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歷物理化 » 基因組生物學

基因組生物學

發布時間: 2021-08-01 02:48:51

① 基因組學與應用生物學是中文核心嗎

是的,並且他屬於中國科技核心期刊、中國科學引文資料庫來源期刊、《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核心期刊及中國期刊方陣「雙效」期刊、廣西高校優秀學報。

② 西南大學家蠶基因組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屬於哪個學院

西南大學家蠶基因組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細胞生物學專業的專業代碼是嚴格按照《招收研究生的學科、細胞生物學稱代碼冊》以及《授予博士、碩士學位和培養研究生的學科、專業目錄》(以下簡稱「研究生招生專業目錄」)中的學科門類、一級學科和二級學科(學科、專業)的代碼進行規定的。西南大學家蠶基因組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細胞生物學專業的專業代碼為:071009
西南大學細胞生物學專業2016年考研招生簡章招生目錄
招生年份:2016
本院系招生人數:70
細胞生物學專業招生人數:未公布
專業代碼:071009
研究方向
考試科目
復試科目、復試參考書
參考書目、參考教材
01細胞遺傳與細胞工程
02幹細胞與細胞生物學
03分子與細胞生物學
更多研究方向
①101思想政治理論
②201英語
③657普通生物學
④834生物化學
更多考試科目信息
復試科目:
1.生物學基本實驗技能
2.生物學研究方法

同等學力考生復試時加試:
1.分子生物學
2.細胞生物學
更多復試科目參考書信息
更多參考書目、參考教材
導師信息
歷年分數線
錄取比例
難度系數
研究生聯系方式
方向01
魯 成 潘敏慧 沈以紅

方向02
崔紅娟

方向03
楊麗群 王 菲 李志清
>>更多導師信息
西南大學細胞生物學專業考研錄取分數線也是考研人應該非常關注的又一個重要的數據信息,研究生錄取分數線和復試分數線直接就決定了考多少分才能達到成功考取研究生的一個最低標准。如果考研錄取分數線過高的話... >>更多分數線信息
西南大學家蠶基因組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細胞生物學專業考研錄取比例代表著你有多大的概率或者可能性考研成功,這是每個考研人都十分關注的非常現實的一個問題。研究生報錄比,顧名思義,是報考人數與錄取人數的比例關系... >>更多錄取信息
西南大學細胞生物學專業考研難度取決於很多因素,比如考研錄取分數線、專業排名、學校排名,考研錄取比例、招生人數、學校知名度等等很多因素,而且難度的大小直接影響到考生是否能夠考研成功... >>更多難度分析
對於跨校跨專業的考生來說,考研信息資源還是比較匱乏的,如果能聯繫到一個西南大學家蠶基因組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細胞生物學專業的研究生,那麼無疑就會在考研的復習過程中心裡更加有底,無形當中就會增加我們的考研自信心... >>更多聯系方式

什麼是基因組學

科技名詞定義
中文名稱:基因組學 英文名稱:genomics 定義1:研究基因組的結構、功能及表達產物的學科。基因組的產物不僅是蛋白質,還有許多復雜功能的RNA。包括三個不同的亞領域,即結構基因組學、功能基因組學和比較基因組學。 應用學科: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一級學科);總論(二級學科) 定義2:研究生物體全基因組DNA的序列和屬性的學科。包括在DNA(基因型)、mRNA(轉錄物組)和蛋白質(蛋白質組)水平上研究細胞或組織的所有基因。 應用學科:細胞生物學(一級學科);總論(二級學科) 定義3:研究生物體基因組的組成、結構與功能的學科。 應用學科:遺傳學(一級學科);總論(二級學科)
基因組研究應該包括兩方面的內容:以全基因組測序為目標的結構基因組學(structural genomics)和以基因功能鑒定為目標的功能基因組學(functional genomics),又被稱為後基因組(postgenome)研究,成為系統生物學的重要方法。 基因組學能為一些疾病提供新的診斷,治療方法。例如,對剛診斷為乳腺癌的女性,一個名為「Oncotype DX」的基因組測試,能用來評估病人乳腺癌復發的個體危險率以及化療效果,這有助於醫生獲得更多的治療信息並進行個性化醫療。基因組學還被用於食品與農業部門。 基因組學與遺傳學發展里程碑
基因組學的主要工具和方法包括: 生物信息學,遺傳分析,基因表達測量和基因功能鑒定。 基因組學出現於1980年代,1990年代隨著幾個物種基因組計劃的啟動,基因組學取得長足發展。 相關領域是遺傳學,其研究基因以及在遺傳中的功能。 1980年,噬菌體 Φ-X174;(5,368 鹼基對)完全測序,成為第一個測定的基因組。 1995年,嗜血流感菌(Haemophilus influenzae,1.8Mb)測序完成,是第一個測定的自由生活物種。從這時起,基因組測序工作迅速展開。 2001年,人類基因組計劃公布了人類基因組草圖,為基因組學研究揭開新的一頁。 基因組學是研究生物基因組的組成,組內各基因的精確結構、相互關系及表達調控的科學。基因組學、轉錄組學、蛋白質組學與代謝組學等一同構成系統生物學的組學(omics)生物技術基礎。 基因組研究應該包括兩方面的內容:以全基因組測序為目標的結構基因組學(structural genomics)和以基因功能鑒定為目標的功能基因組學(functional genomics),又被稱為後基因組(postgenome)研究,成為系統生物學的重要方法。
編輯本段功能基因組學
基因組DNA測序是人類對自身基因組認識的第一步。隨著測序的完成,功能基因組學研究成為研究的主流,它從基因組信息與外界環境相互作用的高度,闡明基因組的功能。功能基因組學的研究內容:人類基因組 DNA 序列變異性研究、基因組表達調控的研究、模式生物體的研究和生物信息學的研究等。 (1)基因組表達及調控的研究。在全細胞的水平,識別所有基因組表達產物mRNA和蛋白質,以及兩者的相互作用,闡明基因組表達在發育過程和不同環境壓力下的時、空的整體調控網路。 (2)人類基因信息的識別和鑒定。要提取基因組功能信息,識別和鑒定基因序列是必不可少的基礎工作。基因識別需採用生物信息學、計算生物學技術和生物學實驗手段,並將理論方法和實驗結合起來。基於理論的方法主要從已經掌握的大量核酸序列數據入手,發展序列比較、基因組比較及基因預測理論方法。識別基因的生物學手段主要基於以下的原理和思路:根據可表達序列標簽(STS);對染色體特異性cosmid進行直接的cDNA選擇;根據CpG島;差異顯示及相關原理;外顯子捕獲及相關原理;基因晶元技術;基因組掃描;突變檢測體系,等等。 (3)基因功能信息的提取和鑒定。包括:人類基因突變體的系統鑒定;基因表達譜的繪制;「基因改變-功能改變」的鑒定;蛋白質水平、修飾狀態和相互作用的檢測。 (4)在測序和基因多樣性分析。人類基因組計劃得到的基因組序列雖然具有代表性,但是每個人的基因組並非完全一樣,基因組序列存在著差異。基因組的差異反映在表型上就形成個體的差異,如黑人與白人的差異,高個與矮個的差異,健康人與遺傳病人的差異,等等。出現最多基因多態性就是單核苷酸多態性(SNPs)。 (5)比較基因組學。將人類基因組與模式生物基因組進行比較,這一方面有助於根據同源性方法分析人類基因的功能,另一方面有助於發現人類和其他生物的本質差異,探索遺傳語言的奧秘 。
編輯本段結構基因組學
結構基因組學是繼人類基因組之後又一個國際性大科學熱點,主要目的是試圖在生物體的整體水平上(如全基因組、全細胞或完整的生物體)測定出(以實驗為主、包括理論預測)全部蛋白質分子、 結構基因組學與蛋白折疊
蛋白質-蛋白質、蛋白質-核酸、蛋白質-多糖、蛋白質-蛋白質-核酸-多糖、蛋白質與其他生物分子復合體的精細三維結構,以獲得一幅完整的、能夠在細胞中定位以及在各種生物學代謝途徑、生理途徑、信號傳導途徑中全部蛋白質在原子水平的三維結構全息圖。在此基礎上,使人們有可能在基因組學、蛋白質組學、分子細胞生物學以致生物體整體水平上理解生命的原理。 對疾病機理的闡明、對疾病的防治有重要應用意義。
發展回顧
1998年4月,由美國國家醫學科學院(NIGMS)和Wellcome Trust發起在英國召開了第一次國際結構基因組會議,美國、法國、英國、德國、加拿大、日本、荷蘭、義大利以及以色列的9國科學家參加了會議。2000年9月,美國NIGMS決定首批投入1.5億美元,在美國建設7個研究中心(目前已經發展成為10個),爭取在未來10年內解出1萬個蛋白質的三維結構,建立蛋白質的氨基酸殘基序列、三維結構和生物功能之間的有機聯系,同時也支持結構基因組方法學的研究。2002年,10家大型國際制葯公司宣布啟動結構基因組研究。2000年11月,日本組織召開國際會議討論結構基因組計劃的有關問題,確定了完成測定3000個蛋白質三維結構的「Protein3000計劃」。2001年4月,在美國召開了第二次國際結構基因組會議,表明新一輪大規模的國際合作研究已經開始。
主要進展
我國在結構生物學研究方面具有較好的基礎。60年代,我國科學家在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了胰島素;70年代初又測定出1.8 埃; 解析度的豬胰島素三維結構,成為世界上為數不多的能夠測定生物大分子三維結構的國家,這些研究工作處於當時的世界先進水平。在國際結構基因組研究剛露端倪之時,我國科學家就敏感地抓住了這一新動向,2000年我國開展了結構基因組學的研究。近來,國家863計劃、973計劃、中國科學院知識創新工程、國家重大攻關項目、自然科學基金先後重點資助了結構基因組學的研究工作和相關技術平台的建設。相關研究工作既有分工、又有交叉合作,並充分地考慮到了我國基因組水平研究的特點和我國在結構解析方法研究在國際上的地位。並計劃在參加國際合作的基礎上,在逐步建立基因組研究技術平台的同時, 相關圖書《葯物基因組學 》
五年之中完成200-300個蛋白質三維結構的測定。 我國的結構生物學研究隊伍近年來不斷發展壯大,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所、中國科技大學、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以及中國科學院物理所、高能所、上海生命科學院、福州物質結構所、上海復旦大學等單位均是我國開展結構基因組研究的重要基地。 我國結構基因組學研究雖然啟動時間較短,但已經獲得了不少重要進展。 據初步統計,已經完成了近千個克隆,已表達出210個蛋白質,其中有100多個可溶或部分可溶;獲得近30個結晶和NMR樣品,已經測定出5個結構。

④ 基因組學的簡介

基因組研究應該包括兩方面的內容:以全基因組測序為目標的結構基因組學(structural genomics)和以基因功能鑒定為目標的功能基因組學(functional genomics),又被稱為後基因組(postgenome)研究,成為系統生物學的重要方法。
基因組學能為一些疾病提供新的診斷,治療方法。例如,對剛診斷為乳腺癌的女性,一個名為「Oncotype DX」的基因組測試,能用來評估病人乳腺癌復發的個體危險率以及化療效果,這有助於醫生獲得更多的治療信息並進行個性化醫療。基因組學還被用於食品與農業部門。基因組學的主要工具和方法包括: 生物信息學,遺傳分析,基因表達測量和基因功能鑒定。
基因組學出現於1980年代,1990年代隨著幾個物種基因組計劃的啟動,基因組學取得長足發展。 相關領域是遺傳學,其研究基因以及在遺傳中的功能。
1980年,噬菌體Φ-X174;(5,368 鹼基對)完全測序,成為第一個測定的基因組。
1995年,嗜血流感菌(Haemophilus influenzae,1.8Mb)測序完成,是第一個測定的自由生活物種。從這時起,基因組測序工作迅速展開。
2001年,人類基因組計劃公布了人類基因組草圖,為基因組學研究揭開新的一頁。
基因組學是研究生物基因組的組成,組內各基因的精確結構、相互關系及表達調控的科學。基因組學、轉錄組學、蛋白質組學與代謝組學等一同構成系統生物學的組學(omics)生物技術基礎。

⑤ 後基因組生物學研究意義是什麼

後基因組生物學,即在2005年以後,人類基因組的全核苷酸順序測定工作完成,而且,到那時也許還有一些別的生物的基因組全核苷酸順序測定工作完成了,到那時生物學該是個什麼樣子?生物學該研究些什麼?這些問題目前我們還不能十分有把握地回答,但至少可以說,那時是基因組測定工作完成後的時代,那時的生物學也就是所謂「後基因組生物學」。

首先,我們將能夠對更多的疾病在基因中找到答案,我們將能夠對更多疾病應用基因葯物來治療。本來基因是不應申請專利的,被授予專利的只限於發明,而不是發現。但是,每克隆一個與疾病有關的基因,搞清它的作用機制、並製成基因葯物用於臨床,平均要投入1億美元。有投入就必須有回報,如果投入者的成果最後大家都能享用,那麼經過商業競爭新產品就只能以略高於成本的價格出售。如果不是這樣,投入者的先期投入將無法收回。其後果一是打擊了投入者的積極性,二是限制了投入者對新項目投入的能力。所以,人類基因現在也被授予了專利。如肥胖基因,該基因的克隆曾被一家生物制葯公司以3000萬美元收購;但該公司並未自己生產減肥葯物,而是在第二年以7000萬美元的高價轉手獲利,年利率高達250%。可見,與基因有關的買賣將會在今後大量涌現。

2001年以後的葯物,很多是基因葯物,基因既然可以申請專利,就會變成一項有利可圖的產業。在這個產業中,我泱泱大國如何作為呢?10萬基因我們能「搶」到多少呢?在「人類基因組」研究方面我們應該做些什麼呢?這是值得我國科學界深思的問題。

1997年11月11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巴黎召開大會,通過了《人類基因宣言》。宣言指出:每個人身上的基因物質是「人類的共同遺產」,不應成為盈利的手段。這就是說,科學研究應該與商業行為分開,科學研究可以從商業機構那裡得到資助,但科學成果應該是人類的共同財富。

人類後基因組研究是在已知基因序列的基礎上進行基因功能的研究,即收集、整理、檢索和分析基因序列中表達的蛋白質的結構與功能等信息,找出規律,發現重要功能基因,使其具有經濟用途。後基因組的研究重點將從揭示生命的所有遺傳信息轉移到在整體水平上對功能的研究,從基因組整體水平上對基因的活動規律進行闡述。

後基因組學所要解決的核心問題就是如何破譯天文數字般的DNA信息所編碼的蛋白質功能以及占人基因組序列95%以上的非編碼區的調控功能。如檢測基因表達水平即檢測基因的差別表達進而找出與疾病相關基因和變異的基因;檢測基因多型性;從整體基因組水平上考察生物代謝途徑,如細胞分化發育階段轉換的關鍵時刻基因表達的差別和特點等方面。同時人們盡管對約占人類基因組95%的非編碼區的作用還不太了解,但從生物進化的觀點看來,這部分序列必定具有重要的生物功能,它們與基因在四維時空的表達調控有關。尋找這些區域編碼特徵,信息調節與表達規律是未來相當長時間內的熱點課題。

在後基因組時代,生物學家面對的不僅是序列和基因而是越來越多的完整基因組,對這些完整基因組研究所導致的比較基因組學必將為後基因組研究開辟新的領域。隨著人類基因組計劃的執行,找到人類10萬個基因的鹼基序列是指日可待的事,因而確定人的上千個原癌基因和幾萬個與疾病相關基因表達產物的氨基酸順序也會逐步實現,然而要找到這些蛋白質致病的分子基礎,只有氨基酸順序的知識是不夠的,必須知道它們的三維結構,因此蛋白組學(Proteomics)的研究顯得異常重要,基於蛋白質的結構與功能的葯物設計將成為後基因組研究的重中之重。另外醫葯基因組學也是一個重要方向,揭示人的基因多樣性和變異性是如何影響葯物效果和安全性,一方面可根據病人的基因檢測結果因人施葯,另一方面,在新葯整個開發過程中,很多環節都需要醫葯基因組學的研究與開發,如影響葯物作用的是哪些基因?這些基因變異的類型如何?通過醫葯基因組學的研究可以發現相關基因功能新葯靶,並在鑒定與葯物分布、活化、代謝等有關的基因及其變異等情況下,預測新葯在不同個體內的效果和安全性。

⑥ 分子生物學和基因組學選哪個

分子生物學相對較寬泛 基因組學會細化一點。。。如果是研究生方向 建議分子生物學 考進去還可以再選方向

⑦ 遺傳學與基因組學有什麼相同和不同

相同:都是自然科學領域中探究生物遺傳和變異規律的科學。

區別如下:

一、研究方向不同

1、遺傳學:研究生物的遺傳與變異的科學,研究基因的結構、功能及其變異、傳遞和表達規律的學科。

2、基因組學:是對生物體所有基因進行集體表徵、定量研究及不同基因組比較研究的一門交叉生物學學科。

二、研究方法不同

1、遺傳學:雜交是遺傳學研究的最常用的手段之一,所以生活周期的長短和體形的大小是選擇遺傳學研究材料常要考慮的因素。昆蟲中的果蠅、哺乳動物中的小鼠和種子植物中的擬南芥,便是由於生活周期短和體形小而常被用作遺傳學研究的材料。

大腸桿菌和它的噬菌體更是分子遺傳學研究中的常用材料。

2、基因組學:基因組學的目的是對一個生物體所有基因進行集體表徵和量化,並研究它們之間的相互關系及對生物體的影響 。基因組學還包括基因組測序和分析,通過使用高通量DNA測序和生物信息學來組裝和分析整個基因組的功能和結構。

基因組學同時也研究基因組內的一些現象如上位性(一個基因對另一個基因的影響)、多效性(一個基因影響多個性狀)、雜種優勢(雜交活力)以及基因組內基因座和等位基因之間的相互作用等。

三、研究工具及方式不同

1、遺傳學:會採用孟德爾隨機法來尋找基因組上與該疾病相關的區域,這一方法也特別適用於不能被單個基因所定義的多基因性狀。一旦候選基因被發現,就需要對模式生物中的對應基因(直系同源基因)進行更多的研究。

2、基因組學:生物信息學,遺傳分析,基因表達測量和基因功能鑒定。

⑧ 家蠶基因組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還是普通生物技術學院好

西南大學家蠶基因組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細胞生物學專業的專業代碼是嚴格按照《招收研究生的學科、細胞生物學稱代碼冊》以及《授予博士、碩士學位和培養研究生的學科、專業目錄》(以下簡稱「研究生招生專業目錄」)中的學科門類、一級學科和二級學科(學科、專業)的代碼進行規定的。西南大學家蠶基因組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細胞生物學專業的專業代碼為:071009
西南大學細胞生物學專業2016年考研招生簡章招生目錄
招生年份:2016
本院系招生人數:70
細胞生物學專業招生人數:未公布
專業代碼:071009
研究方向
考試科目
復試科目、復試參考書
參考書目、參考教材
01細胞遺傳與細胞工程
02幹細胞與細胞生物學
03分子與細胞生物學
更多研究方向
①101思想政治理論
②201英語一
③657普通生物學
④834生物化學
更多考試科目信息
復試科目:
1.生物學基本實驗技能
2.生物學研究方法

同等學力考生復試時加試:
1.分子生物學
2.細胞生物學
更多復試科目參考書信息
更多參考書目、參考教材
導師信息
歷年分數線
錄取比例
難度系數
研究生聯系方式
方向01
魯 成 潘敏慧 沈以紅

方向02
崔紅娟

方向03
楊麗群 王 菲 李志清
>>更多導師信息
西南大學細胞生物學專業考研錄取分數線也是考研人應該非常關注的又一個重要的數據信息,研究生錄取分數線和復試分數線直接就決定了考多少分才能達到成功考取研究生的一個最低標准。如果考研錄取分數線過高的話... >>更多分數線信息
西南大學家蠶基因組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細胞生物學專業考研錄取比例代表著你有多大的概率或者可能性考研成功,這是每個考研人都十分關注的非常現實的一個問題。研究生報錄比,顧名思義,是報考人數與錄取人數的比例關系... >>更多錄取信息
西南大學細胞生物學專業考研難度取決於很多因素,比如考研錄取分數線、專業排名、學校排名,考研錄取比例、招生人數、學校知名度等等很多因素,而且難度的大小直接影響到考生是否能夠考研成功... >>更多難度分析
對於跨校跨專業的考生來說,考研信息資源還是比較匱乏的,如果能聯繫到一個西南大學家蠶基因組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細胞生物學專業的研究生,那麼無疑就會在考研的復習過程中心裡更加有底,無形當中就會增加我們的考研自信心... >>更多聯系方式

⑨ 基因組學分為結構基因組學和什麼基因組學

基因組學(英文genomics),研究生物基因組和如何利用基因的一門學問。用於概括涉及基因作圖、測序和整個基因組功能分析的遺傳學分支。該學科提供基因組信息以及相關數據系統利用,試圖解決生物,醫學,和工業領域的重大問題。基因組研究應該包括兩方面的內容:以全基因組測序為目標的結構基因組學(structural genomics)和以基因功能鑒定為目標的功能基因組學(functional genomics),又被稱為後基因組(postgenome)研究,成為系統生物學的重要方法。

熱點內容
班主任工作案例小學 發布:2025-07-11 21:21:02 瀏覽:729
寶藍色校園 發布:2025-07-11 20:31:21 瀏覽:714
幼兒教師演講稿精選 發布:2025-07-11 14:51:14 瀏覽:105
燃料電池歷史 發布:2025-07-11 13:49:58 瀏覽:96
什麼心理 發布:2025-07-11 11:13:50 瀏覽:198
天都教育 發布:2025-07-11 09:35:37 瀏覽:447
廈門在職教師招聘 發布:2025-07-11 09:05:50 瀏覽:694
十佳師德模範先進事跡材料 發布:2025-07-11 08:34:05 瀏覽:745
曲宏老師 發布:2025-07-11 08:29:28 瀏覽:130
初中物理考點 發布:2025-07-11 08:00:56 瀏覽:539