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字的歷史
我國的漢字歷史更久一些。
以前日本只有口頭說的文字,後面隋唐時期,漢字才傳入日本,但是當時漢字多用於表音。
2. 日字的演變和特點
千字文中「日」來自「日月盈昃」一句,「日」就是人能目測到最亮的恆星的象形,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太陽」。「日」的甲骨文即象太陽形。輪廓象太陽的圓形,一橫或一點表示太陽的光。
《說文》中說:「日,太陽之精也。從囗一,象形」「日」是指事字,外輪廓是太陽之形,內中一橫和一點是指事符號,指光芒。
下圖是「日」字的漢字演變過程,「日」字本身沒有根本的形態變化,但卻因為工具便利而略有形變。
甲骨文
由於甲骨文是在動物骨頭上刻畫,所以不能流暢的畫出原型,所以有的甲骨文將天體形狀的圓圈刻成五邊形的樣子。
甲骨文「日」
也有的甲骨文將圓圈刻成棱形,各種各樣稜角的「日」是因為都在表示圓的樣子,而都因刻畫不暢而有尖銳的角。
甲骨文「日」
也有的能勉強畫出弧形,兩邊相接,而成木瓜狀。
甲骨文「日」
金文
金文由於文字記錄的工具進步已經可以畫出圓形,很多金文都是圓和橢圓的輪廓。
也有很多金文用了不同的形態表示太陽之光芒,比如十分象形的把「光芒四射」表現出來。
古代神話傳說中,太陽之中有「三足金烏」,是火之鳥,是太陽中的一種烏鴉,故而在一些金文里,也會在太陽中畫出三足金烏的樣子。
也有的發揮裝飾性的美學靈感,刻畫出抽象的太陽符號。
戰國文字
戰國時期的楚簡,體現了毛筆的不均勻塗畫的痕跡,有了一定筆畫的波動,但是字形沒有特別大的變化。
小篆
小篆作為官方文字,規定了統一的寫法,一種是實用性的「一」用表示光芒,這個寫法一直延續到現在。還有一種是略帶裝飾性的處理為曲線,讓字在構圖上有了曲折之意。
簡帛書
包山楚簡已經有了弧線線條的意識,所寫的「日」如同眼睛,這種寫法的出現其實是為了便捷書寫的必要而成的。
額濟納居延後漢簡的寫法則更加簡約,把連在一起的線乾脆變成兩筆,且筆畫之間若有若無的連接,筆勢連貫,筆畫粗細沒有絕對的標准要求,這是書寫快速的痕跡。這種書寫意識已經很像或者說已經屬於隸書的范疇了。
隸書
東漢隸書已經成為成熟的字體,《華山碑》中的「日」,字形扁平端正,穩健中含有動態變化。橫畫分割布白均勻。
魏碑
北朝魏碑注重轉折的力度,鏗鏘有力,筆畫方正,體現出雄強剛健之態。頓挫起伏已然成熟,力量更體現出北派書風的特點。
楷書
唐代國詮所寫《善見律》中的「日」是唐代小楷的代表,筆畫精妙凝練,細微處見精神
3. 日本歷史簡介300字以內,概要
日本歷史、日本史是指日本或日本列島的歷史。據《古事記》和《日本書紀》記載,第一代天皇--神武天皇於公元前660年建國並即位,即位日相當於現在的西歷2月11日,因此就把這一天定為「建國紀念日」。
歷史分期日本の先土器時代舊石器時代日本の古代
繩文時代 【約中國先秦】
彌生時代(紀元前3世紀 - 3世紀)【約兩漢】
古墳時代(3世紀後半、4世紀初 - 7世紀前半、8世紀初)【約魏晉南北朝】
飛鳥時代(6世紀終末 - 710年) 【約隋唐前期】
奈良時代(710年 - 794年) 【唐代】
平安時代(794年 - 1184年)【唐五代、宋】
日本の中世
鐮倉時代(1192年 - 1334年)【宋元】
南北朝時代(1334年 - 1392年) 【元明,註:日本歷史上的南北朝只是宮廷政變後,原來的天皇又跑到京都旁邊不遠的地方另立了朝廷,時間很短】
室町時代(1392年 - 1573年) (戦國時代) 【明,註:其間日本的征夷大將軍被明朝冊封為「日本國王」】
日本の近世
安土桃山時代(1573年 - 1598年)【明,即所謂「織豐時代」,織田信長和豐臣秀吉時期】
江戶時代(1603年 - 1868年)【明末、清】
日本の近代-現代
明治(1868年 - 1911年)【同治朝、光緒朝、宣統朝】
大正(1911年 - 1926年) 【北洋軍閥時期】
昭和(1926年 - 1989年) 【國民政府、中華人民共和國】
平成(1989年 - ) 【第三代領導人至今】
編輯本段日本各時代日本本身沒有朝代的概念,因為無論是哪個將軍當政,都是和天皇並存的。將軍雖然並不理會天皇的意思,但是都承認自己是由天皇冊封的。所以日本歷史上只有時代。但是每個時代都可以認為是換了一個統治集團。到明治以前的天皇並沒有形成自己的政權,也稱不上是什麼朝代。具體時代如下:
公元300-592年 大和時代
公元592-710年 飛鳥時代
公元711-794年 奈良時代
公元794-1192年 平安時代
公元1192-1333年 鐮倉幕府時代
公元1333-1392年 南北朝時期
公元1393-1573年 室町幕府時代
公元1573-1603年 織豐時期
公元1603-1867年 江戶幕府時代
公元1868-1911年 明治時代
公元1912-1925年 大正時代
公元1926-1988年 昭和時代
公元1989-現在 平成時代
4. 日字的來歷故事,和來歷。要詳細
日 rì
〈名〉
(1) (象形。甲骨文和小篆字形。象太陽形。輪廓象太陽的圓形,一橫或一點表示太陽的光。本義:太陽)
http://www.zdic.net/zd/zi/ZdicE6Zdic97ZdicA5.htm
「日」字最早的型態是圓形中間再一點,只是現在圓的演變成方的,一點變成一橫,那一點古代傳說是三足金烏鴉,就是後羿射下來的東西,比較科學的說法是太陽黑子,只是古代人不知道太陽黑子,才神話出三足金烏鴉,無獨有偶,古埃及象形字的太陽也跟中國一樣,都是一個圓再加上一點,古人雖然沒有現代科學素養,但是他們的觀察都很深刻,只是他們對於無法解釋的現象就幻化成神話。
5. 日字的歷史 求i借!!!!
「日」字在甲骨文中是被圈住的一個圓點,說像形文字時經常以此為例。這是日字的原意,後來把從日出到日落這段時間叫做「日」,也就是「白天」的意思,與夜對立,現代人也有說「日有所思,夜有所夢」,指的就是白天。再後來把一個白天加一個夜晚叫做「一日」,如「一日不見如隔三秋」。把一連串的「日」加以編號,就產生了「日期」的概念,並與月、年聯系起來,於是就有了「歷法」。因為已經給「日」字賦予了太多的含義,日字的原意反而被擠佔了,於是中國人又為原本的「日」起了個「別名」——太陽。太陽太偉大了,古埃及最崇高的神就是「太陽神」,而他們的王——「法老」,即是太陽的化身。中國也有人自比太陽,那就是夏朝最末的君主「傑」,他說,你們別想推翻我,只要太陽不滅,我就是你們的王。但百姓不能容忍傑的殘暴,就在民歌中唱道:太陽太陽何時滅,寧願跟你一起死。也有間接自稱太陽的,那就是要求人民做「葵花」的,比如納粹德國,這類「英雄豪傑」真是不知羞恥,他們一個個全都是在太陽的照耀下死去的。他們死了,太陽又在照另外的人。世界上還有一個國家叫「日本」,這個在東漢之前還不為地球人知道的地方,是中國人替他起了個「日本」這個叫法,意思是「日出方向上的國圖」,原意無何貶褒之意,細想起來無非是說他們「偏僻」,是在「大地邊緣」。他們就此以日本自謂,還在白布中畫一個紅圓圈,像中葯店裡的膏葯一樣,當他們的國旗。在漢語中日本也簡稱「日」,其實是為了減少刺激,用來替代原來的「倭」字的,我們即使是在抗日戰爭時代,也只說「日寇」,而避免說「倭寇」,我們對敵人也給予了尊嚴。
6. 日語的歷史
遠古之時,日本人雖有自身的語言,卻沒有記錄的方法,利用口耳相傳來傳述古事。據日本《古事記》記載,285年,百濟的漢人博士王仁把中國的《論語》、《千字文》、《孝經》等帶往日本。
三國時代以後,漢字、漢文化正式傳入日本,而由於兩國存在文化差異,那時的日本學者使用漢字來給日語表音,稱為「訓讀」。
到了8世紀前後,日本人在之前的基礎上發明了「萬葉假名」,借用了漢語的表音功能而舍棄了其結構性,再加上漢語沒有詞形的活用和缺少助動詞。「萬葉假名」的發明,是日語「中為和用」的里程碑。
公元9世紀先後創造了以漢字正體為藍本的片假名和以漢字草體為藍本的平假名,將日本的文字徹底進化到表記文字的時代。
(6)日字的歷史擴展閱讀
日語的使用范圍主要是在日本國內,一般是按照日本人口計算的。
在日本國內,法令上並沒有直接規定日語為日本的官方語言或國家語言,但《裁判所法》(法院法)第74條規定:「在法院,使用日語。」此外,在《文字及活字文化振興法》中已將「日語」與「國語」同等看待。此外,所有的政府公文都是只由日語書寫,各級學校的「國語科」所教授的內容是日語。
在日本,無論電視及廣播、電影等廣電領域,還是小說及漫畫、報紙等出版領域,幾乎都使用日語。在播放國外的電視劇及電影時,也幾乎都翻譯為日語,並帶字幕或日語配音播出。
在日本國外,主要使用日語的有拉丁美洲和夏威夷等地區的日本人移民,但其中也有很多人在經過三、四代以後就不再說日語了。
此外,帛琉的安加爾採用日語為官方語言之一,但是當地並沒有居民在日常對話中使用日語,日語作為官方語言只是一個表達與日本友好關系的象徵性方案。
2017年3月的互聯網使用語言排名中,日語僅次於英語、漢語、西班牙語、阿拉伯語、葡萄牙語、印尼語(馬來語),排名第七。
7. 日字的由來
不知道!!1111111!1!!!11
8. 日字的來歷
日就是太陽的意思,我們是怎麼畫太陽的呢?一般就是畫個圓,在外面點上幾點對不對,但這樣畫起來還是有點麻煩,而且漢字也沒有這樣的筆畫,那應該怎麼辦呢?我們看看上圖這個太陽,是不是太陽中間尤其的明亮,所以古人是這樣描寫太陽的,先畫個圓表示太陽的輪廓,中間畫個大點點,表示太陽中間很亮,但是漢字中沒有彎曲的筆畫,太陽的輪廓怎麼表示呢?我們就用個方形表示,裡面的大點點怎麼辦呢?我們要突出太陽中間比較亮,就用一橫表示。
視頻地址:網頁鏈接
9. 日字的由來是什麼急
「日」字是典型的象形字,是古人看到天上的太陽而依據太陽的形狀畫出來的。「日」字最早就是畫一個圓圈,中間加一點。「日」字外面的口是太陽的外圈,中間的點是太陽。後來才慢慢演變成今天的「日」字,即把中間點變成橫,外圈變成框。
10. 日字的歷史背景
一千多年前,大量的日本來華留學生即遣唐使、遣隋使,將先進的中華文明,包括漢語及漢字帶到了日本。日本從此正式開始了使用文字記載語言的歷史。 最初日語的每一個音,都是由一個漢字表達。公元九世紀,日本人在漢字基礎上創造了假名。假名又分為平假名和片假名。
公元6世紀前,日本透過朝鮮諸國一直吸收來自於亞洲大陸的文化。公元6世紀,通過聖德太子「推古改制」和孝德天皇「大化革新」等改革,學習中國,提高皇權,強化政府官僚制度。中國的文字也介紹到了日本,這也是有時候日本比中國還中國的原因。隨著地方庄園勢力的不斷增強和中央政府的內亂,武士階層逐漸上升到權力的中心。1192年,武士首領源賴朝被封為征夷大將軍,建立鐮倉幕府,開始了幕府在日本600多年的統治。這段時期一般分為:鐮倉幕府、南北朝時代、室町幕府、戰國時代、江戶幕府。這段時間的鎖國政策,讓日本和中國的接觸減少,而明朝時期的日本海盜是日本政府不要的,被驅出走的。因為和中國的接觸減少,在這段長時間內,日本不再象過去那樣什麼都是學中國的,日本產生了自己的文化,日本的文字也有了發展。 到16世紀,葡萄牙、荷蘭、英國和西班牙的商人和傳教士到達日本。17世紀初,日本開始施行鎖國政策,除了在長崎與荷蘭和中國商人依然保持貿易外,與外國斷絕一切關系。這個孤立政策持續了近200年,直到1854年美國海軍准將佩里(Commodore Perry)率領艦隊,駛抵江戶附近的浦賀,才重新敲開了日本的國門。和清朝一樣,亞洲以儒家文化為主的國家,都是被動接受資本主義的,都是被「打」開的,也因為西方的侵入,日本文字中開始出現了大量外來語。日本文字,中國文字,西方的文字,三者加在一起,這就是日本今天的文字全部。日本古代有語言而無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