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學高考考綱
『壹』 化學高考內容與競賽內容有關嗎。說詳細點
高考考的是,學生對考試大綱所規定知識的掌握程度;而競賽考的,則是學生對相關學科知識掌握的全面程度,以及學生的思維活躍程度。
兩者是有本質區別的,高考是在中心突出的前提下注重全面,競賽是在全面的前提下發掘潛能。
『貳』 新高考化學考試內容有變化嗎
穩派新課改高考備考論壇專指出
化學考試分為必考內容和選考內容。從已經實版行新課標高考的省、權市命題情況來看,選考內容占化學總分的7%~15%不等。
1、必考內容——現行高中課本的「必修1」和「必修2」和「選修4—化學反應原理」。
2、選考內容——除前面談到「有機化學基礎」外,還涵蓋選修模塊「物質結構與性質」…………
詳情了解穩派教育網互動社區。
http://e.qq.com/gaokao/2006gkfxdg.htm
http://e.sina.com.cn/focus/2006gkfxdg/
二、各科的修訂情況
(一)物理
物理學科僅在個別地方做了文字方面的修訂,對能力要求、內容範圍、題型示例均沒有做任何實質性的修訂。
(二)化學
1.將考試內容「一、能力和能力的品質」中的「能力的品質」刪去,這樣與生物和物理取得一致。相應地,刪去本大段最後三行關於思維能力品質的敘述。
2.在原大綱的敘述中「含義」和「涵義」混用,現在一律改為「含義」。
3.將兩處「掌握」的要求層次,改為「理解」。
4.將超出教學大綱要求的內容,如縮聚合成樹脂、同系物原理的應用和二氧化硅粉塵等刪去。
5.作了個別文字的修改,使其表述更為准確。
6.題型示例:
理綜《考試大綱》化學試題共40題,在原來的基礎上更換了11題。試題更換的原則是:去掉原《考試大綱》中目前看來已經超綱或偏難、偏陳舊的試題,換上有新意的、來自2005年理綜的全國卷、北京卷,江蘇卷單科卷的試題。
(三)生物
1.關於能力要求的修訂
(1)將原《考試大綱》四個方面的能力要求進行了調整。將原《考試大綱》能力要求的第1條分解為理解能力和綜合運用能力,尤其需要提一下的是,把原《考試大綱》第1條中「運用所學的生物學知識、觀點解決(注意這里是解決)一些相關生物學問題的能力」歸到了新《考試大綱》的第4條「綜合運用能力」中,而「運用所學的生物學知識、觀點解釋(注意這里是解釋)一些相關的生物學問題的能力」仍然保留在第1條中。將原《考試大綱》中的第4條並入到新大綱「獲取信息的能力」中。
(2)原《考試大綱》只描述了能力要求的具體內容,此次調整把這些具體的要求進行了歸類,歸納成理解能力、實驗與探究能力、獲取信息的能力以及綜合運用能力四個方面。
(3)每個能力要求按條目進行了分層次的闡釋,使各能力的要求更清晰。如將實驗能力與探究能力概括為4條,分別從4個角度明確了這一能力的考查要求。
(4)能力要求的內容更具體明確,比如,在實驗與探究能力中,增加了「並能將這些實驗(指生物知識內容表所列實驗)涉及的方法和技能進行綜合的運用」的要求,將原《考試大綱》「能對一些生物學問題進行初步的探究性研究」具體化為「具有對一些生物學問題進行初步探究的能力,包括確認變數、做出假設和預期、設計可行的研究方案、處理和解釋數據、根據數據做出合理的判斷等」。
2.關於考試范圍的修訂
(1)將生物學科的考試范圍以知識內容表格的形式呈現。
(2)調整了部分內容的表述方式。合並了部分條目,如把原《考試大綱》「糖類代謝、脂質代謝、蛋白質代謝」三個條目合並為「糖類、脂質和蛋白質代謝」一個條目,原《考試大綱》遺傳的基因規律下有8個條目,現合並為「基因的分離定律」和「基因的自由組合定律」兩個條目。這樣使得內容表述更顯簡潔,同時所包含的內容並未減少。
(3)將某些說明類的內容移到表格的「說明」欄目中,比如,原《考試大綱》細胞器的結構和功能條目中,在括弧中註明了具體的細胞器,2006年的《考試大綱》將這些具體的細胞器移到「說明」欄目中。
(4)在「說明」欄中明確指出一些不作要求的內容。如C4途徑、細胞質遺傳的運用、生物固氮的途徑等。
(5)原《考試大綱》中的實驗「學習微生物培養的基本技術(培養基制備、接種培養等技術)」,教材中介紹了細菌的培養和真菌的培養兩項,但要求學校只選做其中的一項,對於這種類型的實驗生物高考不應作要求,因此刪去。
(6)在細胞器部分恢復了液泡的結構和功能,在植物生命活動調節部分增加了「其他植物激素」的內容。
3.關於題型示例的修訂
題型示例有所調整,從2005年高考理綜考試分省命題省市的試卷中(如北京卷、天津卷)選擇了部分生物試題作為2006年《考試大綱》生物部分的題型示例。
三、考試形式及試卷結構的說明
2006年高考理科綜合能力測試的考試形式和試卷結構與2005年基本相同。答題方式是閉卷、筆試,考試時間為150分鍾,試卷滿分為300分。
參照中學物理、化學、生物的教學課時數,《考試大綱》規定了理科綜合能力測試試卷中物理、化學、生物三個學科的內容比例為約40%,36%和24%,2006年《考試大綱》仍然保持了這個比例,該比例基本符合中學三個學科的教學實際,有利於中學按正常的教學課時安排進行教學。
試題的編排方式基本與2005年的試卷相同,仍然按照選擇題在前、非選擇題在後的方式,同一種題型中仍然按照學科內容相對集中的原則進行排列,如選擇題中按照生物、化學和物理的順序排列,非選擇題中按照物理、化學和生物的順序排列。同一學科的試題基本上按照由易到難的順序排列。
四、關於題型示例的說明
題型示例的目的是為了讓考生對全國統一高考試題,包括分省命題省市編制的試題的題型有一個大概的了解和感性認識。這些試題的選取考慮了內容、難度、題型、考查的能力要求、試題的特點等各個方面,力圖比較全面地反映全國高考試題的形式和特點。與以前的《考試大綱》不同的是,2005、2006年《考試大綱》題型示例中的試題不再有易、中、難的說明,主要是考慮到實行分省命題後,各分省命題省市的考生水平不同,對試題難度的界定存在差異,而不能以全國試題的實測難度來界定試題的易中難水平。
回答者:匿名 2-27 17:42
--------------------------------------------------------------------------------
自己看
http://e.sina.com.cn/ex/2005-08-04/1459124359.html
一、修訂的總體情況
1.2006年《全國普通高等學校招生統一考試考試大綱》(以下簡稱「《考試大綱》」)的制訂是在總結全國統一高考命題工作,包括分省命題工作,並廣泛徵求分省命題省市意見的基礎上完成的。
根據理科綜合能力測試《考試大綱》中的能力要求、考試范圍分學科排列的實際,2006年《考試大綱》的修訂繼續堅持分學科的方式,使能力要求、考試范圍更加符合各學科命題的實際。具體情況參看「二、學科的修訂情況」。
2.在2005年《考試大綱》的基礎上,2006年《考試大綱》把「命題指導思想」更名為「命題要求」,並將「命題要求」的具體內容表述為「要以能力測試為主導,考查考生對所學相關課程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要重視理論聯系實際,關注科學技術、社會經濟和生態環境的協調發展;要重視對考生科學素養的考查」。這一改動使「命題要求」的敘述更加符合命題實際,進一步明確了理科綜合能力測試的命題方向,突出了理科綜合能力測試考查考生知識和能力的具體要求。
3.在2006年《考試大綱》的題型示例部分,增加了一些試題,這些試題除由教育部考試中心編制的題目外,還包含了分省命題省市編制的題目,希望能夠比較全面地反映全國統一高考命題,包括分省命題試題的題型情況。
『肆』 2018年高考化學考試大綱都有哪些
化學科命題注重測量自主學習的能力,重視理論聯系實際,關注與化學有關的科學技術、 社會經濟和生態環境的協調發展,以促進學生在知識和技能、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等方面的全面發展。
(5)能用價層電子對互斥理論或者雜化軌道理論推測簡單分子或離子的空間結構。
3.分子間作用力與物質的性質
(1)了解范德華力的含義及對物質性質的影響。
(2)了解氫鍵的含義,能列舉存在氫鍵的物質,並能解釋氫鍵對物質性質的影響。
4.晶體結構與性質
(1)了解晶體的類型,了解不同類型晶體中結構微粒、微粒間作用力的區別。
(2)了解晶格能的概念,了解晶格能對離子晶體性質的影響。
(3)了解分子晶體結構與性質的關系。
(4)了解原子晶體的特徵,能描述金剛石、二氧化硅等原子晶體的結構與性質的關系。
(5)理解金屬鍵的含義,能用金屬鍵理論解釋金屬的一些物理性質。了解金屬晶體常見的堆積方式。
(6)了解晶胞的概念,能根據晶胞確定晶體的組成並進行相關的計算。
(二)有機化學基礎
1.有機化合物的組成與結構
(1)能根據有機化合物的元素含量、相對分子質量確定有機化合物的分子式。
(2)了解常見有機化合物的結構。了解有機化合物分子中的官能團,能正確地表示它們的結構。
(3)了解確定有機化合物結構的化學方法和物理方法(如質譜、紅外光譜、核磁共振氫譜等)。
(4)能正確書寫有機化合物的同分異構體(不包括手性異構體)。
(5)能夠正確命名簡單的有機化合物。
(6)了解有機分子中官能團之間的相互影響。
2.烴及其衍生物的性質與應用
(1)掌握烷、烯、炔和芳香烴的結構與性質。
(2)掌握鹵代烴、醇、酚、醛、羧酸、酯的結構與性質,以及它們之間的相互轉化。
(3)了解烴類及衍生物的重要應用以及烴的衍生物合成方法。
(4)根據信息能設計有機化合物的合成路線。
3.糖類、氨基酸和蛋白質
(1)了解糖類、氨基酸和蛋白質的組成、結構特點、主要化學性質及應用。
(2)了解糖類、氨基酸和蛋白質在生命過程中的作用。
4.合成高分子
(1)了解合成高分子的組成與結構特點,能依據簡單合成高分子的結構分析其鏈節和單體。
(2)了解加聚反應和縮聚反應的含義。
(3)了解合成高分子在高新技術領域的應用以及在發展經濟、提高生活質量方面中的貢獻。
祝考生們高考取得好成績!
『伍』 化學高考考哪些內容具體點的
化學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論
物質的組成和分類
1.物質的組成、性質和分類
化學用語及常用計量
2.化學用語的使用
3.阿伏加德羅常數
4.常見計算小規律(一)
5.常見計算小規律(二)
6.常見計算小規律(三)
7.無數據計算題
8.電子守恆法解題
9.氣體密度、壓強與體積
10.氣體體積有關計算
溶液
11.配製物質的量濃度的溶液
12.物質的量濃度」「溶解度」
13.溶液濃度與密度的關系
14.有關膠體的知識
物質結構和元素周期律
15.元素原子的結構特徵
16.微粒半徑的比較
17.「10電子」微粒小結
18.「18電子」微粒小結
19.比較金屬性強弱的依據
20.比較非金屬性強弱的依據
21.元素推斷題的「題眼」(一)
22.元素推斷題的「題眼」(二)
23.推斷元素化合物的規律(一)
24.推斷元素化合物的規律(二)
26.推斷元素化合物的規律(三)
26.推斷元素化合物的規律(四)
27.根據元素周期律推斷(一)
28.根據元素周期律推斷(二)
29.根據元素周期律推斷(三)
30.根據元素周期律推斷(四)
31.根據元素周期律推斷(五)
32.書寫粒子的電子式
33.化學鍵與物質類別關系規律
34.晶體熔沸點高低的判斷:
化學反應與能量
35.氧化還原反應的本質和規律
36.氧化(還原)性強弱判斷(一)
37.氧化(還原)性強弱判斷(二)
38.歧化(歸中)反應規律
39.氧化還原反應方程式配平
40.放熱反應小結
41.吸熱反應小結
42.熱化學方程式的書寫
43.熵變和焓變
44.蓋斯定律
45.原電池與電解池的比較
46.電極不同,電解各異
47.用原電池電解
48.電解的原理
49.鉛蓄電池
50.燃料電池
51.反接電源問題
52.串聯電路電解溶液
53.氯鹼工業
化學反應速率 化學反應平衡
54.化學反應速率
55.化學平衡狀態的標志
56.化學反應平衡常數
57.等效平衡(一)
58.等效平衡(二)
59.等效平衡(三)
60.等效平衡總結
61.化學平衡中的轉化率問題
62.轉化率和百分含量
電解質溶液
63.離子共存(一)
64.離子共存(二)
65.離子方程式的書寫(一)
66.離子方程式的書寫(二)
67.離子方程式的書寫(三)
68.離子方程式的書寫(四)
69.離子方程式的書寫(五)
70.離子方程式的書寫(六)
71.根據酸性順序書寫方程式
72.弱電解質的電離平衡
73.酸鹼質子理論
74.根據酸鹼pH,求體積比
75.弱電解質發生的反應
76.水的電離平衡
77.鹽類水解
78.離子濃度大小比較(一)
79.離子濃度大小比較(二)
80.沉澱溶解平衡
常見無機物及其應用
常見金屬元素
81.Na2O、Na2O2性質比較
82.CO2、H2O與Na2O2的反應(一)
83.CO2、H2O與Na2O2的反應(二)
84.CO2與NaOH溶液的反應規律
85.酸式鹽規律總結(一)
86.酸式鹽規律總結(二)
87.有關Al(OH)3的計算(一)
88.有關Al(OH)3的計算(二)
89.由Al制備Al(OH)3實驗方案
90.根據圖象求溶液的濃度
91.與Fe有關的易錯方程式
92.鑒別Fe2+和Fe3+方法小結
93.「鐵三角」關系
94.鐵中話「特殊」
95.銅的性質
96.金屬與酸的反應的幾種情況
97.金屬或非金屬置換H2的規律
98.金屬的冶煉
99.置換反應知多少
100.置換反應的應用
101.氧化物的分類
常見非金屬元素
102.氫氣的13種生成途徑
103.氧氣的10種生成途徑
104.C與O2的反應規律
105.硅及其化合物性質的「反常」
106.硅酸鹽工業—水泥
107.硅酸鹽工業—玻璃
108.N元素的氧化性和還原性
109.鑒別溴蒸汽和NO2的方法
110.CO2和NO的混合與Na2O2反應
111.NO、NO2的實驗室製法
112.氮的氧化物
113.NH3的性質
114.氨氣的實驗室製法
115.HNO3的性質
116.HNO3濃度與還原產物的關系
117.常見非金屬單質的製取
118.H2O2的性質
119.有水參加的化學變化
120.濃H2SO4的性質
121.濃溶液變稀,反應停止
122.SO42-的檢驗
123.氯水的成分
124.Cl2的實驗室製法
125.FeBr2與Cl2的反應
126.六類化合物的失水反應歸納
127.中學化學中密度的七點應用
常見有機物及其應用
128.烴中含碳量規律
129.據烴的通式判斷鍵數目
130.生成羥基的幾種方法
131.乙烯的實驗室製法
132.乙炔的實驗室製法
133.烴燃燒後體積變化的規律
134.烷烴(基)烯烴異構體的書寫
135.苯的同系物異構體的書寫
136.官能團的性質
137.有機物的耗氧量(一)
138.有機物的耗氧量(二)
139.石油和煤
140.酚的性質
141.酯化反應
142.連續氧化的反應規律
143.酯的水解
144.分子量相等規律
145.按要求書寫同分異構體
146.有機化學中的無機試劑
147.氨基酸的性質
148.有機化學問題釋疑
化學實驗基礎及其他
149.氣體的收集
150.玻璃儀器內污跡的洗滌
151.除雜問題
152.STS選擇題易錯點辨析
153.阿伏伽德羅常數易錯點辨析
154.離子共存與離子反應方程式正誤判斷易錯點辨析
155.有機物官能團的性質易錯點辨析
156.實驗基本操作易錯點辨析
『陸』 高考化學考試大綱由什麼部門制定
高考化學考試大綱由組織高考的省級及以上教育主管部門(教育部或者省級教育廳)或者其專門委託的教育考試院(省級教育考試院)制定。
Ⅰ.考試性質 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是合格的高中畢業生和具有同等學力的考生參加的選拔性考試。高等 學校根據考生成績,按已確定的招生計劃,德、智、體全面衡量,擇優錄取。 因此,高考應具有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區分度和適當的難度。
Ⅱ.考試內容 根據普通高等學校對新生文化素質的要求,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2003 年頒布的《普通高中課程 方案(實驗) 》和《普通高中化學課程標准(實驗),確定高考理工類招生化學科考核目標與要求。 》
一、考核目標與要求 化學科考試,為了有利於選拔具有學習潛能和創新精神的考生,以能力測試為主導,將在測試考生進 一步學習所必需的知識、技能和方法的基礎上,全面檢測考生的化學科學素養。 化學科命題注重測量自主學習的能力,重視理論聯系實際,關注與化學有關的科學技術、社會經濟和 生態環境的協調發展,以促進學生在知識和技能、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等方面的全面發展。
(一)對化學學習能力的要求
1.接受、吸收、整合化學信息的能力 (1)能夠對中學化學基礎知識融會貫通,有正確復述、再現、辨認的能力。 (2)能夠通過對實際事物、實驗現象、實物、模型、圖形、圖表的觀察,以及對自然界、社會、生產、 生活中的化學現象的觀察,獲取有關的感性知識和印象,並進行初步加工、吸收、有序存儲的能力。 (3)能夠從試題提供的新信息中,准確地提取實質性內容,並經與已有知識塊整合,重組為新知識塊 的能力。
2.分析問題和解決(解答)化學問題的能力 (1)能夠將實際問題分解,通過運用相關知識,採用分析、綜合的方法,解決簡單化學問題的能力。 (2)能夠將分析解決問題的過程和成果,用正確的化學術語及文字、圖表、模型、圖形等表達,並做 出解釋的能力。
3.化學實驗與探究能力 (1)了解並初步實踐化學實驗研究的一般過程,掌握化學實驗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2)在解決簡單化學問題的過程中,運用科學的方法,初步了解化學變化規律,並對化學現象提出科 學合理的解釋。
(二)對知識內容的要求層次
為了便於考查,將高考化學命題對各部分知識內容要求的程度,由低到高分為了解、理解(掌握) 、綜 合應用三個層次,高層次的要求包含低層次的要求。其含義分別為: 了解:對化學化學知識有初步認識,能夠正確復述、再現、辨認或直接使用。 理解(掌握) :領會所學化學知識的含義及其適用條件,能夠正確判斷、解釋和說明有關化學現象和問 題,即不僅"知其然",還能"知其所以然"。 綜合應用:在理解所學各部分化學知識的本質區別與內在聯系的基礎上,運用所掌握的知識進行必要 的分析、類推或計算,解釋、論證一些具體化學問題。 Ⅲ.考試范圍和內容 根據普通高等學校對新生科學素養的要求,按照既保證與全國普通高校招生統一考試的要求基本一致,
又有利於實驗省區實施普通高中化學課程標准原則,參照《普通高中化學課程標准(實驗),將高考化學 》 科考試范圍分為必考內容和選考內容。
一、必考內容部分 必考內容涵蓋必修模塊"化學 1"、 "化學 2"和選修模塊"化學反應原理"的內容。 根據化學的學科體系和學 科特點,
必考部分的內容包括:化學科學特點和化學研究基本方法、化學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論、常見無機 物及其應用、常見有機物及其應用和化學實驗基礎五個方面。
(一)化學科學特點和化學研究基本方法
1.了解化學的主要特點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認識物質。了解化學可以識別、改變和創造分子。
2.了解科學探究的基本過程,學習運用以實驗和推理為基礎的科學探究方法。認識化學是以實驗為基 礎的一門科學。
3.了解物質的組成、結構和性質的關系。了解化學反應的本質、基本原理以及能量變化等規律。
4.了解定量研究的方法是化學發展為一門科學的重要標志。理解摩爾(mol)是物質的量的基本單位, 可用於進行簡單的化學計算。
5.了解科學、技術、社會的相互關系(如化學與生活、材料、能源、環境、生命過程、信息技術的關 系等) 。了解在化工生產中遵循"綠色化學"思想的重要性。
(二)化學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論
1.物質的組成、性質和分類 (1)了解分子、原子、離子等概念的含義。了解原子團的定義。 (2)理解物理變化與化學變化的區別與聯系。 (3)理解混合物和純凈物、單質和化合物、金屬和非金屬的概念。 (4)理解酸、鹼、鹽、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聯系。
2.化學用語及常用計量 (1)熟記並正確書寫常見元素的名稱、符號、離子符號。 (2)熟悉常見元素的化合價。能根據化合價正確書寫化學式(分子式) ,或根據化學式判斷化合價。 (3)了解原子結構示意圖、分子式、結構式和結構簡式的表示方法。 (4)了解相對原子質量、相對分子質量的定義,並能進行有關計算。 (5)理解質量守恆定律的含義。 (6)能正確書寫化學方程式和離子方程式,並能進行有關計算。 (7)了解物質的量的單位--摩爾(mol) 、摩爾質量、氣體摩爾體積、物質的量濃度、阿伏加德羅常數 的含義。 (8)根據物質的量與微粒(原子、分子、離子等)數目、氣體體積(標准狀況下)之間的相互關系進 行有關計算。
3.溶液 (1)了解溶液的含義。 (2)了解溶解度、飽和溶液的概念。 (3)了解溶液的組成。理解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的概念,並能進行有關計算。 (4)了解配製一定溶質質量分數、物質的量濃度溶液的方法。 (5)了解膠體是一種常見的分散系。
4.物質結構和元素周期律 (1)了解元素、核素和同位素的含義。 (2)了解原子構成。了解原子序數、核電荷數、質子數、中子數、核外電子數以及它們之間的相互關 系。 (3)了解原子核外電子排布。 (4)掌握元素周期律的實質。了解元素周期表(長式)的結構(周期、族)及其應用。 (5)以第 3 周期為例,掌握同一周期內元素性質的遞變規律與原子結構的關系。
(6)以 IA 和 VIIA 族為例,掌握同一主族內元素性質遞變規律與原子結構的關系。 (7)了解金屬、非金屬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質遞變的規律。 (8)了解化學鍵的定義。了解離子鍵、共價鍵的形成。
5.化學反應與能量 (1)了解氧化還原反應的本質是電子的轉移。了解常見的氧化還原反應。 (2)了解化學反應中能量轉化的原因,能說出常見的能量轉化形式。 (3)了解化學能與熱能的相互轉化。了解吸熱反應、放熱反應、反應熱等概念。 (4)了解熱化學方程式的含義,能用蓋斯定律進行有關反應熱的簡單計算。 (5)了解能源是人類生存和社會發展的重要基礎。了解化學在解決能源危機中的重要作用。 (6)了解原電池和電解池的工作原理,能寫出電極反應和電池反應方程式。了解常見化學電源的種類 及其工作原理。 (7)理解金屬發生電化學腐蝕的原因,金屬腐蝕的危害,防止金屬腐蝕的措施。
6.化學反應速率和化學平衡 (1)了解化學反應速率的概念、反應速率的定量表示方法。 (2)了解催化劑在生產、生活和科學研究領域中的重大作用。 (3)了解化學反應的可逆性。 (4)了解化學平衡建立的過程。理解化學平衡常數的含義,能夠利用化學平衡常數進行簡單的計算。 (5)理解外界條件(濃度、溫度、壓強、催化劑等)對反應速率和化學平衡的影響,認識其一般規律。 (6)了解化學反應速率和化學平衡的調控在生活、生產和科學研究領域中的重要作用。
7.電解質溶液 (1)了解電解質的概念。了解強電解質和弱電解質的概念。 (2)了解電解質在水溶液中的電離,以及電解質溶液的導電性。 (3)了解弱電解質在水溶液中的電離平衡。 (4)了解水的電離,離子積常數。 (5)了解溶液 pH 的定義。了解測定溶液 pH 的方法,能進行 pH 的簡單計算。 (6)了解鹽類水解的原理、影響鹽類水解程度的主要因素、鹽類水解的應用。 (7)了解離子反應的概念、離子反應發生的條件。了解常見離子的檢驗方法。 (8)了解難溶電解質的溶解平衡及沉澱轉化的本質。
8.以上各部分知識的綜合應用。
(三)常見無機物及其應用。
1.常見金屬元素(如 Na、Al、Fe、Cu 等) (1)了解常見金屬的活動順序。 (2)了解常見金屬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質及其應用。 (3)了解合金的概念及其重要應用。 2.常見非金屬元素(如 H、C、N、O、Si、S、Cl 等) (1)了解常見非金屬單質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質及應用。 (2)了解常見非金屬單質及其重要化合物對環境質量的影響。 3.以上各部分知識的綜合應用。
(四)常見有機物及其應用
1.了解有機化合物中碳的成鍵特徵。了解有機化合物的同分異構現象。
2.了解甲烷、乙烯、苯等有機化合物的主要性質。
3.了解乙烯、氯乙烯、苯的衍生物等在化工生產中的重要作用。
4.了解乙醇、乙酸的組成和主要性質及重要應用。
5.了解上述有機化合物發生反應的類型。
6.了解糖類、油脂、蛋白質的組成和主要性質及重要應用。
7.了解常見高分子材料的合成反應及重要應用。
8.以上各部分知識的綜合運用
(五)化學實驗基礎
1.了解化學實驗是科學探究過程中的一種重要方法。
2.了解化學實驗室常用儀器的主要用途和使用方法。
3.掌握化學實驗的基本操作。能識別化學品安全使用標識,了解實驗室一般事故的預防和處理方法。
4.掌握常見氣體的實驗室製法(包括所用試劑、儀器,反應原理和收集方法) 。
5.能對常見的物質進行檢驗、分離和提純,能根據要求配製溶液。
6.能根據實驗試題要求,做到: (1)設計、評價或改進實驗方案; (2)了解控制實驗條件的方法; (3)分析或處理實驗數據,得出合理結論; (4)繪制和識別典型的實驗儀器裝置圖。
7.以上各部分知識與技能的綜合應用。
二、選考內容部分 選考內容涵蓋選修模塊"化學與生活"、"化學與技術"、"物質結構與性質"、"有機化學基礎"的內容,考 生從中任選一個模塊考試。 化學與生活
(一)化學與健康 1.了解食品中對人類健康有重要意義的常見有機物。了解合理攝入營養物質的重要性,營養均衡與人 體健康的關系。 2.了解氨基酸、蛋白質的結構和性質特點。 3.了解維生素和微量元素對人體健康的重要作用。 4.了解常見食品添加劑的作用。 5.了解葯物對維護健康的作用。 6.了解毒品的危害。
(二)生活中的材料 1.了解金屬與合金在性能上的主要差異。了解生活中常見合金的組成。 2.了解金屬腐蝕的化學原理、金屬防護的常用方法、防止金屬腐蝕的重要意義。 3.了解水泥、玻璃和陶瓷的主要化學成分、生活原料及其用途。 4.了解生活中常用合成高分子材料的化學成分及其性能,評價高分子材料的使用對人類生活質量和環 境質量的影響。
(三)化學與環境保護 1.了解水污染的危害。了解污水處理中主要的化學方法及其原理。 2.了解大氣主要污染物。了解減少大氣污染物的原理和方法。 3.了解生活廢棄物處置的方法、"白色污染"的危害和防治方法。
化學與技術
(一)化學與資源開發利用 1.了解煤、石油和天然氣等綜合利用的意義。 2.了解我國無機化工的生產資源和產品的主要種類。 3.了解海水的綜合利用。了解化學科學發展對自然資源利用的作用。 4.了解化學對廢舊物資再生與綜合利用的作用。
(二)化學與材料的製造和應用 1.了解社會發展和科技進步對材料的要求。了解化學對材料科學發展的促進作用。 2.了解金屬材料、無機非金屬材料、高分子合成材料、復合材料和其他新材料的特點,了解有關的生產原理。 3.了解用化學方法進行金屬材料表面處理的原理。 4.了解我國現代材料研究和材料工業的發展情況。了解新材料的發展方向。
(三)化學與工農業生產 1.了解化學在水處理中的應用。 2.了解合成氨的主要原理、原料、重要設備、流程和意義,認識催化劑的研製對促進化學工業發展的 重大意義。 3.了解精細化工產品的生產特點、精細化工在社會發展中的作用。 4.了解化學肥料、農葯等在農業生產中的作用。
物質結構與性質
(一)原子結構與元素的性質 1.了解原子核外電子的能級分布,能用電子排布式表示常見元素(1~36 號)原子核外電子的排布。了 解原子核外電子的運動狀態。 2.了解元素電離能的含義,並能用以說明元素的某些性質。 3.了解原子核外電子在一定條件下會發生躍遷,了解其簡單應用。 4.了解電負性的概念,知道元素的性質與電負性的關系。
(二)化學鍵與物質的性質 1.理解離子鍵的形成,能根據離子化合物的結構特徵解釋其物理性質。 2.了解共價鍵的主要類型σ鍵和π鍵,能用鍵能、鍵長、鍵角等說明簡單分子的某些性質。 3.了解簡單配合物的成鍵情況。 4.了解原子晶體的特徵,能描述金剛石、二氧化硅等原子晶體的結構與性質的關系。 5.理解金屬鍵的含義,能用金屬鍵理論解釋金屬的一些物理性質。 6.了解雜化軌道理論及常見的雜化軌道類型(sp,sp2,sp3) ,能用價層電子對互斥理論或者雜化軌道理 論推測常見的簡單分子或者離子的空間結構。
(三)分子間作用力與物質的性質 1.了解化學鍵和分子間作用力的區別。 2.了解氫鍵的存在對物質性質的影響,能列舉含有氫鍵的物質。 3.了解分子晶體與原子晶體、離子晶體、金屬晶體的結構微粒、微粒間作用力的區別。
有機化學基礎
(一)有機化合物的組成與結構 1.能根據有機化合物的元素含量、相對分子質量確定有機化合物的分子式。 2.了解常見有機化合物的結構。了解有機物分子中的官能團,能正確地表示它們的結構。 3.了解確定有機化合物結構的化學方法和某些物理方法。 4.了解有機化合物存在異構現象,能判斷簡單有機化合物的同分異構體(不包括手性異構體) 。 5.能根據有機化合物命名規則命名簡單的有機化合物。 6.能列舉事實說明有機分子中基團之間存在相互影響。
(二)烴及其衍生物的性質與應用 1.以烷、烯、炔和芳香烴的代表物為例,比較它們在組成、結構、性質上的差異。 2.了解天然氣、石油液化氣和汽油的主要成分及其應用。 3.舉例說明烴類物質在有機合成和有機化工中的重要作用。 4.了解鹵代烴、醇、酚、醛、羧酸、酯的典型代表物的組成和結構特點以及它們的相互聯系。 5.了解加成反應、取代反應和消去反應。 6.結合實際了解某些有機化合物對環境和健康可能產生影響,關注有機化合物的安全使用問題。
(三)糖類、氨基酸和蛋白質 1.了解糖類的組成和性質特點,能舉例說明糖類在食品加工和生物質能源開發上的應用。
2.了解氨基酸的組成、結構特點和主要化學性質,氨基酸與人體健康的關系。 3.了解蛋白質的組成、結構和性質。 4.了解化學科學在生命科學發展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四)合成高分子化合物 1.了解合成高分子的組成與結構特點,能依據簡單合成高分子的結構分析其鏈節和單體。 2.了解加聚反應和縮聚反應的特點。 3.了解新型高分子材料的性能及其在高新技術領域中的應用。 4.了解合成高分子化合物在發展經濟、提高生活質量方面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