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己化學式
㈠ 木防己的化學成分
根含多種生物鹼,如木蘭鹼(magnoflorine)、木防己鹼(trilobine)、異木防己鹼(isotrilobine)、高木防己鹼(ho-motrilobine)、木防己胺鹼(trilobamine)、去甲毛木防己鹼(normenisarine)及木防己新鹼(colobine)。
㈡ 防己的特性有哪些
【性味歸經】苦、辛,寒。入膀胱、脾、腎經。
【功效主治】
1.利水消腫用於水腫脹滿,腳氣浮腫,常配伍椒目、葶藶子、大黃,方如己椒藶黃丸;用於脾虛水腫,常配伍黃芪、白術、甘草,方如防己黃芪湯。
2.祛風止痛用於濕熱痹痛,可與桑枝、蠶沙、薏苡仁等配伍,方如宣痹湯;用於寒濕痹痛,可與附子、桂枝、白術等配伍,方如防己湯。
【用量用法】5~10克,水煎服。
【禁忌】本品大苦辛寒易傷胃氣,故體弱陰虛及胃納不佳者,不宜用。
【按語】防己苦寒,降泄之力較大,有利水除濕之功。性善下行,故對下半身水濕停留之證尤為適宜。味辛能散,長於祛風濕而止痛,為治風濕熱邪壅滯經絡所致關節紅腫熱痛之常用葯,若治痛痹,可與溫經散寒葯配伍。
漢防己與木防己均可利水祛風,但漢防己利水消腫的作用較強,多用於證偏上部或兼風邪者;木防己祛風止痛的作用較好,多用於證偏下部濕重者。
【類葯鑒別】防己、木通均為大苦大寒之品,善走下焦,清熱利水作用強,濕熱蘊於下焦致小便不利、浮腫均可應用。然防己善利水,祛風止痛;木通長清心與小腸之火,並能通經下乳。
㈢ 漢防己和廣防己的區別...
1、產地不同:
(1)漢防己是防己科植物。分布於中國長江流域及其以南各省區,北至陝西南部,南至廣東和廣西北部,日本(模式產地)也有分布。
(2)廣防己生於荒山的山坡灌叢或疏林中。分布廣東、廣西等地。
2、形態特性不同:
(1)漢防己是木質大藤本,長達20餘米或更長;樹皮不規則縱裂,枝圓柱狀,有直線紋,被柔毛至近無毛。葉薄革質,心狀圓形至闊卵形,長6—15厘米或稍過之,頂端短尖至漸尖,基部常心形,有時近截平或微圓,嫩葉被絨毛,老葉常兩面無毛,或上面無毛,下面被柔毛;葉柄長5—15厘米左右,有條紋,無毛或被柔毛。
花序長可達30厘米,通常不超過20厘米,花序軸和開展、有時平叉開的分枝均纖細,被柔毛或絨毛,苞片線狀披針形。核果紅色至暗紫色,徑5—6毫米或稍過之。花期:夏季;果期:秋末。
3、價值不同:
(1)漢防己含多種生物鹼,其中辛那米寧(sinomenine)為有效成分,有一定葯用價值。
(2)廣防己因含有馬兜鈴酸,廣防己不再用作葯品生產。
㈣ 防己諾林鹼的介紹
防己諾林鹼:葯品名。本品對大鼠甲醛性關節炎有一定的抗炎作用,熱板法和電刺激尾根法證明對小鼠有一定的鎮痛作用。抗組織胺葯苯海拉明可顯著增強本品的鎮痛作用。
㈤ 印防己毒素是什麼
印防己毒素又稱苦味毒或苦毒,是由防己科植物印度防己的果實中提取的一種中性成分。其催醒作用強,常用作中樞興奮劑,中毒多由於用葯過量引起。
【葯理和毒理】
本品屬於中樞抑制性遞質υ-氨基丁酸的拮抗劑。主要興奮中腦和延髓,對大腦皮質也有興奮作用,劑量過大還可波及脊髓。一般多由靜脈給葯,在體內迅速分解,維持時間短,屬於劇毒葯物,成人最小口服致死量25~100mg。
㈥ 防己的作用,來源等等詳細介紹
[來源]
為防己科植物粉防己Stephania tetrandra S.Moore 的乾燥根。秋季採挖,洗凈,除去粗皮,曬至半干,切段,個大者再縱切,乾燥。
[主要化學成分]
含多種生物鹼,其中主要為粉防己鹼(漢防己甲素 Tetrandrine)、去甲基粉防己鹼(漢防己乙素Demethyl tetrandrine),輪環藤季銨鹼(Cyclanoline)等。
[功能主治]
利水消腫,祛風止痛。用於水腫腳氣,小便不利,濕疹瘡毒,風濕痹痛;高血壓症。
[產地分布]
主產於浙江、安徽、湖北、湖南、江西等省。
[葯材特徵]
本品呈不規則圓柱形,半圓柱形或塊狀,多彎曲,長5~10cm,直徑1~5cm。表面淡灰黃色,在彎曲處常有深陷橫溝而成結節狀的瘤塊樣。體重,質堅實,斷面平坦,灰白色,富粉性,有排列較稀疏的放射狀紋理。氣微,味苦。
[葯材鑒別]
(1) 本品橫切面:木栓層有時殘存。皮層散有石細胞群,常切向排列。韌皮部較寬。形成層成環。木質部佔大部分,射線較寬;導管稀少,呈放射狀排列;導管旁有木纖維。薄壁細胞充滿澱粉粒,並可見細小桿狀草酸鈣結晶。
(2) 取本品粉末約2g,加0。5mol/L硫酸溶液20ml,加熱10分鍾,濾過,濾液加氨試液調節pH值至9 ,移置分液漏斗中,加苯25ml,振搖提取,分取苯液5ml,置瓷蒸發皿中,蒸干,殘渣加鉬硫酸試液數滴,即顯紫色,漸變綠色至污綠色,放置,色漸加深。
(3) 取本品粉末1g,加乙醇15ml,加熱迴流 1小時,放冷,濾過,濾液蒸干,殘渣加乙醇 5ml使溶解,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粉防己鹼與防己諾林鹼對照品,加氯仿製成每1ml各含1mg的混合溶液,作為對照品溶液。照薄層色譜法(附錄Ⅵ B)試,吸取上述兩種溶液各5μl,分別點於同一硅膠G薄層板上,以氯仿-丙酮-甲醇 (6:1:1)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乾,噴以稀碘化鉍鉀試液。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斑點。
㈦ 中葯防己的葯性是什麼
防己性味歸經:苦、辛,寒。歸膀胱、腎、脾經。功能:祛風濕,止痛,利水。
㈧ 防己都分為哪幾種啊
你好,防己主要分為漢防己和木防己兩種。
木防己【性味歸經】苦、辛,寒。
【功能主治】祛風止痛,利尿消腫,解毒,降血壓。用於風濕關節痛,肋間神經痛,急性腎炎,尿路感染,高血壓病,風濕性心臟病,水腫;外用治毒蛇咬傷。
漢防己:植物的用途及功能:根莖可治風濕關節痛。
㈨ 防己的用法與功效
【別稱】漢防己、石蟾蜍、倒地拱、山烏龜、金絲吊鱉。
【形態特徵】多年生草質藤本。主根圓柱狀,肉質,直徑1~5厘米,表面淡棕色或淡灰黃色,切斷面白色,干後呈灰白色,粉性。嫩莖通常紫紅色,無毛。葉互生,單葉;葉片盾狀著生,闊三角形或三角狀近圓形,通常長四~七厘米,寬五~十厘米,長和寬近相等或寬度稍大於長度,兩面或僅葉背有密生貼伏狀短柔毛,葉邊全緣,葉背灰綠色或粉白色。夏季開花,花小,黃白色或淡黃色,組成頭狀花序,在腋生下垂的枝條上作總狀式排列;雌花和雄花的萼片及花瓣均4片;雄蕊4枚,合生成柱狀體,花葯著生在柱狀體邊緣。秋季結果,果實近球形,成熟時紅色,直徑3~4毫米。根秋季挖,鮮用或曬干備用。
【生長環境】我國南方諸省有產。多生於曠野、山坡路旁、田邊、村邊、溝邊灌木叢中。
【性味功效】味苦,性寒。利水消腫,祛風止痛。
【驗方精選】第一方:防己、三白草、五皮加各15克。
用法:水煎服。
主治:腳氣水腫。第二方:鮮防己適量。
用法:颳去外皮,曬干,一半炒至黃色,另一半生用,共研細末,每服3克,開水送服。
主治:痧氣腹痛。第三方:防己15克、黃芪10克,茯苓、桂枝、甘草各10克。
用法:水煎服。
主治:體虛、脾虛水腫,腹水。第四方:木防己適量。
用法:取上葯,與60度白酒以1:10比例混合浸泡60日,製成木防己酒。每次10~20毫升,每日2~3次,口服,10日為1個療程。
主治:關節炎或類風濕性關節炎。第五方:生木防己全草150克。
用法:取上葯,洗凈,與大米半斤放入冷開水1000毫升中,用雙手混合搓轉1000次,濾液。分2次服,重者每日服4次,輕者服2次,連服3日。
主治:毒蕈中毒。第六方:防己15克,當歸15克,紅花、桃仁各5克。
用法:共研細粉,沖酒服,每服3克。主治:跌打傷痛。第七方:鮮防己適量。
用法:搗爛敷患處。
主治:無名腫毒。第八方:防己15克,威靈仙、野菊花、鉤藤各10克。
用法:水煎服。
主治:口眼歪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