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歷物理化 » 最深的海底生物

最深的海底生物

發布時間: 2021-07-30 15:12:46

❶ 最深的海底存在什麼樣的生物

因人類現在還無法到達最深的海底去探查,也就是說無法知道最深海底有何種魚類。所以最多隻能說人已發現的深海魚所處深度紀錄是多少。 馬里亞納海溝是世界最深的海溝,它位於菲律賓東北、馬里亞納群島附近的太平洋底,其中心位置為北緯15°、東經147°30′。其最大深度達11034米。如果把世界最高的珠穆朗瑪峰放在溝底,峰頂將不能露出水面。探測深海的奧秘是極其困難的,早已有不少的登山家成功地征服了珠穆朗瑪峰,但人類至今無法乘坐潛艇下到海溝深處,海溝底部高達1100個大氣壓的巨大水壓對於人類是一個巨大的挑戰。深海是一個高壓、漆黑和冰冷的世界,通常的溫度是2℃(在極少數的海域,受地熱的影響,洋底水溫可高達380℃)。但在深海中仍然生活著一些特殊的海洋生物。 深海的魚類不會壓扁是因為它體內的壓力很大,內外抵消了。這是怎麼回事呢,想像一下魚內部的壓力和外部的壓力一樣,這樣力是平衡了。

求採納

❷ 海底最深處有什麼生物

深海生物指生活在大洋帶以下的生物。

通常包括水深200米以下的全部水城,終年黑暗,專陽光完全不能屬透入,鹽度高,壓力大,水溫低而恆定,水生植物不能生長,動物種類和數量非常貧乏,且大多屬碎屑性動物,只有少量肉食性動物,並隨海水深度增加而不斷減少。主要由棘皮動物海參、海膽、海百合、海星,甲殼動物蝦、蟹和深海魚類等組成。其生態特徵為:嘴特大,牙齒尖銳,眼睛或觸覺器官高度發達,身體柔軟而有滲透性,以便與外界壓力保持平衡,常有發光器官或發光組織,通常生活於水深200~2000米處的動物體色較鮮艷(紅或紫紅色),水深超過2000米時,色澤較暗淡(如灰白或黑色)。

❸ 最深海底有些什麼動物

一、深海游泳生物有節肢動物、蝦、烏賊、章魚和魚等。深海頭足類,沒有它的淺海兄弟那麼神氣,它們身上的肌肉少,比較脆弱,運動慢得多。蝦不多見,佔主導位置的是魚,已發現150多種,只佔中層魚種數的10%,其中70%屬於角(魚安)(魚康)類。這類魚口大得驚人,身體扁扁的,頭大尾小,樣子非常難看。它們都不大愛活動,只張開大口,靠擬鉺誘捕獵物。這擬餌由背鰭前部鰭條衍生而成,即為一根長長的柄上有一個圓形膨大部,狀如燈籠,內有發光器。發光器發出幽幽的光,「燈籠」在長柄上不停地擺動,狀如游動的小動物。有些魚誤以為這是可口的美食,游過去剛要去咬,早被一直在守株待兔的(魚安)(魚康)一口吞進肚裡。不管是魚還是別的什麼動物它統統能吃。這類魚還有一個特點,特別雄魚都長在雌魚身上,永遠不離不棄。當它們孵化出來不久就忙著找配偶,雌魚發出一種特殊香氣吸引雄魚,雄魚一日找到雌魚緊緊咬住不放,至於咬到什麼地方它滿不在乎。時間一久,雄魚的口就和雌魚皮膚吻合在一起,消化系統全部退化,全靠雌魚供養,所以身體越來越小。雌魚可以長到6-8千克重,雄魚只有幾克重,到了生殖季節就用不著再到處尋找配偶了。 二、由於深海食物供應匱乏,所以深海動物在生殖上往往只產為數不多且帶有大卵黃的卵,孵化出的幼體依靠卵黃的營養就能很快發育成小的成體狀幼體,無脊椎動物和多數魚類都是這樣繁殖的。 在這遼闊、寒冷、黑暗的深海環境中生活的浮游動物、底棲動物和游泳生物,都有一系列適應環境的手段和能力,尤以游泳生物最明顯。例如,深海魚最突出的特點是嘴巴大,因深海的食物稀少,一旦碰到食物,口越大,一口吃進的食物就越多,生存的機會就越大。像巨喉魚的巨大口部成了魚的主體,其餘部分倒像是口的附屬部分了。有的魚能吞下和自己身體一樣大的食物,有些(魚安)(魚康)魚甚至能吃下相當於自身大3倍大的食物。有些動物比淺海的相近種要小,但也有一些動物反而比淺海種大,如深海多毛類蟲有2米多長,浮游動物身體也趨於增大,如撓足類在2000米深處最大,可達17毫米,糠蝦在深海可達10厘米。 深海動物的代謝率很低,為相近的淺海動物的1/100,連細菌分解有機物的速度也很慢,魚和無脊椎動物的耗氧量比淺海相近動物低100倍。深海動物身體組織中含的水分多,含的蛋白質和類脂物質少,這也是代謝率低的原因之一。由於代謝率低,其壽命反而長,如一種雙殼貝類,50年才性成熟,100年長到最大,充其量不過幾毫米長。 深海動物的嗅覺還是很敏感的,例如深海鰻魚靠嗅覺來找到並鑒別雌雄,另一些深海動物靠嗅覺找到食物,一些食腐肉的魚、端足類和蝦靠氣味能很快找到食物。有人把誘餌沉到1800米深的海底,不到1個小時就誘捕了800個端足類動物,到9600深還能誘捕到端足類。一般是端足類先找到食物,然後魚和蝦很快就被吸引過來。 許多深海動物包括魚、蝦、頭足類等都能發光,在漫漫長夜的深海之中,發出點點星光,一閃一閃,彷彿是在遙遠的天際閃爍的小星星。發光的目的是恐嚇敵害,誘捕食物,吸引異性,找到同伴。在中上層的魚魚眼往往很大,且像望遠鏡一樣成筒狀,方向朝上,因光是從上方來,這樣可以充分接受上方來的微弱光。而在中下層,除了生物發的光以外無任何光線,即使視力再好也無用武之地,所以許多魚索性眼都退化,成了瞎子。但它們的側線發達,許多鰭條延長成絲狀,其作用像盲人探路用的竹竿一樣,可以察知周圍的微弱動靜。因深海的水很穩定,任何動物的一舉一動,都會引起水的振動,都會被發覺。 1000米以淺的動物體色鮮艷,有不少呈紅色或紫紅色;千米以深的動物,體色多為深褐色或黑色,這種顏色能最大限度在吸收生物發的光,又不易被捕食者發現。 總之,深海的惡劣生活環境,也造就出了特殊的深海生物。 參考別人的答案

❹ 最深的海底動物

海洋的最深處11000米,這個地帶海水極為深廣,終年黑暗,鹽分高且壓力大,食物來源回稀答少(多為沉落的生物殘骸和一些深海細菌),可以說生存條件是比較惡劣的。所以這里的動物群種類非常少,而且數量也非常少。這里比較常見的有棘皮動物中的海蛇尾和古老類型的海膽、腔腸動物、須腕動物及海綿等,脊椎動物多為一些特殊魚類,外形上常常讓人生怖。一般地說,深海動物石灰質骨骼的很少,多為硅質骨骼,這樣可以抗壓;這里的動物顏色較單調,沒有藍色和綠色的,不少能自己發出冷光,一些魚類的口特別大,不少的魚能吞下比自身體積、重量大出幾倍的食物。為保證繁殖獲得成功,這里的一些動物雌雄會結伴生活,且雄性基本營寄生生活。由於條件的限制,事實上在這個區域中還有許多我們從未見過的動物存在。

❺ 已知生活在海底最深的生物是什麼

首先可以100%肯定的復是有很多制微生物,因為微生物才能再那麼極端的環境下生存,但也不能否定存在大王烏賊那樣子很龐大的海洋生物,或許它們有我們人類無法得知的方式,在如此極端艱難的深海中,以龐大的身軀存活,或許它們也早已經有比我們人類更高的智慧來解決一系列的問題,只是因為環境問題,無法來到淺海區展現他們的強大而已。具體如下:
海洋(SEA)是地球上最廣闊的水體的總稱,海洋的中心部分稱作洋,邊緣部分稱作海,彼此溝通組成統一的水體。地球表面被各大陸地分隔為彼此相通的廣大水域稱為海洋,其總面積約為3.6億平方公里,約佔地球表面積的71%,平均水深約3795米。海洋中含有十三億五千多萬立方千米的水,約佔地球上總水量的97%,而可用於人類飲用只佔2%。地球四個主要的大洋為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大部分以陸地和海底地形線為界。目前為止,人類已探索的海底只有5%,還有95%大海的海底是未知的。

❻ 生活在海洋最深處的生物叫什麼,有多深.

世界上海洋最深的是海溝,而最深的海溝是馬里亞納海溝,它位於西太平洋馬里亞納版群島東南側, 深度大權約11,034米,在這樣的深海里,除了細菌等低等生物,甚至還有一種叫「安康」的盲魚快樂地活著,人類已經坐潛水艇下去過了,盡管船體被壓縮了整整一厘米,但是還是能夠探索到海洋的最深處.

❼ 海洋最深處會有什麼生物

首先可以100%肯定的是有很多微生物,因為微生物才能再那麼極端的環境下生存,但也不能否定存在大王烏賊那樣子很龐大的海洋生物,或許它們有我們人類無法得知的方式,在如此極端艱難的深海中,以龐大的身軀存活,或許它們也早已經有比我們人類更高的智慧來解決一系列的問題,只是因為環境問題,無法來到淺海區展現他們的強大而已。具體如下:

1、簡介

海洋(SEA)是地球上最廣闊的水體的總稱,海洋的中心部分稱作洋,邊緣部分稱作海,彼此溝通組成統一的水體。地球表面被各大陸地分隔為彼此相通的廣大水域稱為海洋,其總面積約為3.6億平方公里,約佔地球表面積的71%,平均水深約3795米。海洋中含有十三億五千多萬立方千米的水,約佔地球上總水量的97%,而可用於人類飲用只佔2%。地球四個主要的大洋為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大部分以陸地和海底地形線為界。目前為止,人類已探索的海底只有5%,還有95%大海的海底是未知的。

2、海水溫度

因海洋風光為地球海洋面積(約為3.6億平方公里)遠遠大於陸地面積,故有人將地球稱為一個"大水球"。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分別佔地球海洋總面積的46%、24%和20%。重要的邊緣海多分布於北半球,它們部分為大陸或島嶼包圍。最大的是北冰洋及其近海、歐洲的地中海、加勒比海及紅海其附近水域、白令海、鄂霍次克海、黃海、東海和日本海。

3、影響氣候

海洋是地球上決定氣候發展的主要的因素之一。海洋本身就是地球表面最大的儲熱體。海流是地球表面最大的熱能傳送帶。海洋與空氣之間的氣體交換(其中最主要的有水汽、二氧化碳和甲烷)對氣候的變化和發展有特別大的影響。

❽ 在海中最深處生存的生物是什麼

深海中的生物種類極多,但因為深海中陽光無法抵達,一片黑暗,所以深海生物內均為動物,容沒有植物生存。

由於深海中水壓極高,人類很難到達,所以對深海動物認識不多,但從目前發現看,多數為無脊椎動物類,如蠕蟲類、蝦、蟹、水母等。當然也有魚類,只是因為它們只能在深海中生存,所以與淺海魚類形態等區別較大。而且許多深海動物能夠發出各種各樣的微弱光線,用於互相聯系和引誘獵物。

同時,在深海中可形成獨特的局部生態系統,如在海底熱泉附近,就有獨立的生態系統。

下面是幾種深海動物。

海底熱泉附近的管蠕蟲:

❾ 生活在最深海底的有什麼動物

一、深海游泳生物有節肢動物、蝦、烏賊、章魚和魚等。深海頭足類,沒有它的淺海兄弟那麼神氣,它們身上的肌肉少,比較脆弱,運動慢得多。蝦不多見,佔主導位置的是魚,已發現150多種,只佔中層魚種數的10%,其中70%屬於角(魚安)(魚康)類。這類魚口大得驚人,身體扁扁的,頭大尾小,樣子非常難看。它們都不大愛活動,只張開大口,靠擬鉺誘捕獵物。這擬餌由背鰭前部鰭條衍生而成,即為一根長長的柄上有一個圓形膨大部,狀如燈籠,內有發光器。發光器發出幽幽的光,「燈籠」在長柄上不停地擺動,狀如游動的小動物。有些魚誤以為這是可口的美食,游過去剛要去咬,早被一直在守株待兔的(魚安)(魚康)一口吞進肚裡。不管是魚還是別的什麼動物它統統能吃。這類魚還有一個特點,特別雄魚都長在雌魚身上,永遠不離不棄。當它們孵化出來不久就忙著找配偶,雌魚發出一種特殊香氣吸引雄魚,雄魚一日找到雌魚緊緊咬住不放,至於咬到什麼地方它滿不在乎。時間一久,雄魚的口就和雌魚皮膚吻合在一起,消化系統全部退化,全靠雌魚供養,所以身體越來越小。雌魚可以長到6-8千克重,雄魚只有幾克重,到了生殖季節就用不著再到處尋找配偶了。     二、由於深海食物供應匱乏,所以深海動物在生殖上往往只產為數不多且帶有大卵黃的卵,孵化出的幼體依靠卵黃的營養就能很快發育成小的成體狀幼體,無脊椎動物和多數魚類都是這樣繁殖的。     在這遼闊、寒冷、黑暗的深海環境中生活的浮游動物、底棲動物和游泳生物,都有一系列適應環境的手段和能力,尤以游泳生物最明顯。例如,深海魚最突出的特點是嘴巴大,因深海的食物稀少,一旦碰到食物,口越大,一口吃進的食物就越多,生存的機會就越大。像巨喉魚的巨大口部成了魚的主體,其餘部分倒像是口的附屬部分了。有的魚能吞下和自己身體一樣大的食物,有些(魚安)(魚康)魚甚至能吃下相當於自身大3倍大的食物。有些動物比淺海的相近種要小,但也有一些動物反而比淺海種大,如深海多毛類蟲有2米多長,浮游動物身體也趨於增大,如撓足類在2000米深處最大,可達17毫米,糠蝦在深海可達10厘米。 深海動物的代謝率很低,為相近的淺海動物的1/100,連細菌分解有機物的速度也很慢,魚和無脊椎動物的耗氧量比淺海相近動物低100倍。深海動物身體組織中含的水分多,含的蛋白質和類脂物質少,這也是代謝率低的原因之一。由於代謝率低,其壽命反而長,如一種雙殼貝類,50年才性成熟,100年長到最大,充其量不過幾毫米長。     深海動物的嗅覺還是很敏感的,例如深海鰻魚靠嗅覺來找到並鑒別雌雄,另一些深海動物靠嗅覺找到食物,一些食腐肉的魚、端足類和蝦靠氣味能很快找到食物。有人把誘餌沉到1800米深的海底,不到1個小時就誘捕了800個端足類動物,到9600深還能誘捕到端足類。一般是端足類先找到食物,然後魚和蝦很快就被吸引過來。     許多深海動物包括魚、蝦、頭足類等都能發光,在漫漫長夜的深海之中,發出點點星光,一閃一閃,彷彿是在遙遠的天際閃爍的小星星。發光的目的是恐嚇敵害,誘捕食物,吸引異性,找到同伴。在中上層的魚魚眼往往很大,且像望遠鏡一樣成筒狀,方向朝上,因光是從上方來,這樣可以充分接受上方來的微弱光。而在中下層,除了生物發的光以外無任何光線,即使視力再好也無用武之地,所以許多魚索性眼都退化,成了瞎子。但它們的側線發達,許多鰭條延長成絲狀,其作用像盲人探路用的竹竿一樣,可以察知周圍的微弱動靜。因深海的水很穩定,任何動物的一舉一動,都會引起水的振動,都會被發覺。 1000米以淺的動物體色鮮艷,有不少呈紅色或紫紅色;千米以深的動物,體色多為深褐色或黑色,這種顏色能最大限度在吸收生物發的光,又不易被捕食者發現。     總之,深海的惡劣生活環境,也造就出了特殊的深海生物。

熱點內容
小學二年級語文下冊第一單元測試卷 發布:2025-07-15 05:31:34 瀏覽:668
共生物流平台 發布:2025-07-15 05:10:48 瀏覽:869
流瑜伽教學視頻 發布:2025-07-15 04:56:12 瀏覽:340
尿路感染怎麼辦 發布:2025-07-15 04:25:38 瀏覽:39
四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 發布:2025-07-15 03:56:32 瀏覽:173
三年級上冊語文第二單元測試題 發布:2025-07-15 03:48:10 瀏覽:826
愛爾蘭咖啡怎麼做 發布:2025-07-15 03:14:45 瀏覽:753
2015師德師風講話 發布:2025-07-15 03:05:10 瀏覽:597
abc教育資源網 發布:2025-07-15 03:03:47 瀏覽:233
加強師德師風建設的實施方案 發布:2025-07-15 02:44:17 瀏覽:4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