迭部歷史
A. 迭部縣的風景名勝
迭部縣有紅軍長途中的俄界會議會址、茨日那毛澤東故居、天險臘子口戰役等革命遺址,以及然鬧馬家窯文化遺址和歷史悠久的藏傳佛教寺院23座。
臘子口
迭部縣臘子口鄉政府北7千米處,是舉世聞名的革命遺址臘子口戰役紀念地。臘子口是甘川古道和當今岷代公路上一處地勢極為險要的峽谷隘口,這里自古就是甘川通道之咽喉,素有「天險門戶」之稱,峽谷兩面懸崖峭壁對峙。僅8米見寬的狹道中臘子河從中間奔流而過,只有一座1米寬的小橋供人畜通行,實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險。1935年9月16日,中國工農紅軍長征進入臘子口地區,-軍閥魯大昌部隊憑借臘子口天險堵截紅軍北上。從此,臘子口便成為中國革命史上舉世聞名的革命勝跡。為了保護臘子口戰役紀念地,1980年省人民政府在臘子口南側修建了「臘子口戰役紀念碑」。
九龍峽
自西向東流經迭部縣城的白龍江,兩岸高峰聳峙,河谷縱深,形成長峽險谷。其中位於旺藏鄉境內的九龍峽最為險要,素有「九龍金鎖」之稱。九龍峽系地質構造運動及白龍江長年切割而成,形成雄渾壯觀的巨大峽谷,南北兩岸懸崖垂直高度800餘米,兩岸絕壁之間寬僅數十米,而僅一水之隔,北岸屬迭山山脈,南岸屬岷山山脈。
古疊州城遺址
古疊州城遺址在今迭部縣城東郊電尕鄉然鬧村,位於白龍江北岸的台地上,背倚扎尕獨山之巔。今迭部縣境在南北朝時期為合川縣,唐高祖武德二年置疊州,置州前稱交戍城,後稱疊州城。該城東西長約1000米,南北寬450米,城牆隨地形而築,城廓呈不規則五邊形,城內東北部築有內城。迄今古城殘垣斷壁猶存,殘垣上夾棍眼和夯土層清晰可見。
俄界會議遺址
俄界會議遺址,位於達拉鄉政府駐地西北3千米處的高吉村。這里地勢平坦,依山傍水是風景秀麗的典型藏族山寨,當年紅軍會議會址,以及會議的木樓保存完整。1981年9月10日被甘肅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俄界會議是紅軍長征途中黨中央在甘肅境內召開的第一次重要會議,會上,毛澤東作了《關於與四方面軍領導者的爭論及今後戰略方針》的報告,討論了北上的任務與到達甘南後的方針,做出了《關於張國燾同志的錯誤的決定》,同時中央發出了《為執行北上抗日告同志書》。俄界會議對於戰勝張國燾的分裂與破壞,勝利完成震驚世界的二萬五千里長征,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
茨日那毛澤東舊居
茨日那毛澤東舊居位於旺藏鄉政府駐地東南側茨日那村,1935年9月13日至15日,中國工農紅軍長征途徑此地時,毛澤東曾居住在該村一幢木樓上,並在這里向紅四團下達了「以三天的行程奪取臘子口」的命令。為了保護革命文物,縣人民政府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B. 關於吐谷渾族的歷史,有誰知道越多越好,越詳細越好!!拜託了~
立國[編輯]他們原為鮮卑慕容部的一支,先祖游牧於徒河青山(今遼寧省錦州東北),西遷源於鮮卑單於涉歸庶長子慕容吐谷渾與慕容廆的矛盾。兩人是同父異母兄弟,慕容吐谷渾年長。兩人原本感情良好。慕容廆被挑撥,漸次疏遠,有次以馬匹互咬為由與慕容吐谷渾爭執,後慕容吐谷渾表示求去,雖慕容廆致歉合好,但慕容吐谷渾認為嫌隙已生,於是決定離去。西晉太康4年(283年),慕容吐谷渾率所部1700戶西遷到今內蒙古自治區陰山。
313年左右,慕容吐谷渾又從陰山南下,至隴西之地枹罕(今甘肅省臨夏)。以此為根據地,子孫相承,向南、北、西三面拓展,統治今青海省、甘肅省南部、四川省西北等地的氐、羌民族。317年,慕容吐谷渾逝世,由他的長子吐延繼位。東晉咸和四年(329年),吐延被羌族酋長姜聰刺死,臨死時囑咐長子葉延保衛白蘭道。及後,葉延繼位,在沙洲建立慕克川總部,並以吐延為氏,以吐谷渾為姓、族姓及國號。
南北朝[編輯]葉延逝世後,碎奚嗣立。前秦建元七年(371年),他跟隨仇池氐王向前秦稱臣,被封為安遠將軍。後來,繼位的視連、視羆都臣服於西秦,被封為沙州牧、白蘭王。期間,屢次不服都招來戰禍。
後秦弘始十年(408年),視羆之子樹洛干立,占據莫河川(又稱慕賀川,今青海同德縣巴溝),自稱為吐谷渾王,號稱茂寅可汗。411年,他揮軍擊敗南涼太子虎台,取得澆河地區。後來,雖曾敗於西秦,卻被西秦封為平狄將軍、赤水都護。自此,吐谷渾專心吸收人才,勢力越趨壯大,疆土東至洮河、龍涸(今四川省松潘),西達赤水、白蘭,北界黃河,南至大積石山。北望南涼,東接西秦。
540年,誇呂建都於伏俟城(今青海湖附近共和縣鐵卜卡古城),史稱吐谷渾國。
隋唐[編輯]公元608年隋煬帝大業四年,隋朝勸說鐵勒進攻吐谷渾,吐谷渾大敗東遷並向隋朝求救。隋煬帝派宇文述將兵迎之,吐谷渾畏隋兵之強,拒降西遷。宇文述遂攻入吐谷渾境內,連克曼頭、赤水二城。吐谷渾大舉南遷,其原有領土東西四千里、南北二千里皆被隋朝佔領。隋朝在當地設置了鄯善、且末、西海、河源四郡。
7世紀初葉吐蕃興起,向青海地區擴張。在662年至663年期間吐蕃軍吞並吐谷渾,首領諾曷缽率領殘部投唐涼州。一部分吐谷渾人留居故地,成為吐蕃屬國。現代一些學者研究認為,青海甘肅一帶的土族是吐谷渾的後裔。
經濟與風俗[編輯]吐谷渾地處青海高原,以畜牧為主。白蘭山出黃金、銅、鐵,金屬冶煉也比較發達。位於中西交通要道之一白蘭道,商隊曾東至長江和黃河下游,西達波斯,南抵吐蕃、天竺。
吐谷渾男子服飾,著小袖,小口袴,大頭長裙帽。帽上以羅冪遮住臉容,騎馬可避風沙。吐谷渾婦女服飾與漢族婦女相似。但發式即辮發。以金花為首飾,特別是可敦則首戴金花冠,具有鮮卑遺風。
宗教信仰初崇尚薩滿教,逐漸信奉佛教。514年立九層佛寺於益州。
史書記載[編輯]- 南朝南齊書稱呼『鮮卑慕容廆庶兄吐谷渾為氐王。在益州西北,亘數千里。其南界龍涸城,去成都千餘里。大戍有四,一在清水川,一在赤水,一在澆河,一在吐屈真川,皆子弟所治。其王治慕駕川。多畜,逐水草,無城郭。』
- 南朝梁書稱呼其為河南國。『河南王者,其先出自鮮卑慕容氏。』
C. 關於臘子口戰役的歷史
1935年9 月中國工農紅軍進入臘子口地區,通過正面強攻與攀登懸崖峭壁迂迴包抄的戰術,經過浴血奮戰,一舉攻破了魯大昌部和鄧秀廷部據險扼守的天險臘子口天險,打開了中央紅軍北上進入陝甘的通道。聶榮臻元帥曾對此評論說:「臘子口一戰,北上的通道打開了。如果臘子口打不開,無論軍事上、政治上,都會處於進退失據的境地。
臘子口戰役是軍事史上以弱勝強、出奇制勝的著名戰役,也是紅軍長征進入甘肅境內最關鍵的一仗。臘子口戰役的勝利粉碎了國民黨企圖阻止紅軍北上抗日的陰謀,臘子口也成為中國革命史上舉世聞名的革命勝跡。此役也載入了中國革命史冊。
D. 隴右的發展歷史
唐代分十八個州,即秦州:今甘肅秦安縣、渭州:今甘肅隴西縣、武州:今甘肅武都縣、蘭州:今甘肅蘭州、河州:今甘肅臨夏縣、岷州:今甘肅岷縣、洮州:今甘肅臨漳縣、疊州:今甘肅迭部縣、宕州:今甘肅宕昌縣、臨州:今甘肅臨洮縣、成州:今甘肅成縣、鄯州:今青海樂都縣、廓州:今青海化隆縣、涼州:今甘肅武威市、甘州:今甘肅張掖市、肅州:今甘肅酒泉市、沙州:今甘肅敦煌市、瓜州:今甘肅安西縣。與安西都護府、北庭都護府同屬隴右道。
自安史之亂(755年—762年)以來為吐蕃所佔據。 天寶十四年(755年)十二月,唐朝將朔方、河西、隴右邊軍大量內調,平息叛亂,於是邊防力量虛弱,吐蕃趁著唐朝的內亂攻略隴右諸州。 至德元年(756年)八月,回紇葛勒可汗、吐蕃赤松德贊相繼遣使,「請助國討賊」。十二月,吐蕃陷隴右所轄的(今青海湖邊)威戎、神威、定戎、宣威、制勝、金天、天成等6軍及石堡、百穀、雕窠3城,同時又陷鄯、武、疊、宕4州。寶應元年(762年)至廣德元年(763年),先後取秦、渭、洮、臨、成、河、蘭、岷、廓9州。十月,吐蕃以吐谷渾及黨項20萬軍隊乘勝長驅直入,逼近長安,入據15天而退,期間一度擁立吐蕃國舅李承宏為帝。唐朝太常博士柳伉向皇帝上疏「吐蕃軍隊進犯大震關(今甘肅張家川),越隴山,刀上沒沾一滴血,便占陷長安。」
此後,吐蕃軍隊開始向西行,取黃河西北地區的隴右諸州,亦稱河西道。廣德二年(764年),吐蕃陷涼州;河西節度使楊志烈因攻仆固懷恩不成,軍隊喪失殆半,以孤城無援,出奔甘州,被沙陀人所殺。永泰二年(766年),陷甘州及州境的居延海(今內蒙額濟納旗),吐蕃北邊界拓至回紇,大歷元年(766年)與大歷十一年(776年),由東而西攻克肅州、瓜州。同時,吐蕃也開始圍攻沙州;大歷元年(766年),楊休明繼任河西節度使,徙鎮沙州,後有刺史周鼎,大歷六年(771年),因欲棄城東奔而被都知兵馬使閻朝殺,此後閻朝領州人保城抵抗,建中二年(781年),在糧械皆竭的情況下,以勿徙它境為條件而開城出降,沙州遂陷。吐蕃西進陷伊州(今新疆哈密),刺史袁光庭自天寶末年堅守累年,後糧盡兵乏,城陷而殉城。至此,東西阻絕,西陲四鎮淪為分隔飛地。建中元年(780年),李元忠與郭昕遣使假借回紇道(今蒙古)至長安,二人被提為北庭、安西都護。貞元六年(790年)回紇援軍與吐蕃初戰失利,又不斷勒索庭州(即北庭都護府,今新疆吉木薩爾),州人舉城降於吐蕃,節度使楊襲古奔西州(今新疆吐魯番),次年(791年),以5萬人與楊襲古又攻庭州,被吐蕃所率的葛邏祿及白服突厥打敗,楊襲古遂被回紇於牙帳暗殺。同年,西州亦陷,隴右道全境入吐蕃,歷35年。據唐朝僧人悟空於貞元五年(789年)所見,此時西域尚有疏勒鎮守使魯陽、於闐鎮守使鄭據、缽浣鎮守使蘇岑、龜茲鎮守使郭昕、焉耆鎮守使楊日祐。
會昌二年(842年),吐蕃朗達瑪德贊卒,佞相與王妃綝氏擁立3歲的乞離胡為贊普,自己攝政,大臣不服,而大宰相結都那被殺,吐蕃帝國崩潰。論恐熱於洛門川(今甘肅武山),起兵反叛,討伐篡位的乞離胡,遂於渭州敗走宰相尚思羅,不久尚思羅以蘇毗、吐谷渾、羊同8萬軍隊反攻不利被殺,論恐熱並其10萬部眾。會昌三年(843年),論恐熱自稱國相,以20萬軍隊攻鄯州節度使尚婢婢,遭4萬人埋伏而敗,次年(844年),退守薄寒山(今甘肅隴西)。會昌五年(845年)十二月,又集結軍隊攻尚婢婢大敗,尚婢婢遂向河湟一帶發布論恐熱的罪狀,支持唐人後裔歸唐。大中三年(849年),屯軍河源軍(今青海西寧)的尚婢婢輕敵,敗於論恐熱,兵驅甘州,留拓拔懷光居守鄯州。事後,論恐熱欲投靠唐朝,求作河渭節度使,唐朝不許,不久因乏糧食奔廓州。咸通七年(866年)十月,論恐熱為鄯州城使張季顒打敗,隨後沙州歸義軍與西州回鶻仆固俊共殺論恐熱,將其首級送至長安。 開成五年(840年),回鶻別將句錄莫賀引黠戛斯(今葉尼塞河上游的盆地)10萬軍隊滅回鶻汗國,殺闔馺特勒可汗與宰相掘羅勿,焚燒牙帳。會昌二年(842年)十月,阿熱可汗遺使,告知已攻佔安西、北庭之地(今新疆),唐朝向黠戛斯索要其地,遭李德裕反對。會昌四年(844年)三月,唐朝利用吐蕃諸部的甘青內亂,擬復河湟四鎮十八州,派劉蒙為巡邊使,命令他儲備糧餉、軍械,探聽吐蕃兵力的虛實。大中三年(849年)二月,唐朝先後收復秦、安樂、原3州、原州所屬的7關。此時,沙州人張義潮已起兵接管州城,遂遣使到吐蕃勢力未曾深入的北境軍、守捉,繞道漠北至天德軍(今內蒙烏拉特前旗)降唐。其後,又發兵攻克瓜、伊、西、甘、肅、蘭、鄯、河、岷、廓10州,於大中五年(851年),遺其兄張義澤至長安,獻隴右諸州地圖,唐朝置歸義軍於沙州,以張義潮為節度使,河湟之地入唐。咸通二年(861年),歸義軍又克涼州,後年(863年),置涼州節度使,領涼、洮、西、鄯、河、臨6州。
咸通三年(862年),散居於甘、肅、瓜、沙、河、渭、岷、廓、疊、宕10州之間的嗢末部,向唐朝進貢,嗢末本是河西、隴右後裔,淪為吐蕃奴部,以涼州作根據地。同時,回鶻殘部逐漸入居河西道,咸通七年(866年)與咸通十三年(872年),西州、甘州先後為回鶻所並,為後來的高昌回鶻與甘州回鶻。張義潮至長安後,其侄張淮深繼任為歸義軍節度使,曾兩次討伐並打敗回鶻,大順元年(890年),張淮深猝死,歸義軍內亂,實力遂衰,轄地縮為瓜、沙2州,自開平五年(911年)後,張氏與曹氏節度使先後奉稱甘州回鶻可汗為父,實為傀儡政權。黃巢之亂至五代時期(875年—960年),西、甘、肅、沙、瓜5州分別投於回鶻,而涼、臨、河、岷、洮、疊、宕、蘭、廓、鄯10州逐漸被吐蕃六穀部及唃廝啰等諸部佔領。宋朝時,黨項族的西夏興起,控制了河西5州。 咸平五年(1002年)三月,黨項攻佔靈州(今寧夏吳忠),宋朝留守裴濟戰死,改靈州為西平府,宋真宗遂遺張崇貴、王涉議和,向其割讓銀、夏、宥、綏、靜5州(今陝北)。此後,黨項向西部進軍。咸平六年(1003年)十二月,黨項陷涼州,逐出吐蕃部,殺宋朝殿直丁惟清,然而六穀部首領潘羅支詐降,引六穀部及者龍合擊黨項軍隊,李繼遷中矢出逃,不久身亡,其子李德明繼位,夏州政權雖遙領涼州,卻時時受到涼州附近的吐蕃諸部威脅。景德元年(1004年)五月,出兵攻涼州,被潘羅支以蘭州、龕谷、宗哥、覓諾諸族打敗。六月,潘羅支遣使至宋朝,告知願率其部落及回鶻精兵與宋朝共討李德明,會師於靈州。李德明遂離間涼州吐蕃諸部,事後潘羅支為部屬所殺,者龍十三族中的六族叛,潘羅支弟廝鐸督率軍平亂,繼任為首領。九月,六穀部援結回鶻,李德明屯其境而不敢出兵攻討。
此後,又與回鶻結怨,屢次出兵攻甘州。景德四年(1007年)十二月,遺張浦抄掠甘州境,被回鶻打敗,次年(1008年)三月,黨項軍隊進攻涼州,見吐蕃部兵盛,不敢攻討,懼而轉攻甘州回鶻,又為其伏兵所敗,被宰殺殆盡,幾乎全軍覆沒。八月,回鶻屢敗其軍,乘勝長驅直入黃河。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四月,李德明因憤其兵屢敗,又遣張浦率2萬精騎攻回鶻,被襲擊大敗而還。十二月,李德明親自出兵進攻回鶻,以常星晝見,懼而退兵。大中祥符四年(1011年)九月,遺涼州人蘇守信領蕃騎襲擊涼州的吐蕃諸部,為六穀部首領廝鐸督大敗而歸。大中祥符九年(1015年),派蘇守信帶兵7千、馬5千,把守涼州;次年(1016年),蘇守信死,其子羅麻領涼州,不能服眾,甘州回鶻襲擊,涼州遂陷。事後,羅麻企圖奪取涼州,向李德明求援,又遭回鶻與六穀部大敗,將黨項勢力逐出了河西,李德明與回鶻休兵十餘年。天聖六年(1028年),遺其子李元昊襲擊回鶻,一舉攻陷甘州,置兵戍其地而還,明道元年(1032年)九月,又派李元昊從回鶻手中收回涼州。十月,李德明卒,其子李元昊繼位,景佑三年(1036年),李元昊再舉兵攻回鶻,一連攻克瓜、沙、肅3州,遂於景佑五年(1038年)建立西夏政權,都興慶府(今寧夏)。至此,經西夏李氏三代人33年的討伐,最終從回鶻及吐蕃諸部手中奪取了河西5州之地但由於西夏政治中心的興慶府,與西北邊緣相隔遙遠,瓜、沙2州地區的實際統治者仍是沙州回鶻王國,直至1070年前後才並入西夏 。 宋朝立國之初,西北地區仍沿五代岐國疆界,西部只及秦、渭、成、武(階)4州,此時隴右大部分地方仍由互不相統一的吐蕃各部占據。至熙寧年間,在宰相王安石的支持下,宋朝先後收復了宕、疊、洮、岷、河、臨(熙)6州,史稱熙河開邊,由王韶主持;熙寧五年(1072年)七月,宋朝軍隊進攻蒙羅角、抹耳水巴部族,襲擊武勝(今甘肅臨洮),守將瞎葯等棄城夜遁,首領曲撒四王阿珂出降,宋朝遂在武勝設鎮洮軍,十月改為熙州;熙寧六年(1073年)二月,攻吐蕃首領木征所統治的河州,木征遁走,不久集結諸部復入河州,八月,王韶分兵兩道,一部圍河州,一道擊木征,連戰皆勝,木征敗走,守將以城降,宋朝再次收復河州;九月,王韶進軍至馬練川,降木征弟瞎吳叱,又率軍攻克宕州;其後,開通洮河路及熙州路,於是岷州守將木令征、疊州守將欽令征、洮州守將廝郭敦皆以城投降王韶。至此,宋朝盡得產良馬之地。
宋朝平定了隴右東南的吐蕃殘部後,開始向其核心地區河湟(今青海湖邊)進軍。嘉祐八年(1063年)二月,西使城(今甘肅榆中)吐蕃首領禹藏花麻,因與宋朝不和,把西使城及蘭州獻給西夏。元豐四年(1081年)六月,西夏內亂,宋朝納種諤的議題乘機大舉攻西夏,同時,又請唃廝啰首領董氈共同出兵,隨後調集32萬大軍,詔李憲、王中正、高遵裕、劉昌祚、種諤5路出師;八月,李憲所統領7軍和吐蕃兵3萬進軍至西使新城,敗走西夏2萬騎,斬2千級,奪馬5百匹,九月,攻克西夏蘭州;其餘4路撤退時損失約16萬人,僅凍溺死者約14萬人。元豐六年(1083年)十月,董氈卒,養子於闐人阿里骨繼位,因非唃氏家族,一直遭到部族的不滿。元佑二年(1087年),阿里骨與西夏合攻宋朝,相約以熙、河、岷3州歸吐蕃,蘭州及西使城(定西城)歸西夏。四月,阿里骨攻破洮州,遂與西夏會軍,同圍南川寨,大肆焚掠。又在西使城擊敗宋朝軍隊,殺都監吳猛。八月,以10萬軍隊圍攻河州,令鬼章引2萬眾駐常家山。
不久,因鬼章被俘而退兵。紹聖三年(1096年),阿里骨卒,子瞎征繼位,隨後角廝羅政權發生內訌,勢力日衰。元符二年(1099年)七月,宋朝乘河湟混亂之際,派王贍由河州北上渡黃河攻邈川城(今青海樂都),八月,入宗哥城(今青海平安);瞎征等趨宗哥城投降,族人遂立隴拶為青唐主,九月,進軍至青唐城(今青海西寧),隴拶同遼、西夏、回鶻三公主及諸族首領出降,鄯、湟、廓3州之地入宋,改邈川為湟州,青唐為鄯州。不久,吐蕃部反叛,宋朝被逼放棄河湟,於崇寧三年(1104年)再次收復失地,置隴右都護府。其後,金人南下,滅唃廝啰政權,結束了自會昌年間以來,吐蕃、回鶻勢衰,歸義軍,回鶻及吐蕃殘部於隴右各州所建立的割據勢力,再度歸中央政權統治。 突厥州三,府二十七。
蘭州貞觀二十二年以阿史德特健部置,初隸燕然都護,後來屬。興昔都督府
右隸涼州都督府
特伽州雞洛州開元中又有火拔州、葛祿州,後不復見。
蒙池都護府貞觀二十三年,以阿史那賀魯部落置瑤池都督府,永徽四年廢。顯慶二年禽賀魯,分其地,置都護府二、都督府八,其役屬諸胡皆為州。
E. 迭部縣的歷史文化
一、明媒正取:即採用傳統的結婚方式,舉行公開而較隆重的結婚儀式。這種傳統的婚嫁習俗主要通過以下幾個程序完成。
1、選偶:在尋找物色對象時,男女雙方家庭都需要相互選擇,包括對男女青年本人的選擇和對其家庭的選擇。
2、求婚:一般由男方家請自家親友和一位熟悉女方父母的人作媒人,攜帶一條哈達和一罐青稞酒到女方家正式求婚。
3、訂婚:男家接到女家願意作親的信號後,積極准備擇定吉日舉行訂婚議式-喝大酒。
4、婚禮:婚禮一般都在農歷正月初三或初五、七、十一、十五等日舉行,也有選定其他吉日結婚的。
二、自由婚姻:境內傳統婚俗中也有青年男女自由戀愛,自己作主的婚姻。 傳統的離婚處理辦法:
1.夫妻雙方都提出離婚,程序較簡單,雙方向本措哇和主要親戚口頭提出離婚要求,第一、二次一般被勸阻和說服不能離婚。
2.如果男方提出離婚,女方不同意,而且又有孩子時,分幾種情況處理:經措哇親友勸阻無效,就給女方分房產、田地各一半;如果女方還年輕,離婚後想改嫁時,子女留給其父撫養,男孩長大後自己選擇當和尚還是當農民,若當農民娶妻後與其父各分家產一半;女孩子不論跟父或跟母,長大後均無家產繼承權。 迭部藏族的喪葬習俗各地基本相同,都實行火葬,只是在裝屍方法,出殯時間等方面,上、下迭各有不同。出殯時,一般都請活佛卜算時日。
服考期,一般為三年,從死者離世之日起家屬子女們除逢七念經,供燈外,七七內男不剃頭,又不梳頭。 1.獻哈達:獻哈達是藏族最普遍而最崇敬的禮節。
2.磕頭:在寺院及宗教活動中常見僧谷群眾向佛像、佛塔、活佛磕頭,在祭祀中向祖宗磕頭,在日常生活中也有向長者磕頭。
3.鞠躬:遇見活佛、土司、頭人和尊貴的長輩,要脫帽四十五度,帽子拿在手裡垂低或放在胸前,低頭鞠躬。 頭飾
縣境西部電尕、益哇一帶,冬季男女均喜戴狐皮帽,春夏秋三季喜戴禮帽。狐皮帽的製作方法,用料及式樣與夏河、卓尼境內藏族相似,禮帽均系從市場上選購的商品氈質禮帽。卡壩、達拉、旺藏、尼傲、多兒等中部一帶困氣候溫和,部分地方男子一般不戴帽,冬季僅以白毛巾或白布順長折疊成寬約15厘米的長條,繞頭纏一圈呈圓柱體戴在頭上,以御風寒。桑壩、花園、洛大、臘子口等東部地區的男子頭上戴盤巾,即用1.2-1.5米長的黑或藍布順疊成約9厘米寬的條帶,層層纏裹在頭上,空出頭頂,呈盤型。婦女一般頭包黑布怕,用黑布2尺順疊成四方形蓋在頭上,並用辨子在帕外纏繞一圈。藏族婦女的傳統發式,因地域不同而梳理的發型亦不同。
服裝
縣境西部男女衣著基本接近夏河一帶的藏服。中部卡壩、達拉、尼傲、旺藏一帶著裝基本相近,男女都穿長袍,多為布質,也有綢緞面料。東部桑壩、花園、臘子口的男子身著大襟短襖,下著白色褲腰的褲子,腰系6厘米寬,兩米多長的羊毛紡織的腰帶,有黑、白二色。
佩飾
迭部藏族男女都喜歡佩飾,尤其是青年男女每逢喜慶之日更喜歡把金銀、珊瑚珠、象牙、玉器等製作各種佩飾,佩帶在頭、耳朵、脖子、手、胸前、腰部等處,用以打扮自己,顯得更加瀟灑英俊,裊娜多姿。
F. 歷史上,舟曲森林茂密。迭部、舟曲與九寨溝相距不遠,以前植被狀況也相差不多。然而自20世紀70年代
自然植被保存完好而已
G. 甘肅的迭部有什麼特色景緻
迭部縣也是重要的紅色旅遊區,有紅軍長途中的「俄界會議「會址,茨日那毛主席故居,天險臘子口戰役等革命遺址,以及然鬧馬家窯文化遺址和歷史悠久的寺院23座,境內山青水秀,人傑地靈,風光旖旎,森林廣布,劃場茂盛,是甘肅不可多得的一座綠色資源寶庫。旅遊景點 一 多兒溝 多兒原始森林觀賞區距離縣城80公里,該地區由於地形構造變異和溪流沖涮而成的淺灘,漫坡和階澤不規則布置,形成以水色為主的不同景點。這里正處於與世界自然遺產保護區九寨溝風景區相連地帶,是南北植被過渡地帶,針葉、闊葉林種類繁多,交相輝映。區內松竹、混生雜木林茂密濃郁,原始林木怪樹橫生,盤根錯節。千年古柏高達40餘米,傲居石峰峭壁,紮根於岩石裂隙,斜枝騰雲,舒臂攬月。灌木林藤葛纏繞,如龍蛇蟠曲。四處幽谷深虞,泉涌攬月。
多兒溝風景優美、人文景觀獨特,素有「陽山九寨陰山三村,一溝兩寺一活佛」之說
今年國家正式設立了迭部多兒大熊貓自然保護區二 臘子口
「臘子口」又名「道饒隆哇」,由語「臘子庫」演變而來,意為「山腳谷」或「狹窄溝」。臘子口景區北距蘭州340公里,距合作210公里,距迭部縣城105公里,南距九寨溝148公里,距成都400多公里,可謂徑聯南北、路通東西。臘子口風景區內山、水、湖、瀑的自然奇景遍布於牛路溝、美路溝、老龍溝、龍爪溝等地。這里冬無嚴寒,夏無酷暑,是一個不可復制的休閑度假、探險攬勝之地。
天險臘子口是舉世聞名的臘子口戰役紀念地。這里自古就是甘川通道之咽喉,素有「天險門戶「之稱。峽谷兩面懸崖峭壁對峙,僅8米見寬的狹道中臘子河從中奔流而過,只有一座一米寬的小木橋供人畜通行,實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險。1980年8月21日修建的臘子口戰役紀念碑,寬2.5米,象徵二萬五千里長征,高9.16米,寓意1935年9月16日攻破天險臘子口。當年的天險如今已是天險變通途,依山向陽的平緩坡地上,靠著溪流,坐落著一排漢藏融合式的小木屋,純柏木結構的建築,低脊紅瓦,原木圍欄。每當夜幕降臨,席地坐在小木屋外,聽風語蟲鳴,看星河流轉,追懷往昔的戰爭歲月,不由會發出逝者如斯的感嘆。在臘子口附近的臘子水簾洞,雖不是美猴王安營紮寨的福地,但美不勝收。臘子水簾洞位於鐵尺梁山腳,逆臘子河入牛路溝12公里處。只穿過一道石門,在壁立千仞中,便有一泓清流在洞口拉起透明的天幕。涉水進洞,洞頂天窗豁然,洞內山石迥異,陽光投射洞底,五光十色,熠熠神奇。從洞內向外看去,洞壁一簾清瀑噴灑而落,遠看如蒙蒙細雨,近觀則似銀河匝地,而此刻的峰巒疊嶂便真的「洗盡鉛華「了。三 扎尕那
扎尕那景區以迭部縣益哇鄉境為主,距迭部縣城28公里。雄居迭山山脈之間,平均海拔4000米,集石林、峭峰、森林、田園及村寨為一體。在這片仙境里,整個迭山石林最為引人注目。迭山主脊光蓋山,是洮疊古道必經之路,江迭公路由此而過。由縣城朝北進入益哇溝到納加石門,仰目北眺,浩瀚的百里石林、石峰光潔錚亮,嶙峋入穹,無樹、無土、無塵、無垢!峭壁崢嶸,石峰聳秀在陽光照射下煙波浩渺,璀璨生輝。遊人從山北而來,遠望迭山,猶如盤龍巨蟒橫倚天際之間,迭山山峰終年白雪皚皚,素有「迭山橫雪」之美譽。光蓋山巔還有一雙石峰對峙組成的巨大石門,屹立於雪峰與藍天之間,被老百姓稱為「光蓋山石門」。清代詩人觀此景有詩雲:「迭山南望白無邊,雪積遙峰遠接天」;而史學家顧頡剛先生1938年從臨潭舊城東山南望迭山,詩喻其景「雪壓南眺是迭州,石門金所望中收,白雲鎖住石門里,添得雪山幾個丘?」從光蓋山巔附瞰迭山岷山群峰,萬山蒼翠、雄渾肅穆、林海雪岩、松濤澎湃、臘象賓士,萬千世界盡收眼底。
迭山主脊光蓋山南麓有一處地形十分奇特的自然傑作,有人將這里比作一個天然的「石城」。扎尕那本意就是「石箱子里」,俗有「閻王殿」之稱。這座完整的石城,北靠迭山石峰,四周秀峰環拱,蒼松翠柏,鬱郁蔥蔥,把扎尕那4村1寺圍在其中,形成自然與人工結合的田園風光。城內有農田和溫泉,還有天然樓台亭閣,城內左上角有一進出城的北門,是由山石斷裂形成的陡坡狹道,長百餘米,寬僅數米。石峽兩翼是斧劈刀削般垂直挺拔的岩壁,一流小瀑急瀉而下,聲響如雷。石城門外是一條南北十里的綠色長峽,恰似城外「長廊」。「長廊」南端高豎著兩道數米的對稱岩壁,猶如兩堵「門墩」,對成一座宏偉的石門,稱為「納加石門」,俗稱「鬼門關」,從城內迭山發源的益哇河從中流過,這條山道亦是洮疊古道必經之險關。
H. 甘肅省甘南州迭部縣
甘肅省迭部縣古稱"疊州",藏語的意思是"大拇指",被稱為是山神"摁"開的地方。有紅軍長途中的"俄界會議"會址,茨日那毛澤東故居,天險臘子口戰役等革命遺址,以及然鬧馬家窯文化遺址和歷史悠久的藏傳佛教寺院23座,境內山清水秀,人傑地靈,風光旖旎,森林廣布,劃場茂盛,是甘肅不可多得的一座綠色資源寶庫。
位於甘南藏族自治州南部甘川交界處,白龍江上游的高山峽谷地帶。迭部東鄰舟曲縣、宕昌縣,北接卓尼縣、岷縣,西南與四川省若爾蓋縣、九寨溝接壤。東經102.55-104.04度,北緯33.39-34.20度。西秦嶺、岷山、迭山貫穿境內,地勢西北高,東南低,海拔在1600米至4920米之間。
迭部縣位於青藏高原東部邊緣,總土地面積為5108.3平方千米,地勢西北高,東南低,東西長110公里,南北寬75公里。年平均氣溫6.7℃。全縣形成了以省道為骨架,縣鄉公路為網路的公路交通體系。境內有省級公路干線2條,143公里,地方道路39條,739公里。縣城及大部分鄉鎮開通了程式控制自動電話,移動通訊覆蓋全縣主要鄉鎮及主幹道。110KV輸電線路翻山越嶺形成一道亮麗的風景線。長江水系白龍江貫穿全境110公里,縣境內自產水量15.92億立方米。是全省人均佔有水量的21倍。縣城位於白龍江北岸,至今已建成道路、供電、供水、排污、廣場等設施基本齊備,商賈雲集,店鋪密布的林區重鎮,成為迭部地區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I. 迭部縣歷史天氣
空氣質量實況
空氣質量:良 AQI:71 PM2.5:9
PM10:26 O3:140 NO2:8 CO:0.91
天氣:晴 24℃
南風4級 濕度:46%
J. 甘南旅遊有哪些著名的人文歷史
尕海位於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碌曲縣尕海草原上,距縣城53公里,海拔3400多米,尕海湖是甘南第一大淡水湖,是青藏高原東部的一塊重要濕地,被譽高原上的一顆明珠。是氂牛經常活動的地方,這里野生動植物資源豐富,水草茂盛,許多珍稀鳥類南遷北返的落腳點和繁殖基地,黑頸鶴,灰鶴,天鵝等珍禽遍布湖邊草灘。尕海草原也是亞洲最優良的草場之一。每年夏季,水草豐美,牛羊肥壯,氣候涼爽宜人,是人們消夏避暑的理想之地因候鳥在此休憩路過。今天因保護候鳥遷徙景區沒開門,我們只有沿景區外參觀,透過鐵絲網,能見到水天一色,在藍天白雲的襯托下,尕海湖顯得美麗動人。我們這次雖然未看到珍稀鳥類,但看到景區的保護措施,我們還是挺欣慰的。離開尕海湖。
隨著你蹣跚的腳步,從草原中心延伸出去的原木棧道一點點退後,花湖從芳草如茵的地平線上緩緩地升起來。湖水天真的藍,無法形容的純凈。繾綣在水天之間的雲彩,無法形容的妖艷.。參觀完花湖,我們又去了景區旁的草原,草地打有很多老鼠洞,不時老鼠出沒,我們騎了馬留了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