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歷物理化 » 歷史傳播

歷史傳播

發布時間: 2021-07-30 21:17:21

Ⅰ 中國的歷史是怎樣傳播下來的

先是口述,甲骨文也有,但是在夏商,都是傳說的,沒有明確的歷史的
只有周開始,才有明確的人們史書的記載,一般朝代都是由後面一個朝代的人來記載的
比如唐的史書就由宋來記載,所以史官很重要的。官爵也不低

特別有名的:《史記》史馬遷,《資治通鑒》司馬光,
因為只有後世才能客觀的評價前朝,不然如果你敢隨便寫現任皇帝不好,或是皇帝的父親不好,是不敢寫的。但是南宋就有史官寫自己朝代的史書,把秦檜寫的多好,這段史書,史學家只能信一半。

Ⅱ 人類歷史上曾經出現的信息傳播手段(盡量按照出現的先後順序寫)

人類傳播的發展進程
傳播活動幾個發展階段:
第一個階段:口語傳播時代人類傳播活動,
重要意義:
1.口語最初僅僅是一種將聲音與周圍事物或環境聯系起來的符號,
2.在人類認識和改造世界的社會實踐中,逐漸提高了它的抽象能力,成了一種能夠表達復雜含義的音聲符號系統。
同時,口語也大大促進了人類思維能力的發達。大大加速了人類社會進化和發展的進程,直到今天,口語依然是人類最基本、最常用和最靈活的傳播手段.——(符號系統思維社會)
局限性:第一,口語是靠人體的發聲功能傳遞信息的,由於人體能量的限制,口語只能在很近的距離內傳遞和交流。
第二,口語使用的音聲符號是一種轉瞬即逝的事物,記錄性較差,口語信息的保存和積累只能依賴於人腦的記憶力。
因此,口語受到空間和時間的巨大限制,在沒有諸如電話等口語媒介的情況下.它只能適用於較小規模的近距離社會群體或部落內的信息傳播。——時空局限
第二個階段:文字傳播時代——文字是人類傳播發展史上第二座重大里程碑。在結繩符號、原始圖畫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的。
人類傳播的第一套體外化符號系統是什麼?其產生有什麼意義?
重要意義——第一.文字克服了音聲語言的轉瞬即逝性,能把信息長久保存下來,使人類的知識、經驗的積累、儲存不再單純地依賴人腦的有限記憶力;
第二,文字能把信息傳遞到遙遠的地方,打破音聲語言的距離限制,擴展了人類的交流和社會活動的空間;
第三,文字的出現使人類文化的傳承不再依賴容易變形的神話或傳說,而有了確切可靠的資料和文獻依據。
一句話,文字的產生使人類傳播在時空兩個領域都發生了重大變革。作為第一套體外化符號系統,它的產生加速了人類利用體外化媒介系統的進程。大大推進了各地區經濟、政治和文化交流和融合。在統一的中華民族和中國文化形成和發展過程中發揮了巨大的作用。
局限性:手抄傳播效率低、規模小、成本高。一部書抄寫多冊,耗費大量時日和人力。文字信息的生產規模小,加上教育的普及程度低,文字傳播基本上還屬於政府、官吏以及統治階層的特權。
第三個階段:印刷傳播時代
重大貢獻:(試述中國的印刷術發明對印刷傳播發展的貢獻)
中國的造紙術和印刷術為推動世界文明和人類傳播的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印刷術的發明標志著人類已經掌握了復制文字信息的技術原理,有了對信息進行批量生產的觀念。印刷機使文字信息的機械化生產和大量復製成為可能。在社會政治、文化和教育領域中帶來的巨大影響。對社會經濟也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
第四個階段:電子傳播時代
最重要的貢獻之一是實現了信息的遠距快速傳播。從人類社會信息系統的發展角度看,電子媒介還另具兩個里程碑式的意義:它形成了人類體外化的聲音信息系統和體外化的影像信息系統。實現了聲音和影像信息的大量復制、傳播及歷史保存(後人-聽觀-音容笑貌)。使文化傳承的內容更豐富,感覺更直觀,依據更可靠。一句話,它們使人類知識經驗的積累和文化傳承的效率和質量產生了新的飛躍。
電腦的出現意味著人的大腦這一信息處理中樞也開始了體外化的進程。電子信號的傳輸也實現了由模擬信號向數字信號的發展。電子傳播技術的發展.使人類進入了全新的、前所未有的信息社會。
這個過程,是人類使用的傳播媒介不斷豐富的歷史,也是社會信息系統不斷發達、不斷趨於復雜化的歷史。

Ⅲ 歷史新聞傳播學是什麼

新聞傳抄播學的歷史相對年襲輕,19世紀與20世紀之交新聞學在德國和美國形成學科,20世紀40年代傳播學在美國形成學科。新聞學在中國作為一門學科,以及中國新聞學教育的開端,通常以1918年10月北京大學新聞學研究會的成立作為標志;而1978年7月復旦大學新聞系的刊物《外國新聞事業資料》首次公開介紹傳播學,通常被視為中國傳播學研究的起點。現在「新聞傳播學」在中國列為一級學科,下設新聞學、傳播學兩個二級學科。

Ⅳ 飛立傳播的歷史發展

2003年5月,飛立傳播前身——天空傳媒在江蘇南通創立,業務集中在上海和江蘇地區,主要是為房地產業提供全案傳播服務。期間,天空傳媒首創並積極實踐了「房地產跨媒體整合傳播」的服務理念,通過買斷和代理各種傳播媒體,為地產客戶提供了「一站式、全方位」傳播服務。借勢於房地產市場的火爆發展,天空傳媒在業績上取得了巨大發展。
隨著業務規模的迅速擴張和公司實力的不斷增強,企業高管開始思索整體業務拓展和結構優化,2008年底機會出現了。隨著中國數字電視的整體整轉,數字電視用戶一躍突破了一億戶,且整轉速度不斷加快,傳播價值也極具優勢。此間,企業領軍人嚴林飛抓住良機取得了江蘇南通和南京市的數字電視廣告經營權,率先進入了數字電視廣告行業,並根據企業的發展規劃及遠景目標,將原天空傳媒成功更名為飛立傳播,開始專注於數字電視新媒體領域的探索和發展,並一躍成為中國數字電視廣告領域最大的運營商。飛立傳播在短短的3年中,通過買斷和一級代理方式接連取得了上海、廣州、深圳、濟南、寧波、鄭州等眾多一二線城市的數字電視廣告經營權,並建立了覆蓋國內近60個一二線城市的數字電視廣告聯播網。2011年6月飛立傳播啟動「全國化戰略發展規劃」,旨在「全面整合全國數字電視廣告資源」,實施「數字電視廣告整合營銷戰略」,飛立傳播已成功進入「迅速擴張的規模發展期」。

Ⅳ 中國歷史上從古至今的傳播工具是什麼

從古至今最重要的傳播工具是文字,聲音、圖像等媒體傳播手段的出現只有二百多年的歷史。

Ⅵ 歷史上曾經出現的信息傳播手段有哪些

烽火,飛鴿,。。。。

Ⅶ 信息傳播歷史

劍の懵懂 試用期 一級(41) | 我的提問 | 我的回答 | 我的消息(0/0) | 個人中心 | 退出 資訊 網頁 貼吧 知道 MP3 圖片 網路 幫助

網路知道 > 社會/文化快到期問題
教師要大罷工
• 有幾種機器是不能帶手套操作的?
• 現在做化油器的生產廠家利潤可以打到多少
• 請問Ashland Inc. 在中國是否有分公司? 如果有的話,是否有電話地址呢?謝謝!!
• a qualificial colleage
更多>>

訂閱該問題
您想在自己的網站上展示網路「知道」上的問答嗎?來獲取免費代碼吧!
--------------------------------------------------------------------------------
如要投訴或提出意見建議,請到
網路知道投訴吧反饋。 已解決
郵政通信的發展和應用
懸賞分:10 - 解決時間:2006-10-13 18:34
誰能找找有補貼
提問者: cc616cn - 試用期 一級
最佳答案
北京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公告
(第20號)

《北京市郵政通信條例》已由北京市第十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一次會議於1994年7月22日通過,現予公布,自1994年10月1日起施行。

北京市第十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
1994年7月22日

北京市郵政通信條例
(1994年7月22日北京市第十屆人民代表
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一次會議通過)

第一章 總則

第一條 為保障郵政通信暢通,提高郵政通信服務水平,促進郵政通信事業發展,適應首都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和人民生活的需要,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郵政法》和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結合本市實際情況,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 本條例適用於本市行政區域內的郵政通信工作。
第三條 北京市郵政管理局是本市郵政通信工作的主管部門。
市區和遠郊區的郵政(郵電)局按照市郵政管理局的授權,負責本轄區內的郵政通信管理工作 。
第四條 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郵政通信工作的領導,把郵政通信建設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按照「統籌規劃、條塊結合、分層負責、聯合建設」的方針,發展郵政通信事業。
第五條 郵政企業應當為用戶提供迅速、准確、安全、方便的郵政通信服務。
第六條 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護,除法律另有規定外,任何單位或者個人不得侵犯他人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
第七條 任何單位或者個人都負有保護郵政設施和郵件安全的責任,並有權對破壞郵政設施、危害郵件安全的行為予以制止、檢舉和控告。
第八條 郵政企業應當不斷採用先進的科學技術和現代化的管理手段,發展郵政通信事業;對在郵政通信科學技術研究中有創造發明或者推廣應用先進技術成效顯著的,以及在郵政通信工作中成績突出,在保護郵政設施和郵件安全等方面做出突出貢獻的單位和個人,郵政通信主管部門應當給予表彰和獎勵。

第二章 郵政設施的規劃與建設

第九條 郵政通信主管部門應當根據北京城市總體規劃和社會發展的需要,會同有關部門制定本市郵政通信專業規劃和分期實施計劃,並組織實施。
第十條 新建、改建、擴建居住區、工業區、商業區、開發區、機場、火車站等建設工程,應當同時規劃和設置與之配套的郵政設施,並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驗收。
第十一條 城市規劃管理部門在審批居住區、工業區、商業區、開發區、機場、火車站等建設工程初步設計時,應當聽取郵政通信主管部門對配套建設郵政設施的意見。
第十二條 建設單位應當按照批準的設計建設郵政設施,保證工程質量。設計需要變更的,必須報原審批部門批准。
第十三條 承擔郵政設施工程勘察設計、施工和工程監理的單位,必須具備相應的資質等級,並嚴格執行國家和本市有關郵政設施建設的標准、定額和規范。郵政設施工程竣工驗收時,應當有郵政通信主管部門參加。
第十四條 新建居民樓必須按照國家和本市的有關規定設置信報箱、間(群)或者收發室。
已建成的居民樓未按照規定設置信報箱、間(群)或者收發室的,必須按照有關規定補建。
第十五條 火車站、機場應當設有辦理郵政業務的場所,並在郵件裝卸、轉運作業場所、郵政車輛出入通道等設施的配套建設方面為郵政企業提供方便。
大型賓館、飯店等公共建築應當設有辦理郵政業務的場所。
第十六條 郵政通信主管部門應當在車站、機場、商場、旅遊點等公共場所和其他方便群眾的地方設置郵亭、郵政報刊亭、郵筒等郵政設施。
第十七條 市人民政府和遠郊區的人民政府以及郵政通信主管部門應當對邊遠、貧困地區的郵政設施的建設在政策、資金、物資等方面予以扶持。

第三章 郵政通信的管理

第十八條 未經郵政企業委託,任何單位或者個人不得經營信函、明信片或者其他具有信件性質的物品的寄遞業務,但國務院另有規定的除外。
第十九條 經營速遞業務的非郵政企業,應當遵守郵政法律、法規和有關規定,並須接受郵政通信主管部門的監督檢查。凡需使用郵政企業的通信網路經營速遞業務的,應當到郵政通信主管部門備案並辦理有關手續。
第二十條 郵政企業可以委託符合條件的單位或者個人代辦郵政業務。代辦的單位或者個人應當嚴格執行有關郵政業務規則、資費標准和服務標准,接受郵政通信主管部門的監督和指導。
第二十一條 任何單位或者個人不得印製未經郵政通信主管部門監制的明信片和通信使用的信封,不得銷售自製的集郵品。
第二十二條 農村地區按行政村設置村郵站,負責投遞本村郵政用戶的郵件、報刊。郵政通信主管部門應當積極扶持村郵站的設置,並對其進行業務指導和監督。
第二十三條 郵政用戶應當使用符合標準的信封和明信片;郵寄包裹、印刷品按照規定的規格標准封裝,並按規定正確書寫收件人、寄件人的姓名、地址和郵政編碼;遵守禁止寄遞或者限量寄遞物品的規定。
第二十四條 居民樓的產權單位或者管理單位、新設置的單位應當到所在地郵政(郵電)局辦理郵件、報刊投遞登記手續。
郵件接收單位名稱、地址、樓號、門牌號等變更的,應當到原登記的郵政(郵電)局辦理變更登記手續。

第四章 郵政設施的保護與郵政通信的社會保障

第二十五條 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加強郵政設施保護工作的領導,開展郵政設施保護的宣傳教育。郵政企業應當建立郵政設施保護的責任制度,加強對郵政設施的檢查、維護和管理,保證郵政設施的完好。
第二十六條 居民樓設置的信報箱、間(群),由有關產權單位或者管理單位負責管理,發現損壞或者其他不能保證郵件安全等情況時,應當及時維修或者更換;也可以委託郵政企業維修或者更換,所需工料費由委託單位支付。
第二十七條 因建設需要拆除、遷移郵政設施的,建設單位或者施工作業單位應當事先徵得郵政企業的同意,在保證郵政通信正常進行和方便用戶用郵的情況下,與郵政企業簽訂協議,根據先建後拆的原則進行,有關費用由建設單位承擔。
第二十八條 本市鐵路、公路、航空、海關、公安交通等部門應當在郵件的收寄、投遞、運輸、郵政網點設置等方面提供便利條件。
第二十九條 任何單位或者個人不得有下列行為妨害郵政通信工作的正常進行:
(一)損壞郵政信筒(箱)、郵亭、郵政報刊亭等郵政設施;
(二)私開郵政信筒(箱)或者向郵政信筒(箱)內塞投易燃易爆或者腐蝕性等危險物品以及其他雜物;
(三)在郵政局(所)門前、郵政信筒(箱)周圍及郵車必經通道內堆物堆料、擺攤設點,妨害用戶用郵或者影響郵車通行;
(四)偽造或者冒用郵政專用標志、郵政標志服和郵政專用品;
(五)阻礙郵政工作人員執行公務或者毆打、辱罵、傷害郵政工作人員;
(六)非法檢查、截留郵件或者攔截郵政運輸工具。

第五章 郵政通信的服務與社會監督

第三十條 郵政企業應當加強職工教育,不斷提高職工隊伍素質;郵政企業的工作人員應當忠於職守,廉潔奉公,信守職業道德,改善服務態度,提高服務質量。
第三十一條 郵政企業應當在營業場所公布服務范圍、服務標准、業務程序、資費標准、營業時間和監督電話。
第三十二條 郵政企業除應當遵守國家郵政法律、法規和有關業務規則外,還應當遵守下列規定:
(一)對符合接收郵件條件的新建居民樓和新建單位,在二個月內安排投遞;
(二)執行郵件、報刊、電報傳遞時限的規定,逐步擴大日報早投范圍,保證郵件、報刊的投遞質量;
(三)在郵政信筒(箱)上標明開取信件的頻次和時間,並按規定開取。對用戶投入黃帽信筒的信件,優先處理。
第三十三條 郵政企業可以根據用戶的要求和具體條件與用戶簽訂協議,約定投遞位置和方式及其他服務項目。
第三十四條 禁止郵政企業及其工作人員的下列行為:
(一)利用工作之便索要財物、謀取私利或者故意刁難用戶;
(二)擅自中斷正常的郵政業務;
(三)擅自將郵政設施改作他用;
(四)擅自出賣、出借郵政專用品;
(五)擅自改變資費標准或者增加收費項目;
(六)私拆、隱匿、毀棄郵件、電報或者從郵件中竊取財物。
本條規定適用於代辦郵政業務的單位和個人。
第三十五條 郵政企業的服務應當接受有關部門和群眾的監督。郵政通信主管部門對郵政用戶的投訴應當及時調查處理,並答復用戶。

第六章 法律責任

第三十六條 違反本條例第十條、第十二條、第十三條規定,建設工程未按照規定配套建設郵政設施、擅自改變郵政設施設計或者配套建設的郵政設施不合格的,由郵政通信主管部門責令限期建設或者改正,並由責任單位承擔郵政企業為解決用戶用郵採取的臨時措施所需的費用,直至配套建設的郵政設施驗收合格。
第三十七條 違反本條例第十四條規定,已建成的居民樓未按照規定設置信報箱、間(群)或者收發室的,由郵政通信主管部門責令居民樓的產權單位或者管理單位限期補建。逾期不補建的,每逾期一天,處以100元罰款,直至補建合格。
第三十八條 違反本條例第十八條規定,未經郵政企業委託經營信函、明信片或者其他具有信件性質的物品的寄遞業務的,由郵政通信主管部門提請工商行政管理部門責令其將收寄的信函、明信片或者其他具有信件性質的物品以及收取的資費退還寄件人,並處以罰款。
第三十九條 違反本條例第十九條規定,非郵政企業使用郵政企業的通信網路經營速遞業務,不到郵政通信主管部門備案的,由郵政通信主管部門責令其限期補辦備案手續。逾期不備案的,每逾期一天,處以500元罰款。
第四十條 違反本條例第二十一條規定,印製未經郵政通信主管部門監制的明信片和通信使用的信封或者銷售自製集郵品的,由郵政通信主管部門責令其改正,沒收物品和非法所得,並處以10000元以下罰款。
第四十一條 違反本條例第二十六條規定,居民樓設置的信報箱、間(群)以及郵件接收單位的郵政設施損壞,有關產權單位或者管理單位不及時維修或者更換的,由郵政通信主管部門責令其限期維修、更換。逾期不維修、更換的,每逾期一天,處以100元罰款。
第四十二條 違反本條例第二十七條規定,未徵得郵政企業同意,擅自拆除、遷移郵政設施的,應當恢復原狀或者賠償損失,並可由郵政通信主管部門對責任單位處以10000元以下罰款。
第四十三條 違反本條例第二十九條第一、二、五、六項規定,造成經濟損失的,應當賠償經濟損失;違反治安管理規定的,由公安機關依法處罰;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四十四條 違反本條例第二十九條第三項規定,在郵政局(所)門前、郵政信筒(箱)周圍及郵車必經通道內堆物堆料、擺攤設點,妨害用戶用郵或者影響郵車通行的,由郵政通信主管部門給予警告、責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由郵政通信主管部門會同工商行政、公安交通等部門採取措施予以清除,並按照有關規定予以處罰。
第四十五條 違反本條例第二十九條第四項規定,偽造或者冒用郵政專用標志、郵政標志服和郵政專用品的,由郵政通信主管部門處以1500元以下罰款,並沒收有關物品。
第四十六條 新建居民樓和新建單位具備通郵條件,並辦理了投遞登記手續,逾兩個月不通郵的,由郵政通信主管部門責令責任單位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對責任人給予行政處分或者罰款。
第四十七條 違反本條例第三十四條第一、二、三、四項規定,侵犯用戶合法權益或者擅自出賣、出借郵政專用品的,由所在單位或者上級主管部門責令立即改正,沒收非法所得,退還非法索要的財物,根據情節給予行政處分;並可由郵政通信主管部門對責任單位處以10000元以下罰款,對責任人處以1000元以下罰款;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四十八條 違反本條例第三十四條第五項規定,擅自改變資費標准或者增加收費項目的,由物價部門依法處罰。
第四十九條 違反本條例第三十四條第六項規定,私拆、隱匿、毀棄郵件、電報的,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一百九十一條第一款規定追究刑事責任;從郵件中竊取財物的,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一百九十一條第二款規定,按貪污罪從重處罰。
第五十條 當事人對行政處罰決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處罰通知書之日起15日內,向作出處罰決定機關的上一級機關申請復議;對復議決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復議決定書之日起15日內,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當事人也可以在接到處罰通知書之日起15日內,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當事人逾期不申請復議、也不向人民法院起訴、又不履行處罰決定的,由作出處罰決定的機關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
第五十一條 郵政通信主管部門的工作人員濫用職權、玩忽職守、徇私舞弊的,由所在單位或者上級主管部門給予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七章 附則

第五十二條 本條例具體應用中的問題,由北京市郵政管理局負責解釋。
第五十三條 本條例自1994年10月1日起施行。 (地方法規)
http://law..com/.html

交通運輸繼續增長,運輸結構相對穩定。2003年,交通運輸業克服了「非典」帶來的不利影響,繼續保持增長。全年旅客運輸量達31237.4萬人,比上年增長6.2%;貨物運輸量達30936.1萬噸,比上年增長0.5%。運輸結構保持相對穩定,公路、鐵路、民航三種運輸方式客運量比重分別為82.3%、13.7 %和4%;貨運量比重分別為92.4%、7.4%和0.2%。

2003年 2002年 比上年增長%

客運總量(萬人) 31237.4 29422.1 6.2

公路 25702 23112.3 11.2

鐵路(發送量) 4289.9 5032.3 -14.8

民航 1245.5 1277.5 -2.5

貨運總量(萬噸) 30936.1 30768.2 0.5

公路 28606 28375 0.8

鐵路(發送量) 2283.4 2347.7 -2.7

民航 46.7 45.8 2.0

郵政業持續穩定發展,內部結構進一步優化。郵政業運營質量進一步提高。2003年完成郵政業務總量31.3億元,增長5 %。傳統郵政業務有漲有落。全年收寄函件8.4億份,下降1.2%;訂銷報紙11.7億份,下降7.1 %;訂銷雜志5284萬份,增長0.4 %。郵政新業務迅速發展。全年收寄特快專遞1189萬件,增長11.4 %;郵政儲蓄期末余額大幅度增加,截至2003年末達到280.8億元,增長12.8%。

2003年 2002年 比上年增長%

收寄函件(億份) 8.4 8.5 -1.2

訂銷報紙(億份) 11.7 12.6 -7.1

訂銷雜志(萬份) 5284 5262 0.4

特快專遞(萬件) 1189 1067 11.4

通信業快速增長,移動通信發展令人矚目。2003年通信業在技術和業務上有了新的發展,市場競爭格局進一步形成。全年完成電信業務總量251.7億元,增長20.8 %。全年新增電話用戶270.9萬戶,用戶總數達1776萬戶,其中固定電話680.4 萬戶;行動電話1095.6萬戶。新業務快速發展。IP電話通話時長達到75.3 億分鍾,增長1.2倍;移動簡訊業務量達到89.2億條,增長1.5倍;2003年,北京通信公司推出的無線市話(「小靈通」)業務,目前用戶已達到47.8萬戶。

2003年 2002年 比上年增長%

固定電話用戶(萬戶) 680.4 585.6 16.2

主線普及率(線/百人) 47.3 41.7 13.4

行動電話用戶(萬戶) 1095.6 919.5 19.2

行動電話普及率(戶/百人) 76.1 65.5 16.2

http://www.bjstats.gov.cn/lhzl/xlfx/200402/t20040205_12072.htm
回答者:402136045 - 見習魔法師 三級 10-13 17:02

提問者對於答案的評價:
thank you
評價已經被關閉 目前有 1 個人評價

100% (1) 不好
0% (0)

對最佳答案的評論
辛苦了
評論者: 劍の懵懂 - 試用期 一級

對最佳答案的評論:
評論字數200字以內

&;2006 Bai

Ⅷ 人類歷史上推進信息傳播的幾個顯著的事件

人類傳播史上的第一次革命——創造了語言——發生在10萬年前;人類在公元前約3500年發明了文字,實 現第二次傳播革命;在第三次傳播革命中,中國人在唐朝初期首先發明了印刷術;1844年,人類進行第四次傳 播革命,迎來了電訊傳播的曙光;1946年,電腦在第五次傳播革命中出現。
在人類傳播史上,五次傳播革命所產生的巨大作用,不僅有力地改變了人類在過去的所感所觸和所見所聞 ,而且深刻地影響著人類在現今的所思所想和所作所為。因此,對人類傳播史上的五次傳播革命的起因、過程 和意義進行分析研究,無疑既有深刻的歷史意義,又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語言傳播:第一次傳播革命
語言的產生,是人類第一次傳播革命的直接推動力。那麼,語言是何時產生和怎樣產生的呢? 菲利浦•列 伯曼在《人類說話的進化》(1984)中推斷:人類的遠祖大約在9萬年前的某個時候開始「說話」,大約在3.5 萬年前的某一時期開始使用語言。羅伯特•芬(1985 )的推斷與此稍有不同。至於語言是怎樣產生的?各種猜 測可謂異彩紛呈:「汪汪」派認為,言語是通過模仿狗叫等自然的聲音形成的;「哼喲」派認為,言語是在從 事某項群體的重體力勞動時為協調動作發出的聲音形成的;「感嘆」派認為,語言是由偶然地表現感情(疼痛 、高興、恐懼、悲哀)所產生;「唱歌」派認為,語言是從傳播感情和歡樂事件的歌聲中演變而來。在眾多的 猜測中,恩格斯的「語言起源於共同勞動」的假說〔1〕,百多年來受到非議最少。
關於語言的產生,我們傾向於這樣的假設和猜測:它起源於勞動,但並不局限於群體的共同勞動;它出現 在簡單勞動之後和製造工具之前,而不是在製造工具的過程之中或之後。顯然,勞動不僅鍛煉雙手,也鍛煉大 腦,同時它也是人類積累經驗、發展知識的源泉。而製造工具,光有靈巧的手和發達的腦是不夠的,還必須有 足夠的經驗和知識。但經驗和知識的積累和發展,任何單個人猿或人都是無法完成的,它必須通過無數個體間 的信息傳遞與交流來實現,而在當時,用來傳播信息的最佳手段只有語言。
人類創造了語言,語言也就成了人類的標征,成了人類進行交際與傳播的工具,也成了人類認識世界和改 造世界的有力武器。據考古發現,在人類漫長的進化史上,最先出現的尼安德特人在沒有天災人禍的情況下奇 怪地絕種了,而後起的克羅馬農人卻成了人類最直接的祖先。一個十分有力的推論是:前者沒有語言,而後者 創造了語言。語言拯救和幫助了克羅馬農人,人類也從此脫離了動物的信號傳播藩籬,踏上了人類的語言傳播 大道。第一次傳播革命中的語言傳播,使個人經驗和見聞為大家所共享,使前人的文化積累為後人所繼承。正 是在這種情況下,我們的祖先懂得了鑽木取火、草葯治病、保藏食物、飼養動物、耕種糧食、敬奉神祗,還掌 握了「知識含量」很高的制陶、紡織、煉鐵等技術。若沒有語言傳播,這些轉變就不會發生,「社會就會停止 生產,就會崩潰,就會無法作為社會而存在下去。」〔2〕
書寫傳播:第二次傳播革命
在第二次傳播革命中,人類發明了文字,開始進入書寫傳播時代。以往的語言傳播,是人與人之間的口耳 相傳、心記腦存,既不能「通之於萬里,推之於百年」,亦不能保證信息在傳播中不被扭曲、變形、重組和丟 失。因此,文字的發明及其應用於文獻記錄,可謂是人類傳播史上的一大創舉。它一方面引導人類由「野蠻時 代」邁步進入「文明時代」,另一方面從時間的久遠和空間的廣闊上實現了對語言傳播的真正超越。
論及文字的產生,埃及人歸功於智慧之神,巴比倫人歸功於命運之神,希臘人歸功於奧林匹斯的傳令官和 使者赫耳墨斯,只有中國人將文字發明的功勞歸之於人自己——倉頡。現在,我們無需再作種種猜測,地下文 物和文獻記錄,已一再向我們表明了文字的最早存在,就象語言一樣,文字也不是先在一兩個地方形成的,形 成的也不是只有幾種文字,但有一點是共同的:它們都是從古老的圖畫或洞穴圖畫經驗中演變而來。易言之, 文字源於圖畫。大約在公元前3500年,在古埃及、克里特和中國大地上就最先出現了「圖畫文字」和「形象文 字」,它們一畫一「字」,一「字」一意,幾個畫組合在一起則構成一個故事或事件。到了商代,中國人創造 了「象形文字」,而那些刻寫在龜甲獸骨上的則叫「甲骨文」。這些文字基本上仍是圖畫的和表現性的,有的 就是簡單的圖畫(如日、月、山、川等字),進一步發展才形成後來的指事、形聲、會意等文字形態。
自從有了標准化的文字,人類既可以用它來記載口語、描繪事件、傳播信息,也可以通過它反復閱讀、慢 慢譯解那些超越時空的來自遠方的信息或早已死去的人留下的信息,並用它來保存和繼承人類積累的精神財富 和文化遺產,而不必費盡腦汁去銘記,從而將較多的時間用於處理現有信息和為未來制訂計劃。
由於書寫傳播時代初期的圖畫文字或形象文字在發展中先後分化為符號——音節體系(如英語、法語等) 和單字——表意體系(如漢語、日語等),結果其功能與優勢亦有差異。研究表明:英語、法語就比較容易學 、容易使用,也容易變化,這可能導致了西方人較為關注變革和發展的精神傾向;漢語、日語要花較長的時間 才能掌握幾千個單字,用來閱讀較為淺顯通俗的文章,這同東方人關注穩定、團結和懷念過去的深厚感情頗為 一致。不過,雖然漢語和日語不易學習和掌握,然而一旦具有閱讀能力,人的大腦對單字——表意體系的文字 的反映明顯快於其它體系的文字。東京電機大學教授小谷城(1996)的研究進一步指出,同在單字——表意體 系,人的大腦對漢字反應的速度要比假名(日文)快三倍。他說,人們認識漢字單詞,不需多聲轉化過程,從 字形就可以直接理解意思,具有其它文字所沒有的快速閱讀優勢。此外,漢字還不會隨著口頭語言的變化而改 變,因此,人們有時雖聽不懂(如方言),但能看得懂。於是在某種意義上,漢字成了中華民族團結統一的特 殊凝聚劑,成了社會和諧、安詳、穩定的潛在力量。這是我們的祖先在發明文字時無論如何也料想不到的巨大 貢獻。
在第二次傳播革命中,書寫媒介則經歷了從沉重的石頭、泥土逐步向較輕的龜甲、獸骨、木板、竹簡和軟 綿、便攜的羊皮、絹帛、紙張的轉變,而書寫工具則經歷了從劃字的樹枝、棍尖到刻字的石刀、鐵刀到寫字的 的毛筆的轉變。這些轉變反映了當時中國人在傳播的文明程度上是怎樣地讓西方人所望塵莫及。對於這些,用 施拉姆(1982)的話說:「它是歷史上震撼地球的大事之一。」
在充分肯定了中國人在文字發明上的成就之後,德弗勒(1981)接著寫道:「與此同時,中國人又在另一 項發明——印刷方面,領先於西方。」
印刷傳播:第三次傳播革命
印刷術的發明,不僅給中國,也給歐洲和整個世界的文明帶來了曙光,使人類社會發生了翻來覆去的巨大 變化,並引導人類傳播真正步入了一個嶄新的大眾傳播時代。
以往,由於媒介笨重、符號復雜、復制困難和傳播壟斷,書本知識只掌握在少數人手裡,竹簡、帛書等書 寫媒介也只在上流社會流傳。只有印刷術的產生和流傳才打破了少數人對知識的壟斷和在傳播上的特權,沖破 了黑暗的中世紀宗教牢籠,開始了文藝復興,進而又導致了工業革命。
印刷術起源於公元200年的中國拓印術,大約在唐朝初年(627 —649)中國人發明了雕版印刷術。唐長慶 年間,白居易的作品即常被人「繕寫模勒(刊刻),炫賣於市井」(唐•元稹,824)。世界上現存的第一本印 刷品是我國唐咸通九年(868)印刷的佛典《金剛經》。北宋慶歷年間(1041—1048),畢shēng@①發明 了活字印刷術。元朝後期,我國的印刷術連同其它發明隨著蒙古軍隊傳向西方。許多年後,德國鐵匠古登堡在 此基礎上經過20多年的摸索和鑽研,發明了鉛活字和手壓印製設備,於1456年首次印成了42行本的《聖經》。
隨著印刷業的飛速發展,在15世紀末和16世紀初,整個歐洲的主要城市幾乎都有了印刷所,印刷傳播業日 益興旺。印刷品的大量出現,大大激發了人們的求知慾望,推動了教育的發展、文化的普及和科學啟蒙、社會 進步;反過來,公眾文化知識的提高又導致了對宗教、科學、哲學、文學書籍等印刷媒介的更大需求,於是形 成了一種良性循環,也加速了歐洲封建主義的崩潰和資本主義的誕生。
按照美國社會學家查爾斯•庫利在《社會組織》(1909)一書中的觀點,報紙、書籍和雜志作為新的大眾 媒介,它不僅消除了人們相互隔絕的障礙,影響到社區相互作用的方式,而且推進了社會的組織和功能的重大 變化,甚至永久地改變了那些使用者的精神面貌和心理結構。一句話,印刷傳播革命使人類社會在各個方面都 發生了前所未有的深刻變化。
電訊傳播:第四次傳播革命
千百年來,人類一直夢想自己能有兩只「順風耳」、一對「千里眼」,以突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迅速而 真切地得到遠方的信息;更夢想自己的聲音和形象能夠記錄下來,傳之千里,流之百年。這曾被認為是天方夜 譚。但是,自從美國人莫爾斯於1844年發明了電報,貝爾於1876年發明了電話,愛迪生於1877年發明了留聲機 ,法國人馬瑞根據中國燈影原理於1882年發明了攝影機,以及隨之而來的電影、廣播、電視的相繼出現,人類 的夢想已不再是夢想了,而是實實在在的存在。
在人類的第四次傳播革命中,以廣播和電視為主體的電訊傳播,不僅徹底突破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使信 息傳播瞬息萬里,而且掙脫了印刷傳播中必不可少的物質(書、報、刊)運輸(通過人及交通工具把印刷品送 到讀者手中)的束縛,為信息傳播開辟了一條便捷、高效的空中通道。特別是廣播、電視一旦插上衛星轉播的 翅膀,這種傳播就已不再是通常的大眾傳播了,而是無處不在、無時不有的跨國傳播甚至全球傳播了。因此, 電訊傳播正被人們看作是繼武器仗之後的符號仗,軍事大戰之後的信息大戰,而且肯定會隨著傳播科技的進步 愈演愈烈,並日益成為強國爭霸的工具。
同時,電訊傳播也不象印刷傳播那樣是將人推向信息,而是將信息推向人。電訊傳播是「在沒有識字需要 的情況下,為人類提供了超越識字障礙,跳入大眾傳播的一個方法。」(羅傑斯,1988)。電視集聲、光、電 和音、字、形於一身,一出現便光彩照人,這又曾讓報紙和廣播自慚形穢,大聲呼救,唯恐陷入滅頂之災。事 實上,今日的報紙、廣播、電視已在新聞傳播領域形成三足鼎立之勢,它們各有特點,互動互助,共演共進, 一起為人類的傳播事業作出貢獻。相信這種共同發展的趨勢還會繼續下去。
互動傳播:第五次傳播革命
互動傳播是指以電腦為主體、以多媒體為輔助的能提供以交談方式來處理包括捕捉、操作、編輯、存貯、 交換、放映、列印等多種功能的信息傳播活動。由於它是指各種數據和文字、圖示、動畫、音樂、語言、圖像 、電影和視頻信號組合在電腦上,並以此互動,所以我們以1946年埃克特等人研製成功的世界第一台電腦主機 「埃尼阿克」的誕生年,作為第五次傳播革命的紀元。接著,蘇聯於1957年發射了第一顆人造衛星;美國於19 69年實現電腦對接,又於1980年結成互聯網路;1994年各發達國家紛紛提出「信息高速公路計劃」,中國亦宣 布跟進。50年來,電腦更新換代愈來愈快,初期每四年換一代,接著一年換一代,而1995年卻換了兩代,即在 486之後又研製成586(奔騰)和686 (高能奔騰)。個人電腦的體積越來越小,造價越來越低,而功能卻越來 越多,操作也越來越方便。如今,電腦以及部分多媒體系統已進入千家萬戶、尋常人家。預計到2000年,電腦 將在全世界的各行各業和眾多普通家庭中使用。在這一次的傳播革命中,電腦加上各種軟體和多媒體(諸如電 話、錄像機、錄音機、收音機、電視機、傳真機、列印機、游戲機等),將成為人們綜合處理人際傳播、組織 傳播、大眾傳播和跨國傳播乃至全球傳播的主要媒介。人類已經進入信息社會,並且即將進入一個綜合傳播的 新時代。
互動傳播與傳統的印刷傳播、電子傳播的最大不同之處在於:它是在電話高度網路化的基礎上形成的,因 此它除了具有其它傳播的特點之外,還具有自己的主動性、參與性、交談性和操作性的特點。以往,人們只是 被動地閱讀、收聽和觀看他們所「不討厭的內容」,傳播者積極地將信息推向受眾,受眾則消極地打開「開關 」等待信息的來臨;而互動傳播中的人則必須自己主動地去尋找信息、追逐信息,向資料庫、電子圖書館、影 視中心索要信息。以往,受眾對傳播的參與和交流程度極低,互動傳播則要求人們有很高的個人參與性,即不 僅要主動地選擇、尋找、索要信息,而且要積極地向「信息高速公路」輸送信息,或者通過「電子信箱」交流 信息,或者通過互聯網路(INTERNET)召開會議、遠程會診、合作攻關,甚至可以遠距萬里而在網路上對同一 文件進行共同修改。此外,互動傳播中的各種媒介將在發展中有機地組合、集成為一體化多功能的多媒體電腦 ,而各大傳播機構(如郵局、報社、電台、電視台、電影公司、圖書館等)也將有序地聚合成一種鬆散的超級 信息傳播系統。互動傳播和信息革命正在進入一種「臨界狀態」,一個嶄新的社會即將到來,新的社會包容著 整個世界,互動傳播連接著整個人類。每一種傳播科技的出現與發展都在縮短著時間和空間,消彌著文化差異 ,擴展著思想觀念。
結語:主要觀點及其推論
通過對人類傳播史上的五次傳播革命的描述與分析,本文的主要觀點及其推論為:
從五次傳播革命的歷程所呈現的狀態看,我們認為有四種狀態應引起傳播學界的重視:(1)人類傳播革命 的步伐一直呈加速度狀態發展。從動物傳播進化到人類的語言傳播用了200萬年,從語言傳播進入書寫傳播用了 9.5萬年,從書寫傳播跨入印刷傳播花了約4千年,而從印刷傳播邁進電訊傳播只用了1200年,從電訊傳播進入 互動傳播的時間更短,只有102年,而互動傳播至今只有50年。可見,傳播革命的步伐、傳播技術和手段的革新 在時間上是以逐步加快、越來越快和間隔越來越短的情勢發展的。(2)傳播符號、傳播媒介和傳播科技始終呈 疊加性狀態發展。即新的傳播革命爆發後,人類在舊的傳播革命中所使用的傳播手段不會被隨之拋棄,而總是 以一種新的面貌又出現在新的傳播活動之中。它們的生存與發展似乎不遵循優勝劣汰物競天擇的法則,好像更 符合互動互助、共進共演的原理。因為,書寫傳播並未淘汰語言傳播,電訊傳播並不排斥印刷傳播,而互動傳 播的發展似乎要將各種傳播的形式與手段集於一身。(3)疊加性狀態又導致了整合性狀態。如電話是對語言傳 播和電報傳播的整合,廣播是對電話和唱機的整合,電視是對廣播與電影的整合,而電腦的發展將整合一切傳 播媒介。(4)信息和知識的增長和積累呈金字塔狀態發展。據統計,圖書館的規模每14年增加一倍,每一世紀 增加140倍。14世紀初,巴黎大學圖書館藏書1380冊,當時是歐洲最大的圖書館,現在世界上已有12個圖書館藏 書超過800萬冊。目前,全世界每年出版50萬種圖書,平均每分鍾就出版一種新書。科學知識的增長愈來愈快, 過去每隔10—15年人類知識就要翻一番,如今3—5年就要翻一番。有人曾對美國化學文摘作過統計分析,發現 文摘的數量達到第一個百萬條花了30年,第二個百萬條花了18年,第三個百萬條花了4年,第四個百萬條只用了 2年半……。還有人統計得知,人類全部科技知識總量的80%以上都是本世紀產生的。〔3〕顯然,這一狀態與 前述三種狀態是一種相輔相成,互為因果的關系。
從五次傳播革命所形成的結果看,每一次傳播革命都將人類帶進一個新的境界、新的時代。(1)語言傳播 是人類的重要特徵,也是社會的凝固劑。它拯救了人類,使人類可以交流信息、積累知識,從而由動物世界進 入人類社會,由野蠻時代進入文明社會。(2)書寫傳播使人類可以將事件和自己的經歷、見聞、思想固定或記 錄下來,並超越時間和空間的限制進行傳播。梁衡(1996)認為:語言文字還是民族生命的一部分。對內,它 是整合民族感情的粘接劑;對外,它是抵禦外來文化侵略的一道屏障。(3)印刷傳播打破了少數人的傳播特權 ,導致了文化和教育的普及,使人類由人際傳播時代進入大眾傳播時代。(4)電訊傳播則將人類由國內傳播引 入國際傳播。(5)互動傳播是將以往的各自獨立的單一傳播轉變為綜合傳播,將單功能的媒體轉變為多功能的 媒體,將人類由工業社會帶進了信息社會。信息成了社會財富的象徵和社會運作的「核能」。可見,每一次傳 播革命不僅極大地提高了人類的傳播能力,而且從物質到精神都給人類帶來前所未有的巨大變化。
再從五次傳播革命與社會進步的互動關系來看,我們認為傳播革命對社會進步具有巨大的推動作用。(1) 每一次傳播革命爆發都為人類的生存與發展帶來新的機遇,開拓了新的空間。(2)人類傳播革命與社會文明進 步不僅互相促進而且步調一致,在步幅和步頻上基本上成正比關系。(3)最先發生傳播革命的地方或國家,不 僅社會進步和文明的程度高,而且在競爭中也處於明顯的優勢地位,如語言傳播時代的克羅馬農人,書寫傳播 時代的古埃及人和希臘人,印刷傳播時代的中國人,電訊傳播和互動傳播時代的西方發達國家。(4)傳播上的 優勢地位必然會導致文化上的優勢地位,因此在發達國家的文化侵略面前,弱小國家幾乎沒有還手之力。於是 ,小國文化將首先消融在鄰近的發達大國的文化洪流之中,進一步的競爭將會逐步形成幾塊區域文化(如以儒 教為核心的亞洲文化,以伊斯蘭教為核心的中東文化,以及以標榜自由與民主為特徵的西方文化,等等)。這 一切都警示我們,必須積極參與傳播革命,十分重視傳播科技的開發、引進和運用,同時還要加強對人類傳播 活動的研究。否則,國家付出的代價將是極其巨大的

Ⅸ 人類歷史上第一個傳播模式是

口耳相傳!!

Ⅹ 簡述人類傳播的歷史

原始社會:從最初的(肢體)語言傳播,逐漸發展為(象形)文字傳播
奴隸社會:語言傳播依然是主要傳播手段,但文字傳播逐漸發展。到這一時代末期,文字傳播的作用已經非常明顯。此外,信號傳播(如烽火台)這種新的傳播方式被發明應用。
封建社會:文字傳播的鼎盛時期。造紙術、印刷術的發明加快了人類文明的發展進程。
現代社會:電報、電話等信息傳播手段出現,但文字傳播依然是主要手段。
當代社會:計算機網路技術使溝通沒有了距離,新興的電子出版物也沖擊著傳統的文字傳播方式。電子傳播已經和文字傳播並列為當代社會的兩大主要傳播手段。

以上皆為個人觀點。

熱點內容
爆高考語文 發布:2025-07-14 14:20:15 瀏覽:462
應用數學中心 發布:2025-07-14 13:37:52 瀏覽:19
雞哪裡最多 發布:2025-07-14 13:05:44 瀏覽:316
幼兒園安全教育活動方案 發布:2025-07-14 10:44:55 瀏覽:953
無翼鳥家庭教師 發布:2025-07-14 10:42:32 瀏覽:770
戴廟中學 發布:2025-07-14 09:56:33 瀏覽:699
寶寶吃多少 發布:2025-07-14 09:10:27 瀏覽:210
校園網學歷查詢 發布:2025-07-14 09:09:38 瀏覽:244
天策老師 發布:2025-07-14 08:46:39 瀏覽:801
初二物理奧賽 發布:2025-07-14 08:28:25 瀏覽:8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