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嫻妃
❶ 歷史上的嫻妃,真的是清朝最委屈的皇後嗎
嫻妃輝發那拉氏的確是清朝歷史上最為冤屈的一位皇後,因為她在宮中多年一直謹慎持躬,是一位很好的皇後。但是這樣一位好皇後卻因為不斷直言勸誡乾隆皇帝而被厭棄,輝發那拉氏皇後覺得自己愧對皇後這個位置,因此自己在屋裡斷了頭發。
第一種說法是說乾隆皇帝南巡期間多次便服上岸與青樓女子遊玩,輝發那拉氏皇後不斷勸誡因此遭到厭棄。據說當時輝發那拉氏皇後得知乾隆皇帝與青樓女子做了男歡女愛之事後,下令處死了那幾個青樓女子,後來被乾隆皇帝怒斥,因此斷發。
第二種說法是說當時乾隆皇帝一心要立令貴妃魏佳氏為皇貴妃,遭到輝發那拉氏皇後的強烈反對,由此發生爭執,輝發那拉氏皇後因此斷發。
但是無論是哪種原因,輝發那拉氏皇後都挺冤屈的,因為她並無過錯,她只是在恪守皇後職責,卻因此受到這些屈辱待遇,實在是冤屈。
❷ 歷史上嫻妃那拉氏為什麼不受寵還能成為
那拉氏是一個可憐的女孩,一個徹頭徹尾的封建包辦婚姻犧牲品,在懵懵懂懂的年紀,只有14歲的她被指婚嫁給四阿哥,當時四阿哥弘歷已經21歲,成婚多年,有幾個兒女,身邊有同齡的賢妻寵妾,被他所寵愛的都是20歲上下,與他青梅竹馬感情很深的的美女才女,所以這個年齡上類似剛上初中還未經人事的小丫頭,在這個已經成熟的大家庭中十分格格不入,她沒有在宮中任職的親友,沒有和自己同齡的姐妹,與其他人都沒有共同語言。
那拉氏之所以能被指婚,是因為她是輝發王貝勒的嫡系後代,在努爾哈赤時期,她的祖上曾經十分榮耀,是開國國主之一,但這是一個沒落的貴族,到了她出生的時候,她的娘家家裡已經很窮,窮到哪怕幾十年後她都當上了皇後,家裡依然沒有錢修祖墳,在雍正年間她的娘家既沒有錢也沒有官位,但是因為有了這么個根正苗紅的滿洲國主祖宗,有著祖上對滿洲的貢獻,有著世襲的佐領,因此她還是成為了弘歷側福晉的不二人選。
四阿哥弘歷的眾多寵妾——高氏是漢人,金氏是漢人,蘇氏是漢人,黃氏是漢人,雖然嫡福晉富察氏是滿人,但富察家是知名的貴族,並沒有沒落,家族中有許多人在朝廷做官,接受了很多滿漢融合的新思想與新文化,所以這種家庭出來的小姐,說漢語,看漢文,與漢女交流都是完全沒有太多障礙的。但那拉氏不是,她家一直沒有人在朝廷做官,只是守著祖宗遺留下來的佐領身份賴以度日,她入府時才十四歲,沒有受過什麼新式教育,甚至連漢文都不會說,所以與其他人交流都有一定困難。弘歷雖然是滿洲皇子,但從他的詩文愛好上來看,明顯是偏愛漢文化的,喜歡性情高雅知書識理的女人,所以對這個大字不識,沒有任何文化修養和品味的十四歲黃毛丫頭沒什麼興趣,也是在情理之中了。
❸ 歷史上的乾隆到底對嫻妃有多討厭,死後都還讓其寄人籬下
歷史上的乾隆對嫻妃可以說是深惡痛絕,死後都讓她寄人籬下,不願意讓她跟自己合葬。
乾隆之所以憎恨嫻妃,完全是因為她的斷發之舉。在古代的時候,斷發只有在君王或者太後死了以後才能這樣做的,但是當時的乾隆還在世,嫻妃這樣做無疑是在詛咒乾隆和太後。乾隆對於嫻妃這樣的做法肯定是非常生氣的,於是當下就撤掉了她的皇後頭銜,並且把她打入冷宮,並且有了“此生不復相見”的言論。
這樣的待遇對於令妃來講是無尚的榮耀,但是對於嫻妃確實莫大的屈辱。在歷史上皇貴妃一般都是在妃子去世以後才會追封的,還沒有皇後在位,就要賜封皇貴妃的先例。於是這件事情讓嫻妃心灰意冷,在這種絕望、委屈和埋怨的感情中,她才做出了斷發的舉動。可是乾隆絲毫不在意她的想法,只看到了她斷發的行為。
因為把她打入冷宮以後,真的再也沒有見她,就連她死後也是丟在別人的墓中,不允許跟自己合葬。
❹ 歷史上乾隆為何選擇讓嫻妃做皇後
清乾隆十三年,嫻妃輝發那拉氏在孝賢皇後薨世之後被冊封為皇貴妃,統攝六宮,乾隆下詔「皇貴妃暫攝後宮二十七月後繼皇後之位。」要知道,當時弘歷後宮中,還有地位並不遜色於那拉氏而且子嗣眾多的妃嬪——純妃蘇氏與嘉妃金佳氏。
乾隆皇帝冊立那拉氏為繼後,一來因為皇太後的堅持與授意;二來就是因為那拉氏當時並沒有子嗣,不容易引起紛爭。
❺ 嫻妃歷史原型
嫻妃歷史原型是皇後那拉氏。
清高宗繼皇後那拉氏雍正十二年,嫁與時為寶親王的愛新覺羅·弘歷,為側福晉。乾隆二年冊封為嫻妃,乾隆十年晉封為嫻貴妃,乾隆十三年晉封為攝六宮事皇貴妃,乾隆十五年冊立為皇後。
乾隆三十年正月隨駕南巡,閏二月十八日,乾隆派額駙福隆安扈從皇後由水路先行回京,五月十四日收繳皇後、皇貴妃、嫻貴妃、嫻妃共四份冊寶夾紙。乾隆三十一年七月十四日薨,以皇貴妃禮葬。
(5)歷史上嫻妃擴展閱讀:
那拉氏雖然被冊立為繼皇後,得到過皇帝的寵愛,但她在乾隆心目中卻遠不如前皇後富察氏。其一,烏喇那拉氏所生皇十二子永璂,一直沒有像富察氏所生的永璉、永琮那樣被乾隆秘密立為儲君,這讓她感到焦慮和不安。
其二,乾隆心裡一直懷念已經作古多年的富察氏,而那拉氏卻相對冷淡,這讓她感到傷心和失敗。而南巡途中發生的另一件事情,終於激起那拉皇後內心積壓多年的怒火。十七年前,富察氏陪同乾隆東巡時,在濟南一病不起,後死於德州。
此後,乾隆每次途經濟南時,總是避開這座「傷痕城市」,繞城而行。這一次,乾隆還專門為富察氏作詩:「濟南四度不入城,恐防一入百悲生。
春三月昔分偏劇,十七年過恨未平。」正是這首蘊涵對富察氏苦苦相思的抒情詩句,刺痛了乾隆身旁那拉氏那顆極其要強的心。不過是那拉氏在情感絕望中一次歇斯底里的爆發。
❻ 歷史上嫻妃那拉氏為什麼不受寵
正史野史分別有一套說辭,總之是歷史懸疑了。
諭曰:「那拉氏本朕青宮時皇考所賜側室福晉,孝賢皇後崩後,循序進皇貴妃。越三年,立為後。其後自獲過愆,朕優容如故。國俗忌剪發,而竟悍然不顧,朕猶包含不行廢斥。後以病薨,止令減其儀文,並未削其位號。朕處此仁至義盡,況自是不復繼立皇後。從善乃欲朕下詔罪己,朕有何罪當自責乎?從善又請立後,朕春秋六十有八,豈有復冊中宮之理?」下行在王大臣議從善罪,坐斬。
❼ 歷史上愉貴人和嫻妃娘娘關系真的那麼好嗎
嫻妃原型是皇後輝發那拉氏,歷史上她一共有三個孩子,兩位皇子,一位公主。乾隆皇帝的第二任皇後,原本是乾隆的側福晉,乾隆登基後冊封為嫻妃,嫡皇後孝賢皇後病逝後,中宮皇後的位子出現空缺,被乾隆晉封皇貴妃,掌握六宮大權,隨後升為皇後。
歷史上的愉貴人只有一個孩子,就是《還珠格格》裡面的五阿哥永琪,但是卻英年早逝了。愉貴人在乾隆六年,她生下一個兒子,是乾隆的第五子,取名為永琪。母以子貴,同年她又被進封為嬪,乾隆十年,進而被封為妃,名愉妃。
永琪在二十多歲的時候得了一種叫附骨瘡的疾病,乾隆三十一年(1766),永琪在疼痛的折磨中走完了他短暫的一生,年僅二十五歲。
愉妃則於乾隆五十七年五月二十一日薨,享年七十九歲,她這一生中是在失去兒子的悲痛中度過的,如果沒有永琪,想必她連個答應都不是了。
❽ 歷史上嫻妃是一個怎麼樣的人
嫻妃是乾隆的第二位皇後,她和乾隆的關系不太好。因為富察皇後的死,對乾隆造成了很大的打擊。要不是因為子嗣,他也許就不想再封後了。
歷史上的嫻妃也是一位賢德的皇後,被封為皇後以後,也掌管了六宮大全,但是乾隆對她不好。她也為乾隆生下了兩個皇子,但是乾隆跟她的關系也只限於表面。因為乾隆的愛都已經給了富察,對別的女子,再也不會付出那樣的真情了。
嫻妃在歷史上的結局還是很悲慘的。在乾隆30年,她被乾隆打入冷宮。在南巡的時候,這位皇後冒犯了乾隆,她還到皇太後那裡去告狀,還要出家為尼,皇太後當然不允許了。這位皇後還用剪刀把自己頭發給剪去了,在清朝,這是大不敬的行為。乾隆就派人先把皇後送回京城,從此以後,她就被打入了冷宮。
❾ 延禧攻略嫻妃為什麼變壞 嫻妃在歷史上的原型是誰
《延禧攻略》的嫻妃因為被高貴妃等人害得家破人亡為了報復所以變壞。
《延禧攻略》嫻妃的歷史原型是乾隆繼後輝發那拉氏,她也就是還珠格格中的皇後。
皇後 (1718年03月11日-1766年08月19日)輝發那拉氏(《清史稿》記載烏喇那拉氏為誤),滿洲正黃旗人,乾隆帝的第二任皇後,一等承恩公、佐領訥爾布之女。
雍正十二年(1734年),嫁與時為寶親王的愛新覺羅·弘歷,為側福晉。乾隆二年(1737年)冊封為嫻妃,乾隆十年(1745年)晉封為嫻貴妃,乾隆十三年(1748年)晉封為攝六宮事皇貴妃,乾隆十五年(1750年)冊立為皇後。乾隆三十年(1765年)正月隨駕南巡;閏二月十八日,乾隆派額駙福隆安扈從皇後那拉氏,由水路先行回京(《上諭檔》記載)(乾隆後稱其忤旨截發);五月十四日收繳皇後、皇貴妃、嫻貴妃、嫻妃共四份冊寶夾紙。
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七月十四日薨,下旨以皇貴妃禮葬(實際僅相當於嬪),不舉行國孝三年,可以說是不廢而廢。
❿ 歷史上有嫻妃這個人嗎給個明確的答案,還有她的一生(出生、結局),再外帶簡介那是最好滴啦~~拜託~~
有,雍正在位時,把她賜給弘歷當側福晉。弘歷即位後封她為嫻妃。乾隆十年正月二十三日被封為嫻貴妃。乾隆十三年三月孝賢皇後富察氏死後,中宮之位懸缺。當時弘歷三十八歲,正值中年,崇慶皇太後鈕祜祿氏對於後宮無皇後之事相當關心,見嫻貴妃端莊惠下,有母儀之風,勸皇上立嫻貴妃為皇後。乾隆因與孝賢皇後婚配多年,感情深厚,乾隆覺得孝賢皇後剛去世不久,尚在大喪期間就冊立新後,於心不忍,但為了不違背皇太後的旨意,他採取了一個折衷辦法,先在乾隆十三年七月把嫻貴妃晉封為皇貴妃,攝六宮事(即代替皇後掌管六宮大小事務),暫代行皇後職務,等到孝賢皇後的喪期過後,於乾隆十五年八月初二日正式將其冊立為新皇後。冊立禮剛舉行過半個月,那拉皇後就陪著皇帝展謁祖陵、西巡嵩洛、五台山進香,又下江南巡視。那拉氏春風得意,榮耀非常。乾隆十七年,生皇十二子永璂,次年生皇五女,當時的那拉氏皇恩優渥,倍受寵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