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歷物理化 » 生物一輪復習知識點

生物一輪復習知識點

發布時間: 2021-07-30 15:49:38

生物一輪復習該怎樣復習

我今年復讀的,告訴你,生物的復習離不開課本,雖然說你們發的復習資料的知內識點都是書容上的。但是對於生物復習課本真的很重要,有可能裡面的一句話就是你考試中一道題的選項。舉個例子來說,在DNA是遺傳物質那一章裡面的你能清楚記得發現的具體步驟和那些實驗方法嗎?這些復習資料上只是一筆帶過,唯有看書才是王道。所以每次上課前上課後都把那一章看一下,很有用的。

㈡ 推薦一本生物第一輪復習的資料書

王後雄的如何,知識點細,題目經典,如果要做題,還是找卷子比較好

㈢ 一輪復習生物如何復習

第一輪復習生物怎麼學 鄭然記者鄭然城市快報隨著高三新課程的結束,應屆考生又將開始新一輪的高考復習。如何搞好以梳理知識、夯實基礎、掌握基本技能為目的的第一輪復習呢?楊老師認為應該在復習中注意以下幾個問題:1.把知識點進行細致的梳理和有機的整合第一輪的復習根本目的是夯實基礎,為以後的綜合復習做好准備。因此,學生在復習過程中一方面要注意對主幹知識的梳理,對所學內容做到心中有數。在梳理知識點的過程中切忌出現遺漏,造成知識盲點;另一方面,知識的梳理決不是按章節進行簡單的重復,應注意發掘知識點之間的內在聯系,把零散的知識以小專題的形式進行有機的整合,構建成立體的知識網路。

2.應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設計復習的進度、形式和內容

新授課剛結束的第一輪的復習,對於學生來說需要有個適應的過程,因此,復習的進度、形式和內容應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來確定。復習形式應該多元化,教師的講授與學生的自主歸納總結相結合;知識的梳理與學生的適度練習相結合;章節復習與專題復習相結合等。

3.應把強化生物學科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規律的復習與能力培養有機的結合

第一輪的復習需要學生深化對生物基本概念、原理和規律的理解是毫無疑問的,學生不僅應該知道它們的涵義,還要知道它們的前因後果、適用條件和范圍,以及相關知識之間的聯系和區別。但也決不能忽略了學生自身能力的培養。因為,高考的成敗更多的取決於綜合能力的高低。因此,在復習過程中切忌忽略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應該給學生搭建能力形成所需的各種平台,學生應在教師的引領下,在掌握知識體系的同時綜合能力也有所提升。

4.強化實驗的復習突出能力考查的高考,實驗考查是必有題型之一。因此,要在高考中取得好的成績就必須強化實驗的復習。

一方面,要深化教材所涉及的各種常規實驗的復習。學生應掌握實驗的方法步驟,學會各種實驗儀器、試劑的使用方法、學會控制實驗條件、學會觀察、分析和解釋實驗中產生的現象、數據並得出合理的實驗結論。其次,還要通過對教材中諸如「恩吉耳曼光合作用實驗」等經典實驗的復習,掌握設計實驗的基本技能。當然,也決不能忽略對實習和研究性學習課題的復習。
第一輪復習要在「全」「活」「練」上下功夫

高考重在考查學生的能力,而能力的形成需要掌握一定的基礎知識。因此,在高三生物復習中應重視第一輪基礎知識的復習,在復習時,一定要在「全」「活」「練」上下功夫。

「全」,就是復習的知識點要全。生物高考內容少,試題量少,考題中知識覆蓋面也較窄,但大綱要求的知識點又都是高考范圍,所有的知識點上都有可能出題。因此,在復習時,一定要注意「全」,以不變應萬變。一般第一學期都應進行基礎知識復習,教師在復習時要

按照大綱要求運知識點復習,不能有遺漏。當然,復課中既要「全面開花」,還要重點「攻堅」,應突出對重點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如第二章、第五章和第七章在復習時應作為重點。

「活」,就是復習方法要活。復習課難上,誰就難在怎樣把眾多的問題轉化為系統的知識來讓學生掌握,使學生不能有上二遍課、溜課本的感覺,而且還要使學生感興趣,覺得不聽不舒服,非聽不可。這就要求教師對復習課要講究一定的策略,對不同的內容要根據其知識結構採用相應的方法。例如,採用打比方的方法讓學生掌握染色體、DNA、基因、脫氧核苷酸的關系(即把染色體比作錄音磁帶,則DNA分子好似磁帶上的一篇文章,基因就是這篇文章中的每一個句子,而脫氧核苷酸就是組成句子進而組成整篇文章的文字);採用對比方法介紹減數分裂、有絲分裂圖解的區別;採用典型例題的方法歸納遺傳學中推斷基因型的解題思路;採用知識鏈,復習第二章新陳代謝、第七章生物與環境等。通過這樣的復習。使學生建立完整的知識體系,便於對基礎知識的記憶、理解和前後知識的綜合,以達到靈活運用和解決實際問題之目的。 「練」,就是解題方法技巧要練。考試是通過做題來衡量對所學知識的掌握程度。基礎知識的掌握不等於會解題考試成績就好。要在考試中取得好成績,離不開平時的練,練不僅練知識,而且練能力。通過練,才能尋找解題的思路和方法。在復習時,教師要精選習題,善於分析解題思路,與學生一道總結解題技巧,如解釋自然現象要透過現象看本質,思路為「外因→內因→現象」;分析實驗現象的思路是「方法→結果→原因」;推導親代基因型的思路是「子代→親代」;分析表格可總結為「熟悉表格→單項分析→概括分析」等。通過教師的引導和學生的訓練,讓學生形成「套用模式→體會模式→靈活運用→舉一反三」的復習思路,從而達到良好的復習效果。 總之,高考基礎知識復習是高三復課的重要一環,教師通過第一輪復習,首先要讓學生全面掌握基礎知識,不遺漏任何一個知識點,達到「全」;同時,復習時掌握一定的技巧,要歸納整理,讓學生掌握知識體系,抓住重點,拓寬知識面,靈活運用,達到「活」;另外,注意進行解題訓練,理清思路,掌握方法,避免題海戰術,達到「練」的目的。只有在「全」「活」「練」上下功夫,基礎知識才能復習扎實,為第二階段專題復習奠定基礎。

㈣ 生物怎樣進行一輪復習

在此基礎上,所以還是要建立在理解的基礎上背誦課本知識。第一,尤其是對理科專綜合屬的綜合能力的提升非常重要生物知識是比較瑣碎的。第三。同時。第二,獲得高分,從考點、易錯點,生物中的易錯易混知識還是比較多,在答題過程中能引用課本原話回答的要引用,並進行專練提升,推薦高考幫,有的老師說,掌握生物答題技巧,選擇一本好的一輪復習資料,加深理解,這個在一輪復習中要注意落實,辨別易錯易混概念,課本知識背會了、題型,保證生物不失分,在有限的時間里,二輪復習的專項訓練提升更為重要。第四,掌握學科熱點和重點、訓練,基本高考沒有問題,理解概念。但是從實際情況來看,要集中進行高考題的訓練,幫助提高成績,突破高考考點和熱點,突破生物學難點。祝你能取得好的成績

㈤ 高中生物一輪復習要點有哪些

一輪復習應堅持:以教材、教學大綱、考試說明為基礎,加強基礎知識、基礎能力,建立生物版知識網路。對於高考權生物的重點做到心裡有數,如果可能的話,能夠適當預測高考題目,加強練習。
同學們進行生物基礎訓練,提升能力。通過題進行鞏固。從近幾年的高考題可以看出,生物基礎題目占據主要地位。所以一定要覆蓋所有知識點,並實行地毯式、拉網式梳理。翻開書本從第一章開始逐步復習。
然後構建生物理論知識架構,因為生物需要記憶的知識點比較多,比如說概念,實驗等等,這些知識既多又雜,而且它們的分布比較零散,要深刻的理解每個概念的內涵、外延,掌握有關公式、原理、生理。
通過自己歸納考點來進行記憶,因為這種記憶方式比較形象,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記憶書本上的內容,包括畫圖、表格、知識網路圖等構建知識網路,構建出來之後還需要找老師修改,或與其他同學相比對,互相指導、互相促進。,共同學習。

㈥ 高三生物第一輪復習資料

《步步高》 黑龍江教育出版社 主編:王朝銀
《優化方案》現代教育出版社 主編:張學憲
我們用的是第一種,第二種也不錯,希望對你有用!

㈦ 高中生物!我是高三學生正在一輪復習,我覺得生物零碎的知識點好多,但真正做題的時候又想不到用它,明明

個人感覺,生物不是一門死記硬背的學科。做題的時候分析題目,首先看題目要問的是什麼。高中生物的問題基本可以分為兩大類:結構、功能。這兩者又互相聯系,結構往往決定功能,而功能的需要往往對應著一定結構,劃分單元,聯系記憶。我畢業很久了,手頭沒有生物的資料,LZ可以發幾道題,我給你分析學習以及解題過程

㈧ 生物第一輪復習的詳細知識點

自主梳理
一、細胞膜的成分
細胞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統,其邊界是細胞膜。
(1)主要成分是脂質和蛋白質,另外還有少量的糖類。
(2)細胞膜成分中含量最多的是脂質,該成分含量最豐富的是磷脂。
(3)與細胞膜功 能復雜程度有關的是蛋白質的種類和數量。
二、細胞膜的制備
1.選材:哺乳動物成熟的紅細胞。
2.原理:紅細胞放入清水中,水會進入紅細胞,導致紅細胞脹破,使細胞膜內的物質流出來,從而得到細胞膜。
3.過程
(1)將紅細胞稀釋液製成臨時裝片。
(2)在高倍鏡下觀察,在蓋玻片一側滴加蒸餾水,另一側用吸水紙吸引。
(3)紅細胞凹陷消失,體積增大,最後導致細胞破裂。
(4)利用差速離心法,獲得純凈細胞膜。
感悟拓展
在用紅 細胞制備細胞膜時,為什麼要稀釋?稀釋的時候為什麼用生理鹽水?
[提示]稀釋可以減少血液中的血漿蛋白等雜物。用生理鹽水是為了保持滲透壓,防止在稀釋的時候發生細胞破裂。
三、細胞膜的功能
1.將細胞與外界環境分隔開,保障了細胞內部環境的相對穩定。
2.控制物質進出細胞:對進出細胞的物質進行嚴格的「檢查」。
(1)細胞需要的營養物質進入細胞,細胞不需要或有害的物質不能進入。
(2)細胞產生的抗體、激素和廢物排到細胞外,但細胞內的核酸等重要成分不會流失到細胞外。
(3)細胞膜的控製作用是相對的,環境中一些對細胞有害的物質如有些病毒、病菌等也能侵入細胞,使生物體患病。
3.進行細胞間的信息交流
(1)作用:多細胞生物的各個細胞之間保持功能的協調,不僅依賴於物質和能量交換,也有賴於信息的交流。細胞間的信息交流,大多與細胞膜的結構和功能有關。
(2)細胞間信息交流的方式
①通過細胞分泌的化學物質間接傳遞信息,如受體與靶細胞的細胞膜表面的激素結合,將信息傳遞給靶細胞。
②通過相鄰兩細胞的細胞膜直接接觸傳遞信息,如精子和卵細胞的識別和結合。
③通過相鄰兩細胞形成通道進行信息交流,如高等植物之間通過胞間連絲連接,也有信息交流的作用。
四、植物細胞壁的成分和作用
1.化學成分:主要是纖維素和果膠 。
2.作用:支持和保護。
[互動探究]1.細胞膜上與功能密切相關的成分為什麼是蛋白質?
2.植物細胞等有細胞壁,在細胞最外層,為什麼說細胞膜是邊界呢?
[提示] 1.磷脂雙分子層是作為細胞膜的骨架,而蛋白質則負責細胞膜的信號傳導、物質運輸等功能,不僅僅是在細胞膜上,整個細胞的各種功能都是通過蛋白質來完成的,蛋白質的種類很 多,可以組成各種不同的結構來完成不同的功能。
2.由細胞膜的屏障功能所決定,細胞膜不但有保護作用還具有選擇透過性,而細胞壁是全透性的。
要點歸納
一、細胞膜的成分和功能
1.細胞膜的成分
含量 概念 在細胞膜構成中的作用
脂質 約50% 其中磷脂是構成細胞膜的重要成分
蛋白質 約40% 蛋白質是生命活動的主要承擔者,細胞膜的功能主要由其上的蛋白質來行使
糖類 約2%~10% 與膜蛋白或膜脂結合成糖蛋白或糖脂,分布在細胞膜的外表面
2.細胞膜的功能
(1)將細胞與外界環境分隔開
細胞膜將細胞與外界環境隔開,保障了細胞內環境的相對穩定。
①對於原始生命,膜的出現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它將生命物質與非生命物質分隔開,成為相對獨立的系統。
②對於原生生物,如草履蟲,它屬於單細胞生物,它與外界環境的分界面也是細胞膜。
(2)控制物質進出細胞
包括細胞膜控製作用的普遍性和控製作用的相對性兩個方面,如圖所示:

感悟拓展
1.各種膜所含蛋白質與脂質的比例同膜的功能有關,功能越復雜的膜,其蛋白質含量和種類越多。
2.糖蛋白(也叫糖被)有保護和潤滑作用,還與細胞識別作用有密切關系。
3.正常細胞癌變後,細胞膜上產生甲胎蛋白和癌胚抗原等物質,以此可以作為細胞是否癌變的指標之一。
4.細胞膜的組成元素有C、H、O、N、P。
5.能否通過細胞膜,並不是取決分子大小,而是根據細胞生命活動是否需要。如木糖分子比葡萄糖分子小,但細胞能吸收葡萄糖不能吸收木糖。
典例導悟
1下列關於細胞膜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
A.細胞膜主要由脂質和蛋白質組成
B.不同功能的細胞,其細胞上蛋白質的種類和數量相同
C.組成細胞膜的脂質中,磷脂最豐富
D.癌細胞的惡性增殖和轉移與癌細胞膜成分的改變有關
解析研究發現,細胞主要由脂質和蛋白質組成;在組成細胞的脂質中,磷脂最豐富;蛋白質在細胞行使功能時起重要作用,功能越復雜的細胞膜,其蛋白質的種類和數量越多;癌細胞的惡性增殖和轉移與細胞膜成分的改變有關。
答案B
下列哪一項不屬於細胞膜的生理功能 ()
A.保護性屏障B.控制物質進出細胞
C.信息的接收和傳遞D. 能量的儲存和釋放
答案D
解析細胞膜將細胞與外界環境分隔開 ,保證了細胞內部環境的相對穩定,起到了保護性屏障的作用,能控制物質進出細胞,進行細胞間的信息交流,能量的儲存和釋放不屬於細胞膜的功能。
二、體驗制備生物膜的方法
1.實驗中選用哺乳動物成熟的紅細胞作為實驗材料的原因
(1)哺乳動物成熟的紅細胞無細胞壁。
(2)哺乳動物成熟的紅細胞無各種細胞器(膜)和細胞核(核膜),所提取到的膜都是非常純凈的細胞膜。
(3)紅細胞單個存在,便於製成懸浮液。
2.實驗中利用吸水脹破使紅細胞破裂。因為細胞非常微小,利用常規的方法是不行的,如果實驗在試管中進行,細胞破裂後,還需差速離心才能獲得較為純凈的細胞膜。
3.紅細胞稀釋液的制備:將少量新鮮血液注入生理鹽水中,搖勻。
4.實驗步驟
選材:豬(或牛、羊、人)的新鮮的紅細胞稀釋液
製作裝片:用滴管取一滴紅細胞稀釋液滴在載玻片上,蓋上蓋玻片

觀察:用顯微鏡觀察紅細胞形態(由低倍―→高倍)

滴清水:在蓋玻片的一側滴,在另一側用吸水紙吸引
↓[來源:]
觀察:持續觀察細胞的變化

結果:凹陷消失,體積增大,細胞破裂,內容物流出,獲得細胞膜
感悟拓展
我們一般選擇哺乳動物成熟的紅細胞作為制備細胞膜的材料,原因有二:
(1)動物細胞外面沒有細胞壁,制備細胞膜相對比較容易。
①避免了分離細胞壁與細胞膜的麻煩。
②沒有細胞壁的保護、支持,動物細胞易吸水漲破,將細胞內容物流出,即可得到細胞膜。
(2)哺乳動物的成熟紅細胞具有以下優點:
①細胞內無細胞核和各種具有膜的細胞器,避免了細胞膜與細胞器膜的分離所帶來的麻煩,經過離心就可得到較純凈的細胞膜。
②紅細胞的數量多,材料易得。
典例導悟
2下列可以作為制備純凈的細胞膜的材料的是()
A.神經細胞B.洋蔥根尖分生區細胞 C.洋蔥鱗片葉表皮細胞D.人的成熟紅細胞
解析植物細胞具有細胞壁,細胞壁與細胞膜緊貼在一起不易分離,因此洋蔥根尖分生區細胞、洋蔥鱗片葉表皮細胞不能作為實驗材料。神經細胞里有細胞核和許多細胞器,它們的膜與細胞膜混在一起,不易分開,因此神經細胞不可 以作為制備純凈的細胞膜的材料。
答案D
科學家常用哺乳動物的紅細胞作為材料來研究細胞膜的組成,這是因為 ()
A.哺乳動物紅細胞容易得到
B.哺乳動物紅細胞在水中容易漲破
C.哺乳動物成熟的紅細胞內沒有核膜、線粒體膜等
D.哺乳動物紅細胞的細胞膜在光學顯微鏡下容易觀察到
答案C
解析研究細胞膜的組成時,大都用動物細胞、紅細胞、神經髓質等作為研究材料。哺乳動物紅細胞在發育成熟的過程中,核膜逐漸退化,並從細胞中排出,因此成熟的紅細胞中沒有核膜,同時紅細胞中線粒體膜等膜結構缺乏,使紅細胞的結構比較簡單,用蒸餾水處理後容易得到成分較單一的細胞膜。
自主梳理
一、細胞核的結構
1.核膜:雙層膜,具有核孔,作用是把核內物質與細胞質分開,使核既保持相對獨立,又實現 核質之間的物質交換和信息交流。
2.核孔:實現核質之間頻繁的物質交換和信息交流。
3.核仁:與某種RNA的合成以及核糖體的形成有關。
4.染色質
(1)組成:DNA和蛋白質。
(2)功能:其中的DNA是遺傳信息的載體。
(3)形態:染色質 染色體。
二、細胞核的功能
1.資料分析
(1)黑白兩種美西螈實驗說明:細胞核控制體色遺傳。
(2)蠑螈受精卵橫縊實驗說明:細胞核控制細胞分裂和分化。
(3)變形蟲切割實驗說明:變形蟲的分裂、生長、再生、應激性是由細胞核 控制。
(4)傘藻嫁接實驗說明:傘帽的形狀是由細胞核控制的。
2.細胞核的功能歸納
(1)細胞核是真核細胞最重要的細胞結構,細胞核控制著細胞的代謝和遺傳,是細胞的「控制中心」。
(2)是遺傳物質儲存和復制的主要場所,是遺傳信息庫。
[互動探究]既然物質可以通過核孔進出細胞核,那核膜還具有選擇透過性嗎?
[提示]具有。通過 核孔進出的物質只是某些大分子物質,如蛋白質和mRNA等,離子和小分子物質仍通過跨膜運輸進出細胞核,因此,核膜仍具有選擇透過性。
三、模型建構[來源:]
1.模型:為了某種特定目的而對認識對象所作的一種簡化的概括性的描述。
2.描述特點:定性的、定量的、具體實物或其他形象化手段、抽象形式等。
3.類型:物理模型、 概念模型、數學模型等。
四、細胞在生命系統中的地位
細胞作為基本的生命系統,其結構復雜而精巧;各組分之間分工合作成為一個整體,使生命活動能在變化的環境中自我調控、高度有序地進行。細胞既是生物體結構的基本單位,也是生物體代謝和遺傳的基本單位。
[互動探究]細胞為什麼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統?
[提示]因為所有的生命都是以細胞為基礎,細胞是所有生命的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就連沒有細胞結構的病毒,也不得不依靠活的細胞來生存。
要點歸納
1.結構及相應功能

2.染色質與染色體的關系
染色質 染色體
同種
物質 成分相同 主要是DNA和蛋白質
特性相同 易被鹼性染料染成深色
功能相同 遺傳物質的主要載體
不同時期 分裂間期 分裂期
兩種形態 細長的絲 光鏡下能看到呈圓柱狀或桿狀結
同種物質在不同時期細胞中的兩種狀態,變化如下:
染色質(間、末期) 染色體(前、中、後期)
3.核仁、核膜在細胞周期中的變化 在細胞分裂前期消失,末期重現。
4.細胞核的功 能
細胞核是遺傳信息庫,是細胞代謝和遺傳的控制中心。
(1)細胞核是遺傳物質(DNA)儲存和復制的場所,DNA攜帶遺傳信息,並通過復制由親代傳給子代,保證了遺傳信息的連續性。
(2)細胞核控制著物質合成、能量轉換和信息交流,使生物體能夠進行正常的細胞代謝。DNA可以控制蛋白質的合成,從而決定生物的性狀。
[提醒]①凡是無核細胞,既不能生長也不能分裂,如哺乳動物和人的成熟紅細胞(植物的篩管細胞);人工去核的細胞一般也不能存活太久。
②有些細胞不只具有一個細胞核,如雙小核草履蟲有兩個細胞核,人的骨骼肌細胞中細胞核多達數百個。
感悟拓展
1.轉錄的產物RNA和在核糖體上合成但到細胞核內發揮作用的蛋白質,一般都是大分子物質。因為通過核孔進出細胞核,不經核膜,故通過0層膜。
2.關於傘藻嫁接與核移植實驗分析
(1)圖甲解讀

①將A中的傘帽1、1′去掉得B。
② 將B中的傘柄2、2′交換位置移植得C。
③繼續培養C得D。
[提醒]細胞核控制傘帽的形狀,與傘柄無關。
(2)圖乙解讀
①將F的傘帽和細胞核去掉。
②將E的細胞核取出,並移植到F中去。
③繼續培養移植核後的F得G。
說明傘藻的傘帽形狀由細胞核控制,與傘柄無關。
總結①圖乙是對圖甲實驗的補充,進一步驗證細胞核的功能;②生物體形態結構的構建,主要與細胞核有關。
典例導悟
3下列關於細胞核的敘述正確的是 ()
A.真核細胞的核膜上有大量的多種酶,有利於多種化學反應的順利進行
B.在顯微鏡下觀察分裂間期的真核細胞,可以看到細胞核的主 要結構有核膜、核仁和染色體
C.真核細胞的核膜上有核孔,脫氧核糖核酸等大分子物質可以通過核孔進入細胞質
D.原核細胞的擬核除沒有 核膜外,其他方面與真核細胞的細胞核沒有差別
解析B中用顯微鏡無法觀察到核膜,在間期遺傳物質以染色質狀態存在,不能觀察到染色體;C中脫氧核糖核酸即DNA不能出來;D中原核細胞既無核膜又無核仁。
答案A
如圖所示為再生能力很強的原生動物喇叭蟲(圖中a.纖毛;b.大核;c.根部),將之切成①②③三截,能再生成喇叭蟲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①、②和③
答案B

熱點內容
一加一筆有哪些字 發布:2025-07-15 10:46:37 瀏覽:188
五年級上冊語文測評卷 發布:2025-07-15 10:34:46 瀏覽:419
全國高考數學卷 發布:2025-07-15 10:32:48 瀏覽:750
地暖多少錢一平米 發布:2025-07-15 08:42:54 瀏覽:57
師德師風問題整改方案 發布:2025-07-15 08:00:29 瀏覽:663
電棒多少錢 發布:2025-07-15 07:59:03 瀏覽:628
東北有哪些 發布:2025-07-15 07:37:39 瀏覽:286
第3的英語 發布:2025-07-15 07:10:21 瀏覽:592
小學二年級語文下冊第一單元測試卷 發布:2025-07-15 05:31:34 瀏覽:668
共生物流平台 發布:2025-07-15 05:10:48 瀏覽:8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