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歷物理化 » 中外歷史比較

中外歷史比較

發布時間: 2021-07-31 00:03:42

① 中外歷史上比較狂傲的人有那些

李白,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

② 中外歷史

晉文公重耳。流亡在外多年,身邊兒始終追隨的僅僅數人。最慘的時候向老農乞食,老農丟給他土塊兒,晉文公拜領;什麼都沒得吃,部下從自己腿上割下肉熬湯給文公喝。...受的侮辱就太多了。最讓人淚下的是,在齊國的時候,錦衣美食,懷抱美人,樂不思歸,夫人齊姜自殺教夫。在這些人的幫助下,重耳晚年才得以回國即位。短短數年間,稱霸,為諸侯長。古今中外可謂登基路上磨難最多的帝王。
朱元璋。這個主兒...就不要多說了吧,哈哈。從小就是放牛娃,16歲成為孤兒,經人介紹出家,出家三個月又出去化緣(要飯)一年多。回到廟里,鬧紅巾軍了,朋友寫信勸他入伙兒,被人告發,被迫加入紅巾軍。從軍以後成長很快,但是被郭子興猜忌,最終走向獨立發展的道路。佔領集慶(南京)以後,除了跟陳友諒之間的戰爭,別的基本上就比較順利了。也是歷經苦難終成正果的例子。
談遷。明代史學家,《國傕》的作者。年輕起就很愛國史,花了十年功夫寫成第一部《國傕》,結果書稿被盜。這時候早就人到中年了,談遷還是繼續修書。又十年,書寫的更好了,基本上也很讓他本人滿意了,結果一場大火,又什麼都沒了。更雪上加霜的是,談遷已經老了,老眼昏花不說,因為傷心,還把眼睛哭瞎了。還是不放棄,還繼續寫,可謂是筆耕不輟。又花了十餘年,最後的《國傕》一書才成定本,想來...老爺子也可以含笑九泉了吧。歷來編史修書未有如此艱難者。司馬遷是太史令,可以看很多別人不能見到的文獻;陳壽當代人寫當代事,而且還有公職;隋史、宋史、明史、甚至清史稿都是很多人共同修撰。唯有《國傕》,以一人之力,窮一生光陰,花無數心血,真可謂一字千金,千秋史筆。有志於寫書的人,大可以向這位老爺子看齊。就不存在放棄一說,所有的問題不過是在他眼裡通向真理道路上的一些波折,歷盡千辛萬苦終成正果。
外國最典型的就是諾貝爾父子了。可不是諾貝爾一個人,是他們父子三人,父親死了兒子們繼續,弟弟死了哥哥繼續,幾乎是九死一生的不懈努力,終於發明了炸葯。也給人類帶來了代表文明與智慧的諾貝爾獎。
順便一說,我個人以為,按照重耳和談遷的標准,樹人先生跟翔宇公...基本上都只是壓力大罷了,磨難則相對少很多。五四運動之後追隨魯迅先生的學生很多;而翔宇公,在國內革命上從來幾乎都是領導者。像談遷那樣獨自奮斗的狀況在這二位身上幾乎就沒有過,像重耳那樣的磨難也比較少經歷。個人認為,談遷這樣個人默默無聞的耕耘,一生都沒有什麼實惠收獲的人才是最值得一書的人。現在甚至都很少有人了解,就更少有人願意學習了。

③ 令人印象比較深刻的十件中外歷史大事

淝水之戰,影響系數5.5,淝水之戰前,前秦統一了北方大部,勢力空前強大,如果能夠穩扎穩打,江山鞏固,至到統一中國都是可能的,但是前秦的符堅在大好形勢下頭腦發熱了,不聽手下勸阻,執意要攻打南方的東晉,結果是大敗而回,前功盡棄,不僅沒打下東晉,自己手裡的江山全部葬送,北方重陷亂局,如果沒有淝水之戰,又一個大國將長久出現,北方的鮮卑入主原就不會發生了,淝水之戰讓這一切化為烏有。

赤壁之戰,影響系數6,赤壁之戰如果是曹魏取勝,曹氏統一天下就成為定局,國家會很快統一,人民開始安靜和平的生活,歷史將出現一個魏朝,也許會象漢唐一樣強盛,赤壁之戰曹操勝了,司馬氏就沒有了篡位條件,司馬懿篡位必須有實權,而司馬懿掌實權是在諸葛亮六齣岐山時,赤壁之戰曹勝了,就沒有諸葛亮六齣岐山之事了,三國兩晉南北朝四百年的戰亂就避免了,可惜,曹操沒有抓住歷史機遇,這才有了司馬氏一統天下的機會。

烽火戲諸侯,影響系數6.5,周幽王之烽火戲諸侯結束了西周統治,是周王朝走向沒落的開始,是奴隸制走向沒落的開始,此後王室的控制力削弱,諸侯開始崛起,奴隸制開始向封建制轉變,若沒有烽火戲諸侯,春秋戰國之局面將要推遲,商鞅變法也就不存在了。

商鞅變法,影響系數7,在春秋前期,中國與世界沒有什麼明顯區別,商鞅變法不僅為秦統一六國奠定基礎,更是中華之崛起的標志,是商鞅變法使中國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里領先於世界,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先進最發達的國家,中國崛起於商鞅變法不為過。

八王之亂,影響系數7.5,中國歷史上在八王之亂以前,抵抗外族侵略都比較成功的,外族大多臣服於中國,八王之亂以後就變了,八王之亂使西晉王朝快速衰落,北方胡人乘機而起,在中原地區興風作浪,漢人紛紛逃到南方,北方多為胡人控制,成為五胡亂中華的局面,八王之亂造成了中國四百年的長期戰亂。

七七事變,影響系數8,七七事變是中日力量的一次大轉變,七七事變前,日本的國力強於中國,日本在甲午戰爭後,把台灣琉球納入了版圖,控制了朝鮮,又在九一八事變後控制了東三省,實力得到極大提升,如果它穩一些,步子小一些,這些成果是能保全的,但是它貪得無厭,想要吞並全中國,征服全世界,這一次它失算了,不僅沒有吞並中國,以前的成果也吐了出來,七七事變成為中日國力的一次大轉變,由日強中弱變成了中強日弱,改變了歷史發展的走向。

李自成進北京,影響系數8.5,明朝後期,中國已經落後西方了,但落後並不多,迎頭趕上還是有可能了,那時資本主義的萌芽已經出現,明朝政府全力對付東北的後金,對商業活動的管理也放鬆了,當時西方殖民者已經到達東南亞,東南沿海的商業活動也是很發達的,商業活動能推動經濟發展,商業活動能促進交流,通過商業活動,接觸西方先進技術,以這種形勢發展一百年,中國不會落後於西方,後來中國的百年屈辱就會免去了,明朝的整體力量強於後金,後金想憑自己的力量打下明朝是不可能的,明朝內外交困,也打不了後金,這樣一種平衡局面是很有利於當時的工商業發展的,資本主義得到長足發展,實力強大了,中國就可能出現君主立憲制,明朝可能象英王室一樣了,明王朝得以延續,中國繼續成為東方大國,中華民族繼續強盛,但這種種可能都讓李自成化為烏有了,李自成做為農民真是眼光短淺,對天下大勢缺少清醒認識,不打北京,做為一個割據勢力,明朝也拿他沒辦法,他就可以安穩得過下去,但他以為自己很強大了,滅明也是必然的,不知道滅明之後會發生什麼事,更不知道抗清的重要性,把明朝將領逼到了清朝那邊,原本明朝既要抗清又要鎮壓農民起義的兩線做戰局面,演變成了明清合力打李自成的局面,由此清朝才有機會取明而代之,清朝的閉關鎖國政策割斷了中外交流,扼殺了工商業的發展,李自成進北京的實質作用就是幫清朝打天下,李自成進北京推翻了明朝,也把自己推上絕路,更使中國游離於世界發展大潮之外,被西方國家遠遠甩開了。

戊戌變法,影響系數9,清人入主中原,造成了中國全面落後的局面,兩次鴉片戰爭的失敗也就成了必然,第二次鴉片戰爭也拉開了中國學習西方的朝流,洋務運動開始興起,但洋務運動只是在技術上學西方,到甲午戰爭後,洋務運動走到了盡頭,使有識之士認識到,僅從技術上學習是不夠的,要使國家強大,必須從制度上改變,戊戌變法就應運而生了,假如戊戌變法成功了,清朝與英王室相似了,一個新興帝國將在東方誕生,中國由此而走向強大,清皇族能夠更長久的享受榮華寶貴,中國百年屈辱將縮短一半,光緒將成為與秦始皇唐太宗齊名的千古一帝,辛丑條約免去了,外蒙古不會獨立,抗日戰爭不會發生。這只是設想而已,戊戌變法以失敗而告終,中國陷入更深的苦難之中,清朝的滅亡也就註定了。辛亥革命只是表面上推翻了清王朝,中國的實質並沒有改變,大批清朝官員改頭換面,成了民國官員,換湯不換葯,仍舊是清朝官員統治著中國,袁世凱及其北洋政府長期把持著中國的政權,北伐戰爭的目的就是消滅北洋勢力的吳佩孚,孫傳芳,張作霖,直到二九年,張學良投靠南京政府,才是辛亥革命的成功之日。辛亥革命沒有讓人民脫離苦難,沒有讓國家富強,沒有推動社會進步,自由,平等,博愛,一個也沒實現,倒是丟了外蒙古,辛亥革命的作用微乎其微。戊戌變法是自上而下的變革,如能成功,其影響是極深遠的,辛亥革命是一群散兵游勇在瞎折騰,對上沒有改變官僚體系,對下沒有喚醒民眾,於中國只是換了一件外衣。戊戌變法的作用要遠大於辛亥革命,光緒有機會成為一個有作為的皇帝,有機會將中國重新帶入盛世,光緒沒運氣,康熙的處境也很艱難,但康熙有一個全力支持他的太皇太後,康熙成功了,光緒很不幸的遇上了史上最大的敗家子慈禧,慈禧扼殺了戊戌變法,把清朝,把中華民族推向了深淵,中國再次與富強失之交臂。

安史之亂,影響系數9.5,安史之亂是唐朝的分界線,盛世唐朝由此轉入衰落,安史之亂不僅是唐朝的轉折點,更是中國的轉折點,還是世界的轉折點,
安史之亂前,唐朝還是個強大的中央帝國,四周國家都臣服於中國。那時候唐朝是世界的核心,科技文化都是領先於世界,以正常發展,中國還會繼續領先於世界,但是安史之亂把一切都破壞了。

安史之亂前,中國是一個國力強大,經濟繁榮的國家,安史之亂後就完全變了,長年戰爭摧毀了經濟體系,安史之亂前,中國人口五千多萬,之後銳減到一千七百萬,三分之二的人口亡於戰亂,安史之亂前,經濟發達,豐衣足食,之後就是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還不止於此,安史之亂前是一個統一穩固的中央政府,之後中央大權旁落,蕃鎮割據成了大問題,於別的朝代不同,唐朝初期並沒有削蕃問題,而是出現在中期,這是唐朝的特殊之處,唐朝的削蕃是最不成功的,直到滅亡,也沒有完成削蕃。

安史之亂極大的削弱了唐朝國力,蕃鎮割據又極大的消耗了唐朝國力,唐朝自身都難保了,更顧不上周圍屬國了,周圍小國紛紛發展起來,契丹由此發展起來,成為強大的北方國家,而唐後期的狀態與春秋戰國相差無幾,一個翻版的春秋戰國,與春秋戰國還有很大的區別,春秋戰國時各國都在變法,推動了社會進步,春秋戰國時,北方各國在防禦北方的匈奴的戰爭中還是很成功的,沒有讓匈奴佔到便宜,唐後期就不同了,屢受外敵進犯,疲於應付,文化上也沒有任何進步可言。

直到宋朝才恢復了統一,這個統一還不是完全的統一,幽雲十六州還在契丹手裡,這時實質上是另一個南北朝,依然是北強南弱的局面,宋朝對外屢戰屢敗,無法抑制北方民族的崛起,這才有了成吉思汗出現。

安史之亂是中國衰落的開始,中國從此走上了下坡路,至今都沒有緩過來,安史之亂對中國影響極其巨大。

蒙古西征,影響系數10,安史之亂使中國走了下坡路,蒙古西征則推動了西方國家的發展,兩宋時代,中國軍事上軟弱,經濟技術還是很發達的,四大發明有三個是在宋朝出現的,宋朝是中國經濟的頂峰,技術大大領先於世界,若沒有蒙古西征,技術領先還會繼續保持下去。西晉的八王之亂造中國四百年的長期戰亂,安史之亂也造成五百年的亂局,直到明朝才結束,八王之亂與安史之亂有一個明顯區別,就是蒙古西征,八王之亂後四百年,中國重新恢復統一和強大,安史之亂後,中國一路下跌,永別了天朝大國,造成這一局面的根本原因就是蒙古西征。蒙古西征准確地說,應該叫第一次世界大戰,其規模和強度都是世界級的,對世界的歷史發展產生了重大而深遠的影響,西征前,歐洲是落後地區,經濟技術都無法與東方相比,是蒙古西征,把東方的先進技術傳到了西方,西方從此開始了上升期,文藝復興,遠洋航行,資產階級革命風起雲涌,美洲大陸的發現,殖民地的擴張,使歐洲成為世界的主宰,而中國此時卻越來越保守,越來越封閉,蒙古西征改變了全世界的格局,成就了令天西方的強盛。蒙古西征促成東西方發展的易位,東方衰落了,西方崛起了,明清兩朝政治家都沒有發現這個重大變化,沉浸在天朝大國的美夢中不想醒來,直到鴉片戰爭,才被西方的槍炮驚醒,但為時已晚。

蝴蝶效應在蒙古西征恰如其分的反映出來,花刺子模國殺害蒙古商隊,從而引發了蒙古西征,影響了全球的歷史發展。蒙古西征是世界歷史最重大的轉折點,原先孤立的小國局面被打破,全球一體化開始了,由此推動的西方崛起,隨後的全球殖民運動,再沒有一片地區能逃脫,中國,非洲,美洲都是蒙古西征的間接受害者,黑奴,華工,印地安人滅絕,都根源於蒙古西征。老子的小國寡民確實很有道理,民族交流的第一步就是戰爭,交流就是交戰流血的簡稱,交流一詞實大太妙了。

蒙古西征對南宋並沒有直接壞處,蒙古滅金到滅宋相差了五十年,這絕不是南宋抵抗的結果,而是西征使蒙古無暇顧及南宋了,南宋雖然地區小了很多,經濟水平依然很高,五十年時間,南宋加強戰備,堅決抵抗蒙古進攻,還是有充足的時間和條件的,但南宋統治集團,對國事不聞不問,縱情於聲色犬馬,對天賜良機任其消失,其滅亡就成了必然。南宋的GDP在當時可是全球第一,遠高於蒙古,這又能如何,還不是被蒙古給滅掉了。

④ 對比中外歷史名典。

全球通史

老美寫的世界史,很有震撼力,讓人在哲學、想思上來了個全面的顛覆——因為這裡面所說的東西,與在國內學校里所學的《歷史》課本上所寫的,完全不是一回事,不再是那個以我們的「中國」為核心來論史的,而是以一種相對公平的世界主義觀來論史,很精彩——不過,我個人覺得這史,由於完全與國內所謂的講「歷史事件」不同,所以故事性差了很多,自然可讀性也差了不少;看完此書,我一度以為我很崇敬的《史記》就再也沒有那麼神聖的地位了,而我對於自己的祖國,雖然一如的熱愛,但盲目性,自然下降了不少,我學會了更客觀的來看待這個世界——嗯,「外國人眼中的中國」教會了我更加公平的看世界。
當然,還有一種思想,看完此書,我反而更加堅信,中國是世界上最最獨特的一個國家,這個世界,在歷史文化上的地位與意義,中國更是可以與其它所有的國家相比,因為這裡面有一種很獨特的,我個人說不大明白的,儒雅而獨特的人文主義觀在內,這是古中國所獨有的,是世界上現在(包括我們的現代中國)也完全不具有的一種魅力,就像是泰戈爾熱愛他神秘的印度一樣,我也同樣的熱愛我的中國——唯一可惜的是,我沒能為我的國家寫出一本《吉檀迦利》。
同樣,或許原著的可讀性能更好一些。
推薦年齡:18周歲以後

《史記》是中國影響最大的史學著作。
《史記》這種寫史的方法是不是好的,我並不想去評說,也許有人會說,這本不像史,也不是寫史,或許更像是人物傳記——在國外,這是一種小說的寫法;是的,《史記》有太多的感情色彩,從這一角度來說,它不夠客觀,然而,有了作者的愛憎,未嘗就不是好作品,因為我們讀者可以辨證的去看。
外國那些世界名史大作,寫得是客觀,可是誰又能說得清楚,那些並不是「道聽途說」的東西,那些並未如浪漫主義的《史記》那樣,加入太多神話色彩的所謂「客觀」的東西,是不是也寫了太多所有人都被「蒙蔽」的東西,歷史如何去看待,或許只有後人來評說,這是史的魅力;也正是如此,我們才可以從歷史中借鑒,史的意義,由此,可見一斑。
所以我說,或許《史記》的很多東西,或許不夠客觀和科學,可是正是這樣,也才可以揭開歷史的真實面紗,在偉大的中華文華的天幕之下,究竟有著怎樣的人文與精神,這是一種民族的東西,獨特於整個世界民族之林的,獨具特色的東西,這或許更是史的東西……

⑤ 對比中外歷史名著。自選兩本。

全球通史

老美寫的世界史,很有震撼力,讓人在哲學、想思上來了個全面的顛覆——因為這裡面所說的東西,與在國內學校里所學的《歷史》課本上所寫的,完全不是一回事,不再是那個以我們的「中國」為核心來論史的,而是以一種相對公平的世界主義觀來論史,很精彩——不過,我個人覺得這史,由於完全與國內所謂的講「歷史事件」不同,所以故事性差了很多,自然可讀性也差了不少;看完此書,我一度以為我很崇敬的《史記》就再也沒有那麼神聖的地位了,而我對於自己的祖國,雖然一如的熱愛,但盲目性,自然下降了不少,我學會了更客觀的來看待這個世界——嗯,「外國人眼中的中國」教會了我更加公平的看世界。
當然,還有一種思想,看完此書,我反而更加堅信,中國是世界上最最獨特的一個國家,這個世界,在歷史文化上的地位與意義,中國更是可以與其它所有的國家相比,因為這裡面有一種很獨特的,我個人說不大明白的,儒雅而獨特的人文主義觀在內,這是古中國所獨有的,是世界上現在(包括我們的現代中國)也完全不具有的一種魅力,就像是泰戈爾熱愛他神秘的印度一樣,我也同樣的熱愛我的中國——唯一可惜的是,我沒能為我的國家寫出一本《吉檀迦利》。
同樣,或許原著的可讀性能更好一些。
推薦年齡:18周歲以後

《史記》是中國影響最大的史學著作。
《史記》這種寫史的方法是不是好的,我並不想去評說,也許有人會說,這本不像史,也不是寫史,或許更像是人物傳記——在國外,這是一種小說的寫法;是的,《史記》有太多的感情色彩,從這一角度來說,它不夠客觀,然而,有了作者的愛憎,未嘗就不是好作品,因為我們讀者可以辨證的去看。
外國那些世界名史大作,寫得是客觀,可是誰又能說得清楚,那些並不是「道聽途說」的東西,那些並未如浪漫主義的《史記》那樣,加入太多神話色彩的所謂「客觀」的東西,是不是也寫了太多所有人都被「蒙蔽」的東西,歷史如何去看待,或許只有後人來評說,這是史的魅力;也正是如此,我們才可以從歷史中借鑒,史的意義,由此,可見一斑。
所以我說,或許《史記》的很多東西,或許不夠客觀和科學,可是正是這樣,也才可以揭開歷史的真實面紗,在偉大的中華文華的天幕之下,究竟有著怎樣的人文與精神,這是一種民族的東西,獨特於整個世界民族之林的,獨具特色的東西,這或許更是史的東西……
讀史得真知,由史育人:《史記》中有許多精彩段落
《史記----周本記》——《召公諫厲王止謗》
王行暴虐侈傲①,國人謗王②。召公諫曰③:「民不堪命矣。」王怒,得衛巫,使監謗者,以告則殺之。其謗鮮矣④,諸侯不朝⑤。三十四年,王益嚴,國人莫敢言⑥,道路以目⑦。厲王喜,告召公曰:「吾能弭謗矣⑧,乃不敢言。」召公曰:「是障之也⑨。防民之口,甚於防水。水壅而潰⑩,傷人必多,民亦如之。是故為水者決之使導(11),為民者宣之使言(12)。故天子聽政,使公卿至於列士獻詩(13),瞽獻曲(14),史獻書(15),師箴(16),瞍賦(17),蒙誦(18),百工諫(19),庶人傳語(20),近臣盡規(21),親戚補察(22),瞽史教誨,耆艾修之(23),而後王斟酌焉,是以事行而不悖(24)。民之有口也,猶土之有山川也,財用於是乎出;猶其有原隰衍沃也(25),衣食於是乎生。口之宣言也,善敗於是乎興(26)。行善而備敗,所以產財用衣食者也。夫民慮之於心而宣之於口,成而行之(27)。若雍其口,其與能幾何(28)?」王不聽。於是國莫敢出言,三年,乃相與畔(29),襲厲王。厲王出奔於彘。
——論述何其精彩!
……
《史記——孟嘗君》之無所謂背叛與否
……
自齊王毀廢孟嘗君,諸客皆去。後召而復之,馮驩迎之。未到,孟嘗君太息嘆曰⒇:「文常好客,遇客無所敢失,食客三千有餘人,先生所知也。客見文一日廢(21),皆背文而去,莫顧文者(22)。今賴先生得復其位,客亦有何面目復見文乎?如復見文者,必唾其面而大辱之。」馮驩結轡下拜(23)。孟嘗君下車接之,曰:「先生為客謝乎?」馮驩曰:「非為客謝也,為君之言失。夫物有必至(24),事有固然(25),君知之乎?」孟嘗君曰:「愚不知所謂也(26)。」曰:「生者必有死,物之必至也;富貴多士,貧賤寡友,事之固然也。君獨不見夫(朝)趣市〔朝〕者乎(27)?明旦(28),側肩爭門而入(29);日暮之後,過市朝者掉臂而不顧(30)。非好朝而惡暮(31),所期物忘其中(32)。今君失位,賓客皆去,不足以怨士而徒絕賓客之路。願君遇客如故。」孟嘗君再拜曰:「敬從命矣。聞先生之言,敢不奉教焉。」

公子之朱亥,公子多次訪,不回謝;只因大恩不小報也,自有用命時;
我學之,自毀為小人;為丑角,長其兄之名也。
別人對公子有恩德,公子不可以忘記;公子對別人有恩德,希望公子忘掉它。
……
其知又何其多哉~!
……
且不去說屈平何其文采:
屈原至於江濱,被發行吟澤畔①。顏色憔悴,形容枯槁。漁父見而問之曰②:「子非三閭大夫歟③?何故而至此?」屈原曰:「舉世混濁而我獨清,眾人皆醉而我獨醒,是以見放④。」漁父曰:「夫聖人者,不凝滯於物而能與世推移⑤。舉世混濁,何不隨其流而揚其波?眾人皆醉,何不�其糟而啜其醨⑥?何故懷瑾握瑜而自令見放為⑦?」屈原曰:「吾聞之,新沐者必彈冠,新浴者必振衣,人又誰能以身之察察⑧,受物之汶汶者乎⑨!寧赴常流而葬乎江魚腹中耳,又安能以晧晧之白而蒙世俗之溫蠼乎⑩!」
……
商君列傳——執迷不悟,且看是何下場!
列傳三,韓非一節——如何精彩說明,封建王朝下,為人臣的悲哀,那就是奴隸的感覺呵~!
只單論幾句名言:
儒用文亂法,俠以武犯禁。
勇略震主者身危,而功蓋天下者不賞。
就有多少智慧!
——我所推薦的案頭書系列。
推薦年齡:15周歲以後

⑥ 中外歷史發展線索對比表

界歷史大事年表

大約三百萬年前 地球上出現人類
公元前3100年左右 埃及形成統一的奴隸制國家
公元前3000年左右 兩河流域出現奴隸制城市國家
公元前3000年代中期 印度河流域哈拉帕文化
公元前2100年左右 埃及奴隸河貧民大起義
公元前1894年 古巴比倫王國建立
公元前1000年左右 努比亞建立奴隸制國家
公元前594年 雅典的梭倫改革
公元前六世紀 居魯士統一波斯,佛教在印度產生
公元前539年 波斯佔領巴比倫
公元前525年 波斯滅埃及
公元前509年 羅馬成立貴族專政的奴隸制共和國
公元前330年 波斯被馬其頓滅亡
公元前三世紀 摩揭陀國統一印度大部分地區
公元前73-71年 斯巴達克起義
公元前27年 屋大維建立羅馬的元首制,共和國轉為帝國
公元前後 朝鮮半島出現高句麗奴隸制國家
公元初 東非阿克蘇姆奴隸制國家興起
公元一世紀 基督教產生
公元三世紀 日本大和奴隸制國家興起
313年 基督教在羅馬取得合法地位
四世紀 北非發生「阿哥尼斯特」運動
378年 西哥特人在阿德里亞堡擊敗羅馬軍隊
395年 羅馬分裂為東西兩部
410年 西哥特人一度佔領羅馬
476年 西羅馬帝國滅亡,西歐奴隸制度崩潰
六世紀初 法蘭克王國建立
622年 穆罕默德從麥加出走麥地拉,伊斯蘭教紀元
八世紀中葉 阿拉伯帝國形成
646年 日本大化改新
676年 新羅統一朝鮮
九世紀早期 英吉利王國形成
843年 查里曼帝國分裂,法蘭西、德意志、義大利雛形產生
九世紀 封建制度在西歐確立
962年 神聖羅馬帝國建立
1054年 基督教會分裂
1066年 法國諾曼底公爵征服英國
十一世紀中葉 迦納王國全盛時期
1192年 日本幕府政治建立
十三世紀 衣索比亞封建國家興起
十四世紀 馬里王國全盛時期,義大利出現資本主義萌芽
十四至十六世紀 歐洲文藝復興運動
1337年 英法百年戰爭開始
1358年 法國農民起義
1381年 英國瓦特。泰勒起義
1453年 東羅馬帝國滅亡,英法百年戰爭結束
十五世紀 桑海興起
十五世紀晚期 英法中央集權國家形成,圈地運動開始
1480年 俄羅斯擺脫蒙古控制
1487年 迪亞士到達好望角
1492年 哥倫布初次航行到美洲
1497-1498年 達加馬開辟西歐到印度的新航路
1517年 馬丁。路德發動宗教改革
1519-1522年 麥哲倫船隊環航地球
十六世紀 葡萄牙和西班牙殖民者在亞、美強占殖民地
1524-1525 德意志農民起義
1588年 英國海軍擊敗西班牙「無敵艦隊」
1592-1598年 朝鮮軍民抗擊日本侵略的衛國戰爭
1600年 英國東印度公司建立
十七世紀初 法國殖民者開始在北美拓殖
1607年 英國殖民者開始在北美拓殖
1632年 沙俄在西伯利亞修建侵略擴張的基地—雅庫次克
1640年 英國資產階級革命開始
1649年 英國王查理一世被處死
1660年 英國斯圖亞特王朝復辟
1688年 英國政變,資產階級和新貴族的統治確立
1689年 中俄簽定「尼布楚條約」
十八世紀中期 英國打敗法國,成為最強大的殖民國家
十八世紀 罪惡的奴隸貿易達到最猖獗的地步
十八世紀六十年代 英國工業革命開始
1773-1775 俄國普加喬夫起義
1775-1783 北美獨立戰爭
1776年7月4日 北美大陸會議發表「獨立宣言」,美國成立
1785年 詹姆士。瓦特改良蒸汽機作為紡紗機的動力
1789年7月14日 巴黎人民攻佔巴士底獄,法國資產階級革命開始
1792年8月 巴黎人民起義推翻法國君主政體
1792年9月 國民公會宣布成立法蘭西共和國—法蘭西第一共和國
1793年5月-6月 巴黎人民起義推翻吉倫特派政權
1793年6月-1794年7月 法國雅各賓派專政
1794年7月 法國熱月反革命政變,法國資產階級革命結束
1799年11月9日 拿破崙發動熱月政變
1804年元旦 海地宣布獨立
1804年 拿破崙稱帝,法蘭西第一帝國開始
十九世紀早期 聖西門、傅立葉和歐文宣傳空想社會主義
1807年 富爾敦製造第一艘汽船試航
1810-1826 拉丁美洲反對西班牙殖民統治的獨立運動
1818年5月5日 卡兒。馬克思出生
1820年11月28日 弗里德里希。恩格斯出生
1825年 史蒂芬孫製造的第一台蒸汽機車試行
1831和1834年 法國里昂工人起義
1836-1848年 英國憲章運動
1844年 法國西里西亞工人起義
1847-1852年 共產主義者同盟
1848-1849年 歐洲革命
1848年2月 法國二次革命
1848年6月 法國巴黎工人六月起義
1853-1856年 俄英法克里木戰爭
1857-1859年 印度民族起義
1858年 「中俄愛暉條約」簽定,沙俄佔領我國領土60多萬平方公里
1860年 「中俄北京條約」簽定,沙俄又強占我40多萬平方公里領土
1861年 俄國農奴制改革
1861-1865年 美國內戰
十九世紀60-80年代 沙俄侵佔我國西北地區40萬平方公里
1864年9月28日 第一國際成立
1866年 第一國際日內瓦大會,反對蒲魯東主義的斗爭
1867年 《資本論》第一卷出版
1868年 日本明治維新開始
1869年 第一國際巴塞兒大會,反對巴枯寧主義的斗爭開始
1870-1871年 普法戰爭
1871年3月18日-5月28日 巴黎公社
1876年 第一國際宣布解散
1881-1899 蘇丹馬赫迪反英大起義
1882年 德、奧、意三國同盟形成
1883年3月14日 馬克思逝世
1886年5月1日 美國工人舉行爭取11小時工作日的總罷工
1889年 第二國際建立
1892年 俄法簽定軍事協定
1894年 朝鮮甲午農民戰爭
1895-1896年 衣索比亞抗意衛國戰爭
1903年 俄國社會民主黨第二次代表大會,布爾什維克黨形成
1905年 俄國爆發資產階級民主革命
1905-1908年 印度民主解放運動高漲
1907年 英法俄協約最後形成
1910-1917年 墨西哥資產階級革命
1914-1918年 第一次世界大戰
1917年11月7日(俄歷10月25) 十月革命勝利
1918-1920年 蘇俄粉碎外國武裝干涉和國內反革命叛亂
1918年11月 德國11月革命爆發
1918-1922年 印度民族解放運動高漲
1919年1月 德國柏林起義
1919-1922年 土耳其基馬爾資產階級革命
1919年3月1日 朝鮮「三。一」人民起義
1919年3月 埃及人民武裝起義
1919年3月-8月 匈牙利蘇維埃共和國時期
1919年3月 共產國際成立
1919年1月-6月 巴黎和會
1921年 蘇共第十次代表大會通過過渡到新經濟政策的決議
1921年7月1日 中國共產黨成立
1921年11月-1922年2月 帝國主義爭奪遠東和太平洋地區的華盛頓會議
1922年10月 義大利墨索里尼上台
1922年12月 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成立
1923年10月 土耳其共和國成立
1926年10月 洛加諾會議
1929年-1933年 資本主義世界經濟危機
1931年9月18日 日本開始侵略中國東北地區
1932年4月 朝鮮抗日游擊隊誕生
1933年1月 德國希特勒上台
1933年3月 羅斯福就任總統,實行「新政」
1935年10月-1936年5月 衣索比亞反義大利侵略的民族解放戰爭
1936年7月-1939年3月 西班牙反法西斯的民族革命戰爭
1937年七月七日 中國全面抗日
1938年9月 英法德意宰割捷克斯洛伐克的慕尼黑會議
1939年9月3日 第二次世界大戰全面爆發
1940年 法國投降
1940年9月 德意日三國同盟條約簽定
1941年6月22日 蘇聯衛國戰爭開始
1942年7月-1943年2月 蘇聯斯大林格勒保衛戰
1943年12月1日 中美英發表「開羅宣言」
1943年11月-12月 蘇英美德黑蘭會議
1944年6月6日 諾曼底登陸,歐洲第二戰場開辟
1945年2月 蘇英美雅爾塔會議
1945年5月8日 德國簽定無條件投降書
1945年7月-8日 蘇美英舉行波茨坦會議
1945年9月2日 日本簽定無條件投降書
10世紀四五十年代第三次科技革命開始
1945.10聯合國建立
1947美國提出杜魯門主義
印巴分治,印度,巴基斯坦獨立
1948以色列建立,第一次中東戰爭爆發
美國開始實施馬歇爾計劃
1949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建立
1949.10.1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
1950-1953美國侵略朝鮮戰爭
20世紀50年代初-70年代初資本主義經濟發展史上的黃金時期
1954《關於恢復印度支那和平的日內瓦協議》簽字
1955亞非國家召開的萬隆會議
華沙條約組織成立
1956波蘭波茲南事件,匈牙利事件
第二次中東戰爭(蘇伊士運河戰爭)
1959古巴革命取得勝利
1960非洲有17個國家獨立,這一年被成為「非洲獨立年」
20世紀60年代初不結盟運動形成
20世紀60年代初-1973美國侵略越南的戰爭
20世紀60年代中期七十七國集團產生
20世紀六七十年代亞洲出現經濟發展迅速的國家和地區
1967歐洲共同體成立
1968蘇聯出兵佔領捷克斯洛伐克
1971中國在聯合國的合法地位得到恢復
1972.2美國總統尼克松訪華,上海公報發表
1973美國在《關於在越南結束戰爭,恢復和平的協議》上簽字
第四次中東戰爭
1979中美建交
20世紀80年代末東歐劇變
1991蘇聯解體
1992北美自由貿易區形成
1993歐洲聯盟建立
1994北美自由貿易區正式建立
1995世界貿易組織成立
1997年香港回顧中國 亞洲金融危機
2001歐元正式流通 9/11事件
2002年阿富汗戰爭
2003非典 伊拉克戰爭
2004-2005禽流感

⑦ 喜歡看中外歷史和哲學的人哪些方面比較強

歷史知識和哲學水平比較強,這個不動腦筋就可以回答的哦。
做事會深思熟慮,不會毛手毛腳,為人處世比較理性。通過歷史,能夠學得諸多為人處世的經驗,有足夠好的學識,喜歡扎扎實實地做事;而哲學,則讓人看到表象背後的本質,思辨是這種人很喜愛的事情。因此,這種人應當是比較穩重的人。
在文化領域會有較強的優勢。文史哲不分家,做些寫作方面的事情,做些方案編輯方面的工作,做一些管理工作,做一些教學工作,有了這些方面的知識儲備,會具有一定的優勢。

⑧ 誰能給我總結一下十九世紀中期中外歷史的對比啊

政治上西方國家憲政制度已經建立起來,中國、印度、阿拉伯這樣的歷史大國仍然沉浸在封建制度中,而且在不同程度上都已經為西方殖民者所控制,其餘地區除了美國獨立並且強大起來,都是殖民地或荒原。

歐洲代表了最發達的工商業和農業,在經濟上領先全世界,美國的經濟在發展之中,美聯儲、州立銀行等機構在這個時期發展起來,其餘地區是殖民地經濟,為歐美提供原料和傾銷地。

文化上歐洲處於一個享受上一代諸多大師創造的燦爛成果的時期,對藝術和文學的愛好和傾慕是比較顯著的特徵,並且持續到現在,西方仍然在文化保護和欣賞引領潮流,另一個方面,時尚開始初發萌芽。其餘地區的文化受到西方文化的巨大沖擊,但是仍然能大致保持體系的完整,崩壞是在二十世紀初期的事情了

熱點內容
蘋果5s屏幕多少錢 發布:2025-07-14 07:42:35 瀏覽:425
光化學反應釜 發布:2025-07-14 04:43:59 瀏覽:761
鬼步舞廣場舞教學 發布:2025-07-14 04:26:54 瀏覽:492
歷史朝代時間順序表 發布:2025-07-14 03:48:07 瀏覽:316
高三語文一模 發布:2025-07-14 03:28:55 瀏覽:833
教學樓矢量圖 發布:2025-07-14 01:11:27 瀏覽:438
專任教師是什麼意思 發布:2025-07-14 00:28:25 瀏覽:874
二年級語文第一單元測試題 發布:2025-07-13 23:48:29 瀏覽:271
湖裡區教師進修學校 發布:2025-07-13 23:20:30 瀏覽:530
給老師的101條建議 發布:2025-07-13 21:59:07 瀏覽:8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