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學習方法
Ⅰ 高中地理學習方法總結
三套大方法
第一套記憶的內容是地形地貌。
第二套記憶的內容是國別和政區
第三套記憶的內容就是給劃分了政區的地形圖覆蓋上植物、動物、礦物、城市、鄉村、和交通線。
Ⅱ 高中地理學習方法 高一
高中地理學習,不過以下幾種方法:
1、建立知識體系高中地理分為三部分,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區域地理;自然地理分為氣候,水文,植被(生物),土壤,地形五個要素,不具體展開;人文地理又分為人口,城市,工農業,交通等;那麼區域地理就是以特殊地區來學習,例如田納西河流域的梯級開發,就是以河流綜合開發為主展開的,其他河流的開發以此為例即可,記住,需注意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2、地圖的利用,這個比較復雜,光自然地理就有很多,例如人教版的第二章其中時區與區時,有側視圖有俯視圖,又分為南北半球;還有聯系知識點較多的是區域地圖,要學會綜合知識,這比較難需要做題,基礎要比較扎實。
我認為現在主要是基礎知識的積累階段,個人認為多看書,首先是書本上提到的需要理解,其次由於高一第一學期首先接觸的是自然地理中比較復雜的區時與時區,以及大氣(這個真的很重要),大氣中包括很多東西,注重理解,比如氣壓帶與信風,季風,鋒面與氣旋,氣候與降水,不要著急,這不是你一個人的問題,這是普遍現象!
Ⅲ 高中地理學習方法有哪些
一、培養興趣,快樂學習
興趣將成為學習最好的驅動力,並在學習過程中轉化成為學習動力,提升學習積極性與主動性。但是地理的學習興趣如何培養,筆者認為最好的便是將地理的知識與現實生活聯系起來,生活中有許許多多的地理現象如「大樹底下好乘涼」、「重霧三日,必有大雨」對這些地理現象進行探究就會了解到很多的地理知識,地理的學習趣味性也會進一步凸顯出來,變得妙趣橫生。很多同學或許會有這樣的體驗,因為家裡掛著中國地圖所以在學習相關知識的時候就會變得十分容易,這是因為我們在自主或不自主的觀察中,地圖的每一個細節已經嵌入腦海,成為難以忘記的重要記憶。因此,在開展高中地理學習時,同學們也不妨買一張中國或世界地圖放在課桌上,培養自身的地理學習興趣,減少學習的難度。
二、綜合運用多種學習方法
地理具有極強的「文理兼容」性特點,在具體學習過程中,自然地理包括大量的宇宙、大氣、海洋等內容,特別是太陽高度角計算、洋流、等線值分析板塊需要我們用理科的邏輯思維對其進行分析學習。而在人文與區域地理裡面,因為多是對不同地區地理、風土人情的學習,這就需要同學們進行大量的理解識記。針對地理學科不同板塊的特點,同學們要選擇合適的學習方法對其展開學習。就自然地理學習來說,我們要在掌握相應地理原理、地理規律的基礎上對其進行熟練運用。必要時也需要加大練習量,在具體的題目中檢驗學習成果,分析學習中存在的問題與漏洞,理清做題思路,構建知識體系。而在人文與區域地理學習中,我們要重視教材的作用,一遍一遍熟讀教材,利用手中有的參考資料對教材知識進行補充。因為這一部分更加重視記憶,因此同學們也可以進行知識脈絡梳理,將主要的知識觀點進行系統整理,加深記憶。而在學習過程中,也需要不斷探究與完善自身的學習方法,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將會極大的提升學習的實效性。
三、圖文結合展開學習
鑒於地理學科的特性,地圖作為其知識的載體所在,我們在學習過程中要加強對地圖的學習,將其作為地理學習難點的突破口。乍一看地理知識紛繁復雜,但是只要抓住了地圖這一關鍵要點,那麼地理知識便找到了依據,因為地圖中的每一個地區都將對應著相應的地理知識,將地圖與地理知識相結合開展學習,那麼很多地理的學習難題便將迎刃而解。就筆者親身的實踐來說,我在地理學習時往往是「圖不離手」,通過對教材與教師講課內容的梳理,我在圖上不斷總結不同地區的地理特性,地理常識。平時做題前也先看五分鍾的地圖,對總結的知識框架進行回憶。久而久之,地圖就好像刻在了我的腦海中,不管問到什麼地理問題,我都能很快的尋找到對應的地理區域,並迅速聯想出這一區域相關的地理知識,進而高效且准確的作答。很多同學在地理學習時都存在一定的誤區,認為做題前看幾分鍾地圖太浪費時間,但是俗語說「磨刀不誤砍柴工」,如果僅僅通過死記硬背的方法展開學習,那麼地理的學習負擔就會大大加重,同時因為大量的記憶很容易記錯、記混淆,在做題時實效性並不強,反而容易加重同學們對地理學習的厭倦心理。
四、知識聯系,每分必爭
地理學科具有較強的知識聯系性,很多高中地理知識構建在初中地理之上。但是由於年代久遠加上高中升學壓力大,很多同學的初中地理基礎知識早已遺忘,這就為後期的高中地理學習深入帶來較大的阻礙。因此在學習高中地理知識之前,我們也可以對初中地理知識進行回顧溫習,將初中地理與高中地理進行知識聯系,並將知識具體落實到問題中去。同時,高中生將面臨高考,高考不僅考驗同學們的基礎知識掌握情況,同時也對我們的心理承受能力進行了考察。分數作為兩者的重要表現形式,我們在學習中要做到每分必爭。一部分同學雖然在平時的學習中做了大量的練習,但是考試分數卻不是很理想,究其原因很有可能是其練習僅僅停留於練習本身,缺少對練習的經驗教訓整理與記錄,導致同樣的問題與錯誤一犯再犯。加上平時學習不注意細節,做題馬虎大意,導致最後的考試失分現象十分嚴重。針對這一問題,我建議同學們重視練習的總結反饋環節,從練習中找到自身知識的薄弱板塊和容易出錯的點,及時開展這一部分知識的學習。建立錯題本,分析自身容易犯的錯誤,做到同一錯誤不再重犯。
Ⅳ 高中地理 學習方法
記憶深刻是最好辦法
學習沒有捷徑
地理還是需要和歷史一起
這樣才能共同進步
祝你學習越來越好
Ⅳ 高中地理學習方法!!!~~~
淺談地理高考復習中常用的學習方法
隨著地理高考復習的不斷深入,許多學生會感覺地理知識點繁雜,掌握難度很大。陷入一種不知所從,盲目學習的境地。實際上,中學地理具有知識量大、圖形多、理科性質的內容難度相對較大等特點,這就決定了我們在復習過程中需要學會採用科學的學習方法,合理安排復習,才能使自己的復習更輕松,且效果更佳。下面就地理教學中我自己的體會,談談學生復習過程中可以借鑒的一些地理復習方法,希望能很好的幫助學生提高復習效率。
一、回憶式自我檢測法
在復習中,常常發現這么一個現象,老師安排學生自己看書,往往學生就是把教材從頭到尾瀏覽一遍,結果,考試中考查的一些基本知識點,比如「宇宙空間的特點為遼闊、高真空、強輻射、失重」,大部分學生卻總是選擇錯誤的選項。這說明學生看書後並不知道自己是否掌握了。那麼,這就需要學生在看完每一章節後,合上書本,仔細回顧一下,所看過的主要內容,自我檢測,如果不大清楚,則需要再次查閱。並且,地理知識點多的這一特點也需要學生有一個好的知識點檢測方式。
二、比較法
比如,在復習天氣系統時,我們可以把冷鋒與暖鋒的概念、圖形、符號、過境前時後的天氣等做比較;復習氣候類型時,可以把各類型氣候的分布、成因、特點做比較;復習區域地理時候,可以把島國英國和日本的一系列地理特徵做比較。還有,把東南亞、非洲、中美洲的熱帶作物做比較。總之,只要善於挖掘,總會發現有許多相似的地理事物。通過各項特徵的比較,我們能夠更好的把握比較對象的相同特徵與不同特徵,從而達到熟練掌握這些知識點的目的。
三、圖像圖形記憶法
在地理這門學科中,地圖是大量地理信息的載體。並且,地圖是非常形象化和直觀化的地理知識。我們通過地理圖像圖形,可以很好的掌握許多的地理知識點。比如,亞洲季風包括很多的知識點,但我們只需要記住亞洲季風的冬夏季風兩幅圖,就很容易的掌握冬夏季風的各自成因、源地、風向、性質、影響地區等。地質構造對於許多同學來說也是個難點,特別是背斜和向斜,實際上一幅褶皺示意圖就能解決兩者概念問題。還有海洋表層鹽度隨緯度變化的規律也可以通過一幅「馬鞍型」圖來掌握。圖形記憶能夠很好的簡化地理知識點,減少我們的記憶強度。
四、總結歸納法
在復習過程中,建立完整的知識結構體系要比掌握大量具體的零散地理知識更具價值。
在知識整理加工的過程中,伴隨一系列思維活動,如分析、判斷、歸納、演繹、比較、分類、總結、概括、推理等,可以說這個過程也是思維綜合訓練的過程。經過這一過程可以加深知識的理解、強化記憶,同時也可以發現問題、彌補漏洞、糾正錯誤。總結歸納常常採取的方式是繪制知識結構圖。比如,高一上冊第一單元宇宙中的地球主要知識點可以歸納成如下知識網路,形成知識體系。
五、口訣法
在地理學習中,我們會發現,如果把許多地理規律總結簡化成一些簡單的口訣,會使一些重要的知識點簡化。這樣的例子很多,比如,描述極點俯視圖中南北半球自轉方向,可以總結為「北逆南順」;概括北印度洋的季風洋流的流向可以用「夏順冬逆」;可以用「凸高為低,凸低為高」,來總結等值線圖中彎曲部位與兩側數值的高低差別。
六、疑難知識點摘錄法
在考試中,會發現許多學生都會錯在一些難記憶的知識點上,並且這種錯誤反復出現。那麼可以要求學生把自己覺得難記的重要知識點及相應圖表專門摘錄在筆記本上,時常查閱,反復熟悉。常見的,比如,冬春小麥的種植和收割季節,世界大洋表層洋流分布簡圖,有關兩分兩至日的晝夜長短及正午太陽高度規律,全球大氣環流示意圖,世界主要氣候類型對比,此外,在區域地理中需要摘錄的知識點更多,這需要學生自己在平時及時的整理歸納。
七、配套專題練習法
許多學生在復習中總是一味埋頭看書,記憶知識點,不願意做題,結果每次考試都很不理想。復習中通過各種方法掌握知識點,最終都是為了學以致用,能夠解答問題。實際上,做題是鞏固和檢測所復習知識點的一種最好方式。在每復習一個考點之後進行相應的專題訓練,運用剛復習到的地理原理、地理規律分析問題、解決問題。這樣既復習鞏固了知識點,又培養了解題能力,提高了整體綜合素質。並且這種解題能力的培養要貫穿於整個復習過程中。
在這里,我談了以上幾種常用的地理復習方法。實際上,大家在復習過程中,只要自己多總結歸納,也會發現很多很好的學習方法。總之,只要善於利用科學的學習方法,合理安排復習,加上自己辛勤地努力,就能事半功倍,很好的掌握高考大綱要求掌握的地理知識。
Ⅵ 高中地理學習方法
先說明一下,前不久有人提差不多一樣的問,我的答案被採納了,復制一下我自己的答案給你,希望對你也有幫助。我相信我自己真正的的學習經驗要比那些復制粘貼的答案要實用得多。
現在都大二了,還能看到這樣的問題很懷念啊,高中時我就是地理課代表,文綜成績很好,說些我自己的經驗希望對你有幫助。高中地理雖然是文科,但其實相比歷史政治來說是有些文理綜合的,不知道你是哪個省的,反正我們那時的全國二卷有三道左右的計算題,綜合性很強。我覺得不論是地理還是歷史政治,記是一定的,但絕不是死記硬背能夠學好的。
首先要培養對地理的興趣,興趣有了記什麼都是主動的,很快就能背下來。你可以看看國家地理的雜志和美國的discovery和國家地理的科教片什麼的。其次現在你這個階段老師應該是分塊講一些書上的東西,跟住老師就好了。人文地理和自然地理一定要結合著學,孤立開來的話考試你看地圖什麼也看不出來。。平時閑著沒事就拿著本小地圖冊反復看,像我國的省和直轄市,英美法俄意日德,巴西,印度等重要國家的形狀、標志性河流、山脈的走向無論圖的大小,怎麼翻轉,要達到一眼能辨認出的程度,才算是看地圖認自然地理的初步階段;重要經緯線,地形,洋流,大氣,人口,資源分布,根據各國自然地理延伸出的人文地理狀況的熟稔是第二個階段;第三個階段是學科間的綜合,看著人文自然地理的地圖要能聯想出歷史政治的相關內容。因為文綜是一張卷的,很多題是融會貫通的,有了這個階段相信文綜你也成竹在胸了…………總之,只要你常看地圖冊,所有的知識都能延伸出來,像一張網一樣,根本不用死記硬背。
有些知識我記不太清了,簡單舉個例子:當你看到北美洲的地圖時,你會想到些什麼?反正我會聯想出靠太平洋一側北太平洋暖流從高緯流向低緯地區的是加利福尼亞寒流,低緯流向高緯是阿拉斯加暖流,由洋流可以聯想出氣壓帶風帶規律,和沿岸出現的獨特的地中海氣候原因,說到地中海氣候,又可以想到美國其他氣候類型和自然帶的分布情況。為什麼會產生這些氣候類型?地形很重要!於是西高東低的地形圖在腦中顯現,然後,西面的科迪勒拉山脈產生的原因是太平洋板塊和美洲版塊的消亡邊界,是地震帶,但為什麼這么著名?因為西部有舊金山洛杉磯等大城市,這些城市都以什麼著稱?——矽谷,然後可以聯想到美國交通發達,可以聯想到其他城市,密西西比河貫穿美國,工業農業,玉米帶棉花帶小麥蔬菜種植地畜牧業,中央大平原也隨之顯現……最後到達東部,五大湖相關知識,紐約的繁忙,邁阿密的溫暖陽光你似乎能感受到……再就是墨西哥灣暖流,北大西洋暖流,由此又可以延展到歐洲為什麼那麼溫暖濕潤…………以此類推的聯想,你還覺得地理難背嗎?反正我有想在復習一遍的沖動,呵呵
再就是一些固定公式,氣壓等基本問題要弄懂,記住是弄懂產生原理,不是背!背你是永遠也記不牢的,在就跟住老師,把平時考試測試的錯題都弄到一個本子上,反復看。
我相信這樣學習高中地理一年後你會很從容的進入考場!完全個人經驗,希望對你和學弟學妹們有幫助!
另外以下這是來自於huazeyan98
的答案,他的更具體一些,希望對你有幫助!
看地圖要注意將地圖量化,比如世界各個地區的東西南北分界線的經緯度數,可以找到一下規律:
各主要地區東西以30個緯度為一個界限,30E是亞非和亞歐分界,60E是烏拉爾山脈,以及西亞和南亞分界線,90E是南亞和東南亞的分界線,如此等等
找到主要地理事物,如城市、河流、山脈的經緯度,但只需要最主要的,目的是找尋參照物,根據這些最主要的地理物的精確位置推測出其他地理事物,例如:
開羅經緯度是30E,30N,這樣可以猜出以色列的經度是30出頭
通過地形圖了解一些地理現象的深層原因,例如河流走向可以從地勢特徵中看出來,洋流分布可以從海陸分布特徵和緯度中看出來,歐洲的隙縫氣候為什麼深入歐洲大陸(歐洲山脈多東西橫貫大陸,對風基本無阻擋),美國氣候的大陸性為什麼那麼強(山脈南北縱貫利於季風吹過),東非高原為什麼不是雨林氣候而是草原氣候(地勢高,、氣候退化),四川為什麼多陰雨(盆地容易形成陰天),北疆為什麼比南疆多雨(天山阻擋水汽)
以上這些都是從地形圖中看出來的
除了地形圖之外還要接觸一些專門地圖,如氣候類型分布圖、洋流分布圖、資源能源的分布圖、交通圖等
這些圖往往要熟記
高考題大多都要有圖作依據,因此看圖相當重要
有時還要出現一些很特殊的圖,平時沒看見過或不常用,需要臨場學會看圖,例如太陽高度角分布圖、氣候玫瑰圖、微笑曲線圖等
還有一些等值線圖格外需要注意,這些都會是復習的重點,如等高線圖、等壓線圖、等降水量線圖等,這些圖都有專門的方法來分析,高三會進行專門的訓練
有的題需要你猜出圖中的具體位置或所處地區,這種題首先看輪廓,像山東半島、日本四島、台灣島、斯堪的納維亞半島、義大利、阿拉斯加、澳大利亞等地區或國家一眼就能看出來
看不出來的就要用經緯度來猜,具體參見上文
本人參加過2004年的高考,是北京市前幾名,這些都是我的經驗之談,望好好吸收
附錄:關於等值線圖
下面是我做家教的講義:
4.2. 等溫線:
4.2.1. 等溫線圖判讀要點:
4.2.1.1. 判斷等溫線的分布大勢:
分析等溫線的分布大勢,可以看出某地處在南半球還是北半球。一般說來,氣溫是由低緯向高緯遞減,如果越向北溫度越高,說明向北是低緯,該地處於南半球;反之則為北半球。
4.2.1.2. 判斷等溫線的延伸方向:(圖表顯示不出來,按等溫線變化 解說 影響因素的順序排列)
(1)等溫線平直與緯線平行 太陽輻射能量因緯度而不同 太陽輻射(緯度)
(2)等溫線大體與海岸線平行 氣溫由沿海向內陸遞變 海洋影響程度不同
(3)夏季:內陸向高緯凸 冬季:內陸向低緯凸 海陸分布(海陸熱力差異)
(4)與等高線平行(與山脈走向、高原邊緣平行) 等溫線延伸到高地,急轉彎曲 地形(山地垂直高度)
(5)暖流:向高緯凸 寒流:向低緯凸 暖流增溫 寒流降溫 洋流
(6)盆地閉合曲線 夏季炎熱中心 冬季溫暖中心 夏季不易散熱 下沉氣流增溫 冬季山嶺屏障 地形閉塞 四周山嶺屏障
(7)山地閉合曲線 冬夏均為低溫 氣溫垂直遞減 地勢高
(8)鋸齒狀分布 (南美洲7月氣溫圖) 河谷、平原與高原、山地相間分布,氣溫高低不同 地勢高低起伏大°
4.2.1.3. 判斷等溫線的彎曲方向:
向高緯凸出則較相鄰地區溫度也較高。
4.2.1.4. 判斷等溫線的疏密程度:
等溫線密集則溫差大;等溫線稀疏則溫差小。
4.2.1.5. 讀出溫度最值:
通過分析圖中氣溫的最高、最低值可以看出溫度差異的大小。
4.2.1.6. 幾條主要的等溫線:
一些特殊的等溫線往往是氣候區的大致界線,例如0℃、20℃等溫線。
4.2.1.7. 找出圖中特殊形狀等溫線所在的地區:
有的等溫線圖上,有一些等溫線形狀特殊的地區,為氣溫狀況特殊的地區。(如2003年高考題中等溫線沿太行山向南急轉)
4.2.1.8. 判斷閉合等溫線區域內的溫度:
位於兩條等溫線之間的等溫線閉合區域:如果其溫度值與兩側等溫線中的較低溫度值相等,則閉合區域內的溫度低於其等溫線的溫度值;:如果其溫度值與兩側等溫線中的較高溫度值相等,則閉合區域內的溫度高於其等溫線的溫度值。總值也遵循「高高低低」的規律。例如圖中A的溫度低於12℃,B的溫度高於15℃。
4.2.1.9. 根據等溫線的分布特點判斷海陸或季節:
幾個原則:
(1)氣溫由低緯向高緯遞減。
(2)北半球的低緯在南方,南半球的低緯在北方。
(3)大陸溫度高於海洋則該半球為夏季,反之則為冬季。
(4)等溫線向高緯凸出則溫度相對於附近同緯度較高,反之則較低。
(5)北半球為夏季是南半球為冬季,北半球為冬季是南半球為夏季。
幾個結論:
(1)若幾條等溫線在同一半球上,且高溫在北方則該半球為北半球;
若幾條等溫線在同一半球上,且高溫在南方則該半球為南半球。
(2)1月大陸等溫線向南凸出,7月向北凸出;
1月海洋等溫線向北凸出,7月向北凸出。
(3)冬季大陸等溫線向低緯凸出,夏季向高緯凸出;
冬季海洋等溫線向高緯凸出,夏季向低緯凸出。
4.2.1.10. 根據等溫線分布狀況判斷地形:
4.2.1.10.1. 根據等溫線判斷地貌:
閉合等溫線分布區域中如果等溫線數值從里向外遞減,即內高外低,一般為盆地地形,反之則為山地。
4.2.1.10.2. 根據等溫線分布判斷等溫線之間的相對高度:
若兩條等溫線的溫差為A,則兩條等溫線之間的相對高度為:(1000×A/6)米。
4.2.2. 我國等溫線分布規律:
4.2.2.1. 我國1月等溫線的分布特點:
(1)1月份等溫線的延伸方向大致與緯線平行,等溫線的排列密集。
(2)1月份平均氣溫最低的是黑龍江省北部,溫度最高的是南海諸島。
(3)0℃等溫線大致沿青藏高原東南邊緣,向東經過秦嶺-淮河一線
(4)在塔里木盆地、青藏高原、祁連山地等地區,出現了封閉狀的等溫線;4℃等 溫線經過四川盆地時明顯向北彎曲,這些地區冬季氣溫與同緯度其他地區不同。
4.2.2.2. 我國冬季氣溫分布的主要特點:
我國冬季南北氣溫相差很大。冬季太陽直射南半球,北方正午太陽高度比南方低,晝長比南方短,得到的太陽高度比南方少,同時,冬季風加劇了北方的嚴寒。我國冬季氣溫最低值出現在黑龍江北部漠河一帶。
4.2.2.3. 我國7月等溫線的分布特點:
(1)等溫線排列稀疏,東部大致與海岸平行。
(2)除青藏高原和天山、大小興安嶺以外,大部分地區氣溫在20℃以上,南方許多地方還超過了28℃。
(3)東北北部與南海諸島的7月份溫差僅8℃左右。
4.2.2.4. 我國夏季氣溫分布的主要特點:
我國夏季大多地區普遍高溫,南北氣溫相差不大。青藏高原由於地勢高,空氣稀薄,是我國夏季氣溫最低的地方。
4.2.3. 世界等溫線分布規律:
根據1月份和7月份世界等溫線分布圖,可以分析世界氣溫分布的特點。
(1)從全國氣溫分布大勢看:
無論冬季或夏季,氣溫大致從低緯向高緯遞減。等溫線並不完全與緯線平行,因為氣溫還受洋流、海陸分布、地形等因素的影響。
(2)從南北半球對比看:
南半球等溫線比較平直而且稀疏,北半球等溫線比較曲折而且密集,北半球氣溫的分布和變化要比南半球復雜。這是因為南半球陸地面積比較小,表面性質比較均一的海洋比北半球廣闊的多,海陸熱力性質的差異比較小,因此氣溫的變化比較簡單。
(3)從北半球的冬夏氣溫看:
北半球冬季大陸等溫線向南彎曲,海洋向北彎曲;夏季大陸等溫線向北彎曲,海洋向南彎曲。
(4)從氣溫極端值出現的地區看:
全球的最冷和最熱的地方都出現在大陸上,夏季的炎熱中心出現在北緯20~30度的沙漠地區,如撒哈拉沙漠和阿拉伯沙漠,冬季北半球的寒冷中心出現在西伯利亞,而極端低溫出現在南極大陸。
4.3. 等降水量線:
(1)判斷降水地區分布差異的大小:
密集——降水的地區分布差異大
稀疏——降水的地區分布差異小
(2)判斷迎風坡和背風坡:
等降水量線與山脈走向平行。
多雨——迎風坡;少雨——背風坡。
(3)判斷海陸影響:
等降水量線與海岸線大致平行——降水自沿海向內陸減少。如遼寧省降水量等值線分布狀況,降水由東南沿海向西北內陸遞減:
Ⅶ 高一地理必修二學習方法
對著會考手冊上的考試要求,從書上找到答案。背下來,邊背邊找到對應知識點的題練。別忘了要常復習,必修二知識點多容易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