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寶丹化學
上海有機所,長春應化所,大連化物所,北京化學所——業內知名的四大化學所。
有機當然是上海,物化就是大連化物所。
中國科學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簡稱上海有機所),是一個歷史悠久、人才薈萃、實力雄厚、設備一流、成果豐碩,在國內外享有較高聲譽和影響的有機化學研究中心;是一個集基礎研究、應用研究和高技術創新研究為一體的綜合性化學研究所,上海有機所創建於1950年6月,是中國科學院首批成立的15個研究所之一,前身是建立於1928年7月的前中央研究院化學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長春應用化學研究所建於1948年12月。現有職工1010人,其中中國科學院院士6人,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3人,博士生導師110餘人,高級專業技術人員300餘人。長春應化所是集基礎研究,應用研究和高技術創新研究為一體的綜合性化學研究所,主要突出高分子化學與物理,稀土化學與物理和電分析化學等具有明顯優勢的學科領域的綜合集成開展研究工作,現有3個國家重點實驗室:高分子物理與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電分析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稀土資源利用國家重點實驗室
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創建於1949年3月,是一個應用研究與基礎研究並重、具有較強技術開發實力、以承擔國家和企業重大項目為主的化學化工研究所。
Ⅱ 中國科學院蘭州化學物理研究所的科研成就
科研項目承擔 根據2015年12月官網顯示,羰基合成與選擇氧化國家重點實驗室承擔了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規劃(973)項目子課題、國家高技術研究發展計劃(863計劃)引導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傑出青年基金項目與面上項目、中國科學院方向性項目、中國科學院「西部行動計劃」項目、中國科學院知識創新試點重點項目、與國內外大中企業的合作項目等各類科研項目。
蘭州化物所潤滑與防護材料研究發展中心針對所承擔的材料研究任務,先後開展了粘結固體潤滑塗層、金屬基高溫耐磨自潤滑復合材料、聚合物基自潤滑復合材料、新型摩阻材料、特種動靜密封材料、PVD功能潤滑薄膜、特種潤滑油脂產品、海洋環境防腐防污減阻降噪塗層、隔熱塗層、特種自潤滑耐磨電觸點材料、真空等特殊環境防粘防冷焊材料、纖維織物自潤滑材料、新型納米潤滑材料等先進潤滑和防護材料的應用研究。 科研獲獎情況 截至2015年4月,研究所獲得科技獎勵成果220多項,其中含國家級獎勵成果36項(含第一完成單位獲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1項)、省部級一等獎27項、摩擦學領域國際最高獎1項,每年申報國家發明專利100件左右及一定數量的國際專利。
蘭州化物所科技成果獎(1985-2014)成果類型 特等 一等 二等 三等 其他 合計 國家級 自然科學獎 2 1 3 技術發明獎 5 4 9 科技進步獎 4 1 4 5 14 全國科技大會獎 10 10 中科院 自然科學獎 1 6 4 11 科技進步獎 5 12 18 35 科技成果獎 6 18 6 30 重大科技成果獎 23 23 甘肅省 科學大會獎 20 20 自然科學獎 1 3 2 6 技術發明獎 3 1 1 5 科技進步獎 9 13 17 39 其他省、部委各類科技成果獎 1 2 6 7 16 各類專項科技成果獎 2 2 合計 223 (註:所統計獎項含合作完成項) 《分子催化》 《分子催化》是雙月刊,1987年創刊。由中國科學院蘭州化學物理研究所主辦、中國科學院主管、科學出版社出版的中國國內外公開發行的學術性刊物。
其主要報道有關分子催化的最新進展與研究成果。辟有學術論文、研究簡報、研究快報及進展評述等欄目。內容側重於配位催化、酶催化、光肋催化、催化過程中的立體化學問題、催化反應機理與動力學、催化劑表面態的研究及量子化學在催化學科中的應用等。工業催化過程中均相催化劑、固載化的均相催化劑、固載化的酶催化劑等的活化、失活和再生, 以及用於新催化過程的催化劑的優選與表徵等方面的稿件。 《摩擦學學報》 《摩擦學學報》是由中國科學院蘭州化學物理研究所主辦、科學出版社出版並向國內外公開發行的覆蓋摩擦學各分支學科的綜合性學術期刊,主要報道摩擦學設計、摩擦力學、摩擦化學、摩擦學材料、摩擦學表面工程、特殊工況下的摩擦學、摩擦學測試技術與設備及摩擦學系統工程與應用等重要的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新成果,其報道範圍包括機械科學與技術、材料科學與工程、物理學、化學和力學等交叉學科。 《分析測試技術與儀器》 《分析測試技術與儀器》(季刊)是於1992年經原國家科委批准,原中國科學院技術條件局(現計劃財務局)和中國科學院蘭州分院分析測試中心聯合創辦,並委託中國科學院蘭州化學物理研究所主辦,1992年9月第1期至1994年9月第3期為內部發行,1994年第4期開始向國內外公開發行。
《分析測試技術與儀器》的主要欄目有:編委論壇、綜述及專論、分析測試新方法、分析測試新成果、研究報告、分析測試儀器功能開發、大型儀器維修與維護等。先後被《中國核心期刊(遴選)資料庫》、美國《化學文摘》(CA)、《中國學術期刊(光碟版)》、《萬方數據-數字化期刊群》、《中國科技期刊資料庫》收錄,為《中國科學引文資料庫》、《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資料庫》來源期刊。該刊的多篇論文被ISI多次引用,SCI引文資料庫要求每期為其提供雜志。「中國人文社會科學引文資料庫」、「中國分析儀器網」、《電子文摘》等均收錄該刊。
學而思所有生物老師加起來剛10個出頭
Ⅳ 中科院化學所考研
中科院化學所現有三個國家重點實驗室、八個中國科學院重點實驗室,一個所級實驗室;六個碩士研究生招生專業:分析化學、有機化學、物理化學、高分子化學與物理、材料學、材料工程(專業型碩士)。
中科院化學所考研報考條件:
1.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
2.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願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品德良好,遵紀守法。
3.考生的學歷必須符合下列條件之一:
(1)國家承認學歷的應屆本科畢業生(錄取當年9月1日前須取得國家承認的本科畢業證書。含普通高校、成人高校、普通高校舉辦的成人高等學歷教育應屆本科畢業生,及自學考試和網路教育屆時可畢業本科生);
(2)已取得國家承認的大學本科畢業學歷的人員;
(3)已獲碩士、博士學位的人員;
(4)達到與大學本科畢業生同等學力的人員。
其中同等學力人員是指:
①獲得國家承認的高職高專畢業學歷後,滿2年(從高職高專畢業到錄取為碩士生當年的9月1日,下同),且達到報考單位根據培養目標提出的具體業務要求的人員;
②國家承認學歷的本科結業生;
③成人高校(含普通高校舉辦的成人高等學歷教育)應屆本科畢業生;
④自學考試和網路教育屆時可畢業本科生(錄取當年9月1日前須取得國家承認的本科畢業證書)。
4.身體健康狀況符合規定的體檢標准。
5.同等學力人員報考,還應具備下列條件:
(1)已取得報考專業大學本科8門以上主幹課程的合格成績(由教務部門出具成績證明或出具本科自學考試成績通知單);
(2)已在公開出版的核心學術期刊發表過本專業或相近專業的學術論文,或獲得過與報考專業相關的省級以上科研成果獎(為主要完成人),或主持過省級以上科研課題。
6.報考少數民族高層次骨幹人才計劃的考生,報考條件見《中國科學院大學2016年少數民族高層次骨幹人才計劃碩士研究生招生簡章》。我所各專業均接收「少數民族高層次骨幹人才計劃」考生報考。
7.已經在讀的研究生報考,須在報名前徵得在讀單位學籍管理部門書面同意後方可報考。
Ⅳ 中國科學院化學所和北京化學所是一樣的嗎
材料化學一、業務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較系統地掌握材料科學的基本理論與技術,具備回材料化學相關的基本知答識和基本技能,能在材料科學與工程及其相關的領域從事研究、教學、科技開發及相關管理工作的材料化學高級專門人才。二、業務培養要求本專業學生主要學習材料廠科學方面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受到科學思維與科學實驗方面的基本訓練,具有運用化學和材料化學的基礎理論、基本知識和實驗技能進材料研究和技術開發的基本能力。
Ⅵ 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怎麼樣
簡介:中國復科學院化學研究所(制Institute of Chemistry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成立於1956年,是以基礎研究為主,有重點地開展國家急需的、有重大戰略目標的高新技術創新研究,並與高新技術應用和轉化工作相協調發展的多學科、綜合性研究所,是具有一定國際影響、中國最重要的化學研究機構之一。 化學所的主要學科方向為高分子科學、物理化學、有機化學、分析化學、無機化學。化學所重視化學與生命、材料、環境、能源等領域的交叉,在分子與納米科學前沿、有機高分子材料、化學生物學、能源與綠色化學領域取得新的突破,建設和完善面向國家重大戰略需求的先進高分子材料基地。 截至2014年12月31日,化學所有在職職工616人,有3個國家重點實驗室,8個中國科學院重點實驗室。
Ⅶ 中科院化學所發生爆炸,這具體是怎麼回事
3月31日,中科院化學所發生爆炸事故
從古至今,有因科學實驗室致命或致殘的科學家不在少數,也包括很多名人:Robert Bunsen:最為著名的是用他的名字命名的。Bunsen燈,因化學葯品爆炸導致右眼失明,後來他改變了研究領域。還有瑪麗居里夫人死於輻射引起了白血病。所以我們要注重實驗室安全防範,避免一次小小的失誤或者意外造成不必要的損失和麻煩。
Ⅷ 中科院化學所發生爆炸,事故是如何發生的
2021年3月31日,中科院化學所發生一起爆炸事故,據說有人疑似因此死亡。而後在4月1日時。新聞記者從中科院化學所的工作人員處得到了確實的消息,爆炸事故屬實,而身故者並非是研究人員,並且因為事故剛剛發生,所以調查工作還在繼續,未來會給大眾一個確認的消息。
並且中科院官網也回復一名網友稱“安全第一,警鍾長鳴,珍惜生命。”也不僅讓人嘆息,一條美好的生命因為科研而隕落。
有時候覺得研究員是拿著很高的工資每天研究,很輕松,不用做什麼很累的事情,但事實是,這份職業已經被列入高危職業的行列中了,每一個小小的偏差都有可能造成爆炸,每一個小小的失誤都可能造成人員傷亡,每一個科研人員在他們工作的時間,在他們科研的時間,必須要把所有的精力都傾注其中,不能被外界打擾,也不可以開小差,因為他們偷懶開小差的代價是非常大的,就算是已經反復的研究,反復的重復過的實驗,也經常會面臨著異常的反應。所以可見科研人員他們每天的壓力是非常大的,每天精神的高度集中,必然會對科研人員的生活和身體造成影響。
Ⅸ 中科院在北京的化學方面的研究所有哪幾個
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創建於1956年,是中國科學院早期成立的研究所之一,是一所綜合性多學科的研究所。在化學科學的基礎研究和高新技術研究與產業化等方面,取得了大量的重要成果,培養了一批又一批優秀科技人才,為我國科技事業的發展、促進國民經濟和國防建設,作出了重要貢獻。1998年首批進入中國科學院知識創新工程試點,成立了中國科學院分子科學中心。2003年首批進入國家實驗室序列,成立了北京分子科學國家實驗室。
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是國務院學位委員會1981年首批批準的博士、碩士學位授予單位,1985年首批批准建立博士後流動站,1995年首批批准按一級學科(化學)授予學位,1997年成為中科院首批博士生重點培養基地。
全所現有 三個國家重點實驗室,五個中國科學院重點實驗室;有一支以中青年為主體的優秀科技隊伍,其中:中國科學院院士8人,上崗博士生導師85人,其中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31人,中科院「百人計劃」入選者43人;1978—2007年共計招收3083名研究生,2007年9月在學研究生將達到850名左右;2008年預計招收125名左右碩博連讀研究生,其中為中科院蘇州納米所代招碩博連讀研究生和碩士研究所5名,化學所各專業、導師的具體招生名額將在網上另行公布。
熱忱歡迎各校具備免試資格的應屆本科生、應屆及歷屆本科畢業生、立志深造的青年報考化學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