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歷物理化 » 地理看國家

地理看國家

發布時間: 2021-07-31 02:14:14

A. 如何查一個國家位於什麼地理位置

那你要喜歡地圖.........把世界地圖看熟了......看透了......那樣的話就.....什麼都知道了 .......想想看.......看一下名字就知道在哪快..........還是查什麼書快啊...... 是不.....個人認為.......地圖很好玩的.......我喜歡

B. 從地理環境來看,哪個國家最難被侵略

從地理環境來看,哪個國家最難被侵略!

先說的不是這個國家有多麼強大的軍事能力,更不是說的這個國家民風多麼強悍,而是地理環境最不易被侵佔。就像古代經常說的易守難攻的地形一般,誰才是地理優勢最好的國家呢?

尼泊爾

國家雖小,但絕對是易守難攻的絕佳地形,這一類內陸國家是最難打的。在等同裝備的前提下,一比十的兵力你都夠嗆能打的下來,這一點絕不是吹的。本身海拔高飛機想進來就費勁,坦克更別提了。導彈之類的武器因為周邊國家的存在所以不敢亂放。雖然沒什麼進攻的能力,但是防禦力絕對是硬的離譜!

C. 從世界地理位置上來看除了中國,哪些個國家最難入侵

美國(本土)

上榜原因:廣闊的國土、超強的實力(強大的軍力和豐富的實戰經驗)、優越的地緣形勢(東西兩大洋是天然屏障、四周鄰國不多,而且只他一家獨大)……
俄羅斯

上榜原因:超大國土縱深、復雜而嚴酷的環境、強悍的民族性格、不容小覷的軍事實力……
澳大利亞

上榜原因:優越的地緣形勢、巨大的國土面積
巴西

上榜原因:背倚大洋為屏障、一洲之內一家獨大、國土面積巨大、山水密林環境多樣……
印度
上榜原因:國土面積不小、南部依印度洋為屏障、軍力逐漸膨脹、東北有青藏高原(這個不太能算,因為掌握在咱們手裡,我們是居高臨下的一方)、周邊小國受他鉗制……

瑞士

上榜原因:全民皆兵、多山之國、萬年中立
蒙古、哈薩克

上榜原因:內陸大國、強國緩沖
以色列

上榜原因:軍力強大、周圍國家很菜、掌握戈蘭高地水源命脈
當然這些國家只是相對難以征服或者說比較安全,沒有誰是絕對安全的,俄羅斯面臨北約的巨大壓力、中國強敵環伺地緣極差、巴、澳軍力一般、以色列、瑞士國土太小、哈薩克、蒙古經濟命脈握在他國手中、印度面臨中國「威脅」等等。和平總歸是可貴的,希望武力入侵和被入侵慢慢歸於歷史

D. 從全球的地形來看哪幾個國家的地理條件最好

我認為英國、法國、義大利氣候和地形條件較好

E. 地理怎麼看圖

是你掌握得不夠好。地理看圖了慢有方法的。另外需要常常看常常用才可以。
一、要注意讀圖順序,先看地理位置(包括經緯度位置和海陸位置,地理位置往往決定了這個區域的一些自然和人文地理特徵,這個關系要明確);然後看地形、氣候、河流、湖泊、植被、土壤等自然地理狀況;之後看人口、城市、礦產、工業、農業等人文地理狀況,並且明確自然與人文地理之間的關系。
二、注意各國家和省份、湖泊的輪廓、注意河流和海岸線的彎曲
三、最後一點特別注意:所有的自然和人文地理狀況一定要落實在這個區域位置上,很扎實很扎實,不然最後都混了

F. 《自然地理》你給國家打一個報告,看國家需要不需要人工控制氣候的科學研究

人類其實已經掌握了一些控制天氣的方法,例如播撒乾冰冰,例如向雲層打炮,例如改變下墊面的熱性質。再例如我提出的改變高空溫度的辦法等。無論怎樣,我們發現最主要的方法還是改變大氣的熱性質,即就是改變大氣的溫度。目的是改變空氣中水汽的飽和度,從而為人工控制降雨准備條件。雖然能量不能憑空產生,也不能憑空消失,但是我們目前可以把一部分空氣熱能可以轉化為電能輸送到遠方,可以改變局部地區的溫度條件讓它就在此地下雨。我們還可以通過改變天空溫度防治冰雹的發生,防治龍卷風的發生等。只要實現了以上事件,那麼我們就完全可以說我們實現了天氣的人工控制。
現在有一項技術能夠讓改變天空空氣溫度成為可能,那就是空氣能發電技術。也許空氣能發電技術的偉大意義並不在發電本身,而是在於這項技術能夠改變大面積、大范圍內的空氣溫度,從而實現人工控制天氣。這項技術的可能性其實被大家熟知,我在博文《空氣能的原理和在東水西調中的使用》中初步意識到了空氣能發電技術為人工改變天氣提供的可能性。但是我認為要正真實現利用空氣能發電,必須使用一種新的冷媒,這種冷媒能夠在液化的時候放出足夠的汽化熱,而且這種冷媒能夠在較高的溫度實現液化,從而使得放出的熱量迅速地把水汽化。只有把水汽化,才能夠推動蒸汽輪機發電,才能通過發電把能量輸送到遠方,這樣才能夠實現正真意義上的降低空氣溫度,控制天氣的目的。
當今的天氣為什麼災害頻發?這個問題似乎很難回答,因為涉及的因素很多。同時歷史上也是災害頻繁的,不能簡單地說災害頻發就是現代化的惡果。但是我們確實發現由於現代化,由於電氣化,機械化,大量地使用化學能源,大量地產生熱量,大量的不環保的氣體排入大氣中,這些已經嚴重地改變了大氣環流,改變了水汽在空間的分布,改變了水汽的流動速度和流向,因而改變了氣象條件和天氣。
例如我們早些年就一再強調的熱島現象。實際上熱島現象最近十幾年在城市頻繁引發災害,北京,武漢等。熱島現象的根本就在於放大災害,一旦形成降雨條件,那麼有熱島效應的地區的降雨量往往比其它地區大很多。這樣城市內澇就不可避免。熱島效應加劇了城市上空的空氣循環,加劇了上升氣流的強度和流量,由於空氣溫度自身的垂直分布特點以及抬升做工的原因,水汽在城市上空抬升過程中很容易飽和,進而形成降雨,而且由於垂直方向上的劇烈運動,湍流強烈,往往會形成城市內強降雨,形成城市內澇。城市由於它的熱作用(汽車放熱,做飯生活放熱和水泥表面的低熱容),容易形成抬升氣流,這就是熱島效應,而一旦形成抬升氣流,城市內部形成低氣壓,那麼周邊地區的含水汽的高壓氣流會經過近地層流向城市,這樣形成一個局地環流。而這個局地環流很明顯,是一個針對城市的脫水過程。導致城市降雨量大,城市周圍的農村反而降水較少。
如何防治熱島效應?以前真的沒有辦法。只能反對城市化。但是反對城市化似乎是不可能的。但是目前似乎有了一種新方法,完全可以實現對熱島效應的防治。那就是空氣能發電。
空氣能發電的技術難點有兩個,一個是冷媒問題,一個是空氣能的熱容量問題。由於空氣熱能的熱容量很小,所以要實現大量發電的功能,那麼就必須吸收過濾大量的空氣,這樣要求發電機組安裝在空曠地帶,安裝在具有一定高度的地方,要求發電機具有很強的除塵功能。而恰恰是這個功能能夠凈化空氣,使得空氣能發電具有了一舉兩得的效果。空氣能發電帶走了能量,必然導致該地區的空氣溫度降低,局部形成高壓空氣,所以近地層會出現一個以發電廠為圓心的高壓區,由這個高壓區向四周對流空氣,而這個高壓區的高空氣壓反而降低,導致產生下沉氣流,這樣就可能產生一個小的反氣旋局地環流。這個由於發電產生的反氣旋局地環流可能影響到幾個平方公里的地區,這個局地環流和熱島效應形成的環流恰好方向相反,作用也相反。因而能夠有效地遏制熱島效應產生的災害。
可以說,空氣能的前景是非常美好的,它能夠降低近地層的溫度,它能夠凈化空氣,它能夠發電,它能夠改變大氣溫度使得人類不使用空調就能夠避免酷暑,它能夠調節降雨,它能夠改變局地氣候條件。但是要實現它,存在技術難度。盡管我們現在的製冷技術已經非常成熟了,但是相反的「空氣能制熱技術」卻依然很不成熟。一個是沒有實現冷凝器的水冷卻,一個是沒有實現高溫冷媒的液化技術。現在就是需要找到一種合適的高溫冷媒,目的是產生足以推動蒸汽輪機的蒸汽。
在這個方面我雖然很努力,但是依然是個外行。但是也許外行能夠辦內行的事情。我發現二氯甲烷具有高溫冷媒的良好性質。二氯甲烷分子量84.93,是無色、透明、比水重、易揮發的液體,不燃燒,凝固點-95℃。沸點 39.75℃,蒸汽壓:30.55kPa(10℃)(比二氟一氯甲烷高一倍多),在一般溫度(常溫)下沒有濕氣時,二氯甲烷比其同類物質(氯仿及四氯化碳)穩定,臨界溫度237度,二氯甲烷汽化熱341.5(kJ/KG,而二氟一氯甲烷,分子量 86.47,的蒸發潛能是233.5KJ/KG,所以每壓縮一次二氯甲烷產生的熱量比二氟一氯甲烷產生的熱量多大約50%,這樣就能夠基本滿足產生水蒸氣的溫度要求。當然,也可以使用其它方法使得冷凝器的溫度升高到一百攝氏度。這樣就能夠從技術上實現空氣能的發電和能量轉化,從而利用空氣熱能。
空氣熱能的存量幾乎是無限的,如果這項技術能夠發展和成熟,它的偉大意義是不可估量的,最偉大的意義是能夠控制空氣溫度,進而控制天氣。例如,我們假設目前南方大范圍降雨天氣,而西北相當乾旱高溫。我們通過空氣能發電降低了西北的溫度,那麼西北就會空氣收縮,近地層形成高壓,而高空則形成低壓,這樣東南沿海地區高空的高壓就把水汽和空氣輸送到西北的低壓區,在西北形成降雨。當然,要形成大范圍的大氣環流不是很容易的事情。但是,至少有了可能性。

G. 從地理上看日本是個什麼樣的國家

日本是一個貼近東亞的群島型國家,國土面積狹小 海洋面積大。

H. 地理學科,怎麼看地圖啊,主要是我不能快速找到某個國家 地區什麼的 我一直搞不清楚,地理學的很差、

如果你只是想在做題時快速找到題中的國家,而你又對其一無所知,你還不如上網路搜位置。
反正你也不了解哪個國家,還不如少浪費時間去看看網路。但是如果你能在找某個國家時去記其他國家的位置,翻地圖也好。按緯度找地區比較容易,如果按國名,你可以找找規律。歐洲,美國,中國附近的國家你應該知道大概的位置。比較生僻的,中亞國家都是……斯坦,非洲有埃及,還有很多尼亞 利亞 比亞 。中東也就是南亞有伊拉克,伊朗那些產油國。
大洋洲只有紐西蘭 澳大利亞常考。
我相信各大洲大概在什麼位置你應該還知道,我可以負責任的告訴你,他們的分界線 緯度是一定要清楚的!!!沒有比這更基礎的。如果你現在實在背不下來,建議你分開學每個大洲時去背。
不是說要具體,給你一個緯度起碼要知道是哪個大洲的,這對你判斷是什麼海峽 運河 也很有幫助。
學地理要注重 方法 總結 相似區域總結 不客氣地說,你的問題是最基礎的,如果這些都背不下來,以後分析區域會十分困難。另外,要給自己樹立信心,我剛學地理時也很絕望,覺得自己不能背下這么些地圖,可是常考常錯,老師天天念叨,念叨一次翻一次就記住了。
另外,我其實很少遇到找不到地區的時候,是不是你的地圖太全了,密密麻麻不好找。其實平時地形圖 國家圖 降雨量什麼的分開很好用。我推薦北斗的地圖冊,超級好用。
你可自己運用一些技巧,比如國家位置,配合歷史一二戰,歐洲德國英國法國義大利土耳其奧地利在什麼地方你就全能記住了,絕對有用讀一下一戰概況馬上記住,一戰後法國爭奪德國魯爾區的煤礦,要求占萊茵河西面,這樣德國的煤礦和萊茵河就都記住了。
去看巴以,美國伊拉克的新聞,主要是學習的興趣,大概了解他們矛盾的原因,他們的位置,資源水文也就清楚了。
在背地跨兩大州的國家時,不要對著國名背,抱著地球儀,學北亞時記俄羅斯,南亞時記喬治亞,亞塞拜然,買個好看的地球儀,我的地球儀特別漂亮,抱著特喜歡。
常考的需要精細定位城市就幾個(外國)開羅,倫敦,北京什麼的,一個國家裡要背的城市也很少,你知道是什麼國家,基本城市就能猜出來。例如印度,提到棉花就是孟買,黃麻就是加爾各答,高新技術就是班加羅爾,他們仨緯度又相差很大,非常好猜。
背地圖常看是一回事,重要的是了解。寒暖流基本上就是旁邊的國名,記住一個另一個也就知道了。背消亡生長邊界時,結合環太平洋地震帶和地中海-喜馬拉雅地震帶就清楚了。某條河你知道水利豐富,就要朝降雨多,落差大去想。
地理很瑣碎,平時准備個本,遇到一個問題要學會答這一類問題。考你棉花 小麥 水稻的分布,你就可以了解全球棉花的分布,及它生長的條件。問了你一個地方將高新產業建在那的原因,就去查這類城市分布的特點。像機場 衛星發射站 觀星台建在哪裡,泥石流,瀑布,三角洲發生在那種類型的地方。要注重聯系所學知識進行推理。

I. 國家地理頻道是哪個頻道中國能看

國家地理頻道(National Geographic Channel)是美國的台,在亞太地區有亞洲版,鍋收可以收到,但是加密的。105°3sC段和134°Ku統一平台都有。在香港可以用有線收到。節目質量極其優秀。亞洲版都有中文字幕的。
國家地理頻道還有一些同系列的別的頻道,比如國家地理大冒險台(Nat Geo Adventure),國家地理野生動物台(Nat Geo Wild)等極其精彩的頻道。去年高清版本也在亞洲開播了。如果你家數字電視有這些台可以交費收視,個人認為最好不要錯過!

J. 怎樣學習看中國地理地圖

學好地理的3點基本方來法:源
1、要學會看地圖——立體的地球儀,可以讓自己建立立體的思維方法,地理的知識是立體的;平面的行政區圖、地形圖、氣候帶分布圖、自然資源分布圖、交通圖……;會看地圖就已經學會30-50%的地理知識。
2、多看地圖——書面知識與地圖結合可以強化記憶,反復可以增強記憶,當形成習慣後,知識也就立體化了;
3、掌握地理要素——如氣候的要素是:位置、溫度、降水;位置的要素是:經緯度位置、海陸位置、交通位置、資源、經濟水平(工業、農業、服務業……)等。「位置」是地理要素當中最為主要,是核心。
地理要素在不同的地方,其中一個要素會起主導作用,位置則是永遠不可以忽視的因素,
會看地圖,掌握了地理要素,也就是掌握了地理的核心知識。

熱點內容
二年級語文第一單元測試題 發布:2025-07-13 23:48:29 瀏覽:271
湖裡區教師進修學校 發布:2025-07-13 23:20:30 瀏覽:530
給老師的101條建議 發布:2025-07-13 21:59:07 瀏覽:877
教師美文誦讀材料 發布:2025-07-13 20:46:09 瀏覽:211
2017數學高考答案解析 發布:2025-07-13 20:21:13 瀏覽:721
黃岡小狀元四年級上冊語文答案 發布:2025-07-13 18:50:35 瀏覽:24
告訴英語 發布:2025-07-13 18:39:33 瀏覽:202
南陵縣教育信息網 發布:2025-07-13 18:21:05 瀏覽:638
信息技術與英語教學 發布:2025-07-13 14:42:16 瀏覽:896
對教育的 發布:2025-07-13 14:06:14 瀏覽: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