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量化學實驗
1. 定性的實驗和定量的實驗有什麼區別
一、目的不同
定性的實驗:目的是了解、解釋和理解研究對象;理解並不必然導致對現象的預測和控制。
定量的實驗:目的是發現規律,以推論整體,預測未來或控制未來
二、研究者不同
定性的實驗:定性的實驗的研究者是研究過程的一部分,他不可避免地要參與以至影響到對研究對象的觀察和解讀。
定量的實驗:定量的實驗的研究者與研究對象可以互相分離,研究者是外在於研究對象的。
三、環境不同
定性的實驗:定性的實驗通常是在實地和自然的環境中。
定量的實驗:定量的實驗可以在人造的環境中進行。
四、實驗設計不同
定性的實驗:定性的實驗的計劃會隨著研究的進展而調整。
定量的實驗:定量的實驗要遵循事先擬訂的計劃,並在研究過程中嚴格遵守。
2. 求詳細解答:傳統的定量化學實驗受
(1)量筒(或移液管);燒杯;容量瓶 (2)①0.1000mol/L的氨水;偏高;②CH 3 COOH+NH 3 ·H 2 O=CH 3 COO - +NH 4 + +H 2 O;③1.000mol/L |
3. 初中化學有哪些定量實驗
只有一個:就是配製一定溶質質量分數的溶液。
4. 高中化學重要的四大定量實驗是什麼
定量實驗之一:一定體積、一定物質的量濃度溶液的配製
[實驗儀器]
容量瓶、托盤天平(或量筒)、燒杯、玻璃棒、膠頭滴管和葯匙。
[實驗步驟]
(1)計算:根據要求計算出固體溶質的質量或液體的體積;
(2)稱量或量取;
(3)溶解:往小燒杯中放入溶質,加入適量的蒸餾水,用玻璃棒攪拌溶解。(但用98%濃硫酸配製溶液時,一定要把98%濃硫酸沿燒杯壁倒入盛水的燒杯中,邊倒邊攪拌)
(4)轉移:將溶解的溶液冷卻至室溫,沿玻璃棒注入容量瓶;
(5)洗滌:用少量蒸餾水沖洗玻璃棒和燒杯2~3次,並將每次的洗滌液也倒入容量瓶中;
(6)定容:向上述容量瓶繼續加蒸餾水至離刻度線1~2厘米,改用膠頭滴管逐滴加入蒸餾水,直到凹液面最低點與刻度線相切;
(7)裝瓶:將溶液轉入試劑瓶,貼好標簽放在指定位置存放。
[注意事項]
(1)容量瓶在使用前要檢驗是否漏水;(2)轉移溶液要用玻璃棒引流;(3)只能配製容量瓶上規定的容積的溶液,溶液溫度需與標注溫度相仿。(4)配製好的溶液不能長期存放在容量瓶中,要及時倒入指定的細口瓶中。(5)定容時,仰視讀刻度,液面會看低,所加水量增大,濃度變小;反之,俯視濃度變大。(6)用膠頭滴管滴加蒸餾水時,若液面過了刻度線,就宣布實驗失敗,重做實驗。
定量實驗之二:中和滴定
[實驗儀器]
酸式滴定管、鹼式滴定管、錐形瓶、燒杯、鐵架台、滴定管夾。
[實驗的關鍵]
①、准確量取酸液和鹼液的體積;②、選擇適宜的指示劑准確判斷滴定終點。
[實驗步驟]
(1)滴定前的准備工作
①、洗滌滴定管。依次用洗液、自來水、蒸餾水洗滌干凈。
②、檢查滴定管是否漏水,操作中活塞轉動是否靈活。
③、用待裝溶液潤洗滴定管2~3次,以保證裝入溶液時不改變原溶液的濃度。
(2)滴定(以已知標准酸液滴定未知鹼液為例)
①、准備標准酸溶液:注酸液→趕氣泡→調節液面(在「0」或「0」以下)→記錄讀數。
用同樣的方法把鹼式滴定管准備好並記下讀數。
②、量取待鹼液:取鹼溶液→放入錐形瓶→滴加指示劑。把錐形瓶放在酸式滴定管下,墊一張白紙。
③、操作:左手控制滴定管活塞,右手不斷振盪錐形瓶,眼睛注視錐形瓶中溶液顏色變化。
邊滴邊振盪→滴加速度先快後慢→注意指示劑的變化→判斷終點(半分鍾不再變化)→記下V(終)讀數。
(3)重復滴定2~3次,計算平均值。
定量實驗之三:硫酸銅晶體中結晶水含量的測定
[實驗儀器]
托盤天平、研缽、坩堝、坩堝鉗、三腳架、泥三角、玻璃棒、乾燥器、酒精燈。
[實驗步驟]
(1)研磨:在研缽中將硫酸銅晶體研碎。
(2)稱量:准確稱量坩堝質量和硫酸銅晶體質量。
(3)加熱:將盛有硫酸銅晶體的坩堝放在三腳架上面的泥三角上,用酒精燈緩慢加熱,同時用玻璃棒輕輕攪拌硫酸銅晶體,直到藍色硫酸銅晶體完全變成白色粉末,且不再有水蒸氣逸出。然後將坩堝放在乾燥器里冷卻。
(4)稱量:冷卻後,稱量坩堝和無水硫酸銅的質量。
(5)再加熱稱量:把盛有無水硫酸銅的坩堝再加熱,然後放在乾燥器里冷卻後再稱量,記下質量,到連續兩次稱量的質量差不超過0.1g為止。
(6)計算。
[注意事項]
(1)硫酸銅晶體必須研細;(2)加熱後的固體必須在乾燥器中冷卻,防止吸水;(3)兩次稱量間質量差須小於0.1g;(4)不能用試管代替坩堝;(5)加熱要充分但不「過頭」(否則CuSO4也會分解)。
定量實驗之四:中和熱的測定
[實驗用品]
大燒杯(500mL)、小燒杯(100mL)、溫度計、2個量筒(50mL)、泡沫塑料或硬紙條、泡沫塑料板或硬紙板(中心有兩個小孔)、環形玻璃攪拌棒。
0.50mol.L-1鹽酸、0.55mol.L-1NaOH溶液。
[實驗原理]
在稀溶液中,酸跟鹼發生中和反應生成1molH2O,這時的反應熱叫中和熱。實驗中通過酸鹼中和反應,測定反應過程中所放出的熱量可計算中和熱。
H+(aq)+OH-(aq)=H2O(l);△H=-57.3kJ.mol-1。
[實驗步驟]
1、在大燒杯底部墊泡沫塑料或紙條,使放入的小燒杯杯口與大燒杯杯口相平,然後在兩大小燒杯間隙填滿泡沫或紙條,燒杯上用泡沫塑料作蓋板,蓋板孔上插入溫度計和玻璃攪拌棒。
2、用量筒量取50ml HCl(aq)倒入小燒杯中並測定HCl(aq) 溫度,記入下表。
3、用另一量筒量取50ml NaOH(aq),並用溫度計測定NaOH(aq)的溫度,記入下表。
4、把帶有硬紙板(泡沫塑料板)的溫度計、環形玻璃攪拌器放入小燒杯中,並把量筒中的NaOH(aq)一次性倒入小燒杯(注意:防止濺出)攪動,准確讀取最高溫度。記入下表
5、重復實驗兩次,取測量所得的平均值,做計算的依據
6、數據處理(兩個近似)
5. 三大定量實驗包括的所有化學方程式
定量實驗有很多。沒有所謂「三大定量實驗」這個說法
6. 定性實驗與定量實驗的區別
一、性質不同
1、定量實驗:定量實驗的目的是測量一個物體的價值,或者要求在物體和數量之間建立經驗公式。
2、定性實驗:定性試驗是為了判斷因素是否存在,某些因素間是否存在聯系,某些對象的結構如何等等。
二、實驗的發現不同
1、定量實驗實驗的發現:著名的實驗是斐索測定光速的實驗、湯姆遜求出電子荷質比計算實驗。湯姆森在用稀薄氣體密封的玻璃管兩端施加高壓電,陰極發出射線。
根據陰極射線在電場和磁場作用下的彎曲程度,可以測量陰極射線粒子的速度及其電荷E的比值M/E。結果表明,這個粒子質量是氫原子核質量的1/2000。
2、定性實驗實驗的發現:1887年,邁克爾遜和莫雷在美國克利夫蘭做了著名的物理實驗,用邁克爾遜干涉儀測量了兩個垂直光的速度差。然而,結果表明,在不同的慣性系和方向上,光速是相同的,由此否認了以太(絕對靜止參考系)的存在。
(6)定量化學實驗擴展閱讀:
定性實驗與定量實驗的實驗背景:
19世紀,隨著光波理論的發展,出現了一種流行的「以太」理論。當時,由於人們對光的本質知之甚少,他們用機械波的概念來想像一定有一種彈性物質能夠傳播光波,它的名字叫「以太」。
許多物理學家相信「以太」的存在,並認為這個無處不在的「以太」是一個絕對慣性系統。通過實驗驗證「以太」的存在已成為許多科學家的目標。
7. 化學 定量實驗
首先氫氟酸HF的物質的量是不變的,要配製400ml濃度8mol/L的溶液需要12mol/L的溶液的體積=400*8/12=267ml
267ml原混合溶液中硫酸的物質的量=1*267/1000=0.267mol
400ml硫酸濃度為3mol/L的混合溶液中硫酸的物質的量=0.4*3=1.2mol
所以需加入硫酸的物質的量=1.2-0.267=0.933mol
密度為1.84g/mL、濃度為98%的濃硫酸的物質的量濃度=1.84*1000*0.98/98=18.4mol/L
所以需加入密度為1.84g/mL、濃度為98%的濃硫酸的體積=0.933/18.4=0.05(L)
8. 中學化學定量實驗有幾個
中學化學中的定量實驗有
1、配製溶液,質量分數溶液、物質的量濃度溶液
2、酸鹼中和滴定實驗
其他的就是一些習題中的實驗組合題。如燃燒法測定有機物的組成,金屬與酸反應生成氫氣等。
9. 化學中什麼叫定量試驗
簡單地說,實驗結果是得到該物質的一種性質的就是定性實驗,如濃硫酸灑到紙上,紙變黑,即說明濃硫酸具有脫水性,這就是一個簡單的定性實驗。
實驗結果是一個數值的就是定量實驗,如中和滴定最終求出待測液的濃度、配製一定物質的量濃度的溶液最後得到一個具體濃度的溶液,都是典型的定量實驗。定量實驗要注意減小誤差,往往是考試的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