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歷物理化 » 巨野歷史

巨野歷史

發布時間: 2021-07-30 23:08:44

❶ 巨野歷史名人

1、彭越

彭越(?—前196年),漢族,昌邑人(今山東巨野縣),字仲,曾在鉅野湖澤中打魚,夥同一幫人做強盜,楚漢戰爭時漢軍著名將領,西漢開國功臣,封梁王。

公元前197年秋天,陳豨在代地造反,漢高祖親自率領部隊前去討伐,到達邯鄲,向彭越徵兵。彭越說有病,派出將領帶著軍隊到邯鄲。劉邦很生氣,派人去責備彭越。

彭越很害怕,打算親自前往謝罪。他的部將扈輒說:「大王當初不去,被他責備了才去,去了就會被捕。不如就此出兵造反。」彭越不聽從他的意見,仍然說有病。

彭越對他的太僕很生氣,打算殺掉他。太僕慌忙逃到漢高帝那兒,控告彭越和扈輒陰謀反叛。於是劉邦派使臣出其不意地襲擊彭越,彭越不曾察覺,因此被逮捕,劉邦把他囚禁在洛陽。

經主管官吏審理,認為他謀反的罪證具備,請求劉邦依法判處。劉邦赦免了他,廢為平民百姓,流放到蜀地青衣縣。向西走到鄭縣,正趕上呂後從長安來,打算前往洛陽,路上遇見彭越。

彭越對著呂後哭泣,親自分辯沒有罪行,希望回到故鄉昌邑。呂後答應下來,和他一塊向東去洛陽。呂後向劉邦陳述說:「彭王是豪壯而勇敢的人,如今把他流放蜀地,這是給自己留下禍患。

不如殺掉他。所以,我帶著他一起回來了。」於是,呂後就讓彭越的門客告他再次陰謀造反。廷尉王恬開呈報請誅滅彭越家族,劉邦就批准,於是誅殺了彭越,滅其家族,封國被廢除。

2、滿寵

滿寵(?—242年),字伯寧,山陽昌邑(今山東省巨野縣)人。三國時期魏國名將。最初在曹操手下任許縣縣令,掌管司法,以執法嚴格著稱。

轉任汝南太守,開始參與軍事,曾參與赤壁之戰。後關羽圍攻樊城,滿寵協助曹仁守城,勸阻了棄城而逃的計劃,成功堅持到援軍到來。曹丕在位期間,滿寵駐扎在新野。

負責荊州側的對吳作戰。曹叡在位期間,滿寵轉任到揚州,接替曹休負責東側對吳作戰,屢有功勞。後因年邁調回中央任太尉,數年後病逝,謚號景侯。

3、李典

李典(生卒年不詳),字曼成,東漢末年名將。山陽郡鉅野縣(今山東巨野)人。李典深明大義,不與人爭功,崇尚學習,尊敬儒雅。

尊重博學之士,在軍中被稱為長者。李典有長者之風,官至破虜將軍,三十六歲時去世。魏文帝曹丕繼位後追謚號為愍侯。

4、晁補之

晁補之(公元1053年—公元1110年),字無咎,號歸來子,漢族,濟州巨野(今屬山東巨野縣)人,北宋時期著名文學家。為「蘇門四學士」(另有北宋詩人黃庭堅、秦觀、張耒)之一。

曾任吏部員外郎、禮部郎中。工書畫,能詩詞,善屬文。與張耒並稱「晁張」。其散文語言凝練、流暢,風格近柳宗元。詩學陶淵明。其詞格調豪爽,語言清秀曉暢,近蘇軾。

但其詩詞流露出濃厚的消極歸隱思想。蘇軾稱其文博辯雋偉,絕人遠甚,必顯於世。著有《雞肋集》、《晁氏琴趣外篇》等,名篇有《照碧堂記》、《拱翠堂記》、《有竹堂記》等。

5、王禹偁

王禹偁[chēng](954年-1001年),字元之,濟州鉅野(今山東省巨野縣)人。北宋詩人、散文家。北宋太平興國八年進士,歷任右拾遺、左司諫、知制誥、翰林學士。

敢於直言諷諫,因此屢受貶謫。宋真宗即位,召還,復知制誥。後貶至黃州,故世稱王黃州,後又遷蘄州,病死。王禹偁為北宋詩文革新運動的先驅。

文學韓愈、柳宗元,詩崇杜甫、白居易,多反映社會現實,風格清新平易。詞僅存一首,反映了作者積極用世的政治抱負,格調清新曠遠。著有《小畜集》《五代史闕文》。

❷ 巨野縣志的內容

巨野縣,古作鉅野縣,位於山東省西南部,是菏澤市下轄的一個縣,東臨嘉祥縣,西瀕菏澤市牡丹區、定陶縣,南毗成武縣、金鄉縣,北接鄆城縣。
郵編:274900,區號:0530.
總面積:1308平方千米。
1990年,全縣轄6個鎮、21個鄉(含張表鄉),1060個自然村,有26個民族,總人口:813986人。 巨野縣因古為大野澤而得名。 原始社會時期,伏羲氏族曾在大野澤農耕漁獵。上古部落首領堯、舜、禹,都在此留下了寶貴足跡。
春秋時期,巨野為武城地,魯國西境。公元前475年,巨野屬宋國,至公元前286年,改屬齊國。
秦始皇二十七年(公元前220年),設置昌邑縣(治所在今大謝集鎮前昌邑村),屬碭郡。
西漢初期,巨野縣境內有昌邑縣。西漢中期增置巨野縣和乘氏縣。昌邑縣:始建於秦,前漢為昌邑王國、山陽郡,後漢兗州刺史皆治此,治所在今巨野縣昌邑集,所轄包括金鄉、巨野、成武、單縣4個縣的邊界地區。乘氏縣:漢置侯邑。漢景帝中元六年封梁孝王少子劉買,漢和帝封梁商為乘氏侯。治所在今龍固鎮西南甘泉寺一帶,其轄區包括巨野東南、菏澤東南、定陶東北部。公元前144年(漢景帝中元六年),昌邑、巨野屬山陽國。公元前140年(漢武帝建元元年),改山陽國為山陽郡。昌邑、巨野兩縣屬山陽郡,乘氏縣屬濟陰郡。公元前97年(漢武帝天漢四年),改山陽郡為昌邑國,昌邑、巨野為其屬縣。公元前73年(漢宣帝本始元年),撤銷昌邑國,復為山陽郡,昌邑、巨野仍為其屬。
王莽新朝始建國元年(公元9年),撤銷山陽郡,改為巨野郡,以巨野縣城為治所。
東漢建武元年(公元25年),撤銷巨野郡,恢復山陽郡,治所在昌邑,巨野、昌邑兩縣兼屬山陽郡和兗州。乘氏縣仍屬濟陰郡。公元192年(東漢初平三年),曹操任兗州牧,以昌邑為治所。
三國時期,巨野和昌邑兩縣屬山陽郡,乘氏縣屬濟陰郡。
晉武帝泰始元年(公元265年),改山陽郡為高平國,治所在昌邑,巨野、昌邑為屬縣,乘氏縣仍屬濟陰郡。
南北朝時期,巨野縣為多方割據勢力統轄。南朝劉宋初年改高平國為高平郡。公元420年(南朝劉宋永初年間),撤銷昌邑縣,並入金鄉縣。公元488年(北魏太和十二年),乘氏縣移置今菏澤市。公元518年(北魏孝明帝神龜元年),分高平郡,置任城郡。在此期間,巨野縣先屬南朝高平郡,後屬北魏任城郡。北齊撤銷巨野縣。
隋文帝開皇年間,巨野東北部屬鄆州東平郡,巨野西南部屬曹州濟陰郡,巨野東南部昌邑一帶屬金鄉縣。開皇十六年,恢復巨野縣和昌邑縣。隋煬帝大業二年(公元606年)撤銷乘氏縣,並入巨野縣;撤銷昌邑縣,並入金鄉縣。
唐高祖武德二年(公元619年),巨野縣屬鄆州東平郡。公元621年,在巨野縣城置麟州,復置乘氏縣為屬縣。公元622年(唐高祖武德五年),撤銷麟州,復置昌邑縣,巨野、昌邑兩縣屬戴州(治所金鄉)。公元625年,撤銷昌邑縣,並入金鄉縣。公元643年,巨野縣改屬河南道鄆州。
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四代,巨野縣仍屬鄆州。
後周廣順二年(公元952年),移濟州於巨野縣城,並轄鄆城、任城、金鄉為屬縣。
北宋初年,巨野縣屬濟州。公元997年(宋太祖至道三年),屬京東路。公元1074年(宋神宗熙寧七年),改屬京東西路。
金朝徙濟州治任城縣,屬山東西路。公元1147年(南宋紹興十七年、金朝皇統七年),析任城縣以西、巨野縣以東地區置縣,治所設在山口鎮。借春秋時魯哀公十四年春「西狩獲麟」的故事,取其祥瑞之意,定名為嘉祥縣,時屬山東西路濟州。公元1150年,黃河大決,淹沒巨野,撤銷巨野縣。
公元1269年(蒙古至元六年),恢復巨野縣,遷往任城的濟州,還治巨野縣。
公元1271年(元朝至元八年),升州為濟寧府。
公元1272年(元朝至元九年),移府治於任城,移州治於巨野,是年末仍以府治於巨野,復以州治於任城。
公元1279年,升府為濟寧路,轄兗、濟、單三州。
公元1348年,黃河大決,淹沒巨野城,遷濟寧路於濟州(任城),遷縣治於城北邢家務。
公元1368年(明朝洪武元年),設濟寧府於任城,巨野為屬縣,隸屬於山東布政使司。同時,朱元璋把山西大批居民搬遷至巨野,至今巨野人多為山西那批搬遷而來的人的後代。據傳,這些後代的一個特徵就是小腳趾有兩個腳趾蓋。現在巨野新一中附近一村莊仍樹立有記錄搬遷的石碑。
公元1374年,黃水淹沒巨野,至洪武九年消退,縣治由邢家務遷入巨野,重建縣公署。
公元1385年,兗州升為府,濟寧降為州,巨野縣屬兗州府濟寧州。
清朝初年,巨野縣屬兗沂曹濟道、兗州府、濟寧州。公元1724年(清朝雍正二年),改濟寧州為濟寧直隸州,巨野為屬縣。公元1730年(雍正八年),改屬曹州直隸州。公元1735年,改曹州直隸州為曹州府,巨野仍為屬縣。
1912年(中華民國元年),巨野縣屬山東省濟寧道。國民黨政府把巨野縣劃為9個區:城區、鳳鳴區、新城區、順應區、大義區、忠義區、龍堌區、柳林區、大康區。
1928年廢除道制,巨野縣直屬山東省政府。
1929年,巨野縣屬山東省第二行政督察專員公署。
抗日戰爭時期,巨野縣主要由國民黨和日偽政府管轄。按照巨野縣公署建設科在1943年繪制的行政區劃圖,全縣分為8個區、16個鎮、41個鄉。第一區:駐所在巨野城內,包括東隅鎮、西隅鎮、南隅鎮、北隅鎮、獲麟鄉、麟安鄉、彭澤鄉、盟台鄉、新城鄉、大興鄉。第二區:駐所在玉山(今獨山),包括玉山鎮、六營鎮、劉樓鄉、王橋鄉、蔣寺鄉、順興鄉、金山鄉、金安鄉、截河鄉。第三區:駐所在營里集,包括營里鎮、昌邑鎮、忠義鎮、揚固鎮、鼎新鄉、金言鄉、固邊鄉。第四區:駐所在大義集,包括大義鎮、忠義鄉、大成鄉、等讓鄉、德化鄉、合葯鄉、棠林鄉。第五區:駐所在龍堌寺,包括張表鄉(政府駐地張表集)、柳林鄉(政府駐地柳林集)、柳西鄉、肖樓鄉、豐樂鄉。第六區:駐所在龍堌,包括龍堌鎮、觀音鎮、李海鄉、臨河鄉、同治鄉、清泉鄉。第七區:駐所在新興集,包括安興鎮、太平鎮、五界鄉、太康鄉、三和鄉、新興鄉、三義鄉。第八區:駐所在蘇集,包括蘇集鎮、第一鄉、第二鄉、第三鄉、第四鄉、第五鄉、第六鄉。
1938年,巨野縣屬山東省第二行政督察專員公署第十行署。12月9日,日軍侵佔巨野城。
1939年春,建立日偽縣政府。5月,建立中共鄆巨工委和抗日縣政府,歸中共運西專署領導。11月,建立中共巨野工委和巨野縣抗日政府,屬運西專署。
1940年11月,屬魯西二專署。
1941年2月,屬巨、菏、金、嘉、成5縣聯合辦事處。
1943年屬晉魯豫17專署。
1944年6月,屬冀魯豫11專署,同時還有巨菏縣,於1941年建立,1942年12月撤銷。金巨縣,於1943年9月建立,1945年3月撤銷。鄆巨縣,1944年12月建立。巨南縣,1945年3月建立。
解放戰爭時期,巨野境內有巨野、鄆巨、巨南三個民主縣政府,其隸屬變革為:(1)巨野縣1945年9月至1946年1月,屬冀魯豫11專署(湖西)。1946年1月至1946年3月,屬冀魯豫7專署(魯西南)。1946年3月至1948年5月,屬冀魯豫2專署(運西)。1948年5月至1949年8月,屬冀魯豫7專署(運西)。(2)鄆巨縣1945年9月至1946年2月,屬冀魯豫8專署(運西)。1946年2月至1949年8月屬冀魯豫2專署(臨河)。(3)巨南縣1946年2月建立,至1949年8月,先後屬冀魯豫11專署(湖西)和3專署(湖西)。
1946年,巨野縣屬第二行署。6月8日,冀魯豫行署決定將抗日縣政府改為民主縣政府。
1949年5月,調整行政區劃,巨野縣轄6個區,427個村。8月20日,平原省人民政府成立。巨野縣隸屬平原省湖西專區。9月,巨野縣轄11個區,巨南、鄆巨兩縣撤銷。
1952年12月24日,全縣建立鄉鎮148個,12月撤銷平原省,巨野縣隸屬山東省湖西專區。
1953年7月20日(舊版縣志一說1953年8月20日),撤銷湖西專區,巨野縣改屬山東省菏澤專署。
1955年8月13日,全縣1~12區分別改稱城關區、沙土區、太平區、大義區、龍堌區、柳林區、章縫區、棠林區、營里區、謝集區、獨山區、六營區。
1956年4月,縣行政區劃由148個鄉調整為73個鄉鎮。新中國成立後至1958年撤區並鄉前,全縣分11區(建國初期一度設立棠林店區,不久撤銷),73鄉。第一,城關區:包括曹廟鄉、五里墩鄉、新城鄉、姚店鄉、呂官屯鄉、閻庄鄉、三里廟鄉。第二,沙土區:包括田莊鄉、高庄鄉、小寧庄鄉、楊官屯鄉、沙土集鄉、姚庄鄉、丁官屯鄉。第三,太平區:包括太平鄉、鄔官屯鄉、田橋鄉、畢海鄉、林屯鄉、畢庄鄉、白李庄鄉。第四,大義區:包括大義鄉、比干廟鄉、人祖廟鄉、龐庵鄉、胡堌堆鄉、東營鄉、葛店鄉、棠林鄉、孔樓鄉。第五,龍堌區:包括龍堌鄉、三里廟鄉、郝庄鄉、李集鄉、觀集鄉。第六,柳林區:包括柳林鄉、王水坑鄉、龍寺鄉、陳集鄉、後陳樓鄉、蔣海鄉、張表鄉。第七,章縫區:包括章縫鄉、高坊鄉、曹海鄉、董官屯鄉、焦順屯鄉、肖樓鄉、馮沙窩鄉。第八,謝集區:包括謝集鄉、趙廟鄉、前昌邑鄉、謝庄鄉、陶廟鄉、王胡同鄉。第九,營里區:包括營里鄉、前店子鄉、大袁樓鄉、畢堂鄉、趙集鄉、劉集鄉。第十,獨山區:包括獨山鄉、高海鄉、金山屯鄉、王樓鄉、馬河鄉、華營鄉、雙廟鄉。第十一,六營區:包括六營鄉、大屯鄉、夏官屯鄉、劉樓鄉、魏集鄉。
1958年3月,公布撤區並鄉方案,撤銷11個區,將過去的76個鄉鎮合並為23個鄉鎮。7月23日,進行並社工作,將全縣原620處、平均每處180戶的農業社,合並為每個1000戶左右的大社。9月,合並23個鄉,成立11處人民公社:城關公社、田莊公社、夏官屯公社、龍堌公社、柳林公社、章縫公社、營里公社、大義公社、獨山公社、謝集公社。780個大隊,2625個生產隊。10月,撤銷菏澤專署,巨野縣改屬濟寧專署。11月撤銷嘉祥縣建制,西部仲山公社及酒庄、孟姑集一帶90個自然村劃歸巨野縣。11月12日,國務院批准撤銷菏澤專區建制,所屬各縣劃歸濟寧專區(一說1959年1月)。
1959年6月(一說7月30日),恢復菏澤專署,巨野縣復屬菏澤專署。
1962年1月6日,因恢復嘉祥縣建制,原嘉祥縣的仲山公社及劃歸巨野縣夏官屯、田莊兩公社的部分村莊,復歸嘉祥縣,共69個生產大隊,391個生產隊、90個自然村。
1967年至1977年,巨野縣屬菏澤地區「革命委員會」所轄。
1978年,撤銷各級「革命委員會」,巨野縣改屬菏澤地區行政公署。
1978年9月13日,中共董官屯工委建立。12月13日,中共呂官屯工委、太平工委、張表工委(駐地張表集)同時成立。同月,新建上述4個人民公社。12月,調整社隊體制,劃為21處公社,804個大隊,3510個生產隊,增加10處公社:丁官屯公社、呂官屯公社、太平公社、李集公社、張表公社(駐地張表集,簡稱張表)、夏官屯公社、葛店公社、薛扶集公社、萬豐公社、陶廟公社。
1983年4月29日,山東省政府批准,巨野由原21處公社改為25個鄉、1個鎮(城關鎮、大義鄉、龍堌鄉、大謝集鄉、章縫鄉,田莊鄉、丁官屯鄉、呂官屯鄉、田橋鄉、太平鄉、大李集鄉、張表鄉(駐地張表村)、王平坊鄉、柳林鄉、陳集鄉、萬豐鄉、營里鄉、昌邑鄉、葛店鄉、獨山鄉、夏官屯鄉、薛扶集鄉、董官屯鄉、新城鄉、雙廟鄉、陶廟鄉)。至9月底,原826個生產大隊,改建為850個行政村。
1984年1月20日,大義、龍堌、章縫、大謝集4個鄉改為鎮。至此,巨野轄21鄉、5個鎮。
1985年10月24日城關鎮更名為巨野鎮。
1990年1月1日,嘉祥縣的核桃園鄉劃歸巨野縣管轄。全縣共27個鄉鎮。
1994年12月29日,撤銷核桃園鄉、獨山鄉,設立核桃園鎮、獨山鎮。
1995年10月23日,撤銷柳林鄉、夏官屯鄉,設立柳林鎮,夏官屯鎮。
1996年9月5日,將夏官屯鎮更名為麒麟鎮(魯地名委[1996]9號)。
2000年3月15日,撤銷太平鄉,設立太平鎮(魯政函民字[2000]27號)。6月21日,撤銷萬豐鄉、田莊鄉,分別設立萬豐鎮、田莊鎮,其行政區域和人民政府駐地不變(魯政函民字[2000]50號)。6月23日,設立地級菏澤市,巨野縣屬菏澤市管轄。此時,巨野縣轄12個鎮、15個鄉,總人口839438人,各鄉鎮人口:巨野鎮72580,龍堌鎮27045,柳林鎮30466 ,章縫鎮39544 ,大義鎮37447 ,大謝集鎮26445, 獨山鎮31253, 麒麟鎮34155 ,核桃園鎮27249,太平鎮40569 ,田莊鎮27214 ,萬豐鎮28869 ,丁官屯鄉27122 ,呂官屯鄉27910 ,田橋鄉34291 ,大李集鄉26482,張表鄉25511 ,王平坊鄉14976 ,陳集鄉29395 ,營里鄉34308, 董官屯鄉41975 ,葛店鄉29502, 昌邑鄉23392 ,陶廟鄉33130 ,雙廟鄉24694 ,新城鄉19363 ,薛扶集鄉24551(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單位:人)。
2001年2月6日,撤銷新城鄉、呂官屯鄉,其行政區域並入巨野鎮;撤銷葛店鄉,其行政區域並入大義鎮;撤銷大李集鄉,其行政區域並入龍堌鎮;撤銷昌邑鄉,其行政區域並入大謝集鎮;撤銷薛扶集鄉,其行政區域並入麒麟鎮;撤銷雙廟鄉,其行政區域並入獨山鎮;撤銷張表鄉,其行政區域並入柳林鎮;撤銷丁官屯鄉,其行政區域並入田莊鎮;撤銷田橋鄉、營里鄉、陶廟鄉,分別設立田橋鎮、營里鎮、陶廟鎮;撤鄉設鎮後,其行政區域和人民政府駐地不變。至此,巨野縣轄16鎮:巨野鎮、大義鎮、章縫鎮、龍堌鎮、大謝集鎮、麒麟鎮、獨山鎮、核桃園鎮、柳林鎮、田莊鎮、田橋鎮、太平鎮、萬豐鎮、董官屯鎮、營里鎮、陶廟鎮。
2002年2月22日,省政府批復同意:巨野縣撤銷董官屯鄉,設立董官屯鎮,其行政區域和人民政府駐地不變。8月16日,省政府批復同意:巨野縣撤銷營里鄉,設立營里鎮;撤銷田橋鄉,設立田橋鎮;以上2鄉撤鄉設鎮後,其行政區域和人民政府駐地不變。截止12月31日,巨野縣轄16個鎮。現有開發區,作為和鎮相同級別的行政區劃。
2010年夏,省政府批復同意:巨野縣撤銷巨野鎮,設立鳳凰街道辦事處、永豐街道辦事處。至8月,巨野縣轄2個街道辦事處、1個經濟技術開發區、15個鎮。
巨野縣境內有古昌邑國遺址、麒麟台、齊魯會盟台、秦王避暑洞、永豐塔等30多處名勝古跡。
全境為黃河沖積平原,地勢平坦,土質肥沃,屬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水充沛,無霜期長。距黃河僅50千米,水系健全,既有充足的地表水、地下水,又可常年引流黃河水。盛產小麥、棉花、玉米、大豆,種植高粱、穀子、花生、綠豆、芝麻、地瓜等雜糧,還有蘋果、葡萄、大棗、桃、李、杏、梨等果品。其中核桃紋大棗是傳統名優特產。魯西南黃牛、青山羊及其肉皮產品久負盛名,享譽國內外。礦產資源主要有煤、山石、天然氣、礦泉水等,具有極高的開采價值。巨野煤田為華東地區最大的煤田,儲量為55億噸。巨野人民艱苦創業,改革開放以來各項事業發展迅速。農業獲得了突飛猛進的發展, 糧棉產量大幅度提高, 農民收入逐年增加。1990年,年產糧食41.8萬噸,棉花3.6萬噸, 被國家列為商品糧基地縣和優質棉基地縣。瓜菜四季豐盛,年總產量6.69萬噸。 果樹面積1.33萬公頃,年產優質果品6.3萬噸。畜牧業發展前景廣闊,是國家「魯西黃牛」繁育基地,青山羊、長毛兔生產基地。全縣農業形成了糧棉、果品、瓜菜、畜牧四大主導產業。 巨野工業基礎比較薄弱。新中國成立後,工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逐步發展。改革開放以來,通過轉變生產經營機制,初步形成棉紡、醫葯、釀造、化工建材、製革、服裝加工等10大行業80多個生產門類的工業體系,工業產品1000多種,其中部優、省優產品23種。多種產品打入國際市場。電力除工業用電外,全縣已建成農村電網。巨野交通發達,石(臼所)新(鄉)鐵路東西橫貫全境,公路四通八達。鄉鄉通公路、電話,村村通郵。村有小學、鄉有中學、縣有專業技術學校。醫療衛生從縣到村已形成完整的網路。隨著經濟的發展,城鄉面貌日新月異,人民生活大大提高。
巨野歷史悠久、文化發達、名人輩出。孔夫子獲麟絕筆,獲麟之地就在今天縣城以東的獲麟台。孔子的學生曾參、閔損、澹臺滅明,孟子的學生咸丘蒙都是巨野人。北宋時期,對古文運動做出卓越貢獻的王禹偁,「蘇門四學士」之一的晁補之獨步當時文壇,在文學史上具有重要影響。蘇軾曾以「至今東魯遺風在,十萬人家盡讀書」的詩句,稱贊巨野在齊魯文化中的地位。巨野歷史上曾有文武進士48人、舉人99人。

❸ 三國時期 巨野有什麼重要事件

恐怕你把巨野跟新野給弄混了。三國時期,巨野屬於兗州的山陽郡。是曹操的根據地,一直屬於比較安定的地區,沒有發生什麼重要事件。

❹ 山東菏澤巨野有哪些歷史名人要具體事例

晁補之(1053年 - 1110年),字無咎,號歸來子,濟州巨野(今屬山東)人。中國北宋的詞人、文學家。工書畫,能詩詞,善屬文。與張耒、黃庭堅、秦觀並稱蘇門四學士,與張耒並稱「晁張」。有《雞肋集》《晁氏琴趣外篇》傳世。元豐二年(1079年)進士,試開封及禮部別院皆第一。同年授澶州司戶參軍。元祐初,任太學正,著作佐郎,後以秘閣校理通判揚州。紹聖元年(1094年),知齊州(今山東歷城),因修《神宗實錄》失實,降應天府(今河南商丘),九月三日改貶亳州(今安徽亳縣)通判,哲宗元符二年(1099年)又貶監處州(今浙江麗水),赴處州途中,丁母憂。元符二年(1099年)為信州(今江西上饒)酒稅。大觀末,知達州(今四川達縣),未行。改泗州(今江蘇盱眙東北),到官不久卒。葬於任城呂村。高宗建炎四年(1130年)三月,贈直龍圖閣。從弟晁謙之編次《雞肋集》。
王禹偁(954年-1001年),字元之,濟州巨野(今山東巨野)人,北宋文學家。出身農家的王禹偁,從小發憤求學,五歲便能夠寫詩。宋太宗太平興國八年(983年)中進士,最初擔任成武縣主簿。他對仕途充滿抱負,曾在《吾志》詩中表白:「吾生非不辰,吾志復不卑,致君望堯舜,學業根孔姬」。端拱元年(988年),他被召見入京,擔任右拾遺、直史館。他旋即進諫,以《端拱箴》來批評皇宮的奢侈生活。後來歷任左司諫、知制誥、翰林學士。為人剛直,敢直言進諫,誓言要「兼磨斷佞劍,擬樹直言旗」。曾三次被貶職:於淳化二年(991年),一貶商州,於至道元年,二貶滁州,於咸平元年(998年),三貶黃州。故有「王黃州」之稱。 宋真宗咸平四年(西元1001年)徙蘄州,未逾月而卒,年四十八。晁補之出身文學世家。真宗時晁炯聲名顯赫,此後,「晁氏自迥以來,家傳文學,幾於人人有集」。晁補之從弟晁沖之也是著名江西詩派詩人。晁補之文風和為人都受蘇軾影響很深。十七歲時,隨父親晁端友赴任杭州新城令,著《七述》一文,記述錢塘風物。時任杭州通判的蘇軾是其父親好友,稱贊此文時說「吾可以擱筆矣」,又贊他「於文無所不能,博辯俊偉,絕人遠甚,將必顯於世」。後來晁補之通判揚州時,適逢蘇軾知揚州,兩人有不少唱和之作。
彭越(?-前196年),字仲,昌邑(今山東省巨野縣)人,秦末漢初的軍事政治人物。彭越原本打漁為生,也曾聚眾對抗官府。秦末陳勝吳廣起義後,彭越被鄉里推舉起兵。起初不願,後來只好約定次日清晨某時集結。次日人群零零星星前來,最後一個直到中午才到,彭越說:「大家公推我領事,必須建立紀律。今天聚集起兵都遲到,依照軍法無法處置這么多人,只好斬最後一個到的。」於是中午才到者當場斬首,建立軍威起義。
張春橋(1917年-2005年4月21日),山東菏澤巨野人,中共政治家,理論家。曾任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上海市市長。四人幫成員、文化大革命主要策劃者。
張春橋1932年至1934年在山東濟南正誼中學讀書。1935年5月從濟南到上海開始從事文化寫作。1937年9月返回濟南,參加抗日救亡活動。1938年1月抗戰期間到延安加入中國共產黨。1940年赴晉察冀解放區,歷任《晉察冀日報》副總編輯、《石門日報》社社長、石家莊市政府秘書長兼《石家莊日報》社長。1949年7月至9月任職新聞日報管委會委員。1949年隨解放軍進入上海。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任華東新聞出版局副局長(至1953年1月)。1951年11月至1955年1月任上海《解放日報》社副總編輯、社長兼總編輯,1955年1月至8月任《解放日報》社總編輯。1958年,一篇《破除資產階級法權》的文章深為毛澤東贊賞。1959年1月起任中共上海市委常委。1962年6月至1965年5月任中共上海市委政治研究室主任。1963年3月至1965年6月任中共上海市委宣傳部部長。1963年12月至1965年3月任中共上海市委書記處候補書記。1965年3月至1967年1月任中共上海市委書記處書記,分管宣傳文化工作。1966年5月起任中共中央華東局委員兼華東局宣傳部部長。1966年5月至1969年9月任中共中央文化革命領導小組副組長,1967年他與姚文元、王洪文一道製造上海「一月風暴」,在全國颳起奪權風。1967年2月至1976年10月任上海市革命委員會主任。1967年5月8日至1976年10月兼任上海警備區第一政治委員。1967年5月至1976年10月任中國人民解放軍南京軍區第一政治委員、軍區黨委第一書記(1967年10月起)。1969年4月起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共中央軍委委員。1970年11月至1976年10月任中共中央組織宣傳組副組長,1971年1月至1976年10月任中共上海市委第一書記,1971年10月至1975年2月為中共中央軍委辦公會議成員。1973年8月起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1975年1月起任國務院副總理。1975年2月起任中共中央軍委常委。1975年1月起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總政治部主任、總政治部黨委第一書記(1975年8月起)。1975年他發表《論對資產階級的全面專政》,被刊登在報刊上,甚至印成單行本全國發行。鄧小平就文章向毛澤東提出意見,毛特意召開中央政治局會議,批評「四人幫」。「四人幫」出人意料地被捕後,張春橋在法庭上的表現特別引人注目。他一言不發,以沉默藐視法庭的態度完成了他最後的歷史畫像。1981年1月25日被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法院特別法庭作為「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團案」的主犯判處死刑,緩期2年執行,剝奪政治權利終身。1983年1月25日最高人民法院刑事審判庭作出裁定,鑒於張春橋在死刑緩期執行期間無抗拒改造惡劣情節,依法將對其原判處的死刑緩期2年執行減為無期徒刑,原判處的剝奪政治權利終身不變。1997年12月減為有期徒刑18年,剝奪政治權利10年。1998年1月保外就醫,因癌症於2005年4月21日病逝。
前205年,被漢王劉邦手下收買,投靠漢國,成為劉邦手下大將。前202年,彭越攻下昌邑周圍20餘城,得谷10餘萬斛,以供應漢軍糧餉;繼率部南下,與韓信等會師,參加垓下之戰(今安徽靈璧南)。這次會戰中彭越立有大功,是除了齊王韓信以外功勞最大的一位,於是西漢建立時被封為梁王,轄魏國。前196年,漢高祖劉邦討伐陽夏侯陳豨,要彭越出兵援助,彭越稱病不往,只派了手下帶兵前往。劉邦滅陳豨後,有人告彭越試圖謀反。彭越被劉邦下令抓捕後,廢為庶人,發配往蜀地(今四川)青衣縣。途中,彭越遇到呂後,向她求情,希望發配回故鄉昌邑。呂後假裝應允,將彭越帶回洛陽,但隨即將其處斬,屍體被呂後處以醢刑(剁成肉醬),並滅了彭越族。

❺ 山東菏澤巨野有哪些歷史名人

晁補之:北宋文學家張春橋:中共政治家,四人幫成員之一王禹偁:北宋文學家彭越:秦末漢初的軍事政治人物李雪健:著名演員

❻ 巨野金山的歷史

金山歷史悠久,景色秀麗,春天百花怒放,夏日松濤宜人,金秋牡丹飄香,隆冬雪滿枝頭。麒麟洞、龍虎洞、金牛洞、玉兔洞等多處天然溶洞與聖母泉、神水泉等多處泉水遙相呼映。巨野八景中的「金冊春曉,秦洞雲霞」均出自漢代昌邑王劉賀的廢崖墓,後稱之為秦王避暑洞。當年,劉鄧大軍在此洞指揮過著名的羊山戰役。金朝大定三年,皇帝賜封該洞為大明禪院。歷代文人墨客在峭壁上留下了大量珍貴的詩文墨寶,形成了齊魯大地古樸、歷史遺風的壯麗畫卷。始建於唐朝年間(公元592年)的道觀,恢復在北山峰頂,形成了南佛北道的宗教格局,展示了金山燦爛的宗教文化。

❼ 巨野縣麒麟鎮的歷史

麒麟鎮轄73個行政村,麒麟鎮是春秋魯哀公「西狩獲麟」之地,麟文化源遠流長。歷代文人名士來此憑吊懷古,留下諸多傳世佳名。閱盡古鎮千年史,麒麟騰飛為今朝。悠悠歲月為這片古老的土地積淀了豐厚的文化底蘊。麒麟鎮還是聞名遐邇的農民繪畫之鄉,堪稱人人丹青,家家翰墨,諸多佳作暢銷國內外。
歷史沿革
1958年3月,成立夏官屯公社;1962年1月6日,因恢復嘉祥縣建制,原巨野縣夏官屯公社的部分村莊,復歸嘉祥縣;1983年4月29日,山東省政府批准,公社改為鄉;1995年10月23日,撤銷夏官屯鄉,成立夏官屯鎮;1996年9月5日,將夏官屯鎮更名為麒麟鎮;2001年2月6日,撤銷薛扶集鄉,其行政區域並入麒麟鎮。

❽ 巨野之戰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巨鹿之戰,是秦末農民大起義中,項羽率領5萬楚軍同秦將章邯、王離所率40餘萬秦軍主力在巨鹿(今河北平鄉)進行的一場重大決戰性戰役,也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以少勝多的戰役之一。項羽軍破釜沉舟,大敗20萬秦軍,使秦軍受到嚴重損失,並迫使另20萬秦軍不久投降。而項羽則確立了在各路義軍中的領導地位。經此一戰,秦朝名存實亡。

主要經過是:秦朝末年,天下大亂,諸侯割據,軍閥混戰。公元前208年,秦軍上將軍章邯打敗楚地反秦義軍首領項梁後,認為楚地已不足憂,遂率 20餘萬秦軍北上攻趙,並急調上郡的王離部20萬秦軍南下,圍困趙王歇於巨鹿(今河北平鄉),無奈之下趙王派使者向楚懷王以及各國諸侯求援。當時秦軍十分強大,救趙諸軍駐扎在巨鹿城北,沒有人敢前去迎戰。項羽為報秦軍殺叔父項梁之仇主動請纓,於是楚懷王便以宋義為上將軍,項羽為次將,范增為末將,率軍六萬余北上以解鉅鹿之困。
援趙大軍進至安陽(今山東曹陽東南)後,宋義被秦軍的氣焰所嚇倒,逗留46天不敢前進。項羽痛斥宋義的怯懦行為並殺死了他。楚懷王遂封項羽為上將軍,並令黥布和蒲將軍兩支起義軍也歸其指揮。
項羽先派遣部將英布、蒲將軍率領兩萬人為先鋒,渡過黃河,切斷秦軍運糧通道。然後,項羽親率全部主力渡河,並下令全軍將士破釜沉舟,每人只攜帶三天的干糧,以示決一死戰之決心。項羽對將士們說:「我們這次出兵鉅鹿,有進無退,三天之內,一定要打敗秦軍。」
項羽破釜沉舟的決心和勇氣,極大地鼓舞了將士們的士氣。楚軍個個士氣振奮,以一當十,奮勇死戰,九戰九捷,大敗秦軍。齊、燕、魏等各路救趙軍隊兼作壁上觀,待楚軍大破秦軍時,紛紛也沖出營壘助戰,最後俘獲了秦軍統帥王離,殺了其副將,鉅鹿之困因而得解。

❾ 巨野有多少年的歷史

巨野始建於公元前 140 年,至今已有 2100 多年的歷史。

巨野,古系沼澤之地,因古有大野澤而得名。早在原始社會,就有氏族部落聚居。伏羲氏族曾在大野澤「農耕漁獵」。西漢前,就已有「桑麻之業」。

巨野縣設置於西漢初,至今有兩千餘年歷史。夏商時期,巨野地屬徐州北境;西周至春秋為魯國西境,是魯哀公西狩獲麟之地;戰國時屬宋,後改屬齊國;秦屬碭郡;漢至三國時期屬山陽郡;晉至南北朝為高平郡;隋朝時期,巨野分屬鄆州、曹州和金鄉縣;唐至五代屬河南道鄆州;宋歸屬濟州;元明時屬濟寧府、兗州府;清雍正十三年改屬曹州府;民國十七年為山東省直屬縣;1953年歸屬菏澤專區;1958年改屬濟寧專區;1959年改歸菏澤專區,2001年菏澤專區改為菏澤市,巨野縣屬菏澤市管轄。

❿ 巨野縣志的介紹

巨野縣志:專門記載巨野縣的歷史、地理、風俗、人物、文教、物產、氣候等的志書。

熱點內容
初二物理奧賽 發布:2025-07-14 08:28:25 瀏覽:833
蘋果5s屏幕多少錢 發布:2025-07-14 07:42:35 瀏覽:425
光化學反應釜 發布:2025-07-14 04:43:59 瀏覽:761
鬼步舞廣場舞教學 發布:2025-07-14 04:26:54 瀏覽:492
歷史朝代時間順序表 發布:2025-07-14 03:48:07 瀏覽:316
高三語文一模 發布:2025-07-14 03:28:55 瀏覽:833
教學樓矢量圖 發布:2025-07-14 01:11:27 瀏覽:438
專任教師是什麼意思 發布:2025-07-14 00:28:25 瀏覽:874
二年級語文第一單元測試題 發布:2025-07-13 23:48:29 瀏覽:271
湖裡區教師進修學校 發布:2025-07-13 23:20:30 瀏覽: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