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歷物理化 » 中國玉米歷史

中國玉米歷史

發布時間: 2021-08-01 02:27:01

⑴ 玉米的歷史

玉米的歷史:

玉米(Zea mays L.),在我國又被稱為玉蜀黍、包穀、苞米、棒子、玉茭子等等,玉米自從明代傳入我國後廣受國內各個地區百姓的愛戴。

玉米在英文中被稱為maize或corn,我們都知道corn更多是美國人的叫法,而maize這個更普遍的英文稱呼來自於西班牙語maíz,該西語詞彙則來源於中美洲加勒比海群島生活的Taíno人對玉米的稱謂mahiz,15世紀末到達加勒比群島的西班牙殖民者繼續沿用了當時土著Taíno人對玉米的稱呼。

但是,最早的玉米卻並不起源於加勒比地區,而是在同為中美洲的墨西哥南部地區。

基因考古研究告訴我們,玉米來源於一種名為teosinte(Zea mays ssp,parviglumis)的一年生野草(從其拉丁名可以看出它與玉米同屬同種,只是分屬不同亞種),中文有時翻譯為類蜀黍,最早馴化於墨西哥南部的Balsas河流域,距今已有9000年左右。

關於玉米起源,目前的三種研究手段都給出了自己的認識和貢獻:基因考古研究一針見血、不容置喙地指出了起源時間、地點和祖本,但卻留下了大量空白需要植物考古學材料的填補。

大植物遺存的材料可信、生動且信息量豐富,但起源時間上卻和所謂的基因推測時間有明顯的差距;微植物遺存及時地出現在玉米起源的關鍵時間和關鍵區域,似乎可以完美解釋前兩種研究方法在結果上的分歧,卻因為本身年代測定和考古學背景的硬傷而飽受爭議。

⑵ 玉米是什麼時候傳入中國的

歷史沒有記載具體時間,大概是15世紀前後傳入中國的。

玉米傳入中國己經有400多年,在我國種植的玉米主要是推廣引進品種,結合自然選擇和人工選擇獲得適應中國環境的品種。1950年以前,中國僅進行了極少的雜交種選育研究,沒有在生產上應用。實際上,玉米雜交能增產的理論研究在美國早在1909年就己經開始。我國對雜交玉米的研究可分為以下幾個階段。

(2)中國玉米歷史擴展閱讀:

從1949年開始,為了迅速提高糧食生產,國家提出了玉米改良及雜交種推廣方案,全國各主要院校相繼開展了品種間雜交種的選育工作,並在生產上同步推廣。那時不需要品種審定,新品種一旦表現良好就地推廣。代表品種有坊雜2號、齊玉25號、小粒紅x東崗黃馬牙等。

中國第一個大面積應用的單交種是河南新鄉農科所於1963年組配成功的,產量在4500一6o00kg/hmZ,t匕當時的品種增產30%一40%,1965年開始推廣種植。中國農業科學院的白單4號也開始推廣。到70年代,中國科學院的群單105、廣西玉米所的小英雄、丹東市農科所的丹玉6號、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所的中單2號等新品種也相繼育成推廣。

參考資料:玉米-網路

⑶ 中國古代有沒有玉米

玉米原來叫玉蜀黍,各地俗名很多,有番麥、玉麥、玉黍、包穀、包蘆、捧子、珍珠米等名稱;還有叫做六穀(也寫作稑谷或鹿谷)的,意思是說五穀之外的又一種谷。

玉米原產美洲。有人根據元賈銘的《飲食須知》(1367年前後)中談到玉蜀黍,而且元代尚食局(元朝宮廷里一個管理皇帝膳食的專門機構)有御麥面,以為我國元代已有玉米。這種說法未必正確。所謂御麥面,不過是專制皇帝御用的上好麥面。《飲食須知》中談到玉蜀黍的部分很可能是後人加入的,恐不可靠。玉米很早就是美洲本地人的主要糧食作物,有很多關於玉米的故事,還在地下發掘出遠古玉米的籽粒,以及用大量黃金、陶土和玉米穗做成的玉米神像。而在其他各國的歷史上,直到十五世紀,沒有一個國家有有關玉米的記載或任何跡象。所以可以這樣說。玉米是在1492年哥倫布發現美洲以後,才傳到舊大陸各國的。

玉米怎樣傳入中國,西方的學者有不同的推測。有人以為玉米是由阿剌伯人從西班牙帶到麥加,由麥加傳到中亞細亞而入中國西北部,或者從麥加傳到回教印度而入中國西南部,然後從西北部或西南部向東傳播到各省。這種推測還要作進一步的研究。他們引用的較早的中國文獻,一般限於明李時珍的《本草綱目》(1578年),有的也只是引用到田藝蘅的《留青日扎》(1573年)。實際上我國各省府縣志中保存著豐富的有關玉米的記載。

根據各省通志和府縣志的記載,玉米最早傳到我國的是廣西,時間是1531年,距離哥倫布發現美洲不到四十年。到明代末年(1643年為止),它已經傳播到河北、山東、河南、陝西、甘肅、江蘇、安徽、廣東、廣西、雲南等十省。還有浙江、福建兩省,雖則明代方誌中沒有記載,但有其他文獻證明在明代已經栽培玉米。清初五十多年間,到十七世紀末(即康熙三十九年)為止,方誌中記載玉米的比明代多了遼寧、山西、江西、湖南、湖北、四川六省。1701年以後,記載玉米的方誌更多,到1718年為止,又增加了台灣、貴州兩省。單就有記載的來說,從1531到1718年的不到二百年的時期內,玉米在我國已經傳遍二十省。

⑷ 玉米 傳入中國的時間當時中國所處的朝代謝謝

玉米傳入中國的時間應該是在明朝時期,也就是1400年以後。中國引種玉米的時間,早於哥倫布發現新大陸的時間。中國明代的一部葯物學著作——《滇南本草》中,就有關於玉米的記載:「玉麥須,味甜,性微溫,入陽明胃經,通腸下氣,治婦人乳結紅腫或小兒吹著,或睡卧壓著,乳汁不通。」該書的作者,為明代雲南陽沐(今嵩明附近)人,生於洪武三十年(1397年),卒於成化十二年(1476年)。即使不計算中國醫者認識使用的過程,這一記載也早於哥倫布的日記。因此,中國玉米的引進當在哥倫布發現新大陸之前。

著名的清史學家根據眾多的方誌資料統計,在乾隆至道光年間(1736~1850)全國已有直隸、盛京、山西、陝西、甘肅、新疆、四川、雲南、貴州、廣西、廣東、湖南、湖北、河南、安徽、江西、福建、浙江、江蘇、山東等20個省區種植玉米了。

(4)中國玉米歷史擴展閱讀:

玉米在我國的栽培歷史大約有470多年。但由於產量高,品質好,適應性強,栽培面積發展很快。目前我國播種面積在3億畝左右,僅次於稻、麥,在糧食作物中居第三位。在世界上僅次於美國。玉米是世界上最重要的食糧之一,現今全世界約有三分之一人口以玉米作為主要食糧,其中亞洲人的食物組成中玉米佔50%,多者達90%以,非洲佔25%,拉丁美洲佔40%。

玉米的蛋白質含量高於大米,脂肪含量高於麵粉、大米和小米,含熱量高於麵粉、大米及高粱,但缺點是顆粒大、食味差、粘性校在生活水平較低地區,玉米是重要的食糧。在城市及較發達地區,玉米是調劑口味不可缺少的食品。隨著玉米加工工業的發展,玉米的食用品質不斷改善,新的玉米食品如玉米片、玉米面、玉米渣、特製玉米粉、速食玉米等隨之產生,並可進一步製成面條、麵包、餅乾等。玉米還可加工成為玉米蛋白、玉米油、味精、醬油、白酒等,這些產品在國內外市場上很受歡迎。

⑸ 玉米何時傳入中國

1492年哥倫布在美洲發現印第安人以玉米為食物,於是將其帶回歐洲, 隨後傳播種植到世界各地。在傳入歐洲55年後,明朝嘉靖三十年(1551年),河南《襄城縣志》就出現了關於玉米在中國的最早文字記載;四年後的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當時,由雲南土司進貢的玉米在送入北京的途中經過河南鞏縣,又被《鞏縣志》留下記載。

這種在中國出現的新奇植物,為了撰寫《本草綱目》行走四方的李時珍(1518-1593),在1552至1578年遊走采寫的過程中,也發現了玉米在長江中下游的種植,但他對當時玉米的描寫是「種者亦罕」

⑹ 玉米是怎樣傳入中國的

玉米原來叫玉蜀黍,各地俗名很多,有番麥、玉麥、玉黍、包穀、包蘆、捧子、珍珠米等名稱;還有叫做六穀(也寫作稑谷或鹿谷)的,意思是說五穀之外的又一種谷。

玉米原產美洲。有人根據元賈銘的《飲食須知》(1367年前後)中談到玉蜀黍,而且元代尚食局(元朝宮廷里一個管理皇帝膳食的專門機構)有御麥面,以為我國元代已有玉米。這種說法未必正確。所謂御麥面,不過是專制皇帝御用的上好麥面。《飲食須知》中談到玉蜀黍的部分很可能是後人加入的,恐不可靠。玉米很早就是美洲本地人的主要糧食作物,有很多關於玉米的故事,還在地下發掘出遠古玉米的籽粒,以及用大量黃金、陶土和玉米穗做成的玉米神像。而在其他各國的歷史上,直到十五世紀,沒有一個國家有有關玉米的記載或任何跡象。所以可以這樣說。玉米是在1492年哥倫布發現美洲以後,才傳到舊大陸各國的。

玉米怎樣傳入中國,西方的學者有不同的推測。有人以為玉米是由阿剌伯人從西班牙帶到麥加,由麥加傳到中亞細亞而入中國西北部,或者從麥加傳到回教印度而入中國西南部,然後從西北部或西南部向東傳播到各省。這種推測還要作進一步的研究。他們引用的較早的中國文獻,一般限於明

李時珍的《本草綱目》(1578年),有的也只是引用到田藝蘅的《留青日扎》(1573年)。實際上我國各省府縣志中保存著豐富的有關玉米的記載。

根據各省通志和府縣志的記載,玉米最早傳到我國的是廣西,時間是1531年,距離哥倫布發現美洲不到四十年。到明代末年(1643年為止),它已經傳播到河北、山東、河南、陝西、甘肅、江蘇、安徽、廣東、廣西、雲南等十省。還有浙江、福建兩省,雖則明代方誌中沒有記載,但有其他文獻證明在明代已經栽培玉米。清初五十多年間,到十七世紀末(即康熙三十九年)為止,方誌中記載玉米的比明代多了遼寧、山西、江西、湖南、湖北、四川六省。1701年以後,記載玉米的方誌更多,到1718年為止,又增加了台灣、貴州兩省。單就有記載的來說,從1531到1718年的不到二百年的時期內,玉米在我國已經傳遍二十省。

⑺ 玉米在中國的發展歷史是怎樣的

玉米是哥侖布從美洲帶入歐洲再流傳至中國的,與紅薯一樣。大約在清初吧。因有種說法,明朝是被飢餓拱翻的,而這些能耐罕的農作物早日進入的可能會改寫近代史。

⑻ 「玉米」是什麼時候傳入中國的

玉米是在明朝嘉靖年間從美洲傳到中國的。玉米這種作物最早出現於美洲地區,其中又以墨西哥與中美洲更早一些。當地的印第安人在發現野生玉米並知曉這種植物可以食用之後便開始進行種植,種植歷史距今大約有3500年。後來隨著美洲這塊“新大陸”被哥倫布發現,玉米這種作物開始逐漸傳播至世界各地。玉米傳入中國的時間距離哥倫布發現美洲中間不過間隔大概40年左右的時間。

相比起水稻和小麥這兩種糧食作物,玉米的種植難度更低,對於土壤以及氣候的要求都不算太嚴格,而且它的產量也是非常可觀的。這也正是玉米得以在中國迅速傳播開來的原因。除此之外,玉米的營養價值也非常高。現如今玉米早已經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中非常常見的一種食物,且種類也是越來越多樣化。

⑼ 玉米起源於哪個國家,何時傳入我國

玉米原產於中南美洲的國家。玉米最早傳到我國的是廣西,時間是1531年。

距離哥倫布發現美洲不到四十年。到明代末年(1643年為止),它已經傳播到河北、山東、河南、陝西、甘肅、江蘇、安徽、廣東、廣西、雲南等十省。

還有浙江、福建兩省,雖則明代方誌中沒有記載,但有其他文獻證明在明代已經栽培玉米。清初五十多年間,到十七世紀末(即康熙三十九年)為止,方誌中記載玉米的比明代多了遼寧、山西、江西、湖南、湖北、四川六省。

1701年以後,記載玉米的方誌更多,到1718年為止,又增加了台灣、貴州兩省。單就有記載的來說,從1531到1718年的不到二百年的時期內,玉米在我國已經傳遍二十省。

(9)中國玉米歷史擴展閱讀:

西方的學者有不同的推測。有人以為玉米是由阿剌伯人從西班牙帶到麥加,由麥加傳到中亞細亞而入中國西北部,或者從麥加傳到回教印度而入中國西南部,然後從西北部或西南部向東傳播到各省。

玉米(拉丁學名:Zea maysL.)是禾本科玉蜀黍屬一年生草本植物。別名:玉蜀黍、棒子、包穀、包米、包粟、玉茭、苞米、珍珠米、苞蘆、大蘆粟,東北遼寧話稱珍珠粒,潮州話稱薏米仁,粵語稱為粟米,閩南語稱作番麥。

玉米是一年生雌雄同株異花授粉植物, 植株高大, 莖強壯, 是重要的糧食作物和飼料作物, 也是全世界總產量最高的農作物, 其種植面積和總產量僅次於水稻和小麥。

玉米一直都被譽為長壽食品, 含有豐富的蛋 白質、 脂肪、 維生素、 微量元素、 纖維素等, 具有開發高營養、 高生物學功能食品的巨大潛力。

但由於其遺傳性較為復雜, 變異種類豐富, 在常規的育種過程中存在著周期過長、 變異系數過大、 影響子代生長發育的缺點, 而現代生物育種技術不但克服了上述缺點和不足, 同時也提高了育種速度和質量。

玉米崇拜———墨西哥最重要的文化現象之一。對墨西哥人來說,玉米絕不僅僅是食物,而是神物,是千百年歷史中印第安人宗教中崇拜的對象。古印第安神譜中,有好幾位玉米神,例如辛特奧特爾玉米神、西洛嫩女神、科麥科阿特爾玉米穗女神等,他們都象徵著幸福和運氣。

墨西哥民間有許多關於玉米的神話和傳說,都將人類的起源與玉米的發現連在一起。納華印第安人的傳說認為,在遠古時代,以克特薩爾科阿特爾和特茲卡特里波卡為主的諸神在反復爭斗中創造了世界和人類,在第五個太陽普照大地的時候,人類才從吃樹木果實和植物發展到食用玉米。

在瑪雅人的神話中,人的身體就是造物主用玉米做成的。時至今日,人們仍然把土著人稱為「玉米人」,瓜地馬拉作家、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阿斯圖里亞斯的長篇小說《玉米人》,寫的就是瑪雅人在現代社會的遭遇。

⑽ 中國在什麼時期開始種植玉米

中國是在明朝的時候開始種植玉米。

玉米是印加人、瑪雅人和阿芝苔克人的主要食物。 在十六世紀傳入我國。到了明朝末年,玉米的種植已達十餘省,如浙江、福建、雲南、廣東、廣西、貴州、四川、陝西、甘肅、山東、河南、河北等地。 新航路發現後,才有可能傳入中國,玉米是外來的。

玉米現在世界各地均有栽培,我國的玉米主要產區是東北、華北和西南山區。春玉米播種早,產量高,經濟效益好。但是由於播種早,地溫常常低而不穩,容易引起爛種。

拓展資料

春玉米播種注意事項

1、土壤溫度

春播播種一般要掌握5~10cm土壤表層的地溫穩定在10℃以上,氣溫穩定在12℃以上,此時播種能正常發芽出苗。

春玉米播種注意事項

2、土壤濕度

播種時耕層土壤濕度要求達到田間持水量的60%~70%。一般來講,如果手握耕層土壤可成團,自然落地鬆散,則土壤含水量一般在60%~70%左右,適宜播種。

如果手握土壤不能成團,則土壤含水量偏低,不適宜播種,需灌溉或等雨播種。

如果手握土壤成團,但自然落地不能散開而是土塊,則土壤含水量過高,影響出苗。

3、播種深度

一般以4~5cm為宜。如果土壤粘重,墒情較好,可適當淺些。土壤質地疏鬆,易乾燥的砂土地,可適當深些,但一般不超過10cm。播種過深,出苗時間長,消耗養分多,出苗後瘦弱或幼苗不能出土圈在地表下;播種過淺,容易吹乾表土,不能出全苗;播種深淺不一,有的出苗早,有的出苗晚或不能出苗,易導致大小苗。

熱點內容
幼兒教師演講稿精選 發布:2025-07-11 14:51:14 瀏覽:105
燃料電池歷史 發布:2025-07-11 13:49:58 瀏覽:96
什麼心理 發布:2025-07-11 11:13:50 瀏覽:198
天都教育 發布:2025-07-11 09:35:37 瀏覽:447
廈門在職教師招聘 發布:2025-07-11 09:05:50 瀏覽:694
十佳師德模範先進事跡材料 發布:2025-07-11 08:34:05 瀏覽:745
曲宏老師 發布:2025-07-11 08:29:28 瀏覽:130
初中物理考點 發布:2025-07-11 08:00:56 瀏覽:539
九年級上冊仁愛版英語 發布:2025-07-11 07:43:32 瀏覽:666
七律長征教學視頻 發布:2025-07-11 06:31:58 瀏覽:4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