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族歷史論文
Ⅰ 《我家族的歷史》作文600
我的家族
今天的作業是寫《家族故事》。我想,我生活在這樣美好的家庭中,我的祖先也一定有十分輝煌的故事吧!我迫不及待地問爸爸:「我們家族的家譜在哪裡?哪一位老人最偉大?」爸爸只淡淡地回答:「沒有」。爸爸告訴我他只知道他的兄弟姊妹和我的爺爺奶奶,對我的曾祖父略知一二,再往上溯,一切都是空白了。我忙問:「曾祖父是幹啥的?偉大嗎?」爸爸又只是淡淡地回答:「農民,什麼偉大。」
我的曾祖父是農民,朴實,勤勞,默默無聞。他有三個兒子,大爺爺、二爺爺都是面朝河水背朝天的纖夫;我爺爺不甘貧窮,背井離鄉、浪跡天涯,學得一手雕刻、修配的手藝,靠小手藝度日,也沒干出什麼驚天動地的大事。
此時此刻,我真為我的家族沒有家譜,沒有偉人而自卑。此時此刻,我茫茫然然,真不知這篇作文怎麼下筆。但是,我突然想到,在我的家族裡面,或許真沒出過什麼偉人,但在那些和我同姓的偉人裡面,幾百年前他們或許真的和我沾親帶故,只是我不知道而已。如果是這樣,我可能就是懸壺濟世的孫思邈的後代;我可能就是古今中外被喻為軍事聖人的孫武的後裔;我可能就是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孫中山的傳人;我可能就是……
是呀!孫思邈、孫武、孫中山確確實實是我們家族的一員!我們的家族中豈止是他們!還有秦始皇、漢武帝、唐太宗、宋太祖、張衡、李時珍、李四光、錢學森、袁隆平……我心潮澎湃,中華上下五千年,有多少英雄豪傑,有多少仁人志士,有多少風流人物,他們不都是我們中華大家族的一員嗎?
我又平靜地想起了朱自清筆下《背影》中躬著背的父親;想起了孟郊《遊子吟》中的「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的慈母……在中華歷史長河中,有多少這樣的默默無聞、朴實無華的父親母親。這千千萬萬平淡無奇的父親、母親不都是我們中華大家族的一員嗎?是的,他們都是我們家族的一員。是他們———這些英雄豪傑、庶民百姓用他們的豐功偉績、平凡瑣事譜寫著我們中華大家族的家譜,譜寫著我們中華民族的歷史。
Ⅱ 老師叫我們寫一篇關於家族發展史的論文。。怎麼寫。。而且要自己家族的。。是歷史老師。
額 我找一天了 找不到啊
Ⅲ 高中歷史關於家族歷史的論文
我告訴你寫作格式可以么?一:姓氏起源 二:姓氏演變 三:姓氏歷史名人及作為
Ⅳ 歷史論文200字左右家族史
多年來許多專業和業余的巴金研究者們為巴金家族歷史研究付出了大量心血,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但是也有不少說法和觀點與史實有出入.本文根據現在確實掌握的古籍材料,探討商榷,力求准確,以免訛傳.
一關於巴金的曾祖父(宗望公)李璠
巴金的曾祖父李璠生於四川,並非從浙江到四川的
巴金在《春蠶》一文中寫道:「在成都正通順街有我的老家,……就在這個老家裡我幾十年前讀到一本《醉墨山房僅存稿》,那是我的曾祖李璠的遺著,他是作『幕友』從浙江到四川的.」(《隨想錄·四十二》)
宗望公李璠的仕途確實起於幕僚,襄助四川南溪縣令唐炯(見《醉墨山房僅存稿》中代序的《……李公宗望墓誌》).不過他生於四川,而並不是「從浙江到四川的」.在《醉墨山房僅存稿》的《先府君行略》中李璠寫道:「嘉慶二十三年,先君(即李璠之父介庵公李文熙)至蜀.」這說明浙江嘉興的這一支李氏家族輾轉遷居到四川,始於這一年(1818年,戊寅)其父介庵公入蜀為官.同一文章中又有先君「積勞成疾,遂於 (道光)十九年三月初八日戌時卒於官」.而此時宗望公李璠「年十五,介庵公卒」(見《……李公宗望墓誌》).宗望公即介庵公之子李璠,這樣推算宗望公李璠出生於道光四年(1824年,甲申),是在介庵公入川六年後生於四川的.巴金這篇文字是當時根據記憶寫的,估計成文時《醉墨山房僅存稿》並不在手邊.江蘇人民出版社1980年 7月版《中國當代文學研究資料·巴金專集 (1)》中《巴金小傳》中有:(巴金)「祖籍浙江嘉興,曾祖一代定居四川」,有著同樣的錯誤.
Ⅳ 我的家族史怎麼寫,有關我的家裡的歷史,一篇論文的形式
我叫奚銳,20世紀80年代末出生在美麗的西子湖畔,聽說過吧,就是那個「上有天堂,下有蘇杭」的人間天堂。也許我的名字談不上如雷貫耳,但大名鼎鼎還是算得上的。我很喜歡這個名字,還是挺有詩意的。
我的家族不大也不小,可謂是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家族成員來自五湖四海,全國各地和海外都有。我的祖先是哪個朝代誕生的,沒有聽我的父輩提到過。我的外公是一個老革命,在抗日戰爭時期就離開家鄉,16歲就參加了八路軍,在艱難困苦歲月里,我外公信念堅定,堅決抗戰到底不動搖,他堅決貫徹游擊戰思想,同時又在敵占區展開地雷戰、地道戰等多樣化的戰爭模式,消滅了多股游盪在各個村莊的鬼子兵。老爺子的游擊隊戰績顯赫,從一名普通的士兵到八路軍的連長,老爺子打仗那個叫猛啊,沖鋒號剛響,就如猛虎下山沖了出去,那股氣勢令敵人膽寒。
建國後,老爺子根據組織安排轉業到地方工作,從副縣長、縣長再到市糧食局長,最後從監獄長的崗位上退了下來。老爺子戎馬一生,立下戰功無數,生了2個兒子,3個女兒,全都在各自的工作崗位勤奮工作著。
當然啦,我爺爺也不甘落後,怎麼說也是一知識分子來著。他出生於上海浦東的一個貧苦人家,上世紀60年代從上海美術專科學校畢業,響應祖國的號召支援內地建設,來到安徽合肥南部的一個師范學校,從事教育工作。爺爺這一輩子雖然平平淡淡,默默無聞,但是一直勤勤懇懇,兢兢業業,真可謂桃李滿天下,生了2個兒子,1個女兒,2個在國內一個在國外,總算也是美滿幸福。
縱觀我的家族史,其中有太多太多的人,他們有著不同的生活與經歷,爺爺與外公則是我最敬佩的。家史是一部永遠讀不完的書啊。
Ⅵ 關於家族發展歷史論文
歷史資料大概有這么幾種(文獻資料、實物證據、口述歷史)。文獻資料可以在網上或者圖書館搜集,實物證據可以找一下家譜之類的的,口述歷史當讓是找老一輩的啦。家族的發展一直比較感興趣,它是一個民族、一個社會,一個國家的濃縮膠卷,特別的有意思!目前這也是一個很熱的項目,很多祭典的的活動都和這有關系,例如新鄭黃帝祭典。
至於模板,無非是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之類的套路。首先你應該選好一個方向,比如某某區域某姓氏在某一階段怎麼樣,然後就是填充資料最好把那幾種羅列出來,以第三方的立場客觀公正的陳述,最後看看有啥價值意義,或者可借鑒的地方。
Ⅶ 家族歷史發展概況作文
中國近代史的船隻已經結束了航程,但這一百多年風雲變幻的行使歷程卻不止影響著中國,更是影響著中國的每一個家庭,影響著每一個中國人。我的家族已漂過一百多年的路程,期間也是興衰更替,禍福皆有,而這個家族小小的歷程正是中國近代史的 在講三代史前我先了解到了王姓的來源。
★王姓的來源
王姓是中國第二大姓,人口將近一億,自漢代以來,王姓有至少21
個著名望族,其中如琅玡王氏、太原王氏、三
槐王氏、開閩王氏等,王姓是中華民族眾多姓
氏中文化最為淵深的姓氏,群星璀燦,光耀華
夏,數千年來人才輩出,可稱王者之族。
王姓的來源很復雜(1)出自媯姓,相傳為古帝
虞舜之後;(2)出自姬姓,為周文王第十五子
畢公高之後;(3)出自子姓,為商朝王子比干
之後;(4)歷史上的外族姓氏,如王氏高麗(今
朝鮮)的開國君主王建,西魏王頻氏之祖王雄,鉗耳氏之祖王季等。(5)王
者之子孫多號王氏,常以為姓。(6)賜姓,如漢代燕王丹的玄孫嘉,王莽時
被賜姓王;(7)冒姓,如隋代王世充本姓支氏,五代 王保義、原名劉去非,
皆冒姓王氏,(8)歷史原因,為避仇、逃命而改姓王氏等等。
將近一億人口的王氏除了著名的琅玡氏,山西太原王氏,名相輩出的三槐王氏,還有山東昌樂的北海王氏、山東郡城的東海王氏、山東巨野的高平王氏,陝西的京兆王氏、甘肅天水的天水王氏、山東東平的東平王氏,山東滕州的山陽王氏,河南新蔡的新蔡王氏、河北省定縣的中山王氏、河北省行唐縣章武王氏,山東掖縣的東萊王氏,四川的廣漢王氏,陝西的金城王氏、山西的河東王氏、湖南的長沙王氏以及江蘇的六合王氏,河南的南郡王氏等等亦是名望家族。有的書籍記錄,王氏著名望族全國多達三十八望,比二十一望多出十七望來,可見王氏在全國分布之廣,家族之興盛,名人將相的功績,教育、著述、書畫、藝術等,對社會影響者是不可估量的。
Ⅷ 我要一篇描寫自己親人或家族歷史的論文
可參考,孔孟家族史
Ⅸ 家族史論文
有沒有人知道家族史的論文如何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