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歷物理化 » 中心地理論名詞解釋

中心地理論名詞解釋

發布時間: 2021-08-01 00:17:09

Ⅰ 城市地理學和城市社會地理學的區別

城市是有一定人口規模,並以非農業人口為主的居民集居地,是聚落(Settlement)的一種特殊形態。
城市是一種復雜的動態現象,它的興起和發展受自然、經濟、社會和人口等方面因素的影響。不同歷史時期,不同的地區,不同的社會經濟發展水平和發展速度,不同的人口分布和遷移特點,都對城市的發展速度、性質、規模、空間組織等產生影響。
城市是一種區域現象。它在地球表面占據著一部分土地,雖然面積不大,但它作為人類活動的中心,同周圍廣大區域保持著密切的聯系,具有控制、調整和服務等機能。
城市本身是一個「面」,它的內部有各種構成要素的演變和組合問題。但從區域角度來看,城市也是一個「點」。幾乎每個城市都是一個地區的經濟、政治或文化的中心,每個城市都有自己的影響區域(腹地或集散區)。由於城市規模不同,影響范圍有大有小,各城市影響區之間也可能有疊加或交錯,但每個城市都在其影響區域內起著焦點或核心作用。
由此可見,城市不僅具有區域性和綜合性的特點,而且屬於歷史范疇。一方面,人們都把城市作為人類文明的代表,時代經濟、社會、科學、文化的淵藪和焦點。另一方面,城市也集中了整個社會生活、整個時代所具有的各種矛盾。所以,城市也是一個復雜的動態的大系統。這個系統包含的內容很廣,不僅包括生產、消費、流通等空間現象,也包羅造成空間現象的非空間過程。為了揭示城市系統的空間現象,必須深入研究形成這種空間現象的社會、文化和思想意識形態等非空間因素。
城市地理學所要研究的對象就是這樣一種城市。城市地理學是研究在不同地理環境下,城市形成發展、組合分布和空間結構變化規律的科學,既是人文地理學的重要分支,又是城市科學群的重要組成部分。
一般來講,城市地理學最重要的任務是揭示和預測世界各國、各地區城市現象發展變化的規律性。揭示和掌握世界各國、各地區城市現象的規律,屬於認識世界的任務;科學預測世界各國、各地區城市現象的變化規律,屬於改造世界的任務。
就我國來說,當前正處於新舊體制交替時期,四化建設向我國城市地理學提出了許多重大的實踐問題。比如,大、中、小城市的合理布局和城鎮化水平的調控,區域城鎮體系的形成,農業勞動力轉移,城市職能的更替和空間重組等問題。我國城市地理學的迫切任務,就是從我國國情出發,解決社會經濟建設中不斷出現的矛盾和問題,為領導部門決策提供依據,以充分發揮城市的中心作用。
為了完成這一任務,城市地理學必須在總結我國的實踐經驗基礎上,借鑒西方城市地理學的理論和方法,加快城市地理學的理論建設。西方城市地理學經歷了近百年的發展,是無數地理學家和其他社會科學家智慧的結晶,其中有不少帶普遍性的理論和方法,經過了外國社會實踐檢驗,對於我國來說,雖然只是間接的,但只要注意到國情,取其精華,洋為中用,仍然是一種必不可少的方法。
無疑,任何理論的產生總不能超越其時間和空間的限制。許多學說表面看來那麼抽象晦澀,遠離現實,但是,只要從它們的主導思想傾向和基本原理進行深入分析,都可以在現實生活中找到它們的產生和發展的根源,都有著理論的客觀性。但是,所謂理論的客觀性只是相對的,總是有時代的局限性,受發明者和倡導者的立場觀點所制約,其中摻雜著不少主觀成分。作為社會科學的城市地理學也毫不例外,其本身的發展無不打上時代、文化背景及社會性質的烙印。因此,我們在學習外國城市地理學的理論和方法時,必須保持清醒的頭腦,絕不能不顧國情,生搬硬套。
我們知道,西方理論本身在西方的國度里也不是完美無缺的,而是在發展之中。同時,西方理論,尤其是通過歸納法而得到的理論,其歸納范圍僅僅局限於過去一段時間的西方社會經驗,即使是今日的西方社會也不一定適用,更何況是不同時期的非西方社會!例如,城市化與經濟發展,在西方18、19世紀的時空條件下,城市化確實促進了工業化。可是今天許多第三世界國家的城市化,並沒有帶來相應的工業化。
現代城市地理學的主要理論和模式,其歸納范圍主要是西方城市,特別是歐美的城市,這是因為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前,城市化地區和大城市主要集中於歐美地區。而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第三世界城市化速度非常快,可以預料,到2000年,世界上大部分城市人口,大部分大城市將出現在第三世界,而歐美地區的城市和城市人口在世界上所佔比例將愈來愈小,其代表性也將有所降低。未來城市地理學的理論和研究方法,若循歸納法研究,忽略第三世界的城市,若循演繹法研究,沒有經過世界上各地區,特別是第三世界城市的檢驗,那麼,這種理論和研究方法便不可能有充分的代表性,必然缺乏現實意義。
我國有著豐富的實踐經驗,有著可以發展高水平的城市地理學的土壤。然而,可惜的是,我們缺少理論的概括,科學的推論,模式的建立。我們知道,一種理論,一個研究模式的創立、發展和運用是無數學者、實踐者共同努力的結果。
因此,我們應該不斷總結我國城市發展的過程,並對西方理論加以驗證,在吸收西方有益理論的基礎上,探討和建設具有中國特色的城市地理學的理論體系。
當然,城市地理學的發展離不了教學和研究的專業人才。從教學、研究來看,都需要不同層次的城市地理學專業人才。教學上,既需要高校的城市地理學教學人員,也需要中等教育的教學人員;研究上,既要一定數量的有較深造詣的專門研究人才,更需要大批能從事基本問題研究的普通研究人員。所以,專業人才培養是促使城市地理學發展的有效途徑,也是這門學科的任務之一。
在城市化水平迅速提高的今天,不論專業人才的培養,還是人們文化素質的提高,都需要廣泛普及城市地理教育。通過對城市地理知識的學習,不僅可以使廣大公民,特別是青年了解當今城市地理學的發展現狀和趨勢,以及它的重要地位與作用,而且可以結合個人的工作實際,更好地正確解決和處理城市活動與資源開發的相互關系,進而更好地為經濟建設服務。

什麼是「區位論」

區位一詞來源於德語「standort」,英文於1886年譯為「location」,即定位置、場所之意,我國譯成區位,日本譯成「立地」,有些意譯為位置或布局,在某些情況下也可用。

課本中的解釋是:「某事物的區位包括兩層含義:一方面指該事物的位置,另一方面指該事物與其他事物的空間的聯系。」

對區位一詞的理解,嚴格的說還應包括以下兩個方面:

1、它不僅表示一個位置,還表示放置某事物或為特定目標而標定的一個地區、范圍;

2、它還包括人類對某事物占據位置的設計、規劃。

(2)中心地理論名詞解釋擴展閱讀

區位論作為人類征服空間環境的一個側面,是為尋求合理空間活動而創建的理論,如果用地圖來表示的話,它不僅需要在地圖上描繪出各種經濟活動主體(農場、工廠、交通線、旅遊點、商業中心等)與其他客體(自然環境條件和社會經濟條件等)的位置,

而且必須進行充分地解釋與說明,探討形成條件與技術合理性。由於其實用性和應用的廣泛性,使區位活動成為人文地理學基本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

Ⅲ 名詞解釋:中心地理論

每一點均有接受一個中心地的同等機會,一點與其它任一點的相對通達性只與距離成正比,而不管方向如何,均有一個統一的交通面。
中心地理論是由德國城市地理學家克里斯塔勒和德國經濟學家廖士分別於 1933年和 1940年提出的, 50年代起開始流行於英語國家,之後傳播到其它國家,被認為是本世紀人文地理學最重要的貢獻之一,它是研究城市群和城市化的基礎理論之一。

Ⅳ 清華大學城市規劃專業的考研資料

樓主相信我就加我好友1070992370,我可以傳些給你。

Ⅳ 求會區域規劃的人!!懂一點也可以

希望可以幫到你哈
一、名詞解釋

1
,區域的概念
:地球表面(層)上被某種特徵(特別是具有社會經濟學意義的特徵)所固
定的空間區域系統。

2
.
節結區
(功能區、樞紐區)
:由區域內的核心以及與其功能上緊密相連、具有共同利益的
外圍地區所組成。例如,城市經濟區,即是以城市為中心,其集聚和輻射能力達到的地區。

3
,區位商
:是產業的效率與效益分析的定量工具,是一種較為普遍的集群識別方

法,是用來衡量某一產業的某一方面,在一特定區域的相對集中程度。

4

霍夫曼系數:
霍夫曼系數
=
消費資料工業凈產值÷生產資料工業凈產值。
在工業化進程中,
霍夫曼系數具有隨著經濟的發展而不斷下降的趨勢。

5
、區域發展
:國家和區域的經濟增長、社會發展及其地域結構的變化。

6
、區域空間結構:
在一定地域范圍內,各種經濟之間相互聯系、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空間組
織形式。

7
、經濟區
:在勞動地域分工基礎上形成的、不同層次和各具特色的經濟地域。

8
、主體功能區
:是指根據不同區域的資源環境承載能力和發展潛力,按區域分工和協調發
展的原則劃分的具有某種主體功能的規劃區域。

二、填空選擇

1
、人地關系階段包括那些?(填、選)


;
人作為地的奴隸階段

人試圖成為地的主宰階段

人作為地的夥伴階段

2
、簡述錢納里的區域經濟發展階段(填選)

答:

1
)傳統社會階段


2
)工業化初期階段


3
)工業化中期階段
/
重化工業階段


4
)工業化後期階段


5
)後工業化社會階段


6
)現代化社會階段

3
、簡述胡佛
--
費希爾的區域經濟增長階段理論(填)

答:

1
)自給自足階段


2
)鄉村工業崛起階段


3
)農業生產結構轉換階段


4
)工業化
階段


5
)服務業輸出階段

4
、區位因素的構成:
自然因子,運輸因子,勞動力因子,市場因子,集聚因子,社會因
子。

5
、區位論的發展階段;代表人物及其理論的名稱?

1
、古典學派時期:杜能的農業區位論、龍哈德的

區位三角形

、韋伯的工業區位論

2
、近代學派時期:克里斯塔勒的中心地理論、廖什的市場學派、俄林的一般區位論

3
、現代學派時期(二戰後)
:理論地理學,以區位論為核心

邦吉的《理論地理學》

6
、區域開發決策的程序?

1
、發現問題,確定目標;
2
、擬定備選方案;
3
、選擇方案;
4
、方案的實施與修正

7
、區域發展重點包括包括哪些、部門重點包括哪些?

區域發展重點即實現區域發展目標的突破口,
包括
部門重點

地區重點

靠重點部門、
重點
地區的發展帶動整個區域的發展。
部門重點包括戰略產業
(先導產業、
主導產業和支柱產業)
和瓶頸產業。

8
、結構化預測方法,包括哪兩種?其中哪種又包括
5
種方法?

1
、確定性預測:

1
)平均增長率模型
2
)費爾哈斯模型
3
)宋建人口預測模型

4
)彈性分析預測模型
5
)時間序列分析法

2
、回歸分析預測

9
、地域分工理論包括哪些?

亞當
.
斯密絕對成本學說、李嘉圖的比較成本學說、赫克歇爾―俄林理論模式(生產要
素稟賦理論)
、新貿易理論、國家競爭優勢理論

Ⅵ 上海師范大學人文地理學歷年真題

去考研bbs上自己找吧,多的是,嚴重推薦。
2004年上海師范大學人文地理學(旅遊方向)旅遊地理學試卷
一, 名詞解釋
1, 丹霞地貌
2, 旅遊增加值
3, 空氣溫度垂直遞減率
4, 華夏文明旅遊帶
5, 《貨值列傳》
6, 生命周期理論
7, 旅遊地區社會容量
8, 心理物理學派
9, PATA
10, 旅遊區劃的主導因素原則
二, 簡答題
1, 簡述影響旅遊決策行為的主要因素
2, 為什麼國內外對旅遊地的綜合評估主要集中在自然風景地
3, 旅遊線路設計必須考慮的基本因素
4, 舉例說明城市RBD的主要類型
三, 論述題
1, 試以旅遊地空間競爭說明為什麼同一地域的石林只能選其最好的一個開發而放棄並保護好其他的。
2, 請解釋旅遊地(旅遊資源)的綜合性評估的意義和特點
3, 試以實例說明影響主題公園布局的因素及他們之間的關系

2003年上海師范大學旅遊地理學
一, 名詞解釋
1, 旅遊時間比
2, 特爾菲法
3, 溫度-濕度指數
4, RBD
5, 旅遊心理容量
6, 旅遊區
7, 旅遊流
8, 旅遊通道
9, 京華古今風貌旅遊帶
10, 旅遊開發規劃
二簡答題
1, 簡述影響旅遊需求的要素
2, 大尺度旅遊空間行為表現那些特點
3, 簡述喀斯特洞穴旅遊資源的特點及在旅遊開發中要注意的問題
4, 簡述主題公園的特點
二, 分析問答題
1, 結合我國西部開發的實際情況,如何利用旅遊對區域的經濟的積極影響,抑制其消極影響
2, 試述近期國外旅遊地理學發展有哪些趨勢
3, 舉例說明旅遊賓館宏觀選址要考慮的因素

上海師范大學2003人文地理試題

1. 填空題(每空1分,共12分)
1.1 地理學的特性主要是( )、( );
1.2 文化由( )、( )|和( )三個層次組成。
1.3 第一產業指( );
第二產業指( );
第三產業指( )。
1.4 高新技術產業主要指( )
1.5 原始宗教主要指( ),民族宗教主要有( ),
世界三大宗教是( )。
2. 解釋下列術語:(每個2分,共10分)
2.1 文化
2.2 拉采爾
2.3 人口容量(人口承載力)
2.4 綜合國力
2.5 領土
3.辨析下列術語(指出相互區別,每個2分,共18分)
3.1 形式文化區、功能文化區、與鄉土文化區
3.2地理環境決定論、文化決定論,可能論
3.3原始農業、傳統農業、現代農業(石油農業、生態農業)
3.4種族、民族、國民
3.5旅遊的客源地與目的地
3.6文化景觀與文化區
3.7城市化與逆城市化
3.8環境、資源、能源
3.9傳統文化與流行文化
4. 辨析題(每個2分,共11分)
4.1指出下列問題研究基本屬於那種研究方法,為什麼?
(1)中國的地方誌;傳統的區域地理學
(2)中心地理論、區位論;
(3)一批激進地理學家研究認為城鄉地域差別是資本主義本身造成的;
(4)行為地理研究,文化地理研究、歷史地理研究
(5)利用數理模型說明區域發展的社會經濟結構
(6)通過研究人的行為偏好,探討生產力布局特點
(7)通過調查研究找出某一區域與其他區域的不同
4.2 指出下列現象屬於那種擴散,說明原因
(1)傳染病的擴散
(2)巴黎、羅馬發布新時裝的流行趨勢,之後在香港、東京、上海開始流行,在以後在各省會大城市開始流行;最後在中小城市乃至農村流行。
(3)在沒有現代媒介以前,新生產技術新生產工藝的流行。
(4)中國飲食文化在歐美、東南亞的流行。
5. 論述下列各題(88分)
5.1 利用文化整合的思想論證推廣普通話的重要性。(6分)
5.2利用人口地理理論說明我國改革開放後人口「孔雀東南飛」的現象的原因,對中西部發展的影響。談談你對解決西部人才匱乏的辦法(12分)。
5.3 我國為什麼南方的方言比北方的方言多。?
5.4分析中東地區和歐洲巴爾乾地域沖突的潛在宗教影響因素。(8分)
5.5分析上海社會經濟發展的地理優勢。(10分)
5.6試論保護文化多樣性對人類文明發展的重要意義。(12分)
5.7為什麼說種族、民族沒有優劣之分?為什麼各種族、民族之間經濟發展狀況、文明程度又有很大差別?(12分)
5.8全球化將產生怎樣的社會影響?反全球化的社會動因是什麼?(12分)
5.9分析西部大開發的社會、經濟與政治意義。(10分)

熱點內容
寶藍色校園 發布:2025-07-11 20:31:21 瀏覽:714
幼兒教師演講稿精選 發布:2025-07-11 14:51:14 瀏覽:105
燃料電池歷史 發布:2025-07-11 13:49:58 瀏覽:96
什麼心理 發布:2025-07-11 11:13:50 瀏覽:198
天都教育 發布:2025-07-11 09:35:37 瀏覽:447
廈門在職教師招聘 發布:2025-07-11 09:05:50 瀏覽:694
十佳師德模範先進事跡材料 發布:2025-07-11 08:34:05 瀏覽:745
曲宏老師 發布:2025-07-11 08:29:28 瀏覽:130
初中物理考點 發布:2025-07-11 08:00:56 瀏覽:539
九年級上冊仁愛版英語 發布:2025-07-11 07:43:32 瀏覽: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