新問題。當前,我國改革進入攻堅階段,發展處於關鍵時期,機遇與挑戰前所未有,只有堅持解放思想,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才能科學分析我國全面參與經濟全球化的新機遇新挑戰,全面認識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市場化、國際化深入發展的新形勢新任務,深刻把握我國發展面臨的新課題新矛盾,深入了解人民群眾的新要求新期盼,更加自覺地走科學發展的道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這也是十七大將「繼續解放思想」作為主題的重要內容的原因之一,只有不斷繼續解放思想,才能確保我們的思想始終跟得上時代前進的步伐,確保各項工作不斷取得新突破,邁上新台階,實現新發展。

科學發展觀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根本任務和主要內容,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關鍵,是我們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科學發展觀的發展,不是孤立的發展、片面的發展、不計代價的發展、竭澤而漁式的發展。而是在科學發展的軌道上不斷前進的發展,是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科學發展,是各方面事業有機統一、社會成員團結和睦的和諧發展,是既通過維護世界和平發展自己又通過自己發展維護世界和平的和平發展。全面發展就是全面推進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的發展,努力糾正重經濟建設輕社會建設的缺陷,實現經濟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在實現社會全面進步的基礎上實現人的全面發展。協調發展,就是堅持「五個統籌」,促進現代化建設各個環節、各個方面相協調,促進生產關系與生產力、上層建築與經濟基礎相協調。可持續發展,就是要解放思想,堅持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使人民在良好生態環境中生產生活,實現經濟社會永續發展。科學發展觀作為科學理論,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階段的產物,必須回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個實踐中去指導實踐,服務實踐,在指導和服務實踐的過程中接受實踐的檢驗,不斷補充、豐富和發展,才能去偽存真,達到科學性,才能與時俱進,才能在實踐中得到檢驗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是永無止境,解放思想的實踐無止境,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也永無止境,只有不斷的繼續解放思想,才能實現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才能更好地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

參考文獻:

〔1〕廣西壯族自治區繼續解放思想大討論活動辦公室:《繼續解放思想大討論活動學習參考資料》,2008年版。

〔2〕《中國共產黨第十七次全國代表大會文件匯編》,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3〕吳承越:《解放思想與科學發展觀》,雲南師范大學學報,2008年1月。

〔4〕中共中央宣傳部理論局:《理論熱點面對面2008》,學習出版社2008年版。

〔5〕廣西壯族自治區黨委宣傳部:《理論學習2008》,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年版。

〔6〕《鄧小平文選》第一、二、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作者單位:中共廣西壯族自治區百色市委宣傳部)

⑧ 高中歷史必修三知識點歸納

必修三復習 知識點整理(人民版)
必修三8 \' u1 S" q+ }) h: a
專題一 中國傳統文化主流思想的演變
% c' w8 R" N4 K0 {, v一、諸子百家中道、儒、墨、法諸家的代表人物:9 @; n; E/ Z' a" H" ]# U) J
道家 老子(春秋)、莊子(戰國)
) }; Y t5 G) X* x6 K儒家 孔子(春秋)、孟子、荀子(戰國)3 t$ U+ S) r1 W1 L! `& ^" Y) z
墨家 墨子(戰國)
$ ?5 D6 F3 g( Y3 f# s" C/ G' {法家 韓非子(戰國時期)
2 o/ X8 I8 R( {$ V1 w$ r二、孔子、孟子、荀子的主要觀點:0 c1 A. p3 T6 P
1、孔子(儒家學派創始人,春秋時期魯國人):
' o# d4 b; v3 o: r(1)教育思想:有教無類、興辦私學、因材施教。
3 b/ g2 R2 J P! Y' C(2)政治思想:核心「仁」,仁者愛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主張德治,維護周禮。
' A' K# G9 }! n3 h孔子死後其言論被編纂成《論語》。
' N9 h& u5 M# t6 h2、孟子(戰國時期儒家學派代表人物,發展了儒家思想,地位僅次於孔子):
0 ?! s7 b4 o/ f7 c- O% ~(1)發揮孔子「仁」的思想,提出「仁政」學說;發揮了孔子民本的思想,提出了「民貴君輕」(「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的思想;提出性善論。
( K9 W2 `* j. t; Q' e/ m1 h3、荀子(戰國末期人,改造了儒家思想):綜合了法家和道家思想的積極合理成分,使儒家思想更能適應社會的需要。
3 u" W, f) {7 @9 H9 g(1)政治思想:施政用「王道」和「仁義」;發展了孔孟民本的思想,最早提出「君舟民水」論;提出性惡論。<br/>. C* P4 v6 q8 q(2)哲學思想:在天人關繫上,提出「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的樸素的唯物主義思想。+ {8 S& ~6 p9 {8 X/ `<br/>三、漢代「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和太學:0 ]/ v0 l7 E3 D- A$ B, Z3 J<br/>1、為適應漢武帝時期「大一統」局面和鞏固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的需要,董仲舒糅合道家、陰陽五行家的一些思想對儒家思想進行改造,形成具有時代特色的新儒學體系:<br/>2 c _& y# n" \ G8 Z(1)提出「大一統」和「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主張;禁止和儒家相異的學說傳播,通過思想統一以維護政治統一;<br/>+ Y- O- B( k; R% k* m) m(2)宣揚「君權神授」、「天人感應」、「天人合一」;, }) a4 Q5 g: y' b. S
(3)提出「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和仁、義、禮、智、信五種為人處世道德標准。經後人概括為三綱五常的觀念。
* P% n: \7 J- q4 ]2、漢武帝採納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建議,從此結束了各派學術平等競爭的局面,儒學成為正統思想。% h+ {5 ]' {( Z$ V$ ^5 x<br/>3、漢武帝創建太學,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出現了國家培養政治管理人才的官立學校,標志著儒學教育的官方化和制度化,弘揚了儒家思想必修三復習 知識點整理(人民版)<br/>必修三8 \' u1 S" q+ }) h: a
專題一 中國傳統文化主流思想的演變
% c' w8 R" N4 K0 {, v一、諸子百家中道、儒、墨、法諸家的代表人物:9 @; n; E/ Z' a" H" ]# U) J
道家 老子(春秋)、莊子(戰國)
) }; Y t5 G) X* x6 K儒家 孔子(春秋)、孟子、荀子(戰國)3 t$ U+ S) r1 W1 L! `& ^" Y) z
墨家 墨子(戰國)
$ ?5 D6 F3 g( Y3 f# s" C/ G' {法家 韓非子(戰國時期)
2 o/ X8 I8 R( {$ V1 w$ r二、孔子、孟子、荀子的主要觀點:0 c1 A. p3 T6 P
1、孔子(儒家學派創始人,春秋時期魯國人):
' o# d4 b; v3 o: r(1)教育思想:有教無類、興辦私學、因材施教。
3 b/ g2 R2 J P! Y' C(2)政治思想:核心「仁」,仁者愛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主張德治,維護周禮。
' A' K# G9 }! n3 h孔子死後其言論被編纂成《論語》。
' N9 h& u5 M# t6 h2、孟子(戰國時期儒家學派代表人物,發展了儒家思想,地位僅次於孔子):
0 ?! s7 b4 o/ f7 c- O% ~(1)發揮孔子「仁」的思想,提出「仁政」學說;發揮了孔子民本的思想,提出了「民貴君輕」(「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的思想;提出性善論。
( K9 W2 `* j. t; Q' e/ m1 h3、荀子(戰國末期人,改造了儒家思想):綜合了法家和道家思想的積極合理成分,使儒家思想更能適應社會的需要。
3 u" W, f) {7 @9 H9 g(1)政治思想:施政用「王道」和「仁義」;發展了孔孟民本的思想,最早提出「君舟民水」論;提出性惡論。<br/>. C* P4 v6 q8 q(2)哲學思想:在天人關繫上,提出「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的樸素的唯物主義思想。+ {8 S& ~6 p9 {8 X/ `<br/>三、漢代「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和太學:0 ]/ v0 l7 E3 D- A$ B, Z3 J<br/>1、為適應漢武帝時期「大一統」局面和鞏固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的需要,董仲舒糅合道家、陰陽五行家的一些思想對儒家思想進行改造,形成具有時代特色的新儒學體系:<br/>2 c _& y# n" \ G8 Z(1)提出「大一統」和「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主張;禁止和儒家相異的學說傳播,通過思想統一以維護政治統一;<br/>+ Y- O- B( k; R% k* m) m(2)宣揚「君權神授」、「天人感應」、「天人合一」;, }) a4 Q5 g: y' b. S
(3)提出「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和仁、義、禮、智、信五種為人處世道德標准。經後人概括為三綱五常的觀念。
* P% n: \7 J- q4 ]2、漢武帝採納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建議,從此結束了各派學術平等競爭的局面,儒學成為正統思想。% h+ {5 ]' {( Z$ V$ ^5 x
3、漢武帝創建太學,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出現了國家培養政治管理人才的官立學校,標志著儒學教育的官方化和制度化,弘揚了儒家思想。
0 E- I7 V8 e# i0 w7 B。
0 E- I7 V8 e# i0 w7 B

熱點內容
八年級上冊物理教學視頻 發布:2025-07-15 11:24:42 瀏覽:557
中的成語有哪些 發布:2025-07-15 11:15:29 瀏覽:517
一加一筆有哪些字 發布:2025-07-15 10:46:37 瀏覽:188
五年級上冊語文測評卷 發布:2025-07-15 10:34:46 瀏覽:419
全國高考數學卷 發布:2025-07-15 10:32:48 瀏覽:750
地暖多少錢一平米 發布:2025-07-15 08:42:54 瀏覽:57
師德師風問題整改方案 發布:2025-07-15 08:00:29 瀏覽:663
電棒多少錢 發布:2025-07-15 07:59:03 瀏覽:628
東北有哪些 發布:2025-07-15 07:37:39 瀏覽:286
第3的英語 發布:2025-07-15 07:10:21 瀏覽:5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